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防护 课件
合集下载
《护士职业防护》课件
职业防护装备的使用与维护
1. 选择适合的防护装备
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正确穿戴和使用
学会正确的佩戴和使用方法,确保防护装备发挥最大效果。
3. 定期检查和更换
及时检查装备状态,如有损坏或过期应及时更换新的。
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
1. 提供相关的职业防护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预防疾病传播的方法。 2. 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3. 分享最新的疫情信息和防护知识,保持护士们对新情况的了解。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 件
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护士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
• 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卫生 •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遵循正确的疾病控制原则 • 接受相关的职业防护培训
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
有效阻止空气传播的病原体进 入呼吸系统。
戴手套
保护双手免受病原体直接接触。
穿护目镜
防止病原体通过眼睛进入体内。
环境防护措施
1 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和清理工作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2 良好通风
确保室内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3 垃圾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感 Nhomakorabea控制措施
1
洗手
频繁洗手是防止感染传播的基本措施。
正确使用一次性物品
2
避免重复使用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3
遵循隔离措施
将疑似感染患者隔离,防止其他人受到 传染。
护士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锐器伤
负重伤 放射性损伤 温度性损伤 伤
血源性传播疾病 腰部肌肉扭伤、下肢静脉曲张 紫外线激光 热水烫伤烫伤、红外线烤灯灼
4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一)完善组织管理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力
(三)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四)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 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 防护意识淡薄 ➢ 操作技术不规范 ➢ 意外损伤 ➢ 培训教育不够
→建立防护制度,提高防护意识 →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 →纠正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加强护士健康管理
➢ 身心疲劳
→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 防护用品不到位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 患者因素
→有效的患者沟通
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
(五)强化推进标准预防
(六)重视护士的个人保健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
5
四、常见的护理职业损伤
生物性损伤
锐器伤
化疗药物损伤
负 重伤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
6
五、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
1.什么是锐器伤?
常见的职业损伤
注射器针头、缝针、穿 刺针、手术刀、安瓿等 (金属类、玻璃类)
由医疗锐器造成的意外伤害
血源性传播疾病中以经皮损 伤(主要是锐器伤)暴露为主,占了
80%以上。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
7
2.发生锐器伤的原因 ➢ 防护意识淡薄 ➢ 操作技术不规范 ➢ 意外损伤 ➢ 培训教育不够
➢ 身心疲劳
➢ 防护用品不到位
➢ 患者因素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编辑版pppt
3
5-3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及意义
❖ 护 理 职 业 暴 露 ( nurs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 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 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编辑版pppt
4
5-4
5-37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徒手回套针帽 注射器采血
12
徒手分离针头
34
有研究表明,临床工作中,护士回套针帽 是最易发生扎伤的动作,占了针刺伤的23 %—53%。而用完针头但尚未放入收集盒或 回套时則是污染性针扎事件中仅次于“回套” 动作者。其他与针扎有关的主要行为尚包括: 拔开针头套或其他尖锐物品、稀释或抽药时、 戳破针头盖时与整理或清洗物品时。
(三)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 护意识
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 理,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
5-26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四)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防护设备及用品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
中心
5-27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五)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即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 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 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锐器与针刺伤是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36名医务人员感染 HIV,2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丙型肝炎, 400名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
(二)锐器伤
2、预防措施: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 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与患者沟通配合 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 2003年SARS,总共感染人数5327人,其中969 例为医务人员,占总人数的18%,是SARS的第 一高发人群。
• 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比如艾滋病、乙 肝、丙肝等。
• 结核、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 染病。
自护圈
案例1
• Lynda Anold 1992年5月以外 科护理学士学位毕业,当年9 月的一天,在为急诊病人用套 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时,拔出针 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93年4 月确诊感染了HIV,她当年23 岁。由她倡导的在全美国掀起 了自觉使用安全锐器的运动已 有二十余个年头.
Karen Daley 案例
• Karen Daley (公共卫生硕士, 注册护士)以她自己1998年 在丢弃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 了手指后不幸感染上HIV和丙 肝的遭遇,对提出设立防止 针头扎伤法案做了一个生动 的陈述,加快了《针刺安全 与预防》法案的立法进程。 该法案的签署标志着美国加 强医务工作者的防护从单一 强调行为防护过度到行为防 护和器械防护并重的护理理 念的转变。
护士职业暴露的概率
• 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 比率较高,据调查显示,一年里80%的护 士有过一次以上的锐器损伤。减少职业感 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锐器损 伤的发生。陕西省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150.1次/每百床每年。美国:40次/每百床 每年。年人均刺伤2.5次。
• 每30秒,你和你的同行中就有一起针刺伤 的发生。
• 2009年广东一名26岁的未婚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 HIV,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哪位患者的血 液或者体液污染后引起的职业暴露,卫生部部长 慰问那位护士说:我不甘心呀!
自护圈
什么是艾滋病职业暴露?
