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二:曾点之志体现了归隐的人生追求,孔 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 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因此曾wenku.baidu.com的 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吾“与”点也原因
要点: 其实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正是孔子内心理 想的折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 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康乐。据此可以看出孔子 的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希 望能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歌舞升平的 世界。因此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却是“礼治” 的最高境界。
观点一:当时社会 “礼崩乐坏” ,因而孔子政 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子描绘的 这一幅盛世气象图,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 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 子“礼乐治国”的最高理想。故孔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 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礼记·礼运》所载:“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 妇。”
思考:
• 历来评论家都认为 曾皙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美丽的暮春咏 归图,你认为它美 在何处?
美在闲适:阳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终于脱掉了笨重的冬装,有一种解放的感觉。 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儿童来到郊外,乐山乐 水、临风浩歌,尽兴而游、欢乐而归。 美在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自然春天的生机和人内在的生机和谐相融, 大自然春天的自由境界和人的怡然自得的境 界默然相契。
•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我们也用孔子的话问问 自己: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 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 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 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 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 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记述孔子与学生关于言“志”的教学过程,再现了 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其乐融融的情景。 子路志在通过一大国来实现治国理想。 冉有志在通过一小国的治理来实现“富民”的理想。 公西华志在学习。 曾点志在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治国理想。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 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沂 水 春 风
将预习进行到底
千乘( shèng ) 饥馑( jǐn ) 哂( shěn ) 俟( sì ) 章甫( zhāng )( fǔ ) 铿锵( kēng )( qiāng ) 沂( yí ) 舞雩( yú ) 冠( guàn )者五六人 祓濯( fú )于沂水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吾 与 点 也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探究:曾皙的“志”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 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是一幅太平社会的缩略图。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 “世外桃源”,无拘无束, 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 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 心态。
什么社会才会有这样的图景?
可以设想必是和平时期、丰衣足食 之后、礼乐大兴之后,可以把它看成 太平盛世的缩影,礼乐治国的结果。 这正是力主礼乐治国的孔子孜孜以求 的图景。另外这时孔子一生经历坎坷, 在郑被人讥笑为“惶惶然若丧家之 狗”,在陈蔡之间断粮多日,这种和 平宁静的生活无疑会引发他强烈的共 鸣。
一、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根据提示,结合内容,填写下面空格。
孔子问志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孔子□志
弟子撰(述)志 孔子评志
合作探讨“言志”
四个问题: ①四弟子各言何志? ②反映了四弟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④孔子分别作何反应?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讨“言 志”
四个问题:
①四弟子各言何志? ②反映了四弟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④孔子分别作何反应?
•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曾皙所说的画面,并给这幅画面取 个题目 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三月,陪同几个成年的朋 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 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雩台上, 沐着春风,把自己融汇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来一 个蓬勃的季节,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这个仪式完 成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 ——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89页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比较细读,进一步探究文本意义。
比较三子之志与曾点之志
弟子
子路 冉有
对象
千乘之国(内忧外患) 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的小国)
愿景
有勇 知方 民足 礼乐俟君子 愿为小相
公西华
曾点
宗庙之事,如会同
冠者、童子,浴乎沂……咏而归
讨论探究: 孔子为何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探究:曾皙的“志”是什么?
比较细读,进一步探究文本意义。
自由诵读三子言志的文字,摘引原文完成 下面的表格。 弟子 对象 千乘之国(内忧外患) 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的小国)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景 有勇 知方 民足 礼乐俟君子 愿为小相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比较细读,进一步探究文本意义。
比较三子志向之同。 弟子 对象 千乘之国(内忧外患) 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的小国)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景 有勇 知方 民足 礼乐俟君子 愿为小相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乃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 海居夷之意。(黄震《黄氏日钞》)
三子言志越来越谦虚 三子对礼越来越重视 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 曾点之志是最高境界
为国以礼
• 什么社会才会有这样的图景?
可以设想必是和平时期、丰衣足食之 后、礼乐大兴之后,可以把它看成太平盛 世的缩影,礼乐治国的结果。这正是力主 礼乐治国的孔子孜孜以求的图景。另外这 时孔子一生经历坎坷,在郑被人讥笑为 “惶惶然若丧家之狗”,在陈蔡之间断粮 多日,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无疑会引发他 强烈的共鸣。
问:前三子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国家大事,惟独曾皙 讲的是玩和乐,境界看起来渺小得多,然而孔子听了以 后很赞同,这是为什么?(课后练习一:孔子为什么对 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
要点: 其实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正是孔子内心理想的折 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太平,天下大 同,人民康乐。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其思想的主 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希望能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 造出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因此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 却是“礼治”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