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张开想象的翅膀教案反思与评价
大班美术张开想象的翅膀教案反思与评价
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张开想象的翅膀”,内容涉及到美术创作和创作思维的培养。
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教案深入浅出,通过图片引入,引发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开启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但在教学实施中,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学生的手工操作,需要教师更加仔细地引导,细节部分需要更加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审核和评价需要更加全面。
评价:
整体而言,教师在本堂课中的教学策略比较到位,能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创作中去。
同时,该教案所引导学生形成对审美的认识和能力,对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手工操作上需要更加重视,评价和审核方面也需要更加全面和全面展示。
对于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充分体现和发挥,是本次课程设计的一大亮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_竹影_备课随笔
教学摘要:作为丰子恺先生艺术观、审美观的精华的“人生艺术化”,和建立在生活真实性基础上的散文真实性究竟有何关系?《竹影》作为丰子恺进行儿童艺术教育的一篇文章,是否以写人、写景、写事为目的?“为不教而教”,日常教学的文本解读是否可以更深入一些?试图以《竹影》为例做一些尝试。
关键词:丰子恺《竹影》艺术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60-02作者简介:吴瑞华(1975—),女,浙江宁海人,中学一级教师,浙江丽水市文元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记叙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吴瑞华(丽水市文元中学,浙江丽水323000)———《竹影》备课随笔2013年9月语文教学通讯Sep.,2013第750卷第9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 ol.750No.9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教艺频道丰子恺在文学、绘画、篆刻、金石等多个领域皆有成就,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时光回溯到1936年的1月,为纪念开明书店创办十周年,书店创刊了一份夏丏尊任社长,丰子恺、叶圣陶等为编辑,读者对象为初中生和高小学生的重要刊物《新少年》(半月刊),《竹影》就发表在1936年5月25日出版的《新少年》第1卷第10期上(美术故事,初收《少年美术故事》,开明书店1937年3月版)。
再也回不去的那个有些闷热的夏夜,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婆娑的竹影,孩子们用手中的铅笔和木炭开始童稚的游戏,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在慧心独具的艺术启蒙人指引下,进入艺术的殿堂,领略中国画和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水门汀上的墨竹,中堂挂着的吴昌硕的立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丰子恺先生以这样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艺术课。
首先从人物角色设置谈起。
从丰子恺的其他文章中可以得知,其父并非画家,且在丰子恺九岁时便已过世。
丰子恺的童年时期尚属清朝,嘉兴的乡下不可能有水泥,在他的《辞缘缘堂》中就写着他们家窗下是养着乌龟的“臭天井”,在《学画回忆》中可以得知丰子恺幼年学画是被父亲责骂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浅谈
( 2 ) 诗 句 解 读 。 在 这 样 解 读 的 基 础
激 发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让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感 受 强 烈 的 刺 激 而 进 入 激 情 满 怀 的 状 态 。所 以 , 教师在初 中语文教学 过程 中, 要 以学 生 为 主 体 ,找 准 学 生 的最 近 发 展
区. 巧 设悬 念 , 提 出困惑 .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生的个性化 阅读 , 重 视学生 的特殊感受 、
上, 用 多媒体 播放 《 我的思 念 是 圆的》 音
