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1-8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1-8基础化学习题答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求0.010kgNaOH、0.100kg(1Ca2+)、0.10kg(1Na2CO3)的物质的量。
22解:(1)m(NaOH) = 0.010kg M(NaOH) = 40gmol-1n(NaOH) =21040= 0.25 (mol)2(2)m(1Ca2+) = 0.100kg M(1Ca2+) = 40gmol-1 n(1Ca2+) =2__= 5.0(mol)12(3)m(Na2CO3) = 0.10kg M(Na2CO3) = 53gmol-121n(Na2CO3) =__= 1.89 (mol)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1)1.026 4位(2)0.0208 3位(3)0.003 1位(4)23.40 4位(5)3000 无数位(6)1.0×10-3 2位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3)3.22 23.171.26 103= 5.93×10 (4)-35.4 4.32 102.325 2.1524.6×10-24、(1) 以H2SO4为基本单元,M(H2SO4)=98g/mol;(2) 以HSO4-为基本单元,M(HSO4-)=97g/mol;(3) 以3H2SO4为基本单元,M(3H2SO4)=294g/mol。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第二章溶液与胶体1、在25oC时,质量分数为0.0947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6gL-1,在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为0.997 gL-1。
计算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则n(H2SO4) = n(H2O) =1.06 1000 0.0__1.06 1000 (1 0.0947)18= 1.02 (mol) = 53.31(mol)c(H2SO4) =n(H2SO4)V= 1.02 (moll-1)1.021.02 53.31x(H2SO4) =b(H2SO4) =n(H2SO4)n(H2SO4) n(H2O)== 0.0188n(H2SO4)m(H2O)=1.021000 1.06 (1 0.0947)= 0.106(molkg-1)2、醚的正常沸点为34.5℃,在40℃时往100g乙醚中至少加入多少摩尔不挥发溶质才能防止乙醚沸腾?解:Tb Kb bB )2.02 (40-34.5n0.1n = 0.22mol3、苯的凝固点为5.50℃,Kf = 5.12 Kkgmol-1。
基础化学(人卫第8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g 9.0g L1
1.4L
12、 nI2
m(I2 ) M (I2)
0.508g 254g mol 1
2.00 103 mol
nKI KMnO4 2n(I 2 ) 2 2.00 103 mol 4.00 103 mol
Exercises 2. 29.837 29.24 0.018618 0.19
1.89mol
8、 n(ZnCl2 )
m(ZnCl2 ) M (ZnCl2 )
350 g 136.3g mol 1
2.57mol
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ZnCl 2 )
n(ZnCl 2 ) V
2.57mol 739.5mL
3.48mol
L1
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b(ZnCl 2 )
n(ZnCl 2 ) m(H 2O)
2.57mol 650g
3.95mol
kg 1
m(K )
20mg
9、 c K n(K ) M (K ) 39.0g mol 1 5.1mmol L1
V
V
100mL
m(Cl )
366mg
c Cl n(Cl ) M (Cl ) 35.5g mol 1 103mmol L1
V
V
100mL
10、 m(C6 H12O6 ) 50.0g L1 500mL 25.0g
m(C6 H12O6
H 2O)
25.0g
M (C6 H12O6 H 2O) M (C6 H12O6 )
化工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化工基础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l、()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
A、功能演练B、全面演练C、桌面演练正确答案:C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制度。
A、审批B、许可C、资质认证D、安全评价制度正确答案:A3、某离心泵在运行1年后,发现在启动时有气缚现象发生,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有泄涌现象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是否合适C、停泵,向泵内重新灌液D、检查出口管路阻力是否过大正确答案:A4、硫酸生产的炉气净化工序中一冼与二冼不能除去()。
A、水蒸气B、矿尘C、珅氧化物D、硒氧化物正确答案:A5、离心泵的效率n与流量Q的关系为()。
A、Q增大,n先增大后减小B、Q增大则n增大C、Q增大,n先减小后增大D、Q增大则n减小正确答案:A6、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下列哪项()不属于条件之一。
B、氧化剂C、可燃物D、人正确答案:D7、生产经营单位的()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A、生产人员B、在职人员C、从业人员D、全体人员正确答案:C8、穿工作服的作用()。
A、整齐统一B、保护内衣不被污染C、标志自己在上班D、防止皮肤吸收毒物、高温辐射和防静电正确答案:D9、某离心泵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为55kPa, 当地大气压为10lkPa, 则泵出口处的绝对压强为:()。
