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
![政治学概论笔记+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https://img.taocdn.com/s3/m/100dda29647d27284b73518d.png)
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D. 政治权力9. 权力、政治权力及其性质政治权力: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说是指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15J p125政治权力的性质:◆公共性:强制性: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强制性12. 社会阶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阶级:【列宁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他们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领导自己索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LJ p76 16. 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正当性,正统性,公证性,合理性。
合法性的层次:共同体层次:国家政权力图唤起公民对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和共同加之符号的认同;典则层次:国家政权必须努力证明普遍适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法律规范,是符合共同体的政体价值观的,从而使公民对典则产生认同;当局层次:国家政权试图让公民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共同体的维持和发展,当局统治符合普遍的法律规范。
GL pp60政治合法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ie. 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
政治合法性的意义: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意味着政权或制度(regime)的合理性。
15J pp144-14518. 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资源的运作。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80a59c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7.png)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e6898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6.png)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政治学概论》自考笔记
![《政治学概论》自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703292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4.png)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1-2章) ⼀章 绪论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物:我国古代的孔⼦、希腊的柏拉图、亚⾥⼠多德。
(2)认为政治是⼀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物:我国古代的韩⾮⼦、意⼤利思想家马基雅维⾥。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物:我国近代民主⾰命的先⾏者孙中⼭。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政策⽽进⾏的活动,是⼀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点: 第⼀,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为核⼼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主张“⽆为⽽治”。
5、西⽅政治学 1、西⽅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物是柏拉图和亚⾥⼠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多德是西⽅第⼀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政治学的真正开⼭之作,他本⼈也由此⽽成为西⽅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
![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https://img.taocdn.com/s3/m/bb59cd32eefdc8d376ee3286.png)
第一章绪论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第二章国家与阶级1、氏族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2、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①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②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
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③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3、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①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②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③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①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③部落联盟出现。
c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
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①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②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4、国家的起源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5、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种主要形式:①雅典国家②罗马国家③德意志国家6、国家与氏族的区别: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https://img.taocdn.com/s3/m/a0c0b5c25fbfc77da269b131.png)
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广义: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GL p16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政治观(解释历史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从社会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以经验的观察来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政治辩证法(把社会政治生活看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来从社会政治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中去发现政治活动的规律)具体的: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GL pp18-19【具体方法】传统政治哲学的:先验设定与逻辑推演,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准则及现代政治科学的:早期,制度研究、历史比较;行为主义,去除价值,数理运用;理性选择理论:个体出发,经济人假设;新制度主义,从制度的动态运作中探求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跨学科的】政治社会学(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生物政治学(人的政治行为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政治动机与政治、个性与政治、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etc.拉斯韦尔)GL pp18-274. 中西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详见GL pp27-435. 政治学概念体系:B. 政治关系6.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完整)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完整)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0e497f8bd63186bdebbc83.png)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ae7f2d584254b35eefd34e8.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政治的内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将人的生活领域区分为家庭和城邦,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则是城邦生活,与家庭这一基于人的自然需求而形成的联合体不同,城邦这一更为高级的政治组合则是基于某种“契约”,它志在使人们趋向善良,成为优良的动物。
古希腊人所理解的政治首先意味着在城邦内部服从法律和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去除暴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政治研究的是城邦群体要达到的善。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公元前509年,古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罗马政治的核心。
代表人物:西塞罗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与古典时期围绕“公民德行”展开的政治活动不同,此时的政治已经蜕化成一种利益政治,是家长与臣仆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政治活动成了私人领域的扩大化;此外,由于宗教信仰的兴起和教权的扩大,教权与皇权之间的日益成为中世纪政治的一道风景线。
4、现代政治的内涵:现代政治是一种以现代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现代国家又是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纯粹私有制的产生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从各方面侵蚀了传统政治的基础,并提出了以私人利益为基础而结成的近现代国家的需要,从而形成了现代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现代政治的另一特性就是以主权为核心的权力政治。
从此,政治便成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成了围绕着获得、保持和夺取权力而展开的活动的总称。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进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所以相对于古希腊的政治而言,中国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载道和行道活动。
政治学概论完整笔记
![政治学概论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196b09b51e79b89680226e7.png)
政治学概论重点笔记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第 1 页共38 页第一章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②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马克思·韦伯把政治看作争夺权力、玩弄权术的活动。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简】(P5政治的实质的含义:4点)(归纳)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P6倒数第三段,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简、名】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单选】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以行为主义方法即行为科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政治学流派的总称。
