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文本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 第2章 电子文档处理

第2章 电子文档处理
目录
1 2.1 Word2016基础知识 2 2.2 文档的制作与编辑——制作调研报告 3 2.3图文混排——制作讲座宣传单 4 2.4 表格的编辑——制作学生信息表 5 2.5 长文档排版——毕业论文的编辑与排版
中文Word2016是中文Office2016种最常用、功能最强的成员,工 作界面友好,文字处理能力强,能够进行图文混排、表格处理,为日常 生活和办公的编辑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利用它可以高效、快速、方便 地处理各种办公文件、商业资料及信函。
3.Word文档的新建、保存、打印、导出
“开始”界面总体上可分为三部分,如图所示。右侧空 间中显示的空白文档和常用模板,左侧是“新建”“打开” 等功能选项,左下角显示的最近使用文档的列表。
(1)新建文档。 ①在“开始”界面中单击“空白文档”,即可新建一个 Word文档,界面切换到编辑界面(工作界面)。新建的 文档被临时命名为“文档n”,这里的“n”是根据打开应用 程序后新建文档的次序自动生成的一个序号,完全关闭 Word,再次新建文档,文档的序号会再次从1开始编号。 ②单击“开始”标签切换到文件管理页,再单击“新建” 按钮新建空白文档。 ③按快捷组合键【Ctrl+N】来新建空白文档。
5. 复制、剪切与粘贴
复制、剪切和粘贴功能是计算机操作中使用最广泛和最有用的功能。Windows在内存中有一个区域被称为 “剪贴板”,这是一个公共的内存区域,临时存放被复制或者被剪切出来的数据。 “复制”功能就是将选中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原内容不动,其快捷键为【Ctrl+C】;“剪贴”功能就是将选 中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同时删除原内容,其快捷键为【Ctrl+X】;“粘贴”就是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在 选定的位置,其快捷键为【Ctrl+V】。 复制、剪切和粘贴的操作一般有键盘操作法、功能区操作法、鼠标右键菜单操作法、鼠标拖拉复制法。 方法:先选中文字,在键盘上按组合键【Ctrl+C】,然后将光标移动到需要粘贴的位置,在键盘上按组合键 【Ctrl+V】。另外也可以使用右键快捷菜单完成复制、移动操作。
信息技术教案-WPS文字处理(中职教育).doc

第一章WPS文字处理第一节文档的创建一、教学目标二、课时安排建议建议本节内容用1课时完成。
三、教学准备教学素材:•2~3个文本文件,每一个文件中存放一篇作文(有标题、作者姓名、正文)。
•—•篇竖排的古诗(有标题、作者姓名、正文),标题、作者姓名和正文设置为不同的字体、字号。
四、教学过程建议1.教师演示:利用模板建立文档。
WPS2000内置了许多实用的应用文文体格式的模板文件,用户可以利用它们方便地创建白己所需要的应用文文档,特别是起草“公文”等应用文时,有接调用其屮一个模板文件可快速创建符合标准格式的公文。
教师介绍根据模板建立新文档的常规操作步骤。
(除常规操作外, 是否还有其他操作方法供学生课外思考解决)2.学生练习。
•利用“竖排版式”模板建立一个作文文档(标题、作者姓名和正文在文本文件中选取)。
以“竖排作文”为文件名存放。
•利用“20X25稿纸”模板建立一个作文文档(标题、作者姓名和正文在文本文件中选収)。
要求标题、作者姓名放在合适的位置,标题、作者姓名和正文的了体和字号要作适当的设置。
以''稿纸作文”为文件名存放。
3.模板文件的建立。
虽然WPS2000内置了许多实用的应用文文体格式的模板文件,但并不是应有尽有,故可将某些格式的文件制作成模板文件供以后使用。
教师和学生一起打开事先准备好的竖排古诗文件,然麻按操作步骤保存为模板文件。
最后检杳新建的模板文件是否在已指定的模板类型屮。
4.多文档窗口的切换、保存和关闭。
完成前面的操作后,至少已冇旷3个文档窗口打开着,这为多文档窗口的操作做好了准备。
这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操作。
第二节艺术汉字一、教学目标二、课时安排建议建议本节内容用2课时完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汉字的编辑和修改,指定艺术字效果的实现。
四、教学准备事先做好几个不同风格和效果的艺术字文档供演示和学生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建议1.教师演示:介绍创建艺术汉字的步骤和方法:如果你要给文章制作一个富有艺术感的标题,或者要制作漂亮的名片、广告等,这时就可以使川WPS2000提供的金山艺术汉字來进行制作。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部手机,引发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手机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通过分析问题,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选自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的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功能(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决策支持)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
1.教师讲授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和功能(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决策支持)。
第2章信息技术基础

Hello, ………….
