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服装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眼中衣着服饰的变化1.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很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富裕了。

然而我想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文化上的进步与创新,而这些都大大的体现在服装的变化上。

服装已由过去的遮体保暖,向新颖美观、时尚靓丽发展。

时尚便捷与环保将是未来服装发展的新趋势。

2.衣着服饰的变化的表现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困乏的。

那个时代的人说,收入少,供应也很紧张,买东西不仅要有钱还得有票。

衣服的颜色也就仅限于灰黑蓝这几种。

但是渐渐的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富裕,同时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开始进行一次变革。

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字眼中感受改革开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啊,三裤一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

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说,喇叭裤可以说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

2008年,有网络兴起的国货回潮热更是让喇叭裤再次回到时尚的前沿。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喇叭裤火到什么程度。

其实喇叭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它有一个很张扬的名字,比张扬还张扬。

喇叭一词,像是大声朗诵给这个时代的青春宣言,像是民众向往个性与自由的旗帜。

同时,与喇叭裤站在同一个角度的还有健美裤。

记得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有人曾指出,当下比较受女性欢迎的丝袜正是来自当时的健美裤。

其次蝙蝠衫,说到蝙蝠衫那就不得不提起霹雳舞,《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蝙蝠衫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而且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受女性欢迎。

衣食住行三十年[精品]

衣食住行三十年[精品]

衣食住行三十年人民群众消费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而时代变迁往往最直接反映在衣食住行上。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方式也悄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衣: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

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

用好听的话讲,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还是供应紧张。

那时买布得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上挣得也少,一个月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想置办件新衣裳得在过年时。

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

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

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章子怡在柏林电影节领奖台上惊艳亮相的一袭肚兜式晚礼服更是让中式服装跻身世界时尚前列。

这种东方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

于是乎,唐装也随着这股热潮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老人春节置办一身唐装尽显雍容华贵,孩子过百岁穿上唐装小袄越发喜庆可爱,时尚女性身穿经过改良的中式礼服参加小型party,所有男士都会行“注目礼”。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火车站
现在的地铁站
咱哥 俩跑跑
试 试? 试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改革开放初期,人 民生活得到改善,但 食物匮乏单调、票证 盛行,人们营养不足, 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 本的温饱问题。

一 门 文 化 一 门 艺 术

改革开放的三十 年,让中国人的住房 条件实现了数次飞跃, 从居者“忧”其屋发 展成为今天的居者 “优”其屋,大多数 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 的宽敞楼房,一部分 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而先富裕起来的家庭 则拥有了数百万、上 千万的别墅,居住方 式也从原来的“住公 房交租金”变成了如 今有着明晰房屋产权 的私人财产,这在以 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现在的华西村
过去的华西村

改革开放前,出 行主要靠步行,到远 地方需要坐公交车的 话,一般要走很长的 时间到大马路上才有 站点,公交车次也很 少,等几十分钟才有 一辆车那是家常便饭, 下了车也要走很长时 间,极不方便。家中 唯一的“私家车”就 是爸爸的“永久牌” 自行车了。
而改革开放后, 小汽车开进了寻常百 姓家,很多家庭都不 止拥有一辆汽车 。
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 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 ,到 “发展是第一要务 ”,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 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 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 富,中国人民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社会,正 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乘客步行距离、 候车时间和换乘次 数逐步减少,服务 质量不断提高。迎 来轨道交通的新时 代,人们的出行将 更加方便、快捷。

邮政标志服的演变

邮政标志服的演变

邮政标志服的演变
作者:朱书荣文章来源:山西邮政报 2008-12-12 18:48:25
改革开放30年,邮政员工标志服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1980年前,邮政标志服为男式中山装和女式小翻领绿色服装。

1985年内勤改为大翻领西装,外勤改为带肩章的小翻领,配有黑色领带、大沿帽。

新的标志服亮相之后,邮政对外服务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

进入21世纪,邮政服装开始走向个性化,在内外勤分设的基础上,还细分为邮政营业、邮政礼仪、邮政投递、速递投递等工种,窗口人员服装也由以往的冬夏一身装,改为春夏秋冬,短袖、长袖、马茄、茄克、肩章、领带,四季配套,样式漂亮,规范齐全的服装系列。

邮政标志服由单一向多样、漂亮大方的发展轨迹,是邮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形象不断改善,网络和品牌优势不断凸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具体表现。

