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独立基础的埋深能在一个标高是最好

合集下载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5.5.3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基础工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基础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形式的基础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设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早进入“工程角色”。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6、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表1.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

2、设计分组根据以上所给设计资料及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6组。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

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

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补充说明: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

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

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

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

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1徐江2王智华1.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54摘要摘要::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大家也非常熟悉,但在设计中,仍有一些很常见的问题大家容易忽略、犯错误,这里列举几点请大家在设计中参考。

Abstract:the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is so important to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and it is worth to be careful.There are some notes in the paper.关键词:基础的埋置深度;柱下独基Keywords: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Individual foundation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选择合适的埋置深度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的长短及造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是基础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确定浅基础的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凡能浅埋的尽量浅埋。

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动植物的影响因素,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要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

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很多,应综合考虑以下多种因素选定:一、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三、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四、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但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1.对于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按软弱层下的实际地基反力q (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及地下室地面的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5.1.2条要求折减后的数值)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m e e q d d d γ==,。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标准答案第4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标准答案第4章

Q2 第4 章土中应力 (答案在最底端)一简答题1.何谓土中应力?它有哪些分类和用途?1. 【答】土体在自重、建筑物荷载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均可产生土中应力。

一般来说土中应力是指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土中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

自重应力是指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尚未完成的压缩变形,因而仍将产生土体或地基的变形。

附加应力它是地基产生变形的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基土的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土中应力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两种。

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粒所传递的粒间应力。

它是控制土的体积(变形) 和强度两者变化的土中应力。

土中孔隙应力是指土中水和土中气所传递的应力。

2.怎样简化土中应力计算模型?在工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4.基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化直线分布的假设条件是什么?5.如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两者概念有何不同?6.土中附加应力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在工程实用中应如何考虑?7.在工程中,如何考虑土中应力分布规律?7. 【答】由于附加应力扩散分布,他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相当大的范围之下。

所以工程中:1、考虑相邻建筑物时,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具体值依原有基础荷载和地基土质而定,一般不宜小于该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 倍;2、同样道理,当建筑物的基础临近边坡即坡肩时,会使土坡的下滑力增加,要考虑和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要求基础离开边坡有一个最小的控制距离a.3、应力和应变时联系在一起的,附加应力大,地基变形也大;反之,地基变形就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我们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沉降计算深度”用应力比法确定。

二填空题1. 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和。

2 . 土中应力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和。

3. 地下水位下降则原水位出处的有效自重应力。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摘要]基础作为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上部荷载连同其自重一起传给地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基础计算如出现错误,轻则对建筑单体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重则会使建筑在适用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破坏,甚至是倒塌。

而基础埋置深度作为基础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下面我将对基础埋置深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基础、埋置深度、冻深[引言]所谓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指的是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

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当采用独立基础时,基础埋深为基底至地下室地面的距离;当采用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由此可见,基础形式、结构形式等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甚至区别很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称基础规范)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当然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其实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称基础规范)中第5节的规定,我们知道影响建筑物基础埋深主要有五个因素,即: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下面我将就此五大影响因素来谈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我们在计算基础前,首先会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来确定基础的结构方案,即:采取何种基础形式并确定基础埋深。

下面举例说明:某30层住宅楼,建筑高度90.6m,地下室与地下停车库相连,场地条件为圆砾,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Pa,地下水位埋深 3.5m。

根据《基础规范》第5.1.3条和5.1.4条的要求,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地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完整版)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D)斜线增大
2.宽度均为 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 P0 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 C )
(A)方形基础
(B)矩形基础
(C)条形基础 (D)圆形基础(b 为直
径)
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 B )
(A)柱下独立基础 (B)墙下条形基础 (C)片筏基础 (D)箱形基础
4.基底附加应力 P0 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 Z 增大而减小,Z 的起算点为:( A )
(A)基础底面
(B)天然地面
(C)室内设计地面 (D)室外设计地面
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B )
(A)基础底面
(B)天然地面
(C)室内设计地面 (D)室外设计地面
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 A )
曲线
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 中心
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 e > l/6 时,基底与地基局部 脱开 ,
产生应力 重分部 。
4.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 浅 ,
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 深 。
5.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 扩散 现象,反之,
下,这就是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 (2)在离基底不同深度 z 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的 σz 值最大,随离
中轴线距离增大曲线减小; (3)在荷载分布范围之下任意点沿铅垂线的 σz 值,随深度最大曲线减小; (4)条形荷载比相同宽度的方形荷载 σz 的影响深度大,在相同深度处,条形荷载在地
基底最大压应力为:( C )
(A)800 kPa

