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7 月7 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与要求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张,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张。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内容为2周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

(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1. 张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沈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摘要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

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

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ABSTRACT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1)1.1零件分析 (1)1.2铸造工艺性分析 (1)第二章铸造合金和造型材料的选择 (2)2.1铸造合金的选用 (2)2.2造型和造芯材料 (2)第三章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 (3)第四章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5)4.1加工余量的选择 (5)4.2 铸件孔是否铸出的确定 (5)4.3起模斜度的确定 (6)4.4铸造圆角的确定 (6)4.5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第五章造型方法设计 (8)第六章浇注系统和冒口设计 (10)6.1浇注系统的选择 (10)6.2 冒口的选择 (11)第七章装配图设计 (13)7.1铸型装配图 (13)7.2芯盒装配图 (13)第八章总结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1.1 零件分析轴承端盖起轴向固定作用,同时防尘密封,避免污染。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_说明书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_说明书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讲明书名目1前言1.1本设计的意义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本原课、技术本原课以及大局限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进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1本设计的目的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学完了铸造工艺本原课程后,对铸造工艺过程进一步了解的练习性的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工程实践的能力培养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讲明书,并正确绘制有关图表。

在课程设计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咨询题。

应学会依据技术课题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术典型,提高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测试等科学研究的根基方法;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应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厉认确实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设计中,应能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与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生产瞧点、经济瞧点与全局瞧点。

1.1.2本设计的意义该课程设计是学完本课程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是我们步进社会的一次深刻的链接,考察了我们独立设计,计算,绘图和分析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我们查阅各种设计手册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我们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一般步骤,需要用到的一些结构都需要我们认真查阅后绘制到图纸上,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2本设计的技术要求工艺设计学生要在的时刻〔3周〕内,必须完成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并完成采纳机器造型的要紧铸造技术文件汇〔编〕制工作。

采纳CAD出图,如有条件能够进行三维设计和动态模拟。

华铸CAE10.0模拟软件能够开放使用。

具体任务包括:零件图1张〔A4〕,铸造工艺图1张〔A3彩色〕,模板装配图1张〔A4〕,芯盒图〔或装配图〕1张〔A4〕,铸型装配图1张〔A4〕,铸造工艺卡1张〔A4〕,设计讲明书1份〔A4〕1.3本课题的开发觉状由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所构成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在铸造生产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正在改变着铸造生产的面貌,能够讲现代铸造技术的要紧特征确实是根基将传统的铸造工艺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端盖压铸件课程设计

端盖压铸件课程设计

端盖压铸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端盖压铸件的基本概念,包括压铸工艺原理、端盖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端盖压铸件的常见缺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如气孔、夹渣、变形等。

3. 学生能够解释端盖压铸件的材料选择标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端盖压铸件的简单设计,并生成相应的加工图纸。

2. 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掌握端盖压铸件的铸造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标准对端盖压铸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制造工艺的兴趣,增强对工程制造职业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端盖压铸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目标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端盖压铸件基本概念:讲解压铸工艺原理、端盖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二章第四节。

2. 端盖压铸件缺陷分析:分析气孔、夹渣、变形等常见缺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三章第二节。

3. 端盖压铸件材料选择:介绍端盖压铸件的材料选择标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四章第一节。

4. 端盖压铸件设计与绘图:运用CAD软件进行端盖压铸件的简单设计,并生成加工图纸。

教材章节:《CAD/CAM技术》第二章。

5. 端盖压铸件铸造过程: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掌握端盖压铸件的铸造过程。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五章。

6. 端盖压铸件质量控制:运用质量控制标准对端盖压铸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六章。

端盖铸造模拟课程设计

端盖铸造模拟课程设计

端盖铸造模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端盖铸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流动、冷却、凝固等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端盖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如浇注系统设计、模具温度、浇注速度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端盖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端盖铸造模拟,分析铸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端盖铸造工艺参数,提高铸件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铸造工艺的热爱,增强对制造行业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铸造行业的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树立绿色生产的理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端盖铸造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铸造原理,掌握铸造工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践性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端盖铸造基本原理:包括金属流动、冷却、凝固等基本过程,铸件收缩、应力与变形等内容,对应教材第3章。

2. 端盖铸造工艺参数:浇注系统设计、模具温度、浇注速度等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对应教材第4章。

