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7d76c404a1b0717fd5ddc9.png)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5.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6.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A.司母戊鼎B.利簋C.毛公鼎D.四羊方尊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8.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A.青铜铸造B.铁制农具的使用C.牛耕技术的推广D.兴修水利工程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0.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947f3d7cd184254b3535b3.png)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苏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朝代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 B.泉州 C.广州 D.景德镇3.下列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4.马克思曾这样写道:“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族。
”马克思评价的“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元昊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设立宣政院 B.建立三省六部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6.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幕发生在( ) 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C.应天 D.建康10.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赵匡胤建立北宋②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 ③元昊建立西夏国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128bf081c758f5f61f67e7.png)
七上历史第2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禹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①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②禹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③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之乱④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这说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 ( B ) A.维护社会治安的工具 B.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C.为平民服务的国家机构 D.攻打外国拓展疆土的工具4.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 D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④白陶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莱芜中考)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
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B )朝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代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盘庚迁殷、牧野之战A.桀 B.纣王 C.文王 D.武王6.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下列关于这位古代伟大君主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D ) A.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B.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C.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D.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7.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 B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平王迁都 D.国人暴动8.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https://img.taocdn.com/s3/m/cd878e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2.png)
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1.“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A.唐玄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2.下图中1和2的位置分别应是()A.西夏和辽B.金和西夏C.辽和西夏D.西夏和南宋3.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 看见两尊铁铸跪像, 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位读书人做此感慨是因为()A.秦始皇焚书坑儒B.卫青抗击匈奴C.蒙恬反击匈奴D.秦桧谋害岳飞4.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5.下列选项中, 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C.“苏湖熟, 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6.《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C.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7.北宋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B.坊C.瓦子D.勾栏8.《东京梦华录》记载: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9.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受束缚严重, 地位低下, “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
你知道女子缠足的陋习是从什么时候逐渐传开的吗()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10.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行省制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行省制D.郡县制丞相制11.瓦子出现的原因是()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②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的南移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2017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17年3月在北京拉开大幕, 元朝时管辖大都(今北京)的行政机构是()A.辽阳行省B.甘肃行省C.陕西行省D.中书省13.深圳某中学校园电视台举办电视知识大赛, 主持人出了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a708a72cc58bd63086bd35.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A.国人暴动B.犬戎族攻破镐京C.城濮之战D.牧野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
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A项符合题意。
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牧野大战中周军打败了商军,商朝灭亡,建立西周,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人暴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奴隶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不是平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c464e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2.png)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满分100 分,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
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商约公元前1600 年汤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答案】B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有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说,由此可见,商朝开国君主为汤,亡国之君为纣王。
故选择B 项。
2.走进南京总统府,就会看到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在历史上,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局面所取代的历史事件是()A.舜禅让位子给禹C.启继承父位B.禹建立夏朝D.商汤灭夏【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代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2017 江苏南京中考)“(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等可判断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4.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足带盖方鼎”和“商鸮卣”被戏称为中国版的“安卓小机器人”和“愤怒的小鸟”。
这些精美的青铜器是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A.高温锻打法B.泥范铸造法C.人工合成法D.蒸煮法【答案】B 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所以B 正确。
5.(2014 云南中考)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答案】D 依据所学可知这种文字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
6.(2018 福建莆田七中第一次月考)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答案】D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23bb0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4.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记》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实施该措施的人最有可能是()A.商汤 B.周武王 C.齐桓公 D.商鞅2.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B.“禅让制”变成“世袭制”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候力量3.李同学去四川旅游发现景点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齐建武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
