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资经济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式,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在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学: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3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4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5 环境资源: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6 经济效益: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7 外部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没有取得报酬。

8 外部不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坏的影响,没有进行赔偿。

9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10 绿色贸易壁垒: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11 环境经济效益: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

1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4 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管理污染源,并清除环境污染所需费用的原则。

15 需求:是指人们意愿买进的数量及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6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内容:1.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你怎么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的论断。

4.什么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它对环境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5.供给、需求的定义,市场均衡的主要内容。

6.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7.消费者剩余的定义、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具有怎样的特性?对环境价值评估有怎样的意义?8.绿色GDP与传统GDP的主要区别,绿色GDP的重要意义。

9.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定义。

外部性对环境资源配置的影响。

10.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方法有哪些?内部化对社会净福利存在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11.谈谈你对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简述环境资源价值的构成。

12.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及其必要条件,帕累托最优与社会最大福利的联系。

13.公共物品的定义、特性,解决“公地悲剧”的可能途径。

14.科斯定理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资源配置的结果与初始产权的分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5.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6.“最优污染水平”的概念、提出“最优污染水平”的依据、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因素。

17.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哪几类?各类中又有哪些常用方法?18.直接市场评价法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

19.旅行费用法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

20.机会成本法的定义、适用范围。

21.意愿调查法的定义、使用时应注意消除的偏差。

22.政府调控环境配置的必要性,环境政策手段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23.简述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优点和缺点。

24.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功能和基本形式。

科斯手段、庇古手段的定义及适用条件。

25.针对武汉市当今面向市民和企业征收生活污水处理费、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有关政策,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26.排污收费的意义、排污费的种类和征收办法。

27.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排污权交易的优缺点。

环境经济学-复习整理

环境经济学-复习整理

环境经济学复习第一章导论1 消费概念的不同理解:P6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如果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另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

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成为废弃物排入环境。

因此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1 完全竞争市场(即理想状态下的市场)满足5个条件:(课件)充分竞争、产品相同、信息完备、自由出入、不存在外部性2 市场机制的概念:P25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 P2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

如何起作用?(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为处于竞争中的主体指示方向。

通过竞争,推动和迫使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

适应市场者得以生存,不适应者将被淘汰。

市场经济由此而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4 需求的概念:P26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的概念:P26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5 支付意愿的概念:P27 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6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P27 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7 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的关系:P28从理论上说,考虑到环境物品的有用性和福利性,其支付意愿应当存在,并且会足够高。

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如果能够发现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建立环境物品的需求曲线,就可以知道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资源环境这种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科2、从两个的倒U形曲线得出资源经济学的任务,我们国家处于哪个阶段。

3、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过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根源:不完全市场、外部效应、公共物品、非凸性、不对称信息。

外部性效应: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价格体系不能有效地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致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理论界一般把环境问题的成因归结为环境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并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公共物品: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却往往无能为力,或调节作用甚微。

其根源在于公共物品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非竞争性:某人对一产品的消费不防碍他人同时使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非排他性: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公共物品类型非竞争性竞争性非排他性纯公共产品(路灯)共有资源排他性俱乐部产品私人产品5、政府失灵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政府干预主要体现在:1提供公共物品2鼓励和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的行为3减少信息不对称4反对垄断5保护产权6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①信息不足与扭曲②政策实施的时滞③公共决策的局限性④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⑤寻租活动的危害⑥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

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环境政策失灵包括项目政策失灵、部门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2、环境管理失灵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环境管理活动中寻租活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成本效益分析: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净贡献的大小,包括对就业、收入分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2.静态效率:如果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了资源使用净效益的最大化,就可以说该资源配置满足了静态效率标准3.动态效率:资源配置跨越了n个时期,如果所有可能的配置方式中存在净效益现值最大化的方案,那么这项资源配置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4.存在价值:又称为非使用价值,即人们非常愿意为改善或保护那些永不使用的资源付费5.条件价值评估:又称为意愿调查评估,指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6.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或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7.受偿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于一个具体的损失愿意接受的赔偿。

