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合集下载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病症,发生时间短暂,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准确的急诊服务。

为了提供高效、安全的紧急救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流程和规范。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一般流程和规范。

一、急诊服务流程:1.病情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

急诊医生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AMI,并对病情进行评估。

2.紧急召集医疗团队:一旦确认为AMI,急诊医生应立即召集相应的医疗团队,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急诊技师等。

3.快速诊断:急诊医生应尽快进行急诊心电图(ECG)检查,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类型和位置。

同时,还应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的测定。

4.同步治疗:一旦急诊心电图确诊为AMI,医疗团队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氧气、解痉、镇痛等。

如果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5.快速转运:AMI患者需要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

转运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6.院前指导:急诊医生要给予家属和患者合理、科学的院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病情严重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急诊服务规范:1.10分钟内进行初步判断:急诊医生应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的10分钟内,尽快进行初步判断,识别可能的AMI病例。

2.15分钟内采集ECG:在病人病情初步判断为AMI后的15分钟内,最好能进行急诊心电图检查(ECG),以尽快确定AMI类型和位置。

3.30分钟内采样:为尽早进行AMI诊断,要求在急诊心电图确定为AMI后的30分钟内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的检测。

4.60分钟内转运:将AMI患者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最好在发病后60分钟内完成转运。

5.门到球计时:根据国际标准,要求门到球(即急诊室到冠脉介入手术室)的时间在90分钟以内。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而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单病种的定义与选择单病种是指具有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相对统一、医疗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部分常见、多发且诊疗过程相对规范的病种作为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对象,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等。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等。

2、治疗质量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3、医疗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4、医疗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与实施1、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工作。

3、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检查项目、用药原则等,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5、建立单病种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1、将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

2、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与制定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临床路径(最全版)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临床路径(最全版)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ICD-10:I23.201)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ICD-9-CM-3:ICD9CM3:35.53001/35.62001/35.72001/35.72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急性心肌梗死史。

2.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血压下降。

心前区突发粗糙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室间隔穿孔修补术(ICD-9-CM-3:未找到)。

(四)标准住院日15-2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3.201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疾病编码。

进入路径前心梗恢复度过急性期。

2.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明确。

3.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4.年龄≤70岁。

5.在正性肌力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循环稳定。

6.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的患者。

7.不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后乳头肌断裂的患者。

8.不需同期进行左心室室壁瘤手术的患者(多数此类患者均合并室壁瘤)。

9.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5-10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血气分析;(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血肌钙蛋白、胸部CT,肺功能检查、头颅CT及MRI,双下肢超声,颈动脉血管超声、取材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检查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09版)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1.一般治疗2.再灌注治疗(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②高危患者。

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③有溶栓禁忌证者;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②无条件行急诊PCI;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___房间膈缺损___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_房间膈缺损_______________ (ICD10: _Q21.102__):诊断依据:根据__ ____________1.症状2.体征:心脏杂音性质3.心脏彩超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_______________1.缺损大小2.经济状况3.患者及家属意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_10-12____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___ Q21.102______________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4.术前准备__3__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三大常规2. 肝肾功、电解质3. 输血四项4. 胸片5.心脏彩超6.心电图选择用药:抗生素_第二代头孢_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_1-2_天手术日为入院第_3-4___天麻醉方式:_气管插管复合静脉_手术材料:_体外循环、补片__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_8-10___天必须复检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电解质3. 心脏彩超4. EKG5.胸片术后用药:抗生素___头孢二代_ 类,用药时间_5-7___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正常,胸片正常2.无明显胸闷、心悸、气喘3.伤口愈合Ⅰ/甲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__ __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ASD(VSD)___(ICD10:____ )拟行_ASD(VSD)修补_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 __临床路径__ __临床路径3 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4 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病程急剧,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包括急诊处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1. 心电图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监测心电图可以提供有关冠状动脉闭塞程度和导联异常的信息。

2. 导联观察通过心电图导联,观察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心率、心律、QRS波等变化。

3. 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CK-MB)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升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

4. 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氯吡格雷可以阻断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5. 纤溶治疗纤溶治疗是指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常用的纤溶药物包括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纤溶治疗一般在抢救开始后的3小时内进行,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6. 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药物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负荷等方式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7.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对于一些高危及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住院流程是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该医院服务质量的窗口。

一般来说,住院流程是指每个患者从诊断及入院检查开始,到住院诊断治疗、结算出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总称。

只有每一个流程都顺利,住院才会顺利进行。

住院病人标准流程:
1、患者入院
患者应遵循医院住院相关规定,应准备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向入院科室报到,做好入院登记、住院登记。

2、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要登记入住,进行入住检查,提供及注册资料,与护士商议病情及治疗内容,并签署病情诊断及治疗协议。

3、治疗过程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安排的诊治,应配合诊治。

4、出院
在经过病情合理控制后,如患者情况好转,可当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根据规定填写通知出院表格,并交予护士站,实行出院手续。

5、结算
完成出院手续后,费用科应与患者沟通,了解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确定费用明细后,结算费用,完成结算程序,出院病人应领取结算单据并离开。