2014专业知识(下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

2014专业知识(下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

2014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专业知识(下午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均质地基,以下措施中既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又可以有效减小地基沉降的是哪个选项?(A )设置基础梁以增大基础刚度 (B )提高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 )采用“宽基浅埋”减小基础埋深 (D )设置地下室增大基础埋深【答案】(D )【解析】 要有效减少地基沉降,就要有效减小基底以下土层的沉降,选项ABC 均不能达到此要求。

只有选项D 才可以减少地基沉降。

2. 场地的天然地面标高为5.40m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基底埋深位于天然地面以下1.5m 。

在基础工程完工后一周内,室内地面填方至设计标高5.90m ,以下计算取值正确的是哪项?(A )按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时,基础埋深 2.0d =m(B )承载力验算计算基底压力时,基础和填土重K G G Ad γ=中的基础埋深 2.0d =m(C )地基沉降计算中计算基底附加压力0p p d γ=-时,基础埋深 2.0d =m(D )在以上的各项计算中,基础埋深均应取 1.5d =m【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21-2011第5.2.4条式(5.2.4)下面d 的注释可知,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故选项D 正确。

3. 某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跨度24m ,柱距9m ,单柱荷载3000kN ,基础持力层主要为密实的卵石层,在选择柱下基础形式时,下列哪种基础形式最为合适?(A )筏形基础 (B )独立基础(C )桩基础 (D )十字交叉梁基础【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基础持力层主要为密实的卵石层,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跨度24m ,柱距9m ,单柱荷载3000kN ,采用十字交叉梁基础最为合适。

4. 三个不同地基上承受轴心荷载的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底面荷载、尺寸相同,三地基反力的分布形态分别为:①马鞍形分布;②均匀分布;③倒钟形分布;问基础在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弯矩设计值之间的关系是哪一选项?(A )①<②<③ (B )①>②>③(C )①<②>③ (D )①=②=③【答案】(B )【解析】 地基反力分布形态与弯矩的分布形态相反,地基反力大小为①<②<③,故弯矩设计值大小为①>②>③。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程柱下独⽴基础设计任务书⼀、设计⽬的根据本课程教学⼤纲的要求,学⽣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法,培养学⽣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简单施⼯图的能⼒,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题⽬○B轴柱下钢筋砼独⽴基础设计三、设计分组成员四、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设计⼀多层现浇框架建筑物基础,按使⽤功能要求,上部结构的柱截⾯尺⼨设计为500×500mm2,室外地坪为天然地⾯,室内地坪标⾼⾼于室外地坪0.45m。

柱底荷载标准值如表1所⽰,柱⽹分布如图1所⽰。

表1图1(2)场地与地质条件资料建筑场地平整。

⾃上⽽下的⼟层依次如下:1号⼟层,杂填⼟,层厚0.5m,重度γ=18k N/m3。

2号⼟层,粘⼟,层厚2m,重度γ=19kN/m3,孔隙⽐e=0.68,液性指数为I l =0.78,可塑,稍湿,承载⼒特征值f ak=180kPa,压缩模量为15Mpa。

3号⼟层,淤泥⼟,重度γ=14k N/m3承载⼒特征值f ak=94kPa压缩模量为3Mpa。

(3)⽔⽂地质条件地下⽔位深度:位于地表以下2m处;地下⽔对混凝⼟结构⽆腐蚀性。

五、设计指导1、选择基础材料2、确定地基持⼒层与基础埋深3、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4、确定基础底⾯尺⼨5、验算地基变形(需要验算沉降的验算沉降)6、确定基础⾼度h7、基础底板配筋计算书1、设计基本资料1.1⼟层结构:给定的场地条件如图2所⽰: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F 1730M 150m V 66K K K kN kN kN==?=1.3持⼒层的选择:持⼒层在此选⽤②号⼟层,根据已知资料可知该⼟层为粘⼟,层厚2m ,重度: 319/kN m γ=,孔隙⽐: e 0.68=,液性指数为: 0.78l I =,承载⼒特征值:180ak f kPa=,可塑,稍湿,压缩模量为15MPa 。