•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 病防治工作或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 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 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 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 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感染HIV可能 的情况。
• 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比如艾滋病、乙 肝、丙肝等。
• 结核、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 染病。
自护圈
案例1
• Lynda Anold 1992年5月以外 科护理学士学位毕业,当年9 月的一天,在为急诊病人用套 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时,拔出针 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93年4 月确诊感染了HIV,她当年23 岁。由她倡导的在全美国掀起 了自觉使用安全锐器的运动已 有二十余个年头.
Karen Daley 案例
• Karen Daley (公共卫生硕士, 注册护士)以她自己1998年 在丢弃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 了手指后不幸感染上HIV和丙 肝的遭遇,对提出设立防止 针头扎伤法案做了一个生动 的陈述,加快了《针刺安全 与预防》法案的立法进程。 该法案的签署标志着美国加 强医务工作者的防护从单一 强调行为防护过度到行为防 护和器械防护并重的护理理 念的转变。
护士职业暴露的概率
• 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 比率较高,据调查显示,一年里80%的护 士有过一次以上的锐器损伤。减少职业感 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锐器损 伤的发生。陕西省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150.1次/每百床每年。美国:40次/每百床 每年。年人均刺伤2.5次。
• 每30秒,你和你的同行中就有一起针刺伤 的发生。
• 2009年广东一名26岁的未婚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 HIV,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哪位患者的血 液或者体液污染后引起的职业暴露,卫生部部长 慰问那位护士说:我不甘心呀!
自护圈
什么是艾滋病职业暴露?
•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 病防治工作或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 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 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 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 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感染HIV可能 的情况。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2020/7/18
.
10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心理社会性因素: 护理人员不但要完成倒班的繁重护理工作,还要 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不规律,工作负 荷重,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020/7/18
.
11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 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 (27%~43%),黏膜接触( <10%)。
.
14
针刺伤后的处理
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 洗受伤部位5分钟;(如为粘膜用生 理盐水反复冲洗)
2020/7/18
.
15
针刺伤后的处理
• ③用2%碘酊、75%乙醇 消毒伤口(现在用碘乐康 消毒)
2020/7/18
.
16
针刺伤后的处理
④ 具体流程 我的事务—预防与 院感工作—事件上报—按表填 写—提交—护士长审核
2020/7/18
.
4
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
➢ 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 疾病;
➢ 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 、锐器伤 ; ➢ 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 ➢ 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
2020/7/18
.
5
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
2020/7/18
.
7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物理性因素: 2.辐射损伤:
在ICU病房、手术室、导管室等为患者进行床头摄 片、术中照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大多数护士 由于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用具缺乏受到损伤,在 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的使用也可以引起皮肤、 粘膜损伤。
2020/7/18
2024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五
过排气管污染空气;
六
配制化疗药物的注射器、碎安瓿应置于 密闭的容器内,防止化疗药物蒸发而污 染空气,并及时焚烧。
职业防护的措施
消毒剂危害的防护
消毒剂有一定的危害性,必须做好防护。
喷洒消毒剂消毒时应戴防护面具,并注意操作完毕后 洗澡、更衣;
使用腐蚀性大的消毒剂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和手 套,并穿防护衣。
职业暴露的现状
护士职业暴露
概念:
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 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 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分类
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 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分类
感染性
感染性职业暴露 病毒、细菌、针刺伤
紫外线灯的开关应安装 在门外,以避免护士在 开关紫外线灯时被照射。
02
消毒应在工作人员全部 撤离后进行
03
消毒完毕应打开门窗, 通风1小时后,方能进入 治疗室。
04
紫外线灯的开关有明确 的标识,避免误开。
20XX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 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分类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操作前 (非感染的危险因素)
• 拔下针头帽时 • 抽吸药液时 • 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
帽时
操作中损伤 (感染的危险因素)
• 各种注射时、经静脉输液时 • 传递中受伤 、 拔针时 • 为不合作病人治疗时缺少必要
的协助 • 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职业防护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物理因素
• 锐器与针刺伤是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不仅是其本身 造成的直接伤害,最主要的其是引起许多血液传播性 疾病最重要的传染途径。据报道,美国每年有36名医 务人员感染HIV,2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丙型肝炎,400 名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
