我国政府公务人员腐败现状、成因及对策
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
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国企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反腐败工作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以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进行探讨。
一、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国企腐败存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制度漏洞、监管不力、人性弱点等因素。
首先,制度漏洞是国企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
国企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复杂,对职务权力的约束不够严格,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的滋生。
一些职位晋升机制不够透明,人员选拔机制不够公正,容易造成官僚主义膨胀,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温床。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国企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手段不完善,导致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失效。
一些监管人员因为腐败问题自身存在,容易导致对腐败问题的漠视和纵容,使得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打击。
最后,人性弱点也是国企腐败问题的内在成因之一。
贪欲、权力欲、个人私欲等人性的弱点在一些从业人员中得到了放大和满足,腐败行为因此得以蔓延。
同时,一些国企内部的团队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得腐败行为更容易得逞。
二、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针对国企腐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进行治理和预防。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国企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完善人员选拔、晋升机制,确保职位的公正竞争和能力优势。
同时,加强国企内部团队的沟通协作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和问责制度。
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并加强与国企的协作和配合。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国企内部的巡查和监督,对腐败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
最后,要加强国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加强对腐败问题的宣传教育,推动全员参与国企的廉洁建设和反腐工作。
浅谈我国的腐败问题及对策
II
东北大学MPA专业学位论文
ABSTRACT
Shallow to Talk the Our Country the Corrupt Problem and Opposed Strategy
Abstract
It is corrupt to point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worker to borrow the
versa
society constitute
actuality.
for of
corruption the corrupt phenomenon
contesting at entering 90 with
government
age hereafter
increasingly vigorously,party
out by
case
published
the
medium with the big
case
that the future is published to want
to vibration wholely society formation
biggest,go bad the problem
som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o
摘要
腐败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 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 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趋。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和伦理道德基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 存亡,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较量在进入90年代以后日益激烈,党和政府以强大的 行政力量和司法力量不断与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作斗争,但腐败行为依然有蔓延 趋势,不断被媒体披露出来的和未来被披露的大案要案对整个社会形成极大的震 动,腐败问题已成为影响某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心稳定的隐患。把发生腐 败现象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对腐败的 界定、腐败的成因、国外反腐败的经验和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对策等方面作出分析, 并提出反腐败,要以加强道德建设为基础,提高待遇,完善制度,减小反腐成本, 增大腐败成本,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以达到抑 制腐败,并最终消灭腐败,实现和谐社会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腐败;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将浅谈我国的腐败现状以及反腐对策。
一、我国腐败现状腐败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呈现出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特点。
首先,政府层面的腐败普遍存在。
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受贿受贿、贪污贪污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严重破坏了人民的信心。
其次,企业界也存在严重腐败问题。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失信风险增加等问题。
第三,司法领域的腐败也极为突出。
一些法官和律师为了个人私利而失去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司法公正受到了重大挑战,公众对司法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二、我国反腐对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腐败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中国通过立法来明确腐败行为的界定,并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腐败行为的人员实施惩处和追责。
其次,中国深化了反腐败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活动,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追回国家资产。
第三,推行了更加透明和规范的行政管理。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行政审批的公开透明,建立了更加规范的行政体制,减少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此外,中国还倡导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强化反腐力度。
建立了反腐败协调小组,并将反腐败纳入全体党员的重要考核内容。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反腐败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单靠法规和打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腐斗争。
三、未来的展望虽然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我们要时刻警惕腐败问题的反反弹可能。
只有通过持续的反腐斗争,才能实现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力度,建立健全反腐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力量。
当前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腐败原因及对策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行政伦理研究》课程结业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国家机关人员腐败原因及对策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091学生:乐建学号:06任课教师:陈华平时间:2011年12 月 26日腐败在历史上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腐败发生较多较频的地域国家,往往是新旧体制并存交错,制度不完善,腐败的滋生、蔓延繁殖空间较大的国家。
在我国,此现象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危及和破坏着法制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动摇我国的社会政治基础和伦理道德基础,又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污染社会。
腐败不仅极大的扰乱了市场次序,而且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违背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腐败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把发生腐败现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首先,对于腐败的定义:腐败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就目前而言,要综合考虑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发展阶段.。
