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复温是关键,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合理用药及对症处理。
整理ppt
19
预防
1.做好围产期保健 2.保暖、早开奶,保证热量供给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整理ppt
20
【护理措施】
1.复温 2.热量和液体补充 3.控制感染 4.密切观察病情 5.中医调护
整理ppt
21
【护理措施】
整理ppt
10
2.身体状况评估
3.皮肤硬肿 :按之有橡皮样感觉,呈暗 红色或青紫色,水肿者有指压凹陷。
硬肿发生顺序为:
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 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 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
整理ppt
11
2.身体状况评估
4.多器官功能损害 :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DIC、急性肾 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 竭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儿科护理教研室
儿科副主任医师 徐芸
整理ppt
1
目录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整理ppt
2
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亦称新 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 感染等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者可发生多 器官损害。早产儿多见。
整理ppt
12
整理ppt
13
2. 身体状况评估
(5)病情分度: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及器官功能 受损程度,将硬肿分为轻、中、重3度。
0分为轻度;1-3分中度,4分以上重度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
评分 肛温 肛-腋温差 硬肿范围 器官功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资料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于生后1周内发病。低 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 活动减少,心率减慢,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35℃。轻度为30~35℃, 重度<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 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 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 →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20%、 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 8%及双下肢26%计算。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胸部 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谢谢聆听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热量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皮肤粘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保暖和育儿知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寒冷、早产和窒息为主要病因。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 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② 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 ③ 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为明显; ④ 以棕色脂肪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 ⑤ 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多,熔点高, 受寒时易硬化,出现硬肿症。 2.寒冷损伤:低体温和低温导致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 酸,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3.其他:新生儿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时也易发生硬肿症。
护理措施
5.观察病情
注意T、P、R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等,详 细记录护理单,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 能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
最新版-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 ❖DIC筛选试验 ❖血气分析 ❖测定血糖和血清电解质 ❖肾功能检查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怀疑肺出血时,行胸部X线检查
诊断
寒冷季节、早产
窒息、产伤、感染
热量供应不足
病史
+ 典型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1.局限性水肿 2.早产儿水肿 3.新生儿Rh溶血 病或先天性肾病
对心力衰竭、休克、凝血障碍、DIC、 肾功能衰竭、肺出血, 应给予相应治疗与抢救
预防
积极对症治疗
早产
开奶
保暖
窒息
疾病
产伤
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宣传预防新生儿冷伤的知识 2、避免早产、产伤和窒息等,及时治疗诱发冷伤的各种
疾病 3、尽早喂养,保证供给足够热量 4、注意保暖,使新生儿体温稳定
(三)热量和液体供给
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 1、热量供给从每日50kcal/kg开始;体温回升后应增加
到每日100-120kcal/kg 喂养困难者可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 2、液体总量60~80ml/(kg·d)开始 3、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 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四)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新生儿皮下坏疽: 1.常见由金葡菌感染 2.多见于寒冷季节 3.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 4.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或受 损部位。
5.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后软化, 先呈暗红色以后变为黑色,重 者可有出血和溃疡,可融合成 大片坏疽。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日内自愈 ②早产儿水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教学要求
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预防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
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的
