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改革专题及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雅典民主制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
背景:平原派
海岸派 山地派
措施:
(1)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在组织上消灭了氏族血缘部落,结 束了贵族操纵公职选举的局面,抽掉了贵族权势根基,部落按人为的划分,打破了以地理集 结党派的惯例,防止了社会动荡。 (2)以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五百人会议与四百人会议的区分: A 不是按照血缘而是按照地域部落产生,不再带有原始的氏族意义 B 职能扩大,除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之外,还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处理日常政务 C 实行抽签选举,轮番为治的原则 (3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委员会由十个地区部落各选一人组成,一年 一任,轮流统帅军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 (4)设立了陶片放逐法,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流放危害国家的分子,打击贵族顽固分子, 防止僭主政治再起。反映了公民大会权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1.雅典民主制改革---梭伦改革(引上轨道)
1.雅典民主制改革—梭伦改革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①政治上权力分配不公 ②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均 ③贵族专权和经济压榨引起平民反抗导致社会动荡 财产等级制度影响: ①打破了贵族专权局面 ②动摇了贵族政治的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 (局限性:由于财产限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 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会议 最高司法机关:民众法庭
2.商鞅变法
△特点: 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习俗文化方面 有效性→成效最明显,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新型的地主 阶级的统治 创新性→在法律上确定了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知识点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新兴地主阶级和君主的支持 ③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 ④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 判断改革成败: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 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时间:公元前594年 性质:统治者自上而下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改革,是奴隶主阶层内部进行的民主改革 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背景:①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没能解决雅典社会的复杂矛盾 ③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岛危机(直接原因) 措施:经济→①颁布解负令②发展工商业 政治→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②国家权力机构改革 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局限: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了出身的不平等;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本质 上是奴隶主阶层内部的民主(原因是中庸) 特点:革命性→保障了雅典平民的自由、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对政权 的垄断 中庸性→一方面改善了平民的经济状况、扩大了平民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保护贵族 的政治特权,带有明显的中庸色彩
△时间:1069年 △性质:是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统治 △背景:①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形成 ②内忧外患、严重 ③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措施:商业→均输法、市易法 农业→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军事→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教育→科举改革、学校制度改革 △败因:①变法偏重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往往采取强制手段,违背了客观经济 规律,过于急进 ②随着变法深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③宋神宗的变法决心动摇 △局限: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自救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 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
3.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485年 △性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 △目的:增强国家实力,巩固统治 △背景:①北魏的崛起、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②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出现 ③北魏经济落后于中原 ④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的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社会动荡,北魏面临统治危机 ⑤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状况,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 态度
△影响:经济→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政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巩固了统治 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未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迁都洛阳的原因: ①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②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③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④少数民族文化落后于中原 迁都洛阳的目的:推动改革的深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②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③改革内容方面,措施得力 ④冯太后和孝文帝胆略,通过阻力依然改革
△内容:政治→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经济→农民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缴纳高额的赎金 组织→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影响: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 ①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改革具有掠夺性,获得解放的农奴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③改革具有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仍受到剥削 △近代化:政治→政治体制,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和自治局) 军事→①进行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②改革军事管理系统③更新军队设备,设立军事学校 工业→19世纪末,大规模机械生产取代手工工场,新兴的石油工业引人注目 农业→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高中历史改革
一. 课前明确本节课的上课内容
1)课程目标: ·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学习改革家 2)学习改革模版
三.讲解本次课堂知识点
重点改革学习
1. 2. 3. 4. 5. 6. 7. 雅典民主改革(成功) 商鞅变法(成功)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 王安石变法(失败)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
6.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9世纪末 △性质:明治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巩固新政权、富国强兵、实现民族的振兴独立 △背景:①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②黑船来航导致外部危机,西方资本 主义入侵③倒幕运动的成功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1.雅典民主制改革--伯里克利(全面繁荣)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 (2)改革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 可以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3)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五百人会议的成员通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参加,分组 轮流执政,负责召集公民大会等事务; (4)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 公民中选举组成,每部落各选600人; (5)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最高的政府官员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 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6)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7)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等。
△措施: 【均田制】 ①地主原有土地不变,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②不准买卖土地、公开授田,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流民定居 农耕 ③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和恢复 【整顿吏治】推行任期考核制B实行俸禄制,严罚贪赃缓和了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 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稳定 【迁都洛阳】保障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同汉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国文明进一步发展,洛阳重 新成为北方繁荣的城市 【革除旧俗】 A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B废除鲜卑旧制、改行汉人的典章制度)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 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知识点
农奴制的特点: ①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农奴主的土地上 ②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③处于社会的底层处境恶劣 俄国农奴制形成于15世纪末,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得到一 定的发展 农业上的表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雇佣自由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农奴内部 发生分化,富农和贫农形成。 工业上的表现: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的数目逐年增多,自由雇佣劳动力的 人数越来越多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①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地主的强取豪夺下人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 ③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2.商鞅变法
△影响: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 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国家势力增强 军事→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的影响→对中国历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渐确立 △局限: ①轻视教化、请罪重罚 ②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 ③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④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⑤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原因: ①处于过渡的时期,新旧势力斗争激烈 ②依法家思想为理论指导提倡强权 ③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1.雅典民主制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胜利和雅典奴隶制
民主政治的初建。基本上肃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完成了雅典有氏 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过程。 首先,改革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 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最后完成。 其次,改革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雅典民主政 治的最后确立。 此后,雅典的社会矛盾不再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了,而是奴隶与奴隶主 的矛盾。古希腊从此进入以雅典为中心的古典时代。
2.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性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目的:富国强兵(以发展农业和厉行法制为中心)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根本) 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获得政治权利 文化→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秦孝公的支持
2.商鞅变法
△措施:经济→①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劳动者的 积极性) ②废井田、开阡陌(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劳动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③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政治→①实行什伍、连作制度(有利于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的权利) ②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③推广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国君任命官吏) 军事→①奖励军功、按军功给予赏赐,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级制 (增加士兵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打击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优势) 习俗→①禁止请客行贿(杜绝腐败) ②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的“分异”令(增加财政收入)
4.王安石变法
△知识点 集权弊端表现(积贫积弱表现):三冗 庆历新政的改革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 王安石变法触及的主要矛盾: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王安石变法的思想:依靠所有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 是消极节流
5.俄国农奴制改革
△时间:1861年3月3日 △性质:沙皇和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 △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的统治 △背景: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新思潮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内部矛盾激化(直接) 沙皇→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式,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应进行自上而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