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4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第2课水的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行动。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2.教师分享一个与水净化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某地区因水源污染导致疾病爆发的事件,让学生了解水净化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学生分享自己对水净化的理解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教训。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过程,掌握常见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一项小组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净化方案,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清澈的小溪、受污染的河流、水龙头流出的浑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水会受到污染?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是如何净化的?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吗?”“我们能采取哪些方法来净化水?”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和净化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污染原因、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及其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教学难点:
-净化方法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吸附和蒸馏的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中技巧的掌握,如何提高净化的效率。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及净化问题。
2.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净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利用实验演示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各种净水方法及其原理。
-设计阶梯式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净化方法。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11、导入新课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果不能,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学生回答:”可直接饮用的有泉水,井水。
而河水,海水却不能直接饮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推进新课提问: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些时间后有什么变化?回答: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相对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3、实验演示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称为絮凝剂。
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举出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实验室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清思考:井水也可用明矾净化回答:用沙漏将饺子和汤分开,用滤布将豆浆和豆腐渣分离等回答:都是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加深认识絮凝剂的作用4、学生实验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提问:比较过滤前的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清?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为什么?如何将色去掉?展示: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简介活性炭。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能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设问:自来水厂是如何将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的呢?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提问: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清辙透明,是不是纯净水了?为什么?分析: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
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
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1、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肥皂水、浑浊水、井水和纯净水。
2、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课题3 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问,检验学生对净化方法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净化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5.情感教育: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水净化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与水净化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主动发现水的净化原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净化过程。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污染水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视频资料:播放一段关于水净化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第一课时),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之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净化水常用的两种方法——沉淀、过滤。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和过滤三种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
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和物,知道天然水中有很多杂质,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清楚过滤能去除水中的难溶固体和过滤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沉淀和过滤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
(3)了解自来水厂的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由易到难不断拓展。
(2)通过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饮身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1.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2.净化水的四种方法的优缺点;五、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2.明矾净水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2 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的精华过程取水加凝剂沉淀过滤加活性炭吸附消毒用户二.不了溶性杂质的净化1.沉淀(加凝剂:如用明矾,加快沉淀速度)2.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操作要求:一贴二低三靠3.吸附(用活性炭进行吸附,除去水中的杂质和嗅味)4.消毒(煮沸,通入氯气或加入氯酸钙)三.可溶性杂质的净化1.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讨论,提升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协助,了解家中日常用水情况,计算家庭人均日用水量,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调查结果和节水措施以书面形式提交。
4.阅读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文章或新闻报道,关注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政策。选取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观看与水的净化相关的科普视频,了解先进的净水技术和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将观看心得整理成文字,与同学分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2.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提出合理的净化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2.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活、关爱社会,愿意为改善水质、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 2〔第一课时〕,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之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净化水常用的两种方法——沉淀、过滤。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和过滤三种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试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根底。
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学问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洁物和混和物,知道自然水中有很多杂质,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清楚过滤能去除水中的难溶固体和过滤的操作和留意事项,对试验现象观看力气,分析思维力气、归纳总结力气等探究力气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沉淀和过滤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把握过滤操作的根本技能及留意事项。
(3)了解自来水厂的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的思考方式,由易到难不断拓展。
(2)通过过滤试验,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和动手操作力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学生节约用水和疼惜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饮身边化学学问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1.过滤操作的试验技能;2.净化水的四种方法的优缺点;五、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留意事项;2.明矾净水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我们大家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答】H O2中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那么水的化学式如何书写呢?【答】氢元素与氧元素【追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水分子是由【答】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什么构成的呢?原子【表达】格外好,看来大家对前面学过的知【答】水是无色、无味、清识把握的还可以,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告澈透亮的液体,沸点是诉大家水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xxx 你来说一100℃,凝固点是0℃。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水,水的净化是在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之后,,从学科的角度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滤和蒸馏,将水的知识从自然界引到实验室,从社会引到学科,自然地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以水的主题衬托学科价值,两者相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各部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他们误以为经过滤、吸附等操作过后就能得到纯净的水,殊不知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都知道每天的饮用水来自自来水厂,都以为自来水是自来的,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的吸附、除臭;还有的学生压根就没听说过水有软硬之分,当然也就不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分,更无法知道硬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危害。
对于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耳闻,有所接触,但不太清楚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对于蒸馏,物理课上略知一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对于水----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学习还是很期待的。
三、设计思路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的水,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对于日常生活使用的自来水是自来的吗?顺理成章地将同学们带进“自来水生产过程”。