综上所述,住院标准流程包括入院、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治疗过程、出院、结算等内容,是一整套相互衔接、一定程序一定步骤的工作程序,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和管理,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安全,以便确保病人在正常住院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持续剧烈胸痛>30分,不缓解(NIG);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

1mv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直接PCI;2.静脉溶栓治疗;3.一般治疗;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I21疾病编码;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ECG;2. 心电监护;3。

血常规+血型;4。

凝血五项;5。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6. 肝、肾功能、离子、血糖;7。

D-Dimer;8. 感染筛查血样采集(甲、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

血脂、BNP、UCG;2. 尿、便常规+OB、酮体;3。

血气分析;4.X-ray(胸片);5。

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评估。

八、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TP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九、手术时间:为AMI起病24小时内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3.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4.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生化全项、心脏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气分析、BN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PC聚集率、凝血功能、CRP、D-Dimer、凝血功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6.30•【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施行日期】2009.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性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件:8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六月三十日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2009版)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 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 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3. 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02)。

经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ICD-9-CM-3: 37.34/37.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即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的特点,轻者可有心悸、胸闷、紧张、焦虑或头晕,重者可出现心绞痛甚至休克,如果发作时心室率过快,或心动过速终止时未能及时恢复窦性心律可发生晕厥。

如果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旁路前传可出现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律平、异搏定可以终止其发作。

2.心电图表现: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整的快速心律,心率120–250次/分,成人多为150–200次/分。

合并束支阻滞者可以出现QRS波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

3.临床类型: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折返可以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水平,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此外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归属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范畴。

临床习惯称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分为如下两个临床类型。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房室交界区存在着电生理特性不同的两条以上传导通路,即房室结双径路,通常可分为慢快型和快慢型两种类型,慢快型者激动沿慢径路下传,经快径路逆传;快慢型者经快径路下传,经慢径路逆传。

慢快型者P波常埋于QRS波内不易辨认,或在QRS 终末形成假性s波或r波;快慢型者可见逆行p波,RP>PR。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包括预激综合症和隐匿性旁路参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XX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流程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我院1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七、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入院流程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入院流程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梗死(ICD10:163.9)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按照卒中接诊流程]1.急诊内科医师:(1)分诊可疑卒中患者,评价“辛辛那提院前筛检表”;(2)对可疑卒中病人通知神经内科医师;(3)对危重病人送急诊抢救室,同时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A.急性颅高压处理;B.上消化道出血处理;C.癫痫发作处理;D.血糖异常处理;2.神经内科接诊医师:在10分钟内完成初筛患者。

(1)问病史查体,进行NIHSS和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根据病情酌情进行项目操作):A.发病时间窗<6小时;B.临床考虑为缺血性脑卒中;C.年龄18~80岁;D.NIHSS>4;(2)有上述4项者为为符合初筛标准,按以下步骤进行:A.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B.开放静脉通道(0.9NS),留置套管针;C.预约急诊头颅CT;D.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E.心电图;F.卒中小组到场协同诊治;(3)运送至CT室(在25分钟内),在45分钟内完成CT检查并有结果判读;3.卒中小组:评估是否适合溶栓(是否<6小时?有无溶栓禁忌症?)(1)发病<6小时者并无溶栓禁忌症,获取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书,如血压<180/105mmHg,进行第4步;(2)发病<6小时者并无溶栓禁忌症,获取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书,但如血压仍保持>180/105mmHg,则先进行常规治疗,如在6小时内能使血压降至<180/105mmHg,则进行第4步,否则仍按常规治疗;(3)发病>6小时或有溶栓禁忌症,只接受常规治疗;4.溶栓:rt-PA或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转至卒中单元;[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治疗]一.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禁忌症及溶栓药物治疗方法参见“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院住院治疗是许多患者都会经历的过程,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规范,确定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行为和相关服务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护理等内容。

在执行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怀。

医院会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

同时,医院还会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住院期间,医院还会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最后,患者出院后,医院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

医护人员会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关怀。

总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初治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初治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初治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前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进展迅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非淋
巴细胞白血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初治APL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已
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旨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存率。

患者入院及评估
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
史、症状等。

2.进一步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

3.临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以明确APL诊断。

确认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
1.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APL诊断。

2.多学科团队制定治疗计划,包括化疗方案、支持治疗、并发症预防等。

治疗阶段
1.归巢诱导治疗阶段:根据风险分层确定诱导治疗方案,包括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和类阿糖胞苷等。

2.化疗关闭维持治疗:在诱导治疗后进行化疗关闭治疗,监测病情变
化。

3.治疗反应评价: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象、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治疗
效果。

4.并发症预防:注意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减少治疗风险。

康复及出院
1.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反应,确定适当出院时间。

2.出院指导,包括药物使用、复诊计划、生活调养等。

3.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生活。

结语
初治APL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优化不仅能提高疗效,降低风险,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严格执行标准流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心内科临床路径表单

心内科临床路径表单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 I20.0/20.1/20.9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 : 36.06/36.07 )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不稳定心绞痛及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 与ESC 相关指南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2. 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 ST 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 波倒置》0.2mV ,胸痛缓解后ST-T 变化可恢复。

