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发言介绍作者。
3、学生朗读展示资料。
4、学生讨论发言。
让学生认识作者的人生及其与课题的关系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放音频朗读。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展示字词音义练习。
1、学生看着课文听朗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学生注音识词。
训练朗读能力
四、师生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
⑴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⑷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人因有责任而痛苦,也因尽责任而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弄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五、拓展训练
每周,我们的校长和值周老师都站在校门口护送同学们,这是他们把关爱同学的安全当成了一种责任。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当放学就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是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回家后,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未了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不是]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因为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
若能达观,虽老死也不苦。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有一种东西若不解除便像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
答应人的事没做,欠钱没还,受了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最苦与最乐”的主题,认识到人生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探讨课文中的苦与乐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观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课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讨论作者的论证方法和解说方式。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苦与乐的例子,思考其中的经验和启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他们的观点阐述和逻辑思维。
六、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进行改进。
2. 课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文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后续章节待补充。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仔细体会作者凝练流畅的语言风格2、树立学生的责任感,注重品德修养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来自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都有话可说的话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感到最苦与最乐的事吗?把你们生活中最苦的事说出来。
我们一起分担,把你们生活最快乐的事也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老师我也有最苦与最乐的事,我最苦的事是承担着来自学校、社会与家庭赋予的教育你们的`重任,各方面的压力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压力,我最乐的事是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看到你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今天我们走进梁启超,去聆听一下他的心声。
二、作者介绍(幻灯片放映)三、首先迅速读完课文,全文共5段,第一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来填写以下空格。
1、是人生最大的痛苦2、是人生最大的快乐3、人生应当,而不能。
这三句话是阐释作者的苦乐观,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第1句对应文中1、2段,第2句对应文中第3段,第3句对应文中第4、5段,这篇议论文结构很清晰,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来写的。
四、逐层分析。
1)首先看最苦的部分(1、2段)①作者认为:贫穷、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不是]为什么?明确:它们都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远观。
②作者顺势指出人生最苦的事,找出原句,那么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责任”最苦呢?明确: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第二部分是进一步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论述,指出了种种负责任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作者举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因为对他人没有尽到责任而产生痛苦的实例?明确: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思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
这是用生活中生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属于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这里生活中生动事例就属于“事实论据”。
《最苦与最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教案背景课题:《最苦与最乐》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了解和掌握“最苦与最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学习相关的优秀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成语有效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魅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朗读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文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甘苦与喜悦。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幅插图展示一位老人家,谈论老人家生活的甘苦,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成语的思考。
2. 课文阅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两篇相关优秀课文:《苦尽甘来》和《寻找快乐的钥匙》,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成语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例句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和解释“最苦与最乐”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与学生一起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与成语相关的句子。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认为人生中有哪些最苦的时刻和最乐的时刻?b. 你在课文中是否找到了类似的故事或者情节,可以分享给大家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5. 写作练习(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撰写一篇关于“最苦与最乐”的作文,可选择写自己的经历、观察到的事情或者阅读到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运用成语,突出情感和观点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写作框架。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作业,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
同时,也要从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推理思辨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最苦与最乐》教案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会了运用成语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是最苦和最乐的事情。
第二章:认识痛苦2.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痛苦的来源,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理疾病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3 教师介绍痛苦的处理方法,如积极面对、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痛苦的有效策略。
第三章:体验快乐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快乐的来源,如成功、友谊、爱情、兴趣爱好等。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3.3 教师介绍快乐的创造和维持方法,如培养积极心态、关注当下、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和享受快乐。
第四章:苦乐交织的人生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苦乐交织的人生,即生活中既有痛苦也有快乐。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苦乐交织中的经历和感受,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苦乐交织是生活的常态。
4.3 教师介绍如何在苦乐交织的人生中保持平衡和积极的心态,如学会接受和放下、寻找意义和支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痛苦和创造快乐,并写下感悟和计划。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经历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痛苦和快乐的认识及应对能力的提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师呈现一组关于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背景下的痛苦与快乐的案例,如残疾人、贫困人群、成功人士等。
6.2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案例,分析他们在面对痛苦和快乐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6.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应对痛苦和享受快乐。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主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进行探讨。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章:最苦的经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学生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章:最乐的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学生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第四章:苦与乐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案例,了解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从苦中寻找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的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苦中寻找乐。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教师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苦中寻找乐。
第六章:苦与乐的人生观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苦与乐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最苦与最乐》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激发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概述。
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对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
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进行探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的关联,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最苦与最乐》的课文文本。
2. 阅读理解测试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阅读理解测试题。
3. 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南,包括讨论问题和思考方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理解,分析讨论。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困境,勇敢追求人生快乐的心态。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探讨其现实意义。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背景及意义。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发言: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最苦”与“最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最苦与最乐》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2. 课堂讲解时间:约20分钟。