频 。先 让 学 生 说 出 自己 听后 的感 受 , 你 会 发 现 因受 前 面 解 题 关 联 和 学 生 个 性 的影 响, 每 个 学 生 的解 读 都 不 一 样 , 但 更 多 的
体验 和 理 解 。只 有 这 样 , 才 能更 好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个 性 化 阅 读 能 力 。 才 能 让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火 花 绚 丽 开 放 ,并 发 出 耀 眼
的光 芒 。
是 他 们 自 己 内心 的 真 实 表 露 。 虽 然 与 我
们 的 愿 景 有 些 距 离 ,但 这 样 的 引 导 有 利 于 学 生 个 性 的形 成 。 接 着 介 绍 艾 青 晚 期 的作 品 和 他 坎 坷 经 历 , 再 听诗歌 , 那份孤 独 和 凄 惨 便 会 涌上 心 头 。最 后 , 在 多种 形
( 1 ) 文 题 解 读 。第 一种 : 海上升明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第 二 种 : 可怜九月初 三 日. 露 似 真珠 月 似 弓 。第 三 种 : 《 十 五 夜 望 月》 。第 四种 : 床前 明月光 , 疑是地 上霜 。 第 五种 : 水 调 歌头 “ 明月 几时 有” … …不 同 的 解 读 可 以 产 生 不 同 的 联 想 ,反 映 出 不 同 学 生 的 不 同 文 化 层 次 ,每 个 人 在 交 流 中 会 得 到 提 高 。在 这 些 解 读 中 , 有 的想 到 了“ 保 家 卫 国的边 防战 士” , 有 的 想 到 了“ 救死 扶 伤 的白衣 天使 ” , 有 的想 到 了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反思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社戏》是鲁迅的经典名篇。
虽然不是第一次教学,但拿起它的时候,依然觉得就像捧着一个晶莹剔透的水蜜桃,不知该从哪先咬一口,才不会破坏它那天然灵动的美。
带着这种尊重和敬仰,循着语文新课标,我希望课堂能找到更理想的突破口,帮助学生走进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获得艺术欣赏的乐趣。
在《社戏》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大胆的放手,学生果真在阅读中有了许多惊喜的发现,于是,课堂有了许多意外的精彩。
《社戏》给人们展示的就是作者一段充满快乐和童趣的江南水乡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让学生去联想和发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摘录如下:生:我发现月下行船时的景色写得很美,其中“朦胧”一词用得最好,“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汽——编者注)里”,它本来是形容词,现在活用为动词,使景色仿佛也跟着动起来了的感觉,所以让人印象特别深。
生:下文的“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又漂渺(“缥缈”——编者注)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中的“模糊”和“漂渺”的用法跟这里的“朦胧”用法相同。
我想,作者是在渲染一种动的感觉,一定是因为当时的“我”心情很好的缘故吧。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学生在沉思后,纷纷点头了) 师:我也觉得挺有道理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句子读一遍,感受这种动态的美吧。
(同时板书:用词新鲜)生:我有另一个发现,也是关于这些景色描写的。
“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我觉得这里有好几种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了,孩子爽朗的笑声,和着激水的声音,更有另一种声音也来了,横笛的婉转和悠扬。
师:又在细微之处有了新发现。
那么,你们觉得这些声音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你们分别把这些句子再读读,把关键词找出来。
生:对了,“大概”,说明不是真的,而是想象到的。
让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感受自然”导写》教学反思
_
教学探索
匪 匿匿 匿蘸
◎茅 立 忠
匿
《“ 感受 t然”导 写》教 学反 思 i
前炫耀啊?原来是你啊 !穿着黄 色的裙子,可真调皮啊 !
《 河边的秋》的作者对桂花作 了如此生动的描绘 : 河边的桂花树上桂花盛开 了。金的,白的,令人神往 ,
… …
弄深沉”,还挺固执的呢 !老师非常敬佩 它这种精神 ,下面
大家 自由读读 刚刚 自己找到的语句好 吗? ( 学生品读相关语段 ,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
( 学们 七 嘴 八 舌 地 说 了 很 多 ) 同
师 :行道树给了人类许多好处,默默地奉献着 ,但人们
又 是 怎 么对 它 的 呢 ? 你 能 说 说它 的遭 遇 吗 ?
