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合集下载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历代本草著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但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或在战国时代就已有雏形。

该书是汉代以前许多医药学家的集体创作,而托名于神农。

《本经》全书四卷,其中序录简要地概括了四气、五昧、毒性、配伍应用等中药基本理论。

上中下三卷,载药365种,分别记述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

《本经》是汉代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将药物按毒性的大小和有无及药物的补泻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按药性分类之开始。

所述药物的功能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它所记载的大多数药物,不但确有实效。

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

如用水银治皮肤病,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800年。

其中大多数药物仍为现代临床所常用,是许多治法、方剂中的主药。

《本经》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以及《本草纲目》,都是在《本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本经》中出未免掺杂了一些糟粕,如称某些药物可以“久服神仙”、“不死”等等,应本着去芜存精的精神,批判地继承。

(二)《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492~500年之间。

为南北朗梁代陶弘景所编著。

自《本经》成书以来,经过魏晋的历史变迁,当时的名医如吴普、李铛之辈对其进行了增减尔后流传下来的《本经》药物品种不一,药性寒热的记载,以及主治的多少也各不相同,加以草石不分,虫兽混记,不便医家传阅。

于是陶氏搜集各种《本经》的传妙本。

并编入《名医别录》,逐条注释,定名为《本草经集注》。

全书分三卷,后作七卷抄写,收药730种,分成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有名未用七类。

这是药物第一次按自然分类法进行分类。

它创立的“诸病通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要求、用量服法、药品真伪与药物疗效的关系等,均有论述。

历代本草重要著作

历代本草重要著作

历代本草重要著作:《神农本草经》秦汉载药365《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种《唐本草》唐苏敬等《本草拾遗》唐陈藏器《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图经本草》宋苏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中药品种混乱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2本草记载不详○3一药多基愿○4历史沿革变化○5无专业知识,误种、收、售、用○6掺伪作假○7类似品取代影响中药材质因素:○1栽培变异○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3产地○4采收季节、时间○5运输贮藏○6掺伪或用非药用部位○7提取、干燥后再用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草药○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有效成分为线索○4药理筛选结合临床治疗○5从古代草本中寻找○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中药采收规律:○1根及根茎:秋冬○2茎木:秋冬或全○3皮:春末夏初○4叶: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5花:在花完全盛开前○6果实种子:果实在成熟或未成熟幼果或随熟随采,种子在果实成熟时○7全草:茎叶茂盛时○8菌藻地衣:视品种而定中药鉴定的依据:1中国药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二者均称部颁药品标准)取样原则:1有代表性2均匀性3留样保存中药鉴定常用方法:1来源2性状:十要素(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3显微4理化:物理常数测定、常规检查、一般理化检查、色谱、光谱、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中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1药用部位+属或种名2药用部位+属名+种名3药用部位+et或seu+药用部位+属名4药用部位+属名+seu+属名5如有形容词形容前面药用部位名词时,则列最后6直接以属名或种名,或俗名命名,或国际通用名称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加工品人参: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分别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一、《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

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

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

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

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

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

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

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唐·甄权著。

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

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篡。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此时期出现了不少新药、外来药。

历代中药本草著作典籍统计

历代中药本草著作典籍统计

1746种(增628种) 宋代本草集大成之作
502
100
专门论述药性理论的著作
补充《珍珠囊》
补充《珍珠囊》《用药法象》
414(增276种)
以救荒之用为宗旨,侧重农学、植物学
1815种(增48种) 明代唯一的官修大型综合性本草(彩绘)
458种
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著作中较为完整的作品
786种
主要论述药物的产地、鉴别等
著作朝代
著作年代
东汉 2世纪