,柱截⾯尺⼨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同⾃然地⾯,室内外⾼差450mm 。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收集资料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收集资料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姜伟郑永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710003西安)摘要: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咼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 中5. 1. 8 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贝U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土0. 000以下连为一体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1)、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2)高层建筑和裙房均设地下室,若沉降缝地面以下处用粗砂填实时,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否则应视为无埋深。

9、邻建建说:当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为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的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

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

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补充说明: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

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

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

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

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解题技巧总结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解题技巧总结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解题技巧总结1、关于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及其下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独立基础不应低于C25,垫层不宜低于C15B.独立基础不应低于C25,垫层不宜低于C10C.独立基础不应低于C20,垫层不宜低于C15D.独立基础不应低于C20,垫层不宜低于C10正确答案:D2、刚性基础的计算中包括下列哪项?( )A.地基承载力验算B.抗冲切承载力验算C.抗弯计算基础配筋D.裂缝、挠度验算正确答案:A3、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单向板分布钢筋面积和间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0%,且间距不宜小于200mmB.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间距不宜大于250mmC.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0%,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D.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间距不宜大于300mm正确答案:B4、工字钢腹板开孔,错误的是( )。

A.圆孔孔口直径不宜大于梁高的0.7倍B.矩形孔口高度不宜大于梁高的0.5倍C.距梁端相当于梁高范围内设孔D.不在隅撑与梁柱连接区范围内开孔正确答案:C5、按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多少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A.5度B.6度C.7度D.8度正确答案:B6、对静定结构的下列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静定结构为几何不变体系B.静定结构无多余约束C.静定结构的内力可以由平衡条件完全确定D.温度改变、支座移动在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正确答案:D7、下列关于钢构件长细比的描述,何项正确?( )A.长细比是构件长度与构件截面高度之比B.长细比是构件长度与构件截面宽度之比C.长细比是构件对主轴的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宽度之比D.长细比是构件对主轴的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对主轴的回转半径之比正确答案:D8、下列关于钢筋屈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基础埋深和建筑高度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建筑高度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建筑高度的关系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
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与基础形式和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当设防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时,对于天然地基,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对于桩基,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在埋置深度内;
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侧向限制时,埋置深度应从具有可靠侧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针对“楼脆脆”,对于基础埋深是否足够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如下两个对比就可以很快得到结论。

1、基础埋置深度是否满足1/15建筑物高度的要求;
2、埋入地下部分是否具有可靠的侧向限制,没有夯实的回填土、淤泥质土、软土等都不能算作可靠的侧向限制;也就是埋入老硬密实土的深度是否达到1/15建筑物高度以上。

3、如果有裙房,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从裙房的地下室地面算起。

基础埋深:
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实际工程施工角度来讲,基础埋深的原则是这样的:要在冰冻线以下,同时尽可能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考虑腐殖土层具备承载力,基础埋深要考虑与地基整体、协同承载建筑物的压力。

天然地基:
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土木工程师-专业案例(岩土)-浅基础-3.3地基变形分析

土木工程师-专业案例(岩土)-浅基础-3.3地基变形分析

土木工程师-专业案例(岩土)-浅基础-3.3地基变形分析[单选题]1.大面积料场场区地层分布及参数如图所示。

②层黏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下表,地表堆载120kPa,则在此荷载作用下,黏土层的(江南博哥)压缩量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2012年真题]题1表题1图A.46mmB.35mmC.28mmD.23mm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黏土层层顶自重为:q1=2.0×17=34kPa。