3. 端盖铸造缺陷分析:介绍常见缺陷类型(如气孔、夹渣、裂纹等)及其产生原因,对应教材第5章。

4. 铸造模拟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端盖铸造模拟,分析铸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对应教材第6章。

5.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端盖铸造工艺参数,提高铸件质量,对应教材第7章。

端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根据所给的“端盖”零件,设计加工工艺规程。

二、原始资料被加工“端盖”零件图1张图1:端盖零件简图三、完成材料(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AutoCAD制图)——1张(A3)(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3)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摘要本文的任务是加工工艺规程,包括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AutoCAD格式)1张、工件实体UG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以及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文章首先对“端盖”零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阐述了端盖的部分作用。

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及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了加工毛坯的工序过程。

关键词:工艺规程 , 端盖目录1、端盖零件的用途、技术要求及工艺分析 (4)1.1端盖的用途 (4)1.2端盖的技术要求 (4)1.3端盖的工艺性分析 (5)1.4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6)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6)2.1选择毛坯 (6)2.2公差等级 (6)2.3绘制毛坯图 (7)3、工艺路线的确定 (7)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3.1.1粗基准的选择 (8)3.1.2精基准的选择 (8)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3.3加工阶段划分 (9)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9)3.5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 (9)3.6确定工序路线 (11)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12)4.1机床设备的选用 (12)4.2工艺装备的选用 (13)5、总结 (13)6、参考文献 (14)1、端盖零件的用途、技术要求及工艺分析1.1端盖的用途端盖应用广泛,是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之一。

端盖的一般作用是:(a)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b)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c)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

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端盖的工作条件。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须重点考虑。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端盖铸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工艺的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铸造缺陷,了解其产生原因。

3. 学生能够掌握端盖铸造所需的材料特性及其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铸造工艺知识,进行端盖铸造的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并解决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端盖铸造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铸造领域知识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金属加工基础知识,对铸造工艺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端盖铸造基础知识:- 铸造工艺原理与流程- 端盖铸件的结构特点与要求- 铸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2. 铸造缺陷及其防治:- 常见铸造缺陷的类型及成因- 防止铸造缺陷的方法及措施- 铸造缺陷的识别与处理3.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与优化:- 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 铸造模具的设计与制作- 铸造工艺的优化与改进4. 端盖铸造实践操作:- 铸造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端盖铸件的铸造过程模拟- 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端盖铸造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铸造缺陷及其防治方法第三课时:端盖铸造工艺设计与优化第四课时:端盖铸造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铸造工艺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铸造基础、铸造缺陷、工艺设计及实践操作等方面内容,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端盖设计说明书

端盖设计说明书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端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院、系别机电工程学院班级20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姓名苏荣欣学号120指导老师邓志勇三明学院2013 年6 月21日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序言 (1)1 零件分析 (2)1.1零件的生产类型及生产纲领 (2)1.2 零件的作用 (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2.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3)2.3确定工艺参数 (3)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3.1基面的选择 (4)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3.3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4 夹具选用 (33)5 总结 (33)参考文献 (34)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端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设计要求:1.周边倒角C 0.52.其余3.外侧周边涂漆4.材料HT200设计内容: 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1张)3.绘制毛坯图(1张)4.编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5.工序卡片(8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2013年 6月8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我们在走进社会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及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并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由于能力有限,实践生产的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多加指教。

本设计的内容是制订端盖加工工艺规程。

端盖制造说明书

端盖制造说明书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端盖类零件,材料为铸铁。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二)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此端盖要求单件小批量生产二.毛坯的选择:(一)选择毛坯:由于该端盖在工作旋转轴轴颈的支承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此端盖为小型零件,且要求单件小批批量生产,所以选择砂模铸造(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根据此零件的技术要求,确定毛坯尺寸公差为CT12级MA H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端盖外圆φ73H8mm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外圆φ73H8mm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端盖的外圆表面和端盖的内孔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二)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该端盖的φ45孔的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一)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二)加工阶段的划分该端盖加工质量要求不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准备好,使后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三)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基准先行”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端盖外圆φ45mm(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2、具体方案:方案一:在一次安装中完成内外圆表面的全部加工。

