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
汉字的演变与意义
汉字的演变与意义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探讨汉字的演变与意义,来展示汉字的独特之处。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通过刻画实物的形状,以及图像的替代符号,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成了更加简化的表意文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转变为象形兼会意、形声兼会意等形式。
汉字的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刻画了丰富的信息。
汉字的每一个笔画和构造都包含了丰富的意义,它们常常通过组合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概念。
这些概念可以是物体、动物、人类活动,甚至包括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汉字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文字和语言之间的桥梁。
其二,汉字的发展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
汉字在记录历史事件、宗教故事以及文化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汉字的演变和使用,时刻展示着当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汉字的意义与文化内涵汉字的演变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汉字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
例如,“人”字代表着人类,而“天”字则代表着大自然与宇宙。
每一个汉字都象征着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渗透在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中。
汉字还具有象征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具有独特的美感,每一个字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术品。
通过汉字的构造和组合,人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字体和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化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另外,在汉字中,很多字和词汇通过形声、会意的方式来表示意义。
这种构词方式更加丰富了汉字的内涵。
例如,“爱”字由“爪”和“心”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对他人关爱的心意。
这种形声、会意的特点使得汉字成为了一种高度独特和富有表达力的文字系统。
试从汉字看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试从汉字看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08级汉语言2班张亚莉0827010240试从汉字看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08级汉语言文学1班张亚莉0827010240中国古代社会遵循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即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在父系氏族社会,男人由于社会分工、体力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就成了社会的主宰,“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庸,甚至是男人财产的一部分”。
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在汉语的文字形体和词汇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反应。
汉字造字时代,我国的社会形态可能是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和父系氏族社会时代,大量的汉字和复音词汇都产生于父系社会时代。
所以所造出的汉字,既有尊重、赞美女性的,也有轻视、污蔑女性的,而后者居多。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基本是“男尊女卑”,即“重男轻女”的。
首先就“女”字本身来说,甲骨文作“”,像一双小手交叉的跪着的人形。
就充分说明妇女地位的低下。
妇女的“妇”字,甲骨文“”,繁体字作“婦”,《说文解字》说:“婦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这二字说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柔弱无力、从事家务劳动的形象。
其次,从和妇女相对的男性形象来看,男性都是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主宰者。
如“夫”字在甲骨文中为“”,“大”为“”,“夫”和“大”字基本看不出来差异,形容词为大,名词为夫。
《说文解字》说﹕“丈夫也,……周制八寸为尺,十寸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父”字,甲骨文作“”,象形持棍棒之形,会意。
《说文解字》说:“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父亲本是一个手里拿着棍棒,随时准备用来教训子女的主宰着。
再从女旁字来看,《说文解字》的女部共有239个字,其中光姓就有十一个,如嬴、姬等﹔表示亲属称谓的也有十几个,如姨、姑等﹔还有十几个是人用的名字,如娥、婕等,表示婚嫁的不到十个,如婚、姻、娶等﹔表示美好、漂亮的有十几个,如娇、婉、姝、媚、娟、媛等。
我认为这些字大多是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里造出来的。
而其余的字,大多是表示贪婪、嫉妒、奸淫、地位低下等意义,如婪、嫉、妒、奸、妓、嫌、婊、奴、婢等,词义多为贬义。
汉字的象形性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象形性与文化意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字体系的代表,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形性,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象形性和文化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汉字的独特之处。
一、象形性的表现汉字的象形性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字形结构,如山水、人物、动植物等。
这些字形形象生动,形态独特,体现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特点。
1. 山水字:汉字中存在着丰富的山水字,如“山”字代表山脉的起伏,而“水”字则模拟了水流的形状。
这些字形不仅仅表现了自然景观,更体现了人们对山水的欣赏和向往。
2. 人物字:汉字中的人物字也是象形性的典型代表,比如“大”字即是人站立的形状,“小”字则是蹲坐的模样。
这些字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物的动作和姿态。
