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10倍提升你的学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完这篇文章,10倍提升你的学习效率

阿何充电宝2016-04-04 09:05:57 举报阅读数:14510

作者微博:@阿何充电宝

01

我们学习写作,学习读书,学习一切,却唯独忘了学习“学习”这件事情。

读书的时候,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但班里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天壤之别。工作之后,有人10年停滞不前,有人3年就成为业务骨干。我们似乎对这样的现象视若无睹,习以为常。

通常,我们会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天分是有区别的;又比如大家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再比如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不同,等等。

上面的解释都是正确的!这些因素,确实会影响我们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但有意无意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却被大家忽略了——那便是学习的方法。即便是同样的一个人,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终都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结果。

02

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十倍,甚至百倍提升一个人的学习效果,我本人便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初中的时候,我是一个严重的偏科生——数学几乎每次都拿满分,但语文长期徘徊在90-100分左右(满分120分),而化学则是需要努力才能勉强及格。

高考的时候,我是因为数学、物理、体育都拿到了几乎满分的分数,然后英语中等、语文中等,化学刚过及格线,才考上了本市最好的重点高中。进去之后,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只排到年级400多名。

高中3年期间,我通过观察、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方法。通过这套学习方法,3年期间我的学习成绩实现了匪夷所思的进步。到高考的时候,我语文和数学都拿到了全市第一名,物理全市第三名,最后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清华大学,算是成功完成了一次华丽的逆袭。

我总结出来的这套学习方法,个人认为基本上适合所有人。如果横向对比的话,每个人用起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能达到的上限也不同,毕竟大家的智商、教育背景、自控力各不相同。但对同一个人来说,绝对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进入核心内容,开始了解如何有效地学习。

03

想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影响我们学习效果的因素,我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呈现它们:

下面先简单解释一下这些影响因素:

智商:这是影响我们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先天性因素之一(还有一个是身体),它很难被准确定义,大致可以理解为我们先天具备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了我们学习能够达到的上限。

举个例子,绝大部分人通过训练和投入足够多的努力,其实都可以成为很优秀的人。但是如

果想要达到爱因斯坦之类人类历史上决定聪明人物的层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到达这样的层级,先天性的因素就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

好消息是:我们其实没有必要达到这样的层次。通过努力和方法,已经能够让我们成为绝大多数领域拔尖的存在了。事实上很多时候制约我们的并不是智商,而是方法和努力。

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是呈金字塔结构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直接往往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学习A知识点,可能要提前了解B知识点。所以你已有的知识结构越完善、越广泛,你学起新知识来就越容易、越快捷。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料之间往往有巨大的差别。学习资料的完整度、精准度、质量都会大大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

身体:身体是影响我们学习的第二个主要的先天性因素。有人天生体质好,精力旺盛,这就决定了TA可能更容易专注于学习,也更能做到长时间持续性学习。但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锻炼和其他方式去改善我们的身体。

投入的时间:我们花在学习上的总时间量,以及这些时间的分配方式,都会大大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式:我们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是影响我们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习方式,其实就包含了我们如何去拓展知识结构、寻找学习资料、锻炼身体以及分配时间等内容。

04

了解了上述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了。下面,我会根据上面介绍的各个因素,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要诀1:学习的时间分配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提高学习时间是最为明显和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方式。且不说学习领域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你如果能保证每天新增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长期坚持下去,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

学习时间包括投入时间总量和时间分配两个部分。

总量的概念很好理解:你一年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直接决定了你能学到多少东西,以及学习这些内容的效果。对同一个人来说,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花2000个小时肯定要比花1000个小时好。但与此同时,同样的时间总量下,如何去分配这些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是:总是将自己的学习时间总量和学习效果挂钩起来,总觉得学习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说不少人很喜欢突击性学习(尤其是大学生),平时不学,到重要关头会集中花一段时间埋头苦干。这种学习方式短期效果

非常显著,但往往遗忘率非常高。过了时间节点,学的东西就忘掉七七八八了。

学习时间的分配,要抓住两个要点:区间学习和规律学习。

区间学习的意思,是我们要为自己的学习划分时间区间。因为人不是机器,每个人能够保持专注和足够效率的时间是有上限的。一般来说,这个区间大概在2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即便有些人天赋异禀,也很难保证连续2个小时的最高效率学习。

既然如此,我们不能去做违背身体规律的事情,而是顺应这个规律,给自己的学习划分时间区间。首先你要掌握自己的身体规律,看看自己的高效学习时间大概有多长,举个例子,假设是40分钟,那么你的一个学习区间就是40分钟。那么如果你一天能够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是2个小时的话,就应该将它按照40分钟为单位去划分,然后在区间和区间之间预留足够的休息时间(最少15-20分钟)。

现在很流行一种番茄学习法,本质上讲的就是学习区间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购买相关的书籍来看。

再来说说规律学习,意思是说有规律性、长期坚持的学习,比短期无规律的长时间学习效果来得好。比如你一周的学习时间是10个小时,一般而言,5天,每天学习2个小时是要比2天,每天学习5个小时要好的。同时规律性也很重要,今天8点开始学习,明天10点开始学习,肯定不如每天固定在8点钟开始学习。

以个人经验而言,就算你已经工作了,每天投入2个小时来学习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最佳做法是每天固定在晚上9点到11点(这个因人而异),每个周期40分钟进行规律性的学习。

这里还会涉及到一个新问题:学习毕竟是一件枯燥又艰苦的事情,特别要进行每天规律性学习(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突击的原因),怎样能坚持下去呢?

我是通过给自己建立反馈性和激励性机制来解决的,通俗点说就是要及时奖励自己的学习行为。具体的做法,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去我的简书主页看看。

要诀2:强大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学习资料(也就是信息)的全面性、精准性、质量度会大大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想要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找到好的学习资料就至关重要了。恰恰这一点很多人都忽略了。

回想一下,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想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随便找到一本书(或者朋友推荐),或者随便下一套视频、找一些文章,就开始学习了。但我们并未通过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去鉴别这些资料的质量到底如何。

我们处在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不管你想学习的主题是什么,都可以轻易找出成百上千本相关教材。草率地挑选一套教材就开始学习是非常错误的。不好的学习资料会浪费我们的时间,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完全误导我们的学习,导致我们学到错误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