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4(探究“气泡的速度)
中考物理复习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
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常见考点训练【实验目的】1.通过研究活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学会运动图像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会根据图像的特征确定物理物理规律。
【实验器材】秒表(记录气泡运动的时间);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玻璃管(长为100cm、直径为0.8cm,太短,气泡运动时间短,理便于测量,而且时间的相至误差较大,直径太细,气泡运动的阻力有可能偏大,气泡运动的不顺畅);橡皮塞(起密封玻璃管的作用,防止玻璃管倾斜时有水流出);橡皮筋(或红线)(用来标注气泡记时的起始位置、20cm、40cm、60cm、80cm、终了位置);清水、红墨水(对清水进行染色,使无色气泡与经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观察)、坐标纸和铅笔(用来描绘的气泡运动的s-t图像,以便确定气泡运动的特点。
【常见考点】考点1:起点0点位置标注的考查。
标记的起点0要离管底稍远一些。
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气泡从底端运动到起点0时速度已趋于稳定,更有利于我们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二是给启动秒表计时有了准备时间。
考点2:为何在用秒表测量时间之前,让玻璃管中的气泡运动几次?通过几次的观察,了解气泡运动的快慢情况,便于我们有针对性的测量运动的时间。
考点3:实验中如何控制的气泡的运动快慢?为了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我们一般尽可能使气泡运动得相对慢一些,方法是:使玻璃管倾斜放置。
考点4:实验中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是玻璃管中的气泡。
考点5:在实验中如果发现气泡观察不明显如何做?可以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考点6:本次实验中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考点7:实验误差的控制。
本次实验误差的来源只有两个一是气泡运动路测量带来的误差;一个是时间测量带来的误差。
因此要减小误差,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小运动路程测量中的误差,一是减小时间测量中的误差,对于时间测量的误差的减小,我们可以用用延长减慢运动速度,延长运动时间的方法来减小由于人体反映时间和仪器精度的占比,从而减小相对误差。
缓慢的气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缓慢的气泡实验,观察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释放过程,了解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深对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和释放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会不断进入液体中,同时也有气体分子从液体中释放出来。
当进入和释放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本实验通过缓慢加入气体,观察气泡产生和消失的过程,分析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器材1. 实验装置:锥形瓶、气体发生器、橡皮塞、导管、滴管、温度计2. 实验药品:水、空气、二氧化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锥形瓶置于支架上,插入导管,导管另一端插入气体发生器。
2. 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 将气体发生器中的气体充入锥形瓶,注意观察气泡产生和消失的过程。
4. 通过滴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气泡产生和消失的速度。
5.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实验现象1. 当气体充入锥形瓶时,气泡从瓶底向上冒出,逐渐消失。
2. 当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气泡产生速度变快,消失速度变慢。
六、实验分析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当气体充入锥形瓶时,气体分子不断进入液体中,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气泡产生。
同时,部分气泡从液体中释放出来,达到动态平衡。
2. 当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在水中溶解,使气泡产生速度变快。
同时,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释放出部分热量,使水温升高,气泡消失速度变慢。
七、实验结论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2. 温度、压力等因素会影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3. 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使气泡产生速度变快。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气泡产生和消失的速度,以便分析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气泡速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气泡在液体中上升时的运动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论。
3. 学习使用注射器注入气泡,并测量气泡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泡在液体中上升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当气泡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气泡将向上运动。
由于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因此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器材1. 长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直管2. 注射器3. 水4. 刻度尺5.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在玻璃直管内注入适量的水,确保水面高度超过管口。
2. 使用注射器从管底注入小气泡,确保气泡从底部上升。
3. 使用刻度尺测量气泡上升过程中的距离。
4. 使用计时器记录气泡上升的时间。
5. 重复步骤2-4,至少进行5次实验,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气泡上升距离(cm) | 气泡上升时间(s) | 气泡速度(cm/s)------- | -------- | -------- | --------1 | 50 | 10 | 52 | 60 | 12 | 53 | 70 | 14 | 54 | 80 | 16 | 55 | 90 | 18 | 5六、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保持恒定,即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与实验原理相符。
2. 通过计算气泡的平均速度,得到:平均速度 = 总距离 / 总时间 = (50 + 60 + 70 + 80 + 90) / (10 + 12 + 14 + 16 + 18) = 5.6 cm/s。
3. 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气泡上升速度在不同实验中存在微小差异,这是由于实验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1. 气泡在液体中上升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2. 气泡上升速度在不同实验中存在微小差异,这是由于实验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八、实验改进建议1. 提高实验精度:使用更精确的计时器和刻度尺,减小误差。
物化实验-最大气泡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1.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掌握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内层分子的吸引与受表面层外介质的吸引并不相同,处于不平衡状态,具有较大势能,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就需要对其做功。
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作的功为−δW = ydA,(1)比例系数y 表示在等温等压下形成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其数值等于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纯液体降低表面自由能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