3. 动植物字:在汉字中,还有很多字形是模仿动植物的形态而成,如“蛇”字表现了蛇蜿蜒爬行的形状,“木”字则象征了树木的外观。
这样的字形使得汉字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
二、文化意义的体现除了象形性,汉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历史和价值观念。
1. 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诗词、书法、绘画等紧密相连。
字词之间的组合和用法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智慧。
2. 历史变迁:汉字记录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通过汉字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3.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工具,通过传统的文字教育,人们可以不仅学习到语言技巧,更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语无论是从汉字的象形性还是文化意义来看,汉字都具备深厚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
它们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对自然、人物、动植物等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成为传递文化智慧和思想的工具。
因此,研究和传承汉字的象形性和文化意义,对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两姓交互为婚多行于皇室贵族高门姓之间, 每每以互相勾结利用,扩大政治势力目的。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所谓“亲上加亲”的“姑 舅表婚” 俗语: “姑母做婆”、“亲加亲亲连亲”、“姑妈 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叫”
五、从“媵”、“侄”看媵制
1、什么是媵制 《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 从之,谓之媵。” 即以妹随姐嫁,侄随姑嫁,姐妹姑侄共事一 夫的婚姻制度。这种婚制的流行范围,仅限 “士”、“诸侯”之类贵族,流行于春秋之 际。
后代诗歌中的反映: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杜甫《新婚别》: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某种亲属称谓总反映了某种相应的现实亲属 关系。
在史前古代社会中确有由“姑”、“舅” 一名三用的亲属称谓所显示的亲属关系。
在人类原始婚姻制度中,有一种很常见的 婚姻形式,即固定族团互婚,大致就是甲、乙 两族男女互为通婚对象而世代相互嫁娶。
《韩非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 是家也。” 《礼记·昏义》记载的有关女子嫁人的礼节:
“纳采(也即行聘)、问名、纳吉(即卜 定吉日)、纳征(即纳聘,就是送采礼)、 请期。”
《仪礼、士昏礼》中就有“纳征,玄纁(即 黑色的币帛)、束帛(即五匹帛)、俪皮 (即成对的鹿皮),如纳吉礼。”
妻与帑tǎng
汉代对媵婚的解说以何休为代表:“必以 侄娣从之者,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所 以防嫉妒,令重继嗣也,因以备尊亲亲也。”
2 、对“媵”字的分析 (1)媵字形体的变化,导致意义范围缩小。 《尔雅·释言》:“媵,将送也。 《左传·僖公五年》:“以媵秦穆姬。” 注:“送女曰媵。” 《说文解字注》:送为媵之本义,以侄娣送 女乃其一端而。······今义则一端行而全者废 矣。······今形从女者,有一端之义独行故也。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本文概述《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篇旨在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文章。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和传承者。
通过深入研究汉字的形成、演变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主要字体的发展历程。
随后,文章分析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汉字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的体现和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汉字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汉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对汉字的深入研究,揭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章也期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二、汉字的构造与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和古老的文字系统,其构造本身便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传递着具体的信息,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汉字的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以“阴阳”为例,这一哲学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许多汉字,如“明”“暗”“男”“女”等,都采用了“阴阳”的结构,表达出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
汉字的构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家”字,由“宀”和“豕”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一间房子和一头猪,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写照。
再如,“民”字,由“目”和“一”组成,象征着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都应该有发言的权利,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民众的重视。
从汉字字形看远古社会抢婚习俗——以“娶”为例
‚取‛‚娶‛(会意兼形声)→古今字,‚取‛是《说文》对‚娶‛的主要训释字,也是其会意部件。
‚娶‛:1.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劫女为妻的抢婚习俗。
2.扩大引申义:动词,男子迎取新娘。
“妻、娶、婚、薪、父母、兄弟、媒、归妻”汉字与文化课程论文‚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说文〃女部》)‚娶‛和‚取‛是古今字,‚娶‛本作‚取‛。
如‚可以冠,取妻。
‛(《礼记杂记》);‚取妻何如?‛(《诗经〃伐柯》);‚吴起取齐女为妻。
‛(《史记》)而‚取‛字是一个会意字,《说文〃又部》:‚取,捕取也。
从又从耳。
周礼:‘获者取左耳’。
‛甲骨文的写法像手拿耳朵的样子,这是因为古代田猎获兽或战争杀敌,一般割下左耳作为报功的凭证,即所谓‚获者取左耳‛。
可见‚取‛字本意当为‚武力获得‛,引申为掠夺、夺取、强取、采取的含义。
由此观之,‚娶妇‛最早应是武力的掠夺。
婚姻,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
