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校核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几类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词汇

公文写作中常用词汇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它要求准确、简明、规范。
为了使公文达到这种要求,我们需要熟悉并运用一些常用词汇。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词汇。
1. 通知:批示、察看、请示、批准、审批、同意2. 报告:报告、汇报、陈述、阐述、详细说明、总结、分析3. 请示:请示、征求意见、征询、意见、建议、反馈、回复4. 文件:文件、函件、公函、文书、材料、资料、表格、备忘录5. 会议:会议、大会、座谈会、研讨会、工作会、专题会、议题、议程、主持、主持人、发言、发言人6. 建议:建议、提议、提出、倡议、建议书、提案、方案、计划、意见、观点、看法、思考、评估7. 批准:批准、同意、准许、核准、认可、通过、许可、批示、决定8. 公告:公告、通告、告示、公示、公布、发布、通知、通报、布告、通知书9. 应聘:应聘、申请、求职、投递、自荐、应聘者、求职信、自荐信、应聘职位、面试、录用、录取10. 建设:建设、开展、推进、实施、发展、完善、改革、提高、促进、加强、加快、增加、减少、优化11. 外事:国际关系、外交、外交部、使馆、外国、国际合作、交流、外事活动、外宾、国际事务、外交政策12. 文化:文化、文物、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文化交流、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文化艺术、文学、艺术、书法、音乐、戏剧13. 经济:经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宏观调控、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经济合作、经济信息、经济指标14. 教育:教育、学生、学校、教育部、教育改革、教师、教学、学习、学术、培养、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教育发展、学历、课程15. 环境:环境、生态、环保、保护、环境污染、环保部、环境影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以上仅为公文写作中常用词汇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在公文写作中有所帮助。
在实际写作中,为了使公文更加规范、准确,建议参考相关的公文写作规范和范例,以确保最终的公文质量。
公文规范用语

公文专用语
3、承转词: 据此、故此、为此、鉴此、有鉴于此…… 基于上述、综上所述、由此所见、总之、总而言 之、概而言之…… 4、时态词: 兹、顷、现、将、行将到来、即将、值此、时值、 按时、准时、届时、在即、迅即、着即、当即、如期、 先期、逾期、暂、暂作、曾经、日前……
公文专用语
5、结尾词: ①用于表示行文目的,结束上文: 特此报告(通知、通报、批复、请示、函告、 函复、复函、通 告、公告……) 此复、此令、此据、此致、专此、谨此……
公文专用语
1、称谓词:指代称谓:我、本(代第一人称), 贵、你(代第二人称),该(代第三人称) 2、领叙词: 依据: ①根据、按照、依照、遵照(先引标题,后引 发文字号) ②接、顷接、近接、前接……(引述原文) ③悉:收悉、敬悉、谨悉……(回复性文件) 欣悉、惊悉、电悉、获悉……(致意性文件) 目的:为,为了 理由:兹因、鉴于
规范公文用语
1、简明,要求: 简明,要求: 简明
性、事务性文件可采用表格化的 形式,内容标准化的形式; 7)在文字表述上,可适当使用无主句、单音节词 和缩略语以增强公文简明性与庄重性;也可引用比 喻、成语、格言、公式、诗词以及群众语言,以增 强生动性; 8)注重修改。
2、庄重,要求: 庄重,要求: 庄严持重,严肃周密,用于规范, 不生造词语,不用华丽词藻,格调郑重; 格调端庄;用于维护发文的严肃性与发 文机关的威信。
3、准确,要求: 、准确,要求: 情况属实,用语真实确切,准确表 达意图,是非清楚,界限分明,褒贬适 当,语序合理,符合逻辑;无歧义。 为做到庄重、准确,应使用规范化 的书面语言与公文专用语。 规范化书面语言,即不用口语、方 言行话、不滥用简称。
公文专用语 5、结尾词: ②用于表示希望与要求 为盼(上行文) 为荷(平行文) 为要(下行文) 望认真执行、遵照办理、贯彻执行…… ③致意性: 敬礼、谢谢合作、谨致谢意…… 顺致良好祝愿,顺致诚挚问候……
公文写作技巧之注意使用标准和规范词语