3世纪
南北朝·梁
南北朝·梁 456~536年

唐代

659年



701~704年

739年
五代 907~960年
五代 不详
五代 935~960年

公元973-974年

1060年

1061年

1086年~1093年

1116年

1127年~1135年

1312年

1892种 137味 335
本草学集大成之作 主要论述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 临床应用 药性、炮制方面的专著
365 233(附56) 272
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作“崇原”之 论 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见解独特
460
据《本草纲目》删繁就简切合实用
700余种
100种 647种
720 921(新增716种) 521年 684种 128种
1736年 1761年 1840年 1757年 1765年 1769年 1833年 1904年
1928年 1930年
1999年

历代本草著1

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作、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讲义编号NODE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五)《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李时珍。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前30卷为中药,收载药物8980味,后4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讲义编号NODE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讲义编号NODE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讲义编号NODE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概述中药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

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历代本草名著简介一、《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

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

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

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

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

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

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

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唐·甄权著。

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

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篡。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张欣莹07117127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二)试卷结构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历代诸家本草

历代诸家本草

历代诸家本草历代诸家本草《神农本草经》掌禹锡曰︰旧说《本草经》三卷,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

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遣诣京师。

《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

唐李世等以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

又疑所载郡县有后汉地名,似张机、华佗辈所为,皆不然也。

按《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

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华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由是见于经录也。

寇宗奭曰︰《汉书》虽言本草,不能断自何代而作。

《世本》、《淮南子》虽言神农尝百草以和药,亦无本草之名。

惟帝王世纪云︰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

乃知本草之名,自黄帝始。

盖上古圣贤,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之性味,合世人疾病之所宜。

后世贤智之士,从而和之,又增其品焉。

韩保升曰︰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

《名医别录》李时珍曰︰《神农本草》药分三品,计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

梁陶弘景复增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三百六十五种,谓之《名医别录》。

凡七卷,首叙药性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一品,草一品,木一品,虫兽一品,果菜一品,米食一品,有名未用三品。

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进上梁武帝。

弘景,字通明,宋末为诸王侍读,归隐勾曲山,号华阳隐居,武帝每咨访之,年八十五卒,谥贞白先生。

其书颇有裨补,亦多谬误。

弘景自序曰︰隐居先生在乎茅山之上,以吐纳余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

旧称《神农本经》,予以为信然。

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八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杀生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

此三道者,历众圣而滋彰。

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

后稷、伊芳尹,播厥百谷,惠被群生。

岐、黄、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

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

我国历代重要本草简介

我国历代重要本草简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
宋(1098~1108年)
唐慎微
共31卷,载药1746种,新增药500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本草,是现今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重要参考书。
《本草纲目》
明(1596年)
李时珍
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374种,附药图1109幅,附方11096条。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集明代以前本草学说之大成。17世纪初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海药本草》
唐(约907~925年)
李珣
共6卷,载药124种,主为外国输入的药物。
《图经本草》
宋(1061年)
苏颂等
共21卷,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图为实地写生绘制,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原书已失传,但其药图930余幅及文字说明仍存于《证类本草》之中。重视药材的道地性。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新修本草》(《唐本草》)
唐(659年)
苏敬、李勣等22人
共54卷,载药850种,新增药114种,其中有不少外国输入药物,如安息香、血竭等。由政府组织编辑颁行,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采用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著作打下了基础。
《本草拾遗》
唐(741年)
陈藏器
共10卷,收载《新修本草》未载药物692种,各药一般记有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形态、产地及混淆品种考证等。
《本草纲目拾遗》
清(约1765年)
赵学敏
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记载的药物有716种。新增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药物。
《晶珠本草》
清(约1840年)
德玛尔.旦增彭措
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材2294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载藏药最多的典籍。

历代本草类书籍简表

历代本草类书籍简表

1山海经山海经密码先秦2五十二病方西汉以前(战国晚期)3范子计然春秋时期或汉代4神农本草经东汉5广雅三国魏明帝时(227-237)6崔豹《古今注》晋惠帝时(290-360)7郭璞西晋276-3248吴普本草魏晋时期约3世纪撰写于208-239之间9名医别录陶弘景整理魏晋时期约3世纪10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期420-479 亦有认为在唐末(祝亚平)11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452年~536年)成书约500年以前12药性论唐甄权541-643李时珍认为)或五代后周(951~960)孟贯(范行准认为)13新修本草唐显庆时期657编写-659成书苏敬(苏恭)14《千金翼方》唐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

