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

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乳酸菌发酵知识要点:1. 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 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也可以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以增进学生对乳酸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二〕亚硝酸盐知识要点:1.亚硝酸盐的有关知识;2.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3.亚硝酸盐的危害。

教学建议:讲解亚硝酸盐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生物学内容与有关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引导学生认识亚硝酸盐的危害,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求简单而有效的鉴定亚硝酸盐的方法。

五、实验安排及须知氢氧化铝乳液的配制将125 g 硫酸铝[Al2(SO4)3 ·18H2O]溶解在1 000 mL 蒸馏水中,形成氢氧化铝胶状物〔为促进胶状物的形成,可适当加入氨水溶液,使pH为4〕。

利用真空抽滤瓶对胶状物进行真空抽滤,并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分别用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检验不发生混浊为止。

取下沉淀物,加适量蒸馏水,将胶状物沉淀调至稀浆糊状,捣匀备用。

制备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泡菜汁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后续的显色反应。

六、课题成果评价〔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精品高中生物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精品高中生物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用比色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难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1.泡菜制作流程图三、教学程序设计学习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课题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通过课题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课题。

泡菜制作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它们都是严格的异养厌氧型的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

思考: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学生看课本,掌握有关泡菜的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掌握有关乳酸菌和亚硝酸盐的基础知识,为泡菜的制作打下基附:韩国泡菜的制作方法白菜10棵(30kg), 粗盐19杯(3kg),萝卜3棵以斤),葱白1捆(400g),芥菜1捆(1kg),水芹2捆(600g),大葱半捆(400g),蒜10头(400g),生姜3棵(100g),辣椒面10杯(800g),温2杯,适量的盐和白糖。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二)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二)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 C6H12O6酶 2C3H6O3,原核生物,球形或者杆型。

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生殖方式:二分裂的方式快速繁殖。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

分布:乳酸菌耐盐、耐酸、最适PH=5,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条件:(1)乳酸菌对抗生素敏感,若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则会抑制乳酸菌的作用,不能制成酸奶。

(2)制作泡菜所用菌群最适温度是28~32摄氏度。

(温度过高则易滋生杂菌,温度过低则发酵时间延长)。

1.2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

〖思考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菌。

活动2:阅读“亚硝酸盐”,回答下列问题: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食品中常做添加剂(着剂剂和防腐剂)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1.3 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1.4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3)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找出制造无氧条件的方法。
(4)关注生活,体验泡菜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
三、学习者分析
肥西三中是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泡菜制作的了解较多,甚至参与制作过程,因此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细胞呼吸”和“发酵”等问题的学习,学生对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过程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泡菜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是,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较差,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操作和探究最佳制作方案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泡菜的制作
学生交流讨论并比较教材示范步骤
多媒体展示
亚硝酸盐的相关知识
23’31”-29’00”
让学生关注亚硝酸盐的危害和用途
亚硝酸盐的危害
学生交流观点,总结亚硝酸盐危害的原因
多媒体分类说明
亚硝酸盐的检测
29’01”-43’00”
让学生参与亚硝酸盐的检测,并引起学生思考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
亚硝酸亚的检测
学生进行亚硝酸盐的检测获得直观的感受,即亚硝酸盐应用广泛
多媒体展示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并获得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结
43’00”-45’00”)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响亚硝酸盐的因素
教学拓展
思考并课后实验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的检测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技术
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学时
2课时
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实践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泡菜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制作方法,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存在于许多食品中。

基于STEM 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能够结合食品营养与安全、化学反应原理、STEM知识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了解亚硝酸盐在食品中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并能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2. 亚硝酸盐的作用和检测方法;3. 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理论学习(3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以及亚硝酸盐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泡菜制作的步骤和亚硝酸盐的实验检测过程,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60分钟)(1)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白萝卜、胡萝卜、大蒜、白菜、盐、辣椒、密封罐等制作泡菜所需材料;亚硝酸盐试剂、硫酸、蒸馏水、试管、比色皿等检测亚硝酸盐的实验设备。

(2)制作泡菜: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泡菜制作原理和方法,将各种蔬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加入盐和调料,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罐中,密封发酵。

(3)亚硝酸盐检测:指导学生按照检测方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结果并记录数据。

3. 实验讨论(20分钟)(1)回顾实验步骤:让学生回顾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检测的实验步骤,总结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泡菜的味道、颜色等变化,以及亚硝酸盐检测的结果,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尝试制作泡菜,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难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准备】导学案、提前制作泡菜并录制视频、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并拍照、ppt课件【教学过程】思考:1.配制盐水的比例是多少?2.为什么要对盐水进行煮沸并冷却的处理?3.如何封坛?为什么要做封坛处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使学生对泡菜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

(三)了解亚硝酸盐1、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

2、亚硝酸盐在通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3、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的作用),亚硝酸盐可转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亚硝胺。

思考: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课前查阅资料,介绍亚硝酸盐及应用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及测定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溶液。

