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德国的学前教育啊,那可有不少值得说道说道的事儿。
咱先来说说德国学前教育的起源。
早年间,那可没有像现在这么系统和规范的学前教育。
在一些小镇上,孩子们就是跟着大人在田间地头玩耍,大人们干活,小孩们就在旁边自己找乐子。
后来,慢慢有了一些简单的启蒙活动。
就像有个叫玛利亚的阿姨,她会在自己家里,把附近的小孩子召集起来,给他们讲讲简单的故事,教他们唱唱歌。
这就算是最初的“学前教育”啦。
再往后发展,德国的学前教育开始有了一些规范。
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孩子早期的教育很重要。
这时候,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幼儿园。
不过那时候的幼儿园条件可没现在这么好。
比如说,有个叫“阳光幼儿园”的地方,里面的玩具少得可怜,孩子们就玩玩泥巴,荡荡简单的秋千。
但是呢,他们依然玩得很开心。
老师也没有那么多专业的教育方法,就是凭着对孩子们的爱,耐心地陪着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学前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
以前可能更注重让孩子守规矩,学知识。
可后来,大家发现,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家德国的幼儿园,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搭积木的游戏。
有个小男孩,他想搭一个很高很高的塔,可是总是倒下来。
这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去帮忙,而是在旁边鼓励他,让他自己想办法。
最后,小男孩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搭成了他心目中的高塔,那高兴劲儿,别提了!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的学前教育不再只是唱歌、跳舞、画画这些传统的内容。
他们会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农场,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或者去博物馆,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而且,德国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老师们不仅要懂得教育知识,还得会观察孩子的心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
如今,德国的学前教育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了。
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但不管怎么变,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和探索世界的勇气。
总之,德国学前教育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的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的沿革
(一)早期学前教育
古代德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为国家做贡献,使城邦得到长久的发展。
(二)近代学前教育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创建了很多学前教育设施。
1802年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创办了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保育所。
1819年,瓦德切克创办了德国最早的托儿学校。
1834年6月26日,阿尔古斯堡市议会发布了
创办托儿学校的公告。
1834年7月16日,阿尔古斯堡市建立了第一所托儿学校,保育人员由魏尔特、一名女教师和一名保姆担任。
弗利托娜是新教派牧师,曾两次去英国参观那里的幼儿学校。
1835年,她创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改名为“幼儿学校”。
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三)现代学前教育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法》,提出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其中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
1965年,东德颁布了《关于统一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法》,其中规定了民主德国的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功能和教育结构,形成了民主德国从托儿所到大学统一的教育体系。
1977年,西德政府颁布《青少年福利法》,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应适应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各州应承担扩建
幼儿园的义务,以保证满足需要。
1990年,东德、西德统一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3年5月3日,联邦议会确认了从1996年1月1日起,家长可以合法要求得到幼儿园的位置,幼儿园位置第一次成为“可起诉的”事。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论文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论文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该时期,德
国开始兴起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人们开始认识到早期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德国开始着手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以确保孩子们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就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最初,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由私人机构和宗教团体来承担。
然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开始介入并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在20世纪初,德国开始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制度,包括设立幼儿园和托儿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专业教育工作者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学前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逐步提高。
德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今天,德国的学前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和健全。
从3岁到6岁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德国的学前教育也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肯定,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总的来说,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政府、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德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希望在未来,德国的学前教育能够继续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更多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PPT课件
A
减少学前教育机构每 班儿童的数量
B
目标
改革课程,促进儿童 认知发展
C
D
E
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设 施
保证儿童从幼儿园进 入小学的延续性
2019/11/4
.
19
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意识到,只有在学前阶段就采 取补救措施,才能消除家 庭对儿童身心 发展所造成的特殊影响;只有在儿童进 入小学前就具备了语言交往方面的能力, 才能使儿童具备相同的发展条件。
2019/11/4
.
22
谢
谢
观赏Leabharlann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19/11/4
.
23
2019/11/4
.
