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物理层资料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第2章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第2章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2-0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色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障蔽掉物理设施和传输媒体,通讯手段的不一样,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别,只考虑达成本层的协讲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递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次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当解决物理连结的成立、保持和开释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独一地表记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色:①因为在 OSI 以前,很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拟订出来了,并且在数据通讯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很多商品化的设施所采纳,加之,物理层协议波及的范围宽泛,所以致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拟订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立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征。

②因为物理连结的方式好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好多,所以,详细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差别?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试给出数据通讯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构成建立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施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往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经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递过来的信号,并将其变换为能够被目的设施办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施从接收器获取传递过来的信息。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试解说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讯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讯,半双工通讯,全双工通讯,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样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讯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次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次范围内能够经过信道)。

计算机网络基础-物理层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物理层要点

交换机
D/A
4/2 D/A
V.34Modem
数字信号
56kModem Internet 服务商
17
2.5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 脉码调制PCM
–一个电话信道带宽3.4kHz;8k采样;每个样 本用8bits表示。因此一路标准的PCM信号速 率为64kbps.
• 欧洲标准E1
–一个时分复用帧包括32个时隙。但是有二个 时隙分别用于同步和信令,只用30个时隙传 数据。
2019/6/20
4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用OSI物理层模型(实体、服务原语、协议数据单元等) 来描述物理层不太合适。
– 在OSI提出之前,许多物理层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
– 早期的物理层规程没有像OSI那样将服务定义和协议区分开 来;
• 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
一些特性。
转换,并经过调制/解调在模拟用户环路上传 输。 • 高速MODEM
–提高每码元承载的比特数。 –提高信噪比。(A/D和D/A引起较大的量化噪声)
2019/6/20
16
2.5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交换机
A/D
V.34Modem
2/4 A/D
交换机
A/D
2/4
56kModem
A/D
2019/6/20
数字信号
• 物理层的主要作用 物理层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其服务用户(即数据 链路层或数据链路层实体)在一条物理的传输 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的能力。 –首先激活(建立)一个连接 –维持这个连接 –去活(释放)这个连接
2019/6/20
7
2.2 信道的极限容量
1.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上的最高码元传输 速率和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物理层(1)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物理层(1)
是“直接控制信号状态”的传输方式,例如:以太网
• 频带传输: 将基带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是“控制载波信号状态”的传输方式,例如:通过电话模拟 信道传输
• 宽带信号:
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完整版课件ppt
8
通信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
4. 信道的传输模式(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按数据流动的方向有三种基本方
第二章 物理层
完整版课件ppt
1
§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1. 问题的提出: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透明 地传输比特流。(向上屏蔽掉媒体的差异)
2. 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procedure)。 3.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可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
些特性,即: (1)机械特性:连接器形状,排列,尺寸等。 (2)电气特性: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电压的意义。 (4)规程特性:事件顺序。
完整版课件ppt
2
多车道公路是并行传输
通信线路上通常都是串行传输
……100101110100100111010001011010
完整版课件ppt
3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一、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 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注意:逻辑概念,与线路的区别)
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信号在不同类型的信道上传输有4种组合。 数据:模拟数据、数字数据
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信道:模拟信道、数字信道
完整版课件ppt
7
通信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
3.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第2章物理层12课件

第2章物理层12课件
10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 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在信道 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11
▪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 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 形。
▪ 若 1 个码元携带 n bit 的信息量,则 M Baud 的码元传 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M n b/s。
19
4、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
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信信息道论是的运极用限概信率息论与传数输理速统率计的C方可法表研达究信为息、信息熵、
23
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双绞线——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用规则
的方法绞合起来(降低信号干扰)。
24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以铝箔屏蔽以减少电磁 干扰和串音,适合于配 电房附近等区域布线。
非屏蔽双绞线 (UTP)
▪ 波特(Baud)和比特(bit)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个码元)。码 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 - 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
18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秒”与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 ”在数量上却有一定的关系。
▪ 若 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 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计算机网络知识精讲 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知识精讲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一) 通信基础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2.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3. 编码与调制4.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5. 数据报与虚电路(二) 传输介质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2.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三) 物理层设备1. 中继器2. 集线器2.1 通信基础2.1.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1)信道: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2)信号:数据的电磁或电气表现。