3. 案例分析时间:约10分钟。
4. 小组讨论时间:约5分钟。
5. 总结发言时间:约5分钟。
九、教学准备1. 备课: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案例。
2. 制作教学PPT或准备黑板。
3. 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十、教学拓展1. 邀请有关专家或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的人们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
2. 引导学生思考快乐与痛苦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1. 快乐与痛苦的定义及辩证关系。
2. 快乐与痛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快乐与痛苦的理解。
2. 讲解快乐与痛苦的定义及辩证关系。
3. 举例说明快乐与痛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最苦的体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教学内容: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2. 分析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教学步骤:1. 提问学生生活中最苦的体验是什么。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3. 分析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第三章:最乐的体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教学内容: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2. 分析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教学步骤:1. 提问学生生活中最乐的体验是什么。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3. 分析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第四章:痛苦与快乐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痛苦与快乐的转化。
教学内容:1. 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实现痛苦与快乐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提问学生如何实现痛苦与快乐的转化。
3. 分析实现痛苦与快乐的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
3. 分析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的方法。
第六章:案例分析一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生活中的苦与乐。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味苦与乐的能力。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苦与乐进行深入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负责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苦与乐进行深入思考。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思想和观点的理解。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生活中的苦与乐。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与乐。
(2)提问:你们觉得生活中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2. 讲解:(1)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的苦与乐,进行互动交流。
五、课后作业1. 请根据文章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最苦与最乐”的作文。
2. 复习文章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苦难吗?又是如何面对的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苦与乐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个话题的。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2)讨论:文章中的“最苦”和“最乐”分别指的是什么?4.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苦难的认识。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快乐的诠释。
5.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苦难和快乐的。
(2)讨论:面对苦难,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6.小组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苦与乐的心得体会。
2.深入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让生活更加美好?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通过案例分析,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并将其与个人经历相结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课程目标说明1.3 教学方法概述1.4 教学资源准备1.5 教学过程安排第二章:最苦的体验2.1 苦的定义与分类2.2 个人经历分享:最苦的体验2.3 小组讨论:苦的根源与影响2.4 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最苦事件第三章:最乐的体验3.1 乐的定义与分类3.2 个人经历分享:最乐的体验3.3 小组讨论:乐的来源与影响3.4 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最乐事件第四章:最苦与最乐的转化4.1 转化的概念与意义4.2 小组活动:体验最苦与最乐的转化4.3 案例分析:成功转型的个体与组织4.4 策略分享: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的转化5.2 学生反馈与评价5.4 下一步课程安排预告5.5 结束语第六章:苦与乐的心理机制6.1 苦与乐的心理学原理6.2 情绪调节与应对策略6.3 认知重构:改变对苦与乐的认知6.4 情绪释放与自我疗愈方法6.5 小组讨论:分享心理调适经验第七章:苦与乐的生活应用7.1 苦与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7.2 苦与乐在工作中的意义7.3 苦与乐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7.4 生活案例分析:苦与乐的平衡艺术7.5 小组活动:模拟生活中的苦与乐情境第八章:苦与乐的价值观探讨8.1 价值观与苦乐体验的关系8.2 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与影响8.3 小组讨论:不同价值观下的苦与乐体验8.4 案例分析:典型价值观下的苦与乐案例第九章:苦与乐的伦理思考9.1 苦与乐的伦理维度9.2 公平与正义:苦与乐的伦理考量9.3 个人与社会:苦与乐的伦理责任9.4 案例分析:伦理困境中的苦与乐选择9.5 小组讨论:伦理原则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回顾与实践指导10.2 学果展示与评价10.3 实践指导:如何将课程应用于生活10.4 作业布置:制定个人苦与乐管理计划10.5 结束语:寄语学生,展望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介绍补充和说明:在介绍课程背景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苦与乐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作者观点的深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查找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难句,小组内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教师解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最苦与最乐》;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视频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增强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1 《最苦与最乐》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吴兆辉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学情分析本文中以尽责与否来谈人生的苦与乐,旨在勉励人们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并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议论的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写来气势雄浑。
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因而在教学中关于文本与延伸的关系的处理上,尤其值得注意。
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将篇章结构仍作常规的梳理,后半部分以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并讨论了苦乐观和责任的问题,从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人文内涵的理解和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理念1、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可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辅助手段:可辅以挂图、播放录音带等。
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之一(2课时)导入建议1、方法一: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对人一辈子价值的摸索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对人一辈子观的摸索,对责任的摸索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行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讲讲,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确实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什么缘故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内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讲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讲,在当时有较大阻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指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亲切自然。
1、学生朗读课文2、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3、、讲明词语莫假设:不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语文版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梁启超一、教学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4、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三、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流程:(一)课文导入: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
“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展示课题:最苦与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名的学者。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字词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2、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朗读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答案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认识到人生中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中困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简介。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3.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
2.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3.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3. 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笔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最苦与最乐》原文。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如文章、视频等。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4. 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苦与乐,提高应对生活中困难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讲解材料。
2. 准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所需的实例。
3. 划分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那么我请两个同学来说说看,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