7
20世纪中期以后 至40年代末基本倾向
①政府并不设立幼教机构,而是采 取鼓励私人开办并加以监督管理的 政策。
②认为这些幼教设施不应像英国的 幼儿学校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方 面的正规教学,而应以护养为主要 目的,鼓励室外活动。
③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以培养守 法劳动者。
2019/11/4
联邦教育审议会公布的全国教育制度改
革方案里,将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初等教
育、中等教育 和继续教育三部分,3~4
岁儿童的教育纳入了初等教育,5~6岁儿
童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此学前教育
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
2019/11/4
.
20
统一后的德国学前教育
1990政府发布《青少年福利法》,明确 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 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 社会公民 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适应儿童和家庭的 需要;各州应 承担扩建幼儿园的义务, 以保证满足需要。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一)福禄培尔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
福禄培尔(Froebel,1782—1852),德国 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 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 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 1840年将该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福禄 培尔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根据福禄培尔的设想,幼
学前教育简史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 育
德国是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地,但其近代学前教育 起步却晚于英法等国。
一、保育所与托儿学校
1.巴乌利勒保育所 19世纪初期,德国已经有了一些幼儿教育机构,
其中最早出现的是由侯爵夫人巴乌利勒(Pauline, 1769—1820)设立的巴乌利勒保育所。巴乌利勒侯爵夫 人从慈善家立场出发,致力于贫民救济工作。为孩子们 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促进了孩子们的柏林最早的托儿学校 1819年,德国的幼儿教育家、《柏林工农周刊》
杂志编辑瓦德切克(Wozzeck,1762—1823)创立了柏 林最早的托儿学校。这所托儿学校面向的是城市劳动阶 级的子弟,是常设托儿所,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营养膳食、 细心照料、良好管理和整洁环境。
二、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一)福禄培尔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
幼儿园有以下几项任务: (1) 幼儿教育机构。 (2) 幼儿师资培训机构。 (3) 幼儿教育宣传机构。 (4)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二)别劳夫人的历史贡献
6德国学前教育
6德国学前教育德国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早在 19 世纪,德国就已经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学前教育机构。
这些早期的探索和实践为后来德国学前教育的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德国学前教育的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教育工作者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和特点。
在学前教育阶段,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世界。
孩子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在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游戏被视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如角色扮演、建构游戏、户外游戏等,孩子们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会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环境,让他们在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尽情玩耍。
德国学前教育非常重视户外活动。
孩子们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时间在户外度过,无论是在花园里玩耍、观察大自然,还是进行体育活动。
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德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十分严格。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需要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课程设置方面,德国学前教育注重综合性和多样性。
除了常规的语言、数学、艺术等课程,还包括生活技能培养、社会交往训练等内容。
例如,孩子们会学习如何自己穿衣、整理物品,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在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方面,德国也做得非常出色。
家长被视为孩子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学前教育机构会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发展情况,提供教育建议和指导。
家长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德国学前教育也注重融合教育,即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德国学前教育
德国学前教育在当今世界的教育体系中,德国的学前教育一直备受瞩目。
它以其独特的理念、方法和实践,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 19 世纪,德国就已经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应着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德国学前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强调自然与生活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通常会为孩子们提供大量接触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中探索、学习和成长。
孩子们可能会去郊外观察动植物,感受四季的变化,或者在幼儿园的花园里种植花草、蔬菜。
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还能让他们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
同时,德国学前教育注重生活实践。
孩子们会参与到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比如自己整理衣物、打扫卫生、准备食物等。
通过这些实际的操作,他们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也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基本常识和规律。
在德国的学前教育中,游戏被视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空间,鼓励他们自由地玩耍和探索。
无论是建构游戏、角色扮演还是户外体育游戏,孩子们都能在其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流。
教师在德国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
他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会过度干涉孩子的自主活动。
教师会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和行为,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引导。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德国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也颇具特色。
