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教案受力分析.doc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并进行受力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示范和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思考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实例分析和习题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2. 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准确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受力情况。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示例教材和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受力分析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六、课堂检测:
1. 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个实际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2. 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数量的受力分析习题,以检测其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检测中的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深入了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技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教案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能够应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受力的概念和分类;2.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3.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 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3. 制作受力分析实验的教学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受力场景,引出受力的概念和分类。
二、讲解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解释受力的定义和分类;2. 介绍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受力分析实验,让学生观察受力的方向和大小;2. 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讲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 演示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受力分析实验;2. 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六、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七、梳理归纳(5分钟)梳理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受力分析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受力分析展开,通过实验演示、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受力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力学中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教案:力学中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一、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力学中,我们通过对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中有关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二、主体部分1. 力的作用及其性质1.1 力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力无处不在。
然而,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力?简单地说,力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状态(静止或运动)或形状(伸长、压缩等)的物理量。
它可以使得物体发生加速度或产生形变。
1.2 力的性质力有两个基本属性:大小和方向。
大小决定了施加于物体上的效果有多强,并且通常采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度量。
方向则告诉我们施加于物体上的“拉”或“推”的效果是何种方向。
2. 受力分析2.1 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一个给定系统中,物体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被分为两类: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的力是指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例如通过手或其他物体推拉物体。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力在物体上所处位置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角度来分析力对物体造成的效果。
2.2 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当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通过其他对象进行相互作用时,产生了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例如,重力、摩擦力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各个对象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并将其转化为受力分析问题。
3. 受力图与平衡条件3.1 受力图受力图是一个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释某个系统中发生的各种受力现象。
通过绘制出一个准确且合理重现实际受力状况的受力图,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受力分析并预测系统内部如何运动。
3.2 平衡条件在讨论受到多个外界因素影响的物体时,我们有时需要确定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有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和力矩为零。
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可以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计算教案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计算教案
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受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力的
合成、力的分解和受力分析。
一、引入
让学生回忆一下力的定义,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受力是什
么以及受力的作用。
二、讲解
1. 力的合成:介绍力的合成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图示或实例进行讲解。
2. 力的分解:介绍力的分解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图示或实例进行讲解。
3. 受力分析: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受力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
1. 给学生几道简单的受力计算题目,让他们独立计算并找出计算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2.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进行订正。
3. 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熟练掌握受力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四、应用
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真实生活中的受力计算问题。
2. 让学生思考受力计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讨论受力计算对工程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受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
受力计算问题,并理解受力计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
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受力计算的理解。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础, 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一.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只要物体在地球上, 物体就会受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2.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假设法和运动状态分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 点面接触垂直于面, 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1】如图1—1所示, 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 已知球静止, 接触面光滑。
图a 中接触面对球 无 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 有 支持力。
【例2】如图1—2所示, 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 已知球静止, 接触面光滑。
水平面ON 对球 有 支持力, 斜面MO 对球 无 弹力。
【例3】如图1—4所示, 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
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 图中A 球光滑, O 为圆心, O '为重心。
【例4】如图1—6所示, 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 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球, 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1)小车静止;3.摩擦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 (1)两物体相互接触, 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图1—1a b 图1—2 图1—4a b c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 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运动状态分析法、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法。
【例5】如图1—8所示, 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 中物体A 静止。
高中物理必修1专题4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知识要点:(应牢记)1、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步骤是:先把要研究的物体从相互作用的物体群(系统)中隔离..出来,接着分析它受到的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拉力、支持力等都可归属于弹力)、摩擦力等力。
⑴按确定的顺序分析受力(以防止“漏力或添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⑵再结合按确定的方向分析受力(以防止“漏力或添力”)。
找弹力(或摩擦力)时,以研究对象为中心,从下端接触面开始,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找出各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如果研究对象的内部还有物体,则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找力;⑶重力有且只有一个;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有几个弹力;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有几个摩擦力;(是否有“力”还得根据题给条件判定)2、隔离法与整体法:在受力分析中研究对象的选择通常有隔离法和整体法。
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采用的是隔离法;但有时解答一个问题时又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叉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要注意灵活运用。
3、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注意:⑴物体受到的力都有其施力物体,否则该力不存在;不能随意认为物体受到了某力。
⑵受力分析时,只考虑根据性质..命名的力。
⑶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不能同时考虑,否则重复。
⑷只能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能分析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
⑸合理隔离研究对象,合理选用整体法、隔离法。
⑹画好受力示意图。
4、判定一个力的有无及方向(或大小)的方法⑴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定义);⑵从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和非平衡态)入手结合各种力的特点,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可结合假设法);二、例题解析〖例1〗如图1所示,一匀质木棒,一端靠在光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水平地面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棒受到的力有:()A、重力、地面和球的支持力B、重力、地面的摩擦力C、重力、地面和球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D、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和球的支持力〖拓展〗画出其它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受力问题物理教案全套
高中受力问题物理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力的性质和分类、牛顿三大定律等内容;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受力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力的性质和分类、受力分析、牛顿三大定律;
2. 难点:受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及分类。
2. 探究(20分钟)
a.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受力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力的平衡条件;
b. 分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作用力,如何确定其方向和大小?
