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学设计- 猫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猫》的主旨,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猫的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对动物情感的理解和同情心的培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引导他们与个人经历相联系。
激发学生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作者简介:夏丏尊: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著称。
《猫》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教学准备:《猫》课文PPT课件,包含夏丏尊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猫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猫的各种行为和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动物”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夏丏尊的照片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2. 通过猫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夏丏尊的生平和《猫》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依偎”、“蜷伏”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猫的描写和情感。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细节描写、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主题思考:讨论文章的主题,如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或猫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通过描述作者与一只猫的相识、相处过程,表现了猫的古怪、温柔可亲、贪玩好吃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揭示了猫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情趣。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对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动物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猫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猫的外貌、性格等特点。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红绫”“懒惰”“怅然”“蜷伏”“叮嘱”“怂恿”“惩戒”“倚着”“虐待”“屋脊”“妄下断语”“畏罪潜逃”等。
o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等方法,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o学习默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思考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o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1.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2.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勇于反思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展示与猫相关的图片,如季羡林与狮猫、钱锺书一家与猫、丰子恺与猫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你们与猫之间的故事吗?(预设答案:学生可能会分享自己与猫的有趣经历,或者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默读课文,完成任务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对于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
3.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人物、事件)?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三)字词学习1.展示生字词:污涩(sè)、红绫(línɡ)、懒惰(duò)、怅然(chànɡ)、蜷伏(quán)、叮嘱(zhǔ)、怂恿(sǒnɡ yǒnɡ)、惩戒(chénɡ)、倚着(yǐ)、虐待(nüè)、屋脊(jǐ)、妄下断语(wànɡ)、畏罪潜逃(qián)。
2.多音字:o(lónɡ)鸟笼(lǒnɡ)笼罩o(chèn)相称(chēnɡ)称号o(tí)提高(dī)提防o(lù)露台(lòu)露马脚(四)内容概括1.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预设答案: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7个会认字,读准其中“屏、折”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忧、虑”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喜爱猫的语句,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3.了解课文结构,理清层次,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预习反馈,认识“虑、职”等7个会认字,读准其中“屏、折”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忧、虑”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找出关键句,梳理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识记生字(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一定见过猫吧?有没有养过猫?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眼中的猫?(二)师生交流。
(三)教师过渡: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发现,有的猫温顺粘人、有的猫淘气可爱、有的猫聪明狡黠……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极喜爱猫。
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师笔下的猫吧!板书:(猫作者:老舍),学生读课题及作者。
(四)生自由朗读全文。
(五)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按要求边读边圈出字、词,在小组内依序轮读课文,互听互助,字词正音。
(六)教师巡视关注各小组学情,相机指导难读生字:1.如“蹭、腔、殃”正确读音为后鼻音;2.多音字“屏息凝视”的“屏”、“枝折花落”的“折”;3.注意语气词“吧、啊、呢”的轻读指导;4.“儿化音”的词语,如“一点儿响动”。
(七)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指名认读。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认读“职、蹭、稿、殃”字可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
(八)辨析多音字“屏、折”。
教师引导学生在句子中认读多音字,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在句子里学习多音字,既能区别识记读音,又可理解字音义相连——读音不同、字义不同。
)(九)教师引导:我们小组合作识字,看看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吗?(十)小组合作检读;全班齐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
2、通过“我”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二、整体感知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是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自己昨天所预习的内容,可以在标划一些自己认为深有感触的句子。
