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送沈子福归江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是王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740 、 741)游历湖北襄阳一带所作。其集中尚有《汉江 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所游之地不止一
处。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临圻,应是地名,今址难 详,或是“临沂”之误。临沂,晋时为侨置县,在今江苏 江宁东北十五公里处,恰与诗题“归江东”吻合。 长满杨柳的渡头,行人稀少,船夫划着桨向临圻驶去。
罟师荡桨向临圻
第二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主 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 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 的关心。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 气氛的烘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准备。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江南、江北 :
长江的南岸、长江的北岸 (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春
• 朋友的情谊,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 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 春色不也如同友谊那样情意绵绵么?人 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
春意。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温 馨和煦的春风。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的场景,前 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两句以春 色比离愁,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 别之情。
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 江边渡头,杨柳依依。这虽是随手写眼中现成之景,景中 却蕴含深情:
“柳”与“留”同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 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 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
杨柳渡头行客稀
赏析: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 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 头”。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则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的 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晰地描绘出江边 送客时的情景。
色漫漫),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 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着你归 去罢。
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 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
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虚 写诗人的想象,随友人一同归去,写出友情之深。
•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本诗的 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说是翻空出奇。 诗人用这一比喻,使人觉得诗格外生色。 不仅是因为这个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无 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 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 东西。似乎它的浓淡,深浅,也都可以体 察入微。一句话,“春色”即为“相思” 的表征。人们对春色的所有美好感觉、印 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色的歌咏, 此时也都成了“相思”一语的丰富内涵。
写作特点
1、借景抒情。 杨柳谐音“留”,衬作者依依不舍之情.
2、比喻。 将抽象的相思之情比喻成可视的春色(春色充满生机与希 望)
3、虚实结合。 实景“渡头送客”与虚景“江南江北送君归”相结合,写 出作者对友人友情之深。
赏析总结
此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奇 妙的比喻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 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没 有丝毫做作的痕迹。诗中既写出了与友人 深厚的友谊,也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 动地表达了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 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