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和防治
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和防治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各自的生态平衡和生存方式。
但是,随着人类的干预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开始侵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外来物种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影响极为严重,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和防治。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1.生态影响外来物种的引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这会给当地的生物带来巨大的压力。
外来物种往往具有强的繁殖能力,不断地占领资源和领地,使得当地的物种失去了栖息和繁殖的条件。
比如,兔子、猫头鹰和沼泽蝾螈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澳大利亚的原生物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经济影响外来物种经常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它们能够占据先前被其他物种占领的领地,从而影响体面的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它们还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比如,废绳草和秋茄等外来物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问题。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1.立法管理建立和完善入侵物种检测系统和监测体系,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同时,需要加强对现有法律的执行,建立检测和通报体系,加强外来物种的管理。
2.减少耐盐碱物种耐盐碱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它们往往在抵抗和侵略他们所占领的领地时,会对土地造成极大的伤害,而这会使得土地的生产率严重下降。
可以通过防止土地沙化和加强灌溉,来减少植物的退化和盐碱化情况,从而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3.保护和繁育优质种在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的地方,可以增加优质品种的繁育,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国家级保护区内,可以采取限制和禁止采伐,保护和增加自然资源的生产力,以维持生态平衡。
4.开展科研和演化开展科研,了解外来物种的繁殖和生存能力以及入侵要素,第一时间提出治理方案和预防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演化研究,以期改善其生态和生产性能,使其对当地的生态息息相闻。
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一、福寿螺:福寿螺这东西可真是个大麻烦!它就像一个贪吃的小怪兽,见啥吃啥。
我老家那边的水稻田,以前可干净了,后来不知道从哪来了福寿螺,把水稻苗啃得乱七八糟。
我有个伯伯,本来指望着稻田有个好收成,结果被福寿螺害惨了。
他气呼呼地说:“这福寿螺太可恶了,怎么就跑我们这儿来了!”好多农民都为了消灭它头疼不已。
你说这福寿螺是不是很让人讨厌。
二、红火蚁:红火蚁那可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它们就像一群小恶魔,到处“作恶”。
我有个朋友在公园散步,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红火蚁的窝,瞬间就被一群红火蚁围攻了,被咬得又疼又痒,脚都肿了起来。
他苦着脸跟我说:“哎呀,我这是遭了什么罪呀,这些红火蚁太可怕了!”后来听说好多地方都受到了红火蚁的侵扰,它们不仅会咬人,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你有没有听说过红火蚁的“恶行”呢!三、豚草:豚草可是个“不速之客”,它就像一个霸道的家伙,在好多地方安营扎寨。
我记得有一次去郊外玩,看到路边长满了豚草,那一片的其他植物都被它欺负得长不好了。
有个搞植物研究的大哥说:“豚草的繁殖能力超强,会和本地植物抢养分、抢阳光,对生态平衡影响可大了。
”你想想,这样下去,那些本地的植物多可怜呀,你身边有没有见过豚草呢?四、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长得可漂亮了,但它却是个“美丽的杀手”,它就像一个侵略者,在野外迅速扩张地盘。
我有一次路过一片荒地,看到满是加拿大一枝黄花,黄灿灿的一片。
后来才知道,它会排挤其他植物,让好多本地植物都没法生存。
有个环保志愿者说:“我们得赶紧想办法对付它,不然生态系统都要被它破坏了。
”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了解多少呢?五、巴西龟:巴西龟看起来萌萌的,其实也是个“小麻烦”。
它就像一个外来的“小霸王”,在一些水域里可嚣张了。
我有个小伙伴,他家里养了一只巴西龟,后来不想养了就放生到河里了。
结果呢,河里的其他小鱼小虾可遭殃了。
有个钓鱼的大叔说:“最近河里的鱼少了好多,估计就是这些巴西龟闹的。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
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
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
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
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
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
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
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
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
外来物种入侵
对生态的影响: 对生态的影响: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 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 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 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 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例如:水葫 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 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 使水生动物死亡。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 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 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有的入侵 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 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 景观。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 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 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这就是综合治 理技术。综合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 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 进。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 为例,由于融合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优势,同 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速效性 速效性(2)持续性 持续性(3)安全性 (4) 速效性 持续性 安全性 经济性
2、无意引种 、
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 传送系统为媒介, 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 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 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 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 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如:红 火蚁。 火蚁。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 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 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 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 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却 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 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 失。
外来物种入侵
牛蛙
极其危险的外来入侵种, 已被列为全球100 种最具 危害的入侵种 原产于北美洲,是北美最大 的蛙类,最大体重可达2 kg 食性广泛多样,适应能力强, 寿命长,缺乏天敌控制 已导致世界许多地区蛙类 和蛇类种群数量的严重下 降、分布区缩小和局部绝 灭。