对于溶液,由于溶质使溶剂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 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内部的浓度低(溶液的表面吸附)。
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公式式中Γ 为表面吸附量mol·m²,y 为表面张力N·m²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
降低毛细管外压力,则气泡将自管口内壁逐渐形成,见下图。
开始时形成的气泡曲率半径很大,随后半径逐渐变小,泡内外的压力差逐渐增加。
当形成的气泡刚好是半球形时半径最小,泡内外压力差达到最大值。
此后半径又逐渐变大,压力差逐渐下降,从而使气流冲入气泡内最终将其吹离管口。
在此过程中,最大压力差记为∆p,气泡呈半球形时的半径为r,由Young-Laplace 方程有:式中的K 值对同一支毛细管及同一种压力计介质是常数,称作仪器常数。
由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作标准求出常数K3 实验操作1.溶液配制用容量瓶及所给正丁醇水溶液配制浓度分别为0.3、0.25、0.2、0.15、0.1、0.05、0.025 mol·dm−3 的正丁醇水溶液。
2.测定仪器常数充分洗净大试管4 及毛细管1,在大试管中注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毛细管端口刚好和液面垂直相切。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件
汽车3h行驶的路程:s vt 80km / h 3h 240km
答:汽车3h行驶的路程为240km。
【例题】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 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0 m
50 m
分析:
6s
7s
全程
已知: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时t3 求:前半段、后半段及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v3
4.通过控制玻璃管的倾斜程度控制气泡运动的速度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讨论:如何统计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 5.统计数据的方法:列表法
区间s/m
0~0.1 0.1~0.2 0.2~0.3 0.3~0.4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2
2
2
2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m/s) 0.05 0.05 0.05 0.05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复习提问: ①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 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②什么是速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③若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依据什么原理?需要测量哪 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故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与t成正比。
0.02
0.01 t/s
0 2 4 6 8 10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甲
0
10 s
20 s
30 s
40 s
0
300 m
600 m
900 m
1 200 m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 1 / 17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实验探究题1.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静止/运动)的.(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 ,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快/慢). (3)小明所在小组测量的结果记录如下表. 从0点开始的路程s /cm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 /s 0 0 10 8 20 15 30 22 4029①路程s 为纵坐标,时间t 为横坐标,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 —t 图像; ②分析小明所在小组的实验数据,可知气泡在这40 cm 的运动中,做的是 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cm /s ;(保留两位小数)③小组间交流时,小明发现各组测得的气泡的运动速度大小不一样.请结合你做过的实验,说说影响气泡运动快慢的原因可能是 . 2.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同学的方案正确.(4)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些.(快、慢)(5)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下表,请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0 10 20 30 40程s/cm从O点开始计时0 1 2 3 4的时间t/s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1)为观察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选填“快”或“慢”).(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的坐标系横坐标上标注合理值并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 10 20 30 40 50从0点开始记时的时间t/s0 8 16 24 32 40(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3 / 17(4)如图丙已知气泡在AB 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气泡的长度为2cm ,A 、B 两条刻线的距离为33cm ,测得气泡完全通过A 、B 两刻度线的时间为7s ,则气泡在AB 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cm /s ,气泡全部在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____s . 4. 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小宁的实验方案如下:A .在内径为1cm 、长约60cm 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B .水平放置玻璃管,在玻璃管上某处做一标记作为“0”,位置,然后从“0”位置向上,每隔做一个标记(如图甲所示).C .迅速翻转玻璃管到竖直位置,使气泡从玻璃管下端向上运动,气泡到“0”位置时,按下秒表,依次读出并记录气泡通过,所用的时间(记录如表) 距离/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s2.04.08.010.0(1)为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______(选填“快”或“慢”)一些. (2)实验中,刻度为“0”的位置线为什么不标记在管的最下端? (3)表中漏记的一个数据是_______ . (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图象.(5)将玻璃管倾斜时,小宁发现气泡在管中运动的速度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她又找来另一根玻璃管做了相关的探究实验(如图丙),测出了玻璃管在倾角θ不同时气泡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数据记录如表: 液体:自来水 液体长度: 30cm 气泡长度:4.1cm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756555453525155运动时间t /s 32.3 20.0 15.3 12.5 11.6 11.8 12.5 14.5 19.5 25 平均速度v /cm .s -1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___分析数据可知:(a )当θ=0°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 /s .(6)当θ角在___35度到55度___________范围内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5.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的.(2)若测得气泡在管内上升的距离为50cm,所用的时间为6.25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6.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六:机械运动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六:机械运动考点一:测量与误差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B.12.34 cmC.12.35 cmD.12.36 cm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 )A.2.5 m=2.5 m×100=250 cmB.2.5 m=2.5×100 cm=250 cmC.2.5 m=2.5 m×100 cm=250 cmD.2.5 m=2.5×100 m=250 cm5.