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诊断要点】(一)病史和症状中年以上年龄,有慢性发作性颈部僵硬,早期见一侧或两侧头颈肩部麻木、胀痛不适,颈部活动不灵,症状典型者,可向头面、肩背或手臂放射,按压同侧相应的颈椎间隙或叩击头顶,则疼痛加剧。

(二)局部检查将颈部向健侧极度旋转,或将患侧上肢外展90℃,并尽量后伸时,其放射痛可明显加剧,个别患者,可因颈背部肌肉痉挛紧张而轻度强直,下段颈椎棘突或患侧肩胛骨上角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颈部活动功能检查,可见侧弯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伸颈试验阳性、肌力减弱等。

(三)临床分期与分型1.临床分期:常分为四期。

(1)颈椎病前期:X线上有各种程序不同的退变,但无临床症状与体征。

(2)颈椎间盘症期:病变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并多伴有颈椎椎管狭窄。

(3)骨源性颈椎病:或称之谓骨质增生性颈椎病,主要由于增生的骨刺刺激和/或压迫脊髓、脊神经根与椎动脉,X线片上显示有骨质增生。

(4)脊髓变性期:为脊髓长期受压继发变性,病变部位肌肉明显萎缩。

2.临床分型:可分为六型。

(1)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症状多较轻微,但以颈部症状为主。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3)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严重,临床表现出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4)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椎-基动脉供血不全引起偏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

查体: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头痛、听觉障碍、胸痛等上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又伴有颈神经或脊髓受累的临床表现。

(6)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上凡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者,即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四)辅助检查1.颈椎X线摄片:包括正侧位和左右斜位,可见颈椎前凸的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呈强直状态,椎体前后缘可有辱样增生,椎间隙变窄,斜侧位可见椎间孔变小和关节突有肥大性改变,项韧带可出现条状或片状钙化,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亦可出现点状钙化。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颈椎病亦称颈部综合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可概况为以下几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此外肾虚不能养肝,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也能引起眩晕等症。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颈椎病包括了椎动脉型、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大部分症状。

痰湿凝阻、经络瘀滞•痰是机体发生病理变比的产物,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

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加上寒热燥湿等外邪因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停聚在机体某个部位,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这样又导致了人体出现新的功能障碍。

•痰湿凝阻引起的证候相当广泛,在人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

•痰湿上逆头部多见眩晕,阻于四肢者多见四肢麻木疼痛。

•临床所见由风痰引起的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麻木,由寒痰引起的骨痹刺痛、四肢不举、厥冷等症状,包括了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许多症状。

外伤•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

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

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古代医家归纳的这些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其中包括了现代所指的颈椎病症状。

•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常规治疗1.理筋手法患者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以滚、揉、点压、拿捏、弹拨等手法按摩颈肩部肌肉,治疗20分钟,以患者肌肉松弛、有舒适感为度。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颈椎病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退变,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断】颈椎病的分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

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

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 .痹证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

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的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

唾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

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 .痿证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

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颈椎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颈椎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颈椎病诊疗规范【概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原因】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

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

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生理】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为了规范中医诊疗颈椎病的方法和标准,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规范。

诊断准则1. 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体征,结合中医四诊观察和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判断是否患有颈椎病。

2.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症状: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上肢放射痛、头晕、头痛等。

治疗原则1.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原则是以调整失衡状态为重点,通过中药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等手段来改善病情。

2.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可采用温经活血、疏风止痛、祛邪通络等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1. 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适宜的中药方剂,如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中药组方。

2. 中药治疗应在合格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

推拿按摩1. 推拿按摩可通过手法的柔和、轻缓以及刺激特定穴位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

2. 推拿按摩应由专业的中医按摩师进行操作,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病情调整力度和频率。

针灸疗法1. 针灸疗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针灸疗法应由合格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和穴位。

注意事项1. 中医治疗颈椎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盲目进行自我治疗。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避免颈部受凉和过度用力。