黏土层层底自重为:q2=34+0.66×18=45.88kPa。

则黏土层平均自重为:(q1+q2)/2=(34+45.88)/2=39.94kPa查表得:e1=0.84。

黏土层平均总荷载为:查表得:e2=0.776。

故黏土层的压缩量为:s=(e1-e2)h/(1+e1)=(0.840-0.776)×0.66/(1+0.840)=0.023m =23mm[单选题]2.某建筑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为5m×5m,基础埋深2m,室外地面以下土层参数见下表,假定变形计算深度为卵石层顶面。

问计算基础中点沉降时,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2013年真题]题2表A.12.6MPaB.13.4MPaC.15.0MPaD.18.0MPa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6条及其条文说明、附录K第K.0.1条表K.0.1-2进行计算,过程如下表(题2解表)所示:题2解表注:①层,由L/b=1,Z/(b/2)=1.2,查表K.0.1-2知:=0.2149;②层,由L/b=1,Z/(b/2)=2.4,查表K.0.1-2知:=0.1578。

压缩模量当量值为:[单选题]3.天然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5m×5m,基底附加压力180kPa,基础下地基土的性质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见下表,地基压缩层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2008年真题]题3表A.10MPaB.12MPaC.15MPaD.17MPa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6条,计算过程如题8解表所示:题3解表因此式中,Ai为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

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

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摘要:1.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重要性2.影响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因素3.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计算方法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5.总结正文: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预留高度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重要性、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重要性1.保证结构稳定性: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合适,能有效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抗压性能。

2.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的预留高度有利于钢筋的搭接和焊接,从而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速度。

3.确保安全:合适的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能降低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

二、影响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因素1.柱子直径和混凝土强度:柱子直径越大,所需预留高度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预留高度可适当减小。

2.钢筋直径和间距:钢筋直径越大,间距越密,所需预留高度越高。

3.设计要求和规范: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合理确定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

三、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的计算方法1.经验公式:预留高度= 0.01 × 柱子直径+ 10mm。

2.按照设计规范: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查阅相关表格确定预留高度。

四、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预留高度符合要求。

2.钢筋搭接和焊接质量要保证,以免影响结构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预留高度的准确性。

五、总结柱钢筋出板面预留高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结构稳定、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施工人员应充分了解影响预留高度的因素,合理计算预留高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要求。

柱下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处理方法探讨

柱下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处理方法探讨

柱下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处理方法探讨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0-09-26 00:28:10【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持力层埋藏较深,柱下独立基础底部不能置于持力层上时,通过方案比较,提出可通过增设扩大短柱或柱侧增设短墙肢的方法加大基础埋深,把基础置于地基持力层上,即满足工期要求又不改变上部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高度。

关键词:埋深、嵌固面、短柱、短墙肢一、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单层工业厂房,上部结构为框排架,无吊车,屋盖为网架,上弦支承,跨度36米,现浇框架柱间距为6米,柱净高8.5米,地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风压为0.55KN/m2,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持力层为圆砾,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设计基础埋深-2.5m,持力层深度-2.5米至-4.0米,拟建场地现状标高-2米至-3.5米,设计要求先进行场地平整,再进行基础施工,基底持力层超挖部分采用砂石换填处理,室外地面标高-0.3m,底层计算嵌固面为-0.90m。

为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场地暂不平整,先施工基础,再进行场地土回填,为此须对原设计基础进行调整。

二、处理方法方法一:维持原设计,基底超挖部分仍采用砂石换填,压实系数≥0.94,此方法对施工质量控制较高,工期较长,不能满足要求。

方法二:基底超挖换填材料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方便快捷,工期相对较短,但因超挖较多,换填量大,投资较高。

方法三:加大基础埋深,基底降低置于持力层上,调整上部结构底层计算高度,此方法施工工期最短,但设计修改工作量大,同样不能满足工期要求。

方法四:在方法三基础上增设扩大短柱或短墙肢,对扩大短柱或短墙肢进行受力分析配筋,满足原设计上部结构底层排架柱计算高度的要求,即底层排架柱计算高度不变,嵌固面置于扩大短柱或短墙肢顶部。

本方法设计修改量小,施工期较短,投资增加不多。

综合分析,采用方法四进行处理,但须对扩大短柱或短墙肢进行受力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以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