公文写作技巧之注意使用标准和规范词语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在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文写作技巧,重点强调注意使用标准和规范词语。
一、正式用语的选择在公文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的表达方式,而应使用正式用语。
正式用语通常具有明确、准确的表达效果,能够提升公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例如:1. 尽量使用“批准”代替“同意”,使用“审核”代替“审查”,使用“通知”代替“告知”等。
2. 使用词组“根据……要求”代替“按照……要求”,使用“具备……条件”代替“有了……条件”等。
二、标准词语的使用在公文写作中,应使用标准词语,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太过通俗的表达方式。
标准词语具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的用法,能够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例如:1. 使用“履行”代替“承担”、“实施”、“执行”,使用“提供”代替“供给”、“供应”等。
2. 使用“正常”代替“一般”、“通常”、“一向”,使用“遵守”代替“听从”、“服从”等。
三、规范词语的运用公文写作中使用规范词语能够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和严肃性。
规范词语通常是公文写作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词汇,使用起来更加准确、规范。
例如:1. 使用“严肃”代替“严重”、“慎重”、“认真”,使用“准确”代替“正确”、“精确”等。
2. 使用“评估”代替“评价”、“估计”、“判断”,使用“推广”代替“宣传”、“普及”等。
四、注意语气的把握在公文写作中,应保持中肯、客观的语气,避免使用主观、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公文的语气应该严谨、稳重,符合公文的规范与要求。
例如:1. 使用“请求”代替“要求”、“恳请”、“希望”,使用“建议”代替“提议”、“劝告”等。
2. 使用“建设”代替“造成”、“建造”、“建立”,使用“提高”代替“增加”、“加强”等。
五、注意语法和句式的运用在公文写作中,应注重语法和句式的规范运用,使句子表达准确、通顺,使文章更易读。
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十七类词语

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十七类词语写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有很多,以下列举了17类常见的需要注意的词语。
这些词语包括了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等。
当写公文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词语的使用方式和用法,以确保文章表达清晰、准确、得体。
1. 形容词:形容词用于描述名词的特征、状态或性质,需要准确地表达所要描绘的对象。
例如:重要的(important),必要的(necessary)等。
2. 副词: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可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完全地(completely),特别地(especially)等。
3. 连词:连词用于连接两个词、词组或句子,使句意更加流畅。
例如:并且(and),或者(or)等。
4. 介词:介词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介词。
例如:在……之前(before),对于(regarding)等。
5. 表示重要性的词语:在公文中,有时需要强调某个观点、建议或决定的重要性。
这时可以使用诸如“必须”、“重要”、“关键”等词语来增强语气。
6. 表示目的的词语:在公文中,需要清楚地表达某个行动的目的或目标。
使用“为了”、“以便”等词语可以较好地表达出目的。
7.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在公文中,需要清晰地描述某种结果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
使用“因为”、“所以”等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因果关系。
8. 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有时候在公文中需要列举多项观点、事实或建议。
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除了……还有”等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并列关系。
9. 表示对比关系的词语:有时候在公文中需要对比不同观点、事物或状态。
使用“然而”、“与此相反”等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对比关系。
10. 表示顺序的词语:在公文中,需要按照某种顺序来叙述或安排内容。
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顺序。
11. 表示推理的词语:有时候在公文中需要由已知事实或观点推断或得出结论。
使用“因此”、“可见”等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推理关系。
公文用词规范