展示:比色管中的玫瑰红色溶液如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呢?学生通过看课本,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流程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展示:七支比色管中玫瑰红色的由浅到深的梯度变化演示:用待测样液与标准显色液比色,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使学生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原理和一般方法。

(五)腌制条件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一、基本说明1.模块: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导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办法,尝试制作泡菜;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XXX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研究与此相关的食品平安问题。

2.内容分析:本课题以试验为依托,通过试验使同学把握泡菜制作的办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办法。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3.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慕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同学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同学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4.设计思路:本专题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慕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同学关注食品平安,注意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同学的实践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充分调动同学的爱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从而顺当进入本课题的讨论。

基本思路如下:(1)课前以学习小组形式调查泡菜的种类,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与办法;尝试制作泡菜,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的预备。

(2)第1课时,组织同学展示实践成绩,沟通自主同学体味,对小组实践成绩举行评价,研究相关问题。

(3)第2课时,引导同学关注食品平安,研究同学学习测定亚硝酸含量的办法。

(4)课后分小组试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举行了本专题学XXX结。

三、教学过程学习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同学活教学意图阶段动课前实践实践指导:①组以学习小组;②制定试验计划;③实践答疑解惑;④预备成绩展示与沟通调查自学、尝试制作、学习记录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实践体验,初步了泡菜制作的原理、办法引入课题展示课题背景展示学习目标听讲、观看、明确学习要求通过课题背景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绽开课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泡菜并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了解发酵的过程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白萝卜或白菜2. 盐3. 干辣椒粉(可选)4. 大蒜、生姜(可选)5. 明矾或醋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洗净白菜或白萝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2.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用开水烫洗并晾干。

第二步:制作泡菜1. 将切好的白菜或白萝卜放入容器中。

2. 在白菜或白萝卜上撒上适量的盐,轻轻拍打使其均匀分布。

3. 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大蒜和生姜(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

4. 用干净的石头或玻璃块加压,使白菜或白萝卜中的水分充分出来。

5. 盖上容器的盖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一到两天打开一次盖子放气,同时检查是否有发霉的情况。

第三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开始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2. 取适量的泡菜样品,并切碎。

3. 因为亚硝酸盐在酸性环境下会转化为亚硝酸,因此将泡菜样品浸泡在醋中约30分钟,以提高亚硝酸的溶解度。

4. 取出泡菜样品,滴入几滴明矾溶液。

5. 如果溶液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免产生杂菌污染。

2.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确保食材和容器表面干净,避免发霉等不良情况。

3.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及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便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

4. 实验中使用的亚硝酸盐检测试纸,可在实验室常用试剂商店购买,注意查看使用方法和保存条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检测发酵后的泡菜样品,如果溶液中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存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作和存放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并避免过度食用。

实验延伸:可以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变化规律。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教案标题: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

2. 掌握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泡菜制作所需的食材:白菜、盐、辣椒粉、葱姜蒜、酱油等。

2. 发酵容器和器具:密封罐、漏斗、称量器等。

3.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试剂和设备:磷钼酸铵溶液、硫酸、试管等。

4.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泡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泡菜制作和发酵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讲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泡菜的制作,包括切菜、腌制、装罐等步骤,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体验发酵的乐趣。

4. 实验设计:设计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方案,包括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步骤等。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实验,引导他们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

6. 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检测的经验,思考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泡菜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

2. 收集学生对于泡菜制作和食品安全的思考和反思。

3.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食品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节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描述为“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泡菜的制作,并尝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我们所吃的泡菜是怎么制作的,泡菜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据此,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1.泡菜制作流程图三、教学程序设计附:韩国泡菜的制作方法白菜10棵(30kg), 粗盐19杯(3kg), 萝卜 3棵(4.5以斤), 葱白1捆(400g), 芥菜1捆(1kg), 水芹2捆(600g), 大葱半捆(400g), 蒜10头(400g), 生姜3棵(100g), 辣椒面10杯(800g), 温水2杯,适量的盐和白糖①挑选鲜嫩的白菜,把黄色的叶子摘掉,粗大的白菜切成四块,小的切成两半。

②适量粗盐放入水中溶解,将切开的白菜浸入水中浸渍后再捞出,在白菜梗上撒适量的盐,切开的面朝上,一层层放入大容器中腌渍。

教学设计7: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设计7: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泡菜制作原理、方法2.能力目标a.尝试制作泡菜b.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3.情感目标讨论与泡菜制作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二、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三、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四、教学流程(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制作泡菜原理引导学生回忆书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指出乳酸菌耐盐,最适pH=5,为发酵中的先锋队。

让学生回答思考题。

思考题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

思考2:泡菜制作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吗?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摄入超过一定量会中毒甚至死亡。

(二)亚硝酸盐让学生阅读教材,讲解亚硝酸盐的性质和危害、分布和卫生标准。

1.性质和危害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易溶于水,可作食品添加剂。

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蔬菜、咸菜、豆粉中均含有。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3g时会引起死亡。