(生读文章)2、文章一共提到了几只猫,“我”养的三只是怎么样的猫,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1活泼;2更有趣且有用;3抑郁)a、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读句子,(抓住“滚来滚去”“消耗”)b、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读句子(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c、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3、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作者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是什么板书明确:人们之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
人类养猫是有目的性、自私心的。
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当你没用时,他绝不理睬你,对人类自己是如此,动物之类更是如此。
三、理解阅读1、由于我与家人一开始就不喜欢第三只小猫,所以当鸟被咬死后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全家人把罪状都按在它头上)读“我”和妻的两句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指导2、我们断定是第三只小猫咬死的有什么证据吗(嘴里好像吃着什么…它一定是…)由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个肯定的推断,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生猜测)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们性格上的一种普遍的什么弱点呢(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是非对错)3、小说安排第四只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小说矛盾的激化点,高潮。
部编版7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部编版7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16 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入新课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 sè) 诅骂( zǔ) 红绫( líng )怂恿( sǒng yǒng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猫的性格特点和习性。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细腻的描绘,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猫的可爱和有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学会从细节中抓住文章的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抓住文章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相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猫的性格特点、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课文中猫的可爱和有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巩固生字词。
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猫》教学设计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猫》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3、品味细节描写。
教学的重点: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要求: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朗读,勾画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经历,让我们走进郑振铎的小说《猫》。
(出示课件——猫)2、预习检测全文共写了几只猫?重点写的是哪一只?二、理解1、作品中所描述的猫,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细节描写)。
大家喜欢的基本上都是前两只,不喜欢第三只,为什么呢?第三只猫是怎样一只猫呢?我们来看看。
2、阅读写第三只猫的段落,勾画相关语句,用“这是一只——的猫,你看——”的句式说话。
(可怜——来得可怜,活得可怜,去得可怜。
)3、这三只猫的结局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这句话,体会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亡失——总领全文)关于猫的悲剧。
三、体验1、第三只猫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如果是养第一或第二只猫时芙蓉鸟被咬死了,我可能会怎么样?(各抒己见)(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学生自拟格言:A努力完善自我!B弱小就要挨打!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关于性格的悲剧。
2、猫的悲剧仅仅是因为性格吗?作者对这三只不同的猫的亡失又是怎样的态度呢?(朗读指导——读出感情)。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猫》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猫》中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猫》的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猫》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走向。
三、教学准备
1.备课教师:了解教案内容,准备教学PPT、故事书籍等;
2.学生:准备《猫》的教材,熟悉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介绍《猫》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根据情节进行阅读。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猫》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表达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此次课中,通过《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猫》这篇文学作品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猫》是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之一,内容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对猫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深入探讨《猫》这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语言点。
2.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各种品种的猫,拉近学生与猫的距离。
2. 导入•介绍课题《猫》,引发学生对猫的关注。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养过猫?你对猫有什么看法?3. 学习•教师朗读课文《猫》,让学生聆听和理解猫的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猫》,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
4. 拓展•分组讨论: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5. 练习•班级分角色表演《猫》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猫对人类的意义。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猫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猫》这篇课文,引发学生对猫的思考和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从课文中汲取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教版四年级语⽂下册第13课《猫》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第四单元⼈类的伙伴在我们美丽的星球上,每⼀天,太阳都灿烂地升起,⼜绚丽地落下。
每⼀天,都有⼀些⽣命开始它的旅程,都有⼀些⽣命释放它的价值,也有⼀些⽣命永远地消失。
我们⽣活的世界多姿多彩,⼈类孜孜不倦地⽣产劳动,花草⽇夜不停地吐纳芬芳,⽽动物们则默默陪伴我们,它们是⼈类的知⼰、亲⼈、⽼师。
⼈类的⼩伙伴带给我们⽆限的快乐与别样的温暖……本单元让我们⾛近这些⼩伙伴们,⼀起去感受⽼舍先⽣笔下猫的调⽪与可爱,去领略母鸡对⼉⼥的慈爱情感,去见识丰⼦恺先⽣笔下⽩鹅别有趣味的⾼傲。