工序一 :铸造工序二:粗车外圆端面及粗镗孔工步一:粗车两端面108.25至022.015.107 mm工步二:粗车φ75.8外圆至019.06.73-φmm 工步三:粗车φ117.6外圆至019.06.115-φmm工步四:粗镗φ38.6的内孔至25.006.44φmm 长94mm工序三:粗车粗镗另一端面工步一: 粗车端面87至016.084-mm 工步二:粗车φ75.8外圆至019.06.73-φmm工步三:粗镗φ21.6的孔至21.006.24φmm工序四:半精车台阶外圆及半精镗孔工步一:半精车台阶31.15mm 至0039.031-mm工步二:半精车019.06.73-φ的外圆014.073-φmm 工步三:半精车019.06.115-φ至014.0115-φmm 工步四:半精镗25.006.44φ至16.0045φmm工序五:半精镗及精车工步一:半精镗21.006.24φ至13.0025φmm工步二:半精车φ019.06.73-φ的外圆014.073-φmm工序六:钻孔工步一:钻4个φ25孔至φ15 方案二:工序一:粗车端盖两端面工步一:粗车两端面至108.25至022.015.107-粗车φ75.8外圆至019.06.73-φmm工序二:粗车φ115外圆工步一:粗车φ117.6外圆至019.06.115-φmm工序三:镗φ25的孔工步一:粗镗φ21.6的孔至21.006.24φmm工序四:半精车外圆工步一:半精车019.06.73-φ的外圆014.073-φmm 半精车019.06.115-φ至014.0115-φmm工序五:半精镗φ25内孔工步一:半精镗21.006.24φ至13.0025φmm工序六:粗镗孔工步一:粗镗φ38.6的内孔至25.006.44φmm 长94mm工序七:半精镗孔工步一:半精镗25.006.44φ至16.0045φmm工序八:半精车台阶工步一:半精车台阶31.15mm 至0039.031-mm工序九:钻φ15孔工步一:钻φ15孔φ15.25-φ15论证:为使加工出一个符合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方案作出下列论证:方案二的工序过于分散,使用设备数量多,方案一工序比较集中,零件的各个表面集中在少数几个工序内完成,每一个工序的内容和工步较多,生产面积和操作工人的数量减少,辅助时间减短,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易于保证,所以选择方案一五、工序内容的拟定:(一)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二)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1、设备:C61402、工艺装备:通用、专用车刀、专用夹具等等。

端盖设计说明书

端盖设计说明书

端盖及其夹具设计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大三学年下学期进行的,在进工厂实习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1.零件图分析 1.1零件的功用本零件为轴承端盖,是用来调整轴承相关装配位置的一种零件。

用来定位,固定轴类件,防止轴向运动1.2零件工艺分析Ф16孔161:16管螺纹 1:16(深度18)表1-1 端盖的技术要求该端盖形状为盘类,结构简单属一般的轮盘类零件。

为实现支撑轴向定位作用。

必须满足端盖的位置度要求,即垂直度和同轴度的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端盖在工作中需承受载荷,为增加其耐磨性,则对端盖要求时效处理;Ф86外援端面的尺寸为86-0.0.12 -0.034,且它的中心线与孔Ф26的中心线的同轴度要求为0.0 4mm,Ф26孔的尺寸为26+0.021 0;为保证端盖右侧面受力均匀,要求端盖右侧面对Ф26+0.021 0孔的垂直度为0.006mm。

综上所述,该端盖的各县技术要求制定的较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实际中的功用。

1.2.2审查端盖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端盖的两端面和Ф86、Ф84、Ф144外园均要求车销加工;Ф26孔和Ф48孔的端面均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铸件偏斜,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表面(孔ФФ26+0.021 0、Ф48+0.062 0孔和外圆Ф86-0.0.12 -0.034)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车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2.3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知:N=4000件/年由表1-2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1-3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端盖零件铸造实用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实用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II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设计任务1.1、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1.2、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1.3、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1.4、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2.1、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2.2、材料:HT2002.3、零件加工方法: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造芯方法:手工制芯2.4、主要技术要求: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与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外表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与立体图结构分析3.1、零件图如下:3.2三维立体图如下:图3.三维图〔1〕图4.三维图〔2〕4、工艺设计过程4.1、铸造工艺设计方法与分析4.1.1铸件壁厚为了防止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材料铸件轮廓尺寸/mm200x200以下200x200~500x500 500x500以上铸钢6~8 10~12 18~25铸铁5~6 6~10 15~20球墨铸铁6 12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

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4.造型、制芯方法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4.砂箱中铸件数目确实定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展浇冒口设计的依据。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绪言················································2铸造工艺设计···············2.1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2. 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2.3参数的选择工艺2. 4砂芯设计2. 5浇注系统设计·············3铸造的工艺装备设计······3. 1模样设计·······3. 2模底板的设计·······················3. 3模样在模底板上的装配············4结束语·······参考文献1绪言我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灰铸铁支承座进行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