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6.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你同意___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两种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考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__.照片上B与A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4.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考点三:机械运动与参照物1.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草地B.袋鼠妈妈C.天空D.灌木丛2.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图甲).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运动了的小孩编号是( )A.1号B.2号C.3号D.4号3.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芳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列火车车头朝向一致,则下列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火车停在轨道上,甲火车向前运动B.乙火车向后倒车,甲火车停在轨道上C.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乙火车运动较慢D.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快4.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B.桌面C.乘客D.铁轨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是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稻花飘香C.秋天,秋虫鸣叫D.冬天,寒风凛冽7.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四:运动的快慢1.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 m决赛中,前300 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 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2.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的爬行时,便骄傲的在路边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却发现乌龟早已在终点守候多时了.图中的四个选项,能正确描述兔子运动情况的有( )A.B.C.D.3.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为10 s,公共汽车以30 km/h的速度行驶,非洲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20 m/s,则这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A.公共汽车、运动员、羚羊B.运动员、羚羊、公共汽车C.羚羊、运动员、公共汽车D.公共汽车、羚羊、运动员考点五:速度的计算1.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春节前,小明与爸爸开车回老家过年,当车行至高速路口时,小明看了自己的手表,发现时间是8:15,当到达老家高速路出口时,小明再看一次手表,时间是9:45,如果全程汽车的速度表都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是直线的,则:(1)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___运动;(2)小明回家途经的高速路是多少km?(3)若定安至三亚全程高速路为270 km,如果按以上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3.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六:机械运动参考答案考点一:测量与误差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避免误差或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B.12.34 cmC.12.35 cmD.12.36 cm【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 cm.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答案】C【解析】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故A正确.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正确.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位数越多是精确度高,但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D正确.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 )A.2.5 m=2.5 m×100=250 cmB.2.5 m=2.5×100 cm=250 cmC.2.5 m=2.5 m×100 cm=250 cmD.2.5 m=2.5×100 m=250 cm【答案】B【解析】单位换算的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变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2.5 m=2.5×100 cm=250 cm5.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答案】①337.5 ②2.50【解析】左图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5 min37.5 s=337.5 s;右图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是3.50 cm-1.00 cm=2.50 cm.6.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你同意___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两种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丽;(1)选择精密的仪器.(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析】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所以小丽的说法正确,其他说法不正确.7.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答案】①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②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③算出n圈的总厚度为S=0.7 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解析】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 cm-0.6 cm)=0.7 cm, 然后用n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考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答案】B【解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 s,滑块的平均速度v===9 cm/s.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__.照片上B与A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答案】(1)变快(2)相等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变大(3)2.22 m/s【解析】(1)由照片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苹果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苹果的运动逐渐变快;(2)可以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进行判断,由于相同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所以做变速直线运动;(3)BA段的平均速度v===2.22 m/s3.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答案】(1)v=s/t;(2)如图所示(3)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1分).