让尊重、友好与信赖成为我们⼈类与动物的交流⽅式,让我们把家园建设得更加温馨!本组教材以“动物朋友”为主题编排了教学内容。
前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个作家写的两种不同的动物,后⼀篇是另⼀位作家写的动物。
每⼀篇⽂章的内容和表达⽅式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猫细致⽽⽣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的⼩猫的特点,字⾥⾏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理解课⽂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他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课时母鸡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鲜明的对⽐,塑造了⼀位“伟⼤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引导学⽣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再讨厌的原因,体会母鸡爱护⼩鸡雏的那种伟⼤的母爱。
2课时13 猫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教学⽬标1.会认8个⽣字,会写15个⽣字,重点理解“尽职、淘⽓”等词语。
2.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动具体地描述⼤猫的古怪和⼩猫淘⽓可爱的性格,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虑、职、屏”等8个⽣字(包括2个多⾳字),会写“忧、贪、蹭”等15个⽣字,正确读写“⽆忧⽆虑、呼唤、贪玩”等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名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名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默读课文,学习用“摘句法”理清文章结构。
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出示课件1】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物吗?说说它的样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一《猫》°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好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一1966年8月24H),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3】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6课《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学习摘录,完成情节梳理,理清“我"的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一、二课时)(重点)2. 通过文本细读,研读写猫的语段,掌握概括事物特点的技巧;(第一课时)3. 分析文中串联情节的关键语句,了解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第一课时)探究本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反思与悲悯,培养学生关爱弱小,善待生命的品质。
(第二课时)(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归纳法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直接导入: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郑振铎先生的《猫》,一起走进这一家人与“猫"的故事。
(1分钟)任务一:起“猫”名(4分钟默读,2分钟方法指导,8分钟展示)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结合课后练习一表格“来历"“性情”“外形"等内容,进行圈点勾画,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只猫起一个“名字”。
(此环节借鉴黄厚江老师的教学设计)【任务支架】1. 圈点勾画:(1)自定义符号标识。
按照个人的习惯和对符号的感觉,读者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词句使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比如波浪线、横线、三角号、重点号、圆圈、方框、箭头等。
(2)阅读时持笔待用。
笔沿字走,与目光所及保持同步,以此提高阅读效率。
(3)明确圈点勾画内容。
①按照提示要求进行圈划。
②动词、修饰性词语(形容词、副词)、圈划表明顺序的词语。
③圈划段落中心句、反复出现的词句。
④速写段落旁批。
2.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___只猫,结合文章第___段的“___"这句话,我给他起名叫“___ ”的句式回答。
备选名:第一只猫:小活泼、小滚滚、花球猫第二只猫:小黄猫、小黄毛、小活泼、黄皮皮第三只猫:小忧郁、小忧忧、小可怜(老师一定要熟悉文本,紧扣内容辨析,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考点1:物象特点概括方法(1)关注形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详细内容为: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对猫性格的细腻描绘。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结构的分析、猫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书写,并运用到句子中。
4.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结构,讲解猫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家养的宠物,分享与宠物之间的趣事。
6. 例题讲解:针对猫的性格特点,设计例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解答。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猫2. 生字词:狡猾、懒洋洋、敏捷、温柔、可爱……3. 文章结构:总分总4. 猫的性格特点:狡猾、敏捷、温柔、可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例文:我家的猫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猫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结构。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选择一种进行观察、描述,并写一篇短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猫教案
教案标题: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学内容:通过了解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和兴趣,增强保护动物意识。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猫的外貌特征;2.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如食物习性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对猫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猫、课件、小黑板、教具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图片,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答案可能有多个,引导学生说出“猫”的答案。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以前见过的、了解的关于猫的事情。
二、呈现(15分钟)1.出示一幅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发现猫的外貌特征。
2.引导学生说出猫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耳朵大不大,尾巴长不长等。
3.加深学生对猫外貌特征的认知,出示多幅不同种类的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
三、探究(20分钟)1.出示一只实物猫,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猫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猫的耳朵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猫尾巴的作用是什么?3.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逐一问到其他组的学生,简要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拿出课件,呈现关于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和文字。
