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七章 动机.

题。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朱载堉(明)《十不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
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楼房并大厦,床前 缺少美娇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人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 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 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 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 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在遇到挫折时,理智性反应的人,不光能 够坚持目标,还能够分析挫折原因,适当 调整目标,或改变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 获得成功。
3、个性的变化
持续的或重大的挫折会使个体产生的 某些紧张状态和反应,这种反应方式逐渐 固定下来后,就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如许多长期遭受挫折的人会变得冷漠无情 ,有些人则会变得凶残,攻击性特强。
四、动机的认知理论
1、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就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指 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 作,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 完美状态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 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 动机。
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 原因的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 败原因的倾向。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成 败,即对自己成败的原因是如何分析的,将会 影响他以后的成就动机的高低,甚至影响对 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韦纳对成败的原因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 行归类:
(1)控制位置 (2)稳定性 (3)可控性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需要、动机、兴趣》考点巩固带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需要、动机、兴趣》考点巩固最新版1、单项选择题_____需要得不到满足,简单使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B:敬重C:自我实现D:爱与归属2、多项选择题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中生理需要的是_____A:睡眠B:空气C:食物D:平安3、单项选择题引起和维持肯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肯定目的的内在推动力气称为_____A:爱好B:学习爱好C:动机D:学习动机4、单项选择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制造的需要归入_____之中。
A:平安需要B:敬重成就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5、单项选择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_____A:生理需要、平安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敬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需要、敬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需要、平安需要、人际关系需要、学习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生理需要、平安需要、敬重需要、为别人效劳需要6、单项选择题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进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反映,称之为_____A:目的B:期望C:动机D:需要7、单项选择题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_____。
A:需要B:期望C:驱力D:诱因8、多项选择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_____A:生理的需要B:平安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敬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9、填空题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需有肯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____。
10、单项选择题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_____A:留意B:需要C:动机D:爱好11、多项选择题自我调控系统包括_____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自我掌握D:自我意识12、单项选择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_____。
A:行为主义观点B:人本主义观点C:认知观点D:建构主义观点13、单项选择题爱好是一种_____A:外在动机B:交往动机C:社会性动机D:生理性动机14、简答题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学习成果下降,上课走神。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 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 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 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
能成为行为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4)高一级需要产 生时,低级需要并 不消失。同一时期 内,人就有多种需 要并存,但有的需 要占主导地位。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 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3)成功→ →
/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教育有心理成学第就七章任学习务动机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
和条件如:。需求要知欲
诱因 如:奖
动机
励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Sawrey & Telford
需要和动机

需要、内驱力、动机三者关系示意图:
满足状态:不对行为产生影响。 无目标时:愿望、意向
需 要
缺乏 状态
内 驱 力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有目标后
(三)、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
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 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 的动机引起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 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 引起 动机的体系中存在:主导动机--从属动机 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一般来说 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中也可 以出现不一致.
7、( 多选 )兴趣的品质包括( )( 2009-11 ) A、倾向性 B、广阔性 C、持久性 D、效能
答案:ABCD
解析:动机按产生的根源分:生理性动机,由生理需要产 生,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 社会性动机,以文化需要为基础产生,如交往、成就、权 力、兴趣、爱好等。兴趣指认识事物活动的心理倾向,其 品质包括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性。
解析:动机是朝着目标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和 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内驱力、情绪、诱 因。由生理需要引起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驱 力;由外部环境引起的,能够引起机体活动, 并满足外部条件的叫诱因。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2008-11) A、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B、动机和效果一定是一致的。 C、动机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
五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力量越强,叫缺 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有益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叫生长性需要。 尊重他人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是生长性需要。
2、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 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2008-11)
A、爱好 B、诱因 C、需要 D、内驱力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教综:需要、动机和兴趣