信息技术简单的说就是3C
IT=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信息处理的历史:
信息处理的原始阶段;(语言及身外之物) 信息处理的手工阶段;(文字) 信息处理的机电阶段;(蒸汽机) 信息处理的现代阶段;(电子时代)
进制计算练习题(二)
10.将二进制数110010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 11.将二进制数1100100转换成八进制数是( ). 12.十进制数25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 13.二进制数1111001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14.二进制数111101对应的十六制数是( ). 15.十六进制数AB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 16.二进制数111001-100111的结果是( ). 17.一个无符号二进制整数的右边加上一个0,新形成的 数是原来的( )倍.
二进制数的运算 一、算法运算
加法: 0+0=0 1+0=0+1=1 1+1=10 减法: 0-0=0 10-1=1 1-0=1 1-1=0 乘法: 0×0=0 0×1=1×0=0 1×1=1 除法: 0/1=0 1/1=1
二、逻辑运算
1. 或:“∨”、“+” 0∨0=0 0∨1=1 1∨0=1 1∨1=1
进制计算练习题(一)
1.二进制数1110110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 ). 2.二进制加法10010100 + 110010的和为( ). 3.二进制减法11000101-10010010的差为( ). 4.将十进制数215转换为二进制数是( ). 5.将十进制数215转换为八进制数是( ). 6.二进制数1011010扩大二倍是( ). 7.十进制数837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 8.八进制数100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9.十进制算式3*512+7*64+8*5+5的运算结果对 应的二进制数是( ).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一、第一章:信息处理1.1 复习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 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1.2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格式化文本等。
(2) 掌握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等。
(3) 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设计演示文稿等。
1.3 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第二章:网络应用2.1 复习内容:(1)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 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3)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2 教学目标:(1)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打开网页、收藏网页、设置主页等。
(2) 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发送邮件、接收邮件、管理邮件等。
(3)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如关键词搜索、高级搜索、使用分类导航等。
2.3 教学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三、第三章:数据管理3.1 复习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2) 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3) 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操作3.2 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编辑表、删除表等。
(3) 掌握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操作,如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等。
3.3 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操作。
(2)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
《信息处理技术》复习资料-王恺

《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信息处理技术》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1章信息处理技术基础1.1 信息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1.2 初等数学基础1.3 信息处理与信息处理实务1.4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5 知识产权与标准法规第2章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2.2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2.3 多媒体基础知识第3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3.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2 因特网基本概念及其应用3.3 常用网络通信设备的类别和特征3.4 常用的上网连接方法3.5 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管理3.6 网上信息的浏览、搜索和下载方法第4章文字处理基础知识4.1 文字处理基本概念4.2 文档排版4.3 对象插入及图文混排4.4 表格设计与应用4.5 文字处理应用第5章电子表格基础知识5.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5.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5.3 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运算5.4 数据管理和统计5.5 图表制作5.6 电子表格应用技术第6章演示文稿基础知识6.1 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6.2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6.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6.4 演示文稿应用技术第7章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7.1 数据库应用的基本概念7.2 Access数据库基础7.3 Access 2007数据库的使用方法7.4 数据库应用技术★考核知识点: 信息与数据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计算机中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数字、文本、声音、图像。
★考核知识点: 信息与数据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1)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与社会生产和活动有关的各种文字、数字、音像、图表、语言等一切信息的总称(2)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3)其开发利用可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
★考核知识点: 信息与数据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信息是反应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知识,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有用的数据。
第2章 文本信息处理技术

第 2 章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2. 按接口分类可分为:
并行接口——简便快捷,但数据传输率低。 SCSI接口——用于专业级扫描,数据传输率较高, 但需要配置一块SCSI卡与计算机相连接。(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 口) USB接口——它具有热插拔功能(即插即用),并 具有数据传输率高等特点。目前被广泛使用。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
第 2 章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目前,市场上扫描仪的色彩位数通常有24位、32 位、36位等几个档次,对于普通用户24位或32位已经 足够,因为一般的文稿或图片其本身的质量就不会很 高,即使用高色彩位数的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效果 也不会提高很多。 4.