三、外来物种的种类: 1)有益外来物种: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2)有害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 某种危害或对人类造成健康威胁的物种。 3)入侵物种:物种引入后失去控制,或 者是无意识的物种引入,给当地的生态 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和破坏,引起巨大 的经济损失,这些外来物种被视为入侵 物种。
五.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后果
第一,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 速物种的灭绝。 第二,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对其他 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 威胁。 第四,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
六.入侵生物的防治对策 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 侵 2 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 进品种的入侵 3 化学防治 4 机械防治 5 生物防治 6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食人鲳
食人鱼是亚马逊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动 物,以其贪婪、残忍而闻名,所以人们将 它比之为鱼类“黑手党”。据了解,食人 鱼用其锐利的三角形牙齿和强壮的下颚, 将动物的肉吞噬殆尽。据有关实验证明, 食人鱼完全可以在铁板上咬出清晰的牙印, 可以一口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而咬断骨 头、树枝更是易如反掌。
亚洲鲤鱼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著名的入侵 物种, 它已经侵入了北美洲五大湖之中。 白宫专门举行了“亚洲鲤鱼峰会”。
微甘菊-植物杀手
20多年前
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
豚草,又名三裂叶 豚草: 原产北美,约在2 0世纪30年代传入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 是世界性恶性害草。 适应性广,生命 力强,危及农牧业 生产。 其花粉又是引起 人类花粉过敏症的 主要致病原。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入侵物种。
在外来入侵物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需要在人为照管下才能生存。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途径: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途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引入,一般是随国际贸易无意进入我国,比如随苗木和插条引进的杨树花叶病毒,随进口粮油、货物或行李裹挟偶然带入的长芒苋;还有一种是有意引进,包括尾穗苋、苋、茼蒿,加州蜜李、美国樱桃、野生大豆等,还有为改善环境而引入的大米草,刚开始用于防风护堤,但由于扩散速度极快、繁殖力极强,结果大面积、单一化、高密度地入侵我国沿海地区。
外来养殖品种造成的入侵,有的属于从养殖区域逃逸到自然生境、防护措施没有做好而形成,有的则是由人为弃养造成。
入侵种对一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可发生在:
1.资源库或供应速率;
2.动植物对资源的获取率;
3.干扰体系。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生境的物理特性而极大地改变生态系统功能。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外来物种入侵是指非本地区域的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传播途径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物种、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例如,一些外来植物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生长繁殖,抑制当地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一些外来动物物种则对当地动植物种群造成威胁,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这种破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会对农作物、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直接损害,还会增加防治成本和治理难度。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给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另外,外来物种入侵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构成了威胁。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携带疾病传播到新的地区,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一些外来物种还可能对农田、城市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入境物种的监管和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途径传播。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
总之,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挑战,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日益严重。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一种原本不属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侵入并繁殖,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本文将从外来物种入侵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成因外来物种入侵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第一,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物种的跨区域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旅游和进口活动可能会带来害虫或种子,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逃逸或适应新环境,就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第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通过引进用于园艺和农业的外来植物物种,人们可能会无意中破坏当地植被的平衡。
第三,气候变化也可能促进外来物种入侵。
由于气候的变暖,某些外来物种得以适应原本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并大规模扩散。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多种多样。
首先,外来物种可能对本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
它们常常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许多本土物种逐渐灭绝。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例如,某些外来植物入侵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
此外,外来物种也可能成为害虫,严重破坏农作物和林木,给农业和林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
通过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和消除外来物种。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是跨国界的问题,国际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政策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第三,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大对非法贸易和渠道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可以减少外来物种的非法引进和运输。
此外,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背景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个地区的物种引入到该地区,这些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危害1. 生态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原有物种减少或灭绝,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外来植物会抢占当地植被资源,造成当地植被减少;外来动物会捕食当地动植物,甚至破坏栖息地。
2. 经济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严重损失。
例如,外来有害昆虫可能会攻击农作物,导致农业收成减少;外来水生动植物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
3. 社会危害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引发公共安全问题。
