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案例分析
4++平安参股Fortis的案例(全面风险管理)
比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600万元,目标资 本结构为负债:权益=0.25:1,公司负债市 场价值120万,有200万普通股,股票投资 者必要收益率为16%,负债的税前成本8%, 税率25%, 预测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增长率为5%,公司 股价31元。估计未来的股价。
预测的自由现金流=600*(1+5%)=630万 负债市值/(权益+负债)=0.2,权益为0.8 确定贴现率=0.8*16%+0.8*8%*(1-25%) =14% 股票价值估计: 公司价值=630/(14%-5%)=700 股权价值=700-120=580万 每股价值=580/200=29元 股价存在高估。
ROE震荡下行;银行业务的ROE要高于保险业务的ROE。 重点考察银行业务,发现银行的ROE下降更甚。
0.400% 0.350% 0.300% 0.250% 0.200% 0.150% 0.100% 0.050% 0.000% 2005Q1 -0.050% -0.100% total banking 2005Q2 2005Q3 2005Q4 2006Q1 2006Q2 2006Q3 2006Q4 2007Q1 2007Q2 2007Q3 2007Q4
利息收入占比
保费收入占比
保费收入相对于利息收入来说,占比比较少,更表明在 投资过程中应该重点分析他们的银行业务。利息收入在 稳定增加,这些都掩盖了fortis经营中的风险。
偿债能力分析
存贷比率1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5Q1 2005Q2 2005Q3 2005Q4 2006Q1 2006Q2 2006Q3 2006Q4 2007Q1 2007Q2 2007Q3 2007Q4
币种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平安投资富通巨亏分析
3,董事长马明哲其人:
我的印象:
司机,单亲家庭,董事长,政治人物, “移民”美国和香港,财富成谜。
马明哲从一个司机,攀升到平安保险的董 事长,而在政界,马明哲从一介车夫,迅 速串红为一颗政治新星,担任了深圳市人 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甚至还当上了 全国政协委员。
据一位熟悉马明哲的金融界人士回忆,马明哲是一个精力过人、永 不言败、敬业、好学、在政治和经营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的人。除了 建立国有股东代表之间的紧密利益同共体,在中央高层寻觅靠山之 外,马明哲更留了很多“逃生之路”。 通过平安公司在美国设立分 公司,马明哲不久就获得了美国的绿卡。马明哲还成功获得了“香 港出生证明”,并顺利获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90年代末,马 明哲又安排自己的子女远赴美国就读。逐步将家人和主要资产转移 海外。
偿债能力风险:2006年,富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 2.37%。远远低于巴塞尔的协议规定的8%,在收购荷兰银行 后,其核心资本也降至4%,未能达到承诺的6%。
三,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
越是政府干预程度大的国家与地 区,政治风险就越高。平安集团 的管理层显然对金融危机形势下 西方国家喜欢采用的政府干预并 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相反,却 以为作为第一大股东可以有足够 的话语权。而事实上,为应对上 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西 方各国就已经普遍使用政府干预 的手段。这次三国政府的政府干 预明显将第一大股东的利益排除 在外。
三,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
在比利时政府的计划出台后,平安方面提出了抗议
1984年,中国和比利时在布鲁塞尔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和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 资协定的议定书》。《议定书》第四条规定,为了安全或 公共利益的需要,缔约一方可对缔约另一方的投资者在其 领土内的投资采取征收、国有化或其它类似措施。但措施 应是依照国内法律程序所采取的,且与对第三国投资和投 资者所采取的措施相比,是非歧视性的。更为关键的是, 这种措施应伴有对补偿支付的规定。
中国平安海外巨亏案例
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 险业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 后,成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最大的金 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全世界。业务范围 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2007年收购荷兰 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 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 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Page 6
Notes - Set
3、风险操作失误分析
外部风险
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 更多模板下载: /moban/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集团时没有认 平安集团投资富通正值金融危机爆 关注官方微博: 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 发之初,富通股价下跌,而当时平安集 新浪:/iwps/ 而在实际过程中,不管是比、荷、卢三 团认为这是抄底发展的机遇,盲目下手 腾讯:/kingsoftwps/ 国对富通的强制国有化还是重组后的盈 ,大手笔投资,没有正确评估市场风险 模板分享平台:/index.php?mod=zhuanti&act=2010share 利与补偿,平安集团都被排除在外,这 ,而导致在经融危机不断严重之后,富 商务合作邮箱:template@ 属于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待遇 通的股价不断下跌,最后被迫破产重组 的政治风险,平安也因此遭受到巨大 ,接受政府救济。而平安集团在此过程 损失。 中也被迫巨亏。