扫描幅面:
是用来描述扫描仪可以扫描图片的最大尺寸。 常见 的平板式扫描仪扫描幅面有A3和A4两种。
2. 手写输入方式
利用手写板和
4. 扫描仪输入方式
第 2 章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2.2 文本信息的编辑处理
一、Windows中的字体 它分两类,一类是点阵字体,另一类是TrueType字体。 1. 点阵字体——在放大、缩小或输出到打印机时不很理 想。 2. TrueType字体——在放大、缩小、旋转是依然显示良 好,通常称作所见即所得字体。 二、格式化文本 格式化文本包括: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字 间距、段落格式等。
二、扫描仪的分类
1. 按外观分类可分为:
平板式扫描仪:又称台式扫描仪。它诞生于1984年,是目前 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手持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是由1987年推出的产品,它的 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但其扫描精度较低、扫 描幅面较窄。 滚筒式扫描仪:是生产成本最高的,而且由于一次只能扫描 一个像素,因此扫描速度很慢,一般用于专业印刷和工程设 计中。 胶片扫描仪:主要特点是扫描精度更高,用于胶片扫描。 底片扫描仪:主要用于底片扫描。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课程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课程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案例资料: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1.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测试: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与发展的理解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实验法:操作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2.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2.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三章:操作系统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3.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实验法: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3.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3.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操作系统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操作系统应用的掌握第四章:网络与通信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与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4.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与使用方法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实验法:操作计算机网络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4.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与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4.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掌握第五章: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5.1 教学目标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工作效率提升了解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5.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方法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实验法:操作文字处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5.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文字处理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第六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6.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电子表格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实验法:操作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电子表格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6.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6.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电子表格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掌握的程度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7.1 教学目标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进行有效沟通和展示了解演示文稿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有效沟通和展示的技巧演示文稿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实验法:操作演示文稿软件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演示文稿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7.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7.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演示文稿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有效沟通和展示的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演示文稿制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数据库基础8.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8.2 教学内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实验法: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8.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数据库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多媒体技术基础9.1 教学目标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意设计与表达9.2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创意设计与表达的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实验法:操作多媒体软件进行实际练习小组讨论法:讨论创意设计与表达的方法9.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9.5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多媒体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作业:完成关于创意设计与表达的练习题测试:考查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10.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与要求10.2 教学内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与要求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安全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与要求10.4 教学资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课件:信息安全案例等重点和难点解析:1.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教学课标及重点内容

第一章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信息技术作为时代的宠儿正式被确立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程。
在我们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是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一、信息技术课的性质和任务从定义上讲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的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
性质: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为其它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特征的课程。
信息技术课是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应用和探究,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信息技术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4.2.3大数据处理文本数据处理教学设计浙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难点知识;
(6)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Python编程语言在文本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3)结合生活实例,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算法。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网络教程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数据处理的技术细节;
(2)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实现过程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Fra bibliotek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算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5.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案例驱动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数据处理文本数据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服务器指网络中专门为其他计算机提供资源和服务的那些计算机及相关软 件。
指令
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位,采用二进位表示,用来规定计算机执行什么 操作。指令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
指令系统
CPU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不同公司生产的CPU各有自己的指令系统,一般并不相同。
CPU的作用是什么?原理上由哪三个部分组成?与内存是什么关系?
作用:从内存中逐条地取出指令和相应的数据,按指令操作码的规定,对 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直到程序执行取指令和数据。
台式PC机机箱内安装了哪些部件?主板上安装了哪些部件和器件?