(图像显示)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解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2)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美较大;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故答案为:(1)v=;(3)匀速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答案】(1)运动(2)0.08 m/s (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考点三:机械运动与参照物1.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草地B.袋鼠妈妈C.天空D.灌木丛【答案】B【解析】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时,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小袋鼠相对于袋鼠妈妈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图甲).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运动了的小孩编号是( )A.1号B.2号C.3号D.4号【答案】ABC【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若以地面中间的石头为参照物,2号和3号与石头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是运动的;4号与石头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们是静止的;若以路灯为参照物,1号和路灯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选项A、B、C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芳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列火车车头朝向一致,则下列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火车停在轨道上,甲火车向前运动B.乙火车向后倒车,甲火车停在轨道上C.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乙火车运动较慢D.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快【答案】C【解析】小芳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甲车有三种情况: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如果甲车是向后倒车,乙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4.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B.桌面C.乘客D.铁轨【答案】D【解析】如果以车厢、桌面和乘客为参照物,纸杯相对静止,速度为0,以铁轨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和动车的速度相等.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答案】B【解析】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是一种生物现象,不属于物理现象,不是物理问题.不符合题意;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是光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是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稻花飘香C.秋天,秋虫鸣叫D.冬天,寒风凛冽【答案】D【解析】春天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是机械运动;夏天稻花飘香,是分子运动现象,不是机械运动;秋天虫子鸣叫,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冬天寒冷凛冽,吹动树枝摇晃,属于机械运动.7.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答案】D【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四:运动的快慢1.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 m决赛中,前300 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 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答案】C【解析】由题知,跑到300 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小明的平均速度小;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小明的平均速度大.2.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的爬行时,便骄傲的在路边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却发现乌龟早已在终点守候多时了.图中的四个选项,能正确描述兔子运动情况的有( )A.B.C.D.【答案】A【解析】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是跑——睡觉——快跑,即匀速运动——静止——匀速运动,则兔子的s-t图像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各图像知A符合兔子的运动实际;兔子的v-t图像是:先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后来速度为零,图像与时间轴重合,最后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各图像知,没有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v-t图像;综合分析可知,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图像是A.3.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为10 s,公共汽车以30 km/h的速度行驶,非洲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20 m/s,则这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A.公共汽车、运动员、羚羊B.运动员、羚羊、公共汽车C.羚羊、运动员、公共汽车D.公共汽车、羚羊、运动员【答案】A【解析】把运动员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羚羊的速度,统一单位,比较速度的大小.运动员的速度为:v员===10 m/s.v车=30 km/h≈8.3 m/s.v羊=20 m/s.v羊>v员>v车.考点五:速度的计算1.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解:根据v=可得,全程的一半为s=v1t1=36 km/h×1 h=36 km;后一半路程中的路程为v2===72 km/h;(2)全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答:(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72 km/h;(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48 km/h【解析】(1)已知汽车通过全程的一半的时间和速度,根据公式s=vt求出校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一半路程的时间,算出后半路程的速度;(2)已知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 =计算平均速度.2.春节前,小明与爸爸开车回老家过年,当车行至高速路口时,小明看了自己的手表,发现时间是8:15,当到达老家高速路出口时,小明再看一次手表,时间是9:45,如果全程汽车的速度表都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是直线的,则:(1)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___运动;(2)小明回家途经的高速路是多少km?(3)若定安至三亚全程高速路为270 km,如果按以上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解:(1)匀速直线(2)根据速度表可以得出汽车的速度为90 km/h,时间为t=9:45-8:15=1.5 h,所以路程等于s=vt=90 km/h×1.5h=135 km;(3)已知路程等于s’=270 m,速度v=90 km/h,所以t′===3 h【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全程汽车的速度保持速度表示数不变,且是直线运动,所以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速度表可以得出汽车的速度为90 km//h,时间为t=9:45-8:15=1.5 h,所以可以根据s=vt求出路程;(3)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利用公式t=计算时间.3.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t=19:05-12:10=6 h55 min=6.92 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v===74.71 km/h.答:(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6.92 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74.71 km/h.。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气泡速度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气泡速度一、引言气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中的气泡、汽车尾气中的气泡等。