A、156kPaB、101kPaC、45kPaD、56kPa正确答案:A10、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例如危险物质泄淜、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为()A、专项应急预案B、综合应急预案C、现场处置方案正确答案:A11、如下哪一种不是传热的基本方式()。
A、热传导B、热辐射D、间壁换热正确答案:D12、国家标准GB281l-2007中对安全帽的基本要求中,哪项没有要求()。
基础化学
《基础化学》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魏祖期主编,基础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第7版第一章 绪论1.下列数据,各包括几位有效数字?⑴ 2.0321 g ⑵ 0.0215 L ⑶ p K HIn = 6.30 ⑷ 0.01% ⑸ 1.0×10-5 mol 解:有效数字位数分别为,⑴ 5位 ⑵ 3位 ⑶ 2位 ⑷ 1位 ⑸ 2位2.某物理量的真实值T = 0.1024,实验测定值X = 0.1023,测定值的相对误差RE 是多少? 解:%1.01024.01024.01023.0-=-=-=T T X RE 3.求0.010 kg NaOH 、0.100 kg (+2Ca 21)、0.100 kg (32CO Na 21)的物质的量。
知已NaOH +2Ca 21、32CO Na 21的摩尔质量分别为40、20、53 g·mol -1 解:、mol 89.1100053100.0)CO Na 21(mol 00.5100020100.0)Ca 21(mol 25.010*******.0)NaOH (322=⨯==⨯==⨯=+n n n 4.20℃,将350 g ZnCl 2溶于650 g 水中,溶液的体积为739.5 mL 。
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ZnCl 2的摩尔质量为136 g·mol -1解:12L mol 48.35.7391361000350)ZnCl (-⋅=⨯⨯=c 12kg mol 95.36501361000350)ZnCl (-⋅=⨯⨯=b 5.每100 mL 血浆含K + 和Cl - 分别为20 mg 和366 mg ,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mmol·L -1。
解:1L mmol 1.5100010051.0)K (mmol 51.03920)K (-++⋅=⨯===c n 1L mmol 10310001003.10)Cl (mmol 3.105.35366)Cl (---⋅=⨯===c n 6.如何用含结晶水的葡萄糖(C 6H 12O 6·H 2O )配制质量浓度为50.0 g·L -1的葡萄糖溶液500 mL ?该溶液密度为1.07.某患者需补充Na + 5.0 g ,如用生理盐水补充[ρ(NaCl) = 9.0 g·L -1],应需多少体积的生理盐水?解:n (Na +) =230.5= 0.22 mol c (NaCl) =5.580.9= 0.15 mol·L -1 V =15.022.0= 1.5 L 0 kg·L -1,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葡萄糖的摩尔分数是多少? 解:n (C 6H 12O 6) =10005001800.50⨯= 0.139 mol m (C 6H 12O 6·H 2O) = 0.139×198 = 27.5 g c (C 6H 12O 6) =1000500139.0⨯= 0.278 mol·L -1 500 mL 溶液中n (H 2O) =182/0.50500-=26.4 mol x (C 6H 12O 6) =4.26139.0139.0+=0.00524 8.An aqueous solution is 8.50% ammonium chloride, NH 4Cl, by mass. The density of the solutionis 1.024 g·mL -1. What are the molality, mole fraction, and 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of NH 4Cl in the solution?解:b (NH 4Cl) =50.810010005.5350.8-⨯= 1.74 mol·kg -1 x (NH 4Cl) =08.5159.0159.018/)50.8100(5.53/50.85.53/50.8)()Cl NH (4+=-+=总n n = 0.0303 c (NH 4Cl) =5.53%50.81000024.1⨯⨯= 1.63 mol·L -1 第二章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1.将2.80 g 难挥发性物质溶于100 g 水中,该溶液在101.3 kPa 下沸点为100.51℃。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无机部分)
⑵
-2
⑶
-4
⑺ 1.1×10
1
⑻ 5.0×10-15
+
5.0×10
6.3×10
1.8×10
-5
1.1×10
-11
6.3×10
-8
1.0
[OH ] 2.0×10-13 1.6×10-11 5.5×10-10 8.7×10-4 1.6×10-7 1.0×10-14 8.9×10-16 2.0 3、 [OH-]=1.3×10-3 mol·L-1 α=1.3% 4、HOAc:[H+]=1.9×10-3mol·L-1 α=0.94% HCN:[H+]=9.9× -6 -1 + 10 mol·L α=0.0050% c 相同,Ka 越大,[H ]与 α 越大 5、⑴0.1mol·L-1HCl>HF>H2S>HCN>1.0× 10-5mol·L-1HCl ⑵ HF 最大,HCN 最小 ⑶0.1mol·L-1HCl 6、HOCN:[H+]=3.5×10-3 mol·L-1 HCN: + -6 -1 -5 -1 3 [H ]=7.0×10 mol·L HOCN>HCN 7、1.3×10 mol·L 8、⑴2.0×10 ⑵7.65 9、445mL 10、⑴9.03 ⑵4.97 ⑶7.00 ⑷9.28
2
1 ⑷m = 0 2
5、 n ≥ 3 、 l = 0,1 、 l = 0 、 m = 0 、 m s = ±
2
1 2
2s
n 2 2
m 0 0
ms +1/2 -1/2
2p3
※
2 2 2
1 1 1
0 +1 -1
