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
小学教学楼规范
![小学教学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c7464df998fcc22bcd10d8e.png)
各类中小学校建设应确定班额人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完全小学应为每班45人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
5.1.8 各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
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m 5.1.14 教学用房及学生公共活动区的墙面宜设置墙裙,墙裙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小学的墙裙高度不宜低于1.20m;5.1.15 教学用房内设置黑板或书写白板及讲台时,其材质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黑板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不宜小于3.60m;2 黑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OOm;3 黑板下边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宜为0.80m~0.90m;讲台长度应大于黑板长度,宽度不应小于0.80m,高度宜为0.20m。
其两端边缘与黑板两端边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不应小于0.40m。
5.2.1 普通教室内单人课桌的平面尺寸应为O.60m×0.40m。
5.2.2 普通教室内的课桌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课桌椅的排距不宜小于0.90m,2 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20m;3 最后排课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不宜大于8.OOm;4 教室最后排座椅之后应设横向疏散走道;自最后排课桌后沿至后墙面或固定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1.10m;5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内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0.60m,独立的非完全小学可为0.55m;6 沿墙布置的课桌端部与墙面或壁柱、管道等墙面突出物的净距不宜小于0.15m;7 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8.1.5 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0m。
8. 1.6 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
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 /m。
8.2.1 中小学校内,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0m计算。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1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535ab29a5e9856a5612601c.png)
七、平面组合原则 1.教学用房大部分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 条件,朝向以南和东南为主,为了采光通风, 教学楼以单内廊或外廊为主。避免中内廊。 2.各类不同性质的用房应分区设置,做到分区合 理,又要互相联系方便。 3.应以教学年级班为单位,设计平面及布置层次 . 4.组织好人流疏散的各个单位。 5.处理好学生厕所与饮水位置,避免交通拥挤, 气味外溢。
7、运动场地 (1)课间操:2.3m2/小学一人, 2.8m2/中学一人 (2)篮、排球场最小6个班级一个,足球场可根据 条件,也可设小足球场。 (3)有条件时,小学高、低年级分设活动场地。 (4)田径场,根据条件设200-400米环行跑道。当 城市用地紧张时,至少应考虑设置小学60米,中 学100米的直线跑道。 (5)球场、田径场长轴以南北向为宜,球场和跑 道皆不宜采用非弹性材料地面。
六、设计要求 1.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指标,规范和标准。首先做 好整体规划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 2.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 互不干扰,满足教学与教学卫生的要求。 3.很好的解决朝向、采光、通风、隔声等问题。 日照要求教学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 2小时。教室长边相对和教室与运动场的间距, 受噪声影响,不少于25米。 4.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必需开 向干道,则门前应留出适当的缓行地带。
十、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2.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4.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4 5.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三、小学校教室使用面积参考指标: 教室轴线尺寸下限:6.6×8.1㎡ ,课桌选用 1100×400mm。 上限:8.1×8.4㎡ ,课桌选用 1200×400mm。 四、校址选择: 1.符合当地规划要求,考虑学校的服务半径及学校 的分布情况。 2.根据当地人口密度及人口发展趋势和学龄儿童比 例,选定校址。 3.地面应易于排水,能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量填 挖土方。山区应注意排洪,要有具备设置运动场 的平坦地段。 4.有足够的水源、电源和排除污水的可能。
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规范
![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cf8aa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c.png)
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规范引言:在教学楼的建设中,楼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教学楼楼梯的防火设计必须符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的规范,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楼梯的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材料是确保楼梯防火性能的关键。
首先,楼梯的承重结构应选用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如钢结构、耐火砖等。
其次,楼梯的踏板、扶手等要选择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如耐火玻璃、经阻燃处理的木材等。
二、楼梯的防火隔离为了避免火灾在楼梯间传播,楼梯必须与其他区域进行有效的防火隔离。
首先,楼梯间的门应是具有防火性能的,可以选择防火门或防火玻璃门。
其次,楼梯间的墙壁和天花板也需要采用防火材料进行防护,以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三、楼梯的紧急疏散设计楼梯是紧急疏散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楼梯的人员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楼梯的宽度应满足疏散人员的需要,可根据建筑面积和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计算。
其次,楼梯的下坡度和上坡度应符合相关的标准,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四、楼梯的疏散标识和照明为了帮助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找到楼梯并进行疏散,楼梯必须设置清晰明确的疏散标识。
这些标识应具有良好的可见性,采用防火材料制作。
