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功和能

合集下载

三年高考()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功和能(含解析)(2021年整理)

三年高考()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功和能(含解析)(2021年整理)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 功和能(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 功和能(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 功和能(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6 功和能【2018高考真题】1.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A。

B。

C. D.【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 A点睛:本题以竖直上抛运动为背景考查动能的概念和E k—t图象,解题的方法是先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物体的速度特点写出速度公式,在根据动能的概念写出函数方程,最后根据函数方程选择图象。

2.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 10 N B。

102 N C. 103 N D. 104 N【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所以大致要知道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求落地时的速度,并利用动量定理求力的大小。

设鸡蛋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点睛: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落地时的速度,然后借助于动量定理求出地面的接触力3.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专题06 功和能-三年(2019-2021)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6 功和能-三年(2019-2021)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B.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负功,雪道上的同学们机械能减小,B 错误;
C.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 1 at 2 ,可知同学们前后距离随着时间不断增大,也可以从 2
速度的角度分析,同学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大,相等时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越来越大,所以同学们前后距离随着时间不断增大,C 正确;
混凝土做的功至少为( )
1
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kW ) 332
最大输送高度(m) 63
整车满载质量( kg )
5.4 104 最大输送量( m3 /h ) 180
A.1.08 107 J
B. 5.04 107 J
C.1.08108 J
D. 2.72 108J
【答案】C 【解析】
泵车的泵送系统以150m3 /h 的输送量给 30m 高处输送混凝土,每小时泵送系统对混凝土做的功
1 2
mvm 2
Pt
【答案】C
【解析】
A.对动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阻 =ma
2
若动车组在匀加速启动,即加速度 a 恒定,但 F阻 kv 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则牵引力也随阻力增大而变大,
故 A 错误;
B.若四节动力车厢输出功率均为额定值,则总功率为 4P,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4P kv ma v
【答案】BC
【解析】
CD.外力撤去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1 ①
故选 D。 9.(2021·广东卷)长征途中,为了突破敌方关隘,战士爬上陡销的山头,居高临下向敌方工事内投掷手榴 弹,战士在同一位置先后投出甲、乙两颗质量均为 m 的手榴弹,手榴弹从投出的位置到落地点的高度差为 h,在空中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力学实验-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力学实验-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1.【2016·上海卷】(3分)在“用DIS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到的传感器是传感器。

若摆锤直径的测量值大于其真实值会造成摆锤动能的测量值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光电门;大【学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技巧】要熟悉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会计算摆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根据动能的公式就可以分析小球动能的变化情况。

2.【2015·海南·1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a )和(b )所示。

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cm ,高度为________mm 。

【答案】1.220cm ,6.861mm 【解析】游标卡尺读数为112412.20 1.22020d mm mm mm cm =+⨯==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6.536.10.01 6.861h mm mm mm =+⨯=【考点定位】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读数【方法技巧】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3.【2017·新课标Ⅱ卷】(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所示。

2015陕西省高考物理压轴题-功和能

2015陕西省高考物理压轴题-功和能

答案
D

如图5-4所示是北京朝阳公园摩天轮, 一质量为m的乘客坐在摩天轮中以速率v在 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运动, 假设 t = 0 时刻乘客在轨迹最低点且重力势 能为零,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4
A.乘客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Ep
=mgR1-cos
3.计算功率的基本思路 (1)首先判断待求的功率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2)①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W a.利用 P= t . b.利用 P=Fvcos θ . ②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 P=Fvcos θ ,v 是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功能关系与曲线运动的综合(选择题)

【例 2】 (2012· 安徽卷, 16) 如图 5 - 3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 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 上方 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 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 B 时恰好对轨 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 速度为 g ,则小球从 P 到 B 的运动过 程中 ( ). 图5-3

如图5-6甲所示,长为4 m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 0.6 m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 BC 在 B 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 1 kg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 F作用,F的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 取g=10 m/s2,求:
(2)在上述过程中摩擦力对摆锤所做的功; (3)橡胶片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 (1)选从右侧最高点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研究.因 为初、末状态动能为零,所以全程损失的机械能 ΔE等于 减少的重力势能,即:ΔE=mgLcos θ. ① (2)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WG+Wf=0,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分项测试:功和能(含答案).doc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分项测试:功和能(含答案).doc

