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欣赏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欣赏资料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戏曲欣赏》学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传统音乐是与新音乐、现代音乐相对而言的概念。
新音乐指20世纪初学堂乐歌产生以来,学习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创作的体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音乐,主要包括专业音乐作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革命音乐作品;现代音乐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音乐,主要包括活跃在国内外的华人音乐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
二、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戏曲以音乐为基本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伴奏两部分)适应并体现戏剧性的要求,与戏剧表演密切配合。
三、戏曲音乐
继承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
(一)构成因素: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声乐居于主导地位。
1、戏曲唱腔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散板)。
2、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组,“文场”指管弦乐部分,“武场”指打击乐部分(包括唢呐),合称“文武场”,也叫“场面”。
(二)剧种与声腔:
1、剧种是根据产生、流行地区、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等因素划分的戏曲种类。
2、声腔是指具有一定音乐特征的腔调,包括与其相关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明清以来流传最广泛的四大声腔)等。
一种声腔系统不止一个剧种,一个剧种也可以使用多种声腔系统。
(三)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
1、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套体。
2、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包括调性、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四、昆曲艺术与昆曲音乐
(一)昆曲艺术
昆曲原称昆山腔,是元代后期产生的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明代由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昆腔委婉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明清时期最为盛行,对中国戏曲影响深远,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它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基础深厚,剧目丰富。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昆腔有南昆、北昆两大流派。南昆流行于江南、浙北一带,北昆流行于北京、河北的保定、高阳一带。南昆风格柔美秀丽,多用于爱情题材,北昆风格豪放激昂,多用于刻画英雄人物。
(二)昆曲音乐
1、四大声腔:
(1)明代南曲系统的四大声腔:
余姚腔(浙江)、海盐腔(浙江)、弋阳腔(江西)、昆山腔(江苏)。(2)清代前期地方戏曲四大声腔:
昆山腔(南方)、弋阳腔(北方)、柳子腔(东部)、梆子腔(西部)。(3)明清以来影响最广泛的四大声腔:
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2、主要板式:
昆腔有散板、干板(1/4)、一眼板(2/4)、三眼板(4/4)、赠板(8/4)等板式。
3、伴奏乐器
主要伴奏乐器有笛、箫、笙、唢呐、琵琶、三弦、月琴、打击乐。
后加入高胡、二胡等拉弦乐器。
4、作家、传奇
(1)第一部昆腔传奇是明代梁辰渔的《浣纱记》。
(2)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
《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3)洪昇的《长生殿》。
(4)孔尚任的《桃花扇》。
(5)李玉的《千忠戮》(千忠禄)。
(三)《牡丹亭》
1、概况
《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描写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和贫寒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超过元代杂剧名作《西厢记》(约创作于1295——1307年间),据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原剧共55出,后为适应昆腔演唱,汤显祖同年进士吕玉绳按昆腔音律作了改定,遭到汤显祖多次异议。但近代以来流行演出版本多为改本。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他的艺术贡献享誉世界,被誉为“东方的”。他强调“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主张文章要有灵性。
2、欣赏版本
青春版《牡丹亭》,由当代旅美着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作为主要组创人员。
全剧根据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创作理念和线索,将55折原本精致删减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本共27折。由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青年演员沈丰英饰演杜丽娘、俞玖林饰演柳梦梅。
五、京剧艺术与京剧音乐
(一)京剧艺术
1790年,徽班(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后留在北京,吸收京腔、秦腔、西皮等各种声腔,形成京剧。经过众多艺人和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努力,逐渐成为表演体系较为完善、行当流派异彩纷呈、唱腔音乐精致考究、保留剧目丰富多样、传播盛行大江南北的“国粹”。
1、三次合流
(1)徽秦合流:乾隆年间,徽班(徽调二黄)吸收京腔和秦腔,是第一次合流。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合春。
(2)徽汉合流: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兼唱西皮与二黄的“楚调”与徽剧融合,是第二次合流,西皮与二黄结合,称“皮黄戏”。
(3)京剧形成:同治、光绪年间,着名演员对皮黄戏进行改革,吸收昆曲、徽调、汉调、秦腔、京腔等因素,唱腔细腻华丽,表演上文武兼备,不断形成各行当的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2、行当划分:
(1)生: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
(2)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3)净:铜锤花脸(正净)、架子花、武净、武二花、油花;
(4)丑:文丑、武丑。
3、京剧发展史上的几位着名演员:
(1)程长庚(安徽)、张二奎(北京)余三胜(湖北)。
(2)谭鑫培(老生)、王瑶卿(青衣)。
(3)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4)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
*周信芳(麒麟童)
(二)京剧音乐
1、主要声腔“皮黄腔”:以“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为主的戏曲声腔,兴起于安徽、湖北一带,清代中叶流传全国。
西皮曲调风格刚劲、高亢,旋律起伏大,节奏丰富多样;二黄曲调风格流畅、平和,旋律、节奏较平稳。
2、辅助声腔:吹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等。
3、主要板式:原板、慢板、流水板、散板等。
4、主要伴奏乐器:京剧文场“三大件”是京胡、京二胡、月琴。
(三)《白蛇传》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创建国以来戏曲电影观众上座率最高记录。该片于1981年获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并被文化部评定为最佳戏曲片奖,即荣获国家的最高政府奖。
编着:田汉(1898——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原籍湖南长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的作者。
导演:傅超武(1921——1992),着名导演,电影艺术家,山东昌邑人。
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