图一:1980年前城市投递员
图二:1985年配发的内外勤标志服
图三:上世纪90年代投递员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图四:进入21世纪,着短袖夏装的投递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图五:着男式夏装的乡邮投递员,成为连接城乡的“绿色信使”
图六:着春秋装的投递员一如继往地将党报党刊传递到千家万户
图七:着邮政礼仪服装的礼仪小姐
图八:着夏装长袖的邮政营业人员
图九:着黄色T恤的EMS特快投递人员/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76。

形势与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衣食住行中见辉煌)

形势与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衣食住行中见辉煌)

( 1998—2007年)——汽车消费驶入快车道。1998年汽 车开始走进部分居民家庭。现在,拥挤的私家车反倒取代自行车成 马路上的景观了。
老伯的心 愿: 啥时候, 俺 能赶一趟 城?
黄山景区在中国旅游发展的历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山水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黄山和五岳为代表的山岳景观, 开启了国人最早的观光游。1979年7月,邓小平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 “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黄山 就此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游欧洲古堡
洞穴游
西餐、法国大菜、意大 利比萨、日本料理、韩 国烧烤等纷纷进军中国
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 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 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 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大规 模地减肥
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 视。 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 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 肉要吃欢蹦。乱跳的
三、房子的故事
未改革开放前,对于大对数农村来说, 居住的环境都是茅草房 。 茅草房代表着 一种农耕的“生存状态”,一种相对贫 困的生活状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 村大部分家庭都盖起了小洋房。
改革开放 初,有工 作单位的 人,都能 享受到国 家的福利 分房的待 遇。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终止之后 , 又掀起了买商品房。可见,人们的生活 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形势与政策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1、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 2、正确认识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 际环境和时代背景 3、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 策 4、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学目标 5、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6、增加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才成报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它突破了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从而打开了新的界面,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这块有着5000年文明的神奇土地注入了更新更强的生命元素,使其活力倍增,从而使中国在各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物质方面。

此次调查,我们以北京三间房地区的部分居民为调查样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调查得出三间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改革开放,服装业,小康,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的六个成员利用小学期的在校时间讨论设计出问卷的内容,并走访了北京三间房地区,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94份。

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以及spss 统计软件将94份问卷的答案作以描述统计,得出了相关统计结果。

这些统计结果着实为我们的调查报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有力保证。

通过落实调查的各项环节,我们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创举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浅。

一、中国激荡30年:从“衣”看生活变化80年代初期及目前老百姓买衣服场所对比020406080年代初期目前目前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80年代初期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显然,改革开放以后,渐渐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小服装店或者大商场买衣服穿,集市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在服装的样式与质地方面,上世纪70年代,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代替了统一的“灰色装”、老样式,人们的穿着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

跟棉布相比,“的确良”布挺阔不皱、结实耐用,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

改革开放中国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中国服饰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 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 普遍选择。
二、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1. 50年代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 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2.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 来,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 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当时 讲求勤俭,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而此时的中山装 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 3. 后来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 “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4. 60年代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三年自然 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人们买服装、 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节约,购买服装的 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 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装趋向于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
20世纪70年代,一 群刚刚毕业走上工 作岗位的大学生, 几乎都穿着那个时 代流行的蓝色服装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 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 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 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服饰
一、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 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 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 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 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改革开放30年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服饰变化

2008年奥运运动热:一 场 在家门口办的奥运,让运 动成为时尚界最热门的名 词。不少时尚品牌都推出 以运动为主题的限量纪念 单品。
2009~2018 下一个十年猜想
中国高级定制业崛起:高级成衣、高级 定制不是欧美时装界的专利,我们有优 秀的设计师,优秀品牌,自己的品牌主 导自己的市场,中国设计力量越来越得 到国际认可。
看改革开放30年服装行业发展
30年前我们是什么样子?从1978到2008年, 中国经历了社会的巨变,人们生活发生了 前所未有的改变。如果说服装是穿在身上 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 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 为直接、细微的答案,“穿”越了30年的 风风雨雨,人们的服饰也经历了从单调统 一到绚丽多彩的华丽转变。
1983年西装热:在党的十三次 代表大会上,政治局常委集体 穿西服亮相掀起全国的西服热。 男士把纽扣西装解开,裤子上 挂串钥匙。
1987年黄裙子:一篇《北京流行 黄裙子》大热,反应灵敏的个体 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色彩 鲜艳的裙子成为女性追求时尚的 标志。 1985年蝙蝠衫:印度电影《迪斯 科舞星》的上映引发了一场迪斯 科热潮。蝙蝠衫、腥红的嘴唇,夸 张的塑料耳环成为青年最流行的 打扮。
中国元素渗透时尚圈:国际T台,会有更多 的设计师运用了中国元素来设计衣服,中 国5000年的文化瑰宝创造了季节流行趋势, 09年,是中国时尚界鏖战世界级战场的启 程。
1999年嘻哈热浪:乐坛上RAP风盛行,嘻哈热浪 席卷时尚界。嘻哈流行对品牌没什么要求,青少 年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2000 年唐装热潮: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 集体穿唐装亮相,唐装一时间成为全球流行时尚。
2001年波普风:波普风十分盛 行,秀兰· 邓波儿钟爱的圆点出 现在了长裙、小上装以及宽边 帽上,条纹与棋盘格的运用也 随处可见。