Notes - Set
内部风险
战略风险: 平安集团一直寻求打造保险、银 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实现平安 的金融集团战略梦想。投资富通看似 与平安的战略相一致,但平安却忽视 了当时自己的实力,对富通的投资属 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激行为,而平 安也因为迫切的想去实现自己的战略 忽视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运营风险: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的过程中限 于公司管理人员与风险评估人员对整 个金融市场环境的认识不足,企业领 导人思维膨胀,且整个平安集团缺乏 海外投资的经验。如此庞大的投资, 前期评估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没有 意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导致盲目投资抄底,带来企业投资 发展的运营风险。
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评析
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评析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结果不仅对平安公司有重大影响,对中国的其他海外投资也影响深远。
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外国之间签订的同时存在新旧B I T 的有1 2对之多。
①因此,对新B I T 的实体性及程序性条款的溯及力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后的投资争议中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情形,该案的裁决对今后类似投资争议的解决实有示范效应,确有必要对该案进行深层次剖析。
一、案情简介2 0 0 7 年,平安公司开始投资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有两大业务:银行业和保险业。
其银行业由比利时的F o r t i s B a n k SA/NV 公司(以下简称F B B)、卢森堡的子公司F o r t i s B a n q u e L u x e m b o u r g S A 公司(以下简称FBL)和荷兰的子公司F o r t i s B a n kN e d e r l a n d (H o l d i ng )N V 公司(以下简称FBN)负责。
2 0 0 7 年1 0 月至2 0 0 8 年7月,平安公司拥有富通集团4 . 8 1 % 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2 0 0 8 年9 月1 5 日,由于雷曼兄弟的破产,导致F B B 的资金出现流动性危机。
为了挽救富通集团的银行业,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在2 0 0 8 年9 月2 9 日采取“第一波干预”措施。
其中比利时通过4 7 亿欧元获得FBB 增资扩股后的4 9 . 9 3% 的股份,然而,平安公司认为其实际价值应该在1 1 7 . 5 亿欧元到1 3 7 .5 亿欧元之间。
平安公司认为该“第一波干预措施”使它在富通集团的利益间接减少了一半,从4 . 8 1%降至大约2 . 4 1%。
但“第一波干预措施”并没有解决F B B 的流动性危机,随后3 国政府又实施了“第二波干预措施”。
其中比利时以4 7 亿欧元收购了F B B 剩余股份,即富通集团拥有的5 0%+ 1 的股份,平安公司认为其实际价值应该在1 1 7 . 6 亿欧元到1 3 7 .7 亿欧元之间,比利时在此次交易中的花费至少减少了7 0 .6 亿欧元到9 0 .7 亿欧元之间。
平安的“富通”教训
平安的“富通”教训作者:陈天翔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46期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波在以各种方式蔓延,中国平安巨资持股的宣通集团持有雷曼兄弟债券,致使平安出现巨亏,中国平安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要不是让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花了那么多钱上了一堂课,富通这家远在欧洲的金融集团,永远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中国国内市场所关注。
现在,马明哲也许要感谢A股投资者和审批环节。
若不是过去一年他们的压力和谨慎,平安损失恐不仅如此。
A股压力去年11月27日,平安高调宣布已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成为富通单一的第一大股东。
马明哲当时表示,这对中国保险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当时市场对此还是比较看好的。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富通在交叉销售的优势的确比较突出,而这方面也是平安花了大量心血进行打造的。
数月后,平安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一个在未来多少年里都不会被市场遗忘的1600亿元“天量融资”方案,从而引发了A股对再融资的一片骂声。
尽管当时各方对平安想拿这笔钱做什么而感到好奇,但大家都坚信平安肯定计划把这么一大笔钱投向海外进行收购,并且坚信也只有ING、保诚、AXA这些大家伙才能配得上平安的胃口和眼界。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平安的天量融资方案还是在一片质疑声中高票通过。