端盖设计说明书

端盖设计说明书

温州机电技师学院技师研修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模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二、设计题目:设计“端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专用夹具三、给定资料及技术条件1、装配图一张(略)2、零件图一张3、生产条件:具备机械制造常规通用机床,可进行大批量生产。

4、生产纲领:8000件/年四、应完成的任务1、绘制零件图一张2、绘制零件毛坯图一张3、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份4、绘制专用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一张5、绘制专用夹具结构设计主要零件图三张以上6、编制课题设计说明书一份7、撰写技术工作总结一份五、任务用时:70课时班级:2012数控技师研修班设计者:易际敬学号:A10指导老师:叶曙光发题时间:2012年2月15日序 言本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课和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个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它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未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一)产品的零件图分析端盖是XX 产品上的一个重要零件。

如图1-1所示。

零件图上的主要技术要求有:1.内圆尺寸Φ30 0+0.021mm ,表面粗糙度为3.2。

2.内圆尺寸Φ100 0+0.035mm ,表面粗糙度为3.2。

3.Φ30mm 内圆与Φ100mm 内圆的同轴度要求Φ0.01。

此外还有次要技术要求: 1.铸件应消除内应力。

2.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2~R4。

3.铸件表面不得有粘砂、裂纹等缺陷。

4.去毛刺,锐边倒钝。

5.未注公差等级IT14。

(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由附图1-1可知,零件为灰铸铁HT200。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盖体说明书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盖体说明书

目录一、零件的技术要求和材质 (2)二、铸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三、零件铸造工艺方案 (5)四、砂芯设计 (8)五、芯盒设计 (10)六、金属型设计 (12)七、铸件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案 (16)八、设计小结 (17)九、参考文献 (19)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公式及计算备注一、零件的技术要求及材质零件名称:盖1.1、零件的技术要求铸件尺寸公差按GB6414 - 86 CT41.2零件的材质分析铸件成型材料为ZL102,其化学成分如下:表一 ZL102化学成分Si Cu Mg Mn Al10.0-13.0 ≤0.30(杂质) ≤0.10 ≤0.5(杂质)余量由于ZL102成分在共晶点左右,故在铝硅二元系中,铸造性能最好强度也较高,致密度较好,但塑性较低。

具有良好的抗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

必须进行热处理,提高力学性能。

适用于薄壁复杂铸件及对气密性要求较高的铸件以及压铸件。

二.铸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从铸造工艺角度,结合零件结构特征对铸造生产方法进行选择。

本零件因中大批量生产,采用金属型。

材料:ZL102中大批量生产金属型铸造2.1、铸件壁厚铸件的壁厚要力求均匀,壁的后、薄不宜相差悬殊,在保证能浇注成型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最小壁厚;尽量避免采用大的薄壁平面,若必需采用大的薄壁平面时,则设有铸孔或加强筋。

ZL102砂型铸造中的最小壁厚为3mm。

盖的零件图如图所示,壁厚基本均匀,主要壁厚3mm,最小壁厚3mm,最大壁厚21mm,为一小型铸件;铸件除满足几何尺寸精度及材质方面的要求外,无其他特殊技术要求。

2.2、壁的连接铸件的连接应圆滑过度,并应尽量避免铸件有厚大的热节点,尤其是三个以上断面集结于一点或一根线上,都是比较难于铸造的。

零件如图2-1:图2-1零件图2.3、铸件三维实体图三.铸造工艺方案的设计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有铸造工艺方法的选择,铸件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铸件初加工基准面的选择,铸造工艺设计有关工艺参数的选择等。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设计任务、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材料:HT200、零件加工方法: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造芯方法:手工制芯、主要技术要求: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零件图如下: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三维立体图如下:图3.三维图(1)图4.三维图(2)4、工艺设计过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铸件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

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造型、制芯方法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

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本铸件在一砂箱中高约52mm,长约130mm,宽约100mm,重约。

课程设计报告-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全套图纸)

课程设计报告-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全套图纸)

锻造工艺设计说明书全套图纸加153893706设计题目:端盖铸造工艺设计目录一.绪论 (1)二.绘制铸造工艺图 (1)三.参考文献 (5)一.绪论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分类主要有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2大类。