+1/2 +1/2 +1/2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参考答案1B解析:大雾和柳絮都是肉眼可见的,它们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氧气可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2C解析:Cl2表示一个氯分子;2Cl2表示2个氯分子;2Cl表示2个氯原子;2Cl-表示2个氯离子。
3D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所以分子和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A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正确;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D错误。
4A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项不正确。
5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B错;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
6D解析: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但我们看不到分子的运动,所以也说明了分子很小,A、B可以说明;该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盛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使溶液显酸性,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C可以说明;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7D解析: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但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A错误。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B错误。
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错误。
8D解析: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体,说法①②不确切;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两者质量不相同,说法③不确切。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第3版)
第一章 习题答案1.答:能量单位 J 、质量单位 μg、长度单位 nm 、温度单位℃、属于 SI 单位;其他不是。
2.答: SI 基本单位: m 、kg 、 s 、 A 、 K 、 mol 、 cd 。
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根据x(H 2O)n( H 2O )n(H 2O)n(蔗糖 )n(H 2O)100g5.56moln(蔗糖 ) 10.0g 0.0 2 9 2 m o l18.0gmol -1342g m o -1lx( H 2O)5.56mol0.9955.56m o l0. 0 2 9 2 m o lp( H 2O) p * x(H 2O)2.34kPa 0.9952.33kPa2. 解:p 1p(H 2 O)* x( H 2 O) p( H 2 O)*80mol0.999 p(H 2 O) *80mol 0.1molp 2p(苯 )* x( 苯)p(苯 )*80mol0.999 p(苯) *80mol 0.1molp 3p(H 2 O)* x( H 2 O) p( H 2 O)*40mol0.998p(H 2 O)*40mol 0.1molp 2p(H 2 O)* x( H 2O) p( H 2O)*80mol0.999 p(H 2 O)*80mol 0.1mol苯) *p(H 2 O) *p(答案为 (B)3. 解:28.50g20.30g30.33gc os58.5g mol -174.6g mol -1 147g mol -10.31mol L 11.00LT fiK f b B iK f c BK fcos1.86K kg mol 1 0.31mol L 10.58KT f0.58 Cc os 0.31mol L 1 310mmol L 1与人体血浆等渗。
基础化学习题1
《基础化学》习题(一)一. 单选题1.将红细胞置于体积比为1∶2的9.0g ⋅L -1 NaCl 溶液和50.0 g ⋅L -1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溶液中,红细胞将 ( ) (M NaCl =58.5 g ⋅mol -1,M 葡萄糖=180 g ⋅mol -1)。
(A) 萎缩 (B) 膨胀 (C) 不受影响 (D) 无法判断2.下列溶液的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 C(C 6H 12O 6)=0.2mol ⋅L -1 ② C(Na 2CO 3)=0.2mol ⋅L -1③ C(Na 3PO 4)=0.2mol ⋅L -1 ④ C(NaCl)=0.2mol ⋅L -1(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②>③3.如果某一体系从状态A 变到状态B 有两条途径:(1)A →C →B ;(2)A →D →E →B ;体系热力学能的改变值 ∆U 为( )。
(A) ∆U 1>∆U 2 (B) ∆U 1≠∆U 2 (C) ∆U 1=∆U 2 (D) ∆U 1<∆U 24.实验测得下列反应的热效应:C 6H 4(OH)2(aq)=C 6H 4O 2(aq)+H 2(g) ∆r H 1=177.4 kJ ⋅mol -1O 2(g)+2H 2O(l)=2H 2O 2(aq) ∆r H 2=189.1 kJ ⋅mol -1H 2O(l)=H 2(g)+12O 2(g) ∆r H 3=285.8 kJ ⋅mol -1则反应C 6H 4(OH)2(aq)+H 2O 2(aq)=C 6H 4O 2(aq)+2H 2O(l) 的焓变为( )。
(A) -203.0 kJ ⋅mol -1 (B) 203.0 kJ ⋅mol -1 (C) -609.0 kJ ⋅mol -1 (D) 609.0 kJ ⋅mol -15.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判断6.取等体积的C(AgNO 3)=0.10mol ⋅L -1的AgNO 3和C(KI)=0.05 mol ⋅L -1的KI 两溶液制备溶胶,则所得胶团结构式为( )。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练习题76(附答案)