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 功能衰竭。
❖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内因、外因 ❖ 临床表现和分度 ❖ 治疗:复温
病因
人体稳定的体温依靠健全的神经 中枢调节产热散热的平衡,若环境过 冷,热量迅速散失,或能源耗竭,产 热不敷散热,则体温调节失控,出现 体温下降,当体核体温<35℃时称体 温过低,持续低温即造成损害。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3. 呼吸改变: 寒冷时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及潮气 量随体温降低成比例下降,体温在20-16℃时出现 呼吸暂停;体温<25℃肺血管紧张度下降。血管床 扩张,肺淤血致肺水肿甚至出血,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减少。发生肺出血可能原因: ①低温、感染、缺氧致血管内皮损伤; ②急性心肾功能不全易致出血性肺水肿; ③低温引起DIC及凝血功能障碍; ④酸中毒与肺血管扩张有关。
治疗
(四)控制感染 根据感染性质选用敏感、肾毒性小的抗生素。
治疗
(五)中医中药 丹参、川芎嗪。或温肾健脾,活血化瘀药内服,外 洗或外敷促进硬肿吸收。
治疗
(六)其他 大剂量Vit E5-10mg/次; 也可试用甲状腺素4-6mg/kg·d。
预防
①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 度,不应低于24℃;
治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③ 急性肾衰竭: 尿少或无尿者可试用实验性扩容,生理盐水 10ml/kg,1小时内给入,再给予速尿1-2mg/kg。 急性肾性肾衰,限制液量,防治高血钾。
治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④肺出血: 立即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立止血:0.5ku静脉推注,0.5ku气管内滴入。 治疗肺出血的病因。
寒冷损伤综合征
寒冷损伤综合征(cold injury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of newborn),为一综合病征,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病史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有早产、窒息、产伤、感染、热量供给不足等病史。
夏季发病大多由严重感染和缺氧引起。
2.症状(1)低体温:体核温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重症<30℃,仅26℃左右。
(2)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弱或低下,吸吮困难,全身及四肢冰冷,呼吸浅表,脉搏微弱。
(3)硬肿:全身皮下脂肪聚集的部位均可出现硬肿、水肿或硬而不肿,触及像橡皮样。
常见于大腿两侧、臀部、小腿外侧、肩部,可波及背、胸、腹部及颊部,严重者手足心也可发硬。
开始皮肤发红似熟蟹色,若伴有缺氧可呈紫红色,出血、循环障碍呈苍灰色,伴黄疸则苍黄似蜡样。
病情分度按1999年第二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见表1。
器官功能改变包括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或心电图、血生化异常等;器官功能衰竭指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肾功衰竭等。
硬肿范围计算方法,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体温<35℃时,腋-肛温差负值提示机体产热衰竭、0或正值为未衰竭。
(4)感染:并存感染者常并发肺炎、败血症。
害。
1.新生儿水肿本症需要与新生儿水肿鉴别,新生儿水肿在先天性心脏病、功能不全、新生儿溶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E缺乏者易发生。
新生女婴可有暂时性局部阴唇水肿,有时正常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可发生于足背、头皮、眼睑体位性水肿,与钠、氯排泄功能不足有关。
2.皮下坏疽还需与皮下坏疽、皮下脂肪坏死鉴别。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冬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 neonatorum)。
是以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寒冷、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新生儿的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与产后环境温度有关;新生儿生后不久和早产儿发病率高。
【病因】人体稳定的体温依靠健全的神经中枢调节产热散热的平衡,若环境过冷,热量迅速散失,或能源耗竭,产热不敷散热,则体温调节失控,出现体温下降,当体核体温<35℃时称体温过低,持续低温即造成损害(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1.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
其特点是: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
生后早期主要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④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低下。
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体温。
2. 皮下脂肪组成特点: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缺乏饱和脂肪酸转变为未饱和脂肪酸的酶,前者熔点高,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物理性状的变化,硬化,硬肿出现。
皮下脂肪特别是棕色脂肪少,影响产热,难以防治散热,若摄入不足,储备很易耗竭。
(二)外在因素主要为寒冷和感染。
1. 寒冷损伤寒冷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分娩前后胎儿的健康情况,出生体重,成熟程度,分娩时环境温度,分娩时母亲用药。
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要求环境温度越高。
足月儿生后第一天的适宜环境温度为33℃,第二天降到32℃;体重1000g 的早产儿生后十天内的中性温度为35.4℃±0.5℃;若暴露寒冷时间长,或湿冷皮肤未迅速擦干,失热可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进一步下降,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棕色脂肪分解,但随寒冷的时间延长储备耗竭,导致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 部,数日内可自愈。
②早产儿水肿:下肢常见凹陷性水 肿,有时延及手背,眼睑或头皮,大 多数可自行消退。
③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 水肿较严重,并有其各自的临床特 点。
2.新生儿皮下坏疽
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 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枕背.臀 部等)或受损(如产钳)部位。表现为局 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楚 并迅速蔓延,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 软化,先呈暗红色,以后变为黑色, 重者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 成大片环疽。
④注意保暖.产房温度不宜低 于24°C,生后应立即擦干皮 肤.用预热的被毯包裹:有条件 者放置暖箱中数小时.待体温 稳定后再放入婴儿床中,若 室温低于24°C,应增加包被 。小早产儿生后应一直在暖 箱中保温,箱温为中性温度, 待体重>1800g或室温下体 温稳定时.可放置于婴儿床中。