其中,普通砂型铸造,利用砂作为铸模材料,又称砂铸,翻砂,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但并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铸造。

好处是成本较低,因为铸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复使用;缺点是铸模制作耗时,铸模本身不能被重复使用,须破坏后才能取得成品。

此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齿轮零件的加工也采用砂型铸造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对端盖零件的工艺审核、成形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经济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工作。

与金工实习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加工方法,我们要从毛坯件开始,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

这是对我们之前所学的《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实际应用与检验,也是对我们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检验。

二.绘制铸造工艺图铸件图是铸件验收和冷加工车间进行铸件加工工装设计的重要依据。

它在零件的基础上考虑了加工余量、锻造公差、锻造余块检验式样及操作夹头等因素。

浇注位置与分型面、加工余量、拔模斜度、收缩率和铸造圆角、型芯、冷铁和芯头确定、浇注系统(冒口)等因素。

根据零件图的基本图样,结合砂型铸造工艺特点考虑上述因素绘制而成。

1.浇注位置的选择:1)重要加工面或要求高的面,置于铸型下部或侧立;2)将大平面朝下,以免出现气孔和夹砂。

3)大面积薄壁件,将薄壁放在下部或处于侧立。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如图浇注位置。

2.铸型分型面的选择:1)将重要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或加工基准面置于同一砂箱以保证尺寸精度。

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1铸件构造工艺性分析1.1铸件根本情况:铸件材料为ZG310—570,铸件属半圆环厚壁零件,最大直径780mm,最小直径490mm,加工后最大壁厚210mm,最小145mm,加工后净重238Kg,铸件尺寸精度CT14,质量需符合GB/T6414—1999标准,允许深度不大的短小裂纹补焊,加工面不允许有肉眼看见的缩孔、缩松和裂纹等缺陷。

铸件属于中型铸件,属单件小批量生产性质类型。

根据零件三视图,画出铸件三维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铸件三维图1.2铸件构造工艺性分析铸件壁厚的适宜性分析铸件壁过薄,铸件将产生浇缺乏、冷隔、浇注流痕等铸造缺陷,铸件壁过厚,将使铸件由于冷却过慢晶粒粗大,也影响铸件的机械性能,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铸件,根据其材料与铸造方法,必须有一个最小临界壁厚才能保证其铸造工艺的实施。

由于零件属单件小批量生产类型,因此适宜的铸造方法为砂型铸造,根据材料的类型与铸件最大尺寸,查阅资料[1],从铸件尺寸来看,临界壁厚必须小于39mm,而本铸件最小壁厚为145mm,远远大于临界壁厚,所以本铸件属厚壁件,因此在铸造过程中应想法使金属液快速冷却。

铸件壁的连接过渡圆角铸件的过渡圆角过小,将使连接处产生较大的铸造应力,并有可能造成铸件开裂,对于本铸件来说,铸件尺寸大,铸件收缩亦大,从而铸造应力更大,铸件壁连接转角更易开裂,因此对铸造圆角的大小进展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从图1-2可知,其过渡圆角查阅资料[2]可知,铸造适宜的圆角应在R50较为适宜,本铸件的过渡圆角在图中为R20,此处圆角过小,易在此处产生较大的铸造应力,导致铸件在此处开裂,因此,与厂家协商后,铸造工艺设计中按铸造圆角R50进展设计模样与芯盒。

1.3铸件可能产生的铸造缺陷本铸件属于中型半圆环厚壁铸件,对于此类铸件,铸件由于壁太厚,铸造完成后容易使晶粒粗大,以至于达不到厂家所要求的力学性能,为消除与防止这些缺陷的产生,铸件除快速浇注外,还需采用加冷铁等方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设计任务、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材料:HT200、零件加工方法: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造芯方法:手工制芯、主要技术要求: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零件图如下: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三维立体图如下:图3.三维图(1)图4.三维图(2)4、工艺设计过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铸件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

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造型、制芯方法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

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本铸件在一砂箱中高约52mm,长约130mm,宽约100mm,重约。

这里选用一箱四件,根据本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可以先确定下箱的尺寸。

根据铸件重量在<5kg时,查得模型的最小吃砂量a=20mm, h=30mm, c=40mm,d或e=30mm, f=30mm, g=200mm,其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5所示。

