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刻石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秦人久居西 北之地,与戎狄长期混居,为人骁勇善 斗,慷慨豪放,表现在文中自然形成一 种磊落之气。 总的来说,秦代刻石文的语言呈现出多 种风格,将平易浅显、犀利:尖刻、庄 重典雅等不同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融为一 体,使文章看起来整齐而又富r变化,读 之令人畅快淋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文本章法结构
综上所述,秦代刻石文还不是一个 成熟的文体,其兼具上述所论及的颂体、 碑文体、制诏书奏和封禅文的特征,蕴 含有这四种文体的因素,可以说是源与 流的关系,是这几种文体的滥觞之作。
四、秦代刻石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特色及风格 1、(1)、语言特色追求语言形式的整齐。七 篇刻石文皆为四言句式,整齐而富有节奏感, 其性质虽为带韵散文,但形式上却与四言诗无 异。上古颂诗率以四言成章,四言为句因此成 了颂体作品的固定句式,秦代刻石文既然是以 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运用四言句式结构篇章 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这种整齐划一的四言 句式,能给人以庄严肃穆、规范秩序之感,这 也正是刻石文创作者所要达到的效果。
据学者胡吉星先生统计,对颂的诠释共有九种: 一是歌颂赞美祖先和帝王说。二是宗庙祭祀之 歌说。三是舞容说。四是舞乐剧本说。五是乐 器说。六是威仪及仪式表演说。七是持瓮之舞 说。八是“宗教诵辞”说。九是“仪式叙述” 说。由此可见,颂是一个含义颇丰的词汇,可 以说,在先秦时期,“颂是广泛指称集歌、乐、 舞、语为一体的与沟通神明、歌美神明有关的 文化行为。”
2、语言风格 (1)庄重典雅。秦刻石文作为一种公牍文, 其用语要规范典雅。尤其是《泰山刻石》:皇 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昭隔内外, 靡不清静,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 永承重戎。它虽然不是封禅文,但却是在秦始 皇举行封禅大典之时所立,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而封禅乃祀之大者,“故其词特庄”。用 四言句式结构全篇,给人以整齐规范、庄严肃 穆之感。如前文所言,《泰山刻石》蕴含有封 禅文的因素,而封禅文的语言风格就:是要求 庄重典雅,因为封禅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颂帝王 之功德,并闻于上天。所以泰山一刻呈现山雍 容典雅,浑朴厚重的语言特色。
《礼记》之《祭义》、《丧大记》, 《仪礼· 公食大夫礼》都有关于碑的记载。 又刘勰《文心雕龙· 诔碑》云:“碑者, 埤也;上古帝王,纪号封禅,树石埤岳, 故日碑也。”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碑 在先秦时期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立于 宫廷院中测日影以计时的,其功用类似 于后来的日晷;第二种是竖于宗庙前用 以栓系祭祀所用牺牲的;第三种是树于 坟圹四角,装上鹿卢,以绳索引棺椁下 葬用的;
(三)、公牍文的特色
制诏书奏皆属公牍文。公牍文是指“古代朝廷、官府 通常所使用的公事文”,简称“公文”。一般可分为 下行公文和上行公文两大种类,下行公文指帝王给臣 民的旨令,上行公文指臣属给帝王的上书。这两类文 章名目繁多,随着文体的逐步细化,加之同一文体在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所指范围也不同,使其分类 更为复杂,下行公文有命、诏、誓、制、令、谕等不 同的体类和名称,上行公文同样有二砖、奏、章、表、 议、疏、割子、启等不同的体类和名称。后世一般把 下行公文类归为“诏令”类,称之为诏令文;把上行 公文类归为“奏议”类,称之为奏议文。七篇秦代刻 石文中既包含有奏议文因素,又包含有诏令文因素。
3、移风易俗,教化黎庶。 《说文解字》的释义为:“俗,习也。”即所 谓“习惯”。俗字又通“欲”,《释名》云: “俗,欲也,俗人之所欲也。”俗也就是世俗 之人长期形成的习惯、欲望、爱好的表现。何 谓移风易俗,班固《汉书· 地理志》中说“凡 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 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 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一)秦代刻石文的作者 现存刻石文共有七篇《峄山刻石》、《泰山刻 石》、《琅琊台刻石》、《之罘刻石》、《东 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 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有峄山、泰山、 琅琊台、之罘、东观、碣石和会稽刻石七处。 其字体皆为小篆,传为出自李斯之手。是最古 的碑文,对后世的碑志文也有一定的影响。
