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的研究

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的研究
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的研究

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的研究

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部位、有无肝外部位转移灶、肝受累范围和患者全身情况是决定转移性肝癌预后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肝癌转移后,患者多在1年内死亡,针对结直肠肿瘤的转移病例,预后相对理想。对晚期肿瘤已发生肝转移的病例,在对原发灶尽可能切除的情况下,应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方案干预,才可使病情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保障生存质量,手术切除是转移性肝癌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治疗措施。

标签:转移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公众不良生活方式增多、遗传等多因素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晚期易继发转移,而肝脏是转移性癌常见的器官,仅次于淋巴系统居第二位。转移性肝癌常为诱导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死因,使原发肿瘤治疗更为棘手,在肝脏外科技术和肿瘤诊断治疗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今天,对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展开探讨,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保障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综述,现分析如下。

1转移性肝癌病发途径与手术治疗的关系

身体各部位恶性肿瘤向肝脏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经门静脉转移、经淋巴转移及经肝动脉转移等,转移性肝癌以多发病灶最为多见,但也有单发病灶的情况存在,盆腔部位及消化道部位恶性肿瘤向肝脏转移的途径多为门静脉,在转移性肝癌中约占30%~50%[1],依据转移途径,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直接蔓延和区域性转移的肿瘤,如从胆囊、胃、结肠肝曲、肾上腺等的肿瘤直接侵袭肝脏和经区域淋巴结向肝转移的胆囊癌,可行原发病变和转移癌整块扩大根治切除;经门静脉转移者预后较好,如消化道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应尽可能施行根治性的切肝方案;经肝动脉转移的肿瘤是全身扩散的表现,手术治疗效果很差。

2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概括

2.1适应症掌握转移性肝癌应用手术切除方案治疗,是可能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案,多数研究者认为完成手术切除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患者肾脏、心脏、肝脏、肺功能等需基本正常,机体一般情况良好;原发灶已切除或可切除;为单发转移病灶,或虽为多发病灶类型,但仅在半肝发生;虽为双侧病灶但可切除;无肝外转移或肝外转移可获得有效治疗[2]。有研究显示[3],目前肝癌总切除率在国内大型肝胆外科中心可达30%~40%,且由手术诱导的死亡率较低,可控制在5%以下。总结肝癌切除术实施后的5年生存率,据欧美报道[4],为25%~49%。縱观所有治疗方案,手术切除为效果最为理想的手段,但术后转移或复发的病例占70%~80%,在对再次复发病例处理时,与手术条件符合,仍可行再次手术切除。有研究显示积极手术切除残肝复发癌,效果可与肝初次切除相近。再次肝切除与初次手术比较,出血量可能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