先确定下箱的尺寸,再根据表格可以选择标准的砂箱。

选用Z145A顶杆式起模的震实式造型机,砂箱最大内尺寸为500mm X 400mm X 300mm。

根据本铸件的大概尺寸,在设计中采用一箱四件,因为浇注系统位于上箱,所以上砂箱的高度我们还要考虑到浇注系统才可以确定。

铸件在砂箱中的放置方式初步设计为图6所示方式。

图5. 最小吃砂量示意图图6. 铸件排布的初步设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铸件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在实际生产中,铸件的实际尺寸和重量与设计图纸所规定的尺寸和重量相比,总会有一些偏差,这种偏差愈小,铸件的精度也愈高。

但铸造过程中影响铸件精度的因素很多,如铸造收缩率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分型面、浇冒口系统和砂芯的设计,造型和制芯的工艺操作以及工艺装备本身的精度等。

如果其中某个因素处理不当,就会降低铸件的精度。

也不应该不顾铸件的要求和具体生产条件,盲目提高对铸件的精度要求,否则会导致铸件成本的提高和使工艺复杂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级精度灰铸铁铸件的尺寸偏差如表2所示,重量偏差如表3所示。

表2.二级精度灰铸铁件的尺寸偏差(JZ67-62) (毫米)表3. 灰铸铁件重量偏差机械加工余量机械加工余量是指在铸件加工表面上留下的、准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去的金属层的厚度,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尺寸和光洁的表面,以符合设计的要求。

铸件加工余量的大小,要根据铸件的合金种类,生产方法,尺寸大小和复杂程度,以及加工面的要求和所处的浇注位置等因素来确定。

二级精度灰铸铁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如表4所示。

表4. 二级精度灰铸铁件机械加工余量(mm)查表得,铸件的加工余量为:底面——,侧面——3mm,顶面——4mm,如图7所示。

图7. 铸件加工余量示意图拔模斜度为了在造型和制芯时便于起模而不致损坏砂型和砂芯,应该在模样或芯盒的出模方向带有一定的斜度。

如果零件本身没有设计出相应的结构斜度时,就要在铸型工艺设计时给出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的大小应根据模样的高度,模样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以及造型方法来确定,见表5。

对于本设计中的零件,选取拔模斜度为1°30′。

表5 拔模斜度铸孔起模斜度由表6可知,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灰铁铸件来说,最小铸出孔的直径为12~15mm,在端盖零件上,最大的孔径为12mm,故该孔不铸出。

所以不需要考虑铸孔的拔模斜度。

表6. 铸件的最小铸出孔(毫米)铸铁的铸造收缩率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体积一般都要收缩。

由于铸件的固态收缩(线收缩)使铸件各部分的尺寸小于模样原来的尺寸,为了使铸件冷却后的尺寸与铸件图示尺寸一致,则需要在模样或者芯盒上加上其收缩的尺寸。

增加的这部分尺寸为铸件的收缩量,一般用铸造收缩率表示:k=(L模样一L铸件)/L铸件×100%式中:L模样—模样尺寸;L铸件—铸件尺寸。

铸造收缩率主要和铸造合金的种类及成分有关,同时还取决于铸件在收缩时受到阻碍的大小等因素。

由表7可知,本设计中选用中小型灰铸铁件受阻收缩,其收缩率为%。

表7. 铸件收缩率、砂芯砂芯尺寸根据铸件浇注位置、分型面以及内腔的形状,确定在此铸件中只需设计一个砂芯就可达到铸造工艺要求。

具体结构见图8。

图8. 砂芯结构与尺寸(1)芯头设计选择垂直芯头,并设置压环以及集砂槽。

(2)芯头尺寸(一般查表得到,不需计算)(a)垂直芯头的尺寸包括其长度,斜度以及芯头与芯座之间的间隙。

根据铸型种类为湿型,芯头直径小于34mm。

查《砂型铸造工艺设计》表4-4,垂直芯头与芯座之间的间隙S取。

(若间隙过大,虽然下芯合型较方便,但是铸件尺寸精度较低,甚至合金液可能流入间隙中造成大量“披缝”,使铸件落砂、清理困难,或堵塞芯头的通气孔道,使铸件造成气孔等缺陷;若间隙过小,将使下芯、合型困难,易产生掉砂或塌陷等缺陷)(b)查表4-2,砂芯长度取,在51~100mm之间,因此下芯头高度h选取25~30mm,这里取h为30mm。