公文用词规范一、引言公文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办理公务过程中用于沟通、交流和传达信息的重要文书形式。
公文的撰写要求准确、明确、规范,使用合适的用词是公文写作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公文用词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相关规则,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
二、用词规范原则1. 正式用语公文是一种正式文书,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方言等非正式用语。
应使用规范、准确、通用的标准汉语来表达意思。
2. 简练明确公文的语言应简练明确,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语。
应尽量用简洁的语句表达清晰的意思。
3. 专业术语当涉及特定领域的概念、事务或术语时,应使用该领域内公认的专业术语。
避免使用不准确或模糊的通用词汇。
4. 正确用词用词应准确无误,不得曲解事实或含糊其辞。
避免使用歧义词语和充满主观色彩的词汇。
三、常见公文用词问题及解决方法1. 简称的使用在公文中,可以适当使用机构或组织的简称,但在首次出现时需要将全称写在括号内。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2. 称谓的使用公文中在提到别人时,应该使用相应的称谓。
例如,对于政府机关,可以使用“各位领导”、“同志们”等;对于企事业单位,可以使用“负责人”、“同事们”等。
3. 适当使用辞谢词在公文中,可以适当使用辞谢词以表示礼貌。
例如,对于给予帮助的人,可以使用“衷心感谢”、“谨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等。
4. 时间和日期的表达在公文中,时间和日期的表达要规范准确,使用统一的格式。
例如,使用“二○二一年六月十日”代替“2021年6月10日”。
5. 数字和单位的表示在公文中,数字和单位的表示应符合国家规范。
例如,使用“一百”代替“100”、“万元”代替“万”。
四、总结公文用词规范对于保证公文的准确性、效率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遵守公文用词规范原则,使用正式用语、简练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非正式用语,可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公文的表达力和可读性。
作为公文撰写人员,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公文用词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提升公文的质量和形象做出贡献。
行政公文用词规范

行政公文用词规范一、引言行政公文是政府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出的一种书面文件,它具有正式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正确使用规范的用词是行政公文写作的重要要素之一,对于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行政公文中用词的规范要求,以提高行政公文的质量和效率。
二、明确用词的目的和原则在行政公文中,用词旨在表达明确、具体、准确和简练的信息,以促进沟通、理解和执行。
以下是行政公文中用词规范的原则要求:1.准确性:使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信息,避免词义模糊或不确切的用词。
2.简练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句式。
3.客观性:用词要客观、中立,避免夸大、主观或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词语。
4.正规性:使用正规、通用的词汇和用法,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口语化或行话。
5.权威性:使用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术语,以提高行政公文的可信度和专业性。
三、常见用词错误和规范要求在行政公文中,常见的用词错误会导致信息的歧义、误解或误导。
以下是一些常见用词错误及规范要求:1. 模糊用词: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致”、“尽量”、“相当”等。
应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表达。
2. 主观用词:避免使用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庆幸”、“不幸”等。
应使用客观、中立的词语来表达。
3. 口语化用词: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语,如“挺好”、“一堆”等。
应使用正规、标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行话用词: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专业术语,尤其是对非专业人士不易理解的术语。
应使用通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 夸张用词:避免使用夸张、过分渲染的词语,夸大事实或意义。
应使用客观、中立的词语来表达。
四、建议和技巧为了提高行政公文的质量和规范性,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技巧:1. 专业词汇的正确运用:在使用专业术语时要确保理解其准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滥用或误用。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累赘和冗长的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
公文审核规范(3)

公文审核规范(3)公文审核规范(3)公文审核是指对公文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查和审定,以确保公文内容准确、规范、符合要求。
公文审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顺畅性。
为了规范公文审核的过程,以下是公文审核的一些规范。
一、审查公文格式和排版1.标题:公文的标题应准确、简洁、明了,符合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2.字体和字号:公文中的字体和字号应统一,一般采用宋体或仿宋体,字号一般为小四号(14号),标题可以使用二号或三号字。
3.行距和段间距:公文的行距和段间距应统一,一般采用1.5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4.页边距:公文的页边距一般为上下左右各为2.5厘米,便于装订和保存。
6.文字段落:公文的开头一般空两个字符,正文的首行空两个字符,段落之间空一行。
二、审查公文内容和语言1.逻辑结构:公文的结构应符合逻辑,内容层次分明,段落过渡自然。
2.用词规范:公文中的用词应准确、简练、科学,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3.语法正确:公文中的语法应正确,避免出现主谓不一致、时态混乱、句子结构不完整等语法错误。
4.表达清晰:公文中的表达应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句,以免引起歧义。
5.杜绝口语化:公文要避免使用口头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要力求文雅、规范。
三、审查公文事实真实性和证据充分性1.核实事实:公文内容应基于真实的事实,避免夸大、虚假、夸张等情况。
3.事实依据:公文应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如相关文件、证明材料、调研报告等,用以支持公文的内容。
四、审查公文法律合规性和规章制度的符合性1.法律合规:公文的内容和操作要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2.规章制度符合性:公文的内容和操作要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避免违背规章制度的规定。
3.依法授权:公文中使用的权力和权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避免超越职权范围。
五、审查公文文件正确与全面1.文件材料齐全:公文要求提供的文件材料齐全,确保公文的完整性。
如何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