(或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8.效益转移:将其他时间和地点作出的估值应用到其他相似的分析中9.稀缺租金:在持续的长期竞争均衡中,生产者剩余被称为稀缺租金10.租值耗散: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下降,乃至完全消失11.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消费上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2.公共池塘资源:是指那些消费上具有可分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3.风险溢价:当预期收入与实际收入可能不同时,用于补偿资本所有者的额外资本成本14.边际使用者成本:跨期的稀缺导致的机会成本15.弱可持续性:维持总资本价值不变16.强可持续性:维持自然资本价值不变17.环境可持续性:保持某种重要的个别资源的特定物质流不变18.替换生育率:稳定人口下的总和生育率19.基金污染物:环境对其有一定吸收能力的污染物20.累积性污染物:环境对其没有或只有很少吸收能力的污染物21.非均匀混合基金污染物:造成的危害不仅依赖于其在大气中的数量,与其排放源的位置也密切相关22.纵向公平:分析收入水平不同的人群的平等状况23.横向公平:指平等对待同等收入的人24.新源歧视:根据目前的管制办法,新的污染排放者面临的控制要求比已有的污染排放者更严格,为了达到管制要求,其要付出更高的污染控制成本25.生态足迹:衡量为满足特定数量人口或者特定人类活动,需要多少面积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生态生产性土地,以提供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和污染消纳能力简答、论述与画图:1.简述物质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人类经济活动不能产生任何新的物质,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物质,尽管进行了物质形态的转化,但是最终必然要回到环境中。

《环境工程经济学》复习资料GC

《环境工程经济学》复习资料GC

《环境工程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共5题,10分)这个真心整不了……二、概念解释(共3题,12分)(题目来自课堂笔记,仅供参考)环境工程经济学:一般认为,环境工程经济学是以环境工程技术为主体,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来研究环境工程领域中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工程经济学: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

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

现金流量/净流量:在考察对象一定时期各时点上实际所发生的资金流人(CI)和资金流出(CO),称为项目的现金流量;同一时点上的资金流人与资金流出之差,称为净现金流量(NCF)。

资金时间价值:(复习资料版本):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其变动的这部分资金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百度百科版本):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

专家给出的定义: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三、简答(共2题,16分)(题目来自课堂笔记,仅供参考)1、环境工程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环境工程经济学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1)综合性环境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系统性任何一个环境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单元组成的整体,且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的,都要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客观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

(3)预测性环境工程经济学分析的重点是对可能付诸实施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是一项预测性很强的工作。

(4)定量性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环境工程经济学研究也是如此,而且,其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量来反映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5)优选性环境工程经济分析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从若干个备用方案中选择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应、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置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效劳,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效劳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置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说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16.时机本钱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时机本钱的方法。

17. 疾病本钱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本钱〔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本钱;20.边际本钱: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本钱的增加。

21、市场: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展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计40分)1、静态经济(5分)自然资源环境、人口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环境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

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5分后)是由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混合而成的符合系统,包括人口、环境和科学与信息三大基本要素。

3、绿色gdp(5分后)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其阻碍作用。

这种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一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衰竭;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

现行的gdp没有计量经济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容易过高的估计经济的增长,由此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造,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

4、资源承载力(5分后)指地球生物圈或某区域资源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5、环境承载力(5分)所指在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支持能力的限度,塔既为人类活动提供更多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更多资源并容纳废弃物,人们用环境承载力做为来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同程度的标尺,人类所相互竞争的环境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形成的繁杂环境系统。

6、环境容量(5分)指环境媒介稀释废物而又不引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7、环境税(5分后)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而凭借其主权权利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税种。