那么,气泡的速度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本文将通过初二物理实验探究气泡速度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气泡速度的因素,并分析其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塑料瓶、水、吸管、洗洁精、计时器。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塑料瓶,将瓶底剪去,并用洗洁精涂抹在瓶底。
b)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塑料瓶中,水的高度要超过瓶口。
c) 用吸管吹气,产生气泡,并记录下气泡从瓶底到水面的时间。
d)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气泡直径与速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我们保持吹气的力度不变,仅改变气泡的直径,记录下气泡从瓶底到水面的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气泡直径(cm) | 气泡速度(s) ||--------------|--------------|| 1 | 1.5 || 2 | 1.3 || 3 | 1.1 || 4 | 1.0 || 5 | 0.9 |由实验结果可知,气泡的直径越大,气泡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气泡直径增大,气泡内部的空气体积增大,从而形成的浮力也增大,推动气泡上升的力也增大,导致气泡速度变快。
2. 实验二:水温与速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我们保持气泡直径不变,仅改变水的温度,记录下气泡从瓶底到水面的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 气泡速度(s) ||-----------|--------------|| 20 | 1.3 || 30 | 1.1 || 40 | 1.0 || 50 | 0.9 || 60 | 0.8 |由实验结果可知,水温越高,气泡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水温升高,水中的分子热运动加剧,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推动气泡上升的力也增大,导致气泡速度变快。
3. 实验三:吹气力度与速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我们保持气泡直径和水温不变,仅改变吹气的力度,记录下气泡从瓶底到水面的时间。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数据
以下为软件处理界面截图:
图3
数据处理软件截图
将原始数据提取后如表 2 所示:
正丁醇浓度 c/M 0 0.025 0 0.050 0 0.100 0 0.150 0 0.200 0 0.300 0 0.400 0 0.500 0
表 2 正丁醇浓度-电势差原始数据表
电势差 ΔE / mV 0.308 0.300 0.272 0.250 0.222 0.198 0.184 0.169 0.163
-0.2164
2.146×10-6
-0.1623
3.220×10-6
-0.1082
4.293×10-6
-0.08115
4.830×10-6
-0.06492
5.152×10-6
-0.04637
5.520×10-6
-0.03607
5.724×10-6
-0.02951
5.854×10-6
为得出表面吸附量 Γ 和正丁醇浓度 c 之间关系,作 c/Γ – c 曲线,数据如下:
2.3.2 仪器常数的测定
(1) (2) (3) (4)
(5) (6)
向大试管中加去离子水,调整液面高度使毛细管与液面相切; 将大试管至于恒温水浴中; 关闭气密活塞使体系与大气相隔离; 打开抽气瓶活塞,使水缓慢流下,观察毛细管处,使气泡产生的速 度约为 10~20 秒一个; 打开气密活塞,使体系与大气相连; 启动软件开始测量体系压力;
正丁醇浓度 c/M 0.025 0 0.050 0 0.100 0 0.150 0 0.200 0 0.300 0 0.400 0 0.500 0
* γ = ΔE / 0.308 * 0.07118
物理八上教科版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A
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
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
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
的平均速度是 1.9 m/s.
B
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 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0.02
0.02
0.02
0.02
总结气泡运动的规律: 气泡在上升了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近似成__正____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__不__变____的。
二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时间 内,通过的路线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在任意相等的路程内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
即:1.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 2.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有些情况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滑冰时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 自动扶梯; 平直路面(铁轨)上车辆匀速运行。
(3)路程—时间图象( s – t 图像) s/m
100
50
乙 甲
v甲=4m/s v乙=6m/s
0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s/m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
线运动
甲 乙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 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0 4 8 1 t/s 2
2.小华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 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 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 到达学校。求:
实验4-(考点精讲)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30个专题实验突破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主要实验器材:温度计、停表、烧杯、酒精灯、硬纸板等;2.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4.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AB C甲乙【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5.通过气泡的变化判断液体所处的状态:气泡沸腾前只有少量,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如图A),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如图B);6.温度-时间曲线图的分析与绘制:判断沸点、沸腾时间等;7.表格数据分析:找错误数据、判断沸点、沸腾时间等;【交流与讨论】8.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初温较高的水;②减少水的质量;③加带孔的纸盖;④调大酒精灯火焰。
9.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吸热;10.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11.水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2.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水的沸点高于100℃的原因:杯口盖密封较严,导致烧杯内的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将装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倒置,浇上冷水,水又重新沸腾:浇冷水,温度降低,瓶内气压降低,导致水的沸点降低;14.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15.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16.改变液体内能的方式:热传递;17.水温度上升不是直线的原因:随着水温的升高,散热越来越来快,所以水温升高速度变慢;18.若增加水量,水的沸点不变,沸腾时间延长,如图乙所示。