所以说,如同在任何存在财产私有制的国家中一样, 在我国, 腐败现象将长期存在, 反腐败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严峻的和复杂的。
这使得腐败成为了当今中国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次,我国当前党内腐败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腐败的群体性特征明显,涉案人员众多,并且他们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同时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第二,“一把手”腐败非常突出,党政“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又导致其下属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违纪违法。
第三,“外向型”腐败日趋明显,都形成了国内犯罪,国外洗钱的链条。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腐败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打破腐败的重重桎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的成因1.制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是腐败的主要成因之一。
腐败的出现源于制度不健全和腐败治理缺失。
一些不完备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不健全的机制及其执行不力会引发腐败行为,腐败成为人们追求获利与“权力寻租”的渠道。
2.人性原因:人性原因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成因。
人们在追求财富、权力等目标时,常常采取不法手段,而政府机关的腐败也源于官员自身的欲望和劣迹。
一些没有定力的官员很容易堕落,从而引发腐败问题。
3.文化交往原因:文化交往原因是腐败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不同民族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也常常引导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采取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文化差异和交往方式。
二、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对策1.提高法治观念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和公务员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也是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强化政治监督建立完备的政治监察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执纪审查利剑必须时刻悬在官员的头上,在内外约束下实施清廉的行为。
3.加强公民监督纵深推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
除了通过官方途径对权力的制约外,还应引导公民参与治理,加强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的权利。
4.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对于一些存在严重腐败问题的领域,应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检查与纠正机制的威力。
5.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让他们自觉地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6.推行多元化治理模式在治理腐败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了解专业性知识,更应该适当进行跨学科研究和调查。
越来越多的治理工作已经转向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尤其需要通过综合研究、审查和监察机制的协同行动,避免中间的利益斗争和不公平的行为。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论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策
论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策一、腐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我国当前正处于较大变革运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腐败犯罪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权钱交易、职务犯罪是腐败犯罪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的方式进行结合的产物。
其实质是一种畸形的交易行为。
掌握权力的一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行使权力来谋取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即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损害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代价,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私欲。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法制的不健全、社会伦理道德的偏差与失范,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消极腐败现象再度猖獗,权钱交易这一形式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
权力物化、商品化,权力资本与金钱资本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都有所进化、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日益严重。
以贿赂罪为例,在经济运行中,在某些地方,贿赂与经济行为相结合,甚至成为生产、流通领域得以完成的必要的润滑剂,并从一种单向的行为变为双向的行为。
出卖权力、接受贿赂的掌权者也步入商业化的浪潮,甚至把行使权力作为一种经营活动,以权力为资本,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明面上或暗下里被动地接受贿赂,而是通过种种奇妙的暗示或洒酣耳热后的“失言”、“自白”,做“姜太公钓鱼”,寻求合作者,进行合伙经营;而行贿者的眼光也变得“长远”起来,不再追求眼下一时一地的利益,他们通过不断的贿赂与投入,以扩大和形成一条牢固的金钱纽带,换取长远的利益。
(二)腐败犯罪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地方已经公开化、广泛化现阶段,一方面人们对腐败现象恨之入骨,深恶痛绝;另一方面,腐败现象不断蔓延,日益严重。
甚至社会上已形成普遍的贿赂心理,并且凝固成一种心理定势,外化为行动习惯。
首先、金融、商业、建筑、供销、物资、外贸、房地产、证券、期货等经济部门是腐败犯罪的集中多发区。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腐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然而,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可以帮助中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腐败问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首先,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滋生了腐败。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他们往往能够滥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其次,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土壤。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政府资源配置变得庞大而复杂,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再者,道德观念的淡漠和法律意识的薄弱也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更注重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要解决腐败问题,首要的一步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另外,政府官员的权力应当进行有效的分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此外,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样的机构应当具有独立的调查权力,并公正地处理腐败案件。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降低行政审批的难度以及涉及的不透明度。
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谋取私利的机会。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减少市场上的不公正交易,提高企业和公民对法律的遵守意识。
另外,加强对公众舆论监督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官员的行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公众成为监督的主体。
同时,加强媒体的监管,确保媒体的独立性,使媒体能够对腐败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后,教育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中国当前官员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以文化反腐。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曾提出:“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2]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官员只有经常加强廉政文化的学习,才能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此外在干部任免上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1]从而有力的遏制了所谓的“亲情文化”的蔓延,净化干部队伍。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少人为了自己私利,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福利。
