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产生量计算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参数的计算,以确定处理设施的设计和操作条件。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量,通常以立方米/小时(m³/h)或者立方米/天(m³/d)表示。

污水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水流量(m³/h)= 污水产生量(m³/d)/ 24其中,污水产生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污水产生量(m³/d)=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L/d·人) ×人口数2. 污水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者质量)污水中所含污染物的量,通常以毫克/升(mg/L)表示。

污水污染物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染物浓度(mg/L)= 污染物质量(mg)/ 污水体积(L)其中,污染物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污染物质量(mg)= 污染物浓度(mg/L) ×污水体积(L)3. 污水处理效率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效率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染物的能力,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污水处理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水处理效率(%)= (入口污染物浓度 - 出口污染物浓度)/ 入口污染物浓度× 100%其中,入口污染物浓度和出口污染物浓度可以通过实际监测数据获取。

4.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固体物质,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污泥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量(kg/d)= 污水流量(m³/d)×污泥产生系数污泥产生系数是指单位流量污水产生的单位污泥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表示。

不同处理工艺和污水性质会影响污泥产生系数的大小。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估,为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自来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自来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自来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自来水厂主要工艺包括原水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中
混凝、沉淀和过滤过程中会产生污泥。

污泥主要来自于混凝后的絮凝物和
沉淀后的浊积物。

1.原水处理:原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一般使用
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在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部分絮凝物和悬浮物,但产生的数量不多,可以忽略不计。

4.过滤:过滤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在该过程中,水会通过过滤介质,如砂子或活性炭等,去除微小的悬浮物。

过滤后,产
生的固体废物可以作为污泥处理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混凝和沉淀是产生污泥的主要过程,而过滤
产生的固体废物较少。

因此,计算自来水厂污泥产生量可以将混凝和沉淀
的产生量相加。

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产生量=混凝量+沉淀量
其中,混凝量可以根据所添加的混凝剂的用量和处理水量来计算。


凝剂的用量一般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来确定,一般为单位处理水量的百分比。

沉淀量可以通过测量沉淀池底部的浊积物厚度,乘以沉淀池的底面积
来计算。

浊积物厚度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或抽样检测来获得。

需要注意的是,污泥产生量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和沉淀的效能。

如果
混凝和沉淀效果较好,产生的污泥量会相对较少;而如果混凝和沉淀效果
较差,产生的污泥量会相对较多。

总之,自来水厂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混凝剂用量和处理水量计算混凝量,通过测量沉淀池底部的浊积物厚度计算沉淀量,最后将两者相加即可得到污泥产生量。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进水悬浮物: C1=0.121kg/m3 出水悬浮物: C2=0.045kg/m3 BOD容积负荷:
3kg/(m3•d)
污泥产量: 0.58kg/kgBOD 污泥容重: γ=1000kg/m3
污泥含水率: 99%
滤池去除BOD: ΔS=Sa,Se=135,35=100mg/l=0.100kg/m3
滤池每天去除的BOD量: ΔBOD=ΔS•Q=0.10*3600=360kg 滤池每天由BOD产泥量: M1=360*0.58=208.8kg 滤池去除悬浮物: ΔC=C1,C2=0.121,0.045=0.076kg/m3 滤池每天去除的悬浮物量:M2=ΔSS=ΔC•Q=0.076*3600=273.6kg 每天产干泥重量: M=M1,M2=208.8,273.6=482.4kg 每天产干泥体积: W’=M/γ=482.4/1000?0.5m3 每天污泥产量: W=W’/(1,99%)=50m3
凯氏氮是指以基耶达(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

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此类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肽、胨、核酸、尿素以及合成的氮为负三价形态的有机氮化合物,但不包括叠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