自远古至今,中国的婚姻状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制度和形式。
近代婚姻的形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进行了解和考查,但是远古时期,因年代久远,且文献记载比较简略,我们祖先的婚姻状况难以考证。
然而我们通过汉字这个文化活化石也可以对当时的婚姻制度考证一二。
(一)‚妻‛‚娶‛‚婚‛‚薪‛与抢婚习俗所谓抢婚,是指男子通过掠夺方式强娶其他氏族的女子为妻的婚姻习俗。
关于抢婚习俗的产生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当产生于男权为主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从《诗经》婚恋诗篇中频繁出现的‚妻‛‚娶‛‚昏‛‚薪‛等特定词中即可见先秦社会的抢婚之风。
‚妻‛之甲骨文字形,左为象征妇女长发之形,右为人手之形,《甲骨文字典》云:‚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
‛[6]1303 又‚娶‛,《说文〃女部》云:‚娶,取婦也。
从女,从取,取亦聲。
‛[10]259《诗经》中亦多代以‚取‛字,如《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长河中,书法和绘画对传统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汉字是语言的根本,是思维的工具文字是语言的根本,书写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中国的汉字有独特的语素文字,它主要由偏旁、部首构成,又被称为象形文字。
其意义大多表现在形体上。
它们与古代典籍、先贤著作同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与世界上各种文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充满神奇色彩,极富情趣。
例如:甲骨文被称为“鬼画符”,但其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商代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石鼓文,与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字体圆润,是西周文字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汉字是人类语言的根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书法的形成可以说是和中国文字息息相关的。
二、汉字是民族的精神标识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包括思想、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而英语文字就是由字母组成的,但是字母却不是汉语文字。
因为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汉语文字,这就是文字自身的魅力所在。
三、汉字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汉字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汉字的书写和运用离不开书写工具。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仍有许多汉字需要打字员进行手工输入,甚至专门研究汉字书写的人也不多,这也就反映了汉字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科学角度来讲,汉字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具有简洁、优美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汉字具有表意性,汉字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语言的原貌,尽可能地使语言的原生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就比如“爱”字吧!从字形看就像是一个张开双臂、拥抱的人。
汉字的书写非常简便,只要掌握其书写规律,就可以灵活地变换笔画、书写汉字。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部文化史。例如,“家” 字,其甲骨文形象地描绘了一座屋子里养着一头猪,象征着古代人们的定居生活 和农业生产。而“祭”字,则表示一个人在神灵面前献上肉食,表达了古人对神 灵的敬畏和祭祀的习俗。这些汉字不仅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 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阅读感受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更承载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最近,我读到一本名为《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 世界》的书籍,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300多个古汉字的详细解说。从甲 骨文、金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每一个汉字的源流都被详尽地阐述,深入浅出, 让人易于理解。书中的1500多幅作者手绘字形图及考古器物图,更是严谨精美, 既有书法的美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书中的精彩摘录远不止这些,每一个解析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 大门。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还 能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欣赏 和解读汉字,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这本书让我们明白,每 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都展现了一种智慧。无论是“和” 字的和谐哲学,还是“孝”字的伦理道德,亦或是“福”字的生活理想,都在诉 说着中国古老而又鲜活的文化传统。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让我们更 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华 文明和民族精神。我相信,每一个热爱汉字和中国文化的人,都会从这本书中获 得不少收获和感悟。
目录分析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
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
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个主要分支。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大约距今三千多年。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大约距今两千多年。
这两种文字记录了古代中国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成为现代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
