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唐代〕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译文这春色眼见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竟还无赖的蔓延到江亭!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眼见:眼见得。

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

无赖:谓春色恼人。

江:指浣花溪。

遣:排遣。

深:很,太。

造次:匆忙,仓猝。

丁宁:再三嘱咐。

赏析《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

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

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

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

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原文】眼见客愁愁不醒1,无赖2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3,便4教莺语太丁宁。

【注释】1不醒:沉醉迷惘。

2无赖:不懂人情。

3即:即刻,马上。

造次:鲁莽,轻率。

4便:又。

【译文】眼见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中不能自拔,不懂人情的春色却莽撞地来到了江亭。

花儿马上开放太过轻率,莺鸟时时歌唱实在吵闹。

【赏析】这组绝句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也就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题作「漫兴」,包含了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之意,也说明不是同时写成的。

从九首绝句的内容来看,应当是由春至夏的过程中写出的,也有次序可循。

成都草堂周围的景色十分优美,诗人生活在那里也比较安定闲适。

然而,忧国忧民的诗人始终无法忘记国家正蒙受的灾难、百姓有家不能归的痛苦,所以,尽管春光明媚,繁花在前,依然觉得愁思满怀。

「眼见客愁愁不醒」一句,概括地写出了诗人忧愁不堪的心境。

「不醒」二字逼真地刻画了诗人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似乎不晓人情,它莽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

明媚的春光本来是令人愉悦的,无奈诗人此刻正被客愁困扰,看到这突然而至的春色,竟平添了几许烦忧。

春光急匆匆地催遣花开,又令莺鸟频频歌唱,好像在故意捉弄愁思绵绵的他乡游子。

看到这番景象,诗人怎能不恼怒伤怀?诗中恼春烦春的情景,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颇为相似。

只不过诗人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愁思也有所不同。

写《春望》时,诗人身处乱中,愁思激切;写此诗时,诗人暂得安定,愁思绵绵。

诗人善用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情感,增强诗的艺术效果。

望江亭春色顿觉其无赖莽撞,见繁花盛开则深感其轻率造次,闻莺鸟啼鸣又嫌其过于吵闹,这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为本诗增色不少。

清人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其二【原文】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1墙低还是家。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绝》的原文赏析与翻译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原文[一]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据说,无论谁早上来都不会做出决定,风会把最长的带子刮下来。

【其二手工种植的桃子和李子不是没有主人的,荒芜的旧墙和家一样低。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第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泥块污染了秦书,飞虫打人。

【其四二月已经破晓。

从三月开始,它就变老了。

春天能来多少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5]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疯狂的柳絮随风飞舞,淡淡的桃花随水而去。

【其六又懒又慢,你不能离开村子。

胡二里正在盖住木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齐齐]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没人看见孩子们拿着竹笋,小鸭们睡在沙滩上妈妈的旁边。

【其八社溪柔软的桑叶可以扭曲,河岸上的优质小麦复杂而纤细。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齐久]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也就是说,送花进修,觉得莺玉太叮宁了。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翻译[一]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2]待更新[第三]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4]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5]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6]待更新[齐齐]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赏析一、原文唐·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二、字词注释1. 肠断- 形容极度伤心。

这里表达诗人对暮春景色的一种感伤情绪。

2. 杖藜- 藜杖,藜是一种植物,茎可做手杖。

诗人拄着藜杖漫步。

3. 芳洲- 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三、诗句赏析1. 首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 诗人开篇就点明自己“肠断”的心境,而让他如此感伤的是“春江欲尽头”的景象。

暮春时节,江水将要流到尽头,这象征着春天即将消逝。

“杖藜徐步”描绘出诗人老迈迟缓的形象,他拄着拐杖慢慢走到长满花草的水洲边。

这一形象既显示出诗人的闲适,又透露出他的落寞。

他在暮春之时,独自来到芳洲,去感受春天最后的气息,其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无奈与惆怅。

2. 颔联-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柳絮和桃花人格化。

“颠狂”和“轻薄”两个词赋予了柳絮和桃花以人的品性。

柳絮在风中肆意飞舞,仿佛是癫狂的状态;桃花随着水流漂泊,显得那样轻薄。

表面上是在描写暮春的自然景象,柳絮飘飞、桃花落水,实际上是诗人借景抒情。

他以柳絮和桃花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没有操守的人。

在杜甫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人就像这柳絮和桃花一样,随风逐流,毫无骨气。

同时,这也是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一种感慨,他看到美好的春天即将被这些“颠狂”“轻薄”之物所破坏,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伤。

这两句诗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自己坚守操守、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四、艺术特色1. 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对暮春景色的描写,如春江、柳絮、桃花等,又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诗人的“肠断”之情贯穿全诗,他将自己对时光流逝、世风日下的感伤与暮春的景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 象征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柳絮和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那些没有操守、趋炎附势的人。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将它们描写为“颠狂”“轻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这类人的批判态度,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七》通过对初夏时期的景物描写,突出自己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客居他乡的寂寥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原文: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翻译: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注释:糁(sǎn):散。