此外,楼梯的照明也非常重要,照明应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仍能正常工作,并提供足够的光照。
五、楼梯的防烟设计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人员在疏散途中不被烟雾所威胁,楼梯必须进行防烟设计。
楼梯间应设置防烟门,防烟门应具备自动关闭功能,并能有效隔离楼梯间的烟雾。
此外,楼梯间的通风系统也应考虑防烟要求,确保能够及时排除烟雾。
六、楼梯的灭火设施在教学楼楼梯中设置灭火设施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楼梯间应设置灭火器,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标明使用方法。
此外,楼梯间的消火栓和灭火器箱也应进行合理的布置,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使用。
结论:教学楼楼梯的防火设计是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一86强制性条文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一86强制性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869c0cff00bed5b9f31d71.png)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一86强制性条文
2.1.1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3.3.7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
5.3.2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
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五、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6.3.5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
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f498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f.png)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小学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学校建设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确保学校建筑和环境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以下是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2.坚持生态环保,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确保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学生的教学、生活和发展需求;5.强调校园文化和品质,营造和谐美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楼和功能区规划:1.教育功能分区明确,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艺术活动室、体育馆、食堂等功能区;2.教室布局合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听课,确保视觉和听觉效果良好;3.实验室和图书馆设备齐全,满足实验教学和阅读活动的需求;4.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环境;5.学生食堂应有足够的座位和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学生的营养和健康饮食;6.体育馆应符合国家体育设施标准,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场地;7.行政办公区和教师休息室设备完善,提供教师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三、校园环境规划:1.校园大小适中,容纳学生和教职工的数量,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秩序;2.校园内绿化率高,种植各类树木和花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设立休闲娱乐区和运动场地,提供学生的休闲和运动场所;4.建设安全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指示标志、人行天桥和人行横道等,确保学生交通安全;5.设立安全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和喷淋系统等,确保校园的消防安全;6.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采用新风系统和适量的绿植,确保学生的健康。
四、建筑设计规范:1.建筑材料环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2.建筑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抗震、抗风等基本设计要求;3.耐久性好,可以承受长时间的使用,减少后期维修和更改的成本;4.保证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5.外墙装饰美观耐用,给予学生视觉愉悦;6.考虑学生的活动和行动便利性,合理设置楼梯、电梯和坡道。
教学楼设计思路及方向
![教学楼设计思路及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601cd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3.png)
教学楼设计思路及方向教学楼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教育和学习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功能齐全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教学楼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方向:功能布局:教室设置:合理布局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教室,包括大型讲堂、中型教室和小型研讨室,以适应不同规模的教学活动。
办公室和工作区:提供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办公室,以及工作区域,方便教学人员协同工作和学生进行咨询。
灵活性和可变性:多功能空间:设计多功能的空间,可灵活转换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如讲座、研讨、展览等。
可变隔断:使用可移动的隔断或家具,使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技术设施:现代化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技术,如互动式白板、多媒体投影设备,以支持教学创新。
网络覆盖:确保楼内有强大的网络覆盖,支持在线学习、数字化教学和研究。
自然采光和通风:大窗户和天窗:最大化使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通风系统:保证楼内通风良好,提供清新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可持续性和环保:绿色建筑材料:使用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节能设计:配备高效的能源系统,采用节能灯具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交流和社交空间:学生休息区:设计休息区域,提供学生社交、放松和交流的场所。
公共空间:创建公共空间,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易访问性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确保楼内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残障人士的进出和使用。
电梯和坡道:提供足够数量的电梯和坡道,确保整个楼宇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都是可访问的。
安全与紧急情况处理:紧急疏散: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撤离。
