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长城和运河》示范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ccd7e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2.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授课设计范文篇一授课目标:⑴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⑵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意会比喻句。
⑷ 增强民族骄傲感。
授课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授课难点:课内外结合,领会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骄傲感。
授课方法:图文结合,朗诵心得长城和运河的宏伟和壮丽。
课时部署: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⑴出示图片,板书课习题⑵ 生齐读课习题⑶你们认识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二、初读指导⑴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绵延不绝波折波折谱写不朽发明奇景天堂⑵老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⑶检查自学收效。
(1)出示词语驾驶绵延不绝波折波折嘉峪关谱写不朽发明奇景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讲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⑴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景”写了哪三个方面?⑵同学自学后谈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⑴导读。
作者为何要经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怪的情形呢?⑵讲读。
⑶比较:“奇怪”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⑷“穿行”可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情形的奇怪表示在哪些地方?用⑸自己的话说一说。
⑹你感觉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⑺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显然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⑻“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边的哪一个词相响应?⑼“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了然这人间奇景?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了然这人间奇景。
⑽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⑾指导朗诵。
(1-4 行)写“奇景”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 行)写对“奇景”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 行)写“奇景”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慕并骄傲地)⑿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https://img.taocdn.com/s3/m/07e2cb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d.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的两大古代工程——长城和运河。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有:1.了解长城是什么、为什么修建;2.了解运河是什么、为什么修建;3.了解长城和运河对中国的贡献;4.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2.掌握长城和运河的基本知识;3.了解长城和运河的文化价值。
2.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长城和运河的认识;2.能够观察细节、捕捉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能够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工程的热爱和兴趣;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如何观察长城和运河,捕捉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 教学难点1.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对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兴趣;2.引导学生理性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小讲堂”模式,围绕长城和运河的基本知识进行教学。
通过讲述、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目的、地理分布、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影视法通过展示有关长城和运河的影视资料,创造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到古代工程的神奇、伟大之处。
3.交互式教学法设计小组合作和个人表达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度。
2. 教学步骤第1步: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和运河吗?它们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价值呢?下面我们开始探秘古代工程吧。
”第2步:长城的故事(20分钟)通过对长城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修建目的、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第3步:运河的故事(20分钟)通过对运河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目的、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ad27f2844769eae109ed79.png)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明白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内容:自读课文,把课文读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每个词语写一遍。
再读课文,比较课文的一、二部分,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写下来。
课文中诗人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什么?请写下来。
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奇异特点的句子。
课前收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请找一找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
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
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南到杭州(余杭),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诗人把这两项伟大的工程用诗的形式描述了出来,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诗人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吧!2、板书课题:《长城和运河》二、预习交流昨天晚上要求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对本篇课文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开预习本,按老师的交流提示进行小组交流:(一)出示交流内容:1、小组交流读课文,比较课文的一、二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课文中诗人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什么?3、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奇异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f090fe2cc58bd63186bdd0.png)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
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节1、媒体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
(再次理解“壮丽”)(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
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长城和运河》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29f3798a98271fe900ef983.png)
《长城和运河》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 感知主要内容的.(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2.讲读.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5 自己的话说一说.6 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7 “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1.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13、指名读, 生评议.14 、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
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a4e1ca941ea76e58fa048a.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cfb5d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2.png)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1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
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
)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94313bde80d4d8d15a4ff8.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苏教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1
![苏教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bffac00f8c75fbfc67db2d7.png)
1.长城和运河设计理念:课文中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两大人类奇迹的壮丽景象。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样的词汇都是诵读、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听着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想象着万里长城化作一条巨龙在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之间穿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后代的无比自豪。
当学生在教师的激情感染下,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课文的时候,认识进一步深化,感情也得到了升华,他们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几句句子,一首诗,而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在此根底上要求学生再观察插图,写一段话,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老师出示资料,也照顾到了一些写作上有难度的学生,便于他们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重点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一、导人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相机介绍,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接连不断,一起一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及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及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010c7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0.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及课后反思《长城和水道》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方句。
4、加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的感情,加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水道的宏伟和壮美。