它没有严格的学科划分,而是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
课程内容涵盖了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等多个领域,但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积累知识。
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同时接触到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德国学前教育
优秀经验总结及推广价值探讨
优秀经验总结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会特别关注 那些在质量方面表现优秀的幼儿园, 总结出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推广价值探讨
评估人员会进一步探讨这些优秀经验 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即是否可以在其 他幼儿园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以带动 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07 总结与展望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成就总结
应对策略
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 前教育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家 园共育,增强家长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学前教育创新发展。
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注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 的有效衔接,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
政策法规体系完善
德国建立了包括《基本法》、《儿童与青少年福利法》等 在内的完备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 有力保障。
实施效果显著
政策法规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普及、公 平与优质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了儿童的受教 育权利。
监管评估机制健全
德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监管评估机构,对学前教育政策法 规的实施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执行 。
障。
01
02
03
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和特殊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 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
力。
04
05
鼓励社会参与和多元投入,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化和优质
化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活化教育
将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 结合,让儿童在生活中学 习、在学习中生活,提高 教育的实效性。
德国的学前教育德国的学前教育
■ 德国作为幼儿园的发祥地,研究其学前 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可以为我国学前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 孩子、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性在德国,孩子、老师和家 长之间有比较好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之 间的关系很和谐,使孩子们觉得所有大人都在关心着 他们,疼爱着他们。
六、重视环境教育
■ 德国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 ■ 儿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儿童才更能
学会自我保护,更能学会适应环境。否则,如果儿童 进入的是一个被保护过、装饰过的环境,他们反而会 在进入真实环境后不能适应而频频发生安全问题。 ■ 幼儿园作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就要他们在生 活中通过尝试、练习学会自我保护。
德国的学前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本一班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
■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 教育,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 自福禄贝尔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 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Kindergarten)后,德国成为学前教育机构— 园的发祥地。
二、幼教法制健全
■ 随着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关于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 制也逐渐发展起来。
■ 18世纪的德国学前教育政策具有强迫教育特征,将5-6 岁的学龄前儿童提前纳人到了学龄期。
■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各邦的幼儿教育又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
■ 一战后,德国于1922年制定了《青少年法》 ■ 二战后,为尽快着手教育事业的恢复与重建,德国制
必要教育之场所,之更好地融入社会。 ■ 5.托儿所。接受0~3岁儿童,主要是对职工的子女实
行保育。 ■ 6.白天的母亲。让一些年轻妇女在照管自己小孩之余,
德国学前教育WPS
• 3.管理与训育:
(1)认为儿童小时候加强管理较容易,不必在今后用强硬手 段)进行管理 (2)重视日常生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3)指出“最有必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儿童当做大人的娱乐 品” (4)任何人也不应听任儿童摆布,至少在儿童表现出暴躁时 不能这么做,否则易造成儿童的任性。若儿童情绪激动,必需给 其时间令其平静。
弗利托娜从1822年开始担任阿尔萨斯州威尔特城的新教派牧师,曾 两次前往英国参观幼儿园。 1835年5月,她在自己的教区建立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更 名为“幼儿学校”。招收2岁至义务教育年龄的贫穷工人子女40名。幼 儿学校校舍十分宽敞,房屋周围有极好的游戏场。 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对以莱茵省为中心的地区深远影响。在她的影 响下,1842年成立的幼儿学校达27所。 幼儿学校十分重视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学内容有宗教、道德、读、 写、算、图画、军事活动、直观练习和手工劳动等,多以游戏的方式 教给幼儿。受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注重读、写、 算的教育。 幼儿学校重视宗教和道德教化,力图使幼儿养成礼貌、节制、服从 命令、勤劳和卫生等习惯。
幼儿保护机构
背景:1835年德国开辟第一条铁路后开始产业革命, 工人不断举行罢工、暴动。由此,政府对托儿所采取 一系列保护政策。 政策: (1)普鲁士教育部1838年承认了为资助柏林托儿所 而由私人捐款设立的“中央基金”。 (2)1824年,根据国王赦令,免除了托儿所关系团 体的印刷税。 (3)1843年,免除了托儿所地租。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
• 1.游戏与歌谣
(三)幼儿园课程
• 《母亲与儿歌》:7首“母亲的歌”,表达母亲对孩子的感情。50首“游戏 的歌”。
• 2.福禄贝尔恩物
(1)一个盒子里装有6个绒毛小球,认为球是一切玩具中最有价值的。
十八世德国启蒙教育
十八世德国启蒙教育18世纪德国启蒙教育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它对德国及整个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德国的启蒙教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德国启蒙教育的历史背景、主要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18世纪的德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由许多小国家组成,这导致了教育体系的碎片化和混乱。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的启蒙教育开始兴起。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普及的,并且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也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其次,德国启蒙教育的主要思想包括普及教育、启发教育和实用教育。