例如,某些有害昆虫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某些外来动物可能会攻击人类。
三、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对可能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掌握其生态特征和适应能力等信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防治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例如,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4. 严格检疫管理加强对进出口货物、旅客和邮件等的检疫管理,避免将携带有害生物的货物或者人员引入到本地区。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四、结语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以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防治策略、严格检疫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引入该地区,从而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有意引入的,也可能是无意引入的,但它们都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也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形势,下面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些外来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侵占了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外来植物入侵会抑制当地植物的生长,影响土壤质量,甚至引发火灾等问题。
而外来动物入侵则可能对当地动植物造成捕食和竞争压力,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对农作物、林木、园艺作物等造成破坏,导致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此外,一些外来物种还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疾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对水利、交通、渔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造成损害,给相关部门增加了防治和治理的成本。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迹象。
其次,加强立法和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外来物种的引入和管理。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防控和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挑战。
总的来说,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只有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法规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参与到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中来。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且能成功繁殖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以来自其他地区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尽管大部分外来物种并不对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但有些入侵物种可以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造成破坏。
本文将探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减轻这种影响。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背景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
人类的贸易、旅游和移民等活动使得物种可以越过地理障碍传播到新的区域。
一些外来物种可以通过繁殖并逐渐建立自己的种群,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没有天敌或竞争者,因此在新的环境中往往能够迅速生长和扩散。
二、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1. 生物多样性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常常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威胁。
入侵物种可以通过竞争、捕食或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对本地物种造成伤害甚至灭绝。
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破坏生态平衡。
2. 生态链条扰乱: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打破原有的食物链和相互依赖关系。
当某个物种扩散并占领了新的生境时,会对原有物种的食物来源造成压力,导致整个生态链条的扰乱。
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功能破坏:某些入侵物种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某些水生植物入侵湖泊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此外,一些入侵动物可能破坏栖息地、影响自然繁殖等,破坏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1. 监测与早期预警: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识别外来物种的入侵。
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快速响应,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2. 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加强受侵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重建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
同时,加强对本地物种的保护,避免被外来物种威胁。
3. 控制和管理措施:采取适当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来减轻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例如,通过物理防治、化学治理、生物防治等方式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和繁殖,限制其对生态系统的伤害。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过程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过程外来种入侵是指一种物种在其原生地以外的区域中大量繁殖、扩散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竞争力强等特点,它们会占据当地物种的生境,争夺资源,甚至捕食当地物种,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下降。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引进:外来种入侵最初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比如人类的交通运输、贸易、旅游等活动将一些物种带入新的地域。
这些物种可能是意外带来的,也可能是有意引入的。
引入的物种可能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它们可以通过种子、孢子、卵或幼虫等途径进入新的地域。
2.定居:一旦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地域,它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在当地生存下去。
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外来物种需要逐渐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光照等条件。
在适应过程中,它们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变异,从而形成新的亚种或变种。
3.扩散:当外来物种适应了新环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时,它们就会开始向周围的地域扩散。
扩散的途径可能是种子、孢子、幼虫或成体等,它们可以通过水流、风力、动物等运输途径传播。
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取决于外来物种的繁殖力、适应性和生态位等因素。
4.占领:当外来物种扩散到一定范围后,它们往往会占领当地的生态位,即占领当地物种原本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比如捕食当地物种、破坏当地植被、污染当地水源等。
5.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能会改变当地物种的种群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
外来物种还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影响渔业等。
6.控制: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通常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和综合控制等。
