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研究在企业中的应用
1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关于时间研究的缘起
“时间研究”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泰勒提出,泰勒当时提出时间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企业关于相关工序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规范标准,制定标准,实行多劳多得分配方式,通过制定基本标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践证明,由于泰勒的时间研究,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造就了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后来,在泰勒研究的基础上,吉尔布雷斯夫妇加以创造,对时间研究进行了升华,提出了“动作研究”概念,动作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分解,确定为完成工序,工人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动作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实践,通过测量,找出最省时、最省力、最省工、效率最高的操作动作与操作顺序,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企业操作工序,规范操作动作,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后人将二者的研究不断升华,不断拓展,形成了一门时间研究学说,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造就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后人往往将两人的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
1.2国外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但是关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问题,慢慢走向了死胡同,科学技术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单靠科学技术已不能很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问题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国外学者首先将思维延伸到非科学技术手段上去,开展了很多理论探索。时间研究,应运而生。
国外关于时间研究方面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至今日,其研究已经硕果累累,研究团队不断增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遍地开花,构建了多层次、多视角、多范围的研究体系,学者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实证研究,相关定量研究方法层出不穷,研究成果十分惊人,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总结起来,国外关于时间研究方面的实证探索,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时间定额制定方法方面,二是时间模型方面。
1.2.1时间定额制定方法方面
关于时间研究定额制定方法方面,其代表人物主要有Nakayama与Furukawa。Nakayama (2002)提出利用工人工作成就,通过使用商数法这一实证研究方法,来制定相关企业的标准时间,这一方法可以反映企业员工对时序,以及对时序的动态评估方面的个体差异。Furukawa等(2006),通过研制一种装置,评估工时定额,这种装置可以利用存储的一些数据评估工时定额,这些数据包括测试资料表数据,以及技能水平表数据等。
1.2.2时间模型方面
关于时间模型方面的研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Liu与Turkey。Liu等(2005)在研究船舶相关中间产品的标准工时时,使用了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复杂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三种模型,来比较可靠准确地估计相关产品的工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Turkey (2009)以锻造业为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工时测定模型,通过完全覆盖以往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类似产品的标准工时。
1.3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时间研究的探索,起步比较晚,大概起始于21世纪初,而且当时仅仅是介绍相关理论,很少涉及实证研究,实践意义不是很大。我国关于时间研究的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在最近十年,主要是因为经过21世纪初不少学者将时间研究理论引进到国内,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重视,而我国企业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也在这时遇到了瓶颈,亟待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关于时间研究的探索,有了理论诉求,又
有了现实需要。
邓爱民等(2014)以物流行业为研究对象,提出时间研究能够准确测量当下物流行业的作业时间,通过准确测量物流行业的相关作业时间,可以得出物流作业的每一个工序的标准时间,这样就可以解决困扰当下物流企业良久的成本核算问题,一方面可以为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时对比,找出物流作业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高作业效率,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孙军华等(2014)选取我国三家网站,通过相关实验设计,利用秒表测时法这一时间研究常用方法,测量在这三家网站购买相同物品,所需购物时间,将购物时间记录下来。之后,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三家网站购物所需时间具有明显差异。然后笔者归纳总结了13个影响购物效率的因素,最后基于相关调查问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周玉杰(2012)以当下企业常见的定制产品模式为例,提出当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已经由原始的大批量生产,转变为现在的小批量生产,生产模式已经由原来的面向库存,转变为现在的面向订单。由于当下市场环境的重大转变,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变得多样化,这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要求,给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等带来巨大挑战。可以明确的是,由于传统工时的制定方法低效、复杂,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下大规模产品订制的需求。因此,为了应对企业的难题,论文根据大规模定制企业对于生产时间以及生产模式的要求,通过建立制造时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制造时间定额,并以相关制造企业的实际案例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唐优泉,程诗莉(2011)提出,由于当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企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的多少,与时间研究密不可分,联系紧密。他们通过归纳总结当下中小型制造企业关于时间研究方面的情况,探究了降低企业成本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关于企业时间研究方面工作的改进策略。
梁卫东(2000)以我国轿车制造业为例,研究了其从零件制造到装配完成的全过程,对这些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时间研究,在阐述其作用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时间研究在企业的应用策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
夏欣跃(1997)是最早接触时间研究的学者,他系统介绍了时间研究,在阐述时间研究原理以及主要作用的基础上,以上海某一零件企业为例,探索了时间研究的应用方法。
高明浩(2015)系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成本法较传统会计成本核算,十分高效,有很强的优越性,在企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论文首先阐述时间研究的相关概念,继而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最后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测算方法。
丁勇亮,申黎明(2012)以小型沙发企业为例,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探讨了时间研究之于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以企业的车缝工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时间研究,得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强调企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作业标准,保障工人利益,以此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外学者关于时间研究的理论探索从未间断,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无论是国际上对于时间研究理论探索取得的成果来看,还是国内理论研究情况及实证研究来看,对于时间研究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关于时间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国内外关于时间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将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时间研究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