腐败问题在社会上更为常见,深深腐蚀人们的心灵,造成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更是多种多样。
中国的腐败问题一直是政府声称要认真解决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多次反腐败运动,也惩办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
但是,腐败之风并没有随之消失,而且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1、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一、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只要是通过改变国家的资源配置形式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资本(权利)在介入国家的分配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改革二十九年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资源分配形式,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准市场经济体制”,准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法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完全的作用、过多的潜规则等等特点,都为权利持有者提供了权利寻租的可能,钱权交易、权权交易已成为部分人行为处事的金科玉律,厦门远华赖昌星大案为代表的案例显示了“权利圈”的存在,如果说,封建社会的权利圈是以血缘、地缘、业缘的存在为主的话,今天,就是赤裸裸的以权利和金钱为主。
原则上人人占有,但实际上谁都不占有,谁都不负责任的所有权虚置状态,为这些持政治资本(权利)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正是瞄准了这个空子,才会成为腐蚀国有资产的蛀虫。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干你的,他干他的。
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
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这些年来,不断适应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同时,一些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
一些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权力监督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给腐败以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腐败案频发,一批国企高管相继“落马”。
因此,如何改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当前维护企业的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国企内仍然存在的腐败现象1、选用提拔任人唯亲。
国有企业经过这些年来的市场竞争和改革,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都比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少企业在更新用人观念、建立内部人才竞争机制、改革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用人的理念、体制、机制上都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框架,存在一些根本弊端难以根除,从而导致腐败的发生,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任人唯亲。
由于用人标准模糊,所谓的“门槛”弹性大,又没有用人失误追究机制,任人唯亲、甚至“买官卖官”依然存在。
虽然这些年来国企在克服任人唯亲的弊端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如推行用人竞聘机制,但这些改革目前在许多企业仅是停留在形式上,更多时候还是“暗箱操作”。
2、“四风”与违反八项规定现象依然存在。
“八项规定”是中共中央在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规定,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意义十分重大。
它为国企的党风廉政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是整治贪污腐败等问题和弊端的对症良药。
当前,国有企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积极进展,但仍有一些企业负责人对中央要求置若罔闻,不收敛不收手,违规公款接待、收受礼品、出入私人会所,大搞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典型的顶风违纪。
这些人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放松自我要求,忘记责任,带坏了队伍和风气,受到严肃处理完全是咎由自取。
3、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物、贪污受贿等。
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和资本运作,是这些年来国有企业为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我国腐败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腐败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各类矛盾不断显现出来,相应的官员腐败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下腐败问题简要的从制度、监督、人性和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国;腐败;对策一、我国腐败的现状1.腐败对象高层化从相关部门披露出的腐败案件显示腐败呈现出层级分布的态势,腐败已然从一般干部贪污腐败现象(基层腐败)发展到中级干部(中层腐败)甚至高级干部(高层腐败)腐败现象。
这种态势的腐败的程度加深,腐败人员职务更高,给社会危害性更大。
2.腐败案件群体化近年来腐败现象呈现出个人腐败转向集团腐败的发展态势,各类串案、窝案等案件明显增多,腐败行为形成了一种群体意识、团体形态。
与此同时,腐败渗透面也逐步扩大,从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逐步蔓延到金融、医疗、卫生等社会各个方面。
腐败也从简单对生活资料的侵占发展到对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侵占,从资金的积累发展到资本的积累,社会危害性进一步加大。
3.腐败手段创新化随着传统的腐败行为不断被披露,腐败分子表现的更为谨慎,在腐败手段上更加的新型化、智能化。
一方面,腐败从隐蔽操作向半公开、公开发展,往往穿上“合法”的外衣,利用制度中的漏洞为其权力腐败服务;另一方面,作案手段也从简单的个人牟利向共同作案、利益关联方相互利用作案发展,腐败的类型也从单一的权钱交易发展到复合的权钱交易。
4.腐败领域多元化随着国际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行业外、地区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腐败官员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境外商人非法提供制度内外的资源,作为回报通常获取赃款赃物等好处和便利并把家庭移居国外,一旦败露就逃到国外逃避打击。
二、腐败的原因分析1.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制度是导致腐败案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度的设计偏向金字塔型顶层的结构,使得拥有丰富权力资源的管理者(既得利益者)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为权力的异化提供了空间。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摘要: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
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和政党团体内的集中表现。
所谓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危害社会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不及时铲除,将会产生癌变,其后果,轻则贻害百姓,重则亡党亡国。
因此,“反腐败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反腐败现已成为公众深切关注的事情。
基于此,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重新审视,以期对症下药,彻底根治这一社会顽疾。
关键词:腐败现象毒害反腐对策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腐败现状(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1、道德观念淡薄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
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
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2、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浅析我国政府腐败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机制转换上的漏洞,法纪上的不健全,管理方法上的不完善,出现了国家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腐败现象。
他们有的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职权侵吞国家、集体资财;有的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挥霍公款包“二奶”、建别墅等等。