15食疗本草唐孟诜成书约在705~706 范行准认为原书名《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约在721~73616本草拾遗唐·陈藏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17食医心镜唐咎殷约成书859年18海药本草五代李珣19日华子本草开宝年间(968-975)尚志钧认为吴越天宝年间908-92320蜀本草五代后蜀韩保昇约成书于935-94521本草和名日本醍醐天皇延喜年间(901~902)深江辅仁撰22开宝本草宋开宝年间刘翰、马志等①开宝新详定本草973 ②开宝重订本草974,通常指后者23天平御览药部李昉等983年编成24嘉佑本草掌禹锡苏颂等嘉佑二年编写1057,1060年完成25本草图经苏颂嘉佑六年编写1061次年颁行26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陈承)元佑七年初刊109227証类本草通常认为在1097-1100 110828大观本草1159年绍兴本草(依据大观本草校订)1116政和本草(有两种,现在流行的为元初张存惠据原本和《本草衍义》校刊的《重修政和经史备用本草》29本草衍义寇宗奭宋政和6年1116年成书,1119年刊30履巉岩本草南宋画家王介嘉定庚辰(1220年)31宝庆本草折衷南宋陈衍(1190~1264)成书于1248年32洁古珍珠囊张元素金成书约1200年33药类法象李杲(1180~1251)34汤液本草(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成书一般认为在1238~1248年35本草衍义补遗朱振亨(1281~1358)36本草发挥徐彦纯(~1384)37增广合剂局方38.药性总论39饮膳正要忽思慧133140救荒本草朱橚(1362?~1425)永乐间1403~1424成书41滇南本草约1436~1449年42兰茂(1397~1476)43本草会编汪机(1463-1539)44本草集要1496 成书(明)王纶1460~1537(汝言、节斋)编(集取《证类本草》)45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明1532年编成46本草蒙筌陈嘉谟(1486~1565年后)嘉靖年间1565成书47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王文洁约1578年成书48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49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1593)万历二十一年1593 金陵初版50本草真诠1602成书(明)杨崇魁编51本草原始1612成书(明)李中立(正宇)撰今河南杞县人52炮炙大法(明)缪希雍成书162253野菜博录鲍山歙县人(隐居黄山)成书于1622年54本草汇言倪朱谟成书在1624年之前55本草正张景岳成书1624年56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1598~1664)钱塘人1647年完成《本草乘雅》57本草崇原张志聪成书于166358本草述1664年成书刘若金59本草汇郭佩兰苏州人1655年成书60握灵本草王翃(翰臣、东臯)编浙江人1682终稿61本草备要(清)汪昂(讱庵)撰增订复刻本169462本经逢原张璐(1617~1699)成书于1695 (本书是从《纲目》中选常用药加以引申)6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1693~1771)成书于173664长沙药解黄元御成书1753年65本草从新吴仪洛浙江海盐人1757成书(本书是增补《本草备要》)66得配本草为浙江余姚三围医家合著成书约1761年67百草镜赵学楷赵学敏胞弟68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恕轩)编1765刊行69本草求真成书似1750年黄宫绣抚州宜黄人70质问本草(清)吴继志(子善)撰178271本草经读陈修园约在1801年后撰72本草述钩元刘若金撰杨时泰编约184273本草求原1848 (清)赵其光(寅谷)编74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1789~1846)1848年刻植物名实图考长编75神农本草经赞1850 (魏)吴普等述(清)叶志诜(廷芳、东卿)撰76本草问答唐容川成书1893年77本草思辨录周岩(1832~1905)成书于190478分类草药性或草药性佚名民间师徒口授有关的记载成书约190679药义明辨1911 苏廷琬撰80日本植物名彙1884 松村任三(1856一1928)18本草便读1887年清张秉成撰(注:从图来看,很多似乎是选自日本的书籍,如阿魏图)82植物学大辞典1918年植物名汇拾遗1920年安吉张宗绪83《本草正义》1920年张山雷84植物名彙1921年松村任三85增订伪药条辨1928年刊曹炳章在郑肖岩1901《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86汉药写真日1929年87中国新本草图志1931年赵燏黄著88药物出产辨陈仁山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出版1933年89新本草纲目1933年90现代本草生药学1934赵燏黄91药物图考1935年92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 陈存仁93中国植物图鉴1937年贾祖璋,贾祖珊94祁州药志1936年95中国药物学大纲(日)1936 伊豫專安96祁州药志1936赵燏黄97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赵燏黄1937年98中学植物教科书(日)松村任三,(日)齐田功太郎著;寿芝荪译194499中国北部之药草(日)石户谷勉著商务印书馆, 1946版1950年版100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954年徐国钧新本草备要1955101药用植物志1955年~1965年生药学1958 徐国钧102中药志1959年~1961年103最新和汉药用植物日1959 剎米达夫104中药学1959年105药材资料汇编1959106山西中药志1959107四川中药志1960108陕西中药志1961109药材学1963年徐国钧110药材学1963年徐国钧111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1963112中药材品种论述(上)1964 谢老113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972~1976114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年115中药大辞典1975年116中药志(新版)1982年。