功和功率(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第二次摸底)1. 如图所示,足够长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物块a 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 相连,b 的质量为m ,开始时a 、b 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 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b 上升h 高度(未与滑轮相碰)过程中( )A .物块a 重力势能减少mghB .摩擦力对a 做的功大于a 机械能的增加C .摩擦力对a 做的功小于物块a 、b 动能增加之和D .任意时刻,重力对a 、b 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答案解析】 ABD解析:A 、开始时,a 、b 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 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有m a gsin θ=m b g ,则m ab 上升h ,则a 下降hsin θ,则a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 b g×hsi n θ=mgh .故A 正确.B 、根据能量守恒得,系统机械能增加,摩擦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b 机械能的增量.所以摩擦力做功大于a 的机械能增加.因为系统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故B 正确,C 错误.D 、任意时刻a 、b 的速率相等,对b ,克服重力的瞬时功率P b =mgv ,对a 有:P a =m a gvsin θ=mgv ,所以重力对a 、n 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故D 正确.故选ABD .【思路点拨】本题是力与能的综合题,关键对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正确地受力分析,以及合力选择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对象,运用能量守恒进行分析(2014·湖南十三校第二次联考)2.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

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勘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μ与a 之间一定满足关系B .黑色痕迹的长度为C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bD.煤块与传送带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功能关系.【答案解析】C解析:A、要发生相对滑动,传送带的加速度需大于煤块的加速度.即a>μg,则μ故A错误.B、当煤块的速度达到v时,经过的位移x1t带的位移x2则黑色痕迹的长度L=x2−x1故B错误,C正确.D、煤块与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fx相对故D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要发生相对滑动,传送带的加速度需大于煤块的加速度.黑色痕迹的长度等于传送带的位移和煤块的位移之差.以及掌握煤块与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fx相对(2014·吉林市普高二模)3. 如图所示,长为L的粗糙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

2015高考物理二轮考点分类训练:考点6 功和能 Word版含解析.pdf

2015高考物理二轮考点分类训练:考点6 功和能 Word版含解析.pdf

考点6 功和能 一、选择题 1. (2014·安徽高考)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

则( )A.v1=v2,t1>t2B.v1t2C.v1=v2,t1<t2D.v1<v2,t1t2,故选项A正确。

2.(2014·福建高考)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

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

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A.最大速度相同B.最大加速度相同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解析】选C。

弹簧具有相同压缩量,则弹性势能相同,两物块离开弹簧第一次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物块重力势能变化相同,D错误;物块质量不同,上升最大高度不同,C正确;物块合力为零时,质量大的物块,弹簧压缩量大,弹性势能大,则动能小,最大速度小,A错误;刚撤去外力瞬间质量小的物块加速度大于质量大的物块加速度,B错误。

【误区警示】本题审题时未能明确两物块质量不同,最大速度所处位置不同,误选A;不能进行过程的加速度变化的分析,将物块离开弹簧后进行分析得到加速度,误选B。

3.(2014·广东高考)如图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

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机械能内部的相互转化,没有摩擦力做功。

(完整版)高三物理专题---功和能,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三物理专题---功和能,含答案解析

高三物理“功和能的关系”知识定位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到普遍适用的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又要学习到条件限制下的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掌握守恒定律的困难在于:对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不清楚哪些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即哪几种能量之和守恒;而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又不能正确的分析何时守恒,何时不守恒。

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一直错误的认为功与能是一回事,甚至可以互相代换,其实功是功,能是能,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二者的关系应把握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知识梳理1、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而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章的主要定理、定律都是由这个基本原理出发而得到的。

需要强调的是: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个一个时刻相对应。

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3、复习本章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要研究功和能的关系,尤其是功和机械能的关系。

突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

⑴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外=ΔE k,这就是动能定理。

⑵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 -ΔE P,这就是势能定理。

⑶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其=ΔE机,(W其表示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定理。

⑷当W其=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⑸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

f d=Q(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

例题精讲1【题目】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

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

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

电学实验-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报+Word版含解析汇报

电学实验-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报+Word版含解析汇报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1.【2017·某某卷】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下列图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其中电流表A1的内阻r1=1.0 kΩ,电阻R1=9.0 kΩ,为了方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一个R0=3.0 Ω的电阻。

①按图示电路进展连接后,发现aa'、bb'和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一条内部断开的导线。

为了确定哪一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电建S闭合,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a、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a'间电压,假如读数不为零,如此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假如读数为零,如此一定是___________导线断开。

②排除故障后,该小组顺利完成实验。

通过屡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表A1和A2的多组I1、I2数据,作出图象如右图。

由I1–I2图象得到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Ω。

【答案】①aa'bb'②1.41〔1.36~1.44均可〕 0.5〔0.4~0.6均可〕【考点定位】实验——用伏安法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名师点睛】由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关键是要理解图线的物理意义——纵轴截距和斜率表示什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核心。