2、战国及秦代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关于大一统思想的记载最早见于《公羊 传· 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 也。”何休解诂:“统者,始也。”徐彦疏: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 皆奉之为始,故言大一统也。”虽然此处所说 的大一统和战国后期以天下的统一为中心内容 的“大一统”还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个概 念的提出足以证明“大一统”观念有着悠久的 历史。
(二)、碑铭体的特色
碑文是在东汉时才形成的一种文体,但碑之名 称早在先秦古籍文献中就所有记载。《仪 礼· 聘礼》:“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郑玄 注:“宫中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 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 窆用木。”《礼记· 檀弓下》:“夫鲁有初, 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吲郑注:“丰碑, 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 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绊绕。天子六辞四 碑,前后各重鹿卢也。”
(2)、用语平易浅显。秦刻石文从内容 上讲可称之为秦颂,《诗经》时期的颂 体文章用语古奥典雅,凝涩晦昧,甚至 有点诘屈聱牙。 (3)、文辞犀利。秦朝尚法,其文章中 无不渗透着法家的痕迹,而七篇刻石文 的主要创作者李斯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因此刻石文的语言比较锐利尖刻,如将 淫夫比成寄獗,如此的直露而不避讳, 这在颂体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唯有法家 这种犀利的言辞才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 用,使人振聋发聩,警钟长鸣。
《峄山刻石》欣赏
《泰山刻石》欣赏
《琅琊台刻石》欣赏
《之罘刻石》欣赏
《会稽刻石》欣赏
(二)秦代刻石文的主要内容
1、为秦始皇歌功颂德。 秦代刻石文的主要创作目的就是颂秦德, 明得意,因此其内容也以歌颂秦始皇功德为主。 秦始皇一统六合,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多少帝 王诸侯的梦想,建立起空前统一强盛的大秦帝 国,此等千秋功业的确值得大写特写。如《泰 山刻石文》中“大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 革。”满是歌颂的语气。
(一)、颂体的特色
关于颂的本义,学界有多种解说。《毛诗序》: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日兴、 五日雅、六日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 功告于神明者也。”随着毛诗地位的提高,《毛诗序》 日益经典化,其关于颂的释义更为深入人心,后世关 于颂本义的解说也多根源于此。如挚虞《文章流别志 论》云:“颂,诗之美者也。古者圣帝明王,功成治 定而颂声兴。于是史录其篇,工歌其章,以奏于宗庙, 告于鬼神。故颂之所美者,圣王之德也,则以为律 吕。”刘勰《文心雕龙》:“颂者,容也,所以美盛 德而述形容也。”
(四)封禅文的特点
封禅是一种大型的祭祀典礼活动,其前身是巡 狩。巡狩是古代君王巡行四方以考察其领域内 统治情况的活动。其目的:一是昭告天下自己 的统治权;二是视察各地诸侯、领主的统治情 况,有监督的性质;三是展现国力,威慑四夷; 四是笼络各诸侯,达到加强联系的作用。总的 来说就是要为了体现君权神授,达到巩固统治 的目的。在巡狩的过程中,帝王会进行一些祭 祀天地山川,的活动,并撰写文辞以祠诸神, 但其文甚秘,罕有流传。
进而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石刻的范 围进行了界定,这种劳动产品,广义上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剧石头 制成的各种石质工具,二是用石头做成 的建筑材料,三是用石头加工成的工艺 品,四是作为镌刻文字材料的载体。而 狭义的石刻主要就是指有文字的这一部 分石刻。
二、秦代刻石文的作者及主要内 容
从文章体制特点来看,铭文主要用四言韵 语;从文体风格来说,“铭博约而温润”㈢, “铭兼褒赞,体贵弘润”。,就是要用简短的 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同时语气要温和圆润, 即林琴南所谓:“辞高而识远,文简而句泽。” 秦代刻石文就是用四言韵语写成,而风格上亦 如刘勰所说:“至于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 亦有疏通之美焉。”秦始皇在山上刻石,其政 治统治虽然残暴,但刻石文却写得有光泽,内 容宏阔而又通达事理,“文泽”、“疏通之美” 正合铭文的风格。其对铭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的。