在水处理领域,一般认为总氮=总凯氏氮+硝氮+亚硝氮。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

污泥产量计算

污泥产量计算

计算值输入值平流沉砂池污泥量根据原污水悬浮物浓度及沉淀效率计算:W:初沉污泥量--湿泥16.00m3/d16000.00Kg/dW:初沉污泥量--干泥800.00Kg/dQ:平均日流量4000.00m3/dC:进入初沉池悬浮物浓度0.40g/Lη:初沉池沉淀效率50.00%一般取50%P1:污泥含水率95.00%污泥含水率为95%~97%ρ:初沉池污泥密度1000.001000kg/m3计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干泥1052.75Kg/d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湿泥21055.09Kg/d21.06m3/dX1:生物污泥的计算-干泥X1:降解有机物所产生的的污泥增值584.75Kg/dQ:平均日流量4000.00m3/dV:生物反应池容积1350.00m3S0-Se:每日有机污染物降解量0.34Kg/dXv:生物反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3.20g(MLVSS/L) 1.4-3.2,不同类型反应器取值不同Y:污泥产率系数0.60每代谢1kgBOD合成的MLVSSkg数,0.4~0.8 Kd: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自身氧化率(或衰减系数)0.05d-1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0.35kg/m3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0.01kg/m3K dT:设计温度时的衰减系数0.05K d20:20度时的衰减系数0.040.04~0.075θT:温度系数 1.06 1.02~1.06T:设计温度25.00℃X2:非生物污泥的计算-干泥X2=f p×Q×(SS0-SS e)468.00Kg/dfp:悬浮固体污泥转换率0.30无初沉池0.5,有初沉池0.3SS0:进水SS0.40Kg/m3Sse:出水SS0.01Kg/m3污泥脱水PAM投加量7.41Kg/d 4gPAM/1kg绝干泥污泥总量--干泥1860.17Kg/d污泥总量--湿泥37203.31Kg/d37.20m3/d污泥操作量--干泥0.12t/h污泥操作量--湿泥 2.33t/hVSSkg数,0.4~0.8。

污泥增量计算

污泥增量计算

污泥增量计算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

(进水20000mBOD 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9^4=11.6kg。

剩余污泥浓度7000m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9^1000/7=414.28m°。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28/40=10.357h,取11h。

则PAM 溶液浓度为11.6/(1.2*11)=0.8787kg/m2。

实际运行情况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

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48-5.36)*15106=463.78kg。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5=132.5m3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75kg/m2。

用药量为0.75*8*1.2=7.2kg。

投配比为7.2/0.43678=15.524kg/m?,即15.5%。

I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

)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AM溶液的浓度。

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46378*4=1.86kg。

加药泵的流量为1.2m3/h,每天运行8小时,则PAM溶液用量为1.2*8=9.6m3。

PAM溶液浓度应该为1.86/9.6=0.19375kg/m3。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环境保护和健康要求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处理方案和处理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体积。

常用的污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A * V其中,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为m^3/s;A表示污水流经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2;V表示污水的流速,单位为m/s。

2. 污水负荷计算公式污水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的总量。

常用的污水负荷计算公式如下:L = Q * C其中,L表示污水负荷,单位为kg/s;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为m^3/s;C表示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kg/m^3。

3. 污水处理效果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效果是指处理后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或者剩余浓度。

常用的污水处理效果计算公式如下:E = (C_in - C_out) / C_in * 100%其中,E表示污水处理效果,单位为%;C_in表示处理前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kg/m^3;C_out表示处理后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kg/m^3。

4. 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污泥产生量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量。

常用的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S = Q * X其中,S表示污泥产生量,单位为kg;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为m^3/s;X表示污泥的浓度,单位为kg/m^3。

5. 污泥脱水效果计算公式污泥脱水效果是指污泥在脱水过程中所含水分的去除率。

常用的污泥脱水效果计算公式如下:D = (W_in - W_out) / W_in * 100%其中,D表示污泥脱水效果,单位为%;W_in表示脱水前污泥的含水率,单位为%;W_out表示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单位为%。

以上是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通过使用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效果,为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污水厂排泥量如何计算公式

污水厂排泥量如何计算公式

污水厂排泥量如何计算公式污水厂排泥量的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污水处理厂是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将水质提高到一定标准,再排放到自然水体中的设施。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除了水质的提升,还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

污泥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固体物质,需要进行脱水、干化等处理后才能进行处置。

因此,污水厂排泥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污泥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行能力。

污水厂排泥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污水厂排泥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部分,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和污泥处理效率的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污泥产生量的计算。