不过后来还是迫于市场压力和承受力,平安最终在5月份时表示,将在往后的6个月时间里不再考虑A股融资方案。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上千亿元资金投向海外,可以想像到的是,在目前的全球行情下,将意味着出现更大的亏损。
二次“出海”在平安完成了对富通入股后的几个月里,随着次贷风波由美国向欧洲迅速蔓延,富通只能苦于招架。
不过,此时的马明哲依然对欧洲市场充满憧憬,于是就有了和富通签署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相关协议,这同样是一笔大生意。
今年4月2日,平安和富通正式签署协议,以人民币240.2亿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旗下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平安投资富通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6收购目的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平安集团向海外开展并没有错,但这次投资 收购富通的目的定得太高,想借富通投资这一 平台迅速成长为国际资产管理的集团公司,是 很不实际的目的。事实上,平安与富通之间并 不存在互补优势,富通集团本身的定位就混乱, 它不会也更不可能成为平安的走向海外的平台 或者“垫脚石〞。由于收购目的不实在际,失 败也是迟早的事。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决策根据可靠和内容真实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根底。尤其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量信息 中难免鱼龙混杂,假如不认真地去伪存真,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中国平安以 亿元收购富 通,短短数月就深度缩水,这是盲目投资得到的惩罚。和中国平安一样,我国金融企业投资 决策失误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例子并不鲜见。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 ,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 够,没有真正弄清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富通是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可在知名 的背后 ,掩盖着因投资美国债券带来的宏大亏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比利时?晚报? 就曾发表过“富通的弥天大谎〞的文章,鞭挞富通弄虚作假,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中国平安的 重视。凭虚假信息决策,岂能不受骗。
我国的金融企业大都有一股做大做强的冲动,表如今行 动上就是盲目投资,反映在口号上就是动辄世界几百强或 几十强。中国平安这样大的投资行动,仅仅凭数月的所谓 研究和评估就盲目动手,重大战略行动形同儿戏,焉不失 利?从深层原因上讲,这也是中国平安指导层心态急躁、 急于对外扩张和缺乏海外并购经历的结果 。殊不知,单单 凭借主观愿望施行外延式扩张,很难真正提升中国平安的 国际竞争力,中国平安也很难真正立于世界顶级企业之林。
谢谢!
4. 政治风险!!失控!!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 年9 月29 日宣布结合出资112 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上述三地 49% 的 股权。对于政府的这一注资挽救行为,中国平安等股东只看到了其积极的一面,并未看到其隐藏的祸心,直到比利时政府、荷兰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 未经富通股东的表决,通过三次业务分拆,擅自出售了富通旗下的部分业务,这时中国平安和广阔中小股东才有所觉察。经过上述国家政府出面进展 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资产仅含国际保险业务、构造化信誉资产组合〔公允价值104 亿欧元,比利时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分别占 24% 和10% 股权〕 66% 的股权以及现金。从此,富通集团就由“银保双头鹰〞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预测其盈利潜力将下降九成以上。从富通 2007 年度年报和 年的财务中报来看,富通的国际保险业务盈利仅占集团净利润的6%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回报率可能大大低于预期。对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 缺乏,是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的又一大主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筹备阶段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
估; 在第二 阶段 , 企业 要确 定并 购价格 , 选择 合理 的 资
本结 构 以及支付 方 式 实施 并 购 ; 第 三 阶段 , 对 实 在 要
施并 购后 的企业 在 文 化 、 组织 、 管理 、 务 、 力 等各 业 人
方面 进行全 面整 合 。在这 三个 阶段 中 , ] 规划 筹 备 阶
段处 于并 购过程 的起始 阶段 , 重 要 意 义不 言而 喻 。 其 实践 中许 多并 购活 动成 效 不 佳 甚 至并 购 失 败 的 重要 原 因之一 , 就是 并购企 业往 往忽 视规划 筹备 阶段 的重 要作 用 。在海 外并购 实践 中 , 目标企业 情况 往往 更 为 复杂 , 中国企业 常常 忽 略 其所 处 的环 境 , 者仅 仅 重 或 视短 期收 益而 忽 略长 期 趋 势 。中 国平 安 并 购 富通 集 团失 败 的重 要原 因正 是在并 购过 程 中 , 特别 是在 并购 前规 划筹 备阶段 忽略 对财 务风 险的深入 研究 , 乏合 缺
第1 3卷 第 2期
2 3正 01
Vo. 3 1 1 ,NO 2 .