如何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在现代社会中,公文写作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一份有条理、明确、准确的公文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如何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展开论述。
一、遵循正式用语在公文写作中,要遵循正式用语,使用规范、专业的词汇和短语。
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的表达方式,确保公文的权威性和正式性。
比如,在介绍文件背景时可以使用“根据”、“依照”等表达方式,而不是使用“按照”、“根据着”等非正式用语。
二、注意掌握专业术语公文中经常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正确运用这些术语是公文写作的重要一环。
在使用专业术语时,要确保用词准确、恰当。
比如,在描述一个项目的计划时,可以使用“时间节点”、“实施方案”、“预算控制”等专业术语,以准确表达其具体含义。
三、使用简洁明了的短语在公文写作中,使用简洁明了的短语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避免过多的冗长表达,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公文的内容。
比如,在描述一个项目的进度时,可以使用短语如“按计划进行”、“取得进展”等,而不是使用冗长的表达方式。
四、运用适当的词汇修饰在公文中,适当运用词汇修饰可以使文意更加丰富、明确。
但需要注意的是,修饰词汇要准确、恰当,并且使用适量,避免过度修饰。
比如,在表达对某个方案的赞扬时,可以使用词汇如“可行性高”、“有益于”等,以准确表达意思。
五、注重语句的连贯性公文的语句要保持连贯,避免出现断句、生硬的表达方式。
可以使用连接词语、过渡词汇等手段来改善语句的连贯性。
比如,在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时,可以使用“由于”、“因此”、“同时”等连接词汇,使语句更加流畅。
总之,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对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有效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正式用语、掌握专业术语、使用简洁明了的短语、运用适当的词汇修饰以及注重语句的连贯性,可以使公文更加专业、清晰、易读。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您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恰当词汇和短语有所帮助。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作者:闻韬公文用语必须规范(一)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二)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 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四) 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五)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
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
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六) 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1) ”。
(七) 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不要使用已废除的、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如:用“厘米”,不用“公分”;用“升”,不用“公升”;用“米”,不用“英尺”;用“海里”,不用“浬”;用“千瓦”,不用“瓩”。
(八) 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九)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十)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牌(招牌)、标志牌及标语、广告、大型活动等各类用字应使用规范字。
1.党政机关名称牌(招牌)的规范要求是: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招牌设计和悬挂的有关规定,不得使用手书字、外国文字,不得出现字型不规范的字。
2.企事业单位名称牌(招牌)的规范要求是:(1)汉字规范:印刷体或手书字完全规范(手书字中若有繁体字、异体字,须在醒目位置配放规范汉字副牌)。
(2)汉语拼音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书写正确。
(3)外国文字书写正确,并与中文配合使用,中文置于主要位置。
3.其他公务用字应使用规范字:(1)公文文头、信封、便笺、文件袋、档案袋、印章用字要规范。
公文对词语的要求