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例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实验.图1 图2(1)实验装置如图1 B (选填“A”或“B”)的位置.(2)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92 ℃.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49698989898(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此时当地的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4)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3中画出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图3(5)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6)细心的同学们发现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请推测被水蒸气烫伤比被相同温度的水烫伤严重的原因:水蒸气在液化成水时放出热量(7)实验中,水沸腾时的现象应与图4中的 b 图一致.图4 图5(8)如图5所示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图,老师发现他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请你指出他的错误之处: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②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9)如图6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知,乙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原因可能是乙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比甲同学的大(或乙同学在实验时未给烧杯加盖子) .图6(10)若用水浴法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则试管中的水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试管内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 .(11)在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12)通过对本实验的学习,同学们终于明白妈妈在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例2】(1)在图1的实验装置中除了硬纸板上没有一个小孔外,还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①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表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2)给烧杯上加硬纸板盖子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加热时间,除此外,还可以利用哪些办法达到这个目的:适当减少水量(或用热水)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2甲、乙所示,图乙是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热.(4)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的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98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t/min …8 9 10 11 12 13 …T温/℃…96 97 98 98 98 98 …(5)如图3所示,是三位同学做出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B (选填“A”“B”或“C”).图4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小红所用水的初温较低.(6)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7)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时的耗气量如表所示:火力大小水的质量m/kg水的初温t0/℃水的末温t/℃消耗的燃气V/m3大火 4.0 26.0 50.0 0.0453中火 4.0 26.0 50.0 0.0278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B (填字母)A.先中火后大火B.先大火后中火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8)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这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选填“高于”或“低于”)100℃.(9)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水珠.(10)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将水倒入烧瓶中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5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62) 1.如图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到2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cm/s。
4.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
(填序号)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 测量力(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微纳米气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纳米气泡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分析微纳米气泡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实验原理微纳米气泡是指直径在1-1000纳米范围内的气泡。
由于气泡尺寸微小,其表面能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和传质能力。
微纳米气泡在水处理、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原理:通过特定方法将气体(如氧气、臭氧等)溶解于水中,形成微纳米气泡。
气泡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利用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氧气、臭氧、去离子水、染料等。
2. 实验仪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搅拌器、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氧气或臭氧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备微纳米气泡溶液。
2. 检测气泡特性:(1)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溶液中氧气的溶解度;(2)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溶液中臭氧的浓度;(3)观察气泡形态和大小。
3. 实验验证:(1)将微纳米气泡溶液用于水质处理,检测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将微纳米气泡溶液用于生物细胞培养,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3)将微纳米气泡溶液用于药物输送,评估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泡特性:通过气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微纳米气泡溶液中氧气和臭氧的溶解度均较高,符合实验预期。
2. 水质处理效果:将微纳米气泡溶液用于水质处理,发现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水质处理方法。
3. 生物细胞培养:将微纳米气泡溶液用于生物细胞培养,观察到细胞生长情况良好,表明微纳米气泡对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4. 药物输送:将微纳米气泡溶液用于药物输送,发现药物释放效果良好,表明微纳米气泡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六、实验结论1. 微纳米气泡制备方法简单,气泡特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实验探究:气泡速度
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目的:1.测量气泡的速度2.比较气泡不同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得出气泡运动的规律。
实验思路:利用细玻璃管中注水后留有的气泡做直线运动,根据v=s/t ,分别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 的路程,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气泡的速度,并加以比较得出气泡运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长约80cm 、内径10mm 的均匀玻璃管、水、刻度尺、停表玻璃管内注满水,留有一个小气泡,两端封闭。