安全设备:安装适当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等。
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可以打造一个适应现代教学需求、环保、舒适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楼。
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学校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于教学楼的设计理论
![关于教学楼的设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fe345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f.png)
关于教学楼的设计理论引言:教学楼是教育机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
教学楼的设计理论对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教学楼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原则、教室与功能区域的规划、教室布局与灯光设计、声学设计等方面。
一、建筑设计原则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功能和美学上都能满足教育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以下因素:1.1 空间布局:合理的教学楼布局应包括教室、办公区、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功能区域,保证各区域之间的流线连接顺畅。
1.2 外观设计:教学楼的外观设计应融入校园环境,符合校园整体风格,同时注重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1.3 耐用性和可持续性:教学楼的设计应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确保其耐久性和可持续性,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二、教室与功能区域的规划教学楼的功能区域规划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以下是教室与功能区域规划的主要原则:2.1 空间划分:教学楼内的教室和功能区域应根据不同教育需求进行划分,如大型讲堂、小教室、实验室、作业室等。
2.2 合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设立通道和连接,方便师生的出入和流动。
2.3 安全与便利性:教学楼内应设有适当数量的消防通道、应急出口和洗手间,并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三、教室布局与灯光设计教室布局与灯光设计是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相关原则:3.1 教室面积:教室应根据学生人数合理确定面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个人空间。
3.2 坐位布置:教室座位应合理布置,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视线交流和互动。
3.3 灯光设计:教室内的灯光设计应注重光线均匀、温和、不刺眼,以保护学生的视力。
四、声学设计声学设计对于提供良好的听觉环境非常重要,以下是相关原则:4.1 噪音控制:教学楼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部和内部噪音,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听到教师的讲解。
4.2 音质调节:教室内的音质应调节到适当水平,保证语音清晰、音乐和其他声音的传递效果正常。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c28c0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f.png)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提供规范,以确保学校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规范:1. 建筑安全规范- 学校建筑应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和建筑法规。
- 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和耐久性要求。
- 建筑结构应足够坚固,以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的影响。
2. 教室设计规范- 教室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 教室内应有足够的座位,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行动空间和舒适感。
- 科学合理地布置教桌、板书等设施,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3. 实验室和图书馆设计规范- 实验室应考虑到安全性和实验需求,包括适当的通风系统、实验台和设备储存空间。
- 图书馆应提供宽敞明亮的研究环境,同时考虑到书架的合理摆放和舒适的阅读区域。
4. 办公室和会议室设计规范- 办公室和会议室应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会议环境,包括舒适的座椅、充足的储物空间和配套设施。
- 对于需要保护机密信息的办公室,应考虑到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5. 健身和运动场所设计规范- 健身和运动场所应有适当的面积和设备,以满足学生们的体育运动需求。
- 运动场地应具备良好的维护和管理条件,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6.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能耗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 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 无障碍设计规范- 学校建筑应提供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疾人士的进出和使用。
- 包括无障碍通道、坡道和升降设备等。
请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采用本文档所述的建筑设计规范,以确保中小学校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的满足。
为了维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权益和安全,我们还建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学校建筑安全管理规范
![学校建筑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947e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2.png)
学校建筑安全管理规范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建筑安全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安全巡查等方面,探讨学校建筑安全管理的规范。
一、建筑设计学校建筑设计是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的基础。
首先,要注重防火防爆设计。
校舍建筑应采用防火材料,大厅、教室和走廊等公共区域应设有应急疏散通道。
其次,要注意结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建筑设计应符合地震安全规范,使用高强度材料,确保建筑在地震中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二、消防安全学校建筑的消防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校应配置消防设施。
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
其次,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灭火预案,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安全巡查学校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以确保学校建筑安全。