宋代(公元960~1276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纪念李冰父子是因为( )A.攻克巴蜀,开疆拓土 B.安抚四川地区少数民族C.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 D.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人民4.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5.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A.种植粮食作物B.制造陶器C.发明舟车D.铸造青铜器6.西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青铜制造业 B.丝织业 C.陶瓷业 D.煮盐业7.“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徙于阳城、亳京、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由此可见,“鼎”是A.祭祀用的礼器 B.饮食用的食器 C.娱乐用的乐器 D.国家和权力的象征8.某部史书中提到:“秦昭王时,□□做蜀郡守,建成集防洪、灌溉、航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处应为A.大禹B.隶首C.商鞅D.李冰9.“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下列哪些王朝定都于此①商朝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10.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有①老马识途②百发百中③卧薪尝胆④一鼓作气⑤完璧归赵⑥朝秦暮楚⑦三令五申A.①③④⑦B.①②④⑤⑥C.②③④⑦D.①②③④⑦11.甲骨文一般刻写在哪里()A.龟甲或兽骨上B.青铜器上C.竹简上D.纸上12.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dff747375a417866f8fd1.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5·12”大地震,四川遭到巨大破坏,但有一文化遗产(工程)损害并不大,而这一文化遗产(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王景疏通黄河3.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战国时期的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4.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5.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7.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子D.庄子8.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④白陶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cbe30a417866fb84a8e82.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中。
每小题3分,共75分)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
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5.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B.辽C.西夏D.金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3f93e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0.png)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已拍成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剧中人物的身份比较复杂,如吐蕃王子、西夏公主、大理段誉、契丹人乔峰、宋人虚竹等。
据此判断与该剧故事有关的是()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B.唐朝的繁荣与开放C.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D.金与南宋的对峙2.《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下列图片与所记载的内容一致的是()A.白塔寺B.司南C.鸡鸣驿D.火铳3.《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中“与都省为表里”的“都省”指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三司D.宣政院4.元朝的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阿保机5.与下图所示科学家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对应的一项科技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C.印刷术广泛传播D.火药广泛用于军事6.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B.北方人口比例越来越小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北方战乱使人口减少7.《清明上河图》(见下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A.作者是明清时期的著名画家B.以中日关系为题材,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8.下图是一幅描绘南宋时期乡村货郎形象的绘画作品。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货郎图》(局部)A.都市生活便利B.市民阶层壮大C.民族关系和睦D.商业贸易兴盛9.文物是物化的历史,迄今为止,在我国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珍品是()A.东阳卢宅B.金华天宁寺C.金华八咏楼D.武义延福寺10.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发展带来了()①大量的劳动力;①先进的生产工具;①先进的生产技术;①优越的地理环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1.《资治通鉴》载:(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4c03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a.png)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数:100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遗址() 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2.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关于夏朝的历史记载有西周的《尚书》、战国时期的《左传》、西汉的《史记·夏本纪》与《竹书纪年》等文献。
这些文献()A.是证明夏朝确凿存在的原始史料B.是后人编造的历史材料C.说明夏朝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依据D.是对远古传说的汇编3.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这一记载表明()A.禹禅让于启使华夏族分崩离析B.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C.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D.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4.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
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史实是()A.启继位建立夏朝B.禹死后其子启继位C.启继位存在争议D.世袭制遭到了破坏5.徐宏在《二里头的“中国之最”》一文中指出:二里头发现了最早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殿、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
这段文字在强调二里头()A.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B.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C.已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D.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6.根据现有考古发现,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A.部落B.部落联盟C.王朝D.国家7.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fe23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1.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评价的古代帝王是( )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元世祖忽必烈2.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保持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D.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3.下表所示情况( )时期开宝(968—976年)至道(995—997年)天禧(1017—1021年)庆历(1041—1048年)宋朝军队数量37.8万66.6万91.2万125.9万A.体现了重文轻武政策B.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问题C.导致了民族政权并立D.加强了中央集权4.据史料统计,北宋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朝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朝实行的国策是 ( )A.重文轻武B.科教兴国C.重农抑商D.休养生息5.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画了一幅思维导图(如下),他的教学主题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开放的时代D.封建制度的没落6.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了解到的信息包括( )①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②印证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江南的富庶③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④北宋时期,南方农业有很大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越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附答案+详解):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附答案+详解):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ff69bf0912a21615792919.png)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15题,共60分)1.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A.宰相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2.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3.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这体现出宋朝A.重本抑末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5.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夏②辽③金④蒙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7.下图便签记录的信息,反映的内容是A.契丹建国B.党项族的勃兴C.女真族的崛起D.蒙古族的兴起8.“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B.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9.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都护府B.理藩院C.宣政院D.市舶司10.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以下事迹属于成吉思汗的是()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先后灭西夏、金、南宋,统一中国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11.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2.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ed9c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6.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和平聚居是指:A. 同种族的人聚集到一起生活B. 不同种族的人聚集到一起生活C. 不同种族的人分开生活D. 同种族的人分开生活答案:A2.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长安B. 成都C. 洛阳D. 西安答案:D3. 根据物质文化遗产所标志的发展情况,可将社会发展分为:A. 一个阶段B. 两个阶段C. 三个阶段D. 四个阶段答案:C4. 下列发达水利工程中,哪座是古人所建?A. 三峡大坝B. 鸿沟水库C. 蒙古石拱桥D. 大禹治水工程答案:D5.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名画的是:A. 《百鸟朝凤图》B. 《清明上河图》C. 《千里江山图》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答案:D...解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重要防御工程,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请简要叙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时期,但主要是在秦、汉时期进行的。