3. 梳理(10分钟)
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牛顿三大定律,梳理力的性质和分类。
4. 练习(15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受力问题。
5. 展示(5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解决受力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6.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反思力的作用和分类,自己身边的生活中有哪些实例体现了力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力的性质和分类,能够分析受力平衡条件。
但是在
实际问题中,学生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教案(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 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内容力的种类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星级★★★★★★★★★★1、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等性质教学重难点2、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教学内容T——力的种类专题导入6 月20 日,骑士队战胜勇士队拿下NBA冠军,完成了骑士队NBA冠军0 的突破。
在篮球运动中,球从队员手中抛出,到进篮球,它的运行状态一直在改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改变呢?力的概念: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
我们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知识典例力的种类:一、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方向:竖直向下说明:①方向指向地心②一个物体的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力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3、作用点:重心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高中物理笔记受力分析教案
高中物理笔记受力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总结结论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应用受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难点: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复杂物理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牛顿三定律,引出受力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学习与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尝试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受力分析的原理。
3. 梳理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受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
4. 拓展与应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不断提升受力分析的能力,解决更为复杂的物理问题。
5. 归纳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真正理解受力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有序,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在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
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承受力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承受力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承受力的概念,掌握承受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承受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承受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效果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力的施加场景,引入力的概念和承受力的定义。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承受力。
2.讲解承受力的概念(15分钟)
通过实例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承受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关系。
通过讲解承受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承受力的技巧。
3.练习承受力的计算(20分钟)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承受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答案,加深学生对承受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总结(5分钟)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承受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加深对承受力的理解。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承受力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提供额外辅导。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力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能够运用受力分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能够根据受力分析结果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内容1. 受力的概念和分类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实例分析: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现象引入受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受力,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受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受力有所了解。
3. 讲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确定物体受力的方向和大小,画出受力图,列出受力方程,解决未知量等。
4. 实例分析:通过一个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例,让学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受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练习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练习和讨论,加深对受力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受力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最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地方是受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确定。
有些学生在受力方向的确定上存在困难,导致受力分析结果错误。
我需要重点强调受力方向的确定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受力图,从而得到正确的受力方程。
另外,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受力分析方法时存在困难,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受力分析的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受力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受力的概念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斜面上物块平衡状态模型(无答案)
课题:受力分析----斜面上物块平衡状态模型备课老师:黄少龙 适用情况:新课学习一、教学目的1、熟练受力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2、掌握该模型中物块的受力分析;3、掌握该模型中斜面的受力分析;4、区别不同情况下的异同;二、教学内容1、整体法和隔离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的运用;2、不同情况下物块的受力分析;(物块静止、物块匀速、物块受拉力静止和匀速等情况)3、不同情况下斜面的受力分析;三、知识点、例题讲解和方法总结1、整体法和隔离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的运用; ①什么叫整体法受力分析?答:两个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如果这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那么我们在受力分析时,可以把这两个物体看成是一个物体。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会用到整体法。
比如:如图所示,AB 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需要分析地面对B 的支持力时,我们可以将AB 看成是一个整体,整体受到的重力为()g m m G B A +=总,由于受力平衡,所以地面对B 的支持力g m m G F B A )(+==总支②什么叫隔离法受力分析?答:如上图所示,A 、B 之间有相互作用,并且我们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要把A 和B 分开,对A 和B 单独受力分析,也就是把A 、B 隔离开,就是隔离法受力分析; 根据上图,把A 和B 隔离后各自的受力分析图如下: 对A : 对B :③什么叫合成法?答: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求合力的方法求其中两个力的合力,再与其他力合成。
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其中任意一个力的大小必定和其他力的合力相等,方向想法,利用这样的知识去快速的表示力的大小关系;比如,如图所示: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后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6N ,θ=30o ,且F 1和F 2互相垂直,求F 2和F 3的大小?由于物体受力平衡,所以F 1和F 2的合力与F 3等大反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 1和F 2作为邻边画出的矩形的对角线等效为F 1和F 2的合力,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得N F F 36tan 12==θ,N FF 12sin 13==θ;④什么叫正交分解法?答:将某个力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的方法就是正交分解法。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教案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受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能够应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受力的定义和分类、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难点:利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受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应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4. 实验:受力的测量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受力分析的概念
2. 授课:介绍受力的定义和分类、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关于受力分析的问题
4. 实验操作:进行受力测量实验,并分析测量结果
5. 总结反思:总结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教材,并整理受力分类和受力合成分解方法;
2. 完成一些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与反馳
1. 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