2020年03月05日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一、单选题)①CH3CH2Cl ②③(CH3)2CHCH3 ④⑤A.链状烃:①③⑤ B.链状烃:③⑤C.环状烃:②④⑤ D.芳香烃:②④2.某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烃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B.该烃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共面C.该烃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共面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3.下列关于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中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14个B.该烃分子中共直线的碳原子只有为4个C.该烃存在顺反异构D.1mol该烃与溴水反应时最多可以消耗6mol Br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烷烃、烯烃、炔烃属于脂肪烃B.烷烃、烯烃、炔烃和苯及其同系物都属于脂肪烃C.苯及其同系物属于脂环烃D.烷烃、烯烃、炔烃都属于饱和烃5.下列有机化合物一定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链状有机化合物B.环状有机化合物C.卤代烃D.芳香烃6.有A、B两种烃,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烃A和B的实验式相同B.烃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烃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D.烃A和B各取1mol,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相等7.某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属于饱和烷烃B.该烃的名称是3—甲基—5—乙基庚烷C.该烃与2,5—二甲基—3—乙基己烷互为同系物D.该烃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8种8.含有一个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图,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A.1种B.2种C.3种D.4种9.1 mol某气态烃能与1 mol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加成后的产物又可与7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CHA.22CH CH=CHB.32CH CH CH=CHC.322CH CH CH CH=CHD.322210.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且不含支链,则该烃的含1个甲基的二氯代物有( )A.4种B.5种C.8种D.9种11.某气态烃 20mL完全燃烧时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00mL。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习题解答(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思考与习题1.填空题(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量变化不连续的特征,其运动规律可用量子力学来描述。
(2)当主量子数为3时,包含有3s、3p、3d三个亚层,各亚层为分别包含1、3、5个轨道,分别能容纳2、6、10个电子。
(3)同时用n、l、m和m s四个量子数可表示原子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用n、l、m 三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的一个轨道;而n、l两个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的能级。
(4)改错的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3d4S(6)原子序数为35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用原子实表示为[Ar]3d104s24p5,其价电子构型为4s24p5,价电子构型的轨道表示式为;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 族,第四周期,元素符号是Br 。
(7)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比较稳定。
这一规律通常又称为洪德规则的特例。
(8)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的重叠,其形成条件是两个具有自旋相反单电子的原子轨道,尽可能达到最大重叠。
(9)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统称为键参数,常用的有键能、键长、键角。
(10)H2S分子的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S采取sp3不等性杂化,键角∠HSH<109°28′(提示:填写>,=或<)。
(11)完成下表2.选择题(1)下列原子轨道中,属于等价轨道的一组是( C )。
A .2s ,3sB .2p x ,3p xC .2p x ,2p yD .3d xy ,4d xy(2)下列用一套量子数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B )。
