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阅读《红树林》同课异构之我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阅读《红树林》同课异构之我见

2013年12月,笔者有幸来到宁波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现场,聆听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阅读《红树林》的五节灵动丰盈的同课异构,对这五节课所折射出来的第二学段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及操作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理念引领,目标明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前言”以及“课程性质”短短几百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语言文字运用”(共6次)。这种反复强调意味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从而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坚守语文之本,就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充分发挥文本言语典型例子的作用,教给学生言语智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内涵的发展;坚守语文之本,更要把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目标,到位而不盲目越位,顾全局而有所侧重,融会贯通、一气呵成。

二、以生为本,小组合作

1.关注学生起点

课堂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著名教育学家温儒敏

说:“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与‘教’的关系。不能首先考虑这一课如何‘讲’,那一课如何‘表演’。应将学生的‘如何学’放在第一位。”我们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关注学生的学。

镇明中心小学的杜莹老师同课异构同步阅读《红树林》一文时,在初读环节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可以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杜老师巡视后,当场将学生作记号的难读的词输入到课件中。学生初读完成后,杜老师说:“老师发现大家在这些词语旁边作了记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环节的展示,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努力找准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起点,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

2.留出学习的空间

1.亲近语言,对话文本

课堂教学要留足时间让孩子们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合作读、默读、感情读、诵读,关注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孩子们亲近语言,亲近文本。不仅如此,还可以相机推荐读物,或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同一主题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适度的拓展,使语文教学立体化,有深度、有厚度。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学生自己

规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江北中心的王芳老师同课异构时,开展了两次小组活动。第一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读4~8自然段,并给四幅图排排顺序;第二次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雪,并在文中画一画相关的句子。课堂中,孩子们静静地思考,轻轻地讨论,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这样的课堂,充满着思考,充满着交流,更充满着分享,短短40分钟宝贵的时间,留给孩子的是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三、窥探语言,学习方法

1.发现语言特点

古人造字通过“仰观俯察”,凭着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摄取自然万物或人类自身的种种现象,将其概括为文字。如:暮,像日落于丛林之形;旦,日出地平线之状。汉字总是将理念附着于形象,让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所以我们要深入把握语言文字构成的特性,探索语言文字运用的特有规律,建构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新秩序。

(1)发现语言的节奏与韵律。句子的长短、音节的四声、吐字的抑扬和语速的徐疾都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特有的韵味和节奏。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中的句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

夺目的春天。”读前半个分句的三字一组的短语,是不是有点像音乐中的三拍子的节奏?能否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蓬勃与生机?读后半个分句,是不是能感受到语言流动的韵律,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发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与“长、伸、挺”等词相比,更让人联想到荷花的勃勃生机。

(3)发现语言的组织与布局。句子是最小的语言表意单位,要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情感,就得把句子组织成更大单位的段与篇,这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布局了。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段写了珊瑚、海参、龙虾三种并列的事物,是并列式;第五自然段写了贝壳和海龟,也是并列式;第四、六自然段总分式,其中第六自然段,全段思路清晰,第一句总述: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然后围绕这一句话从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三个方面具体地写出了鸟的数量多,布局谋篇,组织到位。

2.把握年段特点

把握年段特点,要根据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找到对应的训练点、训练方式和训练度。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巩固低年级的词句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课文内容,着重进行自然段和逻辑段的训练,开始练习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三年级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在学生了解几种基本段式的基础上,着重引导他们感知分析“承接”(侧重于“言之有序”的训练)和“总分”(侧重于“言之有物”的训练)两种重点段式的结构规律,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第二,四年级必须抓好连段成篇的训练。指导学生划分逻辑段,概括段意,弄清段与段、段与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东南小学的徐松炬老师同课异构同步阅读《红树林》时,以段的理解和运用为核心展开教学。第一步,默读―数数有几句话―标序号―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交流整理后,学生书写词卡,贴在黑板上,并在文本中用横线画出。第二步,徐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五句话是怎么连在一起的呢?我画了一个结构图,让学生读读第二段,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将句子序号填入方框中,完成学习单。学生在填句子序号的同时,已经思考并领会了文本的总分段式。操作简单,深入浅出,效果显著,牢牢把准了“读懂一段话”的三年级年段特点,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让课堂更纯粹、自由、细腻、开放。四、迁移方法,落实语用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