2.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馳和调整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及相关课件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册
八、教学效果评价
1. 课后复习的效果
2. 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以上为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 物体的平衡4:受力分析
专题四.受力分析◎知识梳理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给定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找出来,并画出相应受力图。
1.受力分析的依据(1)依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力的产生原因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力,这些力又可归结为场力和接触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确定是难点,两物体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弹力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形变,而摩擦力的产生,除物体间相互挤压外,还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一方面物体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它的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和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灵活变换研究对象,由作用力判断出反作用力。
(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有些力存在与否或者力的方向较难确定,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2.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霖豹原慰是要使对留题懿研穷尽量藩侵j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4)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快.◎例题评析【例9】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高中物理塔吊受力分析教案
高中物理塔吊受力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塔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塔吊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3. 能够应用受力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塔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塔吊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 塔吊受力分析的具体步骤。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受力分析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
2. 塔吊实物或图片。
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内容:
1. 塔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塔吊受力分析方法。
3. 实例分析:塔吊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塔吊实物或图片,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塔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塔吊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 介绍塔吊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讲解受力分析的步骤。
4. 通过实例分析,对塔吊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水平、垂直方向的受力分析。
5. 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受力分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塔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塔吊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学生能够应用受力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受力问题物理教案设计
高中受力问题物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的条件。
3.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受力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力的概念和分类。
2. 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的条件。
3. 如何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受力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示意图。
2. 学生准备铅笔、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并让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的力。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力的分类和力的平衡条件。
2. 分析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的情况。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根据给定的情景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力的平衡情况。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受力平衡的条件。
四、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力的平衡条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力的概念和受力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受力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的条件,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力的平衡条件,帮助学生掌握受力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受力问题物理教案模板
高中受力问题物理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受力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受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受力分解与合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受力的分类和分解、合成方法的运用。
难点: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及思路。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科书、课件、实验室设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受力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受力的含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运动,而有些物体静止不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受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讲解受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示范一个受力问题的解答过程。
2.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解答相似问题。
四、综合练习(15分钟)
1.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解答。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综合总结受力问题的重点难点。
2. 强调学生在课下要复习和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难度适中,学生对受力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部分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下节课将增加案例分析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物理27-受力分析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物体的受力分析专题【学习目标】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
3、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学习重点】1、正确画出物体受力图;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学习难点】1、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方法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学习过程】受力分析的步骤:(认真阅读,体会)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的是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所以分析出的各力的受力物体必须是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画受力图时,可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物体受到的各力一般画到同一点。
2、受力分析的顺序(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按先找已知力,再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以上三种力要根据力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进行分析)3、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各力的示意图4.注意事项(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任务一、力的分类(按性质分):1.重力①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对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②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
③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④重力的作用点:_________。
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_,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也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__。
2.弹力①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高中物理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 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内容力的种类受力分力的合成与分解析星级★★★★★★★★★★1、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等性质教学重难点2、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教学内容T——力的种类专题导入620 日,骑士队战胜勇士队拿NBA冠军,完成了骑士冠军的突破。
在篮球运动中,球从队员手中月队NBA下抛出,到进篮球,它的运行状态一直在改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改变呢?力的概念: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
我们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知识典例力的种类:一、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大小: G=mg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方向:竖直向下说明:①方向指向地心②一个物体的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力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3、作用点:重心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这个点叫做质点。
