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经《关雎》教案2篇
诗经《关雎》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Guanju in the book of songs诗经《关雎》教案2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诗经《关雎》教案2、篇章2:诗经《关雎》教案篇章1:诗经《关雎》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教学过程】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
(读)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
(说)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
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
(说)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1 背诵全诗(记)2 翻译全诗(写)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篇章2:诗经《关雎》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一、教材依据:《关雎》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中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关雎》精品导学案 (word版)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轻松诵读,能够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起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内涵。
2、学习比兴的表现手法。
【资料助读】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的种类,“颂”以宗庙、颂神乐歌为主;“雅”是宫庭乐歌,多为贵族文人所作;“风”又叫“国风”,是一种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也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赋、比、兴”指诗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预习检测1、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学生简介作品,展讲下列练习。
1、《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又称。
其种类有、、,其表现手法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菜()芼.()寤寐..()三、初读感知1、反复诵读,品味诗意。
(1)听录音,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2)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朗读时的停顿,都是两个字一停顿,停顿时间根据情感需要可长可短。
(3)学生齐读。
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并说说诗的大意。
关关雎鸠:洲:窈窕:逑:流:寤寐:服:友:芼:乐:试着写下诗的大意:示例: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篇一:《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诗经》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二、听范读,正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读不准的字音。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为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三、读课文,悟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然后请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多媒体显示《关雎》译文)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歌内容。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分析爱情故事的过程)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手法,诵文章。
1、提问:通过你发现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预想学生的发现)借此引出“重章叠咏”,向学生介绍重章叠咏相关知识2、《诗经》除了采用重章叠咏的艺术手法,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赋比兴的运用。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中的《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2. 理解《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导学内容:《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它描绘了古代关周国境内的景象。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恬静与宁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据考证,《关雎》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诗。
它以孩子们在关周国边境的游戏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场景。
诗中的孩子们打闹嬉戏,彼此之间充满了快乐与欢乐的情绪。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中场景的生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诗中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天真烂漫,快乐自在。
这种快乐和宁和的场景让人们联想到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关雎》一诗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关雎》一诗中学习到一些文学技巧。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孩子们游戏场景的生动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写景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可以试着将《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读者以生动的印象。
在学习完《关雎》一诗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的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学素养,使自己的写作更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首美妙的《关雎》一诗,并从中受到启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题目:《关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深入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关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主题是关于爱情和婚姻。
2、分析《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该诗采用了重章叠句、比兴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感。
3、通过分析《关雎》的诗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2、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分析诗句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3、结合一些思考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分析《关雎》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把握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4、小组讨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5、总结:回顾《关雎》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识。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3、测验:进行定期的测验,检测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回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雎》学案
《关雎》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年代、内容分类、艺术特点等。
2、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关雎》,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探究《关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关键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分析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1)体会诗歌中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表达。
(2)理解《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2、《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3、《关雎》出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
四、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好逑(hǎo qiú)寤寐(wù mèi)芼(mào)2、注意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节奏,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读出情感诗歌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朗读时语气应轻柔舒缓;中间描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情感逐渐热烈,语气可适当加强;结尾表达了男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待,语气要充满憧憬。