3.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病情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颈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包括诊断准则、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中医诊疗颈椎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建议在接受中医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1目的规范入院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诊疗流程,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适用范围所有疼痛科医生。

3颈椎病诊疗规范【诊断要点】(一)颈型颈椎病1.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

因常在早晨起床时发病.故被称为落枕。

2.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与松动。

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部分重影。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相一致。

颈肩部、颈后部酸痛.并沿神经根分布区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有时皮肤有过敏,抚摸有触电感,神经根支配区域有麻木及明显感觉减退。

2.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注射治疗疗法对上肢放射痛无显效。

3.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

侧位片生理前弧消失或变直,椎间隙变窄,骨刺形成。

伸屈动力片示颈椎不稳。

(三)脊髓型颈椎病1.自觉颈部无不适,但手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协调性差。

胸部可有束带感。

2.步态不稳,易跌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3.上下肢肌腱反射亢进,张力升高,Hoffmann征阳性,可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重症时Babinski征可能呈阳性。

早期感觉障碍较轻,重症时可出现不规则痛觉减退。

感觉丧失或减退区呈片状或条状。

4.X线显示病变椎间盘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5.检查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严重者脊髓可变细,或呈念珠状。

磁共振还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受压节段脊髓可有信号改变。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1.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且能除外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

2.个别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症状。

3.旋颈诱发试验阳性。

4.X线片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增生。

5.椎动脉造影及椎动脉血流检测可协助定位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非手术疗法的基本原则1.非手术疗法的方法:以NSAIDs、肌肉松弛剂为主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当的理疗。

颈椎病诊规范疗

颈椎病诊规范疗

颈椎病诊疗规范一、病名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常见于中老年人。

本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

颈肩综合症,或颈椎综合症,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中医古籍中称之为“脖颈伤筋”,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颈部伤筋后复感风寒邪气所致。

颈椎病西医分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医内科学》5版教材,《针灸治疗学》5版教材,《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三、临床表现头、颈、肩、臂疼痛麻木等为主症。

1、颈型: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活动时有响声感。

2、神经根型:头、颈、肩、臂和手疼痛麻木。

3、脊髓型:上肢或下肢单(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出现不同程度不全痉挛性瘫痪。

4、椎动脉型:眩晕、头痛、视力障碍,伴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

5、交感神经型:头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疼,肢凉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

四、中医辨症分型1、风寒湿证症状: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症状: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症状:头晕目眩,头重如衰,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症状: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证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舌淡苔少,脉细弱。

五、西医诊断要点1、头痛、头晕、肩、臂痛,臂手麻木,颈部不适,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

2、常见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伏案工作者等。

3、检查、X片、CT、MRI等,有助明确诊断。

4、鉴别诊断:进行性肌萎缩,慢性损伤性疾病,美尼尔综合症。

六、治疗方法:1、针灸基本疗法治法: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处方:颈夹脊、肩开、肩髃、肩髎、曲池、后溪、配腕踝针上5、上6等。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建水县中医医院针推科重点病种之二颈椎病的诊疗规范(2008)一、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常见于中老年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多变。

祖国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以致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淤所致。

二、诊断依据:颈椎病的诊断依据,病理分型,疗效标准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行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功能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片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示椎间孔变小,CT及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质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四、病理分型: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颈椎病治疗规范颈椎病是指在椎间盘变性的基础上,发生的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软组织等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

诊断依据:1、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

2、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上可显示椎间盘关节不稳与松动。

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一部分重影,称双边双突征象。

体征:①颈型颈椎病:颈部一般不歪斜。

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常用手按捏颈项部,棘突间及棘突旁可有压痛。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征,在手部以大小鱼际及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