【简、名】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P20【多选】4、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第 2 页共38 页②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③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00312政治学概论-整理笔记YAN
![00312政治学概论-整理笔记YAN](https://img.taocdn.com/s3/m/2f6b0f33cfc789eb172dc880.png)
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 政治的含义1.[识记] “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
中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1)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2)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3)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2.[领会]古往今来政治两种观点:①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②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①中国的“孔子”;②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③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①《韩非子。
定法》;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③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④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⑤)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代表人物:①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②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8fc4b5ce2f0066f53322ff.png)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政治学概论课堂笔记
![政治学概论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fccc21a32d7375a41780f1.png)
第二讲政治的概念一. 共和主义传统的政治概念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1. 政治具有最高性: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和其他领域是没有区分的,一切问题都是政治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分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2. 政治具有公共性:各种权威有不同类型,政治家所治理的是自由人,主人所管辖的是奴隶。
“政治中没有专制者的位置”。
武力不是政治的解决方式。
3. 政治是理性言说;人性的特征是in-between,神兽之间,有朽与不朽之间。
人最根本的追求就是正当性。
二. 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韦伯认为德国的政治不成熟:1. 经济取代政治:经济是普遍主义的,经济考虑的是利益问题,而政治在本质上关乎生存,政治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发生在国家之间;2. 在考虑国家政策时怀抱理想主义,以信念替代责任;3. 主要阶级鼠目寸光,没有担当领导国家重任的阶级,追求一些信念伦理,或是追求一己私利,靠政治为生还是以政治为业;施密特论政治的概念:1.施密特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自由主义的根本误区是不懂什么是政治,在对待凡尔赛和约和处理德国内部事务中很幼稚;2.理解政治的范畴: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的划分。
人类总有一些事情无法用说服与沟通的方法解决,必须诉诸暴力手段。
施密特十分精彩地诠释了韦伯关于国家的定义“当各种冲突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国家介入”,政治最高形式是杀人;3.处理国内政治: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良好的法律构建的政治体系能将大部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面对一些危机国家存在的例外状态主权者可以用法外的权力保卫法;4.处理国际政治:政治的问题体现为主权的问题,政治的本质是生存问题,不受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约束以争取国家的生存。
第三讲政治学:学科历史一. 导言人是什么?人类如何过有秩序的生活?这样的思考使得人类有了政治观念。
人类最早思考政治的方式是神话与诗歌,逐步在政治学领域形成了理性主义的传统。
政 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 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bf02d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4.png)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政治学是一门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它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多个方面。
政治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
同时,政治学也具有科学性,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权力目的、权力作用方式和权力实现程度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权力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权力、社会公共权力等;按照权力作用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权力和微观权力等。
政治权力的运行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权力的行使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等。
同时,权力的运行也需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它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现。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表达自己意愿、参与政治决策、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手段。
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民主建设等方式,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四、国家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
国家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国家的性质,可以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
国家的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国家职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五、政府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的公共事务。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e89342a4028915f814dc299.png)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道德论: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和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的康德、黑格尔法律论: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纯粹法学家凯尔逊权术论: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法家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管理论: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其代表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政策论:将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其代表是美国政治家戴维.伊斯顿2.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孟子》,其观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国以礼”即礼治,二是“为政以德”即德治,经过孟子,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
2)法家与儒家是相对立的流派。
著有《韩非子》,其观点主张“法治”和“霸道”3)道家其观点主张“无为而治”,是与前两者相反,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治理国家。
3.近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包括三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a.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b.布丹的代表作《共和六论》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c.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各自代表作《乌托邦》《太阳城》,揭开了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史的第一页。
第二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自然权利与自然法理论及其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贯穿始终。
第三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a.以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 b.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家,则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用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观念同无产阶级日益成熟的革命思想相抗衡c.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可打印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360c103b6bd97f192279e923.png)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的含义■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
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③比较政治④公共政策⑤行政管理⑥国际政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ad786e359eef8c75ebfb3b1.png)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5)经济分析.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侧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货币集中少数人手中、广阔的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3、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削;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4、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政治的实质和含义: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概念: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等。