⑤在新生儿外科手术、新 生儿转院及各种检查过程 中应注意保暖。
PART 05
鉴别诊断
CONTENTS
PART 06
治疗
PART 07
预防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 伤,因多有皮肤硬肿,亦称新生儿硬肿 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 。近20年来,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新生 儿转运技术的开展和新生儿保暖技术 的普及,该病的发病率已有显著下降。
01 病因和病理生理
Enter the title Enter the title Enter the title Enter the title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ICU 尚小姣
制作人:某某老师
时间:2017.7.20
PART 0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概念: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低体温和多气官功能受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缺氧)、重症感染。
(二)发病机制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薄,易散热,早产儿尤甚。
3.新生儿棕色脂肪在寒冷刺激时产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少,窒息、缺氧、严重感染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
4.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熔点高,易受寒凝固。
二、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一)一般表现:“五不征”——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
(二)特殊表现:冷、硬、肿1.低体温:T<35℃,轻度30~35℃,重症T<30℃.2.硬肿:①特点: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硬亮、冷、肿。
压之轻凹陷,触之橡皮样。
②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三)多器官功能衰竭1.五个严重征兆:休克、心衰、DIC、脑出血、急性肾衰2.合并症:肺炎、败血症3.临床征兆:肺出血、DIC(临危征兆)(四)分度:轻度:T30~35℃,硬肿面积<50%;重症:T<30℃,硬肿面积>50%.三、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糖、血常规、尿素氮、肌酐、凝血时间等。
四、治疗原则:正确复温,合理供给热量及液量,去除病因,早期纠正脏器功能紊乱,加强护理。
(一)复温:低体温治疗的关键(二)对症、支持疗法:热量和液体的补充。
(三)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四)纠正器官功能紊乱五、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低2.皮肤的完整性受损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有感染的危险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6.知识缺乏六、护理措施(一)积极复温,消除硬肿1.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将小儿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中,6~12小时复温2.肛温<30℃, 腋肛温差为负值,置于高于患儿肛温1~2℃的暖箱中,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0.5~1℃,待肛温35℃,维持暖箱于适中温度,12~24小时复温。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预后与预防
预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 症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 关,及时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治疗: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纠正低体温,维持正常体温
预防:保持新生儿体温稳 定,避免受凉,注意保暖,
加强护理
护理:加强新生儿护理, 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避免皮肤破损
3
保暖措施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避免过冷或过热
有关。
04
寒冷损伤综合症 在发展中国家更 为常见,尤其是
农村地区。
疾病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家庭环境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影响:家庭环 01 境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温
度、湿度、通风、采光等。
家庭环境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预防:家庭环 02 境是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重要因素,包括
寒冷损伤综合症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关键是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避免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发病原因
01
环境温度过低:新 生儿体温调节能力 差,容易受环境温
度影响
02
早产儿:早产儿体 温调节能力更差, 更容易受到寒冷损
伤
03
低体重儿:低体重 儿体温调节能力差, 更容易受到寒冷损
皮肤护理
01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沐浴露和温水清 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清洁产品。
02
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或乳液,保持皮肤 湿润,避免干燥。
03
避免摩擦: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摩擦 皮肤,导致皮肤损伤。
04
防晒:外出时使用防晒霜,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皮肤晒伤。
4
疾病与季节的关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这一部分知识点比较杂乱。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一.主要病因:寒冷、早产、感染、窒息。
二.时间: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低体温:以肛温为主,常降至35℃。
(2)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3)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循环衰竭。
严重时出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治疗要点:复温是低温患儿的治疗关键,辅以支持疗法、合理用药。
复温要注意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五.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1)复温:•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当肛温<30℃,TA-R<0,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热。