·4·1 需要、动机和兴趣需要概述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匮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喵喵喵~礼券贵重,求美食。
①生理需要。
是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
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个方面,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才能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重视。
//前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他们是个体生活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⑤求知需要。
⑥审美需要。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以上几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后,才会出现对较高需要的追求。
成长需要是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对教学的启发~喵喵喵~主机尊配/注激尊培~1.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来分析学生的行为。
2.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创设教育条件和氛围,逐步使之满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
4.引导和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使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它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饿了、渴了、睡眠~社会性动机1.原始的内驱力:好奇心、探索、操作。
2.特有的成就动机。
~具有持久性,因为是后天习得的。
动机的功能①激发功能(从无到有,从静到动)~口渴了想喝水。
②指向功能/定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对象、目标)~口渴了去找矿泉水。
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兴趣的概念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带有情绪色彩。
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广泛性:指兴趣的范围大小。
兴趣的中心/倾向性:指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
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124966-心理学-需要、动机、兴趣 专项通关题库 第02关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_____之中。
A: 安全需要B: 尊重成就需要C: 自我实现需要D: 归属和爱的需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2. 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高_____。
A: 家庭的现代化B: 安静的学习环境C: 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D: 搞小发明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搞小发明体现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3. _____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 生理B: 尊重C: 自我实现D: 爱与归属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爱与归属需要是指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与他人建立友谊,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纳,有归属感。
4. 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_____。
A: 需要B: 期望C: 驱力D: 诱因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诱因的含义。
5.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_____A: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C: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关系需要、学习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为他人服务需要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 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需要是_____。
A: 权力需要B: 生理需要C: 安全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7. 人的认识的倾向性的表现形式_____。
第七章_动机

3.分类:从行为的目标上可将权力动机分为 个人化动机 ——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个体 常常努力追求物质财富,以此来提高自己社会地位。 社会化动机 ——寻求权力动机是为了他人,表现为关心社会和 他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产品影响他人、社会。如敬 业的教师,新闻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等。
(1)生理需要 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 明显的一种。
1、人类的主要需要
饥饿时,人会怎样?
戴维· 曼德尔曾是前纳粹集中营的一名被关押者,他回忆了一对饥饿的 父子为一片面包而争斗的情景。20岁的儿子在父亲入睡时把枕头下的 面包偷走了,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他的儿 子怎么能干这种事情。第二天,父亲死了。
(二)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H.Maslow , 1908—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 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具有成长、发展、追求、实现自己 的能力或潜能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是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 受、是自发、坦率,以问题为中心,具有超 然独立的个性,能时时地常新等等特点。
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是与生俱来的。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 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 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1)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 (2)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的源泉。
第七章员工激励理论

1.分析职工的工作情绪因素。激发满意因素,消除不满因素。
2.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民主管理、参与管理;目
标管理;工资与奖励;福利与服务;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
3.开展以工作成效为中心的评比和竞赛。
四、 激励强化方法
(一)强化的概念
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按其作用,可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使该行为巩固、保持;负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或惩罚,使它减弱、消退。正强化是积极的强化,负强化是消极的强化。如果说引起一个行为是靠动机的话,那么巩固、保持这个行为或减弱、消退这个行为就是靠强化。因此,强化与激励具有同样的意义。
(三)激励是提高职工工效的核心动力
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工效自然会得到提高。激励的历程就是要激发人的潜能,激励人的创造欲和革新精神。职工的创造欲和革新精神一旦被激发起来,不仅会激发职工的工作士气,树立高尚的企业文化,而且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2.欲欲的关联性。
3.欲望的反复性。
4.欲望的竟争性。优势欲望代替其它欲望。
二、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客观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如对知识、文艺、道德的需要。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需要和刺激是分不开的。刺激有两大类,一是来自自身机体的刺激,它是通过内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饥渴、情感等,它是受本能和心理活动的反应。二是外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外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眼、耳、身感到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各种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需要动机与兴趣

需要、动机与兴趣1、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为7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只有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其次,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的高层次追求,使得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5种层次,对学生最有帮助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体只有在自我实现的状态时,其自我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
2、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趋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推动了动机的产生,而动机又推动了行为。
所以,动力性是需要的根本特性。
3、兴趣的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即兴趣广泛与否。
又被称为广阔兴趣。
(2)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
(3)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4)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即兴趣对认知的推动作用。
4、动机的功能包括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功能。
(1)激发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7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一)需要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差下生”、心理障碍)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需要的满足与否有关。
1、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例:饿与渴的不平衡与缺乏状态;生理需要,受尊重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特点:(1)需要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是对一定客事物的需求。
比如,人作为生物实体,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种系,当肚子饿、口渴时就有对食物、水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人脑中,为人所感受,就成了求食等基本的需要。
同样,人又是社会实体,不能离开群体与社会而孤立地生活,于是人就有了在群体中交往、劳动等社会性需要。
所有人的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客体的。
(2)需要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需要得到满足而减弱,随着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增加,在不同时期需要的类型也不相同,即所指向的客体不相同。
(3)需要具有驱动性,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源泉,总是同人的活动联系着,它推动着人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方向行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4)需要常以意向、愿望、动机和兴趣的形式被人体验着。
3、根据需要的来源来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劳动、学习、娱乐、交往);按需要的对象来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知识、文化艺术、道德、审美)。
(二)动机的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以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
动机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当需要以意向和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时,不一定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而动机总是和活动联系着的。
比如想去旅游,但如果没钱也没时间,这种需要是以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的。
等到工作了,有了钱,又有很多假日,于是旅游的需要就进一步上升为动机,开始行动了。
(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引起和发动人的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七章 动机与学习 PPT课件

