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地质调查报告 地质学实习

合集下载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2篇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2篇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2)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质学认识是高校地质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习,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掌握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地质学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本次实习活动于2021年6月15日至2021年7月15日在某省地质调查院进行。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学习地质调查方法通过参与现场实地调查,了解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包括地勘设备的使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进一步掌握了地层剖面图、构造区域图、地质地图等绘制工具和技巧。

2. 参与勘探工作通过参与地质勘探项目的实地工作,对地质勘探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了地质勘探的工作流程,包括资料收集、勘探方法选择、勘探设计等。

并了解了地层岩性、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3. 学习地质灾害防治通过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地工作,了解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学习了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方法,掌握了一些常见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4. 绘制地质图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和观测结果,参与绘制了一份地质地图,并进行了地质图的解译和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图绘制和解译的能力。

5. 认识地质工程通过参观地质工程现场,了解了地质工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并学习了一些地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个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地质学实践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实地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参与,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地质学专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应用能力,为地质工程的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二)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一、实习概述在进行地质学实习期间,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地质学认识实习是在XX地质研究所进行的,实习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 日。

该地质研究所是国内知名的地质研究机构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研究经验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实习期间,我承担了XX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2. 了解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提高地质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技能;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技术。

三、实习过程1. 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演化过程。

这为我的实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质实地调查:根据课题的需求,我参与了几个地质实地调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量测和采样,我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并熟悉了地质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3. 实验技术应用: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初步处理和分析技术,例如岩石和矿物的薄片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地质样品的性质和组成,并能够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地球物理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设备,收集了大量实地观测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我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运用图表和图像展示了研究结果。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学的魅力,增强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系统化的思考,必须具备跨学科和综合性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地质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学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透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资料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资料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潜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2)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透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地点:xxxx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到2011年5月20日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xx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秀丽的海滨城市xx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xx,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xx市xx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xx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xx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xx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xx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

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六、实习要求: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1、东部地台区。

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

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a、构造盆地(1)盆地西部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广元—宝兴—盐源—木里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2)盆地中部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3)盆地东部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重庆大学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重庆大学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6年6月5日调查地点:璧山隧道上,109省道旁的山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班级:xxxx级土木x班小组成员:撰写时间:2016年6月6日、7日成绩:评阅评语: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1 前言调查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土木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土木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

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认识土木工程地质现象,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地质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组进行了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的主要目的为以下几方面:1. 结合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培养一定的野外学习实践能力,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3.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 野外实地参观考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5. 在实习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6. 掌握根据现场观察所得资料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7. 切身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野外运用具体情况、步骤、运用难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调查时间:2016年6月5日调查地点:璧山隧道上,109省道旁的山调查人:学号:20145150左起:调查分工:xx:制定勘查路线,总结分析地质地貌特征,制作ppt,撰写调查报告。

xx:现场app测量,总结分析各类地质构造,制作ppt,撰写调查报告。

xx:摄影及记录,总结分析不良地质作用,撰写调查报告。

xx:拍照,现场app测量,总结分析岩土及其特征,撰写调查报告。

xx:摄影及记录,找出课本学习过的地貌特征,撰写调查报告。

xx:摄影及记录,查阅课外资料,汇总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xx:找出课本学习过的地貌特征,总结由大家讨论总结得出,撰写调查报告。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3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3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三天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第二部分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地质实习的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的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的实习报告
本次地质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具有意义的一次实践机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有机会在地质专业的实验室和现场进行工作,学习和应用了许多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习的第一部分是在实验室进行的。

我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技术,包括岩石薄片的制作、显微镜下的观察和鉴定,以及地质样品的化学分析。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更加熟悉了地质实验室的设备和相关操作规程,提高了我在实验室中工作的能力。

实习的第二部分是在实地进行的。

我和实习指导老师一起前往当地的地质调查点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

在现场,我学习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地层的观察、地质构造的分析和取样技术。

通过现场的实习,我深刻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我在野外工作中的技能。

实习的最后部分是撰写实习报告。

我通过整理实习期间的笔记和资料,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撰写了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对地质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文献综述和撰写能力。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家而努力奋斗。

2024年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三篇)

2024年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三篇)

2024年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实习位置: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

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

因而交通还是比较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

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

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30米的基岩阶地(公路所在处)。

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一)地层岩性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

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三叠系(T)(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1)以石灰岩为主。

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

厚度500~600米。

(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2)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