每小时提高箱温1~1.5℃,箱温不超过34℃,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量。
(4)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患儿口腔和皮肤护理。
(5)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并详细记录。
(6)心理护理:给予患儿父母心理支持。
(7)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知道患儿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
下面我们做一道题检验一下同学们学习效果吧:【例题】1. 患者男,出生十天为重度硬肿症患儿,收入院治疗测得肛温29℃,肛温和腋温差为负值。
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需提高箱温:A.0.5~1℃B.1~1.5℃C.1.5~2℃D.2~2.5℃E.2.5~3℃1.【答案】B。
解析:当肛温<30℃,TA-R<0,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热。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疾病PPT演示课件
代谢性酸中毒
寒冷刺激下,新生儿体内无氧代 谢增加,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
质,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多器官功能损害
持续低温可导致新生儿多器官功 能损害,如心、肺、肾等器官功
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03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低体温
新生儿体温低于35°C, 严重情况下可低于30°C
。
皮肤硬肿
皮肤变硬、肿胀,呈暗 红色或青紫色,多发生 在面颊、下肢、臀部等
后遗症风险
脑部损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可能导致脑部 缺氧缺血性损伤,进而引发智力低下 、脑瘫等严重后遗症。
肺部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较弱,寒冷损伤综 合征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如肺炎等。
心血管系统异常
寒冷刺激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异常, 如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肾功能损害
严重的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可能导 致肾功能损害,甚至引发肾衰竭。
死亡率
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死亡率 已经显著下降,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死亡风险。死亡原因多为 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败血症等。
02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寒冷环境
疾病因素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 ,血管丰富,容易散热。当环境温度 低于中性温度时,新生儿体温降低, 寒冷刺激可引发本病。
部位。
器官功能损害
包括心、肺、肾等器官 功能损害,表现为心率 减慢、呼吸浅慢、尿量
减少等。
神经系统症状
可出现反应低下、嗜睡 、昏迷、抽搐等神经系
统症状。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新生儿体温、皮肤硬肿程度、器官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等综合判断。通常体温 在35°C以下,皮肤出现硬肿,并伴有器官功能损害或神经系统症状即可诊断。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PPT课件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要点
定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定 义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 症)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 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 原因之一。
治 疗
1.复温 轻-中症 力争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重症 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补充热量和液量 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 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控制感染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抗休克治疗 改善微循环障碍 抗凝/止血治疗
预 防
作好孕妇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和产伤等 注意保暖、喂养和热卡供应 及时治疗各种基础疾病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早期新生儿 和早产儿多见,早期表现为反应差、哭 声低、吃奶差、吸吮困难等。逐渐出现 下列症状: 1. 低体温 35℃以下,重者低于30℃
临床表现
2. 硬肿 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 特点:表现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 度凹陷 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 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硬肿范围估计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
器官功能改变 无明显改变 脏器功能低下 脏器功能衰竭
硬肿面积计算同烧伤法
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多器官功能受损时相应的检查项目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硬肿和四不:不 吃、不动、不哭、体温不升)结合致 病因素可确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新生儿皮下坏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诊断
• 1.体温过低 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不足.早产.感染等因素。 •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化.水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 • 5.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DIC 与寒冷导致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有关。 • 6.知识缺乏 患儿家长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
护理措施
