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课程设计
题目工资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09年12月16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工资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初始条件:
某公司决定建立“工资管理系统”,以取代单一的人工管理。根据人员基本情况表中的学历、职称及受聘日期长短,决定工资表中的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的具体数值。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扣款表的内容决定工资表中扣款项的金额。按月汇总工资表。
预备内容: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编译原理,可视化编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上述的初始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并设计适当的属性。设计一个工资数据
库,DBMS可选Ms SQL Server 2005、Access、MYSQL等。
2.基于该数据库,实现应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工具)可以任选,建议使用
2005/2008/Eclipse/Jbuilder/Delphi/VC++。
3.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其格式遵守学校今年的新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应用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现,评估等。
时间安排:
本学期第14-15周:
1.查阅、消化资料,系统调查1天
2.系统分析2天
3.总体设计,实施计划2天
4.系统开发与实现4天
5.撰写报告1天
指导教师签名:2009年11月26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工资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1 工资管理软件系统分析
1.1系统功能分析
传统的工资管理方法,都是通过人工统计和计算的管理方式进行的。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也容易产生计算上的错误和疏漏;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打破了财务管理的传统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的同时,克服了传统管理方法中易产生的问题,使管理员能够有序的、全面的对每一位职工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工资条款及发放制度计算并发展员工工资。
企业工资管理系统可以完成日常工资的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存储等操作,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工资数据的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快速打印出工资报表等,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工资管理系统是由系统管理、工资信息设置和工资信息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规划系统功能模块如下:
系统模块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添加用户、密码修改和退出系统3部分。
工资信息设置模块
工资信息设置模块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设置、其他项目设置和工资计算公式3个部分。
工资信息管理模块
工资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出勤统计、计算实发工资、查询工资和导出工资表4个部分。
1.2系统功能结构
1.3 数据流图
1.4 数据字典人员基本情况表
工资表
扣款表
2 总体设计: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2.1 概念设计:E—R图
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形成的需求分析说明书,把用户的信息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也就是说设计阶段是将现实世界中的
客观对象首先抽象为独立于具体DBMS的信息结构。这里采用目前常用的
E—R方
法,即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图:
2.2 概念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数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这些模型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模型是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
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第二类模型是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概念模型可以看成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概念模型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易理解性
概念模型是独立与机器的信息结构,应该容易被用户理解。
3.易修改性
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是经常改变的,概念模型容易修改和扩充。
4.易转换性
概念模型应该容易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2.3逻辑设计
概念结构是独立于任何DBMS数据模型的信息结构。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设计逻辑结构时一般要分两步进行
1 将逻辑结构转换成关系模型。
2 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2.3.1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和实体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码。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E—R图则是由实体型、实体型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3个要素组成。所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型、实体型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为一组关系模式。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员工(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学历,职称)
工资(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扣款项,岗位津贴,基本工资)
2.3.2 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为了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还应该根据需求适当地修改、调整关系模式。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优化。关系模型的优化通常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全局逻辑模型后,还应该根据局部应用需求,结合具体DBMS的特点,设计用户的外模式。
目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都提供了视图的概念,可以利用着仪功能设计更符合局部用户需求的用户外模式。
3 实现
数据库在实际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款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对于设计好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符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注意,这里讲的是“选择”而不是“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因为RDBMS 提供了较高的数据物理独立性,每个RDBMS软件都提供了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数据库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不是“设计”而是“选择”。
4.1 用户登陆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