一、甲骨文和古代中国社会甲骨文的主要载体是龟甲和兽骨,在当时的社会中,龟甲和兽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祭祀用品,它们被用于预测吉凶、祈求神灵保佑等。
因此,甲骨文也是一种神秘的文字,它记录了当时的祭祀情况、社会风俗等。
通过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时期的社会形态、等级制度、贸易、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它们具体体现在某些社会阶层(如诸侯、贵族)的名字和尊称上,例如“太伯”、“伯父”、“大繇”等。
此外,甲骨文中也能看出当时商代的经济、贸易面貌。
在“商代经济”的层面上,商代经济以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主。
经过甲骨文字的破解,我们发现当时已经有了年度、季度、月份的时间单位,同时也能看出贡赋制度、人民皆税等内容,说明当时已有全国性的重新整顿和统一收税等措施。
其他如礼仪等方面也能从甲骨文中找到一些线索。
二、金文和古代中国文化金文即商代的青铜器铭文。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青铜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青铜器被视为祭祀、礼仪、政治和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
金文所体现的则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高度文化现象。
金文是用青铜器身上的文通或文字描刻而成的。
金文的题材主要有注重顺序、身分和职责的君臣之词、以人质为礼仪的相互间的约定、用于祭祀的铭文等等。
金文的内容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例如贵族的权利、礼仪、安危、荣耻、忠孝等,这些都是古代文化重要的方面。
在金文中,还能找到一些独特的文字和文化现象。
例如“彘”、“艸”、“欠龍”等字在现代汉字中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古文中却充满了生命力。
另外,金文也提供了很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技术、艺术成就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汉字中隐含的“男尊女卑”思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使得汉语在发展过程中被印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在汉语词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造成了中国妇女从属的社会地位。
这种从属的社会地位在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上都有所表现。
女性的从属性在于大家庭制的社会结构,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儒、道、佛合流的意识形态。
根本上说,女性的从属地位根源于父权制的社会制度。
二、具体举例如下2005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以“女”为偏旁的汉字209个,其中规范用字169个,此外还有大量浩繁的含有“女”字又不作偏旁的汉字和词语,我把它分为六类,发现这些汉字除去本身表达与女性性别有关的意义外,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表示对女性的贬斥,或者把本来在男性女性身上都具备的特征的贬斥的文字,却偏偏不用“单人旁”,而用“女”字旁。
研究这些文字的造字法就可以看出从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到近代那漫漫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是何等的卑微。
在这些汉字身上深深显露出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男尊女卑思想的烙印。
第一类是表明女性性别的词,计45个,多成为称谓。
如:姆、奶、娃、妪、妻、妹、姑、妈、姨、娘、婢、姐、妞、婕、妤、妯、娌、妗、她、妇、妃、嫔、嬖、嫂。
第二类是与女性的动作有关的字,如妆指化妆,媒指介绍婚姻大事,妁指说媒,多由女性完成,还有娶,姻,婞,嫠等。
大约20个字。
第三类是标明人类起源的字,有姓,始,娲,娩,妊,娠,姜,娃等约10个。
第四类是赞扬女性的词语,有嫦,媞,娟,娴,婉,妩,婷,嫱,婥,娥,娜,姝,,看似较多,约40个,但多用来称赞女子的容貌,但大都是从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女性,换言之,女性的美是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需要,从词义上看还没有女子觉悟到容颜是为自己而生的程度。
涉及到女子才干的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如婧、妤,至于用“女”字旁称赞女子品德的字就几乎没有了。
第五类是与女性有关的明显的贬义词,有十余个,如妓、娼、婊、奸、姘、第六类就是带有鲜明的歧视女性色彩的了。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信息资源。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汉字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浅析汉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字犹如一个国家的标志象征着一个国家,其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字记述了这个国家的兴衰。
而中国的汉字历史就从甲骨文开始,其中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草书),经历了6000年的历史经验与锤炼,才有了现在我们见到的中国汉字。
从古至今,汉字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经历过战国之乱,百废待兴,秦始皇焚书坑儒,推行法家思想,其目的也是为了巩固民心,稳固江山;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其代表了当时最受民众认可的学派,汉武帝弘扬儒学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儒家学派的发展,运用儒学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社会;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急需一种方法来巩固自己的社稷以及收拢其他地区的人心,其中就包括现江南地区的名门望族和民众之心。
王羲之在这时又正好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书写的《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文章第一个“永”字到最后一个“文”字,一气呵成,不粘不脱,既流露出人性之美,又表现出自然之美,正所谓“尽善尽美”。
在古代,每一种字体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法帖”,而当时的读书人要想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就必须会书写一手合乎规范的毛笔字。
唐朝,正是以这种方式,将知识分子的思想牢牢地凝聚在儒家的“中和之道”上。
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以至于我们后代人在使用毛笔字写字时,就要做到“三正”,身正,笔正,纸正。
苏轼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他性格豪放,不拘一格,其作品不仅深受民众追捧,而且连一直都遵循礼教的皇帝也对苏轼的才华青睐有佳。