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入侵与防控策略
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入侵与防控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外来物种是指自然界外产地或活动范围以外引进的、非原生的生物种群。
它们的入侵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与繁衍,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入侵与防控策略。
一、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入侵1. 入侵机制:a. 自然扩散:某些物种由于天然的分散能力,从其他地区迁移至新的生境,并逐渐适应和占据新的栖息地。
b. 人为引入:人类活动意外或有意地将某些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例如作为观赏植物、宠物或农作物。
2. 入侵影响:a. 生物多样性下降: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态平衡失调: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食物链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扰乱当地生态平衡。
c.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引入疾病、寄生虫等有害因子,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策略1. 监测与预警:a.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通过观察、调查和数据收集,及时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踪迹。
b.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知和监测能力。
2. 限制物种引入:a.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某些外来物种的引入,确保它们不会成为生态系统的威胁。
b. 加强边境检查和控制:严格检查进出口物品,防止外来物种的无意识引入。
3. 快速响应与控制:a. 制定应急计划:针对已经发生入侵的外来物种,制定紧急应对措施,尽快控制其扩散。
b. 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物理隔离、生物控制、化学控制等,减少外来物种的数量和影响。
4. 恢复与修复:a.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受入侵影响的生态系统,包括重建植被、减少非本地物种等。
b. 加强当地物种的保育:保护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力。
总结起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入侵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且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Invasive species)指的是一种物种在其非原生生态系统中引入并且蔓延扩展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是由人为引入的,可能是通过意外传播,如船只、货物等的运输,也可能是有意引入的,比如为了农业、园艺、地景等目的而引入的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给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
1. 引言外来物种入侵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人与物种迁移的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也在持续上升。
本文将探讨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后果以及应对方法,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2.1. 意外传播意外传播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船只和货物的运输成为了潜在的促使物种跨越地域边界的途径。
很多外来物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的。
2.2. 有意引入有意引入外来物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农业、园艺、观赏等。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风险评估,这些引入物种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典型的例子包括许多引入的杂草和害虫,它们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 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3.1. 生物多样性损失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进行竞争,繁殖力和适应性往往更强,使得本地物种逐渐被取代或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3.2. 生态功能退化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
比如,有些入侵植物能够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特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同时,入侵动物也可能破坏当地物种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络,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3.3. 经济和社会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许多入侵物种会对农作物、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给相关行业带来巨额的经济负担。
此外,入侵物种还有可能引发疾病传播、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
盘点那些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
盘点那些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入侵我国的常见外来物种及其影响:1.水葫芦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作为一种观赏植物。
然而,水葫芦很快失控繁殖,成为了水域生态系统中一种严重的入侵物种。
它们聚集在河道、湖泊和水库中,影响了本土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破坏了水域生态平衡。
为了控制水葫芦的繁殖,我国每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打捞和销毁。
2.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是一种水生或湿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
20世纪90年代,空心莲子草被引入我国作为猪饲料。
然而,它在我国迅速繁殖,成为一种常见的杂草,对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空心莲子草的繁殖能力极强,很难清除,常常堵塞河道和水库,影响水流畅通。
3.红火蚁红火蚁是一种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
20世纪初,红火蚁被引入我国进行生物防治。
然而,红火蚁在我国迅速繁殖,成为了严重的农业和公共卫生问题。
它们对农田和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叮咬人类和其他动物,传播疾病。
为了控制红火蚁的繁殖,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防治和灭杀。
4.巴西龟巴西龟是一种常见的宠物龟品种,原产于北美洲。
由于其外形美观、易于饲养和价格相对较低,巴西龟在我国迅速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宠物。
然而,由于管理不严格和一些人不负责任地放生,巴西龟在一些地区已经失控繁殖,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
它们在野外捕食其他小型动物和鱼类,破坏了生态平衡。
为了控制巴西龟的繁殖,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等。
5.食人鲳食人鲳是一种淡水鱼类,原产于南美洲。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被作为观赏鱼引进后,食人鲳迅速繁殖并成为一种严重的入侵物种。
它们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捕食能力,常常捕食其他鱼类和小型水生动物,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避免食人鲳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我国政府采取了禁止进口、销售、养殖和放生等措施。
外来物种入侵讲解
二、起源和分布
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1865年起始作为观赏 植物引进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 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西班牙、 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 缅甸、越南、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太平洋岛屿等30多个国家和地 区。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传入中国与其接壤的云南省临沧地 区最南部的沧源、耿马等县,后迅速蔓延,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播扩散,现 已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西藏等省区广泛 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 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其