一
身抖不落的烟尘。”
生活是语文大课堂,只有善于体验生活的人 ,才能深刻
生8:行道 树还 说: “我们的存 在只是 一 中悲凉的 点
而有个性 的解读文本 。生活里来 生活里去 ,引领 学生联系生 缀 。 ” 生5 :行道树说: “ 早起小孩子贪梦地呼吸着 新鲜空气 , 活 ,走入文本 ,再现情境 ,走出文本 ,听说读写结合 ,以写
娘
骊 枞
'
酚
了
馘 面
( 苏轼 《 水调歌头》)
I
维普资讯
教学 索 探 l
生5 :我楼下大妈 还老把脚跷在树上做运动 呢。
生6 ;我也看到我 家旁边的树上有很 多刻划痕迹 。
i 一
生7 :曾见电视报道,某处路旁树根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
样 ,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艰苦、复杂 的精神劳动 ,才能写出
好文章来。所 以,首先要让学生放眼看世界,充分尊重学生 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 ,同样 是观察秋天的田野 ,有的学
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让其振翅高飞——《桂花雨》教学反思
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其振翅高飞——《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文笔细腻,令人回味。
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学课堂随时生成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瞬间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所以在设计《桂花雨》这一课时我尽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启发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合作解决问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难忘的人和事,并且随机在教学中渗透了感恩教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谢生命中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
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以《飘落的桂花》为题,展开想象试写一篇儿童诗。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写出的作品令人惊讶,有很强的画面感,而且想象深远,令人回味。
甚至平时语文成绩很一般,表达能力不高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作品让我瞠目结舌,为之一振,为之骄傲。
例如:“桂花轻轻地飘落到我的双臂,我仿佛插上了翅膀,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在空中遨游!”“桂花轻轻地飘落,落到了我的心里,我的生活五彩斑斓”“桂花轻轻地飘落,飘到了我的眼睛上,我仿佛看到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快乐地嬉戏”“桂花轻轻地飘落,飘落到了病人的床头,解除了病人的病痛,使他们痊愈了”“ 桂花轻轻地飘落,飘落到老师的肩头,帮辛苦一天的老师揉肩搓背,使他们消除一身的疲劳”……通过这猛然间迸发的教学灵感,无意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想象的舞台。
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
也使我深刻认识到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自然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文情感教学渗透简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文情感教学渗透简析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情感体验。
加强对阅读的情感体验,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学习小学语文的重要目标之一。
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促使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融入文章的故事情节,做到“物我合一”,从语文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通过对阅读文章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来强化小的阅读习惯,养成每个学生独有的阅读个性,为更好地促进语文阅读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感渗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之前,应详细讲解课文主旨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以此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课文抒发的情感之后,带着情感阅读课文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说明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进行情感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1 在朗读中唤起学生情感语言是体现情感诉求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必定能够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背景音乐,搭配富有感情的朗读,在双重感官的刺激下,唤起学生的情感。
此外,教师也要在学生朗读时渗透情感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意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摔跤》时,首先为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胖墩与小嘎子在摔跤过程中的激烈场面,同时,教师将重读、慢读、快读等进行强调,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进行标记。
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搭配激烈的背景音乐,在反复朗读中,感受现货的人物形象,最终掌握人物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小嘎子作为主人公,再次朗读文章,揣摩其心理活动,感受其情感诉求,从而提高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放飞想象的翅膀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奇思妙想出佳作——初中生创新作文能力培养与训练奇思妙想出佳作——初中生创新作文能力培养与训练课堂实录:1.词语训练目的是丰富同學们的词汇量,锻炼同學们的反映能力。
内容说出带有“马”和带有“鸡”的词语和成语。
2.引入课题师:话说晋朝时,有一天,在南国宰相谢安府上。
一家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忽然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来。
南国本来就少雪,象这样大雪更是罕见,孩子们被窗外的雪景惊呆了,宰相谢安趁机问道:你们看这大雪象什么呢?一个男孩子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一个女孩子接着说:末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对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大加赞赏。
同學们想想宰相谢安赞赏谁呢?为什么?(學生前后左右交流)生:赞赏那个女孩子,因为沉甸甸的盐粒与轻飘飘的雪花除了颜色相似外,再也没有共同的地方了。
而“柳絮因风起”却能突出雪花轻扬飞旋,满天飞舞的状态。
比喻恰当,想象很合理。
师:你回答得很准确。
很好。
这个女孩就是谢道韫,后来女子有文才就用“咏絮才”来借代。
《红楼梦》中有一首判词是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第一句是说薛宝钗的,第二句是说林黛玉的,因为林在大观园中最有才华的女子,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不论是女子还是男子想成为才子,都应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节课我们就讲想象。
请同學们看黑板,一齐告诉我什么是想象。
生:(齐读)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师:同學们注意这几个词语“改造”“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名人是怎样看想象的。
打出投影:想象是大脑一切功能中的皇后——许国泰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
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學;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
——南怀谨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爱因斯坦师:这些名言都讲同样的问题。
生:(齐声)想象的重要性。