A .4,1,-1,-12B .4,2,0,-12C .4,0,0,+12D .3,1,1,+12(3)下列不存在的能级是( 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基础练习题 含答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下列情景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B.舞台升降C.点燃火炬D.歌声悠扬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3. 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4. 下列关于物质鉴别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汽油和酒精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B.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观察颜色鉴别C.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氮气、氧气D.水和铁丝可以通过观察状态鉴别5.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6.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如图)。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7. 物理变化是指其他物质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等。
化学变化是指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氧化、变质、生锈等。
8.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9. 蜡烛点燃前为柱形固体,质地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
燃烧后生成物有和。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
10.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11. 做化学实验取用药品时,取用块状固体用(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时要用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盖);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垂直悬空、正上方)。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道尔顿和阿佛家的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熟记)(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变化反映性质,性质决定变化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5.实验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6.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7.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熟记)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8.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3. (1) 5位,(2) 3位,(3) 2位,(4)1位,(5)2位。
4. %1.0001.01024.00001.01024.01024.01023.0-=-=-=-=RE5. kPa}){}{}({m N 10}){}{}({dm m N }){}{}({ L J }){}{}({K mol K J L mol }){}{}({ ])[][]([}){}{}({][}{][}{][}{2331111-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T R R c c cRT Π⨯⨯=⋅⨯⨯⨯=⋅⋅⨯⨯=⋅⨯⨯=⨯⋅⋅⨯⋅⨯⨯=⨯⨯⋅⨯⨯=⋅⨯⋅⨯⋅==-----式中,花括号代表量的值,方括号代表量的单位。
6. 1 mi 3 = 1.609 3443 km 3 = 4.168 182 km 3, 所以水资源的总体积V = (317 000 000 + 7 000 000 + 2 000 000 + 30 000) × 4.168 182 km 3 =1.3590 ×109 km 37.m ol 0.25 kg 1g1000 m ol g )00.10.160.23(kg 0.010(NaOH)1-=⨯⋅++=nmol1.89 kg 1g 1000 mol g )00.16301.1299.222(21kg 0.100 )CO Na 21(mol4.99 kg 1g1000 mol g 08.4021kg 0.100 )Ca 21(1-321-2=⨯⋅⨯++⨯⨯==⨯⋅⨯=+n n8. m ol 2.57 m ol g )35.45 239.65(g350)(ZnCl 1-2=⋅⨯+=n1-21-2k mol 3.95 kg 1g1000 650mol 2.57 )(ZnCl L mol 3.48 L1mL1000 mL 39.57mol 2.57)(ZnCl g g b c ⋅=⨯=⋅=⨯=9. 1-1--3L mmol 5.1 mol 1mmol1000 L 1L 100mL 1000 mol g 9.13g 10 20 )(K ⋅=⨯⨯⨯⋅⨯=+c1-1--3-L mmol 103 mol1mmol 1000 L 1L 100mL 1000 mol g 5.453g 10 366 )(Cl ⋅=⨯⨯⨯⋅⨯=c10. 