长城的建造,是为了抵御来自北方敌人的入侵,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全。
长城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朝,这时修建的长城较为宏伟壮观。
长城的作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防御,还起到了交通和经济的作用,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2.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请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并阐述其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西安,终点是欧洲的罗马。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国家,还将西方的香料、玛瑙、马匹等物品带到了中国。
丝绸之路的交流使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好合作得以发展,也促进了科技、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配对题(每题6分,共20分)1. 将社会发展阶段与对应的特点进行配对。
| 阶段 | 特点 |2. 将以下水利工程与对应的时期进行配对。
| 水利工程 | 时期 |...总结本文档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测试卷及答案,共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和配对题。
七年级历史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cc2f7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b.png)
七年级历史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国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西周的建立D.东周的建立2. 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内容可能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纣A. 长平之战B.盘庚迁殷C.涿鹿之战D.国人暴动3.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
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诸侯权力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D.确立了君主专制4.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结合此文可知,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外族入侵B.势力扩大C.人民反抗D.残暴统治5.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这里的“鼎”属于()A.礼器B.兵器C.酒器D.炊具6. 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这反映了西周青铜器()A.制造工艺高超B.有重要的史料价值C.分布范围较广D.种类丰富,数量众多7.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表,可以发现甲骨文()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B.最主要的造字法为假借C.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8.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提到,农夫必须有铁制的耒、耜、铫(yáo,古代的一种大锄),女工必须有针和刀,制车工必须有斤、锯、锥、凿,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材料表明当时()A.铁器广泛应用B.战争非常频繁C.牛耕得到推广D.青铜不再使用9.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2ff0887c24028915fc37c.png)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3分)“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2.(3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3.(3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4.(3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5.(3分)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3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A.B.C.D.7.(3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8.(3分)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9.(3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A.楚B.齐C.晋D.秦10.(3分)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11.(3分)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第2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第2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01f37abceb19e8b9f6bad1.png)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禅让制〞登上王位D.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2.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
以下关于夏朝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B.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D.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3.迁都是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迁到另一个城市。
商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4.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以下能说明这句话的是〔〕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拟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局部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局部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那么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以下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6.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以下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卿大夫②诸侯③士④周王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7.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①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②王陵区的存在;③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拟广泛地使用;④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8.“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工程。
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国人暴动〞9.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以下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10.请按照称霸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以下霸主〔〕①齐桓公②秦穆公③楚庄王④晋文公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11.某中学历史小组打算排演一部战国时期的小话剧。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485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6.png)
单元素养评估(二)(第二单元)(60分钟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秋•深圳龙岗期中)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启继位的记载。
三则史料共同说明(B)《史记•夏本纪》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启与支党(党羽)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战国策•燕策一》取之《晋书》益干启位,启杀之A.启通过禅让继位B.启继承禹的王位C.益被迫让位于启D.世袭制已成共识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A.“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B.官员品德已成为执政的基础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2023秋•中山期中)二里头遗址中,在贵族墓葬群中发现了青铜器、玉器、陶器、漆器、绿松石器、海贝等,在平民墓葬中发现了少量陶器,有些墓葬甚至没有随葬品,这反映了(C)A.分封制存在严格的等级B.青铜器是商朝礼器C.夏王朝产生了阶级分化D.社会风气比较节俭4.(2023秋·韶关期末改编)下图利簋中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D)A.商汤灭夏B.商王造鼎C.武王分封D.牧野之战5.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
这一做法旨在 (A)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6.(2023•深圳宝安期中)下表反映了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状况对比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C)名称土地兵力财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直辖方圆千里直辖14万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东周方圆百里直辖几千人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A.王位世袭B.江南开发C.王室衰微D.百家争鸣7.2023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现象级出圈,淄博有齐国故都之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第2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第2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c3bdf31126edb6e1a1024.png)