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6.营养器官的变态;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3.花的形成和发育;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四、考试要求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管植物的组织系统;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8.了解果实的形成;掌握果实的类型及各种代表植物;9.理解并掌握生活史与世代交替的概念;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理解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了解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熟练掌握100种以上常见高等植物的拉丁属、种名和部分科名;2.了解孢子植物类群及特征及代表植物;3.理解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熟练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4.熟练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原则和主要分类系统;了解各被子植物大类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和进化关系;5.理解常见植物的分类地位;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点及代表植物;6.掌握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趋势;7.掌握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从低等植物进化到高等植物过程中植物营养体的演化、生殖方式的进化,以及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掌握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8.了解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掌握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主要学派;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五植物分子系统学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编制日期:2013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考试大纲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孟德尔定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染色体和连锁群、数量性状2、伴性遗传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4、其它类型的性决定五染色体和连锁群1、连锁与交换2、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3、人类连锁分析与细胞学图六数量性状遗传1、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2、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3、遗传变异和遗传率4、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七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3、基因突变概说4、突变的检出5、诱发突变3、基因表达的调控十二遗传和进化1、进化概说2、进化理论3、新种形成4、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5、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二、考试要求一孟德尔定律1、理解显性与隐性、基因型与表现型等基本概念;2、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灵活运用孟德尔定律进行杂交组合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预测与解释;3、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3、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估算;4、了解近交的概念,掌握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5、理解杂交优势的遗传学理论七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特点和发生机制;2、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发生机制和遗传效应;3、理解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3、了解非整倍体及其应用;4、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5、理解自发突变,诱发突变的分子机制;6、了解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八遗传的分子基础1、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理解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3、理解DNA与蛋白质合成;4、理解基因概念,基因与DNA的关系;5、了解工具酶的种类和用途;九突变和重组机理5、掌握遗传漂变、适合度、选择系数的概念.6、理解群体的多态现象及其维持机制;7、掌握物种的概念、隔离的方式,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和式样;8、掌握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的内容;9、了解育种实践中人工选择的作用;三.主要参考书目刘祖洞遗传学上、下册,高教出版社;。