新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及趋势

新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及趋势

新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及趋势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风云骤变的时代,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相同的。

5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和磨难,这种时代变迁的印记必然在表现力极强的服饰文化中有所反映。

中国人的衣着装饰作为社会生活领域中最为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从来没有超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外而独立存在,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干预支配。

因此,总结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以及趋势,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社会变革,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来的服饰变迁,是一个变动非常大、非常剧烈的时期,新中国50年来的服饰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

l中国服饰泛政治化服饰是最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

在政治变革、或局势不稳定的社会里,政治对服饰的影响力更大,决定着服饰的种种表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政治变革。

对服饰变化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服饰的泛政治化是20世纪50一70年代中国服饰变迁最大的特点。

首先,服饰的变迁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而明显呈现出阶段特色:第一阶段:1949一1965年,国家意识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发生着作用,并没有采取强制力。

服饰以朴素、实用为主。

第二阶段:1966一1976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方式上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暴力摧毁有象征意味的服饰,如旗袍、布拉吉、西装等。

中国服装舞台上成了军便服的天下,服饰发展走向极端。

第三阶段:1978一2000年,思想上的束缚得到解放。

服饰发展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不再依附于政治,中国服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其次,服饰变革与社会政治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政治运动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服饰习俗的急剧变革。

例如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作为社会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服饰变革,需要找出代表旧制度的革命对象:旗袍、中山装、布拉吉、西装、长袍、马褂:同时也树立了作为革命和新时代象征的新的服饰样板,军便服伴随着红卫兵运动而登上了服饰舞台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这些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提高,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在我们生活中,再也没有比衣食住行离我们更近的了,理解了民生方面的变化才能正确的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1服饰以前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没有成衣,要凭布票买布料然后再请裁缝裁制成衣服。

一家孩子比较多,都是年纪大的孩子穿了传给年龄小的孩子穿。

衣服破了就用针线补了继续穿。

当时的衣服花色款式少,中山装,太阳裙是当时的潮流。

到了冬天衣服往往都不能保暖,衣服材质也硬。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2饮食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3住宅“土地改革时国家将地主的房子分给农民,然后房子通过上几代一代代传下来的。

到了后期,农民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了。

”农村地区家庭经济较好的人家能住上土坏房,更多的人住的是茅草房;“而居民的房子则由国家进行分配。

城里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

”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

4交通改革开放前交通不便。

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1.50年代: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主流。

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匮乏,百废待
兴。

很多人工资一发,首先把全家的柴米油盐买齐,便所剩无几。

那时候的家庭妇女也大多从工帮补家用,于是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为主流,"列宁装"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2.70年代中期以前: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

女装中基本
上是两用衫、军便装的天下。

旗袍的华丽之美仅仅用于外贸出口,除此以外,就是成为爱好收藏人士压箱底的藏品。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

”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对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的讨论,我们主要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的改变进行归纳。

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

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

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

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

3.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

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

4.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等等,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根据网络已有数据的分析,90%的居民认为目前人们的消费项目有餐饮、娱乐、服饰、教育、旅游、医疗、交通等。

以下详细分析这些变化1、饮食消费:从吃大食堂到吃新概念根据调查我统计出90%的人认为目前最主要的消费项目为餐饮。

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30年前,中国消费者要买好吃的,要用粮票,粮票是限量供给的,而那个时候无油、少盐,饿得快,基本都是吃的大食堂,今天中国消费者已经再吃出健康“新概念”,从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机会吃了,而且,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等等开始流行,吃开始有了更多的内涵。

2、服饰消费:由“单调一致”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十几年前,人们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

可如今,居民穿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服装。

据统计有80%的人选择到购物中心、百货市场购物,20%的人选择网络购物。

可见,人们对服装方面的需求量增加。

3、居住消费:从四世同堂到独立购房30年前,高楼大厦还很少,住房也比较拥挤,很多家庭都是四世同堂,甚至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形象的说,三十年前住破房, 十平米内两张床,现在很多人收入提高了,年轻人工作以后开始独立供房,房地产成为中国30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房价不断上涨。