腐败分子在党的队伍中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他们的行为已严重地玷污了党和政府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及时采取杜绝措施,任期发展、蔓延,必将失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向亡党亡国之路。
我们党只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身体力行地践行“三个代表”,才能取信于众,稳固于基,图治于国,造福于民。
一、腐败现象产生的成因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出现腐败现象,是旧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思想残余势力影响的结果。
我国的发展壮大,是完全建立在一种旧的社会体系基础之上,在这种体系没有完全消失以前,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
这些旧的痕迹包括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观念。
尽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对旧观念进行了清洗式的批判,但这种残余思想仍然顽强的存在下来,一旦气候适宜就会死灰复燃,重新找到萌发的土壤,肆意蔓延开来,成为祸国殃民的毒瘤,这是中国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之一。
中国产生腐败现象也有自身不成熟的一面。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制度,自身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些新的社会弊端。
如权力过于集中、政企不分、官商连襟等等。
这些弊端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影响了公共权力特有职能的发挥,而且使公共权力转化为谋私的工具,从而为腐败现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这是中国产生腐败的原因之二。
中国产生腐败现象还有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的一面。
它包括对腐败行为的定性、处罚的等次没有明确的界定。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中,在政府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领域都有所表现。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发展。
为了应对腐败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腐败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权力过于集中。
当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权力过于集中使得监督和制衡机制不完善,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
第二,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的失职和腐败同样是腐败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均衡、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使得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三,制度缺陷。
一些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也是腐败问题的成因之一、制度缺陷包括执法不公、处罚不力等问题,这使得腐败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处罚。
第四,利益驱动。
腐败行为往往源于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驱动。
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职务权力进行腐败行为。
利益驱动使得腐败行为难以遏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成因,可以提出一系列对策:首先,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应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各级监察机构并强化监察职责,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其次,改进监管机制。
应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内部监督,严肃查处监管失职和腐败行为。
第三,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
需要修订和完善腐败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
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对腐败行为从严惩处。
第四,增加公共参与和舆论监督。
提高公民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能力,通过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来推动腐败行为的曝光和治理。
第五,加强教育和培训。
加强公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廉洁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廉洁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关键词】腐败现状成因对策【专业】【正文】引言腐败一词最初产生于西方,首先使用是在生物学领域,指的是生物的腐烂。
后来,“腐败”一词被引入思想道德和政治领域,特指道德败坏、堕落和贪污受贿等现象,是社会公共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退化和堕落。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官员,不同行业的职员,利用权利和行业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亲友利益、小团体利益的违法或违纪行为,表现为政治腐败、权利腐败、道德腐败、生活腐败。
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是指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利来谋取权利,最基本的形式是政治权利与物质财富的交换。
我们这里所说的腐败是指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利,谋取私利,从而违反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形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腐败日益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严重威胁,无论是经济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还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无不受到腐败的困扰。
因此,腐败被世人称为“灰色癌症”,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公敌,是人类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种消极的现象,是寄生在国家肌体上很难除去的毒瘤。
腐败的蔓延在经济上是一种吞噬剂,在政治上是一种离心剂,在思想上是一种腐蚀剂,因而其危害甚大,具体表现在:在经济上,腐败大肆吞噬国家和社会财富,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同时,干扰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阻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政治上,腐败损害了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政治根基的稳固,破坏政治环境的稳定;在思想上,腐败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和社会良知的丧失,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呈相反的趋势发展。
在中国,“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我国政府干部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腐败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发展的严重威胁,呈现出群体化、高官化、期权化、巨额化、智能化等新特点,不仅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使经济建设遭到破坏,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失。
同时,还严重影响社会风气,致使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腐败现象的分析,研究其成因,剖析其危害,探讨反腐倡廉的途径。
[关键词]腐败现状成因对策学术界关于“腐败”一词有三种解释①:腐烂;陈旧、堕落;混乱、黑暗。
腐败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说法各有异同。
本文所说的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利,谋取私利,违反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形政治现象。
更接近于狭义的腐败,其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利与物质财富的交换。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状和特点我国各级政府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始终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加强政风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管理,政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但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腐败形势依然很严峻,反腐任务依然很艰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24页巨。
正如胡锦涛、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和反腐工作呈现出“三个并存”的总体态势②:反腐成效明显和腐败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