公文对词语的要求
以下是 7 条关于公文对词语要求的内容:
1. 公文词语必须准确恰当呀!就好比射箭要正中靶心一样,不能有丝毫偏差。
比如在描述一件事情时,要用最精准的词来表达,不能含糊不清。
像“差不多”“大概”这样模糊的词可不行啊!不然让人家怎么理解准确意思呢?
2. 公文词语要规范严谨呀!这就像士兵列队,必须整齐划一。
不能随便用些网络流行语或是生僻古怪的词。
比如说在正式文件里写“yyds”,那不是让人笑话嘛,这怎么能行呢?
3. 公文词语得简洁明了哇!千万别拖泥带水,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要像一把利剑,直接切中要害。
比如描述一个问题,简单几个词说得清楚的,就别啰嗦一大通,那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嘛,对吧?
4. 公文词语要有权威性啊!就跟法官判案一样,要有威严。
不能用那些轻飘飘的、没分量的词。
像“可能”“也许”这类不确定的词,能少用就少用,这可关系到公文的效力呢,可不是闹着玩的!
5. 公文词语不能有歧义呀!不然不就像迷宫一样让人找不到方向了。
比如说“这个问题需要研究研究”,到底是研究还是不研究呢?这可不行呀!
6. 公文词语要符合文体要求哇!可不能乱了套。
就像参加正式场合要穿正装一样。
不能在严肃的公文中用些俏皮话、幽默词,那成何体统呢?
7. 公文词语还得与时俱进呢!不能老是用老掉牙的词。
社会在发展,词语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呀!不然别人看了都觉得落后呢!我的观点就是,公文词语虽说要求多,但都是为了让公文更好地发挥作用呀,大家可得重视起来!。
公文写作要求之注意用词的恰当性

公文写作要求之注意用词的恰当性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文件,其语言要求严谨、准确。
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不仅能够表达作者的意思,还能提高公文的质量和专业性。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中注意用词的恰当性进行探讨。
一、遵守规范用词的原则公文写作中,应遵守规范用词的原则,即使用准确、标准的词汇和短语。
首先,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以及地方方言等不正规的词汇。
其次,要注意使用通用的标准词汇,不随意使用缩写、简化词语,避免造成误解和歧义。
此外,应注意使用正式的称谓和职称,如称呼领导应使用正式的谓词“尊敬的”,称呼同事则应使用“同事”等合适的称谓。
二、避免使用口语和生僻词汇在公文写作中,应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如“嗯”、“哦”等词语。
这些词汇在公文中显得不够正式,会降低文章的专业性。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以免读者无法理解。
公文的目标是为了传达信息,因此使用简洁明了、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词汇更为合适。
三、正确使用词法和语法规则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词法和语法规则至关重要。
首先,应遵循词类和搭配的准则,确保所用词汇符合其语法特点。
其次,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时态、词形和语态,以保持文章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此外,应避免使用过度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扰。
四、注意正式性和客观性在公文写作中,要注重使用正式、客观的词语,避免主观、情绪化的表达。
用词要力求准确,不添加冗长的修饰词和形容词。
同时,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感叹句、疑问句等感情色彩较重的句式,保持公文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五、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根据不同的公文类型和内容,需要根据专业性的要求使用相应的专业术语。
在使用专业术语时,要确保其准确性,并正确解释其含义,以方便读者理解。
同时,要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专业术语,以免给读者带来困扰。
总结起来,公文写作要求注意用词的恰当性,是提高公文质量的重要方面。
通过遵守规范用词的原则、避免使用口语和生僻词汇、正确使用词法和语法规则、注重正式性和客观性、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等方法,可以使公文更加准确、专业、易于理解。
这些公文校对常识很重要!你掌握了吗

这些公文校对常识很重要!你掌握了吗如何避免出现这种尴尬状况、保证公文质量?校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校对是对写作、修改的补充和完善,可谓写作开流、修改正本、校对净后。
公文校对看似简单,做好不易,我们需要树立负责的工作作风,也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公文校对常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公文校对的六个原则:先排后校。
即先按照规定格式排版,打印出清样后再作校对。
逢文必校。
不能因为有的文稿篇幅短、字数少、内容简单就放松校对。
每字必核。
一份公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通顺、简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是否准确规范、严谨等,都要坚持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校,一个字一个字地核,不能有任何疏忽。
校写分离。
公文起草和校对最好由不同的同志来进行。
急文稳校。
越是急件越要沉住气、稳住劲,否则会导致一些明显的低级错误没有校出,酿成不良后果。
发前再校。
接下来,小编通过一些实例,为大家总结公文校对须把好的三关及一些实用方法。
1 语言关公文语言要保证其严肃性、权威性,因此,要尤其注意校对这几类词语,规范使用,达到公文语言权威、准确、简洁的效果。
概约词诸如基本上一般部分一些大多数少数等不确定的词尽量少用或不用。
非用不可时,要严肃对待,实事求是,切不可回避矛盾,或随意夸大。
介词要避免介词连用。
如:关于对的修改意见。
关于和对都指向同一个对象,两词连用没有必要。
去掉对将上句变成关于的修改意见时,显得更加明快利落。
专有名词对公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机关名、事物名等专有名词要尤其注意,校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按照权威部门认定的或长期以来通用的名称使用;2.人的职务、机关单位名称、行政区划若有变化,应使用最新的名称;3.使用标准全称,不要自作主张随意缩略;4.名称在公文中的前后须保持一致;5.名称必须与所指对象的性质相符,如中央各部委指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政法委等d中央的组成机构,国家各部委指国务院所属各行政机构。
公文校核把关六法