学习动机理论:归因论
• (2)稳定性维度。 • 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
– 稳定的原因 – 不稳定的原因
学习动机理论:归因论
• (3)可控制维度。 • 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
– 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 – 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韦纳的归因模型
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简评
• 合理性: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
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 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 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 局限性:
• 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 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 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 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学习动机理论:需要论
马斯洛后来又修订成五 种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基本满足
基本满足不等 于 100% 的 满 足 , 如美国的一般市民, 生理需要大约满足 85%,安全需要满 足60%,尊重需要 满足40%,自我实 现需要才满足10%
关于优势需要
人在特定的 时间、地点、条 件下,存在多种 需要,但有一种 需要占优势,它 决定人们的行为
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果进行归因。归因分为两种:
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等。 外因是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惩等。 研究者还提出控制点,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两种。 内控的人常把成败归为内因,外控的人把成败归为外因。
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 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成败的主要原因有四 个: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第七章 需要、动机和兴趣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生理需要
进食、饮水、运动、 休息、睡眠、觉醒、 排泄和性等。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安全需要
生命、财产、职业和心理安全。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爱与归属的需要
归属、关怀、 温暖、友谊、 爱情、奉献等
– 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力量越强,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只有较低层次 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 占优势的需要也是依次出现的。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
• 越是高级需要,越能体现人的特征和人的价值。 • 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 前者由缺乏所引起,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减弱 ,后者是为了不断地 获得新的满足,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尊重的需要
被人尊重、赏识、认 可,有声誉、 成就、有影响等。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人的基本需要具 有层次性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第四节 动机理论
• 需要的层次性是以力量的强弱和出现的先后为根据的。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练习题第一套 • 单项选择题: •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 )和回避 失败的倾向。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 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 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 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 • 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 A.外在 B.内在 C.自然 D.从属 • 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 A.生理性 B.社会性 C.主导 D.成就
动机与兴趣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 例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 交通条件的需要。
度、坚持性上 (3)在学习成绩上
(二)归因理论
六种归因:
1、能力
2、努力
3、工作难度 4、运气
5、身心状况 6、别人的反应
归因论总的三点要义:
1、维纳采取而又引伸了50年代以后社会 心理学家罗特(Rotter, 1954)所倡议的 制控信念(locus of control)中的观念。
“我擅长书法,各门功课也都很好,就是体育 不好,如果没有体育考试,我肯定每次都能评上三 好学生”小军回答说。
这时,老师发现小兰坐在那里没有讲话,便问 到:“小兰,说说你擅长什么?”小兰红着脸站起 来说:“我没有什么爱好,学习也不好,我不知道 自己擅长什么。”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条件(1)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目标设置 (4)成败归因 (5)奖励 (6)学习监控
(二)激发学习动机 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激发求知欲
2、适当开展竞赛
3、利用学习 结果的反馈作 用
4、正确评价, 适当表扬与批 评
加法练习竞赛成绩比较
5、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
个体对需要的追求也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有人对自尊的需要超过了对爱的需要和归属需要。他 们只有在感到非常自信并觉得有价值时,才会追求爱 与归属的需要。
第七章 动机