雉子:雉的幼雏。

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

凫:野鸭。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全文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
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
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
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唐代: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标签抒情、写景、早教古诗100首、桃花、寓人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六赏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六赏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六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四杜甫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崒。

绝句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的齐,梁时代。

属于近体诗。

】有很多关于诗歌体裁的要求与争辩,事实上,本来就是先有文字,才有体裁的。

如果过于追求表面格式,就会损毁诗歌的实质精神。

就像诗的题目,其实很多诗都是无题诗,也往往是那些即兴而作的诗,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诗的题目,都是作者创作完才加上去的,这就好比我们人,大都是生出来以后,才起的名字,所以我都是以“诗名”来取代以前“诗题”的说法。

好,我们来继续欣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的其四原诗:“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赏析杜甫说,二月的黄历已被我撕破,阳春的三月已经到来。

我在渐渐地老去,还能有几回与春天的重逢。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赏析杜甫说,不要再去想那身外无穷的事,姑且把生前这有限的酒,一杯一杯地干掉。

老杜这里并没有借酒消愁的意思,他都抛开身外事,抛开烦恼了。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杜甫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其五“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来看《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原诗:“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字词典故“杖”:【拄着。

】“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赏析杜甫说,断肠啊!江边的春天就要到尽头了。

拄着藜杖,我徐步走到芳草的洲渚,立在这里眺望。

既然已经抛开了身外事,那又何来的“肠断”呢?是啊,老杜把心思都寄托在杨柳桃李的春光里,于是柳枝条断了,他伤心,桃李花没了,他难受。

这回好了,春天都要到尽头了,随着那江水远去,能不肠断吗?于是他又拄着藜杖,立于芳洲远眺。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赏析杜甫说,看着那颠狂的柳絮随风而去,看着那轻薄的桃花逐水流走。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1)诗中的杨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分)(2)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杨柳是一个柔美(1分),且因美好而遭到妒忌、打击(1分)的形象。

(共2分)(2)运用了寄托手法(托物言志),借杨柳的遭遇寄托个人遭遇的不幸;(2分)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将“杨柳”比喻为“十五女儿腰”;(2分)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中的“挽”字将狂风人格化。

(2分)(共6分)译文: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谁道只一个清早未加留意,竟然已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赏析: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

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

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杜甫《登高》诗题一作《九日登高》,这是诗人于大历二年(767)年九月九日漂泊夔州时的拔山扛鼎之作,被誉为“杜甫七言律诗第一”。

一、时空的断裂与自由转换诗歌在有限意象组合中浓缩了大量意义,从纵(时间)、横(空间)维度去建构意象,使诗意别具一格。

登楼是为了打破位居地面时的视野局限,开辟一片穷通万里的审美体验。

1.因登高而打破空间的视野打破空间的视野主要指登高所见由实而虚。

眼前所见的“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构成一幅立体的空间画面,诗人由上至下,由下至上,俯仰之间使情与景相容;诗人近观远眺,情兴与物象相连。

句句不离登高,字字突破视野。

“无边”“不尽”写出空间之阔远,无边无际,“万里”,说明距离在万里之遥,则非视野所能及。

从更寥廓的意象中去探究,登高所见的景观已经形而上,成为生命之秋、人生长河的典型意象。

经典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简介

经典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简介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写翻译写赏析分享评分:678910 很差相关翻译写翻译相关赏析写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赏析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

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

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 ...作者介绍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view_3746.html古诗大全古诗文网 KKD6BM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

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

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

1967年,菲利普构建为出发点的产物非但对人们的工作无益,反而使人迷失。

营销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去解构。

解构主义领袖人物雅克一个问题不可以一次性、终极性地解决,而只能是分步走,分时间、分空间、分不同的角度来解决。

杜甫诗词《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及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及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年代】:唐【作者】: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内容】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原文
|翻译及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景图:漫天飞舞的杨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希望有所帮助!,希望有所帮助!原文:《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参考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这一首《漫兴》其七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七》通过对初夏时期的景物描写,突出自己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客居他乡的寂寥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原文: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翻译: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注释:糁(sǎn):散。

雉子:雉的幼雏。

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

凫:野鸭。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译文]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出典]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注:1、《绝句漫兴九首》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2、注释:3、译文: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谁道只一个清早未加留意,竟然已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经典诗句】“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译文]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出自]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译文: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漫兴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其一
简析此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自己的不得志。

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

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其二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来发牢骚。

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

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

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

诗人寓情于,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

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

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

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

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

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
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

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

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

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

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

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

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其五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其七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
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
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

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

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

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

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