8、资源税(5分后)是采取从量定额的办法征收,实施“普遍征收、极差调节”的原则,对我国境内开发的一切应税资源产品征收资源税;并且运用资源税对因资源贮存状况、开采条件、地理位置等客观存在的差别而产生的资源极差收入。

9、外部性(5分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增添的非市场性的影响,没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充分反映出。

资环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环经济学复习资料

1、资源: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能为人类形成资财的要素。

2、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括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3、自然资源的配置:是指一种或多种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资源之间的组合,而这种组合关系在不同时间、空间(区域)和产业上有不同的体现。

4、共享资源:是指可供具有一定能力且有兴趣的单位及个人共同使用和消费的资源(具有竞争性不具有排他性)。

5、自然资源的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自然资源,在核算估价的基础上,从实物、价值和质量等方面,统计、核算和测量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况的工作。

6、资源分类:(1)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土地资源、气候、水、矿产、生物、环境;(2)按资源可更新特征分类: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3)按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专有资源、共享资源。

7、衡量资源稀缺的标准:资源的有限性。

8、自然资源稀缺的指标: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9、两种资源生产一种产品利润最大化:要求资源边际替代率(MRS)等于其价格的反比(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10、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1)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2)修正扭曲的价格体系;(3)对项目进行可持续意义上的成本——效益评价;(4)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经济制度保证。

11、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12、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基本途径:(1)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3)改进经济增长模式和转变消费方式;(4)实行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5)调整经济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13、通过“科斯定理”解决外部问题的措施是什么:私人交易和政府管制。

14、非再生资源社会最佳利用模式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竞争性企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15、非再生资源竞争性企业利用最优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区别:(1)企业决策所使用的贴现率r'高于社会计划决策中所使用的贴现率r;(2)企业决策一般会忽视原位资源存量的环境价值。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这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环境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

例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未受污染的土地等,都是稀缺的环境资源。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也是环境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当一个企业排放污染物时,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损害,但企业并未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美丽的花草,让邻居也享受到了美景,这就是正外部性。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比较某个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例如,在考虑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时,需要计算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改善和社会效益。

此外,还有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概念在环境决策中非常重要。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比如,在控制污染方面,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减少一单位污染所增加的成本等于由此带来的效益。

三、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有着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当一个国家变得富裕时,它有更多的能力投入到环境保护中,采用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会导致环境恶化。

反过来,环境状况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良好的环境质量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恶劣的环境会增加健康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四、环境政策工具环境政策工具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两大类。

命令控制型政策包括制定环境标准、禁止某些行为等。

资源环境经济学 期末复习提纲

资源环境经济学 期末复习提纲

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1资源稀缺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公共品性质导致供给不足,资源价格上升,产生稀缺;(2)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或保护不力,资源滥用或消费过度,或资源的再生能力投资缺乏激励,产生稀缺;(3)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当存在正外部性时,搭便车现象严重;当存在负外部性时,资源利用成本社会化,加剧资源的稀缺性;(4)资源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其价值时,导致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从根本上产生稀缺。

2外部性内部化的概念所谓外部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的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承担,以此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从而解决外部性问题。

3外部经济内部化的途径在如何使外部性内部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庇古为代表的“政府干预”思路和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安排”思路、庇古的思路1920年,庇古首次提出了对污染收税或费的想法:当社会边际成本(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收益)不相等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与补贴等经济干预手段使边际税率(边际补贴)等于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收益),使外部性“内部化”。

科斯的思路主要通过科斯定理来表达: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将自动趋于消失,法定权利的初始设置便无关紧要。

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达到配置的最佳效率。

斯思路下外部性内部化的两种形式。

一是联合。

将几个交易主体合并成一个交易主体,从而消灭了交易的必要,也就消灭了扭曲资源配置的可能。

二是买卖损害权。

也就是在既定的谁都有损害或保护自己不受损害的权利,没有权利的一方可以通过市场向有权利的一方购买。

其实质是引入市场,使环境外部性在产权明晰界定的基础上,进入市场交,如排污权的交易。

4什么是 3R原则三大原则:1减量化原则。

减少物质和能源流量,重新设计制造工艺,选择较少包装,购买耐用的可循环实用的物品。

2再利用原则。

延长产品和服务时间,尽可能多次或多方式地使用物品。

3资源化原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发展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三大主题:效率、最优、可持续性。