课时布置: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3、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想知道更多吗?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感知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发现奇迹天堂2.老师检查订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嘉峪关谱写不朽发现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3)指名初步说明词语.(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2同学自学后争论.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2.讲读.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5自身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8“发现”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现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这人间奇迹.10最末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1.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涌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发现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骄傲地)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3、指名读,生评议.14、齐读.五.安排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留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态.2.观测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曲折板书设计:长城和水道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曲折曲折伸向天涯教后感:俺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同学借助长城和同学对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fad8e133687e21ae45a95e.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5指名读,生评议.16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a25655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3.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中国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为了治理水利和防御,辛勤而智慧地创造出的巨大工程;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2.长城和运河的工程规模和建造技术;3.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给学生播放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快速了解这两个工程的基本情况。
2.讲授(30分钟)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历经千年风雨,仍矗立于山河之间,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
长城的建造,既是为了防御外族侵袭,也是为了保护家园安宁。
长城不仅是一道巍峨的防线,也是人民精神的象征。
2.运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运河,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保证了水利灌溉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为民众带来了福祉。
运河对于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科技的交流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讨论(2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长城和运河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度挖掘和理解大型工程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4.练习(30分钟)1.练习鉴赏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诗歌、歌曲和绘画作品,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练习模仿长城和运河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如雕塑、剪纸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5.复习(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对长城和运河的记忆,巩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历史背景防御和治理水利的需要工程规模长城:多少公里,多少年建成;运河:多少公里文化意义民族精神的象征,科技交流的重要纽带五、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了解和研究这两个工程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诗歌、模仿制作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0c91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6.png)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生字词和重点句型进行认读和理解。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言知识。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分析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历史背景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醒学生加强记忆和运用。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5.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面的能力,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型以及阅读分析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描述长城和运河的相关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2552cb80eb6294dd886c4a.png)
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长城:因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
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
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fd6960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3.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长城”和“运河”这两个重要的古代工程展开。
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且了解了句子的主谓宾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辨析词语,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目的及重要意义;•掌握五个生字词及课文中的生词词义;•理解课文大意,能够正确朗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辨认词汇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听力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探究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长城和运河,探究其发展历程及作用。
2. 阅读课文(25分钟)•给学生适量阅读时间,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认真观察,思考课文的主旨。
•学生借助标点符号及主谓宾结构,逐句理解,标注生字并找出相应的标点符号。
•学生把课文朗读两遍,并在第二次朗读中加入适当语音停顿,使文章更具意境和语感。
3. 词语辨析(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辨认重点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整合小组的心得,进行讨论和总结,将结果呈现给全班。
4. 交流展示(15分钟)•自由发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我对长城或运河的认识和感受”为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学生可以就历史事件、文化特色、旅游景点等方面展开探讨,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四、教具准备•课文《长城和运河》;•标志笔、纸张、词语卡片;•运河与长城的图片和资料。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的阅读理解题;•复习本节课中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自己查阅和了解长城和运河相关的资料,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长城和运河》示范教案
第12课 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
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能把自己了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吗?
2.通过录像或图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长城很雄伟。
生:大运河美丽如画。
3.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课文,去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教师板书:长城和运河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蜿、蜒、绸”
指名读。
教师纠正字音。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
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参考答案:
一、 wān chóu
二、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三、动人祖国奇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
教师板书: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巨龙生: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生: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被称为“万里长城”……
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3)再读这一小节,然后播放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片,看后说说你对“不朽、人间奇迹”这两个词的理解。
生: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能创造出来,是世界建筑奇迹。
因此,长城是“不朽”的,是“人间奇迹”。
(4)再读这一小节,说说除了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5)指导朗读者一小节。
(6)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2小节。
(1)自读课文,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例如:从“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到京杭大运河的美丽。
教师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
(2)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开通京杭大运河,它历经了多长时间才开通。
(3)它的“动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4)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4.背诵全文,再次理解“人间奇迹”的含义。
教师板书:人间奇迹中华民
族的祖先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吗?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例如:我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
大佛头高就有14.7米,耳朵里可以站两个人。
乐山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美称。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把长城呢运河介绍给爸爸妈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驾( ) 驶( ) 嘉( ) 朽( )
架( ) 使( ) 喜( ) 巧( )
二、多音字组词。
háng( ) qǔ( ) zhé( )
行曲折
xíng( ) qū( ) shé( )
三、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造句,看谁用的词多。
曲折蜿蜒连绵起伏奇迹大运河。
四、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
参考答案:
一、驾(驾驶) 驶(驾驶) 嘉(嘉宾) 朽(不朽)
架(书架) 使(使用) 喜(喜悦) 巧(巧合)
二、
háng( 银行 ) qǔ( 歌曲 ) zhé( 折断 )
行曲折
xíng( 行走) qū( 弯曲 ) shé( 折开 )
三、
曲折蜿蜒——祖国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群山之中。
它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四、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
它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群山之中,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巨龙绸带
人间奇迹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学反思】
1.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上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老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传统,也应该把这次学习看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2.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
老师可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中的“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
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3.在教学中,老师应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