第01讲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作、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李时珍。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前30卷为中药,收载药物8980味,后4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概述中药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

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二)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总论占6分)1.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

创立了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1976815093)2. 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730种药物综合本草编写模式;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补充《本经》。

3.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宋唐慎微1746种。

5.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种方11000余首6.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古本草增补新药之冠。

7. 中华本草:8980 味中药性能药物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药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称为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

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

后者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等。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一些要点1. 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凉血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补阴,温经等作用。

2. 五味的作用:3. 归经的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理论。

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

4.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离经悖法(中医理论为指导)、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管理不善、辩证不准、个体差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1. 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

有高级和初级之别。

高级功效,是高度概括,表述用语成熟简练,简明扼要;初级功效,是对中药针对机体某种状况的作用的客观记载,表述用语原始直白,虽也简明,但不精练。

功效的确定:首先广泛收集资料;其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

功效的表述:多用动宾短语结构。

历代本草学主要著作简况

历代本草学主要著作简况
《神龙本草经集注》
1.梁代;
2.陶弘景;
3. 7卷,730种。
1.为我国药学的第二次总结;
2.是两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
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4.创“诸病通用药”。
《本草拾遗》
1.开元年间;
2.陈藏器。
提出“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开宝本草》
1.宋代(公元975年);2.刘翰、马志。
3. 54卷,844种。
1.按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谷、有名未用分为九类;
2.图文对照,创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3.具高度价值,是全世界最早的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
1.宋代;
2.唐慎微;
3. 33卷,1500种,附方3000首。
1.图文并茂,方药兼收。
2.私人撰述
《本草纲目》
1.明代(公元1578年)2.李时珍;
3.52卷,1892种,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374种。
1.订正错误,改绘药图,创百病主治药,为明以前药学的全面总结;
2.按药物自然属性生态条件为分类基础,是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3.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本草纲目拾遗》
1.清(元1765年);
2.赵学敏;
3.10卷,921种。
1.《本草纲目》基础上分为18部;
2.补充了民间草药、外来药。
《中药学大辞典》
江苏中医学院;分两册及附编
迄今为止所知的古今中药学专著中收药最多、资料最全的专著。
3.按功效把医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无毒补益,延年益寿,可久服;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治病补益,斟酌使用;下品125种,治病多毒,祛邪破积,不可久服);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古代记载药物学问的专着称为“本草”。

从秦、汉到清代,本草着作约有400种之多。

1.《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觉察的最早的医学方书。

其中载有247种药物。

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

着者不详,成书年月约在西汉以前,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学问。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原书早已失传,但原文收载于后代本草中,现有明代、清代的辑本。

3.《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根底编撰而成,载药730种。

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知名未用七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公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

该书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

消失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根底。

唐代个人编着的本草亦多,的有孟诜的《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五代前蜀李南的《海药本草》等。

5.《开宝本草》是在宋代开宝年间官命刘翰、马志等在唐代本草的根底上撰成《开宝新详定本草》,后又重加详定,称为《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

宋代嘉祜年间,官命掌禹锡等编辑《嘉祜补注神农本草》,简称为《嘉祜补注本草》或《嘉祜本草》,新增药物99种。

又令苏颂校注药种图说,编成《图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非常重视药材的道地性。

《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

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祜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本钱草、图经合一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历代中医药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中医药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中医药本草著作简介在浩如烟海的本草典籍和医药文献中,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经验和卓越贡献,它既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又是研究和发展中药学的基础。

现将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于下。

一、《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

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

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

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

其序例部分简要的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

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

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

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有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

该书全面系统的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

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

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著作的先例。

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际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历代本草书代表

历代本草书代表
历代本草书代表
书名 简称 神农本草经 本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补充 唐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作者 神农氏 陶弘景 官方 唐慎微 李时珍 赵学敏 国家 成书时间 药品数量 东汉末年 365 南北朝公元500年左右 730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850 金元时代 1746 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 1892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 载药716种新增716种 19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开发新药研制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历代本草书代表
学术贡献 总结了汉代之前我国医药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补充了本经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补充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的歌德药方书早887年
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 不仅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失传的药方书籍的部分具有很高的实 不仅对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傣医学及苗医药的教学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等有一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科一班张欣莹07117127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二)试卷结构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4.理解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三)植物的繁殖1.掌握植物繁殖的类型。