二、起源和分布
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 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 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 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 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 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 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 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紫茎泽兰
一、紫茎泽兰简介
学 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英文名:Crofton Weed 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Eupatorium)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 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 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 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 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 多种植物。
外来生物入侵
• • • • • • • •
一.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 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 二.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 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 三.外来生物入侵的渠道 外来生物入侵的渠道 四.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五.外来生物入侵的事例 外来生物入侵的事例 六.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七.相关的规定 相关的规定 总结
②无意引进
•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 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 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 如“松材线虫”就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 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航行在世界海 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 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 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会成 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 相反, 殖,并抢夺其他生物 • 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 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 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 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 “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外来物种的入侵” 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 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 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 • 我们不难看出,“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特指 我们不难看出, 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 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前面提到的“凤眼莲”“ ”“松材线 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前面提到的“凤眼莲”“松材线 ”“大米草 大米草” 其范畴小于“外来物种” 虫”“大米草”等,其范畴小于“外来物种”;而“外来物种 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 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它特指的是入侵种经自然 或人为的途径,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并损害入侵地的生物 或人为的途径,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 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及生 存灾难的过程。 存灾难的过程。 •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某些在引进 后相对一段时期内不具有危害性的物种有可能逐渐会转认为 入侵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入侵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来种引进的结果具有 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这也使得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显 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 得更加复杂、棘手。 得更加复杂、棘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课程资源植物学题目外来物种入侵姓名文玲学号 114120181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外来物种入侵【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紫茎泽兰水葫芦入侵原因过程危害预防1.前言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2.何谓生物入侵每种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群落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竞争、捕食、寄生、中性、共生、互惠、偏利、偏害等关系,进而维系该生物群落的存在和进化。
当某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进入新的生态群落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构成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2]。
美国人艾尔特于1954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1982年左右,生物入侵问题才被人们广泛认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生物入侵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入侵种可以改变群落或生态系统基本的生态学特征,导致局部或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成威胁,或损害人体健康等。
理论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最容易发生在那些受到人类干扰的,遭到一定破坏的生态系统。
而且,生物入侵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3.中国外来物种入侵原因对外来物种认识不足,往往为了一时喜好,没有很好的对引时物种进行分析研究。
如富寿螺,原产地在美洲吧,当年可能是华侨看到这个东西的美味,就带入国内,没想到这种生物繁殖性强,在中国少有天敌,成为人们稻田里的害虫。
一堆堆粉红色的卵。
还有一地黄花也是,当初引入中国是为观赏,但却不负责的让其在野处生存,也是因无天敌,繁殖力强,抢夺农作物的养份,土地。
成为中国另一大害。
中国现在流行中国的小龙虾,原产地也是美洲,但它却成为中国百姓口中的美食,这可能是例外吧。
外来物种,有的是意外进入国内,如航空、运输。
有的是特意引入,为了改良中国原有品种,有的是一些人个人喜好,私下带回国,一时兴起,过后又极不负责地放归大自然,让这些在没有天敌的地方快速成长,造成难以消除的生物灾难。
4.生物入侵的不同方式和具体过程按有意与无意分:有意引入:某些部门或个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观赏和生物防治等,从国外或外地引入了大量物种。
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或事前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导致有些物种变为了入侵种。
水花生和水葫芦就是分别在20世纪30、40年代引入我国,本是作为猪饲料,后变为野生,成为南方农田、湖泊的主要害草,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偶然引入: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流也可以充当外来种的引入媒介,无意间将外来种从原生地带到别的地区。
