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第7章创伤感染的细菌.ppt
《伤口感染理论》课件

内源性感染是指伤口由患者自身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通常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或疾病状态有关。
伤口感染的危害
1 感染的症状
2 对身体的影响
3 感染的后果
伤口感染常表现为红肿、 疼痛、渗出、发热等症 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 症和器官功能衰竭。
伤口感染会延长伤口愈 合时间,增加疾病复发 和残留感染的风险,给 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
结论
伤口感染的重要性
伤口感染对患者康复和疾 病治疗非常重要,正确的 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感染 风险。
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预防伤口感染是医疗工作 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降 低医疗成本和减少患者痛 苦。
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伤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 深入研究,如新型消毒技 术和抗菌材料等。
《伤口感染理论》PPT课 件
欢迎来到《伤口感染理论》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伤口感染的概论、机制、 危害和防治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伤口感染的概述
定义
伤口感染是指在伤口处引 起的病原菌感染,造成伤 口愈合受阻和组织损伤的 现象。
原因
伤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 病原菌感染、手术操作不 当和患者个人卫生状况等 多个方面。
未及时治疗的伤口感染 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瘢 痕形成和功能障碍等长 期并发症。
防治方法
术前准备
充分准备手术环境、消毒器 械和抗菌药物,确保手术过 程无菌。
预防感染的措施
采取正确的手术操作流程、 使用无菌材料和覆盖敷料, 注意患者个人卫生等多方面。
感染处理策略
及时处理感染伤口,如伤口 清创、抗感染药物治疗和定 期更换敷料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程度 的不同,伤口感染可以分 为浅表性感染和深部感染。
第7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

第7章创伤感染的细菌学习要点一、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1)革兰阳性,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
(2)于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
(3)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4)重要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多糖抗原1)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于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1、IgG2和IgG4分子Fc段非特异结合,用于协同凝集试验,与IgG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还具有激活补体、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活性。
2)多糖抗原:细胞壁中的磷壁酸与肽聚糖相连,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中检出其抗体。
(5)分类: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3种,葡萄球菌还常用噬菌体分型。
(6)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逐年增多,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2.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1)葡萄球菌溶素:依抗原性及生物活性不同分α、β、γ和δ4种溶素,其中α溶素是重要致病因子(2)杀白细胞素: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等病变(3)肠毒素: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4)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剥脱性皮炎,能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5)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与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发热、猩红热样皮疹、脱屑和休克等症状有关(6)凝固酶:是一种能凝固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的蛋白质,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亦能引起某些感染,作用类似凝血酶原,可被人或兔血浆中协同因子激活变成凝血酶样物质,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致血浆凝固,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防止吞噬后被消化。
病理第6.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分类: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
19
.
20
(二)内毒素
来源:G-菌LPS ,裂解后释放。
组成:O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脂质A
稳定性:耐热,160℃2~4h才被破坏。
抗原性:弱,中和抗体的作用弱。
毒性作用:较弱。
2.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α参与抗菌感染。
.
37
.
38
(三)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MIS):
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
1.肠壁集合淋巴结(派伊尔结),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中起重要 作用。黏膜上皮中的M细胞是抗原转运细胞,通过内吞,转运 到派氏结,被其中的APC递呈抗原给T、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
①病原体被保护免受体液中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抗体、药物的作用
对机体不利 ②有的病原体可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
③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液扩散到人体的其他部位。
被特异性免疫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能力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 为完全吞噬。 (3) 组织损伤:释放溶酶体酶所致周围邻近组织细胞。
即条 件 致 病 菌 1、寄居部位改变(定 位 转 移)
致病条件
微 ——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居部位 生 导致的致病作用 态 失 2、免疫功能低下 调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较大幅 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病症—— 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重叠感 染。
第7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