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开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根底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弘扬工匠精神, 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45分)1.以下人物中,具有 "部落联盟首|领〞与 "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2.(2021·内蒙古赤峰)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利:防止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 ,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开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3.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 "殷商〞或 "殷〞,是因为以下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4.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以下有关夏、商、周君|王的表达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2021·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 ,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 ,压迫着广阔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 "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那么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7.(2021·山东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根底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9.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问鼎中原10.以下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⑤11.(2021·安徽)据?史记?载 "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2. "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大力垦荒而得到政府的奖赏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14.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15.以下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乙B.甲、乙C.丙D.甲、丙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 ,17题14分 ,18题17分 ,19题14分 ,共55分)16.读以下列图,答复以下问题.请答复:(1)图一中的农具由什么材质制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手工业中哪一技术的进步?(3分)(2)材料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战国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说明了什么?(2分)(3)以上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3分)(4)今天我国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牛耕.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17.阅读以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如以下列图.材料二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21年1月11日 ,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 ,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答复:(1)材料一是谁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4分)(2)最|能表达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1分)()A.守株待兔B.塞翁失马C.刻舟求剑D.愚公移山(3)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3分)(4)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表达?(4分)(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 "绝|大的影响〞?(2分)18.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5分)(2)你怎样理解 "一片甲骨惊天下〞?(2分)【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4分)(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2分)【活学活用拓思维】材料三(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 ,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5)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1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 ,周|王室势微 ,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分)(2)材料二 "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 .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3分)(4) "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45分)1.以下人物中,具有 "部落联盟首|领〞与 "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D)2.(2021·内蒙古赤峰)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C)利:防止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 ,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开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3.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 "殷商〞或 "殷〞,是因为以下哪一事件(C)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4.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以下有关夏、商、周君|王的表达对应正确的选项是(D)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2021·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 ,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 ,压迫着广阔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D)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 "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D)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那么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7.(2021·山东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B)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D)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根底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9.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B)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问鼎中原10.以下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B)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⑤11.(2021·安徽)据?史记?载 "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B)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2. "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C)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大力垦荒而得到政府的奖赏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C)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14.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B)15.以下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乙B.甲、乙C.丙D.甲、丙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 ,17题14分 ,18题17分 ,19题14分 ,共55分)16.读以下列图,答复以下问题.请答复:(1)图一中的农具由什么材质制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手工业中哪一技术的进步?(3分)铁.春秋后期.冶铁业.(2)材料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战国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说明了什么?(2分)牛鼻穿有鼻环 ,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牵牛鼻子以役使耕作的方法(或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 ,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 .(3)以上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3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4)今天我国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牛耕.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春秋时就已使用牛耕 ,说明我国古代生产力十分兴旺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今一些农村还使用牛耕 ,说明我国农村生产工具改进缓慢 ,农村开展不平衡.我们应大力开展经济、开展科技 ,超越世|界先进国|家.(言之成理即可)17.阅读以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如以下列图.材料二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21年1月11日 ,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 ,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答复:(1)材料一是谁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4分)老子 ,春秋时期.道家.?道德经?(或?老子?) .(2)最|能表达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1分)(B)A.守株待兔B.塞翁失马C.刻舟求剑D.愚公移山(3)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3分)有用.使人认识到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倒 ,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等.例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言之成理即可)(4)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表达?(4分)以德(治&国) . "仁〞的学说.(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 "绝|大的影响〞?(2分)创办私学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扩大了教育对象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18.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5分)商朝.