设称取含结晶水的葡萄糖(C 6H 12O 6·H 2O)的质量为m ,052600. molg 16.0)1.01g/[(2 50)-(1000 mol 0.28mol0.278 )O H (C Lmol 0.278 mol g )0.16601.1120.126(L g 0.05 )O H (C g 27.5L g 50.0 L.50001g )0.1601.120.16601.1120.126(g)0.16601.1120.126( O)H O H (C 1-61261-1-1-61261-26126=⋅+⨯+=⋅=⋅⨯+⨯+⨯⋅==⋅=⨯+⨯+⨯+⨯+⨯⨯+⨯+⨯⨯=⋅x c m m ρ11. L .41 L g .091g 3.02g )5.350.23( g 5.0 (NaCl)1-=⋅⨯+⨯=V12. ∵ 10KI + 2KMnO 4 + 8H + = 12K + + 2MnO 2 + 5I 2 + 4H 2O∴ mol 0.004 mol g )9.1262(21g 0.508 )I 21( )KMnO 51 (KI 1-24=⋅⨯⨯==+n n基础化学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1. 根据 BA AA n n n x +=,mol 56.5mol 18.0g 100g O)(H 1-2=⋅=n mol 0292.0molg 342g 0.10)(1=⋅=-蔗糖n 995.0mol0292.0mol 56.5mol 56.5)(O)(H O)(H O)(H 222=+=+=蔗糖n n n xkPa 33.2995.0kPa 34.2O)(H 20=⨯==x p p2. (1) mol 004912.0molg 342g68.1)(1=⋅=-甲n mol 003551.0molg 690g45.2)(1=⋅=-乙n 1kg mol 2456.0kg0200.0mol004912.0-⋅==(甲)b1kg mol 1775.0kg0200.0mol003551.0-⋅==(乙)b溶液乙的蒸气压下降小,故蒸气压高。
基础化学(人卫第8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编版
设尼古丁的分子式为: C5 H 7 N a
162 g mol 1 a 2 ,分子式为: C10 H 14 N 2 。 81g mol 1
5. Tb K b bB K b
mB M B mA
mB K b 3.24 g 5120 K g mol 1 M B 256 g mol 1 Tb m A 1.62 K 40.0 g
11、 mNa 5.0 g
m NaCl 5.0 g
V NaCl
M ( NaCl ) 58.5 g mol 1 5 . 0 g 13g M ( Na ) 23.0 g mol 1
m( NaCl ) 13 g 1.4 L ( NaCl ) 9.0 g L1
M (C 6 H 12 O6 H 2 O) 198 g mol 1 25.0 g 27.5 g M (C 6 H 12 O6 ) 180 g mol 1
即称取 27.5g C6H12O6·H2O 晶体,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500mL。
m(C 6 H 12 O6 ) 25.0 g n(C 6 H 12 O6 ) M (C 6 H 12 O6 ) 180 g mol 1 c(C 6 H 12 O6 ) 0.278mol L1 V V 500mL
(2)溶液乙中的溶剂可以转到甲溶液中。密闭容器中压强为 P, 则P 甲溶液中凝结速率大于蒸发速率, 溶质浓度降低; 甲 P P 乙, 乙溶液中蒸发速率大于凝结速率, 浓度升高。 直到两者浓度相等。
4.91 10 3 mol 3.55 10 3 mol (3) , mH 2O 3.22g 20.00 g mH 2O 20.00 g mH 2O
朱步瑶 赵振国 界面化学基础 习题答案
V
r3
4.03 108 1.967 104 3 12 1.27 10
26. (略) 27.有关系,因外部试管太小,在内、外管间会形成一凹液面,从而使基准点位置不 易确定。 28.
2 gh1 r1
2 gh2 r2
g
rr (h1 h2 ) 1 2 2 r2 r1
优点,不必校正液柱高度 29. p 水 gh p 1 gh '
2 r
2 水 gh l gh ' r 2 2 水 g (h1 h2 ) r1 r2
水 g
2
(h1 h2 )(
r1r2 ) r2 r1
当两管端口在液体中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不必校正。
pr 2338 0.9998 Pa=2337 Pa
pr
p平
0.9998
9
当 r 5 10 m 时
pr
p平
0.8080
pr 1890 Pa
上述计算说明,曲率半径越小,凹形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越小,蒸气越容易凝聚。 16.对液珠,r>0 同样利用开尔文公式可得 当 r 5 10 m 时 当 r 5 10 m 时
1273k (380
s
380 450)mN m-1 335.0mN m-1 3797
1
8. U (22.05 293 0.096)mN m 1 mol 甲醇的体积为 32/0.8=40cm 每个甲醇分子的半径为
3
50.18mJ m2
40 3 3 8 r cm 2.5110 cm 23 4 6.02 10
若考虑到弯液面校正 弯液面上液体面积为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可形成Hg (l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 kJ·mol -1Qv=Qp-nRT=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
有机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有机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有机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篇一: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class=txt>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节p61 a、d2 d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第二节p111.4 4 共价单键双键三键2.33.b4.c(ch3)45.第2个和第六个,化学式略第三节p151.b2.(1)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第四节p23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2. c10h8no2 348c20h16n2o43. hoch2ch2oh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p25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烷5. (1)20301(2)5 6%第二单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节p361.d 2.c 3.d 4.5. 没有。