2.【2016·卷】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装置中。

图1为某种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化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这种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__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相对金属热电阻而言,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更__________〔选填“敏感〞或“不敏感〞〕。

【答案】增强敏感3.【2016·某某卷】〔6分〕在“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实验中〔1〕〔多项选择题〕用多用表测电流或电阻的过程中〔A〕在测量电阻时,更换倍率后必须重新进展调零〔B〕在测量电流时,更换量程后必须重新进展调零〔C〕在测量未知电阻时,必须先选择倍率最大挡进展试测〔D〕在测量未知电流时,必须先选择电流最大量程进展试测〔2〕测量时多用表指针指在如下列图位置。

2017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题库考点六 功和能

2017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题库考点六 功和能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六 功和能 1.(2017·全国丙卷·T16)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

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19mgl B.16mgl C. 13mglD. 12mgl【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Q 点提到M 点的过程中,PM 段的机械能不变。

(2)MQ 段软绳的机械能增加。

(3)外力对软绳做的功等于软绳的机械能的增量。

【解析】选A 。

把Q 点提到M 点的过程中,PM 段软绳的机械能不变,MQ 段软绳的机械能的增量为mgl l mg l mg E 91)31(32)61(32=---=∆,由功能关系可知: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mgl W 91=,故A 正确,B 、C 、D 错误。

2.(2017·全国甲卷·T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A.2 16 v gB.2 8vgC.24vgD.22vg【解析】选B。

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2=mg·2R+12mvx2,物块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有2R=12gt2和x=v x t,联立解得水平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28vg,故选B。

3.(2017·江苏高考·T3)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

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正确受力分析。

能量和动量_三年高考(2015_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能量和动量_三年高考(2015_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一、选择题1.【2017·新课标Ⅰ卷】将质量为1.00 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

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A .30kg m/s ⋅B .5.7×102kg m/s ⋅C .6.0×102kg m/s ⋅D .6.3×102kg m/s ⋅ 【答案】A【考点定位】动量、动量守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量即反冲类动量守恒问题.只要注意动量的矢量性即可.比较简单。

2.【2015·福建·30(2)】如图.两滑块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 的质量为m .速度为2v 0.方向向右.滑块B 的质量为2m .速度大小为v 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A .A 和B 都向左运动B .A 和B 都向右运动C .A 静止.B 向右运动D .A 向左运动.B 向右运动【答案】D【解析】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B A mv mv mv v m 22200+=-.知系统总动量为零.所以碰后总动量也为零.即A 、B 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方法技巧】本题主要考察动量守恒.在利用动量守恒解决问题时.注意动量是矢量.要先选择正方向。

3.【2015·北京·18】“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答案】A【考点定位】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功能关系。

专题08 电场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专题08 电场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专题08 电场一、选择题1.【2016·浙江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静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B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对应的功率越大 C .电容器电容C 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成正比D .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发生了变化2.【2015·安徽·15】由库仑定律可知,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

其间距离为r 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221r q q k F =,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

若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k 的单位应为A .kg ·A 2·m 3B .kg ·A -2·m 3·s -4C .kg ·m 2·C -2D .N ·m 2·A -2 3.【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 .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 C .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 .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 4.【2016·上海卷】国际单位制中,不是电场强度的单位是 A .N/CB .V/mC .J/CD .T ⋅m/s5.【2015·江苏·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 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 .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6.【2016·浙江卷】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 和B ,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

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 置于A 附近,贴在A 、B 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7.【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现将C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A)运动到P点返回(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C)运动到P'点返回(D)穿过P'点8.【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MN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功和能

(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功和能

专题06功和能一、选择题1.【2017 •新课标n卷】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

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直不做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答案】AB. —直做正功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解析】大圆环光滑,则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总是沿半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故犬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一直不做功r选项A正确,B错误;幵始时大圆环对打邹的作用力背离圆心,最后指向圆心丿故选项6错误;故选山【考点定位】圆周运动;功【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小圆环在大圆环上的运动过程中,小圆环受到的弹力方向始终沿大圆环的半径方向,先是沿半径向外,后沿半径向里。

2.【2017 •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答案】C【解析】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眼=—(吨+同理』下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為—0 = 0—驱)x,故C正腳ABD错误.【考点定位】动能定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动能定理写出E<-x图象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图象斜率描述的物理意义.3.【2017 •新课标n 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