字长
字长指CPU中整数寄存器和定点运算器的宽度(即二进制整数运算的位 数),是影响CPU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所用的CPU一般是32位或64位。 主频
主频指CPU中电子线路的工作频率,决定着CPU芯片内部数据传输与操 作速度的快慢。一般而言,主频越高,执行一条指令需要的时间就越少,CPU
的处理速度就越快。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指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有关的行为和活动, 如信息的测量、计算等。
3、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
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4、比特
比特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只有两种状态(取值):数字“0”或数字1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
计算机在逻辑上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 设备,它们通过总线互相连接。
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输出设备用来把信息送出计算机;
中央处理器负责对输入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第2节操作系统简介第3节计算机网络基础2.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第1节 Word基本操作第2节 Word文档排版第3节 Word表格与图表3.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第1节 Excel基本操作第2节公式与函数第3节数据分析与图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学会排版、制作表格等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Word文档排版技巧;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等;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
2. 讲解新课:(1)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①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②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作用。
第2节操作系统简介① 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②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第3节计算机网络基础①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② 讲解网络通信协议与网络设备。
(2)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第1节 Word基本操作① 讲解Word文档的新建、保存、打开与关闭;② 介绍Word界面及功能。
第2节 Word文档排版① 讲解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② 介绍页面布局与打印设置。
第3节 Word表格与图表① 讲解表格的制作与编辑;② 介绍图表的插入与修改。
(3)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第1节 Excel基本操作① 讲解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② 介绍Excel界面及功能。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教案

掌握Excel的各种基本操作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1)讲解创建“财务报表”工作簿的相关知识,包括了解电子表格处理的应用场景、熟悉Excel 2016的操作界面、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实现新建并保存工作簿、插入与删除工作表、移动与复制工作表、重命名工作表的操作;(2)讲解输入并设置财务报表的相关知识,包括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录入技巧、数据验证的应用、认识条件格式的基础知识,实现打开工作簿、输入工作表数据、设置数据验证及单元格式、设置条件格式、调整行高与列宽的操作;(3)讲解计算财务报表的相关知识,包括单元格地址与引用、认识公式与函数的基础知识,实现使用SUM函数计算实发工资金额、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工资、使用MAX和MIN函数查看工资极值、使用RANK函数统计工资高低、使用COUNT函数统计实发工资人数的操作;(4)讲解统计与分析财务报表的相关知识,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图表的种类、认识数据透视表的操作,实现排序和筛选工资数据、按部门分类汇总工资、利用图表分析部门工资占比、创建并编辑数据透视表、创建数据透视图的操作;(5)讲解保护并打印财务报表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保护、工作表的打印设置等基础知识,实现设置工作表背景、工作表主题和样式、单元格与工作表的保护、工作簿的保护与共享、工作表的打印与设置的操作。
(三)利用分页符控制页面内容
(四)为文档添加脚注
能力拓展
(一)创建样式
(二)设置页面背景
(三)为页面添加水印
任务七 编辑“采购手册”文档
任务描述
技术分析
(一)认识不同的文档视图
(二)“导航”任务窗格的使用
示例演示
任务实现
(一)设置段落的大纲级别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与影响。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3.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 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4. 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2. 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结构。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3. 培养计算机使用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4.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练习与作业:1. 了解自己使用的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2. 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2. 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与安全。
3. 培养网络应用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2. 网络的基本使用与安全。
3. 网络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3. 介绍网络的基本使用与安全。
4. 分析网络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练习与作业:1. 了解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思考网络应用的实例及其影响。
第四章:信息处理与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2. 掌握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基本技能。
3. 培养信息处理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四年级《信息技术》华师版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华师版-教案第一章:认识计算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外观和结构。