对于分离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过滤操作,先让同学们搜寻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原理,过滤方法,自然而然的转向过滤实验,进入课堂实验操作,操作要领自己讨论、分析,自己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再用到实践中去。
假如让你选择饮用硬水还是软水时你会选择?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很坚定地地回答:硬水,因为它能补钙。
这一回答把我怔住了,让我对硬水究竟能否补钙的问题产生了好奇。
从围绕饮用硬水还是软水,硬水究竟能否补钙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解决软水、硬水的相关问题。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水的净化》篇1课题名称: §3~3 水的净化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2、主要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1、硬水和软水: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区分方法:用肥皂水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作业: 1、课本p56 习题2、目标p33达标训练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
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水的净化》教案篇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净化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和净水设备的原理。
3.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2.理解不同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出本课的话题:水的净化。
教师可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水进行净化?水的净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2. 理论探讨(20分钟)a. 水的净化的概念及重要性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简明扼要地介绍水的净化的概念和其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对水进行净化。
b.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化学方法(如加氯消毒)和生物方法(如生物滤池),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3. 实验演示(30分钟)a. 过滤器的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过滤器的原理和效果。
教师可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如砂子、活性炭、滤纸)对水中杂质的过滤效果。
b. 加氯消毒的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加氯消毒的原理和效果。
教师可利用漂白粉溶液对一定量的水进行处理,观察和比较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
4. 深化与展开(30分钟)a. 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归纳。
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各种净化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用?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b. 实际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净水设备的优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提问学生:为保证家庭饮用水的安全,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净水方法?五、课堂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2)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3)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力目标会做沉淀和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软化卫生教育,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2)硬水和软水(3)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教学难点】(1)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过滤实验的操作【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课堂讨论法【教学用具】(1)过滤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2)沉淀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3)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湖水)纯净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学生)不能,因为有杂质(老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这杯水我们不能饮用那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处去杂质可以饮用那?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也就是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
(设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的一个净化过程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好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张挂图,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板书)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老师)首先我们从水库取出,大家看这是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小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慢。
所以必须加入一种试剂——明矾,它是百色晶体,可以加快沉淀的速度,沉淀完之后再过滤,经过滤后虽然处去看的见的杂质那还有看不见的杂质,我们采用活性炭来吸附。
经吸附后的水我们不可以饮用,因为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细菌,我们必须投入药消毒这样我们就可以饮用,以上就是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
结合实验着重介绍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也就是不容性的杂质的净化(板书)加絮凝剂加活性炭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板书)不容性的杂质的净化(介绍)过滤的仪器滤纸,滤纸,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演示实验)取一个烧杯,盛大杯浑浊的湖水。
【人教版】年九上化学示范教案:4.2-水的净化
【人教版】年九上化学示范教案:4.2-水的净化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水的净化”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教材通过介绍水的净化过程,使学生掌握水的净化方法,理解各净化过程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水的性质和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水中杂质的去除、净化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净化方法,掌握各净化过程的原理。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的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铁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水的净化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杂质是如何被去除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通过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理解各净化过程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水的净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5.拓展(10分钟)讨论: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净化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净化水?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保护。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净化教案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的净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获取信息的方法;(2)学会运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获取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净水过程的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参与,感受爱护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2)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的净水方法;(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转化。
教学难点:(1)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小组实验探究,逐步了解净化水的几种不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故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器材:明矾、药匙、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试管、肥皂水、河水、蒸馏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向学生展示两种液体)提出问题: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杯纯水和一杯河水,你能鉴别出来吗?生:浑浊的水是河水,澄清透明的水是纯水。
教师引导:自然界中的水常因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而变得浑浊,同时也因含有可溶性杂质而使其带有气味或颜色,甚至含有细菌。
这样的水能喝吗?那么自来水厂到底是经过了怎样的净化步骤得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的净化过程。
【板书】:课题2 水的净化【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水的净化方法的探究作铺垫。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播放视频)展示课件: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一段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的好奇心马上牵引到水的净化上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4.2水的净化
4.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和做法,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水的组成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的净化过程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限,可能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指导。
2.难点:理解不同净水方法的优缺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净水方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和准确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贡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特别是与水的净化方法、原理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5.搜集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涉及的水质污染原因及解决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用水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家庭节水计划,并付诸实践。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避免机械性记忆。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水的净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知道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
(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知道硬水软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对于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
【重点】
水净化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生活用水的净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4~76页,完成下列填空:
1.纯水是__无__色、无__臭__、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__纯净物__;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__可溶__性和__不溶__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属于__混合物__。
2.净化水的方法有:__沉淀__、__过滤__、__吸附__、消毒杀菌、__煮沸__和__蒸馏__。
3.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__明矾__净水,明矾的作用是__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__。
4.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配水。
其中,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发生的是__物理__变化,投药消毒这一过程发生了__化学__变化。
【合作探究】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哪一种?