(3)带宽:媒介中信号可使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或者说是频带的宽度,Hz;另一定义是信道中数据的传送速率,bps。

(4)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简称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5)波特: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元数。

(6)比特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7)信源(8)信宿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计算1. 速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 或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速率的单位是b/s(bps),kb/s, Mb/s, Gb/s 等“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Mb/s(106 b/s)吉比每秒,即Gb/s(109 b/s)太比每秒,即Tb/s(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M = 220, G = 230, T = 240。

3. 时延(delay 或latency)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二章物理层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二章物理层复习资料

第二章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传输媒体)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由原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组成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单工通信(单项通信)●双半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来自信源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调制:基带调制(编码):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带通调制(需要使用载波):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常用编码方式●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曼切斯特编码(常用):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向下跳变代表1.●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在每一位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

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没有跳变代表1.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2.2.3信道的极限容量奈氏准则(理想条件下):在任何信道中,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香农公式(带宽受限、高斯白噪声)指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C = W log2(1+S) (b/s)W 为信道的带宽(以Hz 为单位)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信噪比=10 log10 (SN) (dB)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方法:●提高信道带宽●提高信噪比●提高每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引型传输媒体1.双绞线(双扭线)2.同轴电缆50Ω同轴电缆——LAN/数字传输常用70Ω同轴电缆——有线电视/模拟传输常用3.光缆2.3.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1.无线传输2.短波通信3.无线电微波2.4 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等时信号):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二章物理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二章物理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二章物理层2-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解答: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因此物理层要考虑如何用电磁信号表示“1”或“0”;考虑所采用的传输媒体的类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考虑与物理媒体之间接口,如插头的引脚数目和排列等;考虑每秒发送的比特数目,即数据率。

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

2-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解答: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procedure)。

其实物理层规程就是物理层协议。

只是在“协议”这个名词出现之前人们就先使用了“规程”这一名词。

2-3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解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常见的各种规格的电源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典,用户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它把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出在发送端置入的消息,还原出发送端产生的数字比特流。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进行信息输出(例如,把汉字在PC 屏幕上显示出来)。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2-5 请画出数据流1 0 1 0 0 0 1 1的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从高电平开始)。

解答:所求波形图如图所示。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
USB)接口
7
2.1.4物理层协议举例
1.DTE设备与DCE设备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是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发送接收能力的 设备,包括各种I/O设备和计算机。由于大多数的 数据处理设备的传输能力有限,直接将相距很远的 两个数据处理设备连接起来是不能进行通信的,所 以要在数据处理设备和传输线路之间加上一个中间 设备,即数据线路端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DCE在DTE和传 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
谢希仁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系统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终点发送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pc机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数字比特流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输入汉字显示汉字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目的系统传输系统输出信息pc机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信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表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据?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信号?是数据的具体的物理表现
16
4.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1.4物理层协议举例
2.RS-232接口特性 4)过程特性 (5)当DTE-A要发送数据时,将其引脚4“请求发
送”置为“ON”。DCE-A响应将其引脚5“允许发送 ”置为“ON”。然后DTE-A通过引脚2“发送其数据 ”。DCE-A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向DCE-B发送 过去。 (6)DCE-B将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 过引脚3“接收数据”向DTE-B发送。
绪”置为ON,同时通过引脚2“发送数据”向DCE-A 传送电话号码信号。 (2)DCE-B将引脚22“振铃提示”置为ON,表示通 知DTE-B有入呼叫信号到达。DTE-B就将其引脚 20“DTE就绪”置为ON。DCE-B接着产生载波信号, 并将引脚6“DCE就绪”置为“ON”,表示已做好准 备接收数据。