2. 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外观结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主板、CPU、内存、硬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外观和结构。
难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问答法和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1. 展示计算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的外观结构。
2. 讲解计算机的外观结构及其功能。
3. 引导学生触摸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感受其使用方法。
4. 讲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计算机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画出计算机的结构图,标注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计算机,了解其外观和内部结构。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2. 培养学生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开关机的正确方法。
2. 键盘和鼠标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关机的方法,键盘和鼠标的使用。
难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开关机的正确方法,并进行示范。
2. 讲解键盘的布局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3. 讲解鼠标的操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六、课后作业:1. 练习开关机操作。
2. 练习键盘和鼠标的操作,如打字、拖动文件等。
第三章: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 活动二 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

获取文字素材
要点提示——把印刷资料拍摄成照片并识别其 中的文字。
①用数码照相机把印刷责料中的文章拍摄成黑白照片。 ②把拍摄到的照片导入计算机。 ③启动OCR软件,执行菜单命令,打开拍摄到的照片。 ④选定文字,执行识别操作。
获取文字素材
要点提示——保存整个网页。
①打开要保存的 网页,然后执行 “另存为”命令。 ②把网页保存到 素材库中。
获取文字素材
用数字图像中识别
报刊、杂志等印刷材料中的文章,除了用键盘把它们输入到计算机中外, 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或用数码照相机拍摄成数字图像,再用OCR软件从图像中 识别出文字,然后用“写字板”“金山文字”或Word等字处理软件编辑加工并 保存。
获取文字素材
语音输入
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把录入计算机的声音信息转换 为电子文档。首先,保证计算机配备了能录音的相关硬件和 软件,然后调试好传声器,对着传声器用普通话朗读,朗读 的内容就被输入计算机了。如果普通话不标准,只要用系统 提供的语音训练程序,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让计算机熟悉 朗读者的发音习惯,就可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编辑加工文字素材
为了便于人们之间的文件交流,有时还需要把文章另存为其 他格式。常用的几种文档格式如下表所示。
格式 TXT RTF
DOC WPS PDF
功能 通用的文本格式,不包括排版格式信息。
英文Rich Text Format的缩写,意思是“丰富的文本 格式”,很多字处理软件都支持这种格式。 Word字处理软件的默认存储格式。
2019年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指南

2019年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指南目标本教学指南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2019年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一的内容,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系统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第二章:操作系统与网络1.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网络的应用和安全问题第三章:信息处理工具1. 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应用2.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3. 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原理第四章:多媒体技术1.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 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的基本原理3. 多媒体应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第五章:信息安全与管理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保护方法2. 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3. 信息管理和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和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 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4. 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和40%;3.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材《信息技术教程-教科版必修一》(2019年版)备注本教学指南遵循简洁明了、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涉及法律纠纷和复杂的法律问题,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一、项目简介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1. 本章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1)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2. 本章对应的学业要求A-3: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4: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6: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
(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A-8: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
(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3.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教科书《数据与计算》的第二章,将带学生学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章节与模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
本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章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项目范例,让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过程,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按照问题解决方案,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或方法获取、组织、分析数据,并能迁移到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信息社会责任:正确认识现实社会身份、虚拟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虚拟社会身份开展信息活动。