安全巡查的内容包括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正常使用,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程度,以及对校舍的日常维护等。
巡查时要记录异常情况,并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四、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
应急预案应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制定应急疏散路线、指定应急组织人员等。
同时,学校还应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建筑安全还与校园周边环境密切相关。
学校应与周边社区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安全通道和斑马线等。
确保学生在上下学过程中的安全。
六、学生监管学校建筑安全管理中,对学生的监管也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管控和管理。
七、安全培训学校应定期进行建筑安全管理的培训。
教职工要了解建筑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规定,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教学楼设计要点范文
![教学楼设计要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e615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7.png)
教学楼设计要点范文教学楼作为学校重要的建筑之一,承载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任务,设计要点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建筑形式、功能布局、绿色环保以及安全舒适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教学楼的设计要点。
首先,教学楼的建筑形式应当具有美观大方、体现学校的形象特点。
宜采用简洁、对称的建筑形式,既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又能使得教学楼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同时,建筑外墙选材应当具有一定的耐候性和耐久性,以确保长期使用。
其次,教学楼的功能布局要合理,能够方便学生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
教学楼的平面布局应当遵循教学功能的需求,通常包括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办公室等。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当有合理的连通性,便于学生和教师的流动。
同时,要合理规划楼梯、电梯、走廊等公共空间,确保人流畅通。
第三,教学楼的绿色环保设计要点也非常重要。
教学楼应当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性能,减少对室内照明和空调的依赖,节约能源。
同时,应当采用节水技术,配置节水设备和设施,以减少用水量。
另外,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可持续性,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教学楼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是重要的设计要点。
安全性方面,教学楼应当符合建筑防火、防盗等标准,安装火灾报警器、监控系统等安全设施,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舒适性方面,教学楼应当考虑室内照明、采暖、空调等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学楼应当合理规划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休闲空间。
综上所述,教学楼的设计要点包括建筑形式美观大方、功能布局合理、绿色环保和安全舒适。
通过合理设计和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
教学楼的设计要点的确立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楼建筑设计要求
![教学楼建筑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c3872d490c69ec3d4bb7552.png)
能有足够的变形余地。二是在结构上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之有足够的强度和 整体刚度来抵抗这些破坏力。例如设置混凝土后浇带
二、伸缩缝的构造 设置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受温度变化而引起结构变形产生裂缝。由于基础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
❖ 7、走廊、楼梯间的位置应考虑疏散要求,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一般将一部楼梯作为主 要楼梯设置在明显的位置,或靠近门厅处。另外一部楼梯作为次要楼梯设置在次要出入口附近, 它们作为房间疏散口,共同起着疏散人流的作用,因此,他的具体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所有 位于两楼梯之间的房间,其房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封闭楼梯间为35m,非封闭的楼梯间为 3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房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封闭楼梯间为22m,且楼 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4、门厅。门厅是主要入口,是连接走道,楼梯,接纳和疏散人流的交通枢纽,其面积根据出入学生 人数确定,一般为0.06~0.08m2/人,其开间及进深尺寸根据所需要的面积及相邻房间尺寸确定。
门厅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等。
❖ 5、走廊,是水平交通空间,联系着各个房间,其宽度应考虑人流通行,安全疏散和空间感受, 其净宽度:内廊不小于2.1m,外廊不小于1.8m,,且根据所要求耐火等级及疏散人数,其净宽 度不应小于1m/100人,两者取大值。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1、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2、建筑物过长的适当部位 3、平面的转折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明显差异处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毗邻 处。
四、防震缝构造
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力求体型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设计应避免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 化。
小学建筑方案范文
![小学建筑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95e8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c.png)
小学建筑方案范文
一、教学区域
1.办公室:在学校入口处附近设置办公室,方便家长、学生和教师交
流沟通。
2.教室布局:将教室设置在离办公室较近的位置,方便教师的管理。
教室大小适中,可以容纳25-30名学生,且教室之间有足够的间隔,以保
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3.多媒体教室:在教学区域设置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投影设备和
音响系统,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互动。
4.实验室:在教学楼内设置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科学、化学等实验。
5.图书馆:在教学楼内设置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6.专用教室:设置音乐、美术和体育等专用教室,方便学生进行相关