第2章物理层-资料

第2章物理层-资料
调频
调相
一种正交调制 QAM
可供选择的相位有 12 种,而对于 每一种相位有 1 或2 种振幅可供选 择。
(r, )
由于4 bit 编码共有16 种不同的组
r
合,因此这 16 个点中的每个点可对

应于一种 4 bit 的编码。 若每一个码元可表示的比特数越 多,则在接收端进行解调时要正确 识别每一种状态就越困难。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套层
屏蔽层 绝缘层
铜线
什么是近端串扰
当电流在一条导线中流通时,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场,干 扰相邻导线上的信号。频率越高这种影响就越大。双绞线就 是利用两条导线绞合在一起后,因为相位相差180度的原因 而抵消相互间的干扰的。绞距越紧则抵消效果越佳,也就越 能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发送的 0 基带信号
1
0
0
1
1
1
0
0
t
接收到的 失真信号
t
采样时刻
t
还原后 0
1
0
0
1
0
1
0
0
的数据
出现差错
数据经过模拟传输系统后会出现差错
1、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调制解调器(modem)包括: 调制器:把要发送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频率范围在 300~3400 Hz 之间的模拟信号,以便在电话用户线上传 送。 解调器:把电话用户线上传送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 信号。
第2章 物 理 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5 信道复用技术 2.6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

第2章物理层(1)

第2章物理层(1)
ISO2110。25针接插件。
15
(2) 电气规范说明:采用非平衡型的电气特性。相对公用 接地而言,-3伏以下的电压解释为二进制“1”,+3伏以上的电 压解释为二进制“0”。即采用负逻辑。其传输速率不能超过 20Kb/s,电缆长度最长不能超过15米。(和CCITTV.28建议相兼 容)
1 8
RJ-45 连接器
线对 T 代表发送 针 R 代表接收
1 线对2 T2 2 线对2 R2 3 线对3 T3 4 线对1 R1 5 线对1 T1 6 线对3 R3 7 线对4 T4 8 线对4 R4
© 1999, Cisco Systems, Inc.

ICND—3-8
(1)UTP实现直连线
指明需要使用交叉线或直连线
100 Mbps 5类交叉线
10 Mbps 3, 4, 5类直连线
© 1999, Cisco Systems, Inc.
100 Mbps 5类直连线
10 Mbps 3, 4, 5类交叉线 10 Mbps
3, 4, 5类直连线

ICND—3-13
3)平衡方式。采用集成集成电路技术设计的平衡接 口,使用平衡式发送器和差动式接收器,每个电路采用 两根导线,构成各自完全独立的信号回路,使得串扰信 号减至最小。这种方式的信号速率<=10Mbps,传输距 离为10m(10Mbps时)-1000m(<=100kbps时)。 CCITT V.11/X.27建议采用这种电气连接方式,EAI RS423标准与之兼容。
4
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 尺寸、插针或插空芯数及其排列方式、锁定装置的形 式。
5
电气特性的规定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的 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电流电平的识别、最大数 据率的说明、以及与互联电缆相关的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3 传输媒体(续1)
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
0 f (Hz电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1022
1024 射线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4 f (Hz) 10
105 双绞线
5
2.1 物理层概述(续3)

物理层协议实际上是DTE与DCE之间的一组约 定。这组约定规定了DTE与DCE之间标准接口 特性。
DTE/DCE接口 串行比特流 DCE
公用交换网
用户环境
DTE
DTE/DCE接口
用户环境 DTE
DCE
通信设施 用户设施 通信环境
用户设施
6
2.1 物理层概述(续4)

计算机网络
第 2 章- 物理层
1
教学目的

学习内容





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 念和接口特性 了解计算机网络使用 的传输媒体 掌握主要的传输技术 掌握SONET和SDH 的基本知识 掌握宽带有线接入技 术
物理层概述
传输媒体
主要传输技术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 步数字序列SDH