③脊髓型颈椎病:最明显的体征是四肢肌张力升高,严重者稍一活动肢体即可诱发肌肉痉挛,下肢往往较上肢明显。

下肢的症状多为双侧,但严重程度可有不同。

上肢肌张无力亦升高。

但有时上肢的突出症状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并有肌性感觉减退,而下肢肌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肌痉挛、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

皮肤的感觉平面检查常可提高脊髓真正受压的平面,四肢腱反射均可亢进。

④椎动脉型颈椎病:颈痛不适,颈旁可有压痛,压迫头顶时可有疼痛,棘突也可有压痛。

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聋耳鸣。

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痛、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冷、肤温低或手足发热、上肢酸胀等,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

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⑥混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有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治疗:新九针疗法:1、针具配伍:毫针、锋勾针、梅花针、细火针。

2、操作方法及步骤:(1)毫针:①取穴:天柱、颈4—5间夹脊穴。

②针法:滞针手法,针感应强,隔日一次。

(2)锋勾针:①取穴:同毫针。

②针法:每穴勾割2—3下,每周1—2次。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

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

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

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

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

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

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颈椎病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颈椎病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颈椎病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由于颈部日常活动频繁,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发生劳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变性等。

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肢体麻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

[诊断]一、诊断依据(一)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或颈椎退行性变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二)呈慢性发病,多数患者渐渐感到一侧肩、臂、手的疼痛,麻木,头痛头晕,颈部僵硬,甚至握力减弱、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下肢无力或二便失常。

(三)颈肩或上肢功能活动受限,病变棘突及患侧肩胛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扪及条索状硬结。

(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五)X线摄颈椎的正、侧、斜位片可以了解病理变化情况,CT、MRI可定性诊断。

二、临床分型(一)征候分类1、风寒湿痹颈、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无力,颈项沉重酸痛,僵硬不能活动,恶寒畏风,随气候变化而减轻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等。

2、气滞血瘀颈肩背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兼见肢体麻木,甚或肌肉萎缩无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3、痰湿阻滞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弦晕头痛,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走路欠稳,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肌肉萎缩。

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沉。

5、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面色皓白,心悸气短,颈项疼痛,喜揉喜按,四肢麻木,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

舌质淡,苔少或薄白,脉细弱无力。

(二)病理分型1、局部型枕项部疼痛,活动受限,颈肌僵硬,头颈限制在一定位置,颈部两侧压痛明显,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

2、神经根型颈肩疼痛,枕部及后颈部酸痛,向上肢放射,疼痛轻者为胀痛,重者如针刺刀割,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颈肌紧张,有明显压痛点,牵臂及压头试验阳性。

X线片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椎间孔变小,MRI可见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见于中年人,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我国某些地区成人发病率约38%-52%。

1948年Brain等提出了颈椎病为一独立疾病,几十年来随着科学医学的发展,尤其是CT、MR1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颈椎病的病因病理有了较深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发展,效果也有较大的提高。

根据患者的症状或征候群特点,结合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临近部位何种组织受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五型。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症”,“痉症”,“痿症”,“眩晕”等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 .颈型颈椎病(1)症状①.颈部酸胀痛及不适感。

②.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颈痛突然加剧。

(2)体征③.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

④.颈部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患侧棘突间可有轻度压痛。

(3)辅助检查:X线片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者消失,有部分病例呈轻度的楔形变。

2 .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①.颈枕部或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

②.沿受累颈神经根的走行方向有酸胀痛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串麻感。

③.病史中常有先颈肩痛而逐渐反复发作和逐渐加重,再发展到放射痛;也有是一次外伤而发作,颈部活动受限制。

④.咳嗽或解大便时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加重。

⑤.上肢感到发沉及无力等现象。

(2)体征①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②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颈试验)。

③受损害的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减退。

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⑤受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3)辅助检查①.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盘间隙狭窄或增生,屈伸动态颈椎侧位片上显示病变节段不稳,斜位片上看到骨刺突入椎间孔。