相当一部分入侵种是由这种方式引入的,比如侵入我国的蔗扁蛾、豚草以及紫茎泽兰等都是随人员和商品贸易带入的。
不管是有意引入还是偶然带入,外来种向入侵种的转化都经历了一个过程。
在引入地,外来种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或受到本地种的排斥,种群不能自我维持。
另一种情况则相反,外来种在当地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种群,称之为居留成功。
居留成功的外来种如果只是停留在引入地,不扩散到别的地区,当地的群落外貌通常不会有显著改观,这时的外来种称为非入侵种。
反之,如果居留成功的外来种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并不断向四周地区蔓延扩张,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明显的危害,这时的外来种就变成了入侵种[5]。
这种转变过程可用图示意如下:引入失败外来种引入引入的外来种存活扩散入侵不能居留非入侵5.中国外来入侵物种5.1紫茎泽兰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原产于墨西哥,牙买加一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到欧洲,之后又被引种到澳洲和亚洲。
先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1]。
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从中缅边境传入我国云南省,现已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有广泛分布,并以每年约60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
紫茎泽兰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型半灌木状草本植物。
植株高1-2m,寿命可达12-15年。
根呈绳索状,十分发达,茎、枝圆柱状和叶柄一起呈紫色,密被灰白色短毛和腺毛。
花白色,11月到莅年4月开花结实,部分植株可延长到7-8月。
待6月雨季来临,在湿润和10%以上的光照条件下,5天即可萌发。
耐低温,能生长在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植株当年生长缓慢,逐年从根茎部发生分枝形成丛状[2]作为一个入侵种,紫茎泽兰具有许多一般性入侵特征,如(1)分布广泛,能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可在年平均气温大约10℃,最低气温高于-11.5℃,最高温度低于35℃的气候条件下生长;(2)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科通过产生根茎进行营养繁殖,也可通过无融合生殖生产三倍体种子。
其种子产量高,每年每个成株科产3—4.5万粒,瘦果细小,顶端具冠毛,可随风传播,萌发率高。
幼苗生长迅速,8周即可成株;(3)光合效率高,属阳性偏阴植物,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光补偿点低而光合效率相对较高;(4)能产生生物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有很强的化学互感作用。
紫茎泽兰的危害性非常大。
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紫茎泽兰单一种群致使生态系统多样性严重丧失。
同时,也导致更新林、幼林衰弱,甚至死亡,严重抑制了天然林的更新和植被的恢复。
紫茎泽兰入侵草场后,造成牧草严重减产,载畜量下降,紫茎泽兰枝叶有毒,牲畜误食后会导致腹泻、脱毛,用来垫圈会引起牛羊烂脚,起花粉引起动物哮喘,种子带刺的冠毛飞人人畜的眼中可能损伤角膜,严重时能引起失明[3]。
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果园,经济林带等经济作物生长地20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含量严重下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庄稼、经济作物等生长缓慢,产量大幅下降。
紫茎泽兰对地表原有植被的破坏和对土壤营养元素的掠夺必然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
5.2水葫芦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
因它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
又因其在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
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
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
叶色翠绿偏深。
叶全缘,光滑有质感。
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但是也有害处: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太强了,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物,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
甚至有时会堵塞水道。
6.中国生物入侵现状6.1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1)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农业部门经过测算,仅11种外来入侵物种给农业、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70多亿元,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一千亿元以上。
外来生物入侵的频率也在加快。
万方浩透露说,中国海关每年截获的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和批次急剧增加,每年大约以20%的速度增长。
外来生物入侵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肆意繁衍并对进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改变地表覆盖,加速土壤流失由于植食性动物的采食和践踏而加速土壤流失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岛屿。
②改变土壤化学循环,危及本土植物生存(a)某些外来植物在营养代谢过程中沉积某些物质,从而改变了周围土的化学成分,使周围的本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
(b)改变水文循环,破坏原有的水分平衡入侵的外来植物主要通过比本土植物多用或少用降水而影响当地水文循环。
(c)增加自然火灾发生频率自然火灾发生(d)格局是自然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组成之一,当外来生物入侵后,改变了这一格局,则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③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外来动、植物均可以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从而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长期无法恢复的变化。
20 世纪50 年代传入我国的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扩散蔓延于我国西南省区,侵占林地、荒山,阻碍森林生长和更新。
❍改变本土群落基因库结构外来物种与本土近缘物种杂交,从而改变本土物种基因型在生物群落基因库中的比例,使群落基因库结构发生变化。
而且有时这种杂交后代由于更强的抗逆能力而使本土物种面临更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植物中,在鱼类、两栖和无脊椎动物中也时有发生。
⏹加速局部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根据Macdonald 等对全球脊椎动物的统计,941 种濒危动物中的18.4 %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但分布格局差异很大,岛屿上的比例明显高于陆地(除澳大利亚外) , 达到31.0 %;在各大洲中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达到51.7 %。
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署认为,濒危物种名单中的160 种濒危动物与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关;另有估计,美国958 种濒危物种中的约400 种面临外来物种的竞争和捕食而处境危险。
而在世界其他某些地方,多达80 %的濒危物种面临外来物种的压力。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
豚草产生的花粉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
褐家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
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为入侵疾病。
人类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垦,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袭击刚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
前面提到的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受花粉过敏症的侵扰。
我国国内虽然还没有大量的报道,但在国外的许多华人到美国后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
目前豚草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6.2中国预防外来入侵物种的措施1)预先防范方法在考虑对已经本地化的外来物种采取消灭、遏制和控制措施时,也应使用这种预先防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