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二、学生舒适度
1.食堂:在教学楼附近设置食堂,提供健康营养的饭菜,确保学生在
校期间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2.操场:在校园内设置宽敞的操场,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
3.绿化环境:在校园内设置绿化景观,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为学生
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4.安全设施:在校园内设置监控设施、消防设备和紧急求助按钮,确保学生的安全。
6.卫生设施:在教学楼内设置洗手间、水龙头和饮水机等设施,保证学生的卫生和饮水需求。
7.交通便利:确保校园周围交通便利,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以上仅为小学建筑方案的一个示例,具体的设计还需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规模和预算等因素。
建筑师可以根据这些要求,结合自己的创意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学楼文化布置方案
![教学楼文化布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e3db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0.png)
教学楼文化布置方案一、整体思路。
咱们这个教学楼文化布置啊,就得像给教学楼穿上一件超酷又超有内涵的文化外衣。
要让每个走进来的同学、老师,甚至是来参观的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栋楼满满的活力、文化气息,还得有点小幽默,让大家在这儿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心情倍儿爽。
二、楼层主题规划。
# (一)一楼:梦想起航厅。
1. 入口处。
在大门两边的墙上,贴上大幅的世界名校建筑的照片,像哈佛的古老校园、剑桥的剑河风光啥的。
旁边再配上一句俏皮话:“看,名校在招手,咱从这儿出发就有戏!”地上呢,贴上一些指向各个方向的脚丫形状的贴纸,上面写着“通往知识宝藏”“走向梦想之路”之类的话。
2. 大厅中央。
搞一个大大的梦想树雕塑,树干是木质的,树枝可以用金属线条做出各种伸展的形状。
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写着梦想的小纸条挂在树枝上。
在树的旁边立个小牌子,写着:“梦想树,种梦想,总有一天会发光。
”3. 走廊两侧。
一侧的墙上挂着各个领域成功人士小时候的照片和他们的梦想故事,比如马云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把他小时候的照片和这个故事简洁地写出来,旁边配个马云的卡通头像,还可以加一句“马爸爸也曾是个有大梦的小娃”。
另一侧的墙用来展示同学们自己画的梦想画作,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小灯箱,把画作镶嵌在里面,就像一个个小的梦想展示窗。
# (二)二楼:知识海洋层。
1. 楼梯口。
在楼梯口的天花板上,挂一些蓝色的波浪形状的装饰品,让人一上来就感觉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墙上写着:“欢迎来到知识的蓝色大泳池,准备好畅游了吗?”2. 走廊。
另一边的墙可以用玻璃展示柜来布置,里面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发明模型,像简易的蒸汽机模型、小的天文望远镜模型等。
每个展示柜旁边有个小标签,介绍这个发明的原理和有趣的小故事,比如蒸汽机模型旁边写着:“这小玩意儿,可是工业革命的大功臣,没有它,火车都跑不起来呢。
”# (三)三楼:艺术星空层。
1. 电梯口。
在电梯口周围的墙上,用星空壁纸铺满,然后用荧光颜料画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形象,像达芬奇、梵高,他们就像在星空中闪耀的艺术之星。
小学教学楼建筑全套设计方案施工图纸
![小学教学楼建筑全套设计方案施工图纸](https://img.taocdn.com/s3/m/9c55a56803d8ce2f01662343.png)
小学教学楼规范
![小学教学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9aaab10fe4733687f21aa11.png)
各类中小学校建设应确定班额人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完全小学应为每班45人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
5.1.8 各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
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m 5.1.14 教学用房及学生公共活动区的墙面宜设置墙裙,墙裙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小学的墙裙高度不宜低于1.20m;5.1.15 教学用房内设置黑板或书写白板及讲台时,其材质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黑板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不宜小于3.60m;2 黑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OOm;3 黑板下边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宜为0.80m~0.90m;讲台长度应大于黑板长度,宽度不应小于0.80m,高度宜为0.20m。
其两端边缘与黑板两端边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不应小于0.40m。
5.2.1 普通教室内单人课桌的平面尺寸应为O.60m×0.40m。
5.2.2 普通教室内的课桌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课桌椅的排距不宜小于0.90m,2 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20m;3 最后排课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不宜大于8.OOm;4 教室最后排座椅之后应设横向疏散走道;自最后排课桌后沿至后墙面或固定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1.10m;5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内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0.60m,独立的非完全小学可为0.55m;6 沿墙布置的课桌端部与墙面或壁柱、管道等墙面突出物的净距不宜小于0.15m;7 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8.1.5 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0m。
8. 1.6 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
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 /m。
8.2.1 中小学校内,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0m计算。
是知也-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执行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
![是知也-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执行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fb600c964bcf84b9d57bcf.png)
是知也—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执行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
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在2012年1月份废止,开始执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在原规范中对于教室门是内开、外开没有明确规定,但在新规范中有明确要求,具体如下:
8. 1.8 教学用房的门窗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通道上的门不得使用弹簧门、旋转门、推拉门、大玻璃门等不利于疏散通畅、安全的门;