高一必修二信息技术第二章信息系统

高一必修二信息技术第二章信息系统参考内容:第二章信息系统1. 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概念- 信息系统是指由人、数据、程序、设备等要素组成且相互协调、协同工作、以实现企业、机构或个人信息处理、管理及其他活动目标的系统。
2. 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技术、环境等多个方面。
- 信息系统的特点包括高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等。
3. 信息系统的分类- 按照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交易信息系统等。
- 按照服务对象:个人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
- 按照技术特点:中央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客户端/服务器系统等。
4. 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等。
- 公共领域信息系统:包括政府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
- 个人生活信息系统:包括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智能家居等。
5.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系统规划:明确系统的性质、目标、范围和可行性分析等。
- 系统分析: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处理流程进行分析和设计。
- 系统设计:确定系统的技术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等。
- 系统实现:进行程序编码、数据库构建、测试等。
- 系统维护:对系统进行运行维护、改进和升级。
- 系统评价: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6. 信息系统的风险和管理- 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信息泄露、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病毒等。
- 信息系统的管理需要考虑系统规划、资金预算、资源配置、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的全面性;同时删除计算机程序错误组配的词。 (4)根据词库中的参照系统将关键词转换成标准主题词,进行上位登录。
三、中文自动标引
2.停用词表及其切分原理 (2)利用停用词表的切分原理 利用停用词表进行切分的基本原理:把停用词表中的词与要进
行切分的文本各字段(标题、文摘、全文等)依次进行匹配, 当文本中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删除那些与停用词匹配成功的 词,这样文本自然就被切分成若干段。 ❖ 西文,切分以后的段就是检索入口词(标引词)。 ❖ 中文:切分以后的段中包含着所有完整的词或词组。
一、自动标引的含义
(4)自动赋词标引(受控词标引) 定义: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赋词标引方法,分析文献的内容,选
取与文献主题相符或密切相关的语词符号作为索引词。 其标引词是由描述词组成的,这些词不一定来源于文献本身所
用的词,而是选自预先编制的词表,所以叫受控词标引。 优点: ❖ 规范化用词 ❖ 词表可以反映词的“类-属”关系。 缺点: ❖ 受控词标引往往有一定的标引误差; ❖ 词典面临老化的问题; ❖ 主题词表对用户来说往往是一个负担;
第2章-文本信息处理技术
第一节 自动标引技术
一 自动标引的含义 二 自动标引的流程 三 中文自动标引
一、自动标引的含义
1.自动标引的定义
文献标引:指对所收集的文献给出标识导引,这些标 识包括文献标题、作者名、分类号和主题词等。
文献标引作业包括:
❖ 文献文本分析;
❖ 特征信息(主题词、关键词及其他标识)的提取与 描述:
所谓停用词表,是一种特殊的词表,在这个词表中含有冠词、 虚词、叹词、连词、介词以及语义泛泛的词等一切在上下文 中没有检索意义的词。
三、中文自动标引
2.停用词表及其切分原理 (1)停用词及停用词表的概念
对于特定专业而言,可以将停用词表内部的词基本上可以 分为两大类: ❖ 通用性较强的停用词; ❖ 通用性不强的停用词。 停用词的特点: ❖ 停用词语义变化不大, ❖ 数量小(<1/10), ❖ 出现频率高 ; 停用词表的搜集要坚持完备性原则。
词库是计算机辅助标引的核心。 从标引词的来源去划分,自动标引分为: ❖ 自动抽词标引; ❖ 自动赋词标引
一、自动标引的含义
(3)自动抽词标引(自由词标引)
定义:利用计算机直接从文献题名、文摘或正文中自动抽出能表达文献主 题的词作为标引词,并自动生成关键词索引或倒排档。
类别: ❖ 主关键词标引:要求计算机从抽出的全部关键词中选出少量主要关键词
做索引词。 ❖ 全关键词标引:把除停用词以外的全部关键词抽出,直接做索引词。
抽词标引的标引词只能来源于文献本,接近自然语言。 缺点: ❖ 标引用词不规范,影响查全率; ❖ 同义词检索降低系统的时间效率; ❖ 难以找出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很难进一步利用语义信息。
三、中文自动标引
2.停用词表及其切分原理 (1)停用词及停用词表的概念 根据文本中词的检索意义,可以对它们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 检索词(检索入口词、入口词、标引词):表示具有检索意 义的词,一般为实词(多数是名词、动词等)。
❖ 停用词(禁用词、非用词):在文本中没有检索意义的词, 多是一些虚词(如介词、叹词、连词等)。
使用停用词进行切分所完成的工作量大约占整个切分工作 量的50%。
三、中文自动标引
2、抽词词典与抽词方法 (1)抽词词典 词典切分标引的实现思想是:构造一个机内词典(有主题词典、
关键词典等)然后设计各种算法用文献数据去匹配词典,文 献中的词在词典中出现,即表示为标引词,进行文献的标引 处理。 根据机内词典的不同具体形式,词典标引法又分为: ❖ 主题词表法; ❖ 关键词词典法;
三、中文自动标引
2、抽词词典与抽词方法 (1)抽词词典 词典法的核心是构造一个词典。 优点:: 1)查全率、查准率高; 2)可以扩检、缩检。 缺点: 1)由于收词量巨大; 2)收全所有可能的词十分困难; 3)占用存储空间量大。 根据词典进行抽词显然它只适应于某些特定的领域。
三、中文自动标引
2、抽词词典与抽词方法 (2)汉语抽词词方法 机械抽词(分词)的基本思想是:对给定的待分词的汉字串s,
按照某种确定的原则切取s的子串,若该子串中与词库中的 某词条相匹配,则该子串是词,继续分割剩余的部分,直到 剩余部分为空;否则,该子串不是词,转上重新切取S的子 串进行匹配。 机械匹配法中有三种基本成分: ❖ 是切分的方向有正(或顺)向和逆向之分; ❖ 每轮匹配的结果是最大还是最小匹配; ❖ 每一轮匹配是在不断的增字或不断的减字中完成的。
❖ 建立索引或倒排档。
自动标引(automatic indexing):“自动标引就 是用机器抽取或赋予索引词,一旦编制好程序和规 则,就不需要人工干预。”
一、自动标引的含义
2、自动标引的类型 从标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来说,自动标引分为: ❖ 全自动标引(automatic indexing); ❖ 半自动标引(机助标引:Automated indexing)。
自动赋词标引是在自动抽词标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合理的标引方法:混合标引方法
二、自动标引的流程
在手工标引中,标引员的一般工作流程是: 1. 阅读待标引文献 2. 分析文献内容 3. 提取文献主题概念 4. 用语词符号或语句去表达主题概念 5. 使表达规范化(转换为受控词) 6. 编制索引款目 7. 将全部索引款目汇集和编辑为索引或文档。
二、自动标引的流程
篇章
语句
1
语句段
词
2
词加权
选词
标点符号
停用词表 主题词典
词频
阈值 转换
3
索引生成
规范化
三、中文自动标引
1、汉语分词与中文自动标引 分词:就是把一个句子按照其中词的含义进行切分。 抽词:信息检索系统中所涉及的“分词”
——实际上是抽取代表主题概念的关键词。 目前比较常用的抽出自由词的方法有两种: ❖ 词典匹配标引法; ❖ 单汉字标引法。 词典匹配标引法的步骤: ❖ 利用停用词表将语句分为语句段(子字串); ❖ 利用主题词典(或关键词典)将语句段分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