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第二节p 401. 4,2. b 31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4略第三节p43 1a、d 2略3略复习题参考答案p451.c2. b、d3. b4. d5. a、c6. a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8. c2h6c2h2co29. 2-甲基-2-戊烯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第三单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节p551.c 2.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
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大一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基本要求]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熟悉原子轨道的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取值范围,会用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及微观状态,记熟s 、p 、d 原子轨道的角分布图。
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会用鲍林近似能级图排布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
理解原子结构同周期系的关系。
熟悉原子结构同有效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及电负性变化的周期性间的关系。
[重点] 四个量子数及原子轨道角分布图、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周期系的关系。
[难点]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四个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参考教学学时] 6学时习题参考答案1. 用里德堡公式计算H 原子电离是需要吸收多少能量?满足这个能量的波长是多少?解:H 原子电离即指核外的一个电子从基态(n=1)跃迁到无穷远(n=∞、核作用不到的地方)。
所以,其所许能量为: E=hv=hR )11(2221n n - =hR ()11(2∞-I =6.626×10-34×3.289×1015×6.02×1023)(102.1314J ⨯=)13121-•=mol KJ (满足这个能量的波长为:λ=vc =)11(10289.31032221158n n -⨯⨯=15810289.3103⨯⨯=9.12⨯108-(m )=91.2(nm ) 2. 假若H 原子核外有一系列轨道的能量分别为:(1) -5.45×1019-J (2) -2.42×1019- (3) -1×1019-J (4) 0 J (5) +5.45×1019-J问:那些轨道是合理的,这些合理轨道分别是第几能级。
解:H 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 n =- )(10179.2218J n-⨯ n=1,2,3,… 当n=1 时,E 1=-1810179.2-⨯(J )n=2 时,E 2=-218210179.2-⨯=-5.448×1019-(J ) n=3 时,E 3=-218310179.2-⨯=-2.412×1019-(J ) n=4 时,E 4=-218410179.2-⨯=-1.362×1019-(J ) n=5 时,E 5=-218510179.2-⨯=-8.716×1020-(J ) n=∞ 时,E ∞=-218510179.2-⨯=0(J ) ∴(1)、(2)、(4)都是合理的,分别是第二能级,第三能级和电离态(n=∞)。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 P H2=; P O2=2. (1) P H2=; P O2=; P N2=(2) P总=81 kPa(3)X H2=;X O2=;X N2=5. (1)P N2=75kPa;P O2=75kPa(2)P N2=;P O2=(3)P总=6. (1)硫蒸气的摩尔质量:@(2)硫蒸气的化学式为:S2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1.是非题:(1) (-); (2)(-); (3)(-);(4) (-); (5)(-); (6)(+ )。
2.选择题: (1) (c); (2)(d);(3) (a); (4)(c);(5)(d)。
3. (1) △U=150kJ; (2) △U=-250kJ;(3) △U=450kJ; (4) △U=975kJ。
4.(1)W=; (2)△U=。
5.(1); (2)0kJ; (3); (4)0kJ。
6. 可获得肌肉活动的能量为7. △rHm= (1) (2) .、11. (1) ; (2)第三章参考习题答案1.是非题(1) (-); (2)(-); (3)(+); (4)(-); (5)(-); (6)(-)。
2.选择题: (1) (c); (2)(b) ;(3)(b); (4)(c)。
3.填空题:(1) △rHmθ→增大; △rSmθ→增大; △rGmθ→基本不变;Kθ→减小;v(正)→增大, v(逆)→增大多一些。
4.(1) J/; (2) J/; (3) J/。
5.(1) kJ/mol﹥0 逆向; (2)mol﹥0 逆向。
6. 直接计算:△rGmθ= kJ/mol ﹤0标准熵法计算: △rGmθ= kJ/mol ﹤0 ;正向自发进行。
`7. (1)有转向温度,高温自发; (2) 有转向温度,低温自发; (3) 正向自发。
8. (1) Kθ=×10-21;(2)Kθ=×10-23。
9. (1)△rGmθ()= (2) Kθ=×10510. Kθ=×10-17; K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