4.肠毒素(enterotoxin): 约1/3的金 葡菌能产生肠毒素,为外毒素
特点:耐热:100℃ 30′,耐蛋白酶 作用:引起食物中毒 5.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表皮溶解毒素 特点:为蛋白质,具有Ag性 类毒素
1.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破伤风
杆菌的致病条件; 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的所致疾病. 3.肉毒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4.厌氧菌的感染特征,脆弱类杆菌的基本特点.
•
•
第七章
•
• 创伤感染的细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 色:典型:形态, 排列,染色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纯培养光学显微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葡萄球菌电子显微镜下形态
葡萄球菌电子显微镜下形态
(二)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 2.在固体培养基上: 普通培养基:菌落,色素(脂溶性) 血琼脂培养基:致病性葡萄球菌有β溶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取材:根据不同疾病取不同材料 2.直接塗片镜检:革兰染色 3.Differential Tests :
①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②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查 (动物接种;免疫学方法(ELISA);PCR等)
①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 →超敏反应性疾病
2 .侵袭性酶 (1)透明质酸酶:溶解细胞间质的透明
质酸 → 使病菌扩散→扩散因子 (2)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创伤感染细菌ppt课件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细菌学诊断
标本
脓汁,血液,咽喉拭子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革兰阳性链球菌
40
2、血清学检查
抗“O”试验(ASO test):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链球菌 溶血素O(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ASO)。用 SLO 检测病人血清中ASO的量。
◦ 效价为>250单位左右,辅助诊断风湿热;
32
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 •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链激酶(SK):
SK
溶纤维蛋白酶原 溶纤维蛋白酶 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纤维蛋白溶解 病菌扩散
•链道酶(SD):降解DNA,脓汁变稀,病菌扩散。 •胶原酶:溶解胶原纤维
33
外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 •链球菌溶血素O(SLO):对氧敏感,遇氧失活
菌体纤维 蛋白原受体
交联
血浆凝固
17
意义: 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致病机理: ◦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保护细菌;
◦ 保护细菌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杀灭;
◦ 使感染局限化并能形成血拴。
18
2.所致疾病:
毒素性疾病
化脓性感染 • 皮肤软组织感染 • 内脏器官感染
• 食物中毒
•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LO破坏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抗原性强,感染2周至病后一年内可查到抗体(ASO) •ASO试验,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链球菌溶血素S(SLS):对氧稳定,抗原性弱。引发β溶血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
34
2.所致疾病:多途径感染,引起多种疾病, A 群引起 者占90%以上。 (1)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中耳炎,产褥热等。
创伤感染ppt课件

产气荚膜梭菌 防治原则
正确及时处理伤口 早期注射多价抗血清 同时用大剂量抗生素
链球菌
小结
1、常见引起创伤感染的细菌 2、葡萄球菌病原学、致病性
3、破伤风杆菌的病原学、致病性
4、产气荚膜杆菌病原学、致病性
作业
1、常见引起创伤感染的细菌是哪 些? 2、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是?所致
疾病为何病?致病物质是什么? 3、产气荚膜杆菌主要引起何种疾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 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强直痉挛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等
破伤风梭菌
免疫性
一般病后不易获得牢固免疫力
破伤风梭菌 防治原则
正确及时处理伤口 破伤风类毒素 白百破三联疫苗 TAT 治疗:TAT+抗生素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G╂ 粗大杆菌芽胞椭圆形,次极端 机体内形成明显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aureus
抵抗力
较其它无芽胞细菌强 60℃1h或80℃30′杀死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aureus
致病物质
凝固酶 非致病菌株一般不产生 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 病性的重要指标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aureus
所致疾病
皮肤软组织感染 其它感染 毒素性疾病
铜绿假单胞属
烧伤病人的原发性皮肤感染等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G╂细长,芽胞圆形,位于顶端 呈鼓槌形,周鞭毛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
培
养
专性厌氧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
抵 抗 力
创伤感染的细菌共52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创伤感染的细菌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Hale Waihona Puke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创伤和外科感染PPT幻灯片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临床上有一局限性或弥散性浅表脓肿,
经久治疗不愈,你应如何进行细菌学诊断?
③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若为冷脓肿,应取 脓汁标本接种罗-琴培养基,35℃,6~8W培养。 若有可疑菌落再进一步鉴定。
④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⑤抗体检测:必要时采取双份血清测Ab效 价,可协助诊断。
三、 常见病原菌及临床意义
一般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为主。 临床常见,且日渐增多,其细菌耐药性产生快而 广。
创伤(trauma)是指人体受到各种机械性致 伤因子的作用所造成的各种损伤,为动力作用造 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 外科治疗所引起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 等并发的感染。
创伤和外科感染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一、标本的采集
1、封闭性脓肿: 灭菌试管→ 一般细菌培养
1、 外伤性创伤感染——葡萄C、链C多见, 放线菌、Tb、大肠b、绿脓b常见,且易发生混合 感染。深部创伤极易由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 菌引起厌氧感染。
2、 烧伤感染——以绿脓b等G-b为主,其 次为G-C,也可混合感染。
3、急性化脓性骨关节炎、慢性骨髓 炎—Tb、葡萄C、链C。
4、皮下软组织化脓性炎症(放线菌 病)—放线菌
养方法: ①需氧培养:脓汁/分泌物→G+C-血平板∕G-b
-Mac.C或EMB平板分区划线→35℃,18~24h→菌落 形态、涂片染色镜检→初诊→生化、血清学试验→最 终鉴定。
②厌氧培养:若涂片镜检疑为厌氧菌感染,应厌 氧培养。
标本→厌氧血平板(先预还原处理)--→菌落 形态→耐氧试验→生化、药敏、气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