如果仅仅从书法层面上看,苏轼是成功的,他有着自己的风格,豪迈大气,兴起时洋洋洒洒写下后世广为流传的《赤壁赋》。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有才华显然是不够的,在古代严格的思想控制之下,才华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不然就要受到打压。
林语堂曾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令狐采学学号:40812208班级:汽车办事工程12102姓名:陈露露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帮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办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
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增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民族文化的成长是决定汉字产生和成长的因素。
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记。
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贮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忙记忆。
随着社会的成长,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呈现,交际的地区规模越来越年夜,也就促使了文字的成长。
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成长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气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年夜。
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残暴的西方古代文明。
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
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衰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另外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存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1/3的信息。
甲骨文的研究和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甲骨文的研究和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国度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汉字书写体系,而甲骨文作为汉字书写的前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使用的一种文字,早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商代时期的贵族们就用甲骨文在龟甲、兽骨上刻写文字,它根据当时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要以口语形式呈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语言特点。
因此,甲骨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映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揭示人类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领域的许多谜团,同时也为后来汉字的演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甲骨文文字的研究涉及到古文字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
研究者需要对文献资料、史料、词典、文献汇编等进行综合考证,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考古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甲骨文的破解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字形、音韵、意义、用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推断、判断。
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珍贵的资料。
从甲骨文的器皿名称、财产名称、祭祀名称以及节日名称等方面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商代时期的地理环境、金属使用情况、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还记录了商代古代贵族的名字、爵位、血统、婚姻关系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了解商代时期上层社会权力机构、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甲骨文也记录了一些古代神话、传说、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以及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另外,甲骨文的研究还为后来的汉字演变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由于甲骨文是后代汉字书写体系的前身,它的形态、结构、用法、音韵等方面均为后来的汉字书写体系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和参考点。
另外,甲骨文中很多字形、字义等也为后来的字形、字义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总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及研究价值。
从中我们可以反映出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学术研究和传承,我们需要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与保护,为人类的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说文解字》与中国上古社会的服饰文化
《说文解字》与中国上古社会的服饰文化摘要:文字是文化的强大载体,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尤为丰富。
而《说文解字》它作为这样一本解释字义的字典,也就成为了记载我国诸多文化现象和反映各色文化制度的文化传承的奇书。
因而本文试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出发,通过对《说文解字》中有关服饰的字的全面考察,来索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若干信息:从中得出古代衣饰的款式和材质,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古代的衣饰文化和其所对应的礼仪等级制度,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加灵活的认识和应用这些字。