2 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
3 靠外廊及单内廊一侧教室内隔墙的窗开启后,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4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临空外窗的开启扇不得外开。
原中小学校规范没有要求
第2点就要求教学用房的门均应想疏散方向开启,同时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廊的疏散通道。
各位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均应”是强制性的!向疏散方向开启,就目前我们的教学楼,广西所建设设计的教学用房的疏散方向都应该是由教室内向外,也就是门均应朝外开。
在设计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保证开启的门不能挤占走廊的疏散通道呢?确实很为难,窗子好办,推拉窗很容易解决。
目前想到的办法就是采用开启扇局部凹入教室的平面布置,这样才能保证打开后,门与墙面紧挨着,也就是开启达到180度,达到不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的目的。
新规范执行,各地设计、施工、监理执行不到位的还很多,多注意,多提醒,多交流!。
教学楼走廊平面设计
![教学楼走廊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308e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9.png)
教学楼走廊平面设计教学楼走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是学生上下课、走动与交流的场所,因此其平面设计需要考虑到方便通行、美观舒适、功能实用等因素。
在设计教学楼走廊平面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布局设计。
首先,通行流线应当是一个平面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教学楼走廊中,学生和教师的通行是主要的目的,因此通道和走廊的宽度和布局应当考虑到人流量的预估和通行的顺畅性。
通道宽度要能够容纳两个人肩并肩走过,同时考虑到可能的拥堵和人流高峰时的通行需求。
其次,教学楼走廊的平面设计还应考虑到方便学生、教师和游客的导航和定位。
可以在走廊的墙壁上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和指引,标明教室和办公室的位置和方向。
这样学生、教师和游客可以准确找到自己要去的教室或办公室,减少迷路的情况发生。
第三,教学楼走廊的平面设计可以考虑到学生和教师在上下课间的休息和交流的需求。
可以在走廊的设计中设置休息和交流区域,例如可以设置一些舒适的休息椅子和桌子,供学生和教师使用。
在休息区还可以设置一些便利设施,比如饮水机、咖啡机等,方便学生和教师在间隙时间进行休息和交流。
第四,教学楼走廊的平面设计还应考虑到安全因素。
可以在走廊中设置安全通道和避难通道,以备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使用。
同时,走廊的照明要明亮,确保学生、教师和游客在走廊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避免意外发生。
第五,在教学楼走廊的平面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到美观和舒适的因素。
可以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装饰,打造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走廊。
同时,可以在走廊中设置一些绿植和艺术装置,增添生气和艺术感。
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美观舒适的环境,也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总之,教学楼走廊的平面设计需要考虑到方便通行、美观舒适、功能实用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通行流线设计、明显的导航指示、舒适的休息区域、安全的通道和避难通道等措施,可以为学生、教师和游客提供一个方便、美观、舒适和安全的走廊环境。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普通教室1.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
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
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1.2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
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1.3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3.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1.4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 实验室2.1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
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
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2.2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2.2.1 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2.2 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2.3 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2.2.4 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2.3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3.1 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2.3.2 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2.3.3 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
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2.3.4 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2.4 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4.1 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
2.4.2 实验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窗帘杆、银幕挂钩、挂镜线和“学习园地”栏。
2.4.3 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的地面应设地漏。
2.5 演示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5.1 演示室宜容纳一个班的学生,最多不应超过两个班。
2.5.2 演示室应采用阶梯式楼地面,设计视点应定在教师演示台面中心。
每排座位的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
2.5.3 演示室宜采用固定桌椅,当座椅后背带有书写板时,其排距不应小于850mm。
每个座位宽度宜为500mm。
3.化学实验室3.1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2 实验室宜设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实验室内的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
风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风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一面应设防护罩。
3.2.1实验室应设置带机械排风的通风柜,当有两个以上化学实验室时,至少应有一间实验室设置通风柜。
通风柜内宜设给水排水装置,但电源插座、照明及煤气开关均不得设在通风柜内。