2.通过图片和文字概括出猫的食物习性和行为习惯。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猫,回答问题:“猫是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的小宝宝是怎么喂养的?”等。
五、拓展(15分钟)1.让学生与爷爷奶奶或家长交流,询问他们小时候养过猫吗?他们对猫有什么了解和经验?2.学生将和爷爷奶奶(或家长)的交流内容写出来,或口头向大家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爷爷奶奶和家长养猫的看法和方法有哪些不同。
六、延伸(10分钟)1.让学生根据他们了解的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自己设计一个猫的家庭作业任务表。
2.提醒学生在任务表中加入一些保护猫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七、总结反思(5分钟)1.让学生回忆学到了哪些关于猫的知识。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对猫有哪些新的感受和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猫有时候贪吃、调皮,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字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我想你学了课文,一定会喜欢猫的。
下面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3、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止。
课前预习: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1、如此亲密的”接触”,你有过吗?(学生自由谈论)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亲密的接触过不同种类的小动物,甚至爱上了他们。
然而有一位作家却在和小猫几次亲密”接触”后就再也不愿养猫,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郑振铎学习这篇课文——《猫》来揭开谜底。
(设计意图:由一幅有趣的图片谈起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个疑问:作者也亲密接触过小动物,却为何不愿再养小动物,以此导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一、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总是怎么样的呢?三次;失踪或死亡二、把握”遭遇”“感悟”“历程”:过渡语:三次养猫的结局为什么总是失踪或死亡呢?难道作者不会养猫吗?我想,这其中必有复杂的原因吧!1、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同学们觉得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很活泼;(学生自由寻找并抓住重点语句谈论)(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我坐在……微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感着一缕的酸辛):”我”喜欢这只小猫,所以当它突然离去时,”我”感到”一缕的酸辛”。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更有趣更活泼;(学生具体谈论)(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找出反映”我”当时的心理变化(状况)的语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猫》,使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猫》的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课文板书。
2.课文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3.图片资料或小动画,展示猫的生活习性。
4.相关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引入话题:你家养过猫吗?你知道猫的生活习性吗?•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世界。
2. 学习课文《猫》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关键词。
2.学生理解课文,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生词搭配。
3. 活动展示1.展示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猫的特点。
2.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口头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猫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课文重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自主搜索有关猫的资料,并写一篇有关猫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猫》的学习,让学生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猫的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这篇课文,增加对猫的了解和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第1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第1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含义。
2.能够深入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理解读音。
4.能够简单描述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朗读课文并掌握正确的发音。
3.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简单表达。
三、教学难点1.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表达。
2.理解课文中可能存在的比喻和暗示。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相关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粉笔、擦子等教学工具。
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猫的图片让学生们展开话题,引出猫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主体:1.学生跟读课文,老师讲解生字词和段落重点。
2.分角色朗读《猫》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共鸣。
3.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描写手法。
4.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表达。
操练与训练:1.学生进行课文的默写和朗读训练。
2.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训练。
3.学生之间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和展示。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强化知识点。
六、课后任务1.完成《猫》课文的笔记和心得体会。
2.复习课本相关内容,并做好预习下一课内容的准备。
3.课后查找有关猫的资料,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感课文《猫》,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暗示和比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提高课文的感悟水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抓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2.解读情感密码: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圈画并识记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思考: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儿?3、三读课文:试着理清文章思路,特别是“我”想想、情感的前后变化。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猫》,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来考考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师:你来读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消耗一缕酸辛)师:读的很准确。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词语。