2.分布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而豆粉中平均含量可达10mg/Kg。

3.卫生标准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二、实验设计展示实验流程,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写出详细实验方案。

(一)实验流程(二)泡菜制作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将经过处理的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_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_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选修3)一、课题背景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乳酸发酵。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2、亚硝酸盐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1、学生课前查阅搜索一些关于乳酸菌的资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乳酸菌的一些知识。

2、学生学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

3、观看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多媒体图片。

1、教师在介绍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以增进学生对乳酸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物学知识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杨永亮一、教材分析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2、亚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1、学生课前查阅搜索一些关于乳酸菌的资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乳酸菌的一些知识。

2、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

3、观看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多媒体图片。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一、基本说明1.模块: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泡菜制作视频,能够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②通过进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认识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并了解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2.内容分析:本课题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3.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学生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4.设计思路:本专题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实践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基本思路如下:(1)课前以学习小组形式调查泡菜的种类,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与方法;尝试制作泡菜,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的准备。

(2)组织学生展示实践成果,交流自主学生体会,对小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讨论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讨论学生学习测定亚硝酸含量的方法。

(3)课后分小组实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进行了本专题学习总结。

三、教学过程1.用曲线图表示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2.根据曲线图分析:①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处于上升趋势,在5 d或7 d 的时候会达到一个最高值,之后就会慢慢下降,在发酵时间达到13 d左右的时候下降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数值,达到平稳状态。

(完整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完整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I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2. 教学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制作泡菜2.2教学难点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I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课题背景: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制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宜多吃。

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乳酸菌4.1.1种类: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4.1.2形态:球型或杆型;4.1.3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你认为有哪些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1.4.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4.1.5代谢类型及产物(发酵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思考探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典例精析:例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一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选修一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选修一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2、亚硝酸盐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1、学生课前查阅搜索一些关于乳酸菌的资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乳酸菌的一些知识。

2、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杨永亮一、教材分析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2、亚硝酸盐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描述为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泡菜的制作,并尝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我们所吃的泡菜是怎么制作的,泡菜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据此,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
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1.泡菜制作流程图
三、教学程序设计
引入课题
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通过课题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课题。

泡菜制作的基础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它们都是严格的异养厌氧型的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

思考: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亚硝酸盐在通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的作用),亚硝酸盐可转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亚硝胺。

学生看课本,掌握有关泡菜的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掌握有关乳酸菌和亚硝酸盐的基础知识,为泡菜的制作打下基础。

泡菜的制作
[案例]泡菜制作是以乳酸发酵为主,同时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兼有蛋白质分
解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冷加工方法,对蔬菜的营养成分、色香味等的保存十分有利。

千百年来,泡菜不但以其酸鲜纯正、嫩脆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悠长的特点吸引众多食客,还因其开胃口、促消化、解荤腥、增强食欲的功效为世人所乐意接受。

泡菜的制作工艺如下:
选料预处理配制调料泡制
泡菜的制作看上去很简单,但要泡出色香味俱佳、营养卫生的泡菜,应该掌握原料性质,注意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调料、装坛等技术。

如调料是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泡菜坛的选择亦关乎泡菜的制作成败。

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结合所给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试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乳酸菌的其他实例。

2.在四川,人们用的是一种坛口突起,坛口周围有一圈凹形托盘(即水槽,可盛水),扣上碗可以密封的坛子。

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试说明其道理。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4.试讨论泡制泡菜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阅读泡菜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设计出泡菜制作的一般流程。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完成实验设计,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使学生对泡菜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如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呢?
学生通过看课本,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流程,及在测定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
思考:
1.在配制溶液时,所配制的各种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制备标准显色液?
3.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怎样的?
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使学生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方法。

结果分析与评价通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依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对三坛泡菜分别在腌制过程中的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和第13天分别对食盐浓度为4%、6%、8%的泡菜做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经过多次实验检测,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
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如下。

从曲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处于上升趋势,在5d或7d的时候会达到一个最高值,之后就会慢慢下降,在发酵时间达到13d左右的时候下降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数值,达到平稳状态。

同学们相互交流评价各自的作品并进行如下讨论:
1.泡菜的腌制是否成功?色泽口味如何?
2.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3.随着泡菜时间的延长,三只泡菜坛内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趋势如何?能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吗?
4.如何改进泡菜制作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

针对评价的原则,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价。

使学生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题延伸
如何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是否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请设计出实验方案。

探究酸奶的制作。

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

四、教后反思
学生通过亲自进行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这节课也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一些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方案,都是学生自主的设计和完成的,老师在学生设计出错或无法完成实验时给以必要的指导。

在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由于用到的试剂较多,且步骤烦琐,老师对试剂的配制等是事先完成的,一是为了节约时间,再是考虑这些内容学生一般无法完成。

在发酵和测定亚硝酸盐的过程中,由于用时较长,我们在课下由兴趣小组完成,最后汇总数据,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