(三).预防感染的护理(1)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检查血常规,以观 察有无感染征象。如有感染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观察药物不良 反应。(2)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室内定期通风换气,并每日 紫外消毒。(3).向家长讲解感染后的危险及预防措施。限制探视人 员和次数。(4)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严格洗手。 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5)注意部皮肤和筋部的护理6)做好暖箱的 清洁消毒 《四》.病情观察(1)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程度 和范围变化。2)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主要是进奶量和尿量。尿量 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出现尿少尿闭时,立即报告医生,并按医嘱 处理,防止衰竭的发生。3)观察有无出血傾向,患儿如出现呕血,便 血提示消化道出血,如突然面色青灰,呼吸增快,肺部湿罗音增多提 示肺出血,肺出血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及时向医生汇报, 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预防
• ①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 应低于24℃;③新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 毡包裹;③加强母乳喂养,补充热量;④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 合适的保暧措施;⑤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温不当可使新生儿失热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 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 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访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 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 (三)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和红 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护理措施
(一) 体温过低的护理:复温时护理本病患儿的关键,根据不同采取 不同的复温的方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步复温。(1)轻中度(肛温>30 摄氏度)直接将患儿至于预热30摄氏度温箱中,随温上升控制箱温于 32-34摄氏度,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2)重度(肛温<30摄 氏度)先至于高于患儿体温1-2摄氏度的温箱中进行加温。每小时提 高箱温05-1摄氏度(箱温不超过34摄氏度)在12-2小时内恢复正常 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温箱温度。(3)无条件者可采用温水浴, 热水袋,包惠或至于母体怀抱中保暖,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4)提 供适宜的环境。调节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达55%-65%,注意随 时调整暖箱温度和湿度,静脉输入液体应加温至35摄氏度左右。(5) 供氧:吸氧能使棕色脂肪分解产热,有助于体温恢复正常,输入氧气 必须加温.加湿 (ニ).营养失调的护理,病重者按医嘱静脉输入能量和液体。热量 供给从每日210KJkg( 50kcal/ko)开始,渐增至419-502KGkg(100- 120 kcal/kg)以静脉营养为主,2-3天后视病情改为经口喂养。液体 量每日60-80mlkg,用5/1-54张液体,有心脏或脏功能功能损害时 必须严格限制输液量及速度。对吸吮着要谨防室息,用滴管或鼻饲时, 每次5-10ml每2小时一次。
病理生理
•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其特点是:①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③能量 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以棕色脂 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 体温。 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且比未饱和脂肪酸多,前者熔点高, 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
治疗
• (一)复温 凡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置于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暖箱中,一般经6~12 小时左右即可恢复正常体温;体温低于30℃置于比肛温高l~2℃的暖箱中,待肛温恢复至 35℃时,维持暖箱的温度于适中温度,亦可采用恒温水浴法等快速复温措施。复温中应观 察腹壁温、肛温及腋温的变化随时调节暖箱温度,并同时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等。 也可置婴几于怀抱中紧贴人体,比较安全。 • (二)热量和液体供给 经静脉给予热量者应达到每日210kJ/kg(每日50kcal/kg);可进乳者应尽 早喂哺,热量渐增至每日419~502kJ/kg(I00~120卡/kg)。体温低时构注葡萄糖的速度宜慢, 一般为每分钟6~8mg/kg;体温恢复后可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加快输注速率。液量可按 0.24ml/kJ(1ml/kcal)计算。 •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①有微循环障碍、休克者应进行纠酸、扩容,可用2:1液15~ 20ml/kg(明显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液代替),在1小时内经静脉滴入;继用1/3或l/4张液 70~90ml/kg缓慢滴入,早期心率低者可给血管活性药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输注; ②有肺出血时应及早气管内插管,进行正压通气治疗③及时处理肾功能障碍和DIC。 • (四)其他 根据并发症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其他对症处理。
临床表现
• (一)低体温 体核湿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 ,重症<30℃。低体 温早期,棕色脂肪代偿产热良好时,腋温-肛温差值(腋-肛温差)为正值或0; 重症、或病程长,能量贮备耗竭时,腋-肛温差变为负值。 • (二)硬肿 由皮脂硬化和水肿所形成,其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 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 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 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 算。 • (三)多器官功能损害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 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表现。 • (四)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概念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 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此时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化病。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 节。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发病初用表现体温降低, 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 害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