普及教育是指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而不仅仅是贵族阶层。
启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实用教育则强调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德国启蒙教育对整个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也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德国启蒙教育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其他领域,如文学、哲学和政治等。
可以说,德国启蒙教育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总之,18世纪的德国启蒙教育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德国及整个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启蒙教育的主要思想包括普及教育、启发教育和实用教育,这些思想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德国启蒙教育也对整个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德国启蒙教育是欧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为后来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引言概述: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开始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德国学前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五个主要的阶段:启蒙时期、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每个阶段将介绍该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相关政策,以及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启蒙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启蒙思想家开始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 面对贫困、不发达的学前教育条件,早期学前教育主要由宗教组织提供。
- 德国启蒙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约翰·海因里希·庞德夫实施的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培养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综合方法。
2. 普及时期:- 19世纪后半叶,德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定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和标准。
-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加速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政府开始提供资金和培训机会。
3. 革新时期:- 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们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革新和改进。
- 弗里德里希·弗雷贝尔提出了“自由活动”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引导。
- 德国的学前教育法规也开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4. 民主化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民主化和教育改革。
- 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公开领域的议题,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 德国教育法和组织结构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5. 现代化时期:- 进入21世纪,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 政府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培训。
- 德国将学前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
总结: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经历了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政府的介入和教育改革是推动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改革创新
德国政府鼓励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例如,德国政府推 行了“全纳教育”理念,鼓励学前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 德国政府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等,以提高学前教
育质量。
06
德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的表现形式,通过创造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环境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全面发展。他还强调 在教育中要注重儿童的自由和个性,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选择。
蒙台梭利教育法
总结词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注重儿童的自由和自我发展。
详细描述
幼儿园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幼儿园开始在德国出现。幼儿园主要 面向3-6岁的儿童,提供集体游戏、音 乐、绘画等教育活动。
二十世纪初的学前教育
国家干预与标准化
二十世纪初,德国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进行干预,制定了一 系列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和课程,强调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和 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近代德国的学前 教育
汇报人: 202X-01-04
目录
•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 德国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 • 德国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 • 德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 德国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 • 德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01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十九世纪中叶的学前教育
早期家庭教育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 在家庭中进行,家长担任教育者的角 色,注重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道德 观念和家庭生活习惯。
VS
实施方式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地方政 府和学前教育机构。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具 体的实施方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确 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学前教育机构则需要 按照政策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学前 教育服务。