污泥产生量主要受到进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的影响。

一般来说,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固体颗粒越多,产生的污泥量就越大。

此外,处理工艺的不同也会对污泥产生量产生影响。

比如,采用活性污泥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一般比较大;而采用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相对较小。

因此,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污泥产生量 = 进水水质参数×处理工艺参数。

其中,进水水质参数包括有机物和固体颗粒的浓度等;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回流比、曝气量等。

其次,我们来看污泥处理效率的计算。

污泥处理效率主要受到污泥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行能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污泥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越大,处理效率也就越高。

此外,污泥处理设施的运行状态也会对处理效率产生影响。

比如,设备的故障、维护等都会降低处理效率。

因此,污泥处理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污泥处理效率 = 设计处理能力×运行状态参数。

其中,设计处理能力包括污泥浓度、脱水效率等;运行状态参数包括设备故障率、维护频率等。

综合考虑污泥产生量和污泥处理效率,可以得到污水厂排泥量的计算公式:污水厂排泥量 = 污泥产生量×污泥处理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更精确地计算污水厂排泥量,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比如污泥的季节变化、气候条件等。

污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污水厂是处理城市废水的设施,其中的污泥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污泥的产生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污水厂污泥产生量的计算方法。

污泥产生量与污水处理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污水处理量越大,污泥产生量也越大。

以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的废水量为基础,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污泥产生量。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每天的污水处理量。

这可以通过对城市的人口数量和每个人每天排放的废水量进行估算。

例如,假设一些城市的人口数量为100万人,每个人每天排放100升的废水,那么该城市的污水处理量为100万人×100升/人/天=1000万升/天。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污泥产生量与污水处理量的比例。

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经验,一般可将污泥产生量设置为污水处理量的1%-2%。

假设取1.5%的比例,那么该城市的污泥产生量为1000万升/天×1.5%=150万升/天。

然而,污泥的水分含量较高,一般为80%以上。

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和处理,需要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60%-80%之间。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含水率。

假设选择70%的含水率,那么实际产生的污泥量为150万升/天×30%=45万升/天。

在实际操作中,污泥的产生量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污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处理工艺的不同等。

因此,以上计算只是一个大致估算,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除了污水处理量,污泥的产生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例如,使用生物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中,通过调节曝气时间、曝气量等参数,可以对污泥产生量进行调控。

另外,一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厌氧消化、热解处理等,可以减少污泥的产生量或将污泥转化为其他可用的产物。

通过计算污泥产生量,可以为污水处理厂提供参考数据,以便优化运行和资源利用。

合理处理和利用污泥是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之一。

污泥量计算公式精选版

污泥量计算公式精选版

污泥量计算公式精选版1.泥浆物质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 = 泥浆质量 (kg)该公式用于计算传输或处理过程中泥浆的物质质量。

泥浆质量可以通过称重或质量测量仪器获得。

2.浓度法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 = 污泥总体积(m³) × 污泥干含固物(kg/m³)该公式基于泥浆的浓度来计算污泥产量。

泥浆总体积是指泥浆的物理体积,污泥干含固物是指泥浆中固体的质量除以泥浆的体积。

3.深度梯度法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 = (上层泥浆深度 (m) - 下层泥浆深度(m)) × 泥浆面积(m²) × 泥浆密度(kg/m³)该公式利用泥浆的深度梯度计算污泥产量。

上层泥浆深度减去下层泥浆深度得到泥浆的深度差,乘以泥浆的面积和泥浆的密度可以得到污泥的质量。

4.沉降污泥计算公式:污泥产量 = 沉降物体的质量 (kg) / (底泥沉降速率 (m/年) × 沉降物的质量分数)该公式可用于估算底泥或沉降物的污泥产量。

沉降物体的质量除以底泥的沉降速率乘以沉降物的质量分数可以得到污泥的产量。

5.土壤疏浚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 = (疏浚区域的土壤体积(m³) or 长度× 宽度× 高度) × 污泥含水率 (个数)该公式用于计算土壤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

疏浚区域的土壤体积乘以污泥的含水率可以得到污泥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公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具体选择哪个公式应该根据实际场景和数据来决定。

此外,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尽可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并在计算过程中遵循适当的单位换算和保留有效数字。