占卜.A -山;B -人;C -休.(2)你怎样理解 "一片甲骨惊天下〞?(2分)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4分)司母戊鼎(或 "后母戊鼎〞) .特点:它造型雄伟 ,纹饰古朴 ,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是商|王权力的象征.(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2分)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 ,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活学活用拓思维】材料三(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 ,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5)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特点:酒器减少 ,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 ,实用性增强.原因: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开展 ,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 ,手工业开展迅速 ,技艺高超等.1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 ,周|王室势微 ,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材料二 "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 .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①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3分)法家.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 "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3分)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 ,要符合经济开展的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部部 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学校: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烽火台又称烽燧,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曾经“烽火戏诸侯”使少数民族攻破镐京,导致西周灭亡的国王是()A. 周文王B. 周武王C. 周幽王D. 周平王2.史书上载:“益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实行了禅让制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 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3.“(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受封后的“叔鲜”“叔度”的身份是()A. 诸侯B. 卿大夫C. 士D. 县令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禹建立夏朝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启继承王位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③④①D. ④①③②5.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王位世袭制的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6.“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明显与其他三人不同的一位是A. 汤B. 桀C. 周文王D. 周武王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8.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 龟甲或兽骨上B. 竹简或木牍上C. 丝帛或麻布上D. 宣纸上9.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出现玉器④出现了鱼纹彩陶盆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1.《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 刻画符号B. 甲骨文C. 金文D. 小篆12.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哪件事情不可能发生()A. 你作战有功,被赏赐很多良田B. 你耕种土地,喜获丰收,得到了政府的奖励C. 你看病时,医生会切你的脉D. 你看到了屈原用隶书写的《离骚》13.《管子》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耒、一铫(大锄)、一镰、一铚(短镰刀),然后成为农。
”这说明当时()A. 石器作为工具已被取代B.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C. 青铜农具的使用尚未普及D. 铁制农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14.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
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冶铜、冶铁、煮盐、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无论生产规模与生产技术都比过去大为进步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极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C. 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D. 在商业活动中纸质货币逐渐普遍使用15.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 奴隶制开始瓦解B. 封建制度确立C. 生产力飞速发展D. 诸侯兼并争霸16.我国经典蒙学读物《三字经》中说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 秦穆公楚国B. 晋文公齐国C. 齐桓公秦国D. 楚庄王赵国17.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A. 阻碍了各民族交融B. 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C. 不利于国家统一D. 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18.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
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A. 晋B. 秦C. 齐D. 楚19.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废井田,开阡陌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②③⑤D. ②③④⑤20.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 洽理黄河B. 修筑都江堰C. 奖励耕战D. 发明水排2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下列变法内容对秦国建立封建制度决定作用的是()A. 奖励生产B. 奖励军功C. 建立县制D.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2.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 秦国B. 韩国C. 楚国D. 燕国2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 当兵立军功B. 不隐瞒犯法行为C. 合法经商致富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24.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 经济大发展B. 政治大动荡C. 文化大繁荣D. 社会大变革25.孔子学院在亚、非、欧、美各大洲广泛建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频繁举办……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在升温。
下列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 “仁”B. “仁政”C. “法治”D. “无为而治”26.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 私学的兴盛B.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C. 频繁的争霸战争D. 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27.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28.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 “兼爱”,“非攻”B. “仁政”治国C. 提倡“法治”D. “无为而治”29.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A. 墨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30.在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思想家有()①墨子②孟子③荀子④庄子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不得照抄原文)2、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3、联系商鞅变法的作用,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32.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1)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主张?(2)材料一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3)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思想学派,请写出两个学派名称及代表人物。
(4)春秋战国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
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材料二B带领人民辛勤劳作,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这一工程的修建有何作用?3、你认为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灭亡,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C.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昏庸无道,为取悦王妃褒姒,竟在无军情的情况下,下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率兵赶到京城才知受骗,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由来。
后来,犬戎族进攻西周,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却不救援,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故C正确。
ABD.综上可知,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王位世袭制度是指政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故C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主要是尧舜禹时期,排除;B项是夏朝建立,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的含义。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
3.【答案】A【解析】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受封后的“叔鲜”“叔度”的身份是诸侯。
故选:A。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答案】B【解析】约公元前2070,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四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王位、盘庚迁殷、牧野大战,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王位、盘庚迁殷、牧野大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王位世袭制的王朝是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