公文校核把关六法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形象,因此,公文校核把关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公文校核把关的六种方法。
一、内容校核法内容是公文的核心,要确保公文内容准确、完整、合法、合规。
首先,要审核公文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是否与本机关的工作实际相符合。
其次,要检查公文所反映的情况是否真实可靠,所提出的观点是否明确合理,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再次,要注意公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涵盖了相关的要素和重要信息,有无遗漏或缺失。
例如,在一份关于某项政策实施情况的报告中,要核实所列举的数据是否准确,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是否客观公正,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的公文,要确保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分配合理,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二、格式校核法公文格式是公文规范化的重要体现,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公文格式标准进行校核。
包括公文的文种、文号、标题、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密级、紧急程度、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等要素是否齐全、规范。
比如,标题要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简短明了,避免冗长和模糊;文号的编制要符合规定的规则;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的名称要准确无误,排列顺序要恰当;密级和紧急程度的标注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定;成文日期要以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印章要加盖清晰、端正,骑年盖月。
三、语言校核法公文语言要求准确、简洁、庄重、规范。
要审核公文语言是否通顺流畅,有无错别字、语病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
用词要恰当、准确,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不使用方言、俗语和网络用语。
例如,“截止”和“截至”的用法就不同,“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其后不能接时间,而“截至”表示截止到某个时间,其后要接时间。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有哪些?哪些是最适合用的词语呢?下文是,欢迎阅读!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发生审核人姓名,审核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圏即为代表盖章;如果文件只发生审核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泛称例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核人应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盖章。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注对象就是上级的,通常表示职务;就是Kendujhar、下级的,通常表示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1.如果就是自由选择的女团,应当按惯例排序,需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
基准:按职务分类例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例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委派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
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就是多个对象主办事项,须明晰主办人。
基准:“××负责管理或会同,××、××会同或协调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一领导、办公厅主任核发文件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恳请他人校对后再播发:签发人重要批示“恳请××览莱氏龙”,盖章并标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恳请补足、修正莱氏龙:签发人重要批示须要补足或修正的意见后,先行盖章并标明年月日。
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十七类词语

12.见解词。是公文中印刷品暗示自己见解的用词。常用的有"认为"、"应该"、"宜"等。
13.办理词。是在公文中说明工作办理过程的时态、表明申报时间及经过情况的用词。主要有"经"、"业经"、"已经"、"前经"、"兹经"、"即经"、"并经"等。
3.追叙词。是公文中表示追加叙述的用词。如"前面"、"前一段"、"如前所述"等。
4.补叙词。是公文中承接上文进行补充叙述的词语。主要有"另外"、"还有"等。
5.承转词。此"、"据此"、"故此"、"有鉴于此"、"综合上述"等。
6.祈请词。是在公文中向受文者表示或请求的敬辞。主要有"请"、"敬请"、"谨请"、"恳请"、"务请"、"烦"、"希"、"敬希"、"望"等。
14.判定词。是在公文所作中表明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定论的用词。主要有"同意"、"不同意"、"照办"、"可行"、"拟同意"、"原则同意"、"准予"等。
15.时态词。是在行文中用来表示时间、状态的用词。主要有"据查"、"据反映"、"根据"、"依照"、"通过"、"对照"、"参照"、"以"等。
公文格式校核的十个【一致】