厚度小于10米。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关于在大学城里我看到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大学城里我看到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大学城里我看到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地点:重庆市大学城调查对象:大学城周边各种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 调查方法:实地勘察,并上网或图书馆查询收集资料二、报告正文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3)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

(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边坡通过工程地质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自然界存在这各种天然斜坡,如山坡及河、湖、海岸岸坡等。

工程建设中,有许多工程建筑,如大坝。

渠道。

隧洞。

溢洪道、水电站厂房等,都需要修建在天然斜坡下面,有时还要开挖人工斜坡。

无论是天然边坡还是人工边坡,他们的失稳破坏都会对建筑物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护坡护坡防止堤岸坡面遭受冲刷侵蚀而铺筑的设施,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

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

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

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

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

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

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

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如下图是我们此次实地勘测的所拍摄的护坡,在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护坡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对重庆的房屋,公路,长江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斜坡表层的岩石,在长期风化的作用下破碎成细小的岩屑、岩片,在雨水冲刷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出现层层脱离母体,并顺斜坡滚落,堆积于坡脚,这种现象是剥落。

这对工程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于是我们常常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剥落。

1、设置封面或护面墙以阻止岩石表面风化发展,防治零星碎落;2、清除山坡或边坡坡面崩落的岩块,并放缓边坡;3、在基岩破碎严重,落石经常发生的路段,采用拦石墙与落石槽等拦截构造物;4、对在边坡上局部悬空的岩石,可视地形和岩层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或水泥砂浆片石支顶;5、当边坡为软、硬岩层相间的地层,软岩部分风化严重形成凹壁时,可采用内部干砌片石,表面水泥砂浆砌片石嵌补;6、对有软弱结构面而易引起崩坍的高边坡,可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防止软弱结构面的张开和扩大。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学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之一,通过实地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本篇实习报告将详细记录我的地质学实习经历和所获得的收获。

二、实习目的与背景地质学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地质样品采集、地质剖面观测、地质地貌解释等工作。

本次实习是在某地质调查队开展,该地区地质状况复杂,具有一定的地质景观和矿产资源,对我提高地质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过程1. 地质勘探工作实习的第一部分是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导师的指导,我们组织成小组,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使用了各种地质仪器,如测量仪、磁力仪、地震仪等,对地貌、岩性和地下构造进行了综合观测和测量。

2. 地质样品采集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地质样品的采集。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找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质断层和岩石出露点,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采集了一些岩石样本,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标注。

3. 地质剖面观测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地质构造和岩石层序,在采集样本后,我们还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地表地貌进行了详细测量,并绘制了地质剖面图。

通过观察剖面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层的变化规律,对地质层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四、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收获了一些实践技能。

在实习中,我掌握了地质测量和采样的基本方法,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仪器进行现场观测和测量,提高了我对地质地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地质学实践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更加明确了未来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决心。

五、总结与展望地质学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次宝贵经历。

通过实践,我不仅深化了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信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地质实践能力,为地质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庆大学城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学实习

重庆大学城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学实习

重庆大学城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学实习第一篇:重庆大学城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学实习一.前言1.实习目的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了解并逐步掌握了许多地质知识(如地球的圈层特征及形态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生命起源于地质年代学、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流水地质作用、重力地质作用等),然而我们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老师提供的一些插图上,掌握的并不完备与全面,为了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自然中的地质形态联系起来,以更好的理解某些地质现象,最终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我们走出了校园,在大学城周围进行了本次地质调查。

2.时间2013年10月26日15:00-17:003.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西门外侧歌乐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通往璧山县的山间道路以及周边的房屋施工工地。

二.实习内容2.1大学城所见的岩石类型由于大学城周围是沉积岩地区,所以岩石均为沉积岩大类,本次地质调查,见到了两种沉积岩——砂岩和泥岩。

除此以外,在施工工地,还看到了岩浆岩大类的花岗岩的石材。

(1)砂岩上图为地质调查中我们带回来的一块砂岩标本。

粒度为2~0.0625mm的颗粒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岩叫砂岩。

砂岩分布很广,有重要的经济和地质意义。

砂岩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还有少量重矿物。

在大多数砂岩中,石英是最主要的岩屑,它是最稳定的组分,长石和岩屑在表生条件下易受破坏,为不稳定组分,故常以石英含量或石英与长石+岩屑的比值代表岩石的成分成熟度。

砂岩中的填隙物除粘土杂志外,还常见钙质、硅质、铁质等胶结物。

砂岩石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砂粒在流水搬运的过程中又是最活跃的组分,故砂岩中各种层理和层面构造发育,许多研究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主要发育于砂岩中。