污泥产量计算范文

污泥产量计算范文

污泥产量计算范文污泥产量计算是工业生产、市政污水处理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污泥的产量,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污泥产量的计算涉及到污水处理工艺、进水量、COD、氮磷等指标,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泥产量计算的相关内容。

1.污泥产量计算原理2.污泥产量计算的方法(1)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一:污泥量(kg)= 污水流量(m³)×污泥产率(%)其中,污泥产率表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被悬浮沉淀的污染物的百分比,该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二:污泥产量(m³)= 出水COD浓度(mg/L)× 出水流量(m³)/污泥体积含固率(kg/m³)其中,出水COD浓度是指出水中COD的浓度,它可以通过水质监测获得;出水流量即为处理后的污水流量;污泥体积含固率是指单位体积污泥中所含固体物质的质量或者重量。

(3)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三:污泥产量(kg)= 污水流量(m³)× 污泥比例系数(kg/m³)其中,污泥比例系数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获得的,表示单位流入水量所产生的污泥量,可以通过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进行得出。

3.污泥产量计算的影响因素(1)污水流量: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产量与进水量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污水流量越大,污泥产量也会随之增加。

(2)COD浓度:COD是指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COD浓度越高,污泥产量也会相应增加。

(3)污泥产率:污泥产率与水质净化效果有关,处理效果越好,污泥产率越高。

(4)污泥体积含固率:污泥体积含固率表示单位体积污泥中所含固体物质的质量或者重量,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大,污泥产量也会相应增加。

4.污泥产量计算的应用总结起来,污泥产量的计算是工业生产、市政污水处理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污泥产率、COD浓度、污泥体积含固率等参数的计算,可以获得污泥的产量及相关数据,为后续的污泥处理和处置提供指导。

污泥池计算公式范文

污泥池计算公式范文

污泥池计算公式范文
污泥的产生量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通常以每天处理的污水
量来计算。

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产生量=污水流量×污泥浓度×污水处理周期
其中,污水流量是指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的总污水量,通常以立方米
/天为单位;污泥浓度是指污泥中含有的悬浮物质的含量,通常以克/升为
单位;污水处理周期是指处理一次污水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天为单位。

污泥池的大小应根据污泥产生量和处理周期来确定,以确保污泥池能
够容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污泥池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池容量=污泥产生量×污水处理周期
污泥池容量的单位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换算成其他适
用的单位。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污泥的水分含量、
污泥的比重、污泥的降解速率等。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加入一些修正系数,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总之,污泥池计算是根据污泥的产生量和处理周期,通过简单的乘法
计算得出污泥池的大小,以确保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以满足实际需求。

污水厂污泥量计算方法

污水厂污泥量计算方法

污水厂污泥量计算方法水量2000t/d,进水COD1200mg/L,SS350mg/L一、污泥计算:1、初沉污泥,主要来自于SS、沉淀的部分胶体和所投加药剂,FeSO4投加量80mg/L。

胶体沉淀部分忽略不计。

SS去除量:0.35kg/m3×2000m3/d=700kg/dFeSO4投加量:0.08 kg/m3×2000m3/d=160kg/d初沉污泥:0.86t/d脱水污泥含水率80%计,脱水污泥为0.86/(1-80%)=4.3(t/d)排放污泥含水率99%计,每天排放:0.86/(1-99%)= 86(m3/d)浓缩污泥含水率98%计,浓缩污泥:0.86/(1-98%)= 43(m3/d)脱水机每天工作4次,每次产生脱水污泥4.3/4=1.075(m3/次)滤饼厚度30mm,脱水机面积:1.075/0.03=36(m2)2、生化污泥,主要来自于好氧池产生的剩余污泥,初沉COD去除率以20%计,酸化水解COD去除率以25%计,则好氧池进水COD:1200×80%×75%=720(mg/L),好氧出水COD80mg/L计,好氧去除COD:(720-80)/1000×2000=1280(kg/d),好氧产泥率0.7kg污泥/kgCOD计每天产生剩余污泥:1280×0.7=896(kg/d),约0.9t/d脱水污泥含水率85%计,脱水污泥为0.896/(1-83%)=5.3(t/d)排放污泥含水率99.3%计,每天排放:0.896/(1-99.2%)=110(m3/d)浓缩污泥含水率98%计,浓缩污泥:0.896/(1-98%)= 45(m3/d)脱水机每天工作4次,每次产生脱水污泥5.3/4=1.325(m3/次)滤饼厚度30mm,脱水机面积:1.325/0.03=45(m2)结论:每天产生绝干污泥:0.86+0.896=1.1756(t/d)每天产生脱水污泥:4.3+5.3=9.6(t/d)每天产生浓缩污泥:43+45=98(m3/d)脱水机所需面积:81m2脱水机每天压4框泥选型:XA YJ80/1000-UB,杭州金龙,90m2,6220×1460×1520mm,5.9t。