②.有条件者可选择性做CT、MR1等检查。

3、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①自觉颈部无不适,四肢麻木无力,手变得笨拙,步态蹒跚,如踩棉花感,易跌倒,双腿发紧,跨越障碍物困难。

颈椎病诊疗规范_(1)

颈椎病诊疗规范_(1)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分型】1 颈型颈椎病1.1 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1.2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1.3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围近于零度。

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

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2.1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侧缘疼痛。

2.2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

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2.3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2.4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棘突、棘突旁、肩胛骨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3.1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3.2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颈椎病诊疗常规

颈椎病诊疗常规

当因骨质增生 横突孔缩小时, 可能压迫椎动脉, 引起脑缺血, 这是其中一种颈椎病。
内因 ∣ 颈椎间盘退变,弹性减弱
外因 ∣ 颈部劳损,肌肉痉挛

/ 小关节紊乱  ̄ - \ 颈椎间隙狭窄 ∣

﹨ - 椎间孔变窄
锥体间稳定性减弱 ∣

椎体骨质增生,韧带变性,组织水肿,增生肥厚 ∣ 压迫、刺激 ∕ 神经根 ∣ 脊髓 ∣ 椎动脉 ﹨ 交感神经
药物治疗、封闭疗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起到辅助的对症
治疗作用。常用有消炎痛、强的松、阿 斯匹林、地巴唑、安坦片、维生素B1、 B6、B12或ATP、谷维素等。 封闭疗法:常用药物有1%普卡因加强 的松龙、维生素B1、B12、5%葡萄糖、 丹参注射液,作痛点或硬脊膜外腔封闭。
休息治疗及围领、颈托固定
四、颈椎病分型
混合型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食管压迫型
(一)颈型(单纯性)



★很普遍。 以颈部酸、痛、麻、僵为主要临床表现或颈项部压 迫感的颈椎病。也称轻型颈椎病。症状集中在颈部、 转动不灵活。 诊断标准: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 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 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 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 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 颈部疼痛。
理疗
可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水
肿,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 况,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部 软组织的血供。常用的理疗方法有 离子导入疗法、高频电疗法、石蜡 疗法、中药导入疗法等。
按摩推拿疗法
1.舒筋手法:采用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手法, 具有疏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效果。手法每次约 20分 钟,手法要揉和稳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适的感觉。 2.颈项旋搬法:此法基本操作要领是:患者取低坐 位,使术者易于操作。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托 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 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提,然 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 用适当的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 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应,可 再作向对侧旋转。效果明显者可隔日1次。如旋转 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者应停作。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第一节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因疼痛活动受限2.体征: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影像学表现:x线像改变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上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定与松动,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片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一部分重影,称为双边双突征象。

4.临床物理检查(1)肌电图。

(2)体感诱发电位。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基本疗法,尤其因颈部不稳所致者,包括牵引、理疗、按摩、对症及体位控制等。

2. 消除致病因素。

3.适当活动锻炼。

4.药物治疗非甾体类镇痛药物。

第二节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1)神经根受压所致症状:①上肢放射痛;②手麻木;③手力弱。

(2)颈椎病一般症状。

2.体征颈神经牵拉试验可出现阳性;spurling征阳性,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节段棘突压痛,感觉、肌力减退。

3.影像学表现(1)X线像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体间关节失稳、椎间孔狭窄、病变椎间孔可见钩突增生突入椎间孔内,生理弧度改变。

(2)CT或MRI:水平面示椎间孔狭小变形。

4.临床物理检查(1)肌电图。

(2)体感诱发电位。

5.排除其他疾病(1)糖尿病性神经炎。

(2)周围神经损伤。

(3)动脉硬化症。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基本疗法,90%以上病例可获得疗效,尤其因颈部不稳所致者,包括牵引、理疗、按摩、对症及体位控制等。

2.手术疗法(1)指征:①有明显感觉运动障碍者;②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手术:①颈椎不稳所致者给予前路植骨融合术;②后路小关节松解术。