某些砂和砂岩本身就可作建筑材料,并常含有金、铜、锡石、锆石、独居石等矿产;孔隙度好的砂岩是良好的储集油、气、水的岩石,是石油、水文和工程地质工作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地质实习调研报告3篇范文

地质实习调研报告3篇范文

地质实习调研报告3篇范文#__地质实习调研报告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22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5月10日至5月23日指导老师:__五、实习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六、实习概况(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

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

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选3篇)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选3篇)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选3篇)大学生地质总结篇1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实习,能够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基本掌握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

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时间安排20年7月14日—— 20年7月25日三、实习的地点和单位本校田家炳楼615实验室四、实习的内容1.建账。

根据所给资料给每个账户开设账页,并将期初余额过入各个账户。

2.填制记账凭证。

根据所给的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相应的账户,并在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试算平衡。

按照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方法,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进行检查。

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基本无误。

5.编制财务报表。

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五、实习收获此次实训,使我在会计理论直接指导下具体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循环过程和方法,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此次实训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我的独立操作能力,知识的根也扎得更深。

现将我在此次实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介绍如下:1. 在设置账、明细账和总账三种账簿过程中,对于总账是对日记账、明细账的综合和控制,日记账、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进一步细分有了实质性的认知。

在启用会计账簿时,知道了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字和单位公章。

刚开始做账时,我总是把余额忘了写入账簿,要不就忘了写上借贷方向,经过实训明折了在建账的时候,首先应该将一级科目名称写在账页的右上角“编号” 处;其次,将该账户: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写入第一行的“余额”栏内;然后,在“余额”栏的前面写上余额的方向“借”或“贷”;并在第一行的“摘要”栏写上“期初余额”。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doc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doc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篇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XX年6月1星期六调查地点:重庆市大学城重师后山姓名:学号:班级:土木11班小组成员:撰写时间: XX年6月7日星期五成绩:评阅评语:摘要工程地质课程要求,我们五位同学组成地质调查小组,作好详尽计划,徒选择重师后山作为调查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沿途我们观察到不同的岩石,岩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

我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分析讨论,并用相机拍照记录下来,最终我们用了将近四个小时完成了本次野外调查部分。

回到寝室后,我们按照课程要求对所记录的岩石、地质构造进行描述分析。

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查阅资料,我们就小组讨论,最终完成整个工程地质调查任务的分析记录。

目录前言 ................................................ ................................................... ................................ 1 调查区地质地貌概述 ................................................ ................................................... ...... 2 调查内容 ................................................ ................................................... .. (3)1岩石类型 ................................................ ................................................... ................ 3 2地质构造 ................................................ ................................................... ................ 6 3不良工程地质 ................................................ ................................................... ........ 8 总结 ................................................ ................................................... (11)前言1.调查目的:1.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1.实习目的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了解并逐步掌握了许多地质知识(如地球的圈层特征及形态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生命起源于地质年代学、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流水地质作用、重力地质作用等),然而我们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老师提供的一些插图上,掌握的并不完备与全面,为了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自然中的地质形态联系起来,以更好的理解某些地质现象,最终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我们走出了校园,在大学城周围进行了本次地质调查。

2.时间2013年10月26日15:00-17:003.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西门外侧歌乐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通往璧山县的山间道路以及周边的房屋施工工地。

二.实习内容2.1大学城所见的岩石类型由于大学城周围是沉积岩地区,所以岩石均为沉积岩大类,本次地质调查,见到了两种沉积岩——砂岩和泥岩。

除此以外,在施工工地,还看到了岩浆岩大类的花岗岩的石材。

(1)砂岩上图为地质调查中我们带回来的一块砂岩标本。

粒度为2~0.0625mm的颗粒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岩叫砂岩。

砂岩分布很广,有重要的经济和地质意义。

砂岩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还有少量重矿物。

在大多数砂岩中,石英是最主要的岩屑,它是最稳定的组分,长石和岩屑在表生条件下易受破坏,为不稳定组分,故常以石英含量或石英与长石+岩屑的比值代表岩石的成分成熟度。

砂岩中的填隙物除粘土杂志外,还常见钙质、硅质、铁质等胶结物。

砂岩石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砂粒在流水搬运的过程中又是最活跃的组分,故砂岩中各种层理和层面构造发育,许多研究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主要发育于砂岩中。