关键词:《说文解字》古代服饰文化服饰制度《说文解字》一书是许慎收集东汉的文字而写成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外有重文(也就是异体字)1163个。
它不仅仅是一本解释字义的字典,也是一本记载那些文字实际上反映的诸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制度的,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功用。
在《说文解字》中仅直接与衣物有关的部首就有:衣部、裘部、履部、冃(帽)部、毛部、革部、韦部、糸部、素部、丝部、帛部等,其他部中也有衣饰字,这些字都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皮与革:从无衣到有衣,从赤脚到着履众所周知,人类经过了类人猿——猿人——人三个进化阶段。
类人猿肯定没有衣着,猿人与类人猿揖别以后,在风风雨雨中,赤身裸体地进行着捕猎、养殖、采集、种植等生产实践。
在北方地区,猿人们为了防御寒冷、护身免伤,便披上了兽皮和树叶。
在热带地区,为抵御烈日照射、风雨袭击、虫蛇啃咬,他们便在身上涂上油脂、绘上花纹或披盖树叶和树皮,衣服因而也就逐渐产生了。
而体现着一变化的主要是皮””革”部.《说文解字》:①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②革:兽皮治去其毛。
鞹:去毛皮也。
靼:柔革也。
鞣:软也。
革包:柔革工也。
革是:革履也。
革奚:革生革是也。
革丁:补履下也。
③履:“屐也。
”古代的鞋有屦、、屐等名称。
屦是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讲稿汇总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讲稿《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系列讲座,是在《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一书的基础上以讲座的形式传播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又辉煌的传统文化。
本讲座以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世文献资料的记载,探讨中国古代文化。
因此,本讲座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学术性。
本讲座暂定二十五个专题,通过对古代汉字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如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汉字与八卦、河图、洛书,与古代天文知识,与古代地理知识,与古代生育文化,与时空观念的形成,与数概念的形成,与古代民族观念,与古代医学、法律、书法等,同时也反思了汉字文化的悲剧——汉字与古代测字术、汉字与古代避讳制度以及文字狱等负面的东西,希望人们能汲取历史的教训。
所以说本讲座既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更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希望本讲座能对弘扬悠久而又辉煌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讲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与汉字文化《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透过汉字这个文化载体去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
因此,我们首先应弄明白什么叫汉字?什么叫文化?一、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1、“汉人”名称的由来。
“汉人”之“汉”最初指的是水的名称,而不是民族的称谓。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水部:“汉,漾也。
东为沧浪水,从水难省声。
”漾是漾水。
《说文》:“漾,水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
”又:“沧浪水南入江。
”可知汉水的上游叫漾水,中游叫汉水,下游叫沧浪水,至汉口注入长江。
“汉”之用于人事,乃自秦末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开始的。
自此以后,汉王的军队便叫汉兵。
汉二年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则开始以“汉”为国号了。
汉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汉王为皇帝。
汉王刘邦稍微客气了一番,遂于二月甲午日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境内)。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汉高祖,西汉王朝正式建立。
汉武帝以后,正式出现“汉人”、“汉民”之类的称呼。
汉字的文化传统与当代价值
汉字的文化传统与当代价值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之一,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并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汉字的文化传统不仅在中国深深根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文化传统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一、汉字的文化传统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和代表,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甲骨文中,这是一种用于卜筮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不断演变和发展,并成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表达工具。
汉字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密不可分,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智慧。
汉字的发展给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文字,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
汉字的结构独特,既有象形的意味,又蕴含着丰富的深层含义。
汉字的形状与意义的结合,使得汉字在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时变得生动而精确。
例如,“山”字给人以高大、壮丽的感觉,“水”字则让人联想到宁静和流动。
这些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得中国人民能够深入思考、丰富表达。
二、汉字的当代价值汉字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汉字都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字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汉字在当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尽管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电子文字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汉字依然是中国人民文字表达的重要形式。