2资源环境为经济提供四大服务: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同化废弃物、福利教育和精神上的价值、全球生命支持服务。

3决策的原则:a边际相等原则MR=MC 净收益最大。

b帕累托最优原则: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利而又不是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当前方案最优。

4贴现的原因是:a时间偏好b资本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本可在生产中增值。

当前>未来5社会贴现率是指成本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资金收益率。

6石油泄漏损失:石油损失、修理损失、市场物品损失。

恢复原貌损失、对生态造成损失。

7环境价值计量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解释偏好法、陈述偏好法。

8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应用成本与效果的比值以表示每获得一份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

9产权用来解释环境资产的价值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所低估。

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力。

有效产权的特点: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产权理论认为:若环境资源的排他性能充分界定,公共品可转化为私有品,来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无需政府干预,若干预,也只起到分配产权、监督产权实施的作用。

10外部性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

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

呼市环境污染是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烟花、塑料包装}11鲍温模型: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量为每个人的横向加总,公共品为纵向加总。

公共品是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使用,而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些居民按市场方式承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

12工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

揭示:当关键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时,随着对这种资源使用的不断增加,以这一系统为利用对象的经济活动必然走向崩溃。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复习资料环资学的特点和作用:它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即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政策。

特点:边缘或交叉,应用或实用;作用:指导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指导政策和项目的评估,指导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

发展趋势:理论创新趋势方法创新趋势问题导向趋势跨学科趋势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1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以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冲突和利益均衡的实证描述和理论分析2国家环境管理职责和权利的边界确定,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3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规范下的经济增长和环境经济评价4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评价(代际和代际公平)5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改革6经济效率评价和政策微环境管理的设计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正外部性:有利于旁观者的福利(外部经济)。

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生产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最优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社会总剩余变小。

负外部性:对旁观者的福利是不利的(外部不经济性)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高于个人成本。

在生产具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最优量大于社会最适量,社会总剩余变小。

外部性的内在化:将外部费用引进价格之中,使得社会费用与个人费用更为接近。

外部性的内部化方法可分为私人解决方案(1.社会道德约束2.慈善行为3.形成产业链4.签订协议)和公共政策(1.监管2.经济手段)(庇古税是一种用于纠正环境负外部性的税收。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2013 陈方舟编【题型介绍】名词解释[5题15分]填空题[10题14分]选择题[10题10分]简答题[5题25分]计算题[18分]论述题[18分]【期中考试题】1、从经济—环境大系统地角度,试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简述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3、请你谈谈―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这一命题。

4、P66图7.6计算两期的净收益的当期值,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5、环境影响分为4类,生产力、健康、舒适性和环境的存在价值,针对不同的影响,有哪些方法进行价值评估。

【重点章节】【补充章节】第6章:人口问题1、导言:环境经济学2、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5、环境评价7、自然资源经济学8、能源12、污染控制经济学概论13、排污收费14、排污权交易18、环境与贸易2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增长影响劳动力比率(L/P)[2]人口增长影响人均产出(O/P)[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困[4]人口增加引起环境问题2.人口控制的经济方法:将孩子看作一个持久消费品。

孩子消费越贵,孩子的需求越低。

[1]降低需求,使需求曲线左移: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与劳动力需求,养老,妇女地位,就业.[2]提高孩子成本:直接成本[孩子衣食住行,教育成本,医疗保健,娱乐活动]间接成本[父母失去自身受教育和工作的时间机会成本] 人口问题:年轻效应;老年效应;退休效应第一篇总论第1章引言:环境、发展与经济学一、环境恶化的经济危害表现在:1.资源过度使用和浪费造成资源短缺;2.稀缺资源未有效配置:用于低收益不可持续使用的用途而非高收益用途;3.可再生资源一次性采光;4.多用途资源为充分利用:多用途资源用于单一用途5.资源保护投资不足;二、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行为和结果的脱节或背离。

