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Ⅰ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整理)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 题;共54 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真题全解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真题全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此后中国思想史,也 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 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封建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 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 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 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 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 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 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 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申请的、甜蜜的 。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 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 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④现实中在医院查阅资料推动了情节发展,生动具体刻 画出赵一曼在抗日时期 的抗争和英勇就义的壮举,富有历史 画面感,吸引读者且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 织,扩大了文章的 时空,使文章更具艺术张力,更能凸显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 墨子号”进行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 ,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 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 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 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 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 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 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讲论述类阅读1课件 (共22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讲论述类阅读1课件 (共22页)

技法点拨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
考纲解读
考点探究
整体感知
关键语句
【例1】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革命的力量,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
类的福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
技术通过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人 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对人类来说 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 本段中所说的“善”指_____________。
“为人类造福”
考点探究 答题思路:
语段后可知,语段中与“善”密切相关的关键句为 “能
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类的福利” 和“为人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对这两句进行提炼和 归纳,得出结论。
考点探究 (2)开放式是不针对特定问题的题目,一般采取选择
题的形式。有单选和多选之分;有回答正确和错误之别。
技法点拨
2.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
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
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 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
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
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
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考纲解读
基本考点:
三、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 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 同类的语句。
四、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
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 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Ⅰ补_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课件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Ⅰ补_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课件

3.对比式 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在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时,先以苏东坡的《惠 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 旨丰富蕴藉;再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正反对 比,突出了文字的联想意义必须要善用的观点。
4.总分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 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 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 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 精神。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2.层进式 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 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 ,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 朗的秋天气息。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 ‘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 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6.类比论证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 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这一 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7.归谬法 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推论而得出荒 谬的、明显错误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如: 有人问一个补习过两年的学生为什么还来补习,这个学生说“我一定要考 上大学,否则前途就完了” 。这个学生考上大学的决心和精神是可嘉的,但考不 上大学“前途就完了”吗?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现有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文 凭的人不到 10%, 按该学生的观点, 岂不是我国 90%的就业人员都“前途完了” 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2018年高考全国卷1之语文真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之语文真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之语文真题与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廷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将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涂黑,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构成了诸子之学,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奇观。

诸子之学不仅限于先秦时期,而是贯穿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在延续。

诸子之学的特点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也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前者主要从历史角度对经典进行实证性研究,包括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回顾历史上的思想,还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它接近诸子之学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在中西思想互动的背景下,“接着讲”不仅涉及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也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

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二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新子学”展现为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它具有新的内涵和形态。

赵一曼女士是中国早期的杰出女性领导人之一。

她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早年曾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

1927年,她加入中国,成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她曾在中共中央妇女部和中央组织部工作,并担任过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妇女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务。

1948年,她参加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妇女会议。

1950年,她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

在此期间,她积极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口号。

1953年,她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

考题精练用好比对法,选准选择题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立。

2.原文: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成立。

“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的原因,而是结果。

3.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目怎么命高考怎么考课件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目怎么命高考怎么考课件新人教版

改(改变) 漏(遗漏) 凑(拼凑)
即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曲解文意等现象;或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 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 测……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 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 很大迷惑性,考生应多加留意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 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是 否有此类情况。
以偏 概全 (混 淆范 围或 程度)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 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 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 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 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 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 错误的判断。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在一起 而造成错误,或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 扰判断
(二)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8大角度”
了解了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者的设错规
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错误,从而排除错项。命题者在设置
选项时会在以下8个角度设置陷阱:
8大 角度
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选项特征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 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 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 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 未必、完成、成功等。
选项句与原文相似,需注意: (1)选项句中的“因”与“果” 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 (2)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 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 等。
8大 角度
角度阐释
选项特征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 (1)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 无中 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 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生有 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 (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试卷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6全国甲卷√√√2016全国乙卷√√√2016全国丙卷√√√2015全国Ⅰ卷√√√2015全国Ⅱ卷√√√2014全国Ⅰ卷√√√2014全国Ⅱ卷√√√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采用选误的形式,题目为3道,9分,此专题的考查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2.从考题考点上看,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查有何特点?选择的文本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考点包括“理解(B)”“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的两个层级、六个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均有所侧重地考查,其中概念理解、信息筛选、内容归纳、观点概括是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考查的重点。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一、论述类文章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的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①有的直接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本的结尾,篇末点题,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③有的放在文本的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当然,有少数文本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这就要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论述类文章的类型1.立论文立论文指对某个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意见的论述类文本。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标题就鲜明地摆出了作者的观点。

论述类文本大多是立论文。

2.驳论文驳论文指反驳对方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论述类文本。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

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主张。

驳论文中反驳的方法有三种: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

三、论述类文章的结构(一)基本结构1.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简明新颖。

2.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3.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二)论证结构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2.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3.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在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时,先以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再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正反对比,突出了文字的联想意义必须要善用的观点。

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5.综合式有些文本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而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四、论述类文章中常见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不交代其出处。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论述“有业”“敬业”“乐业”时,作者引用了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名句以及孔子、百丈禅师、朱熹、曾文正公等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文章先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明他自认为“求甚解”了,实际上作了许多曲解。

接着又从正面以诸葛亮和徐庶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为例,通过对比,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文中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

各种比喻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5.因果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

如: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打压,顽强抗拒厄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以上文段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很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6.类比论证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7.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推论而得出荒谬的、明显错误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

如:有人问一个补习过两年的学生为什么还来补习,这个学生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否则前途就完了”。

这个学生考上大学的决心和精神是可嘉的,但考不上大学“前途就完了”吗?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现有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文凭的人不到10%,按该学生的观点,岂不是我国90%的就业人员都“前途完了”吗?这里作者运用归谬法,引申出90%的就业人员“前途完了”的荒谬结论,使错误论点不攻自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