汉字的存在和使用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领域,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尊重。
汉字的使用还能够唤起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更加自豪地宣扬自己的文化之美。
此外,汉字的独特结构和丰富内涵给人们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书籍排版,汉字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汉字的形状与结构通过线条的勾勒和字体的设计,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从说文贝部字透视古代汉族文化
从《说文》贝部字透视古代汉族文化【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文拟从《说文解字》“贝”部字中,初步探索从汉字中反映出来的古代汉族商贸活动、思想意识和社会习俗等诸方面文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透过这些贝部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从中找到古代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
【关键词】贝部字古代汉族文化引言 (3)一、贝部字所反映的古代汉族商贸文化 (3)1、贝——汉族先民最早的货币实证 (3)2、部分贝部字是古代汉族商贸活动的实录 (3)(1)反映商贸活动的贝部字 (4)(2)反映借贷、抵押现象的贝部字 (4)二、贝部字所折射的古代汉族的思想意识文化 (5)1、部分贝部字与古代汉人的价值观念 (5)(1)某些贝部字是古代财富的象征符号 (5)(2)少数贝部字是贪恶邪念意识的代名词 (5)2、少数贝部字已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 (6)三、贝部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习俗文化 (6)1、与交际礼仪相关的贝部字 (6)2、与人情往来相关的贝部字 (7)3、与婚俗、祭祀、丧礼相关的贝部字 (7)4、与装饰习尚相关的贝部字 (8)结论 (8)致谢语 (8)参考文献: (9)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辅而行的。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的形成,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
同时,透过研究分析汉字的造字的方式和内涵,可以管窥中国文化的特征,从中找到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
这种理据不是逻辑关系意义上的理据,而是社会历史文化取向、社会习俗文化取向、民族心理与思想意识取向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
本文拟从《说文解字》“贝”部字中,初步探索从中折射出来的古代文化。
古代中国对以“贝”为部首的汉字,着重在财富和以财富为媒介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意识。
交际行为即交换,物质交换,交际意识是在交换基础上产生的观念,二者是从物质和意识两大角度来说的。
从汉字构意看古代男子的社会地位
从汉字构意看古代男子的社会地位宁皖平;罗国莹【摘要】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汉字;古代;男子;社会地位【作者】宁皖平;罗国莹【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日益兴盛,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有关的研究也随之全面展开,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社会是由男女两性构成的,他们在社会中的生活状况在汉字中有着明显的遗迹。
从汉字角度,尤其是从女旁字方面阐释,探讨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成果十分的显著,但是相反的对男性的探讨却很少,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中必然也应当可以找到印记。
在古汉字中,男性专用字很少。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男部字只有“舅、甥”两个字。
并且他们都只是表示亲属称谓,从它们的字形结构中难以找到有关古代男子社会地位的痕迹。
因而探讨古代男性的社会地位无法类如探讨女性社会地位那样从男旁字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
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不仅是很完满地完成了辅助汉语更好地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任务,同时它又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构字方式中浸透着我们华夏祖先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风貌,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情趣,华夏民族经历了悠悠几千载的沧桑,不断地前进,作为开华夏民族文明史的汉字则正如一块块化石,将古老的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历史演进的轨迹,活生生地勾勒描绘出来,再现于你面前。
一、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
人类社会的演进,大都是由渔猎而畜牧,由畜牧而稼耕。
这些内容反映到文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渔,甲骨文(以下略)从鱼、从手从线,意为用鱼杆钩鱼。
逐,甲骨文从鹿、从足,意为追逐野兽。
虔,从网从手从虎,意为用手张网捕虎。
摧,字形像手持木棒击鸟。
这些文字部分地反映了先祖以渔猎为生的状貌。
采,甲骨文像用手摘野果之形,反映了古人以草木之根实为食的原始生活。
长期的劳动使古人的智力逐渐提高,他们的生产手段也有了改进,反映到文字中,如,阱,甲骨文像一只鹿头朝下陷入井中之状。
使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使古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同时火在生产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焚,甲骨文像大火烧丛林之状。
放火焚烧森林,便使生活于林中的各种动物四散奔逃,小的动物可能会死于林中,大的逃出林外,早已守候在那里的人们便用准备好的石头、木棒等武器击打并捕获它们。
焦,甲骨文像以火烧烤鸟之状;炙,似将肉放在火上烧烤之形。
这些字反映了人类最初对火的利用情况。
长期的狩猎生活,使人们逐步熟悉了动物的性情,了解到某些动物适于豢养,于是人类逐渐过度进入畜牧生活。
牧,甲骨文像手持皮鞭放牧牛羊之形。
牢,像把牛圈在栅栏里。
家,则是把猪养在圈内。
豢,像用手喂猪。
畜牧生活中喂养牲畜,需要采集植物,在实践中,人们也逐步认识并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逐渐地人们有意识地去播种、收获禾谷之类的农作物,农业便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
垦,甲骨文像用双手把盛在器具中的土倒在地上,俨然垦田运土的劳动场景。
禾,甲骨文像顶着长穗的谷子之形。
稷,像黍子成熟,沉甸甸的谷穗低垂着的形状。
利,则像以刀收割禾谷之类的作物。