(A) (14) (C) (D)2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答案】B【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 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2017 •江苏卷】如图所示,三个小球 A B 、C 的质量均为 m A 与B C 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 , B 、C 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 A 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a 由60°变为120°, A 、B 、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3(A) A 的动能达到最大前, 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 -mg3(B)A 的动能最大时,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 mg2(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 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3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丄mgL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

20 计算题 力与运动(提升题)-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含解析

20 计算题 力与运动(提升题)-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含解析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1.【2017·新课标Ⅰ卷】(12分)一质量为8.00×104 kg 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

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

60×105 m 处以7。

50×103 m/s 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 时下落到地面。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 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 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

0%。

【答案】(1)(1)4。

0×108J 2。

4×1012J (2)9.7×108J(2)飞船在高度h ’ =600 m 处的机械能为21 2.0()2100h h E m v mgh ''=+⑤ 由功能原理得0h W E E '=-⑥式中,W 是飞船从高度600m 处至着地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由②⑤⑥式和题给数据得W =9.7×108 J ⑦【考点定位】机械能、动能定理【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能及动能定理,注意零势面的选择及第(2)问中要求的是克服阻力做功。

2.【2016·江苏卷】(16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A 被固定在水平面上,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与物块B 相连,B 静止在斜面上.滑轮左侧的细线水平,右侧的细线与斜面平行.A 、B 的质量均为m .撤去固定A 的装置后,A 、B 均做直线运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求:(1)A 固定不动时,A 对B 支持力的大小N ;(2)A 滑动的位移为x 时,B 的位移大小s ;(3)A 滑动的位移为x 时的速度大小v A .【答案】(1)mg cos α (2(1cos )x α-(3)2sin 32cos A gx v αα=-(3)B 的下降高度s y =x ·sin α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22y A B mgsmv mv =+ 根据速度的定义得ΔΔA x v t =,ΔΔB s v t = 则2(1cos )B A v v α- 解得2sin 32cos A gx v αα=-【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技巧】第一问为基础题,送分的。

专题06 功和能—2013-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专题06 功和能—2013-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专题06 功和能1.【2013·上海·16】汽车以恒定功率沿公路做直线运动,途中通过一块沙地。

汽车在公路及沙地上所受阻力均为恒力,且在沙地上受到的阻力大于在公路上受到的阻力。

汽车在驶入沙地前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驶入沙地到驶出沙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答案】A【解析】汽车驶入沙地后阻力突然变大,导致牵引力小于阻力开始减速,s—t图像斜率表示速度,速度先减小,排除D;汽车功率不变P=Fv,速度v减小导致牵引力变大,这样减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加速度减小到0后匀速,但整个过程汽车一直向前,没有改变速度方向,排除C;最终是F 变大了,因此匀速的速度变小了,排除选项B;故选A.【学科网考点定位】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s-t图线.【名师点睛】此题是机车在额定功率下的运动问题以及s-t图像问题的讨论;关键是知道汽车进入沙地后的阻力变化,以及引起的速度、加速度以及牵引力的变化等,知道s-t图线的斜率等于汽车的速度。

此题有一定难度.2. 【2013·山东·16】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

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

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

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CD【解析】由题意可知滑块M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滑块m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两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由于斜面ab粗糙,摩擦力对M做负功,故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选项A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重力、绳的拉力以及摩擦阻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量,选项B错误;由功能关系可得除重力外其他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或系统)机械能的变化,故轻绳的拉力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选项C、D正确。

17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功和能(含解析)

17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功和能(含解析)

专题06 功和能【母题来源一】 2017年全国卷二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

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

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 )A .216v gB .28v gC .24v gD .22v g【答案】B【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母题原题】【母题来源二】 2017年全国卷三【母题原题】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

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 )A .19mglB .16mglC .13mglD .12mgl 【答案】A【名师点睛】重点理解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本题的难点是过程中重心高度的变化情况。

【命题意图】 本类题通常主要考查对摩擦力、向心力、功、动能等基本运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摩擦力做功、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简单的应用。

【考试方向】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关于功和能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电流及电磁感应相结合命题.动能定理多数题目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动能定理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题注重与生产、生活、科技相结合,将对相关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情境中。

机械能守恒定律,多数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高考题注重与生产、生活、科技相结合,将对相关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情境中【得分要点】(1)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①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②当变力的功率P 一定时,可用W =Pt 求功,如机车恒功率启动时.③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类力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做功等.④当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做线性变化时,可先求出力的平均值221F F F +=,再由W =Fl cos α计算.⑤作出变力F 随位移l 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所在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功和能一、选择题1.【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

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答案】A【考点定位】圆周运动;功【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小圆环在大圆环上的运动过程中,小圆环受到的弹力方向始终沿大圆环的半径方向,先是沿半径向外,后沿半径向里。