答: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中,沉淀、吸附、过滤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蒸馏是除去水
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纯水,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蒸馏。
2.日常生活中能否直接饮用自来水?
答:虽然自来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但在从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可能会滋生细菌,为了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应将自来水煮沸后再饮用。
【教师点拨】
1.沉淀分为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静置沉淀为物理变化,吸附沉淀过程中所加絮凝剂与水发生了反应,为化学变化。
2.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跟进训练】
1.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B)
A.过滤B.蒸馏
C.吸附D.静置沉淀
2.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河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液氯―→自来水
A.加明矾可以除去水中异味
B.沉淀可除去所有杂质
C.加液氯可以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
知识点二过滤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5页,并分组进行过滤操作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过滤是将__难溶于水的固__体和__液__体分开,是为了除去水中的__不溶__性杂质。
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__烧杯__、__漏斗__、__玻璃棒__、滤纸。
2.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__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__;
“二低”:__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__,__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__;
“三靠”:__玻璃棒的末端轻靠三层滤纸的一边__,__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__,__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轻靠玻璃棒的中下部__。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__引流__作用。
【合作探究】
1.如果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答:影响过滤的速度。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时烧杯口为什么要轻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
答: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为了防止戳破滤纸;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轻靠玻璃棒是为了防止液体溅出;漏斗的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溅出。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教师点拨】
1.过滤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分离物质的常见操作,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其操作要领,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查找原因,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
2.过滤只能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液体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得到的滤液仍为混合物。
【跟进训练】
1.过滤操作时,不需要的仪器是(C)
A.烧杯B.漏斗
C.蒸发皿D.玻璃棒
2.对如图所示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可用于分离两种液体形成的混合物
B.烧杯①中的液体应沿着玻璃棒流下
C.漏斗中的液面应高于滤纸的边缘
D.仪器内壁有灰尘不影响实验效果
知识点二硬水与软水、蒸馏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6页,并分组进行有关实验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
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含有较多可溶性__钙、镁__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__不含__或含__较少__可溶性__钙、镁__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硬水和软水可用__肥皂水__来检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装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振荡,出现较多__浮渣__的是硬水,出现大量__泡沫__的是软水。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通常采用__煮沸__;工业上和实验室通常采用__蒸馏__。
4.蒸馏是利用液体__沸点__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进行蒸馏操作时,烧瓶中的水里应加入几粒__沸石或碎瓷片__,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__烧瓶支管口__处相平,以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凝管(或长导管)起__冷凝__作用。
【合作探究】
冷凝管中通入的冷水,是上口进下口出效果好,还是下口进上口出效果好?
答:下口进上口出效果好。
因为气流方向和冷凝水方向相反,冷热交接易使蒸汽液化,并且冷凝水在冷凝管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充分发挥冷凝作用。
【教师点拨】
蒸馏不仅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
【跟进训练】
1.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下列能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B) A.吸附B.煮沸
C.过滤D.沉淀
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身体健康
B.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D.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成软水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温度计水银球未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__、__冷却水的流向未下口进水上口出水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蒸馏烧瓶__,B仪器的名称是__冷凝管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沸石(或碎瓷片)__,其作用是__防止暴沸__。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