某些砂和砂岩本身就可作建筑材料,并常含有金、铜、锡石、锆石、独居石等矿产;孔隙度好的砂岩是良好的储集油、气、水的岩石,是石油、水文和工程地质工作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我们的砂岩标本为灰色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结构为碎屑结构,构造为层理构造。

(2)泥岩泥质岩亦称粘土岩,是粒度<0.0039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多数泥质岩是由母岩风华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物质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

有少数由水盆地中的交替SiO2与Al2O3直接凝聚形成的自生粘土,以及由火山灰蚀变成因的粘土岩或粘土矿物。

泥质岩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沉积岩,可占沉积岩总量的60%左右。

泥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

粘土矿物常见的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

陆源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云母及少量长石。

自生矿物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铁、锰、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硅质化物,硫化物,以及磷灰石、石盐、海绿石等。

这些自生矿物含量虽少,但它们可影响粘土岩的性质,又能反映粘土岩的形成条件及其生成后所发生的变化。

泥质岩最常见的是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生物泥状结构、鲕状或豆壮结构及残余结构等。

具泥状结构的岩石几乎全由泥质组成,岩石致密细腻、具贝壳状断口、粉末用手捻有滑感,用小刀割切时切面很光滑。

鲕状或豆壮结构的泥质岩外貌上似同类的碳酸盐岩,但全由粘土矿物组成,残余结构多半由火山凝灰岩等,经风化、蚀变而成残余花岗结构。

泥质岩的层理均为水平层理。

单层厚度<1mm者成页理,页理发育的泥质岩叫页岩,无页理或页理不发育者叫泥岩。

泥质岩还可见干裂、雨痕、虫迹、晶体印模构造等。

有时还可见到变形、斑点、巢状、带状和瘤状构造等。

泥质岩的颜色很杂,取决于粘土矿物的成分、杂质矿物、有机质及所含色素元素的颜色。

单一成分的高岭石粘土、伊利石粘土、某些蒙脱石粘土、伊-蒙混层粘土和硅藻土粘土岩常呈白色、浅灰色、浅黄灰色等。

如泥质岩中含有细分散的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则呈红色、紫色、棕色、黄色或玫瑰色等。

反映岩石形成于强氧化条件下。

岩石中含锰的氧化物时,呈褐色或黑色。

岩石中富含分散状有机质和硫化铁及炭质时,呈灰色或黑色。

反映泥质岩形成于强还原条件下。

泥质岩中若含有较多的海绿石、绿泥石、孔雀石、蓝铜矿时,反映其形成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

我们见到的泥质岩水平层理的厚度较大,为泥岩,呈红棕色,表明含有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结构为泥质结构,能看到干裂,所以构造为层面构造。

(3)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

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

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石英含量是10%~50%。

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碱石灰)及微斜长石(钾碱)。

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

花岗岩中较少的主要矿物是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或罕见的铁橄榄石。

黑云母可以产于任何类型的花岗岩中,而且通常都有,尽管有时含量很少。

含钠的角闪石和辉石(钠闪石、钠铁闪石、霓石)是碱性花岗岩特有的。

如果两类长石中没有一类含量大大超过另一类,那么角闪石、辉石都不大可能是主要矿物;暗色矿物通常是黑云母或白云母,或是二者兼有。

我们拍摄的石材花岗岩以白色为主,并有深色花纹,说明有暗色矿物黑云母或白云母。

结构为花岗结构,构造为块状构造2.2大学城所见各种地质构造(1)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水平构造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整体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水平构造中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

当岩层受切割时,老岩层出露在河谷低洼区,较新的岩层出露在较高的地方。

不同地点在同一高程上,出现的是同一岩层。

本图片两岩层有明显的分界,颜色不同,岩层的产状近于水平,为水平构造。

(2)断裂构造岩体、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就会破坏,形成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

我们这次调查,只找到了节理构造,并没有找到断层。

节理是指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

凡是在同一时期、同样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节理归入一组,称为节理组。

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叫剪节理;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叫张节理。

我们拍得的图片中。

岩石破裂受剪切应力,形成剪节理。

除了以上的地质构造,同学们还找到了倾斜构造与断层等,由于对知识掌握的不完全以及调查地点的差异,很遗憾我们没有观察到这些。

2.3大学城所见地质作用(1)重力地质作用1)滑坡黏结性块体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向下滑移,这个过程成为滑动作用。

滑坡是滑动作用最典型的产物。

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的形态要素有: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带)、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前缘)、滑坡裂隙等。