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如果归因于努力、运气、任务难度时产生的期待与情绪又是什么呢? 归因于那个因素有利于今后的行为呢?
对教育的启发?案例
评价归因理论
贡献
明确阐述认知对 成就动机的重要 作用,提倡指导 学生形成学习的 内部动机和正确 的自我意识系统。
局限
可控性具有相对意 义,如能力被归为 不可控因素,但能 力会随学习和教育 而提高。因此,如 何进行归因训练尚 需深入研究。
根据动机起 作用时间长短
为了个人自 我实现的理
想
近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直接结果引发, 不稳定、易随环境变化。
远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社会意义、社 会价值引发,稳定性和 持久性。
三、动机的功能
启动作用
定向作用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 小时的英语单词。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 后的大学四级考试
对学习
过程的影响
案例分析2:
初二学生刘佳前不久大量服安眠药中毒,多亏医生抢救及时,才算 保住了性命。孩子为何要大量偷服老人的安眠药?刘佳服药前给爸爸 、妈妈写下的一封信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刘佳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实在是太笨了,尽管我努力了,但 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是同学们眼中的差生,在学校同学们看不起,老 师不喜欢,时常挨老师的嘲讽和批评;在家爸爸也常常拿我的学习成 绩说事,我觉得这样活得太累了,真没意思,我实在不想活了……”
言语劝说:通过说服性的建议、
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 自我效能感。简便有效,但因 缺乏经验基础而不牢固。
情绪唤醒:高水平唤醒和紧张
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 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平,从而降低 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章 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

市场上的购买者人数众多,他们彼此之间在年
龄、性别、身体状况、性格、习惯、文化、职
业、收人水平、教育程度及成长环境等方面差
异较大,表现在消费品的需求上,自然会有各
式各样的兴趣和爱好。因此,他们对所购商品
在性能、品种、规格、质量、花色和价格等方
面也会有着各自不同的需要。
(二)消费者需要的分散性
• 第一,消费者的居住地在地理空间上的分 散性。
价值选择是“满意”与“不满意”。
(三)高档化趋势
• 中国消费者高档化消费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 几个方面:
• 第一,恩格尔系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 第二,衣着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三,教育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 第四,资产和财富消费需求将会增加。 • 第五,服务消费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可以购买的产品千千万万,但大部分的消
费者都是非专家型的顾客,他们对很多需
要购买商品的专门知识了解甚少。换言之
,他们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使用、维修
、保管、价格以及市场行情等都不太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根据消费者自己的
好恶和感觉来做出购买决策。因而,消费
者市场上购买需要的情感性很强,为企业
开展情感式的宣传促销方式留下空间。
•
现代交通的越来越便利和通讯技术的
日益发达,缩短了世界各地生产者与消费
者之间在地域空间上的距离,促进了不同
国家之间交往的增加,从而使不同国家、
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
得到广泛地交流和融合,各种新型的“合金
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潮流不断兴起,其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
地传播和扩散。
(七)消费者需要的层次性
•
需要动机与兴趣

需要、动机与兴趣1、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为7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只有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其次,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的高层次追求,使得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5种层次,对学生最有帮助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体只有在自我实现的状态时,其自我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
2、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趋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推动了动机的产生,而动机又推动了行为。
所以,动力性是需要的根本特性。
3、兴趣的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即兴趣广泛与否。
又被称为广阔兴趣。
(2)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
(3)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4)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即兴趣对认知的推动作用。
4、动机的功能包括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功能。
(1)激发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 •
动机
•
•
•
•
•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诱因 (三)动机的功能:启动、指向、维 持、强化。 (四)动机水平 1、欲速则不达 2、动机的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异
第二节
• •
动机
•
• • • •
二、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动机 (二)社会动机 三、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驱动理论和诱因理论 (三)归因理论
第三节
• •
兴趣
一、什么是兴趣 (一)兴趣的概念
•
兴趣是指建立在需求基础上的,带有 积极情绪色彩的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 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二)兴趣的种类 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3、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 • • •
第三节
• • • •
兴趣
二、兴趣的品质 (一)兴趣的指向性 (二)兴趣的广泛性 (三)兴趣的稳定性
第七章 需要、动机与激励
需要 动机 兴趣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兴趣的培养
第一节 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使人感觉到激有某种缺乏而力求 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生理需求与社会 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需要诗人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的对象 2、社会历史制约性
•
(四)兴趣的效能性
第四章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兴
趣 (二)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习的间 接兴趣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兴趣 (四)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培养兴趣
二、需要的分类
(一)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
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二)根据需要满足对象不同,可以把人的 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需要理论 (一)勒温的需要理论 (二)默瑞的需要理论 (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第二节
• •
动机
•
•
一、什么是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激发、指引和心理倾向。 需要式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需要 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