3.2.2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
3.2.3实验室可设置煤气管道,并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4.物理实验室4.1 物理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4.2 物理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4.2.1做光学实验用的实验室宜设遮光通风窗及暗室。
内墙面宜采用深色。
4.2.2做光学实验用的实验桌上宜设置局部照明。
5.生物实验室5.1 生物实验室宜设准备室、标本室、仪器室、模型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5.2 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2.1 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5.2.2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5.2.3 实验室的显微镜实验桌宜设置局部照明。
6.1 实验室附属用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1.1实验室分开设置的附属用房的位置应靠近所属实验室。
6.1.2化学实验室附属用房除药品贮藏室可与准备室合并设置外,其它房间均宜分开设置。
6.1.3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药品贮藏室,除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外,尚应采取防潮、通风等措施。
6.1.4物理实验室附属用房宜分开设置。
6.1.5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员室宜设置钳工台。
6.1.6生物实验室附属用房,除实验员室可与仪器室或模型室合并外,其它房间均宜分开设置。
6.1.7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并应采取防潮、降湿、隔热、防鼠等措施。
7.1自然教室7.2小学自然教室宜设附属用房教具仪器室(兼放映室)。
7.3自然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7.3.1 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00mm。
7.3.2教室中间纵向走道宽度和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50mm。
7.3.3教室及教具仪器室应根据功能要求设置水池及弱电源插座。
7.3.4教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7.3.5教室宜设银幕挂钩、透射银幕、仪器标本柜、窗帘盒及挂镜线。
8.美术教室8.1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8.2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8.3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8.4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8.5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9.语言教室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9.1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9.2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9.3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9.4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9.5 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10.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0.1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10.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0.3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10.4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10.5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10.6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
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10.7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10.8 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11.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1.1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11.2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11.3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
11.4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2;中师、幼师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6。
12.厕所12.1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12.2 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
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12.3当有条件时,学校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厕所。
学校水冲厕所应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应设排气管道。
12.4教学楼内厕所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
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挡措施。
12.5 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12.6 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12.7 教学楼内厕所,应按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计算。
13.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3.1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13.2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13.3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13,4 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14.教学楼楼梯14.1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14.2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
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
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14.3 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14.4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
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4.5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
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