五、诗歌解读1、诗歌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词语解释(1)关关:拟声词,水鸟雌雄和鸣的声音。
(2)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诗经》关雎学案
12.《诗经》二首学案《关雎》一、预习回想1.《诗经》是诗歌总集,又称《》和《》,收集了从到大概五百数年的诗歌共篇。
《诗经》共有、、三个部分,其基本体现手法为、、。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民歌,涉及周南\召男\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 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早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 74 篇。
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的作品外,其它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重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现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 31 篇,是西周早期的诗。
鲁颂 4 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 5 篇,大概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体现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种事物来做比方体现情感。
✓兴则是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发明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五经:2.题目理解。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芼()钟鼓乐()之4.解释词语。
洲:淑:窈窕:逑:流:悠哉悠哉:(悠:)寤寐:(寤:寐:)芼:思服:(服:)乐:5.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友:钟鼓乐之钟鼓:乐:6.重要内容。
一种男子对一种女子的爱恋,怀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7.散文化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妙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怀念。
想来想去思不停,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有关关雎教案四篇
有关关雎教案四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关雎》教案。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诗中描写的爱情,清新朴素,乐而不淫,充满着健康纯洁之气,影响深远。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抽查、课件显示)关雎(jū)窈窕(yǎo tiǎo)淑女(shū)好逑(hǎo qiú)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辗转(zhǎn zhuǎn)瑟(sè)乐之(lè)(四)朗读课文(课件显示。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全文;(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认识《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关雎》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如何把握《关雎》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关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关雎》,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2)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关雎》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1)讲解《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2)解析《关雎》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3)分析《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关雎》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关雎》;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情况;4.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的质量。
关雎蒹葭导学案.doc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等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二、学习过程:1、预习检测,5分钟。
2 、基础巩固15分钟。
3、理解内容18分钟。
4、达标测评,整理学案7分钟。
课题:《关雎》课时:第1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学案编号:3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
小组:评价等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二、学习过程:1、知识链接5分钟 2、理解体会诗歌内容10分钟
2、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一诗;(2)理解《关雎》的诗意,分析其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认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会诗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诗意,分析其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认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意的深刻领会;(3)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如成书时间、收录范围等;(2)阐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关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其音乐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2)运用所学方法,深入领会《关雎》的诗意。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关雎》中道德情操的理解;(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将《关雎》中的道德情操融入到个人成长中。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强调《关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关雎》的诗意;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关雎教案10篇
关雎教案10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一、教学过程: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二、七嘴八舌话《诗经》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作品分类:《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PPT展示———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3、学生个读、评读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一、《关雎》学案1. 诗歌背景《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二首,由武王伐纣时期纣王的姬姓宗亲女子所作,反映了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的历史事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周武王的崇敬和欣赏之情。
2. 诗句解析① 归之/洛之水,浩浩汤汤。
这句描述了周武王军队回到了陇西,渡过洛水时江河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② 广斯祇,不犹在宋?这句讲述的是周武王在伐商之前曾在宋国拜访文王,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③ 宜其室家,乐其所之。
这句是讲述周武王发掘旧有文化,注重民间乐舞,以此弘扬社会文化。
④ 忕之/存之,方涣涣而有私焉。
这句是讲述那些困苦的百姓,为了生活而不断献殷情,可却始终得不到尽人意的回报,强调了这种社会贫富差异的不公。
3. 诗歌鉴赏《关雎》可谓是《诗经》中的真正名声毕露之作。
整首诗明显地展现出作者在多个层次上的感慨和情感,比如对历史的追溯,对社会现实的感悟,对人性的思考等等,使这首诗歌成为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意义和思想深度的优秀代表作。
二、《蒹葭》学案1. 诗歌背景《蒹葭》是《诗经》中的第十一首,是一篇古典抒情诗。
这首诗充满着女子愁思苦情,体现了出走女子的无情与彷徨。
2. 诗句解析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描述的是蒲苇丛中的霜雪,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白露的气息渐渐增强,给一片荒凉之地带来了孤寂和寒冷。
② 执其两手,泪流滂沱。
这句是讲述主人公所感受到的深深的哀伤和苦楚,泪湿双手,无限的渴望姐姐的回心转意。
③ 但见/泪痕/不啻/华芝。
这句是作者在“但见”开头的描写的一个精美的修辞手法。
描述泪水留下的痕迹如华芝,忧心纠结无法释怀。
④ 絷之/维之,以供崔牛之祭。
这句话是讲述主人公为了姐姐的死所做出的决定,将自己的衣带系在草上,以此表达一份深厚的情感。
3. 诗歌鉴赏《蒹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古诗,它通过自然景观和女子私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共存的表达方式。
而且诗歌也表现出女子不能自主自决的现实苦痛,从而引出人性的考量。
《诗经》关雎学案
《诗经》关雎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分类、艺术特点等。
2、能够熟读并背诵《关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3、分析《关雎》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4、体会《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知识储备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2、《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三、文本解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歌开篇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有何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雎鸠鸟在河中洲上关关和鸣的景象,以雎鸠鸟的和鸣引出下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同时,雎鸠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此句也暗示了诗歌的爱情主题。