2.【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答案】C【考点定位】动能定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动能定理写出–x 图象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图象斜率描述的物理意义.3.【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

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

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216v gB .28v gC .24v gD .22v g【答案】B【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22111222mv mgr mv =+;物块做平抛运动:1t ;4rt g=;联立解得:22416v x r r g =-当2242168v v g r g ==⨯时,x 最大,故选B 。

【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 、B 、C 的质量均为m ,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2(B)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32(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2【答案】【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能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受合外力为零,在竖直方向整体加速度为零,选择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两个选项;弹性势能最大对应A球下降至最低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求最大的弹性势能.5.【2016·四川卷】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

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A.动能增加了1 900 J B.动能增加了2 000 JC.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 D.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J【答案】C【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做功,即动能的增加量为1 900 100 1 800 J,选项错误;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故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选项C正确,D错误。

考点:功能关系【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功能关系的考查;关键是搞清功与能的对应关系: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 6.【2016·上海卷】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用下漂浮在半空。

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A.失重且机械能增加 B.失重且机械能减少C.超重且机械能增加 D.超重且机械能减少【答案】B【考点定位】平衡条件、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关系、超重和失重【方法技巧】通过体验者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通过除重力外其他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他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判断机械能变化情况。

7.【2016·海南卷】如图,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1,在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2。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N 1–N 2的值为A .3B .4C .5D .6【答案】D【解析】设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为v 1,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在最低点:N 1–21mv R,在最高点:N 222mv R ;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有·2212mv –222mv ,联立可得:N 1–N 2=6,故选项D 正确。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向心力的来源,知道最高点的临界情况,通过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8.【2017·新课标Ⅲ卷】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竖直悬挂。

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点,M点与绳的上端P相距13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A.19mgl B.16mgl C.13mgl D.12mgl【答案】A【考点定位】重力势能、功能关系【名师点睛】重点理解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本题的难点是过程中重心高度的变化情况。

9.【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

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

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答案】C【考点定位】圆周运动、机械能、向心力【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题时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找到要讨论的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的条件来分析结论;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10.【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

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

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答案】 【解析】两球的质量34π3m r ρ=⋅,对两球由牛顿第二定律32==44ππ33mg f kr k a g g m r r ρρ-=--⋅⋅,可得a a >乙甲,由212h at =知甲球的运动时间较短,选项A 、C 错误。

由2v ah =得v v >乙甲,故选项B 正确。

因f f >乙甲,由f W f h =⋅知阻力对甲球做功较大,选项D 正确。

故选。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首先应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找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半径的关系,然后比较加速度,再结合运动公式来讨论其他物理量;此题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11.【2015·海南·3】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

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A.4倍 B.2倍 C.3倍 D.2倍【答案】D【解析】设f kv=,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速度最大,输出功率变化前,有2===⋅=,变化后有2P Fv fv kv v kv==⋅=,联立解2'''''P F v kv v kv得'v=,D正确。

【考点定位】功率的计算。

【方法技巧】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速度最大,然后根据公式P Fv=计算。

12.【2015·四川·1】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A.一样大 B.水平抛的最大 C.斜向上抛的最大 D.斜向下抛的最大【答案】A【考点定位】抛体运动特点、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能从三个小球做平抛、斜上抛、斜下抛的不同运动形式中分析出其共同特性——即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其次根据其共同特性选择相应物理规律稍作分析,得出小球速率的变化与其质量无关,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方法技巧】(1)在物理学中要善于运用假设法,对未知的物理量、物理条件、物理情境等可先一一进行假设,通过假设后便可选择合适物理规律分析、求解;(2)在分析曲线运动时,培养优先考虑能量观念求解的习惯。

【规律总结】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率变化与其质量无关。

13.【2015·全国新课标Ⅱ·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D【答案】A【考点定位】机车起动问题【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机车起动问题,不过本题是两次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但实质是一样的。

14.【2015·全国新课标Ⅱ·21】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

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答案】【解析】当a 物体刚释放时,两者的速度都为0,当a 物体落地时,没杆的分速度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gh v a 2=故B 正确;b 物体的速度也是为0,所以轻杆对b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A 错误;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的速度最大,此时杆对b 作用力为0,这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a 的加速度为g ,故C 错误,D 正确。

【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理解a 、b 两物体沿杆的分速度相等:θθsin cos b a v v =;b 的速度最大,此时杆对b 作用力为0,也是本题的一大考点的。

15.【2015·全国新课标Ⅰ·17】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