一、密级与上级文件一致,与内容涉密程度对应一致校核公文时,对密级的标注,我们通常把握两点:一是与上级文件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
”在地方党委公文中,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比重较大,这类公文的精神与上级文件一致,所以上级文件定有密级的,不能到我们手上就被“降密”或“解密”。
二是与内容涉密程度一致。
只要包含涉密内容的文件,就应该根据涉密程度标注相应密级。
工作实践中,对于密级的确定,我们还会与文件起草部门沟通。
二、版头与发文字号对应一致,与发文机关对应一致以贵州省省委文件为例,常用的版头有中共贵州省委文件——黔党发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员会()——黔委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文件——黔党办发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黔委厅字中共贵州省委发电——黔委发电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发电——黔办发电发文机关与发文头字一一对应三、版头括号内的文种与标题中的文种一致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员会()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在校核使用这两个版头的文件时,需检查版头括号内的文种与标题中的文种是否一致,避免出现括号内是“请示”、标题中是“报告”的失误。
四、发文编号与登记情况一致文件印制前再检查一次,确保发文编号与《文件印发登记表》一致,与电脑业务系统的编号一致,避免重号。
校核发文编号,还要特别注意翻年时的年份与实际年份一致,不能到了2012年还编2011年的号。
五、电报的紧急程度与时间要求对应一致电报紧急程度分为特提:十分紧急须即刻办理特急:急须2日内办理加急:急须4日内办理平急;须6日内办理六、标题中的发文机关与主送单位对应一致,与发文机关署名一致党委一家行文时,不能直接对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部门发指示性公文,只能对下级党委或本级政府部门的党组(党委)行文,党委、政府联合行文则不受此限。
校核时,还要检查标题中的发文机关与发文机关署名是否一致,杜绝出现标题中是党委、政府联合行文,而发文机关署名却只有党委一家;或标题中是党委行文,而署名是党委办公厅等现象。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_指示_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公文批示规范用语有哪些?哪些是最适合用的词语呢?下文是公文批示规范用语,欢迎阅读!公文批示规范用语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
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
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
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一)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公文处理常见用词禁忌