到2008年末,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5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3平方米,有88.11%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房。

中国近30年中男西服变化

中国近30年中男西服变化

中国近30年中男西服变化1.上世纪80年代社会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股“西服热”席卷中华大地,穿西服打领带成为一种时尚。

迫切想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

西服的分类:西服作为男士专用的正规服装,其风格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设计师的文化修养、创意,还涉及款式、造型、面料、手感、弹性等诸多因素。

按照风格,西服可分为正统西服八三年八四年和休闲西服。

正统西服绝无累赘拖沓之嫌,在色彩、材料上追求高雅、沉着,造型上追求稳定,适合于在隆重的礼仪场合和一定的工作环境中穿着,讲求穿着的合体性,西服的造型、面辅料的选用和缝制工艺等应能充分体现男子体型的特点和穿着庄重的要求。

休闲西服追求无拘无束、飘逸自然的风格,从面料到款式,从色彩到搭配,完全可以根据目的性要求展开个人的想象。

休闲西服不仅可以作为办公室中的实用性着装,还可以作为表现个性的休闲装束,而且休闲西服通常穿着较为宽松随意,更加注重运动的舒适。

腰部仍以收腰为主,但西服腰节更低,在背臀部的交际部位(系皮带的部位),使西服后片贴近臀部,让男士看起来更精神。

袖子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羊腿袖”设计,即在腕部最细、肘部最宽、臂部较宽、接近肩部处又细,符合人体手臂的生理特征,更便于人体运动。

庄重西服突破传统的挺,以贴身、穿着舒适、便于运动为新的趋势。

面料然选用传统的蓝、灰等深色面料,并以高比例羊毛混纺纱面料为主,略带暗纹。

休闲西装则选用一些半粗纺、麻质效果的面料,手感更柔软、穿着更随意。

一件制作精良的西服除了要考虑服装的面料、款式外,对配衬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覆衬时需要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衬布进行适体的剪裁和搭配,以实现服装设计的完美造型。

20世纪80年代服装讲究“挺括、厚重”的风格。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只是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服装款式比较古板。

八十年代初的西服还是比较保守的,西服以宽松、舒展、方便为其主旋律,西服驳领止点比较高,驳头很宽,肩斜比较小,但垫肩较小,色彩单调,黑、灰、蓝等无彩色的大流行。

30年来的衣服变化

30年来的衣服变化

(流行期:21世 纪初至今) 21世纪到来,突 然刮起一股复古风, 街上穿唐装或旗袍的 人渐渐多起来,直到 今天,旗袍元素仍屡 屡出现。
如 今 的 衣 服
• 中山装(1960~1970)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 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 装。上身左右各有两 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 袋,下身是西式长裤, 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 白裙子
(流行期:70年代末-80年 代中)
30年前还是个穿衣色彩匮 乏的时代,黑白蓝当道, 白 色裙子成为当时爱美又不敢太 张扬的女孩子的首选裙装。
• 碎花裙
(流行期:80年 代初) 碎花裙是最多 人穿过的裙装了, 不管是的确良的还 是真丝的,基本上 哪个年龄都可以找 得到适合自己的碎 花裙。
• 红裙子 (流行期:80年代中) 自从“街上流行红裙 子”的电影播出以后,大 街上还真的出现了“一片 红”的局面,女孩子们都 以穿红裙子为荣。
• 吊带裙 (流行期:90年代 末) 海报上有明星穿起 了吊带裙,保守的女孩 子也紧跟潮流买了一条, 但是穿的时候却要在里 面加穿一件衣服打底。
• 旗袍
•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 发展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0年来的深刻变化, 首先体现在中国人民衣着水平的迅猛提 高,中国人民衣着的变化是中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最直观的表现。30年来,这 道日趋亮丽时尚的风景线,更成为世制品的一种票证,中国 对布匹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布匹按计划供应所采取的一 项措施。1953年开始实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 门印发。跨地购买时,到指定地点兑换异地通行票证。特供 军用的布票由国家统一发放,可在全国通用。布票的单位一 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 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 缺形势下的产物。20世纪80 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 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30年来中国女性着装变迁

30年来中国女性着装变迁
90


时 间 包彩 鲜 艳 的 裙 子 成 为 大 街 小 巷

女 性 追 求 时 尚的 标 志

年 代 中 期 超 短 裙 出现 加 上 迷 你 两 字 曾 经 被





部 分 保 守 媒 介视 为 洪 水 猛 兽 进 入


2 1

世纪 中 国 女 性 对 于 服 装 诉
, ,
求 越 来越 趋 向 凸 显 个 性 标 新 立 异 同 时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唐 装 开