例 1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
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解析】物体无论是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重力不变,只是视重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随在地球上的纬度变化而变化,所以 A 错.什么是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类比电梯启动和下落。
什么是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例 2 :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1、抛出前后的篮球 2 、传送带上的行李箱 3 、拱形桥上的汽车【解析】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和运动状态无关,和所受的其他力也无关。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二、弹力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
③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 k 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 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2、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3、作用点:接触点, 接触面4、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假设法”例3: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解析】图 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 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a b图 1 —1 法2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
例4 :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 、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图 1 — 3图 1 — 2【解析】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的弹力,如图 1 — 3 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MO对球没有弹力。
面【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假设法” 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用态”分析。
三、摩擦力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 2)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B. 两物体发生形变; C. 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 D. 接触面不光滑。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 4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 FN说明:① FN 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一定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 μ 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6)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 B.接触面不光滑; C. 两物体有形变; D. 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如:汽车拉货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
如:车辆转弯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如:汽车拉货( 3 )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F≤Fm,其中 Fm 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 4 )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 1 )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例 5 :如图1— 8 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 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 a中物体A静止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图 b 中物体 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 c 中物体 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 d 中物体 A 静止图1— 8【解析】图 a中物体A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 A 与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 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时,对接触面无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光滑都无摩擦力产生;图c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 d 中物体A静止,由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
【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应依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关键是看有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 且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但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用下列方法判断。
法1:“假设法”。
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若能发生,则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若不能发生,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例 6 :如图1— 9 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B.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反,轮的转动方向相同C.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同,轮的转动方向相反D.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图1—9【解析】正确答案为 B【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摩擦力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分析。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有时还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例 7 :如图1— 12 所示,A、B 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水平力 F 拉物体,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 A 、 B 间的摩擦力及 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图 1 —12 【解析】本题分析摩擦力时应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以 A 物体为研究对象:A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二者平衡,假设在水平方向上 A 受到B对它的静摩擦力,该力的方向一定沿水平方向,这样无论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都不可能使 A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与题中所给 A 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相矛盾,故 A 物体不受B对它的静摩擦力。
反过来, B 物体也不受 A 物体对它的静摩擦力。
分析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可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
因A、 B 一起匀速运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
水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平方向上整体受到向右的拉力 F 作用,所以水平面对整体一定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水平面对整体的滑动摩擦力也就是水平面对 B 物体的滑动摩擦力。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总结】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判断时除了用“假设法”外,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强化练习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的作用B .压力和支持力总是跟接触面垂直的C .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是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 .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2、由胡克定律A、f 越大 ,k C 、k 与 x和f=kx 可知: K=f/x 下越小列判断正确的是()B 、 x 越大 ,k 越小f 有k 值不变D 、在弹性限度内,无论弹簧拉长或缩关短,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B.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速度越大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4、水平桌面上有一个木块压着一张纸,挡着木块向右把纸抽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D.无法确A. 向左B. 向右C. 可能向左,可能向右定5 、如图所示,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 A 和 B,A 和 B 间物体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 如果用水平拉力 F 施于 A, 而 A 、 B仍保B持静止 , 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 F 是(.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 AA. 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 C. 等于 FB. 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D.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零于零6 、三个相同的木块放在粗糙的同一水平面 , 分别受到 F 、F 、 F 作用后都向右, 关于它们所受的摩擦上运动力 f、f 、3 大小比较 ,1 2 31 2f 正确的)是 ( A.f 1>f 2 > B.f 1=f 3 >f 3f 21=f 2 =f D.f 1=f 3 <C.f 3f 27 、如图所示, A 、 B 两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长 C 放在它们上面 .用水平力 F拉木块木板A ,使 A 、 B 、 C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 )对 A 的摩擦力向A.A 对 C 的摩擦力向右B.C 右C.B 对 CD.C 对 B 的摩擦力向的摩擦力向右 右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8、如图所示,表面粗糙情况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力F 作用下运动,水平面作用于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在图甲、乙两种情况( )中A .甲大B .乙大C .一样大D .无法确定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回顾小结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联系和判断C——受力分析专题导入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常见的集中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