Fe b.。 201 3
2月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筹备阶 段财务风险分析
— —
以 中 国平 安 收购 富通 集 团为例
张 家 婧 ,孙 福 明
( 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建 厦 门 312) 集 福 60 1
理 的风 险规 避对 策 , 因此付 出 了沉重代 价 。
2 中国 企 业 海 外 并购 规 划 筹备 阶 段 的财 务 风
险分 析
已向 国际投 资争端 解决 中心提 交 了仲裁请 求 书 , 指控
平安投资富通事件
浮亏230亿急躁平安的方向之困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投资240亿亏损230亿,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抄底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宣告触礁,中国平安(行情股吧)如今正处在一场漩涡之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而被网民诟病为“最不合格的投资家”。
急躁冒进的中国平安为何出师未捷?平安200多亿巨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谁将对此负责?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富通门始末9月底,当华尔街还在激烈辩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引发的“海啸”已横跨大西洋(行情股吧)蔓延至欧洲大陆。
第一个被“海啸”淹没的是业务纵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金融巨头—富通集团—同时波及到投资富通的更多金融集团,其中中国平安首先触礁并宣布终止投资富通。
不过,这时平安的已经付出惨重代价。
时间推回到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
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
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
此举被众多投行机构评为战略性抄底,甚至认为平安“捡了大便宜”。
2008年3月,双方签署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
4月2日,双方达成合资协议。
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银行、投资三位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
平安方面称,购入富通就是看中了富通“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自平安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以来,银行业在平安集团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对富通银保交叉销售的混业优势,平安早已心生羡慕。
平安收购富通失败的原因分析
1. 2. 3. 4.
事件回顾 了解富通 原因分析 总结
LOGO
一、事件回顾
1
2007年11月 平安斥 年 月 资约18.1亿欧元购买 资约 亿欧元购买 富通9501万股股份, 万股股份, 富通 万股股份 约占总股本的4.18%, 约占总股本的 , 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此后, 此后,中国平安继续 追加对富通集团的投 认购其5%的新 资,认购其 的新 股,以保住第一大股 东的席位
盈利潜力下降 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 由被誉为“银保双头鹰” 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 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 盈利潜力一下子就由天 上掉到地下。
LOGO
四、总结
审慎选择目标企业
充分调查,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
提高政治敏感度
全面评 估并购 活动风 险
LOGO
LOGO
二、了解富通
活跃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
A
B
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C
2004年《财富》500强中,资产排名第24位
D
2004年《福布斯》500强中,列全球金融服务商第38位
LOGO
三、原因分析
1.战略风险管理失误 战略风险管理失误
LOGO
事件回顾
事件后续
中国平安海外投资遭受重创。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此 次计提减值损失将并不影响每股净资产水平,平安集团 的资本金和偿付能力仍是非常充足的。预计集团偿付能 力水平仍将保持在300%以上。集团计划对所属寿险业务 进行200亿增资以提高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水平。根据中 国平安的净资产总额810多亿人民币,即使此次投资富通 集团全部亏损,中国平安仍不会有生存危机。
国际金融杨胜刚第四版第七章中国平安深陷富通门案例
国际金融杨胜刚第四版第七章中国平安深陷富通门案例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8.1亿欧元收购了富通4.18%的股份。
中国平安因此成为富通的最大单一股东。
中国平安随后追加投资,将在富通的股份提高到4.99%。
两次投资合计约238.74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
中国平安起初十分看好该项投资,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是如此难以捉摸。
在购买富通股权次年的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
在此背景下,富通股价出现暴跌,投资方蒙受巨大损失。
随后,比利时政府将富通国有化,并提出分拆方案,欲将富通出售。
中国平安当时就该议案表示了反对。
比利时政府强行出售富通。
富通方面在与平安的合作过程中并不老实,隐瞒真实财务状况。
比利时一媒体透露,富通集团因在去年投资并购荷兰银行时隐瞒了次贷危机对其财务的影响,受到比利时司法部门的调查,富通集团在去年9月公告称次贷危机的损失只有2000万欧元,不过两个月后承认这个数字达到4亿欧元。
而在富通的业务剥离过程中,平安更是被强行排斥在外。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业务分析不仅没通过股东大会,甚至分拆后的投资收益也与中国平安没有关系,因为比利时政府的计划是只补偿欧盟境内的股东。
纵观整件事情的发展,中国平安在国内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提出国际化的战略,当时A股股市泡沫,出海投资也正常,富通本身历史表现优异,是绝对的龙头股。
但是投资过程中第一,富通作弊,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财务情况,第二,运气不佳,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第三,比利时政府根本不把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当回事,坚持分拆,而且只补偿欧盟股东,赤裸裸地歧视,即使政府出面协调也无济于事。
如果说第一第二是企业必须承担的市场风险,第三就是某种程度国力不足带来的企业受欺凌事件。