第三节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缓慢或继发于外伤后。

2.开始多见双下肢无力、发软、行动缓慢易摔倒或伴双手麻木、行动不灵活。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3.临床体征常见锥体束征,四肢生理反射亢进。

Hoffman征(+)、Babinski征(+),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亢进。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五型:1.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麻木。

2.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和颈部发僵,有些患者还有颈部及肩胛内侧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可以呈发作性、也可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的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痛或枕区痛,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及视物模糊等,有时可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持物不稳及猝然晕倒,往往因头部转动而发作,改变为正常位时迅速好转。

少数病例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假性心绞痛等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走快。

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患者双足有踩棉花感。

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常感觉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二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

性功能减退。

5.交感型颈椎病(1)头部症状: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暧气及咽部异物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分型】1 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

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

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

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

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

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

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可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

5 脊髓型颈椎病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各组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

继而出现上下楼梯时需要借助上肢扶着拉手才能登上台阶。

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患者双脚有踩棉感。

有些患者起病隐匿,往往是自己想追赶即将驶离的公共汽车,却突然发现双腿不能快走。

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落。

严重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

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 。

同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

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

性功能减退。

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须拄拐或借助他人搀扶才能行走,直至出现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临床检查:颈部多无体征。

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力下降,双手握力下降。

四肢肌张力增高,可有折刀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跟腱反射;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

病理反射阳性:如上肢Hoffmann 征、Rossolimo 征、下肢Barbinski 征、Chacdack 征。

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如果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该神经节段水平。

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1)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

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2)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4)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 和V3 段狭窄导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5)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5.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影像学及其其它辅助检查】线检查是颈椎损伤及某些疾患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颈部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技术。

2.颈部MRI 检查则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内、脊髓内部的改变及脊髓受压部位及形态改变,对于颈椎损伤、颈椎病及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原则】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之分。

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仅一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1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中药外治疗法推拿和正骨手法针灸疗法2 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

常用治疗方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一般用2000Hz-8000Hz 的中频电为载频,用1~500Hz 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频电为调制波,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制并编成不同的处方。

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每次治疗一般20~30 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超短波疗法一般用中号电极板两块,分别置于颈后与患肢前臂伸侧,或颈后单极放置。

急性期无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2 至15 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 ~20 分钟。

10 ~15 次为—疗程。

适用于神经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肿期)。

超声波疗法频率800kHz 或1000kHz 的超声波治疗机,声头与颈部皮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用~1 W/cm2,可用氢化可的松霜做接触剂,每日一次,每次8 min ,15 ~20 次一疗程。

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频率同上,声头沿颈两侧与两岗上窝移动,强度~W/cm2 ,每次8 ~12 min ,余同上,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光疗紫外线疗法:颈后上平发际下至第二胸椎,红斑量(3 ~4 生物量),隔日一次,3 次一疗程,配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急性期。

红外线疗法:各种红外线仪器均可,颈后照射.20 ~30 min/ 次。

用于软组织型颈椎病,或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牵前先做红外线治疗)。

其它疗法如磁疗、干扰电疗、激光照射等治疗也是颈椎病物理治疗经常选用的方法,选择得当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2 手法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

中式手法指中国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一般包括骨关节复位手法及软组织按摩手法。

西式手法在我国常用的有麦肯基(Mckenzie)方法、关节松动手法(Maitland 手法),脊椎矫正术(chiropractic )等。

3 运动治疗颈椎运动疗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也可用机械训练。

类型通常包括颈椎柔韧性练习、颈肌肌力训练、颈椎矫正训练等。

此外,还有全身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也是颈椎疾患常用的治疗性运动方式。

可以指导颈椎病患者采用“颈肩疾病运动处方”。

4 矫形支具应用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颈托也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钙化所致的对脊髓或血管的严重压迫,以及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参照文献:<<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