七篇秦代刻石文虽未被名之为颂,但其内容主 要是歌功颂德,实为颂体,是颂体文学史上的 又一新发展。正如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 文 学略说》中云:“三颂而外,秦碑亦颂之类也。 刻石颂德,斯之谓颂矣。唯古代之颂,用之祭 祀。生人作颂,始于秦碑。及后人作碑亦称 ‘颂日’是也。”只是“生人作颂”非始于秦 碑,而是始于《鲁颂》。秦刻石文继承了《鲁 颂》赞美时君的传统,极力颂扬秦始皇一统天 下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后世颂文以为统治者歌 功颂德为主题的基础。而且秦代刻石文是在秦 始皇的授意下撰写的,这是前代所没有的情况, 开后世御用文人及官僚奉命作应制诗文来歌功 颂德、粉饰太平的先河。
2、三句成章的体式。三句一章的体式是一种 古老的形式,这在前文中已做过相关论述。至 秦代时,这种形式已然式微,罕有人用它来结 构篇章。而李斯等人反其道而行之,法家虽不 重视文艺形式,甚至反对一切有文采的东西, 但这七篇刻石文是不同的,它要体现秦帝国的 气势,树立秦帝国的名望,以其成功达于神明, 并流布于后世,因此创作者要精心设计,巧妙 布局,并且齐鲁儒生也参与了刻石文的撰写。 重新启用三句一韵的古老格式,一是可以显得 文章古朴典雅,给人以历史厚重感;二是显得 与众不同,突出刻石文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三 是奇句成章的体式能产生一种奇崛峭拔之美, 达到震铄古今的效果。
第四种是古代帝王封禅时,树立石碑来 增加山岳高度的,《白虎通》中说: “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基以报 地。”其中第三种是木质的,其他三种 为石质的,《说文解字》给“碑”的释 义是“竖石也”。前三种碑在现实生活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使用价值,初 时并未刻文字,第四种是否刻有文字刘 勰没有明确说明。可见,“碑”在先秦 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并未与文学发 生关系。
秦刻石是《诗经》“雅”、“颂” 歌功颂德传统的延续,但在形式上较之 颂诗更加注意形制的整齐,基本是四言 韵文;语言上又缺乏“雅”诗的清丽隽 永,而是刻板典重,重叠堆砌。除琅琊 台刻石为双句押韵外,其余均为三句一 韵,这是秦刻石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对 后世文学作品有一定影响。象唐代岑参 的《走马川行》、元结的《大唐中兴颂》 等都为三句一韵。 秦刻石是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的碑 志文也有一定的影响。
1、四言句式。七篇刻石文的主体部分率以四言写成, 只有少数三言、五言、六言句夹杂其中。用四言是沿 袭了《诗经》中的颂诗传统,写出来的文章显得古朴 肃穆。而且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颂秦德、明得意, 过于单薄,以此写成七篇文章不是一件易事。但四言 句式有一个特点,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夫四言, 文约易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 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四言语句短促,易于铺写, 可以将篇幅拉的很长,但“文繁意少”,这是四言句 的缺点,然而这却正符合了秦代刻石文的需要,其内 容本就单薄,所以要使用四言来达到目的。而且使用 四言结构篇章,可以使文章显得整齐凝练。
如《泰山刻石》:“夙兴夜寐,建设长 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 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 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施于后 嗣。”体现其风俗教化的内容。
三、刻石文中的文体及其特色
褚斌杰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 说文体即:“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 秦代刻石文从形式上来讲,是刻在石头上 的文字,是后世碑铭体的滥觞。但从内容上来 说,其对秦始皇统一功业和秦帝国泰平治世的 鼓吹,则明显具有颂体文学的特征;而二世诏 书以及刻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治国之策、移风易 俗之言,又无疑是属制诏书奏之类。
《泰山刻石文》
主要内容
一、何谓“石刻” 二、秦代刻石文的作者
及主要内容 三、刻石文中的文体及其特色 四、秦代刻石的艺术特色 五、泰山刻石的文化价值
一、何谓“石刻”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概念。施蛰存在 《金石丛话》中说:“‘石刻文’就是刻在石 头上的文字”吲,这个定义,简单易解,但却 过于笼统。赵超在《中国古代石刻概论》从广 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说:“广义的石刻应该 包括一切经人类凿刻过的石质文化艺术品”, 但却没有明确给出狭义的石刻的范围。比较全 面的对石刻进行界定的是徐自强和吴梦麟,在 其《古代石刻通论》一书中说:“石刻就是以 岩石(俗称石头)为载体,通过人们的劳动加工 成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