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ppt(精选)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2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2张PPT)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
品 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
读 用名词构成一幅凄切恸(tòng)
赏 释
人的图画。“枯”、“老”、 “昏”、“古”、“西”、 “瘦”等词语的色彩情调都贴
切的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心情。
且听风吟阁
1.听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 生字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 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 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 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 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 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 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 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把“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 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 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 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马致远
作者生平馆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 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 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中的“绝唱”,元 人誉为“秋思之祖”,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7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7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杨花、子规、明月
意象——杨花
“杨花”即“柳絮”,
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 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
意象——子规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 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 夜鸣,啼鸣“不如归去”,声音凄切, 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子规”,常在夜间啼叫,声音凄 苦。寓意对友人“悲哀与同情”。
行”,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 小节不够检点。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 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 点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寒 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表达自己的纯洁无辜。
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
意象——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
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①愁思,寄托思念,离 月。——柳永《雨霖铃》
别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日”“江春”象征着新生和美好,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 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新年将至,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久旅他乡 不得归,尾联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
问题探究,深度鉴赏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是“形容景
叁 物,妙绝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什么写的好呢? 可从用字、修辞、哲理等方面来思考。
二号选手李白
吾乃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 称“诗仙”是也!为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诗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 情感。想必本人早已名声在 外! 参赛作品:《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你不投我不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太白何时能出头!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67张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67张PPT)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 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 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 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 见。
开头两句点题,交代观海的 地点。
2.“观”字统领下面哪几句话? 描绘了哪几种景物?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思: 题 目
天净沙·秋思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 名篇,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秋思之祖”,王国维称 赞其是“小令之最佳者”, 是“天籁之音”。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 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 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 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 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 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 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 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 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 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初读大海”
仔细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 候,注意诗中的生字,争取把它 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 争取把它读通顺,读得有板有眼 (读得有节奏,读出它的味道和 感觉)。
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 思愁绪。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重点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品读赏析,感受意境。 三、文章的写作特色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古代诗歌四首》参考课件(共36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参考课件(共36张PPT)

◇赏析 这首乐府诗,是曹操所作《步出夏门行》
的首章。 《观沧海》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
桓,凯旋时所作。这时,曹操经过擒吕布, 降张绣,在官渡又打败了他的主要对手袁绍, 接着北征乌桓又一举获取,统一了中国北部, 确立并巩固了河北根据地,便可以南征孙、 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除, 征尘未洗,伫立峰巅,面对大海,自然心情 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当时思想 感情的抒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 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 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 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 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 方的友人。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 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 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 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 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 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 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 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 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 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此时的曹操
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 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 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 立。 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 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洪:大。意思是“海水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曹海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秋 思
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8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8张ppt)

活动
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结合诗歌题目,整体推测诗 歌内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观看北固山相关照片任选一 点感受诗人对北固山景象的精 妙描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 阔;江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 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诗是哪首诗?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是哪一联诗句? 王昌龄因为什么“左迁龙标”? 哪首作品被誉为“秋思之祖”?
新知探究
活动
自主诵读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这四首诗分别描绘 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给诗歌题目添加要素,扩写题 目,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示例 (秋天,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圈画诗人观沧海时的所见与 所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笔下 沧海景象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 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5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 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56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七绝 韵脚 押“ i ”韵
写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 叙事 闻道/龙标/过/五溪。 地僻路远,同情关心 寄情明月, 想象新奇 抒情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托月送友 我寄/愁心/与/明月,
拟人
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 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 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意 境 开 阔 , 写景 气 势 雄 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实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景
诗 如 其 人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博大胸怀 想象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 功 立 业
博 大 胸 怀
(为何托与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 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 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简要赏析。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 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 远方的朋友,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 行的忧虑和命运的关心之情。
古体诗 古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律诗(八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绝句(四句)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律诗
闻:听到,听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 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意象:杨花,飘零; 子规,离愁别恨 渲染了哀伤 、凄楚的气 氛,奠定全 诗伤感的基 调,烘托了 诗人悲痛的 心情,寓情 于景。
(似要将宇宙吞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哉:语气词。
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以:用(歌以咏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 的心志或理想
全文解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解释: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解释: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生字生词
字词解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 北昌黎。 观:欣赏。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咏:歌吟。
字词解释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萧瑟 (xiāo sè):草 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全文解释
次北固山下
解释: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全文解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解释: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 山前绿水上行驶。
全文解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释: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 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全文解释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 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 为主的著名诗人。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 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 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 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 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烘 托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