3. 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4•临床类型:(1)初发心绞痛:病程在 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 存,疼痛分级在III 级以上。

(2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 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 到III 级)。

(3 )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 (4 )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 性抬高,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仅有少数可演变为心肌梗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不稳定心绞痛及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 与ESC 相关指南1. 危险度分层:根据 TIMI 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

2. 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I21.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5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ESC,2017年)。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1项临床指标。

1.急性心肌缺血: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分钟),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

应注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

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STEMI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呈单相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常伴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

3.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4.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5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ESC,2017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 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

1.一般治疗: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有效镇痛等。

2.再灌注治疗:(1)直接PCI(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①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且有持续性的ST段抬高的患者均推荐再灌注治疗。

②在无ST抬高但怀疑有进行性缺血心肌梗死的患者满足以下至少一条均推荐血运重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反复或进行性的药物难以控制的胸痛;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MI的机械性并发症;急性心衰;间歇性ST段抬高。

AMI与ACS临床路径

AMI与ACS临床路径
5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2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 PCI 延 误 时 间 者 ( door-to-balloon time>90 分 钟)。 溶 栓 指 标 : 从 急 诊 室 到 溶 栓 治 疗 开 始 ( 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2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09版)
一、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临床 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 一 诊 断 为 急 性 ST 段 抬 高 心 肌 梗 死 (STEMI)(ICD10:I21.0- I21.3)
3
(二)诊断依据
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 CK 、 CK 同功酶 MB 、心 肌特异的肌钙蛋白 cTNT 和 cTNI 、肌红蛋白)异 常升高 (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 STEMI ,不能 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 疗的开始)
注:适用于 STEMI 发病 <12 小时者,择期 PCI 患者不适用本 流程。
13
(十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表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ICD10:I21.0- I21.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到达急诊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溶栓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PCI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天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实际住院日: 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 : I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不缓解(NIG);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
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直接PCI;
2.静脉溶栓治疗;
3.一般治疗;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
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
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 <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 : 121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ECG;
2.心电监护;
3.血常规+血型;
4.凝血五项;
5.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
6.肝、肾功能、离子、血糖;
7.D-Dimer ;
8.感染筛查血样采集(甲、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血脂、BNP、UCG;
2.尿、便常规+OB、酮体;
3.血气分析;
4.X-ray (胸片);
5.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评估。

八、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TP n b m a受体拮抗剂)
九、手术时间:为AMI起病24小时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3.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
4.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生化全项、心脏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气分析、BN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PC聚集率、凝血功能、CRP、D-Dimer、凝血功能。

十、术后住院恢复乙進天
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动力学稳定;
3.心电稳定。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脉搭桥;
2.等待二次PCI;
3.病情重不能出CCU;
4.等待择期CABG ;
5.患者拒绝出院。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hrs,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 121
患者姓名 : 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 __ 门诊号:______ 住院号:_____ 住院日期:—年_月_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发病时间:_年_月_日_时_分到达急诊科时间:_年_月_日_时_分
注:适用于
发病,择期患者不适用本流程
日期
住院第一天
(患者到达医院-CCU24h)
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
心功能、监护强度和治疗效
果评估
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完成
“首次病程纪录” 完成“大
病历”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纪
录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
疗” 预防手术并发症预防与
中心导管、呼吸机、导尿管
相关的感染将“诊疗计划
书”交给患者
住院第二天住院第三天
(进入CCU25-48h)(进入CCU49-72h)
□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
监护强度和治疗效果评估监护强度和治疗效果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纪录□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纪录
□ 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
□预防手术并发症□预防手术并发症
□ 预防与中心导管、呼吸机、□ 预防与中心导管、呼吸机、导
导尿管相关的感染尿管相关的感染
□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CCU □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CCU
□(参见急性心肌梗死转出(参见急性心肌梗死转出
CCU标准)CCU标准)
□ 将可以转出CCU的患者转□ 将可以转出CCU的患者转出
出CCU CCU
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
护士签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病危通知
特级护理
吸氧
卧床
床旁活动
禁食、流食、半流食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
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心肌酶动
态监测
HIV+TP
肝炎8项
床旁胸片
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
“直接PCI”、“溶栓”或
“保
守治疗”后常规治疗(参见相
关治疗须知)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根
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
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

□无□有,具体原因:
1.
2.
白班





小夜班大夜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I级护理
卧床
床旁活动
禁食、流食、半流食重症监护
(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
度监测等)急性心肌梗死“常
规治疗”
“直接PCI”、“溶栓”或
“保守治疗”后常规治疗(参
见相关治疗须知)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
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
疗与活动
□无□有,具体原因:
1.
2.
白班
小夜班大夜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I级护理
卧床
床旁活动
禁食、流食、半流食
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
“直接PCI”、“溶栓”或
“保
守治疗”后常规治疗(参见相
关治疗须知)
如果患者可以转出CCU :
办理转出CCU事项
如果患者不能转出CCU :
记录原因
□无□有,具体原因:
1.
2.
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