2.理解花的组成;理解并掌握花的演化;掌握并熟练应用花程式;掌握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各类型的代表植物。

3.了解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4.熟练掌握花药的发育、花粉粒的形成以及形态结构;掌握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5.理解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特点与区别;掌握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6.理解并熟练掌握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掌握无融合生殖及多胚现象的概念。

7.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掌握胚乳的发育类型。

8.了解果实的形成;掌握果实的类型及各种代表植物。

9.理解并掌握生活史与世代交替的概念。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理解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了解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熟练掌握100种以上常见高等植物的拉丁属、种名和部分科名。

2.了解孢子植物类群及特征及代表植物。

3.理解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熟练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4.熟练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原则和主要分类系统;了解各被子植物大类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和进化关系。

5.理解常见植物的分类地位;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点及代表植物。

6.掌握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趋势。

7.掌握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从低等植物进化到高等植物过程中植物营养体的演化、生殖方式的进化,以及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掌握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

8.了解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掌握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主要学派;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1.掌握分子系统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系统树揭示的基本含义。

4.了解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1. 掌握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趋同演化、平行演化、共进化、同源性和重复基因的概念。

2. 了解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理解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了解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1. 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理解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了解PCR等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及其用途。

4. 了解一些植物分子生物学前沿问题的研究进展。

五、主要参考书目1.杨继主编. 植物生物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马炜梁主编. 植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编制日期:2013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考试大纲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孟德尔定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染色体和连锁群、数量性状遗传、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的分子基础、突变和重组机理、细胞质遗传、遗传与个体发育、遗传和进化等。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孟德尔定律1.分离规律2.自由组合定律3、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细胞分裂2、染色体周史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三)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2、致死基因3、复等位现象4、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2、伴性遗传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4、其它类型的性决定(五)染色体和连锁群1、连锁与交换2、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3、人类连锁分析与细胞学图(六)数量性状遗传1、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2、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3、遗传变异和遗传率4、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七)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3、基因突变概说4、突变的检出5、诱发突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3、DNA与蛋白质合成4、基因的本质5、遗传工程(九)突变和重组机理1、突变的分子基础2、重组的分子基础3、转座遗传因子4、DNA损伤的修复(十)细胞质遗传1、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2、叶绿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3、线粒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4、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十一)遗传与个体发育1、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2、细胞分化的可逆性3、基因表达的调控(十二)遗传和进化1、进化概说2、进化理论3、新种形成4、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5、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二、考试要求(一)孟德尔定律1、理解显性与隐性、基因型与表现型等基本概念。

2、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灵活运用孟德尔定律进行杂交组合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预测与解释。

3、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2、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3、了解动物的生活史、植物生活史以及二者的异同。

4、理解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理解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

2、理解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基因的多效性、致死基因与自交不亲和等现象。

3、理解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与特点。

(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1、掌握性别决定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果蝇、人类、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特点。

3、理解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和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五)染色体和连锁群1、掌握连锁、交换、连锁群、三点试验、连锁图等概念。

2、理解连锁基因的交换,重组的分子机制。

3、熟练运用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进行重组频率的计算,掌握三点测交法对基因的定位方法。

(六)数量性状遗传1、掌握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3、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估算。

4、了解近交的概念,掌握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

5、理解杂交优势的遗传学理论(七)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特点和发生机制。

2、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发生机制和遗传效应。

3、理解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3、了解非整倍体及其应用。

4、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

5、理解自发突变,诱发突变的分子机制。

6、了解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八)遗传的分子基础1、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理解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3、理解DNA与蛋白质合成。

4、理解基因概念,基因与DNA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