2、如何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指的是美丽、善良、品德高尚的女子,“君子好逑”则表明了品德高尚的男子对这样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君子对淑女的倾慕之情。
3、诗中是如何表现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过程的?诗中通过“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朝思暮想和求之不得的痛苦。
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则描绘了君子想象中与淑女相处的美好场景,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4、分析诗中淑女的形象。
诗中的淑女形象是美丽、勤劳、善良的。
她在河边采摘荇菜,展现出勤劳的一面;而君子对她的爱慕和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她的美丽和善良。
《诗经》关雎学案
12.《诗经》二首学案《关雎》一、预习回顾1.《诗经》是诗歌总集,又称《》和《》,搜集了从到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篇。
《诗经》共有、、三个部分,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民歌,包括周南\召男\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
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的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表达情感。
✓兴则是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五经:2.题目理解。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芼.( ) 钟鼓乐.()之4.解释词语。
洲:窈窕:淑:逑:流:寤寐:(寤:寐:)思服:(服:)悠哉悠哉:(悠:)芼:乐:5.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友:钟鼓乐之钟鼓:乐:6.主要内容。
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7.散文化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一、《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这首诗以琴箫合奏的方式表现了爱情与婚姻之间的纠结和矛盾,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伦理关系。
下面是对《关雎》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的学案。
一、诗歌背景与历史意义1. 《关雎》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时代;2. 古代婚姻制度与《关雎》中的男女关系;3. 《关雎》对古代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表达;4. 《关雎》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诗歌形式与结构分析1. 《关雎》的诗歌体裁和乐府民歌的特点;2. 诗歌的韵律与押韵方式的呈现;3. 诗歌的格律和句式结构;4.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三、诗歌语言与修辞手法1. 诗歌中的形象描写与意象构建;2.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 诗歌中的常用词汇与词义解读;4. 诗歌中的音韵和节奏。
四、诗歌内涵与主题分析1. 诗歌中的寓意与象征意义;2. 诗歌的主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3. 《关雎》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4. 《关雎》表达的情感与情感的转折。
五、《关雎》的诗歌赏析与练习1. 对《关雎》的整体诗歌赏析;2. 对具体诗句和段落的解读与分析;3. 通过练习,加深对《关雎》的理解与领会;4. 配合音乐,感受《关雎》的音乐韵律与情感。
六、诗歌创作与创新1. 通过对《关雎》的学习,激发自己对古代诗歌的创作热情;2. 运用所学到的诗歌艺术形式,创作一首与《关雎》有关的新诗;3. 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创作作品,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二、《卫风·木瓜》《卫风·木瓜》是《诗经·风》中的一篇古代民歌,以描绘丰收和生活的愉快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以下是对《卫风·木瓜》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的学案。
一、诗歌背景与历史意义1. 《卫风·木瓜》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时代;2. 古代丰收和农耕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3. 《卫风·木瓜》对古代社会生活和农耕文化的反映;4. 《卫风·木瓜》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雎》学案
参差菜,左右流之。淑女,求之。
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反侧。
参差菜,左右采之。淑女,友之。
参差菜,左右之。淑女,钟鼓乐之。
2、猜猜这首诗的内容与有关。
3、在自读几遍后要求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试着翻译全文。
三、课堂探究
1、理解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的主要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3、阅读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
5、归纳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3、表现手法有、、。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5、《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首。
二、导读《关雎》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填出所缺的字词并注音,读出节奏。
《关雎》学案
一、《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八年级语文2月17日《关雎》学案
八年级语文2月17日学案课题:《诗经》两首《关雎》主备人:于红梅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关雎》一、基础知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2、正音、释词。
睢鸠( )一种水鸟。
窈窕( ):逑( ):配偶。
荇莱( ):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 i):。
寤,醒时。
寐,睡时。
笔( ):。
3、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
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整体感知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三、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诗经》二首学案
《关雎》
一、预习回顾
1.《诗经》是诗歌总集,又称《》和《》,搜集了从到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篇。
《诗经》共有、、三个部分,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民歌,包括周南\召男\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 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 74 篇。
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的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 31 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鲁颂 4 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 5 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表达情感。
✓兴则是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五经:
2.题目理解。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
逑()参()差()荇()寤()寐()
求之
辗()转反侧琴瑟()芼( ) 钟鼓乐()之
4.解释词语。
洲:窈窕:
淑:思服:(服:)逑:悠哉悠哉:(悠:)流:芼:
寤寐:(寤:寐:)乐:
5.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友:钟鼓乐之钟鼓:乐:
6.主要内容。
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7.散文化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二、解析
1.找出写景句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男子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他们爱情的结局(幻想)是怎样的?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起兴”。
“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2)重章叠句,一咏三叹。
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三、练习巩固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关雎》这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句。
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5.按要求默写
①,在河之洲。
②,君子好逑。
③《关雎》中“,”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
”
答案:关关雎鸠|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
四、自我总结本课内容
1.背景
2.内容
3.解析
4.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