由下芯头高度h,查得上芯头高度为20mm。

h1(3)压环与集砂槽为了快速下芯、合型及保证铸件质量,在芯头的模样上常常做出压环和集砂槽。

查表4-7,得出e=, f=3mm, r=,具体结构示意如图9。

图9. 压环与集砂槽尺寸芯骨对于小砂芯或砂芯的细薄部分,通常采用易弯曲成形、回弹性小的退火铁丝制作芯骨,可防止砂芯在烘干过程中变形或干裂。

由于本设计中砂芯没有细薄部分,所以芯骨的设计可以不考虑。

、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砂型中引导液态合金流入型腔的通道。

生产中常常因浇注系统设计安排不合理,造成砂眼、夹砂、气孔、粘砂、缩孔、缩松、浇不足、变形、裂纹、偏析等缺陷。

浇注系统与获得优质铸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铸件成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常用的浇注系统大多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等部分组成。

分型面设计及浇注位置的选择浇注位置选择原则:1).浇注位置应有利于所确定的凝固顺序,而且要有利于铸件的补缩以及冒口的安放2).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3).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4).应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5).应保证铸件能充满6).应使合型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相一致分型面选择原则: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的数目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4).分型面通常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尽量不使砂箱过高确定方案:方案一:如图10-1,将铸件大部分(重要部分)置于下部,且分型面为最大截面。

此方案容易保证浇注质量,能够实现顺序凝固,使其金相组织均匀,减少不必要的缺陷。

方案二:如图10-2,上下砂箱对称分布;但由于侧表面是非加工面,在分型面处会产生飞边,影响铸件表面精度。

综上,选择方案一。

图10-1 方案一图10-2 方案二浇道的设计4.表8. 浇注系统截面浇注系统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封闭一开放式几种类型,由于铸件的材质为灰铁,要求浇注系统撇渣能力较强,铁水充型平稳,所以,选择半封闭式浇注系统, F横>F直>F内,F内为控流断面。

浇注开始时液态金属很快充满浇注系统,铸件成品率高,撇渣能力较强,浇注初期也有一定的撇渣能力。

浇注系统断面尺寸的设计(1)水力学近似计算公式:计算浇注系统,主要是确定最小断面积(阻流断面),然后按经验比例确定其他组元的断面积。

封闭式浇注系统的最小断面是内浇道,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的水力学近似计算公式是:=G/(μ×t×0. 31 √Hp) ( cm2)F内式中:F内—内浇道总断面积(cm2);G—流经内浇道的液态合金重量(Kg );μ—流量总耗损系数;t—浇注时间(s);Hp—平均静压力头(cm)。

(2)液态合金重量:灰铸铁的密度为7. 8kg/cm3,算出铸件的质量为,加上浇注系统中金属液的损耗,铸件G= X (1+25% ) =。

(3)浇注时间t:G=,铸件壁厚在8-15mm,系数S取2. 2 。

t=S G= 。

(4)流量系数μ:a =0. 5(铸型阻力小)按表修正:有四个内浇道,阻力加大,μ值取0. 05,得μ= 0. 5-0. 05=0. 45。

确定平均压头Hp:近似于顶端注入,p=0, c=。

由Hp=H0-p2/2c=Ho,Ho>HM= Ltanα,其中,L=300mm,铸件壁厚在8~15mm,压力角α=9°~10°,取10°,得H>55mm,由于下芯头尺寸较大,所以高度适当增加,取H0=130mm,H为上砂箱高度。

得Hp=HM= 130mm。

F内=(0. 45 X 0. 31 X √13) =。

设置四个内浇道,则每个内浇道截面积为。

查表得选择I型内浇道,取F内=。

则内浇道总截面积为1cm2。

截面尺寸:A=11mm, B=9mm,C=5mm。

由封闭式系统各组元的断面比为:F内: F横: F直=1: 2: 1. 2,则F横=2cm2,查表得选择甲-甲横浇道,取F横=。

截面尺寸:A=14mm,B=,C=。

F直= ,圆形截面,查表可得,直浇道下部最小直径为19mm。

查表得,浇口杯尺寸:D1=56mm,D2=52mm,h=40mm。

各截面尺寸如图11所示。

A、内浇道截面积B、横浇道截面积图11. 各组元截面尺寸(5)核算最小剩余压头HMHM=上砂箱的高度,直浇道中心到铸件最高最远点距离L=150mm,若压力角α=10°,我们只需要HM大于即可,这样进行浇铸,就能得到轮廓清晰的完整铸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