实验原理:v=s/t实验步骤: 1.将留有气泡的玻璃管倒转,并保持竖直静止。
(实验操作)2.当气泡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做标记,用停表开始计时。
3.每2s 在玻璃管上标出气泡所在位置。
4.用刻度尺测出气泡每2s 通过的距离。
(5.根据v=s/t 求出每段时间内气泡运动的速度v 1、v 2、v 3等,并比较 它们的大小得出气泡运动的规律。
)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方法一:计算每组数据中的速度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方法二:在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分析过程): 路程时间对应点。
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t 1=2s s 1 =10cm v 1 = s 1/t 1 =5cm/s 连接起来,得到气泡运动的s-t 图像。
t 2=4s s 2 =20cm v 2 = s 2/t 2 =5cm/s 分析该气泡运动的s-t 图像可知,该图 时间/s 路程/cm 速度/(cm/s) 2 10 4 20 6 30 8 40t3=2s s3 =30cm v3 = s3/t3 =5cm/s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路程与)t4=2s s4 =40cm v4= s4/t4 =5cm/s时间成正比),且气泡在玻璃管中沿直比较可得:v1 = v2 = v3 = v4 =5cm/s线运动,由此可得结论,该气泡以5且气泡在玻璃管中沿直线运动,cm/s的速度做匀速直运动。
(得出结论过程)由此可得结论该气泡做匀速直运动,且速度为5cm/s.实验讨论:1.为便于测量应让气泡的运动速度慢一些更好。
直线运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小实验
直线运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小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旨在研究气泡在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了气泡的运动速度、轨迹和加速度等参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为了探究气泡在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实验。
实验中,我们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管,一端固定,另一端放入一个气泡,然后让玻璃管在空气中自由下落。
通过测量和记录气泡的运动数据,我们发现:
1. 气泡的运动速度与其下落的高度有关。
在初始阶段,气泡的
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加快,当高度达到一定值时,气泡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此后,随着高度的继续增加,气泡的速度逐渐减慢。
2. 气泡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类似抛物线的形状。
在下落过程中,
气泡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最终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此时,气泡将反弹向上运动,并在新的高度上重复上述过程。
3. 气泡的运动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
这意味着,无论气
泡处于何种高度和位置,其运动速度的变化只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泡在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
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提优汇总
, 气泡上升的快慢可能与气泡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 (1)运动 (2)路程和时间 慢 (3)
变速 1.38 气泡大小。
2.【答案】(1)运动 (2)0.08 (3)乙 (4)慢
(5)
【解析】 【分析】 (1)分析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确定答案; (2)由速度公式 可求得气泡的平均速度; (3)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并选择合理的方案; (4)物体运动慢时,更容易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5)将表一中的数据在 s-t 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 间图象。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了解与掌握,涉及到用描点法画 s-t 图象,有难度! 【解答】 (1)气泡运动时,塞子相对于气泡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说明相对于运动的气泡塞子是 运动的; (2)气泡的路程 s=56cm=0.56m; t=7s;
;
(3)因为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 0 点运动到 10cm、20cm、30cm 和 40cm 处所用的时 间,因此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到 0 位置时开始计时,故同意乙 同学的方案; (4)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物体运动的越慢,越容易测量运动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 运动得较慢; (5)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0,2),(30,3),(40,4)在 s-t 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
液体:自来水 液体长度: 30cm 气泡长度:4.1cm
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 θ/度 运动时间 t/s 平均速度 v/cm.s-1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气泡速度倾斜角度原理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气泡速度倾斜角度原理
气泡速度倾斜角度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和有趣的实验探究。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泡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以
及角度对气泡速度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实验
的原理和步骤,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实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气泡速度倾斜角度实验的原理。
在这个
实验中,我们会将一根透明的管子插入到一杯水中,然后通过吹气的
方式在管子中产生气泡。
随着气泡向上升起,我们可以观察到气泡在
液体中的运动轨迹。
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发
现气泡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运动速度是有所差异的。
实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透明的管子和一杯水。
2. 将管子插入到水中,确保管口完全浸入水中。
3. 用吹管在管口吹气,产生气泡。
4. 观察气泡在水中的运动轨迹,记录气泡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运
动速度。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倾斜角度对气泡速度有
明显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气泡在倾斜角度较小的情况下,速度较快,
而倾斜角度较大时,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倾斜角度会改变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方向,进而影响气泡的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更好地了解气泡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吧!。
观察气泡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气泡在液体中的运动,了解气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2. 探究气泡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分析气泡运动与液体性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气泡在液体中运动时,受到浮力、重力、液体阻力等力的作用。
当气泡所受合力为零时,气泡将保持匀速运动。
气泡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描述。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细玻璃管、橡皮塞、胶带、米尺、秒表、量筒、记录本等。