前面五项是任何滑坡都必须具备的部分,后面几种则视发育情况而定。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经过滑动的那部分质体。

其内部相对位置基本不变,总体保持原来的层序和构造特征。

滑坡床:滑坡体之下未经滑动的、保持原有的结构而未变形、只是在靠近滑坡体部位有些破碎的母体。

滑动面: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分界面。

由于滑动过程中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相对摩擦,滑动面附近的部分受到揉皱、碾磨作用,可形成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滑动带。

所以滑动面往往是有一定厚度的三度空间。

一个多期活动的大滑坡体,往往有多个滑动面。

滑坡壁:滑坡体后缘由于滑动作用所形成的的母岩陡壁。

其坡角多为35°至80°,平面上往往呈圈椅状。

滑坡壁上经常可以见到铅直方向的擦痕。

滑坡台阶:滑坡体下滑时各部分运动速度不同而形成的一些台阶。

由于地形的限制,我们没有能走到较近的地方拍摄滑坡,所以我们仅仅拍摄到了滑坡要素中的滑坡壁,由于滑坡体下滑,生长在滑坡体表面的植被随着滑坡体一同下滑,滑坡壁的土壤露出。

从我们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外露的土壤面积并不大,所以这两个滑坡应为小型的滑坡。

2)崩落崩落作用指的是岩块与基岩的脱离、崩落、沿山坡滚滑以及在坡脚堆积的整个作用过程。

一般认为地形坡度大于45°时即可发生这种作用。

崩落物的运动可以分为散落、翻落和坠落三种形式:散落当崩落岩块比较小时,飞石块不断地向山坡下滚落,一般称为滚石。

滚石向斜坡下方运动时,主要采用滚动或跳跃两种方式。

若滚石形状近于球形,其运动主要为滚动。

不规则外形的岩块则主要是跳跃。

翻落大块岩石脱离基岩后,若下部支撑未被破坏,岩块上部呈弧形翻落下来,短暂悬空呈自由落体状态。

坠落陡崖底部被河水、海浪淘空后,岩壁因地下水润滑及冰劈等作用使岩块失去支持,脱离母岩而坠落。

坠落岩块先是沿着卸荷裂隙面向下滑动,然后脱离母岩快速坠落。

从我们拍摄的照片上看,崩落岩块都比较小,应为岩块与基岩脱离崩落,从山坡上散落而下。

由于这些岩块大多为不规则形状,运动方式应该主要为跳跃。

3)防治措施支挡工程:如护坡、挡土墙、抗滑桩、锚杆、支撑等。

排水工程:修建截水沟和盲沟等排水工程防止其危害交通线路减荷反压:将滑坡体后缘的岩土体削去一部分或将较陡的斜坡减缓,以便减少负荷。

并将减荷削下的土石堆于斜坡或滑体前缘,以便增加压力,起到阻滑作用防御绕避措施:当铁路、公路等线路遇到严重不稳定斜坡地段,可采取明硐、御塌硐、外移作桥和内移作隧等防治措施。

(2)地面流水地质作用之片流地质作用当地面出现降水或融冰化雪,且水量大于蒸发下,便在重力作用下顺坡流动,形成片流。

片流和细小股流沿斜坡把细小松散的碎屑颗粒冲洗至斜坡下部,这个过程叫洗刷作用。

限于片流水力微小,能被片流冲走的颗粒不大,一般为粘土、粉砂粒。

片流对可溶性岩石组成的山坡还有溶蚀作用。

山坡下部的无数股状水流已具有一定的线状侵蚀能力,山坡面在这种股状片流冲刷之下,出现无数小沟。

我们拍摄的照片中,能看到细小的水流流下时在路径上对岩石造成的侵蚀,留下的水流的痕迹。

由于重庆市沉积岩地区,为不可溶岩石。

这种沟槽应称为冲沟。

3.实习的主要收获通过这次实习地质调查活动,我们对大学城周边的地质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将书本的知识与我们周边具体的地质环境结合起来,并加以简单的应用,对书本的知识也有了更加切实具体的掌握,这次实习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关于岩石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们了解到重庆为沉积岩地区,均为不可溶岩石。

大学城周边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和泥质岩。

对这两类岩石,我们结合岩石的标本进行了观察,因此对有关知识(比如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我们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关于地质构造关于地质构造,我们这次实习的收获并不是很丰富,只找到了水平构造和两组剪节理。

我们对这两种地质构造的知识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其他种类的地质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知识,我们在观摩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