6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6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在谈论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之前,我想先跟您分享一个我曾经遇到的小趣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遇到了一位来自德国的教育专家。
闲聊中,我们谈到了学前教育,他那充满热情又严谨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那可是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不再仅仅是简单地照看孩子。
当时的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变革。
工厂的兴起让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各有不同。
有的注重孩子的身体锻炼,让孩子们在户外尽情奔跑玩耍,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体魄。
就像我见过的一家幼儿园,每天上午都会安排孩子们到附近的小公园进行活动,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跳绳,那场景真是热闹又温馨。
还有的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室里摆满了各种手工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发挥,用彩纸、黏土做出自己心中的小世界。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比如,会有简单的语言启蒙课程,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魅力。
数学的启蒙也不会是枯燥的数字计算,而是通过游戏,比如分水果、搭积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对数量有初步的认识。
师资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时候的德国,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爱心和耐心。
有一位老师给我讲过她的经历,她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面对一群调皮的孩子,她也会感到头疼。
但慢慢地,她学会了用理解和关爱去引导孩子们,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且,当时的德国学前教育也非常注重与家庭的合作。
老师们会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情况,同时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回顾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我们能看到它在不断地探索和进步。
从最初的简单照看,到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努力和创新。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源自静怡的博客德国的义务教育始于6岁。
此前,上学是自愿的,也非公共教育中的一部分。
然而约75%的3岁儿童与80%的5岁学童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在德国的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发达。
德国是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建幼儿教育机构后,德国的学前教育就对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福禄贝尔之前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之前。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
在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直到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前期,家庭教育始终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主导形态。
16世纪,最早发生于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改革期间,德国宗教派别共同体(再浸礼派)中出现了最早的集体幼儿设施。
再浸礼派根据所有不带有信仰的圣礼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认为对刚刚出生无信仰能力的幼儿举行洗礼是徒劳的,强调生下来就进行教会洗礼的幼儿待到成人期,必须接受再洗礼。
为躲避宗教迫害,再浸礼派迁移到南麦伦地区。
因为世俗的压力和贫困,他们创办了共同的教育设施,对所有教徒的幼儿实行共同教育。
在这个机构里,他们注意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健康和幸福的公共责任,这在德国当时的幼儿教育中是一个亮点。
在其他地区,学龄前的教育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进入18世纪,德国主要实施强迫教育。
在一些法令中明确要求5岁儿童就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这样,学龄前儿童(5、6岁)就提前进入到正规学校接受不同于学前教育的正规教育。
18世纪末,泛爱主义出现于德国。
泛爱主义者接受卢梭的思想,反对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
和卢梭一样,泛爱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求热爱儿童,以顺乎天性为出发点来安排学生生活,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二)2024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继续探讨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德国作为一个教育强国,注重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正文:一、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改革1. 19世纪末德国学前教育的萌芽2. 20世纪初德国学前教育制度建立3. 20世纪中叶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调整4. 纳粹时期学前教育的改革5. 德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启示二、教育理论对德国学前教育的影响1. 弗洛布尔幼儿教育理论的介绍与实践2.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3.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贡献4.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5. 德国学前教育理论的特点和创新之处三、德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施1. 游戏化教学在德国学前教育中的地位2. 自主学习和社交合作学习的重要性3. 德国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发展4. 幼儿园在德国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5. 母语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并重原则四、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1. 德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系统性与专业性2. 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法3. 德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素质要求4. 教师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5. 师德师风与学前教育的实践五、德国学前教育的成果与挑战1. 德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成果与优势2. 学前教育普及率与资源分配的问题3. 家庭和学前教育的合作与支持4. 德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5. 对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借鉴和启示总结:通过对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在学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制度改革、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课程设施、教师培训到教育成果与挑战等方面,德国学前教育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