公文处理常见4种用词禁忌在一些公文中的用词上有时会产生是是而非的感觉,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语病,亦称“用词不当”,这些不仅影响公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影响执行、落实和实施效果。
用词不当是指对词的基本含义、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语意轻重等了解不够而造成的使用不当,主要是由于混用同义词造成的。
认真辨别并掌握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使文章的表达更贴切、更细致、更严密。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内容,即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比喻意义。
如果对该词的词义了解不够,就可能出现语病。
用词准确、庄重,是公文用语的基本要求。
下面给大家介绍4种常见用词禁忌,以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禁忌⑴:词义不明,措施:识别词的不同义项。
大多数词语的概念意义都不止一个。
同义词之间,除了相同的义项外,还有不同的义项。
如:部署-布臵。
这两个词的共同义项是:对某些工作、活动作出安排。
但除此之外,“布臵”还可以表示: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之适合某种需要。
如:布臵会场、布臵房间。
当表达这个意思时,只能用“布臵”,而不能用“部署”。
收集-搜集。
这两个词都有“聚集”的意思。
不同的是“收集”侧重于聚拢、获得;而“搜集”侧重于寻找、搜罗。
例如:①通过学习,同志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夙愿:把知识贡献给消防部队现代化建设。
②“夙愿”是指很早就有的愿望。
这里应将“夙愿”改为“愿望”。
③由于你部大力协助,我们如期完成了任务。
对此,不甚感谢。
“不甚感谢”即“不很感谢”。
正确的用法是“不胜感谢”。
禁忌⑵:褒贬不当,措施:区分词的不同使用色彩。
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首先,许多同义词可以从感情色彩上找到差异。
如:褒义——中性——贬义、赞成——同意——附和、成果——结果——后果;其次,语体色彩主要是指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
下面几组同义词就有口头语词与书面语词的区别。
口语——书面语、走——步行、吃饭——就餐、打算——拟。
[病词评析]一般来讲,公文应使用书面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校核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几类词语●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一、表示时间的词(一)时间概念要表述清楚,一目了然,尽量不使用“今年”、“去年”、“明年”、“本月”、“上季度”等时间代词,尽量避免使用“最近”、“近来”、“近期”等概念模糊的时间词。
(二)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的时间词,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90年代”不应写成“九十年代”(竖排时除外)。
(三)使用历史朝代年号时,要加注公历年份。
如“清道光二十年”应写成“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应写成“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11月2日)”,“民国38年”应写成“民国38年(1949年)”。
二、量词表示长度、重量、面积、容积和其他量值的词,要严格执行《规定》的要求。
三、概约词严肃性、权威性、确定性是公文的生命,即使是定性的东西,也要求是确定的,不可模棱两可。
诸如“基本上”、“一般”、“部分”、“一些”、“大多数”、“少数”等不确定的词尽量少用或不用。
非用不可时,要严肃对待,实事求是,切不可回避矛盾,或大事化不,或随意夸大。
四、介词公文中使用介词的频率很高。
因此,公文校核时要特别注意介词使用得是否恰当。
一要避免画蛇添足。
如“对情节严重的,由……依法惩处”应删掉其中的“对”。
二是避免介词连用。
如“关于对……的修改意见”,“关于”和“对”都指向同一个对象,两词连用是没有必要的。
去掉“对”将上句变成“关于……的修改意见”时,显得更加明快利落。
五、专有名词对公文中人名、地名、机关名、事物名等专有名词的校核,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一)按照权威部门认定的或长期以来通用的名称使用;
(二)注意人的职务、机关单位名称、行政区划的变化,应使用最新的名称;
(三)使用标准全称,不要自做主张随意缩略;
(四)注意同一名称在公文中的前后一致性;
(五)名称必须与所指对象的性质相符,如“中央各部委”指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政法委等党中央的组成机构,“国家各部委”指国务院所属各行政机构,“国家农业部”不能说成“中央农业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也不能说成“国家组织部”。
六、缩略语公文不提倡使用缩略语。
但由于语言环境的需要,含义十分明确、已在公文中约定俗成的缩略语,有时也可以使用。
对缩略语,校核公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字相同,但可以有几种解释的,要用全称。
如“四化”可以理解为“四个现代化”,也可以理解为干部“四化”,除非在文中意义十分确定,否则,最好不用。
(二)根据公文使用的方向和范围确定使用或不使用缩略语。
如在下行文或在本地区发生效力的公文中,盟市或旗县名称可以统一使用简称,但在上行文或向兄弟省区、毗邻地区出据的公文中则必须使用全称。
(三)根据语言环境和使用场合恰当使用缩略语。
如在教育战线的公文中,可以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缩略为“两基”,意义尚较明确。
但是,如果将“两基”用于针对其他战线或行业的公文中,代表其它的两个“基本”,恐怕就有些不妥。
再譬如,在一般的公文中,使用“中国”即可,而在法律文献的标题中,在对外公告或发布声明时,则必
须使用全称。
七、格式语对长期以来公文写作中约定俗成的一些格式化用语,要遵守约定,不得随意更改、立异标新。
如请示的结语,不论请示事项是否获得批准,都得用“以上妥否,请批复”;平行文的结束语,如属知照事项不需答复的,则用“专此致函”,如属需要答复的,则必须用“专此致函,请复”;报告的结尾,则需要使用“专此报告”。
再譬如,请示语多用“恳请”,商洽函多用“商请”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商洽函具有平行性或不相隶属性,在公文中不能因为事情的重要而将“商请”改作“恳请”。
八、祈使语在下行文中,常常用到“必须”、“应该”、“要”、“不应”、“不得”、“不准”、“不要”等祈使语。
对于这类词语,一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等因素,仔细揣摩,恰当运用。
一文“要”到底有时是必要的,但缺乏生气。
二要注意避免语意重复。
如“要求各地区要……”、“希望各地区要……”、“我们必须要……”中的“要”都可删去。
因为,“要求”、“希望”、“必须”等都表示祈使意义,再加上一个带祈使意义的“要”,形成了语意重复,显得拖沓、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