这种脱离和背离是由于以下两者的结合:1.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第2章环境——经济大系统一、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图P9】二、经济——环境大系统【图P10】-环境经济学在传统经济系统的基础上将环境包容进来,把环境看作整个经济——环境大系的一部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年);(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9)空气污染严重;(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一般经济学以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2、如果某种商品是正常商品,则需求的收入弹性是 Em>0 。

3、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信息完备的;不存在外部性。

4、公共物品形体上难以分割活分离,具有供给上的普遍性或非竞争性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5、基数效用认为,效用有大小之分,他们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6、需求表或需求曲线表示商品需求量和其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7、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8、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把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视为己任。

9、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10、治理环境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庇古手段,一种称为科斯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2.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B )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收入约束C.消费者的需求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B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4、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焦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C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C、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5、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B )A.20美元B.10美元C.2020美元6、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C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 预算约束曲线上C.无差异曲线上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C )A.边际成本B.平均成本C.市场价格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B.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C.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9、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资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最大可持续产量;最大持续产量是在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系统以维持最高再生能力的原则。

简称MSY原则。

税收转移:指西方国家 (主要是美国)按照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级政府在提供公...为了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按照财政联邦制,通过这种税收—转移的过程,形成广泛的收入平等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清洁发展机制;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1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1(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是指自然资源数量的单位变动所引起的使用者成本总额的相应变动。

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科斯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环境税的倍加红利效应;霍特林法则;价格上涨率与投资利润率的比较利率对开采决策有重要的影响,此为霍特林法则。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强可持续与弱可持续;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资源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弱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资源可能存在可持续,或不可持续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是可持续的模式。

庇古手段;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这种征税手段被称为“庇古税”手段。

科斯手段;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灵活履约机制;《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种灵活履约机制,国际碳排放贸易,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

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

二、问答1.什么是强可持续?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资源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什么是弱可持续?弱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资源可能存在可持续,或不可持续的情况,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可靠?为什么?弱可持续,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两个范式中,弱可持续性深深扎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基础之上,是资源优化的分析范式,这一范式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肯定和支持。

2.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又叫经济活动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经济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外部性赖以产生的条件主要有哪些?基本原因:经济活动社会化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

主要原因: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主要原因外部性如何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现代经济学原理表明,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其结果都会导致经济活动缺乏效率或使资源配置远离最优状态,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行为主体不能将经济活动的消极或积极的后果完全内部化。

因而,区域经济活动的好的结果可能被另一些并没有作出任何投入的主体分享,而一部分坏的结果却由其他主体承担。

实践中,外部性往往是区际矛盾的直接原因。

3.借助图形说明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如何导致福利损失。

4.什么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在环境保护(或公共资源利用)问题上,人们如何堕于“囚徒困境”而不能自拔?5.借助图形说明渔业资源的逻辑斯谛增长与最大可持续产量。

6.说明水权交易的基本做法和效果。

水权交易市场的具体运作,首先要分配水权,其次是制定交易规则。

水权交易在实际执行方面困难重重的原因是,一方面其成长环境不成熟,未能保证其配套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反对水的市场化最主要的论点包括交易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和第三者效应,以及无法保证地区水量等。

1.交易成本。

水市场的效率受限于买方与卖方测量水量和水质、运送水等实施交易的各种能力。

交易成本是影响水市场效率的关键。

2。

地区水量问题.水权交易制度容易遗漏的一个环节就是最小地区水量需求问题。

水权交易会导致地区水量的减少,这也是水权交易带来的第三者效应之一。

3。

第三者负效应。

水权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符合利益性使用,以及不得对第三方造成任何破坏。

7.试说明赫尔曼·戴利的资源、环境利用原则。

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土壤、水、森林、鱼等,其可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再生率。