一些国家和政权兴衰更迭的事实说明,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我们担负着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必须更加充分地认识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更加充分地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常怀忧民之心、常思为民之责,着眼未来、立足全局,做一个敢于同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的新青年。
(一)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主要成效1.端正了党风政风,促进了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共十七大召开以来,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尤其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从思想、作风、纪律上为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提供了有力保证。
②贺国强.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3版),2012-02-202.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了干群关系。
胡锦涛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
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教育医疗收费、环境保护、拖欠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全面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初步建立了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2011年,全国共清理纠正“小金库”8202个,涉及资金28.46亿元;取消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2549个,节约经费12.2亿元;清理违规公务用车17.95万辆。
3.净化了市场环境,促进了公平竞争。
商业活动中的腐败由于比较普遍地大量存在于各种商业活动之中,而且往往披着“正当”商业回报的外衣,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和秩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
为此,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仅2011年全国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8万件,涉案金额48.1亿元;排查工程建设项目42.46万个,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02万件,整改问题22.71万个。
4.强化了廉政教育,发展了廉政文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所有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都是从思想动因开始的。
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坚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国家法律法规教育。
同时,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有力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5.加大了反腐力度,震摄了贪腐分子。
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保持查处腐败案件的高压态势,始终坚持预防和查处两手抓、两手硬。
据统计,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审结违犯党纪政纪案件85.2万件,处分88.1万人③。
其中,处分地厅级以上干部2386人(不含军队),县处级干部29905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4718人。
中央纪委监察部依纪依法查处了陈良宇、田凤山、韩桂芝、王怀忠、杜世成、郑筱萸、徐国健、陈同海等一批大案要案,以及重庆“12·23”井喷特大事故、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社会关注的重大责任追究案件。
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45814件(次),立案137859件,结案13667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289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34人,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6.深化了体制改革,挤压了腐败空间。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腐败问题的滋生,主要是因为公权力所涉及的领域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着某些政策法规缺陷、监督制约真空和寻租的机会。
为此,我们坚持用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根据预防腐败的需要,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有效挤压了腐败滋生的空间。
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③李章军.光荣的职责神圣的使命[N].人民日报(4版),2009-04-23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④。
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
据“透明国际”(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简称TI,总部位于德国柏林)发布的《全球腐败年度报告》,我国内地2001-2011年的清廉指数均在3.2-3.6之间,并呈上升趋势。
2011年为3.6,全球排名第75位。
“透明国际”发布的这些数据虽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我国腐败状况,但至少以数字形式说明了我国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
无数实践也充分证明,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的认识是清醒的,反对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治理腐败的措施是有力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捍卫了党纪国法的尊严,纯洁了党的组织和队伍,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呈现出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等特征,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M].2010-121.部分领域成为腐败高发区,“一把手”成腐败高发人群。
尤其是在国土、财政、税务这些炙手可热的部门特别容易滋生腐败。
“有土地便有腐败”几乎成了官场定律。
2010年4月,《人民论坛》杂志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风险最高,位居官场十大高危岗位第一位。
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在任职期间,利用掌管征地款、动迁补偿款等机会,贪污、受贿3000余万元,另有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
此外,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顾旗章、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李江华、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王海风、浙江省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刘长春、重庆市忠县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叶国英等国土官员,利用土地资源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被判刑。
“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到河南省周口市纪委赴任后45个月内,查处县处级干部92人,多数与土地、财政、税务有染⑤。
周口市太康县连续三任国土局长前腐后继,此后该县国土局长一职空缺至今。
此外,还有教育、交通系统等,也是腐败高发区。
2008年以来,周口市10个县市区,有6个县市教育局长进了监狱,另有两名被撤职。
同时,在这些腐败高发区内,“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人群。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查办的腐败案件大多发生在基层,腐败分子以管理钱物的工作人员居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把手”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2.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涉案高官增多、金额巨大。
湖南省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腐败案发后牵涉人员达160余人;“慕马⑤周口纪检监察网.杨正超周口反腐[DB/OL]./news/view.asp?ID=2336,2012-07-25腐败大案”涉案人员达142人;湖北襄樊市委书记孙楚寅落马,牵出领导干部70余人;2009年8月原巢湖市委书记周光全被查处后,安徽省巢湖市有14名党政官员受到免职处分或被判刑。
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点,并且数额巨大,涉案官员职位较高。
2009年已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亿元,人均高达l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亿元,人均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亿元,人均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