污泥处理计算公式

污泥处理计算公式

污泥处理计算公式污泥处理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污泥处理过程中污泥产生量、干化效率、脱水效率等参数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有助于确定污泥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工艺操作的效果,为污泥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营和优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泥处理计算公式。

1.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污泥产生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污泥量,通常以干重表示。

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生量=进水总悬浮固体量-出水总悬浮固体量-损失固体量其中,进水总悬浮固体量是指进入处理系统的原水中总悬浮固体的质量;出水总悬浮固体量是指出水中的总悬浮固体的质量;损失固体量是指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挥发、氧化等原因而丢失的固体的质量。

2.干化效率计算公式干化效率是指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后的相对干固物含量与初始含水率之间的比值,用于评估污泥干化处理的效果。

干化效率计算公式如下:干化效率=(初始含水率-干固物含量)/初始含水率×100%其中,初始含水率是指污泥进入干化处理设备时的含水率;干固物含量是指经过干化处理后污泥中的干固物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3.脱水效率计算公式脱水效率是指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的相对固体含量与初始含水率之间的比值,用于评估污泥脱水处理的效果。

脱水效率计算公式如下:脱水效率=(初始含水率-固体含量)/初始含水率×100%其中,初始含水率是指污泥进入脱水设备时的含水率;固体含量是指经过脱水处理后污泥中的固体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4.曝气量计算公式曝气量是指添加到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曝气气体量,用于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曝气量计算公式如下:曝气量=曝气气体传质需氧量/氧气传质效率其中,曝气气体传质需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到水中的氧气的质量;氧气传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曝气气体中传递到水中的氧气质量与总氧气量之间的比值。

这些污泥处理计算公式在实际的污泥处理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有效地评估和优化污泥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污泥产泥量设计计算公式模板

污泥产泥量设计计算公式模板

污泥产泥量设计计算公式模板一、干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干污泥产泥量计算是最常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公式如下:干污泥产泥量=污水流量×污泥水含量×(1-沉淀液体积比/100)1.污水流量:指出水管道进入污泥处理设施的污水流量,单位为m³/d;2.污泥水含量:指污泥中水所占的百分比,一般取值范围为80%~99%,数值越大,产泥量越小;3.沉淀液体积比:指沉淀池内污泥与水的体积比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取值范围为3%~5%。

二、湿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有些情况下,为了考虑方便处理或回收利用,需要计算湿污泥的产泥量。

湿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如下:湿污泥产泥量=干污泥产泥量/污泥含水率1.污泥含水率:指湿污泥中含水量所占的百分比,一般取值范围为60%~95%,数值越大,产泥量越大。

三、COD产泥量计算公式在一些处理工艺中,特别是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工艺中,需要根据COD浓度来计算产泥量。

COD产泥量计算公式如下:COD产泥量=COD负荷/污泥产量COD1. COD负荷: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处理设施的COD含量,单位通常为kg/d;2. 污泥产量COD:指单位时间内污泥中COD质量,单位通常为kg/d。

四、具体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根据具体的处理工艺,如沉淀池、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等,还需要根据其特点使用专门的计算公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具体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

1.污泥浓縮度计算公式(沉淀池工艺):SRT=X/Ys产泥量=Q×SRT×Ys其中,SRT为污泥停留时间;X为污泥质量;Ys为污泥浓度;Q为进水流量。

2.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产泥量=(Q×X×1000)/Yx其中,Q为进水流量;X为进水COD浓度;1000为mg换算g的换算系数,Yx为污泥产量与COD负荷之比。