2.中国政治包括: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玫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等。
3.比较政治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史,政治过程,比较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别政治研究等。
4.公共政策现在政治学的突了特点之一,对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的研究日益发展。
包括:决策科学,政策分析,各类政策专题研究等。
5.行政管理包括:行政学原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市政学与城市管理学等。
6.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学等。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指出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远存在观点。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本质是阶级的专政,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外部表现。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职能的延续,都由国家的本质决定。
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国家是维护经济基础的最重要工具。
国家是实现政治权力的机器,强制性和主权性是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4.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5.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主和历史唯物主义。
包括以下主要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
从本质上提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5.经济分析。
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政治生活。
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以下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
(又叫同中求异,异中求同)4.结构—功能研究法。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学习政治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2.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受两方面生产的制约:1。
受劳动的发展阶段制约2。
受家庭的发展阶段制约。
制约社会制度的“劳动的发展阶段”,是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与当时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家庭的发展阶段”是指人们婚姻关系发展变化的形式,即人种的繁衍的变化形式。
原始人们之间的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是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
群婚特点:1。
按辈份划分。
禁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
2。
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
禁止兄弟姐妹结婚。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产生,才形成了原始的社会组织。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特点: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忙,互相保护的义务。
氏族制度是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原始共产制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是以生产,分工的发展为基础的。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的社会根源。
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私有制和阶级。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带来的三个结果和变化:1。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家长制家庭特点:A。
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B。
父权。
家长制家庭出现的必然结果:A家庭的财产包括奴隶为家庭所有B。
父亲的财产由其子女继承,女性的财产不能让外氏族继承,只许她们在氏族内部通婚。
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产物。
产生的三个主要结果:1。
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2。
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3。
部落联盟的出现。
部落联盟由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所组成。
性质是军事民主制。
第三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产生了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产生了商人阶级。
第三次大分工的结果:1.由于商品商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
2.由于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国家的三个特点: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以内。
秩序的实质是维护社会的生产方式,剥削制度和阶级统治,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概括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1.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是典型的形式”。
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3.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日耳曼部落征服罗马帝国的直接结果。
国家产生的根源都是一致的,都是由于社会内部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
与氏族组织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根本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划分: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管理。
按地域划分,首先意味着人们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其次意味着人们之间的不平等。
最后意味着氏族习惯被破坏了。
2.公共权力的设立。
公共权力: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A.神权论。
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契约论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的契约的结果。
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霍布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洛克认为,人有三种主要自然权力:1。
生存2。
自由3。
财产私有。
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卢梭的契约学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夺取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契约论是非科学理论的原因:1.对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状况的描述,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设想,没有任何历史事实作为根据。
2.把法与国家割裂开来,把法说成先于国家而存在,把国家说成是产生于法的基础上,也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
3.契约论的真意不在研究国家如何产生,除了论证封建制不合理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把国家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进而把其看成是永恒的“理性王国”。
C.暴力论暴力论的错误在于:1.认为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
历史事实是先有私有财产,后有政治暴力,经济先于政治奴役行为。
2.暴力论的要害在于否认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3.歪曲了阶级国家的关系,把国家这一阶级斗争的产物,说成是国家创立了阶级。
第二节国家本质问题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阶级基础。
列宁对国家含义作了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以上观点有三个含义:1。
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2。
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
科学含义是阶级统治或政治统治。
3。
国家是个机器。
国家具有公共权力。
这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根本区别。
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专的能力。
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族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三个表现: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形成了官吏和国家机关。
2.职业性的常备军建立。
3.赋税制度的确立。
(赋税是成为保持公共权力存在和运作的经济基础。
)国家权力的特性:1.强制力的垄断性。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
第四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和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
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结合的国家。
列宁说: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
民主的三个含义:1。
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和政权的关系。
2。
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3。
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新型民主的原因?答1。
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
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新型专政:过去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
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
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答:1。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
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3。
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