2. 实验材料:清水、肥皂水、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细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另一端用胶带固定在米尺上。
2. 在玻璃管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留有长约0.8厘米的气泡。
3. 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观察气泡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记录气泡上升和下降的时间。
4. 将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重复步骤3,观察气泡在倾斜方向上的运动情况,记录气泡上升和下降的时间。
5. 将玻璃管水平放置,重复步骤3,观察气泡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记录气泡上升和下降的时间。
6. 比较不同情况下气泡的运动规律,分析气泡运动与液体性质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竖直放置时,气泡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气泡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为v1=(h1/t1+h1/t2)/2,其中h1为气泡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高度。
2. 倾斜放置时,气泡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分别为t3和t4,气泡在倾斜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为v2=(h2/t3+h2/t4)/2,其中h2为气泡在倾斜方向上的运动高度。
3. 水平放置时,气泡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分别为t5和t6,气泡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为v3=(h3/t5+h3/t6)/2,其中h3为气泡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高度。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气泡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气泡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与气泡在倾斜方向上的运动速度相近,但气泡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最小。
2. 气泡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与气泡在倾斜方向上的运动速度相近,说明气泡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与液体性质有关。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习题 【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习题精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s−t ()A. ,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0~5 sB. ,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0~15 sC. ,乙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5~20 sD. ,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0~25 s 2.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都在做加速运动B. 在区间甲车通过的路程长0~2 minC. 乙车运动得比甲快D. 在区间,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0~4 min 3.如图所示,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根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 v vB. 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甲> 乙C. 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物体内通过的距离是2 s 6 m4.图中表示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5.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s−t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图像是如图所示a、b、c三条5 s2 m(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甲、乙间的距离大于,则)−s−tA. 甲的s t图像一定为aB. 乙的图像一定为c−−C. 甲的s t图像可能为bD. 乙的s t图像可能为a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C. 小车AB段运动用时与BC段用时相等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7.小军同学利用课上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8.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境,小车通过同一斜面A、B、C三点的时刻如图所示,已知停表每格为1s,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通过AB段、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v AC>v BC v AB>v AC v AB>v BC v BC>v ABA. B. C. D.9.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A. 小车B. 停表C. 弹簧测力计D. 刻度尺1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探究小车运动时速度的变化,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通过AC段的时间t AC=2.5 s()。
饮料气泡对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饮料中气泡的产生情况,探究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气泡产生的影响。
实验采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无糖饮料三种不同类型的饮料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和记录气泡产生的情况,分析二氧化碳含量与气泡产生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2. 探究二氧化碳含量对饮料中气泡产生的影响。
3. 分析气泡产生与饮料口感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当打开饮料瓶盖时,瓶内压力骤降,二氧化碳气体迅速从液体中逸出,形成气泡。
四、实验材料1. 碳酸饮料(如可口可乐)2. 果汁饮料(如苹果汁)3. 无糖饮料(如茶饮料)4. 温度计5. 气压计6. 试管7. 橡皮塞8. 澄清石灰水9. 秒表10. 记录表五、实验步骤1. 分别取等体积的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无糖饮料各一瓶,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初始温度。
2. 用气压计测量并记录初始气压。
3. 将三种饮料分别倒入试管中,立即塞上橡皮塞。
4. 分别用秒表计时,记录三种饮料中气泡产生的时间。
5. 观察并记录气泡产生的情况,包括气泡大小、数量和持续时间。
6. 将气泡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7. 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现象1. 碳酸饮料中气泡产生迅速,气泡较大,数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
2. 果汁饮料中气泡产生速度较慢,气泡较小,数量较少,持续时间较短。
3. 无糖饮料中几乎不产生气泡。
4. 澄清石灰水遇气泡产生的气体变浑浊。
七、实验结论1. 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气泡产生迅速,气泡较大,数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
2. 果汁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气泡产生速度较慢,气泡较小,数量较少,持续时间较短。
3. 无糖饮料中几乎不产生气泡,说明其二氧化碳含量极低。
4. 澄清石灰水遇气泡产生的气体变浑浊,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八、实验讨论1. 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使得气泡产生速度较快,气泡较大,口感较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