2.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燃料、优质矿石、矿泉水等,可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代替它们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如果一块油田的部分收益投资于太阳能收集器或植树造林,那么在油被开采完后,就仍然有等量的可再生资源可供使用。

3.对于污染物来说,可持续的排放率不能高于污染物被回收、吸收或由环境无害处理的速率。

此外,赫尔曼·戴利还强调,在资源的利用上,短期要使自然资本的生产率最大化,长期则要投资自然资本以增加其供给。

8.简述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

原则如下:1、源头减量,尽量不产生或者少产生三废是最直接的方法。

2、内部回用,可以减少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同时减少废物的产生量。

3、资源互补,类似桑基鱼塘,这个地方产生的废物可能是那个地方所需的原料,实现外部循环利用。

4、污染控制,对污染物进行控制排放,使得其浓度和容量都不产生大量的污染和伤害。

5、事后治理,这一点是最无奈,也是成本最大的,在一些公害事件发生后,再花大力气去解决9.论述污染治理的市场手段(或:试述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

1财政直接投资2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3押金返还制度4排污权交易方法5税收手段和收费手段10.画图分析①符合帕累托最优要求的最优污染水平和②从治污的角度定义的最优污染水平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11.与单纯管制(标准—罚款)的做法相比,排污收费的做法有什么优点?12.生态补偿的对象包括哪几类群体?通常由谁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或机制进行补偿?补偿标准又是如何确定的?13.试比较环境税和激励性补贴政策的污染治理效果。

14.试说明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思想和一般做法。

思想:环境是一种重要资源,同时又是一种公共产品。

如何创新机制,发挥市场对环境资源的配置作用,是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

排污权交易以环境有偿使用为前提,通过核定区域内排污总量,建立供求双方交易市场等措施,探索出一条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为了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应认真总结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经验,深入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环境保护的新机制。

做法:明确排污交易对象科学核定区域内排污权总量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15.和其他政策手段相比,排放权交易的做法有哪些优点?比较常见的经济激励型政策就是排污收费,这里以排污收费为列,与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比较。

1. 排污收费是政府管制的集中表现,而排污权交易鼓励的是市场调控。

目前,我国在解决环境问题时,采用了政府管制型的排污收费制度,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政府管制本身需要成本;第二,一方面会导致政府机构过分膨胀和管理费用过高,另一方面导致政府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从而使决策偏离公共利益方向;第三,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寻租是“政府失灵”和经济资源配置失效的重要原因。

2.排污权交易侧重于确立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和划分合理的区域。

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珍惜有限的排污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反,排污收费则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使企业缺乏珍惜环境的内在压力和动力。

16.简述《京都议定书》的灵活履约机制。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种灵活履约机制:(1)国际碳排放贸易:允许附件一国家及经济组织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容许的排放量”排放配额单位。

(2)联合履行机制:允许附件一国家及经济组织从其他国家的投资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获取减排信用,结果实际相当于工业化国家之间转让了同等量的减排单位。

(3)清洁发展机制:允许附件一国家及经济组织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得的“经认证的减排量”。

以上三种履约机制中,IET属于碳排放配额市场,JI和CDM属于碳排放项目市场。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唯一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的履约机制。

由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CDM项目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的需求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CDM项目上的自主能力较弱。

17.环境经济价值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物资资源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

还用通货膨胀率汇率银行利率各国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税率失业率一般的经济环境(稳定,增长,衰退,衰退)企业的经济环境是指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交通运输、资源等情况。

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8.说明环境资源“价—值背离”的原因与后果。

原因:商品的供求不平衡后果:量价背离是一种特殊现象,如果股价低位,说明底部筑底力量强,上涨可能性大,如股价高位则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