种,像人在精心地栽种禾苗。
畴,像人手持木棒打碎田里翻起来的土块。
耒,像耕田用的曲木工具。
这些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农业的耕作已经相当精细。
我国上古劳动人民的手工业创造,成绩也相当显着。
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精美的陶器,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了很多精巧的陶器及烧制陶器的炉子。
甲骨文中记载有关陶器的汉字也相当丰富,这些字或描摹器皿之形,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事性符号表示与器皿相关的事物或动作。
甲骨文中看不见金字以及从金之字,这说明殷商时期金属尚未出现或至少是使用还不够,但在周代的金文中,从金之字约五十有余,这说明当时的金属制造业已相当发达。
贝的使用在甲骨文里极少见,而在金文中却很多,如货、买、卖、赁、贸、责、赋、贵、贱,这些字说明当时贝已被作为货币使用,所以从贝的这些字或代表货币,或表经商行为;贝既然是货币,所以也被作为装饰品,或作赏赐之用,“贝贝、婴、赏、赐”等字便体现了贝在当时的作用。
丝是中国最早的农副产品之一,其历史可谓久远,甲骨文中从纟的字有:绝、续、约、纟尹、纟勿、率等,金文里有:纟尺、经、紧、绥、绾、维、缄、萦、绩、织等。
桑在甲骨文中形似桑树,桑叶下有一篮子,意为采摘桑叶。
桑字的使用,从丝的字数目如此之多,足以说明当时的养蚕业及丝织业已相当兴盛。
玉石雕刻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它的发达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与之相媲美的。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从玉的字达227 个之多,这些字反映出玉在当时被视为珍宝,既是贵重的装饰物,又是上乘的祭品、馈赠礼品,不仅如此,人们还把玉与人的品质、美德联系在一起。
二、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变迁的脉络在史无验证的时代很难把握。
而古老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汉字产生的时代正是汉民族由荒蛮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
从一些古老的象形字、会意字中我们尚可透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某些侧面。
女、育、毓、后等字在甲骨文中都是表生育之意的象形字。
姓,从女从生。
人有姓,而姓从母,繁衍后代的母性在当时的地位是至尊的,神农氏以姜为姓,黄帝以姬为姓,少昊氏姓嬴,虞舜姓姚,祝融之姓女云,禹之姓姒,都从女,并非偶然现象,而恰恰是母系氏族遗制的体现。
氏族社会末期,部落间战事频繁,掠夺和聚敛私有财产逐渐加剧,阶级社会出现,奴隶制产生。
仆,甲骨文字形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捧着粪箕为人服务。
抑,像女子之首被人按抑之形。
俘,则像用手按住一屈膝跪在地上之人的脖颈之形。
甲骨文中某些字能反映出商代统治阶级对人的践踏和残害。
系,像以绳索缚人颈项。
讯,像人被反缚双手而跪。
执,像以刑具夹人两腕之形。
甲骨文中有自刂字,像以刀割鼻之状;伐,像以戈断人之颈。
此外还有些像以斧钺砍头,以锯断人之足的字。
由这些汉字可见,商代统治阶级对被压迫阶级的奴役是何等的残忍。
三、道德风尚
同西方求真的科学型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属于以求善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
这种伦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被确立,尔后日趋显着,统治中国几千年,直今仍根深蒂固。
汉字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仁,甲骨文从人从二,二表多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仁,亲也。
”段注:“犹言尔我亲密之词。
”它体现了古人建立一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的道德理想。
所以,从,两人和谐一致是为顺从;两人相向是为背。
古代的宗法制度也可从汉字中得以管窥。
男,甲骨文像一人持耒于田中之形,可见男子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
妇,从女从帚,意为在家中执帚箕收拾家务。
父,以手执朴形,朴可训妻教子,因此父为一家之长。
母,突出双乳之形,意味着母亲的职责是哺育子女。
男女分工,父母各司其职,活生生一幅古代家庭生活的写照。
重群体轻个体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又一方面。
群,从羊从君,君声。
羊是好群居的动物,孔子曰:“君子群而不党”。
一般说来,食肉动物多残忍,食草动物多温和,所以群字从羊也体现着深刻的道德内涵,由羊群而人群,再引申到合乎礼仪的群体观念,里面渗透着汉民族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
四、宗教迷信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根本无法与大自然抗争,他们不仅无法理解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更对人的生老病死茫然无知,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于是古人便把这一切归于一种超人的力量,鬼神便产生了而且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殷周是我国原始宗教鼎盛时期,每事必卜必祭。
考察相关的甲骨文、金文可观其一斑。
神,金文从示,右边是一跪拜的人形。
示,像用石头或木杆立起的墓碑之形,是神仙灵魂托居之所。
所以,所有表祝祷之事的汉字,皆从示,例如:禊、祠、祝、祓、社、祜、等等,以上所录还远不是表祭祀文字的全部,但古代祭祀范围之广,祭祀活动之频繁已可略见一斑。
综上所述,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结成了血肉难分的联系,人
们根据经史子集上所记载的古代社会生活状貌,可以分析得出汉字的构字理据;反之,从汉字的构字形体又可推知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二者相得益彰。
瑞典着名汉学家高本汉曾断言:“中国不去除掉自己的特殊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昧或顽固的保守性——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时。
”他的看法虽有些偏激,但却也道出了其中奥妙。
通过上面的具体分析考察,我们的确看到,汉字不仅能映现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民俗风尚、宗教迷信和伦理道德,而且体现着民族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心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时代的精神风貌,无不在汉字的形体结构上烙上深深的印迹。
汉字中凝结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积淀,同时,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汉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言以蔽之,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各种形态有着血肉难分的联系,在历史发展中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