同时,德国的经验也给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全球学前教育的共同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课件 (一)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课件 (一)德国学前教育沿革课件德国是欧洲教育的先锋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学前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之一。
德国学前教育在沿革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德国的学前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初。
当时,德国的学前教育仍然非常简单,孩子们在自己家庭中被教育,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
19世纪末,德国开始兴建一些幼儿园,提供儿童学前教育。
幼儿园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国家开始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并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二、20世纪初至1945年20世纪初,德国开始大规模实施幼儿园教育,同时引进了美国和英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实践。
此时的德国幼儿园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儿童自主性、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教师的角色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而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然而,20世纪中期,德国的幼儿园教育因战争和分裂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三、1945年至1990年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幼儿园教育开始了重建工作。
许多幼儿园开始提供全天式的服务,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得更加适宜。
此外,德国的课程开始更加注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视游戏、歌唱和手工艺术等技能的培养。
四、1990年至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德国对教育的重视,德国的学前教育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德国政府在不同层面上投资于幼儿教育,鼓励私人企业和校外机构提供幼儿教育服务。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也在逐渐地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总之,德国的学前教育沿革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德国的幼儿园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发展个性和创造力,致力于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当今,德国的学前教育成为全球的榜样,多年的发展积累出规范完善、理论先进和师资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源自静怡的博客德国的义务教育始于6岁。
此前,上学是自愿的,也非公共教育中的一部分。
然而约75%的3岁儿童与80%的5岁学童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在德国的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发达。
德国是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建幼儿教育机构后,德国的学前教育就对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福禄贝尔之前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之前。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
在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直到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前期,家庭教育始终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主导形态。
16世纪,最早发生于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改革期间,德国宗教派别共同体(再浸礼派)中出现了最早的集体幼儿设施。
再浸礼派根据所有不带有信仰的圣礼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认为对刚刚出生无信仰能力的幼儿举行洗礼是徒劳的,强调生下来就进行教会洗礼的幼儿待到成人期,必须接受再洗礼。
为躲避宗教迫害,再浸礼派迁移到南麦伦地区。
因为世俗的压力和贫困,他们创办了共同的教育设施,对所有教徒的幼儿实行共同教育。
在这个机构里,他们注意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健康和幸福的公共责任,这在德国当时的幼儿教育中是一个亮点。
在其他地区,学龄前的教育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进入18世纪,德国主要实施强迫教育。
在一些法令中明确要求5岁儿童就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这样,学龄前儿童(5、6岁)就提前进入到正规学校接受不同于学前教育的正规教育。
18世纪末,泛爱主义出现于德国。
泛爱主义者接受卢梭的思想,反对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
和卢梭一样,泛爱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求热爱儿童,以顺乎天性为出发点来安排学生生活,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
在泛爱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以鼓励儿童的积极性为教育的主要凭借,以奖励好的行为来代替体罚;它的教学方法在于使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特别是语言教学;法文和拉丁文要通过日常应用来学习;户外活动和游戏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对德国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出现一批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如康德、赫尔巴特,他们都对幼儿教育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康德认为:教育是塑造新人并进而改良社会的重要工具。
他批判了家庭教育的弊端,主张发展公共教育,要求挑选受过良好教育并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办理学校教育;他同意泛爱派的主张:重视幼儿的保育,重视儿童的游戏,认为游戏是实施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另外,康德对儿童德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受卢梭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反对对儿童进行“奴性的约束”,但儿童的自由必须是有节制的,因为儿童的本性除了善的倾向外,还有一种动物性冲动,如果听任野性的冲动自由发展,儿童就会成为一个无理性的人。
康德的思想对后来一些教育家(如赫尔巴特)产生了重要影响。
赫尔巴特在其晚期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第四部分按年龄阶段论述了普通教育,其中第一、二章专门论述了婴、幼儿(0——8)教育。
他主张0——3岁的教育主要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尤以体育为重,智育包括有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德育则强调把握分寸和服从成人;4——8岁则主要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
19世纪上半期,冠以各种名称的幼儿教育设施已遍布德国各地,其中最应给予关注的有1802年被称为“巴乌利美设施”的保育所和1819年瓦德蔡克设施。
从1824年《一般学校新闻》上重登伦敦幼儿学校协会的创立宗旨,1826年J?威尔托哈伊马用德文翻译并出版维罗达斯比的著作开始,德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英国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德国幼儿教育设施真正发展的开端,开创了幼儿教育论的高潮时期。
在这期间出现了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和阿尔古斯堡的托儿所——魏尔特的活动和思想,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贝尔的思想也逐渐成熟。