分析原因
针刺伤相关因素
➢ 刺伤深度 深度刺伤引起感染的几率大于浅 表刺伤
• 2.3各种毒性垃圾血压计、体温计、荧光灯等损坏破 碎后漏出的水银,占医院卫生材料绝大部分的一次性 PVC产品等等,均可造成人体的慢性中毒和其他危害 。
• 2.4各种废气、污染气体医院工作环境复杂,各种废 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有报道显示 ,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有引起自发 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
建立体检制度。对新入院员工要进行两对 半检测,如表面抗体阴性,要注射乙肝疫 苗,这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而 且对丙肝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将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作为岗前培训的重 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 识。 建立针刺伤等意外伤害报告制度,有登记 、上报制度。
护士其他方面的职业伤害
• 夜班:医院为患者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护士则是夜班 工作的主体成员。由于夜班打乱了护士的生活规律及生物 钟节律,加上单独上班等因素,轮值夜班已成为主要的职 业压力源。
• 再如,我们操作时护理对象的不合作,如儿科病人 、醉酒或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病人由于不合作也 是导致护士意外针刺伤害的原因。
• 此外,护理过程中接触到的粉尘可引起呼吸道的损伤 ;病室空调、床头传呼器、蒸汽开热水桶、净化设备 、消毒机等的噪声可引起护士易疲劳、烦躁、头痛、 头晕等;X线、同位素、紫外线等可致人体WBC计数 下降、抵抗力降低、电光性眼炎等;长期在病房来回 奔走,可致腰肌劳损、静脉曲张。
职业接触中特殊感染控制的预防
• WHO提出:
• 避免受到针头和其它锐利物体的损伤; • 避免接触开放的创口和黏膜; • 避免通过污染的器械传播; • 防止血液或其它体液外溢到身体表面; • 对废弃物作妥善处理; • 同时要求说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的员工在培训期就应该接
受乙肝疫苗注射。
五.意外损伤的处理
• 防护措施:合理饮食,中国自古就有“医食同 源,药食同根”的说法。积极的饮食调养不但 可以调养因夜班工作带来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 问题,还可以缓解因夜班工作而带来的生理疲 惫。如便秘者如可多食些五谷杂粮及水果;食 欲不振者可多食自己喜爱的食物;此外,多食 些绿色蔬菜、水果,可达到养颜、抗衰老的作 用。体育锻炼,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可以缓解 由轮班造成的疾病反应。规律、温和的体育锻 炼可以愉悦心情,增加记忆力,加速对生物钟 紊乱的适应。
➢ 被污染过的针、刀等损伤:立即挤出伤口中的血液,用含碘类消毒剂( 最好用碘酒)消毒,乙肝病毒用酒精消毒无效。
➢ 皮肤接触血液体液: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必要时用消毒剂清洗。
➢ 黏膜接触血液体液:若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溅入口腔、眼睛,应即刻用大 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点滴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
四.防范措施
➢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 程中,有可能发生血 液、体液飞溅到医务 人员的面部时,应当 戴手套、戴具有防渗 透性能的口罩、防护 眼镜;有可能发生体 液、血液飞溅的,应 穿戴具有防渗透的隔
离衣和围裙。
Hale Waihona Puke 带护目镜的口罩➢ 医务人员 手部皮 肤发生破损,在 进行有可能接触 病人血液、体液 、的诊疗和护理
操作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
• 2.化学因素
• 2.1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的应用如甲醛、 含氯消毒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可通过呼吸道 和皮肤粘膜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接触可引起视力 下降、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头痛、心悸、失眠等。
• 2.2各种化疗药物和抗生素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频繁接触各种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这些药物在配制 过程中挥发入空气内的微粒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 化道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可致白细胞 (WBC)计数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疲劳、皮肤过敏 ,重者可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过敏性休克、猝死等
二.危害因素
• 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 1.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不仅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 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流感和支原体病 毒、冠状病毒等。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妇 产科、手术室、血透室、供应室以及各临床科室的护士,更 易受到职业伤害。
护士的职业防护济宁二院ICU
概述
• 护士工作每天在与病人频繁接触,特别是手术室、产 房、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更是与病人血液、体液、分 泌物密切接触。因此感染一些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概率 较高。最常见的有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因此 对护士,特别是才参加工作的新进护士要进行职业危 害的防护教育,是必要的。
• 有研究表明,临床工作中,护士在回套针帽、分离 针头、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使用或处理不当,导致针 刺伤机率最高。
• 其次我们操作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也是造成类似伤害 的原因。比如:物品使用后不及时归位;使用过的 注射器未套上针帽,随意丢弃,被下一操作者无意 间刺伤;安瓿在掰开时未用砂轮锯开,或不垫放纱 球就掰开等操作易造成伤害。
职业暴露:病人的血液或具有传播
HBV、HCV、HIV的体液包括(精 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滑膜、 胸膜腹膜及心包积液、羊水等)经 医务人员破损的皮肤而污染时或被 针刺伤或利器割伤或污染了医务人 员的粘膜。
• 标准预防:对院内所有的病人采
用的预防标准,如果可能接触到病 人的血液、所有体液(除汗液)不 管是否含有可视血、非完整皮肤、 粘膜都要采取预防。
➢ 携带血液量 中空针头沾染血液量大,引起感 染机会大
➢ 接触路径 针刺伤感染几率大于黏膜接触 ➢ 时间长短 刚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感染几率大
于放置数小时后的针头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 健康状态 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决定接触后感染与否的
几率 • 接触的频率 频率越高感染几率越大 • 伤口的处理 处理及时得当感染几率小 • 免疫措施 暴露后的快速免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