宽带有线接入技术
4
2.1 物理层概述(续1)


物理层的协议与具体的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及通 信手段有关。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规程。 物理层的许多协议是在OSI/RM公布以前制定的, 不可能运用OSI术语进行描述,只能将物理层实 现的主要功能描述为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四个 重要特性: 机械特性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电气特性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功能特性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规程特性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转 发能力的设备。DTE可以是一台计算机、终端或 各种I/O设备。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在 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 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设备。典 型的DCE,如调制解调器。 DTE/DCE接口是标准化的。它具有机械、电气、 功能和规程四个方面的特性。
2
第 2 章 内容提纲
*2.1 *2.2 2.3 *2.4 *2.5 物理层概述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传输媒体 主要传输技术 同步光纤网SONET 和同步数字序列SDH *2.6 宽带有线接入技术
3
2.1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低层,但它既不是 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也不是指负责信 号传输的具体物理媒体,而是指在连接开放系统 的物理媒体上为上一层(指数据链路层)提供传送 比特流的一个物理连接。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它的服务用户(即数据 链路层的实体)在具体的物理媒体上提供“透明” 传输比特流的能力。 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屏蔽计算机网络使用的 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方式的差异,使得数 据链路层不必去考虑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的具体 特性,而只要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10
2.1 物理层概述(续8)
DTE/DCE标准接口的 电气连接的三种方式


非平衡方式 差动接收的非平衡方 式 平衡方式
11
2.1 物理层概述(续9)
功能特性



主要对各接口信号线作出确切的功能定义以及 相互间的操作关系。 对接口线按具有的功能多少,通常采有一线一 义法和一线多义法。 信号线按其功能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型:
13
第 2 章 内容提纲
*2.1 *2.2 2.3 *2.4 *2.5 物理层概述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传输媒体 主要传输技术 同步光纤网SONET 和同步数字序列SDH *2.6 宽带有线接入技术
14
2.3 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是指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媒体分两大类: 导向传输媒体 指有线媒体,电磁波被导向沿着 固体媒体传播,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非导向传输媒体 指无线媒体,电磁波在自由空 间中传播,包括短波、微波、卫星通信、红外通 信等。
7
2.1 物理层概述(续5)
机械特性


主要定义物理连接的边界点,即接线器物理 结构。规定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插针 或插孔的数目和排列次序、固定和锁定装置 等。 常用的标准接口


ISO 2110 RS-366-A ISO 2593 ISO 4902 ISO 4903
25芯接线器,EIA RS-232-C,EIA 34芯接线器,V.35宽带MODEM 37芯和9芯接线器,EIA RS-449 15芯接线器,X.20、X.21、X.22
8
2.1 物理层概述(续6)
ISO标准化的部分接线器
9
2.1 物理层概述(续7)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电气连接及有关电 路特性,包括信号电平范围、阻抗、负载、速 率和距离限制等。 早期的标准定义在边界点上的电气特性,例如 EIA RS-232-C、V.28;最近的标准则说明了发 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而且给出了有关对 连接电缆的控制。 CCITT 标准化的电气特性标准,涉及CCITT V.10/X.26、CCITT V.11/X.27、CCITT V.28、 CCITT X.21/EIA RS-449等建议的电气特性。

数据线 控制线 定时线 接地线

常用的接口功能特性的标准有:EIA RS-232C,EIA RS-449,ITU-T V.24等。
12
2.1 物理层概述(续10)
规程特性



主要规定接口各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动作 顺序以及维护测试操作等内容。反映了在数据 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可能发生的各种可能事 件。 描述规程特性最好采用状态变迁图。 目前,用于物理层规程特性的标准有:ITU-T V.24、V.25、V.54、X.20、X.20bis、X.21、 X.21bis、X.22、X.150等。 表5-4给出了EIA、ITU-T和ISO有关DTE/DCE 主要接口标准及其兼容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