福禄贝尔深受裴斯泰洛齐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1837 年,他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幼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福禄贝尔逐步形成了包括游戏和唱歌、玩具“恩物”以及作业的幼儿教育体系;同时,他还在幼儿园中组织了训练幼儿教师的工作。
他先后著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幼儿园教育学》等幼儿教育专著。
福禄贝尔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首创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儿园,并且组织了训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在幼儿园实践及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幼儿教育学,使它成为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他还积极进行了幼儿教育的宣传活动,提倡发展幼儿社会教育,引起社会重视入学前儿童的教育;他确定的游戏和作业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他的恩物、作业和幼儿玩具被广泛采用,成为幼儿园不可缺少的设备;福禄贝尔重视儿童的积极活动,重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的天性,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这一切都为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自福禄贝尔之后,学前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德国政府趋向保守和反动,在此形式下,德国教育一度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由于幼儿园曾获进步势力(包括反对党)的支持,导致当局不满。
1851年8月7日,普鲁士政府以“灌输无神论”及政治上有破坏倾向等莫须有的罪名,查封福禄贝尔幼儿园,直到1860年才取消禁令。
随后,各地纷纷成立福禄贝尔幼儿园团体,将幼儿园运动推向深入发展。
柏林福禄贝尔主义幼儿园妇女促进协会于1860年成立。
1861年,该协会设立四所幼儿园和一个幼儿园师资培训机构。
1863年,家庭教育和民众教育协会亦告诞生。
该协会的目标是根据福禄贝尔的思想,致力于幼儿教育的全面改革,包括:设立幼儿园和幼儿园师资培训机构,创办以福禄贝尔方法为指导的儿童游戏场,使幼儿园向民众化方面发展,以及将福禄贝尔方法引进女子学校等。
至1869年,该协会共设立7所幼儿园。
到1870年,培训幼儿园女教师200多人。
1874年,上述两个协会合并为柏林福禄贝尔协会。
1871年,以别劳夫人为核心的教育协会总会成立,开展运用福禄贝尔教育原理进行全面教育改革的运动。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前,德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呈多元化之势。
除幼儿园外,还有一些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收容幼儿的慈善机构及幼儿学校等。
一战后,魏玛共和国成立,开始对幼儿教育进行整顿。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青少年法》,使幼儿园得到极大发展,成为德国幼教中的主流。
二战后,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在幼儿园及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实施。
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其他辅助幼教机构。
1966年后,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诸如开端计划、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下,德国日益重视幼儿教育。
1970年,联邦教育审议会公布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教育结构计划》,将3——6岁的幼儿教育第一次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
到1980年,全联邦已有近80%的幼儿入园。
在当今世界普遍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强调在与他国人才竞争中不使本国儿童失败在起跑线上的国际大背景下,德国也大力扩建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尽管德国今天并没有按《教育结构计划》把学前教育机构纳入学校教育系统,然而,德国在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教育内容上、方法上等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据统计,1960年,联邦德国100名儿童平均只有33个幼儿园位置,1990年达到了76个位置,原民德为95个位置。
德国:经得起挫折,才能应对人生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
在德国,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让孩子体验挫折刚到德国时,记者寄住在朋友约翰家里。
他家在法兰克福“富人区”,家境很好。
他有两个孩子:11岁的乔治和9岁的凯斯。
在他家住了几天,我就发现一向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约翰夫妇,对孩子却十分“小气”。
孩子的零用钱每月才30欧元,而且要帮家里干活才能得到。
乔治负责为花园植物浇水、翻土及擦洗汽车;凯斯则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
到了暑假,两个孩子还骑着自行车,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送报,赚取买书籍、玩具的费用。
我对约翰夫妇的“残忍”表示不解。
他们却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
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后来,我发现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有时甚至还故意“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
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
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孩子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
可她没有提醒。
旅行回来,孩子饿得脸色发黄。
这时,母亲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
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单子,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制造“吃苦”的机会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
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
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
看到孩子们进入角色后的痛苦表情,在现场旁听的记者不觉一震。
可老师却告诉我,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经常要出差,最喜欢住青年旅馆。
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参加“磨难营”的孩子。
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八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
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
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
“‘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
”带队的社会志愿者舒密特博士说。
教育不回避现实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
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
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专注地聆听着……谈起“教育和社会”的话题,校长韦泽博士感触颇深。
原来,10年前的德国中小学教育一度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脱节。
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
接受采访时,韦泽博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