师:对!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对想象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浅谈阅读活动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语文2013·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出《佛典》。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从一朵花中能看到世界,从一片叶中能顿悟真理,的确非凡夫俗子所能及!这告诉我们:人世间很多智慧、真理、情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自我的感悟与体验。
联想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过多:完成限时阅读、根据题意判断、归纳中心思想等,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教师企盼的“标准答案”,从而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事实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缘木求鱼。
因为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透过文字标点,能够感受一种氛围、寻求一种乐趣、获得某种智慧,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感悟才是阅读活动的本质。
一、感性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感悟,首先是来自感性的体验。
人世间存在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而无论是善良和邪恶、美好与丑陋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
小学生人生阅历较浅,生活经验不足,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某种感性体验。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只注重对文章分析的现象依然存在。
阅读课上,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而后帮助学生分析的情况十分普遍。
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的后果是淡化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判断,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中逐渐被泯灭了。
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构建心中的一幅“图景”。
这种图景可以是有现实基础的,也可以是虚无缥缈的,既可以令人欢欣鼓舞的,也可以令人暗情神伤的。
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会找到它的“情感”基础,才会迸发出它的生命火花。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笔者借助多媒体将课文中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特产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美”的赞叹声。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通过天空美、小河美的描写,丰富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花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花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
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种媒材。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组织教学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生:很喜欢。
因为花很美……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三)观察、欣赏、感受1、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3、说一说(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2)它的名字是什么?(3)它长得什么样子?(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
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四)拼一拼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五)思考、探索1、实例欣赏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课件,和同学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2、小组讨论(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折)(扎)(剪)(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
迸发智慧的火花放飞思维的翅膀——由“节外生枝”引发的教学反思
教例剖析迸发智慧的火花放飞思维的翅膀——由“节外生枝”引发的教学反思安徽芜湖市清水小学(241000)诸青[摘要]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节外生枝”,教师不能因为它打乱了原先的教学预设而置之不理,而是应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新课标的精神,科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变“节外生枝”为“精彩生成”;调动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大胆地去尝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中去探究、去质疑、去分析、去争辩,促进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节外生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14-0031-02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课后,我像往常一样,快步走进教室,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新课的教学。
这时,一向好问的昌静茹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一道题,周颖和江庆莹的答案不同,她俩还在小声争辩呢,我们也不知谁对谁,您能帮帮我们吗?”我一看,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内容为“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铁皮,做一个高为5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盒子的容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我有些纠结:到底是要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来讲解这道题,还是继续按教学计划上新课,等到下课后再给她俩讲解页,要求“单位1”是多少,就应该运用相应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由此求出全书的页数。
在这样的解题思路指344引下,学生列出了算式:1-丰寸,48诗=84(页)。
到这一3步,并没有结束,因为已经看的页数只有全书页数的守,3也就是求84的守是多少。
这样计算多了一些解题步骤,但每一步都紧扣学生的思维,使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
上述教学中,学生从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出发,认真研读题目,依据量率对应关系,梳理出解题思路,确立了求出“单位1”即全书的页数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这样的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更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一朵小花》教学设计
《一朵小花》教学设计高一安莉莉一、教材分析:《一朵小花》是高一下半学年必修三《外国诗歌(四)》中的一首短诗,《外国诗歌(四)》从教材位置上看,是继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和“中国现代诗歌”之后,第一次系统学习外国诗歌。
从教材主题上看,收录的三首诗歌主题为“爱”。
有阿赫玛托娃《爱》中脱离欲求的对象而自足存在的爱,有叶芝《当你老了》中超越肉体与灵魂的崇高之爱,还有就是这首普希《一朵小花》中爱的思念、柔情和感伤。
《一朵小花》篇幅短小,意象鲜明,语言朴实,没有使用隐喻等较难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学生又会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把它安排在外国诗歌开门课的位置。
这首诗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人的情感,品味清新隽永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涉猎不多,系统接触外国诗歌也是第一次。