和 式样 的 变 化
出 批 黄裙子

19 8 6

登 北 年 《 国 纺 织 报 》 载 了 题 目为 《 京流行 中

的 黄 裙子 》 文 章


当时 对 行 情 反 应 灵 敏 的 个 体 服 装 摊 贩 迅 速 推



在西单 夜市 上 放 眼望 去




排 排 黄 裙子 有 如

丛 丛 盛 开 的 黄玫 瑰 上 世纪


19 9 4
年夏 日 成都的姑 娘们

穿红 裙 子 冬 天 流 行 穿
身红
羽 绒服
看长 裙 走 在 大 街 上
们 的这种



当年 姑

装 扮 曾被 认 为 具 有
奔放 俏 皮 的 特 色



] ‘i iii iii iii
2008

3




身 着春 装 的
女 青年 行 走在 北 京 西 单商 业 街

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

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

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 2008年12月16日22:07:53 来源:新华网改革开放前,蓝、黑、灰、绿是中国人穿衣的“主旋律”。

1979年3月19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时装表演,让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

70年代的绿军装、中山装、工装变成了80年代的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今年的流行款式也许到了来年便已过时。

进入新世纪,着装已逐渐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华社发1984年,青年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交谊舞会。

此时人们的着装已不再千篇一律。

新华社发1989年,顾客在北京隆福大厦的蒙妮莎时装自选部里选购服装。

北京蒙妮莎时装有限公司当时制作的服装以先进的剪裁、制作工艺、多款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新华社发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街上流行红裙子》让红裙子在80年代初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新华社发1987年4月,北京的春天虽然时有寒意,但爱美的姑娘们还是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健美裤、宽松套裙等流行的春装。

新华社发1992年,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文化衫。

文化衫在90年代曾流行一阵。

新华社发1993年5月14日至19日,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服装企业参加了展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

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
中山装
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中山装成为后来成为中国男子标准服装文革时称“干部服”,成为流行时尚.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期,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并不凉快的“的确凉”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70年代末),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少量的料子布——“的确凉”。

“的确凉”,它是一种化纤织物,通常用来做短袖衬衫。

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凉”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洋气”的象征。

它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同“泡泡纱”等布料做成的服装一起风靡全国。

有领子的“假领子”
假领子其实是真领子,但它不是一件真正的内衣服装,只是一件领子而已。

曾做过裁缝的师傅解释道:“假领子又不完全只是领子,它还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但只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里面,以假乱真,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

改革开放初期,衬衣更是服装中的上品,穿上它,人显得精神体面。

可是衬衣价格相对要贵,且需要布票,于是人们穷则思变,假领子应运而生,风行一时。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有人说,是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

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
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

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

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
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

当年喇叭裤在街头的出现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

但是引领时装新潮的,从来都是以青年人为主。

人们从海外电影中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体现了一种青年人“后文革时代”叛逆的性格。

喇叭裤加长发戴蛤蟆镜的男青年形象几乎成了不正经、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号。

虽然喇叭裤作为一种“服装怪”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喇叭裤的追捧者们在人群里突现出来,这
就必定得到喜欢自我表现的年轻人的喜爱。

健美裤也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

当时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甲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后来健美裤的材料变得多种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蝙蝠衫也绝对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装。

说起蝙蝠衫,不能不再提到霹雳舞。

《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实在是受人瞩目,田壮壮的电影《摇滚青年》就是对那段日子的真实记录。

牛仔裤可能是在中国服装主流舞台上站立最久的一种款式,虽然今天它仍是一种相当大众的服装,但在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

上海某大学曾经在招收研究生时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就将被拒绝录取。

所有那个年代在穿戴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可能都被扣过“不良青年”这样一顶帽子。

这些被看似过于反传统的形象同那个年代的时代主流是如此的不协调与格格不入。

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

即使时间已跃进到80年代,即使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即使我们已拥有了众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业家等中国女性的骄傲。

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

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

“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

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

是“寒流”也是“韩流”
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

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

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波西米亚风格
服装并不是单纯指波西米亚当地人的民族服装,服装的“外貌”也不局限于波西米亚的民族服装和吉普赛风格的服装。

层层叠叠的花边,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其用色是运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宝蓝与金啡,中灰与粉红……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复,注重领口和腰部设计
中国元素——唐装
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有句话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超越了民族
的范畴,只有当传统和现代真正结合的时候,当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时候,时尚才能展现出最为夺目的光芒。

我的衣服我做主
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

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