3.好氧处理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产泥量=(Q×X×1000)/Yh其中,Q为进水流量;X为进水COD浓度;1000为mg换算g的换算系数;Yh为污泥产量与BOD负荷之比。

污泥产生量计算范文

污泥产生量计算范文

污泥产生量计算范文
1.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工艺都会产生污泥。

比如物理处理中的沉淀工艺、化学处理中的
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等等。

不同的处理
工艺会影响污泥的产生量。

例如,在物理处理中,沉淀工艺中的沉降池面积、水泥比等参数都会影响污泥的产生量。

2.处理能力:
处理能力是指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的污水流量。

处理能力越大,处理
的污水量越多,因此产生的污泥也会相应增加。

处理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参
数来确定。

例如,居民区污水处理厂一般根据人口数量来确定处理能力,
而工业污水处理厂则根据生产产量来确定处理能力。

3.处理效果:
处理效果是指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的标准要求。

越高的处理标准要
求通常需要更多的处理工艺,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污泥。

例如,如果污水
处理厂要求出水COD浓度低于30mg/L,相较于要求出水COD浓度低于
50mg/L的处理工艺而言,所产生的污泥量会更多。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污泥产生量的计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总体来说,污泥产生量的计
算需要考虑到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效果等多种因素,同时需要进
行实际的测量和数据统计。

这样才能准确地估计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
泥总量。

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水处理系统生化污泥产生量计算在A/O工艺中,微生物将已经固定的氮元素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重新转化为气态氮。

硝化方程如下:①2NH3+3O2→NH2OH(羟胺)→2HNO2+2H2O+能量②HNO2+H2O→HNO3+2H+能量③2H+1/2O2=H2O硝态氮在参与氮气循环过程中,作为电子受体参与反应。

电子受体半反应方程式如下:④1/5NO3-+6/5H++e-→1/10N2↑+3/5H2O已知A/O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进水氨氮浓度为300mg/l,出水氨氮浓度为3mg/l,A/O系统进水流量为80m3/h。

则可认为,在缺氧反应中,每小时共有(300-3)×80/1000=23.76kg氮原子转化成为了氮气。

那么,在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反应中,可理解为:有23.76kg×1000/14=1697.14mol氮参与了电子受体反应。

根据硝态氮转化反应方程式(方程④)可知,1697.14mol氮的转化对应1697.14×5=8485.7mol电子转移。

因此,可以说明A/O系统中每小时有8485.7mol的电子来自于COD(完全能被降解,即电子供体反应),而提供8485.7mol电子需要COD(假定完全能被降解)8485.7×8=67885g=67.885kg(详见《环境生物工程》(陈欢林主编))。

而在A/O系统实际运行中,进A/O前,BOD浓度为~1500mg/l,A/O系统去除BOD效率按95%计,系统进水流量80m3/h。

则每小时约有1500×0.95×80/1000=114kgBOD被消耗。

按前面计算可知,每小时有67.885kgCOD(完全能被降解)参与了电子供体反应,并提供了微生物所需的能量。

于是可以认为还有114-67.885=46.115kgBOD参与了细胞的合成反应。

因此,可以认定每小时约有46.115kg污泥增加。

则每天生化污泥增长量为:46.115×24=1106.76kg(干泥,不含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

污泥体积约占处理水量的%~%左右,如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1倍。

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
(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
(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

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

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
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

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5)=(1/2)V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1(100-p1)/(100-p d)[(1- p V1/100)+ p V1/100(1- R d/100)] (8-3)
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
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

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

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γ=(100γs)/[γs p+(100-p)] (8-4)或γ=25000/[250p+(100-p)(100+)] (8-8)γs=250/(100+)(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

及工业性质。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

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表8-3列举我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8-9)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 s=ΔX/fX r(4-113)
式中:Q 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 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

(见P332 图8-1)
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

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 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

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 R(8-10)
X 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 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 g= X1 r1r g(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 R=Xˊ2+ Xˊ3+ Xˊ4 = X1(1- r1r g-r1r2r3+r1r2r3r g)
(X1- X R)/ X1= r1r g+r1r2r3-r1r2r3r g=ΔX/ X1
X1=ΔX/ r1[r g+r2r3(1-r g)] (8-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