但从高一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对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理解赏析的体验和《一朵小花》这首诗诗歌本身特点两方面考虑,我认为学生学习这首诗不难。
另外,学生在高一阶段,正处于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烈,同时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书写的感悟,可以说有学习外国诗歌的兴趣。
基于这两点,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展示、交流课前的读诗随笔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与信心。
三、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有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表述,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中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中,有对“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在“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中的“阅读与鉴赏”部分有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的建议。
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金波老师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首文质优美、托物言志的散文诗。
语言清新、自然,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怎样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扫清阅读障碍,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请他们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自然段,并说出原因。
有的喜欢“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树的美丽、茂盛、茁壮、生命力;有的喜欢“走进树的时候,我发现,……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喜欢叶子的美,喜欢叶子的形态各异;有的喜欢“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奉献给大树。
”——喜欢叶子的默默奉献精神;有的喜欢“绿叶为大树而生。
……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喜欢叶子一年四季的变化,喜欢叶子一生都为大树服务的精神……蓦然发现,课文的后几个自然段竟然没什么人问津,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些语句?”“想!”问老师,他们的兴致骤然高涨,回答的声音异常响亮。
我告诉他们我偏偏喜欢后几个自然段,因为大树是因叶子而葱翠,叶子是因大树才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的,它们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
假如大树没有了叶子,变得光秃秃的,它还会美吗?那么如果叶子离开了大树,飘落枯萎了,它还有精神吗?学生们若有所悟地点着头,此时再让他们品读七、八自然段,感觉就是不一样。
学生质疑最多的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大树站在太阳和大地之间”这个自然段,此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来理解应该是最便捷的方法。
我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我们的三(2)班比作一棵大树,那我们73个同学就是73片形态各异的叶子,我们为班级取得成绩,获得荣誉,我们就是一片美的叶子。
我们这棵大树很美,我们每一片叶子也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我们愿不愿意做一片美的叶子呢?“愿意!”听懂了的他们又兴奋了起来,开始联系自己的小组、家、年级、学校、祖国……侃侃而谈,再读最后一部分就读得特别自豪,特别骄傲!《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2这篇散文诗很美,含义隽永深刻,三年级的孩子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班主题我有一对翅膀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我有一对翅膀》是大班主题活动,源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中“我和大自然”章节。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鸟类的翅膀特点;2.培养幼儿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拥有一对翅膀的感受;3.引导幼儿认识到翅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让幼儿在探索翅膀的奥秘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举例: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翅膀,并用语言描述翅膀的功能和飞行的感受。
(3)了解翅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翅膀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举例:讲解翅膀在鸟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捕食、避敌、迁徙等。
2.教学难点
(1)观察、比较不同鸟类的翅膀特点:对于幼儿来说,观察细微差别、进行有效比较有一定难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有一对翅膀》主题活动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鸟类的翅膀特点,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2.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运用绘画、语言等形式表达对拥有一对翅膀的想象与感受;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分享和讨论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翅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懂得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上目标均符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Nhomakorabea教学重点
(1)认识不同鸟类的翅膀特点: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鸟类的翅膀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掌握翅膀的基本结构。
举例:以企鹅、老鹰、鹦鹉等不同鸟类的翅膀为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2)用绘画、语言表达拥有一对翅膀的感受:引导幼儿运用绘画、语言等手段,表达自己拥有一对翅膀的想象与感受。
《一花一世界》的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的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写作课,跟母语课“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安排在了同一周进行。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觉得这两个单元的名称都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深入了解这个单元的内容之后,仿佛也是第一次深入理解,静下心来理解这句话,植物也是生命,不仅仅是生命,万千植物组合起来,也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跟人息息相关的世界。
她们跟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甚至对人类的行为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节课40分钟,进行下来,竟然只留下了不到十分钟来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课后自己不禁反思:难道是自己太喜欢汪曾祺的这篇文章了?还是自己的课堂设计有问题呢?一篇文章由两个片段组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一个“静”,一个“闹”,刚好跟荷花和紫薇这两种花给人的不同感觉相吻合。
这是一种较高级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可能还不太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孩子,能够接触这样的写作技巧,也是一种幸运吧!课下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植物写日记,所呈现出来的大多还是童趣性较强些,我所期待的那种哲思类的观察和思考不是很多,或许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也或许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_2