回头看一味指责中国平安投资策略多少有些不公平,谁知道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欧盟能这么恶心。
现在外资保险公司可以进入中国了,我想知道他们打算怎么卖保险,靠代理人吗?还是靠互联网?如果他们的保险能卖出去,怎么投资呢?国内很多优质的投资项目我想一时半会是参与不进去的。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
张晓凤 张修 李爽菡 严雪梅 龚晓钦
40804345 40804344 40804347 40804520 40800139
案例分析思路
一.并购双方的背景介绍及动因分析 二.并购双方的主要财务数据及并购中的
估值问题 三.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四.对并购案例进行评价总结
2002年10月28,保监会批准本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并同意在本公司财产保险业务和人员的基础上成立平安产险, 在本公司人身保险业务和人员的基础上成立平安寿险。
2003年1月24日,本公司获准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 1,261,720,000股,H股已于2004年6 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
动因分析
中国平安还有另外两个技术性的考虑:
⑴ 一个是其来自于货币现金、可观的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急 剧膨胀的总资产必须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⑵另一个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似 乎提供了绝佳的出手投资机遇。而这两个因素都和相互仍有相当 隔离的中外资本市场有关。
一.主要财务数据分析—富通集团
从该表可以看出:05-06年富通集团的每股收益较为 平稳,且有上升趋势,普通股获利能力有所提升。07-09 年每股收益急剧下降,08年跌至负值,说明投资风险有 很大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有相同走势,公司盈利能力不 容乐观。
数据来源 富通集团2007年年度财务报表 富通集团2008年年度财务报表 富通集团2009年年度财务报表
第二部分
一.并购双方的主要财务数据 二.并购中的估值问题
一.主要财务数据分析—中国平安
该表显示出:中国平安的在并购富通之前正处于成 长期,具有较好的增长趋势,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也很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比较好。但在并购富通之后 各方面都有放缓的趋势,但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有很好 的盈利趋势了。
第七组:平安银行投资富通事件
美好“邂逅”
富通集团公司以银行和保险业务为主,在业内被称为“银保 双头鹰”,而其投资管理公司在与前荷银资产管理业务合并 后,拥有2450欧元的管理资产,这些让一直寻求打造保险、 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的中国平安羡慕不已。 中国平安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以保险为主,银行业务虽然有利 润贡献,但占整体利润的比重有限,资产管理对平安来说更 是全新的开始,因此投资富通集团及富通投资管理公司,既 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也能够获得技术,加速实现平安的金融 集团之梦。 自从2007年4月10日富通创出29.58欧元的新高以来,因次级 债问题富通已连续四个月下跌,这也为中国平安提供了并购 的绝佳机会。
平安银行投资富通
高校联盟 官方微信 unitive
公司介绍 事件回顾 失败原因分析 总结启示
高校联盟 官方微信 unitive
一、中国平安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 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 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业务为 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
集团。
高校联盟 官方微信 unitive
高校联盟 官方微信 unitive
二、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
政府收购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9月29日宣布联合出 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三地49%的股权
被强行出售
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出售了富 通旗下的部分业务
资产弱化
高校联盟 官方微信 unitive
三、原因分析
高校联盟 官方微信 unitive
一、全球金融风暴大背景
•
虽然不少人鼓吹趁次贷
危机和金融危机到海外抄底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第一篇: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并购公司以及事件简介收购方为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
收购事件发生于2007年11月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238.74亿元。
平安保险全称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富通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年丰富保险经验,位列欧洲20大保险公司之一。
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伙伴网络,服务全球。
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 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
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
2007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
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并且市场仍有对其“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2007年9月29日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
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部分业务。
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只有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66%的股权以及现金。
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
2007年10月,富通集团联合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以700多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