(出示第二组词语:怂恿提心吊胆)师:这一组里“提心吊胆”的“吊”最容易写错了,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师:“吊”是悬着。
提心吊胆”的意思是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踏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如果你知道“吊”是悬着的意思就不容易写错了。
对于一些易错字,我们可以用“意思记忆法”加强记忆。
(出示第三组词语:天生忧郁蜷伏足下畏罪潜逃妄下断语)师:这组词里的“妄”什么意思?“妄”是胡乱,不合理。
妄下断语的意思是胡乱随意的做判断。
这个词我们同样可以用“意思记忆法”加强记忆。
师:三组词语读的都很准确,你们预习的很充分。
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组词语。
“橙色预警”的字要注意读音,“红色预警”的字要注意写法。
师: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把8个词语分成三组?生:第一组词与第一只猫有关,第二组词与第二只猫有关,第三组词与第三只猫有关。
师:你读书很认真,很快就打开了老师设置的小机关。
那你能不能说说文中的哪些段写第一只猫,哪些段写第二只猫,哪些段写第三只猫生:1-2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只猫,第3-14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只猫,15-34段写第三只猫。
师:你很会读书,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思路。
二、默读感知概括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关键语句,为猫建立“成长小档案”。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猫》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质(十五篇)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猫》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质(十五篇)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文中14个生字,学写“爪”“黑”两个生字,注意笔顺及间架结构,学会新词;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进食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站浏览、品读课文、理解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熊猫、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与保护意识。
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去喜爱动物,在读中培养语感。
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位新朋友,它就藏在这片竹林里,它是谁呢?快来拼一拼吧!(学生完成拼图游戏)小朋友们快看,我们的新朋友是谁呀?(板书课题:大熊猫)让我们大声地跟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二)、诵读课文,体会感悟1、自读:课文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呢?自己先读一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你准备怎么来认识它们呢?(点明学习方法)看来,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读好课文的金钥匙,现在开始读吧!读完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读完了。
2、互读:你们读得真认真啊,认真读书一定会有收获。
现在,老师想请你做小老师,检查一下你的同桌课文读得怎么样?同桌小朋友可以两个人读一本书,也可以一个人一个人的读,如果他读得好,你可以夸一夸他,如果他遇到困难,你就帮帮他。
3、范读: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篇课文,现在,你们是我的小老师,听一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读生评)4、指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读课文接力游戏,看谁听得认真,读得好!(三)、学习字词1、认识生字大熊猫说:“既然小朋友们对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的这么清楚,我还想给你们介绍一些生字朋友,你认识它们吗?(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2、结合课文与图片学习生词你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看,课文里的词语娃娃也期待着我们读一读呢!(珍贵、动物、胖胖的、尾巴、全身、黑色、圆圆的、毛茸茸、小时候、爬上爬下、顽皮、爪子、呼呼大睡、竹叶、竹笋)(四)、书写生字书写“黑”、“爪”两个字(多媒体方式呈现笔顺、读音、组词、笔画、部首等,学生自学)(五)、网站浏览,自主探究小朋友,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你的新朋友大熊猫吗?快上大熊猫的网站上看一看吧!(学生自主浏览大熊猫网站)通过浏览网站,你了解了关于大熊猫的哪些知识呢?(六)、问卷调查,理解感悟小朋友,学习了课文,你们的新朋友大熊猫想知道你们喜欢它吗?它特意准备了几个小问题想考一考你们,只有聪明的小朋友才能成为它真正的朋友哟!(学生自主完成网站上课文知识小问卷)(七)、总结全文大熊猫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活动上、在饮食上,都是那么活泼可爱、憨态可掬,难怪成了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珍贵动物呢!其实,大熊猫还是我国的国宝呢,在2023北京奥运会上,大熊猫将做为吉祥物之一,代表全国的小朋友,欢迎世界各地的客人来到中国!我们喜欢大熊猫,更要懂得保护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灵性的动物17 猫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交流点拨】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交流点拨】那只猫当初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四、板书设计第一只——喜欢——难过辛酸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第二只——更喜欢——愤恨诅骂第三只——不喜欢——懊悔自责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五、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交流】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继续研讨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语言品析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交流点拨】(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很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轻捷、活泼。
)(三)写法探究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
【交流点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交流点拨】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板书设计猫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情节曲折文:语言之妙结构之巧首尾照应鲜明对比第一人称四、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交流】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
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
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2)案发后的表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交流】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第三只猫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用木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