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说的是树叶与树的关系,树叶对树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树的茂盛与美丽。
让我们都做一片美的叶子,让我们生活的大树变得更美。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一边讲一边思考,__文词优美,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如果浓缩一下就是一个“美”字。
何不由“美”字展开,让教学成为对“美”的解读:大树之美美在颜色,美在形态,绿叶之美美在形态各异,颜色嫩绿,美在其境界――为大树奉献了自己的乳汁。
抓住重点句研读,如:“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着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谁的生命,明明是“树汁”,为什么说是乳汁?叶子会怎么想,大树呢?从而体会到在叶子心中树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大树没有叶的乳汁便很成为一棵大树,甚至于会死去。
为树汁就像婴儿的`奶水一样珍贵。
这样对“奉献”的理解就丰满了。
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便油然而生。
期间的感悟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只是点拨而已,而结合感悟的读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所要做的是穿针引线,推波助澜。
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大树,为生活的大树奉献时,我做了这样的引导:如果这棵大树是地球,你会为他做什么?如果这棵大树是我们的家,你会为他做什么?如果这棵大树是我们的班级,你会为他做什么?如果这棵大树是我们的社会,你会为他做什么?将学生思路拓开,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去思考,会比我苍白的说教更有意义。
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2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第二课时的开始,我就让孩子们把课文按照大树之美,叶子之美,由物及人分成了三层,孩子们找的很准确。
然后老师进行了逐层讲解。
第三层是整篇__的升华,也是最难理解的。
我让孩子们先抓住“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茁壮葱翠”、来感悟叶子的奉献和人的奉献之间的关系。
2024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做一片美的叶子》是第一单元第四课。
上这节课之前,我的内心充满了担忧,因为__写的是叶子为大树输送营养,由此让学生理解:我们要学习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片美的叶子,为祖国、社会这棵大树输送营养。
说实话,这篇__的语句是很美,但是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
我把由叶子的奉献联系到自身的奉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以朗读为基础,在朗读中融入抒情。
__的语句很美,多层次的朗读除了语感的培养还有助于帮助理解课文。
如讲到“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多美的句子呀!我先是配乐范度读这一自然段,然后让孩子们想象,语言描绘四季叶子的美丽,让他们朗读。
最后,我问:“春天、夏天,叶子都为大树输送营养,让大树茁壮成长。
秋天到了,叶子黄了,它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落下来了。
它‘回归大树地下的根’,你们知道现在它们会为大树做些什么吗?”叶子飘零,仍然为大树输送营养。
我又问孩子们,”如果你是一片叶子,你们愿意做哪个季节的叶子?”同学们各抒己见,我都给予肯定,讲得好的进行表扬!本节课有王老师和倪老师来听课,课后给我提了以下几点意见:1对于教材还要再钻研,吃透,多搜集教学实录。
2文中”把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还讲得不到位。
3讲课时要注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4注意教师评论语5拓展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并不是一定要为班级争光才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对于后进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2在精读课文时,我课前让学生观察了班级中的一个小盆栽,这样,在课上学习感受叶子外形美的句子时,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树和叶子外形之美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叶子美在哪,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形态各异”,体会它的意思,同时利用了小盆栽,让学生说说盆栽中叶子一样吗,不同在哪,这样从外型上直观地感受了叶子“形态各异”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
——《联想与想象》教学反思
北碚区晏阳初中学邓小琴
基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我校开展了课题《农村初中群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本堂课是一堂课题研究课,从精准的写作知识的传授、精当的写作材料呈现、精心安排写作教学活动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总体来说,整堂课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掌握了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现反思如下:
一、写作知识的精准需要教师的深入研究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所要传授的知识,只有自己对知识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后,才能有更明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时,我进行了“联想与想象”类作文指导相关知识的查阅,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网上的优课,解读教材,分析学生在写作这类作文时可能出现的困难等,然后理清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与“联想与想象的表达”,具体写作方法为:1.品外在抓特征形象化 2.思内在找相似情境化 3.我化物着我色情感化。
二、读写结合材料选择要精当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点,我选择了《春》《荷叶母亲》和《金色花》三篇主要阅读材料。
通过对这三篇材料写法的分析,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表达出来?老师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春》的“春花图”中两句花,让学生填写表格,所写的物是什么?联想想象到什么?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归纳方法:品外在抓特征形象化。
然后由学生自主归纳,分组讨论另外两个文段,归纳写作方法:思内在找相似情境化;我化物着我色情感化。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看视频《好大一棵树》、分析歌词的手法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联想与想象的方法,然后明晰概念,接着进行热身活动,观察手中的树叶,用一句话说说由这片树叶想到什么,初步体验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然后以文本阅读归纳写作方法,最后进行写作实践检验学生写作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担心自己是否教的不够全面,总希望能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思想造成了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知识容量过大,通过这节课,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写作课的知识点要尽量少,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这样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更大。
其次,群文
文本呈现的方式,最初我采用文本1——练习1,文本2——练习2,文本3——练习3,这样的方式进行读写结合,比较花时间,学生写作时间不够。
这堂课我进行了改进,采用文本1——练习1,然后文本2、3同时呈现,设计表格,为学生搭建支架,然后进行总的写作练习,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写作练习时间也更充足,效果更好。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作文课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