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病人的护理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而当猝死发生后4分钟大脑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但是在我国掌握心肺复苏的人群仅占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心肺复苏这一词,接下来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下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吧。
一、什么是心肺复苏?虽然大家都听说过心肺复苏,但是什么是心肺复苏,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
心肺复苏(CPR)是最基本的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生命的方法,通过徒手、应用辅助设备及药物来维持人工循环、呼吸和纠正心律失常。
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心肺复苏术呢,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见于猝死的情况,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
②患者突发了心脏病,心脏与呼吸骤停,这就需要通过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抢救。
③呼吸骤停: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
前者见于呼吸中枢,如脑卒中、脑外伤、中毒和严重缺氧等。
后者主要为弱水各种原因的呼吸道阻塞右梗塞。
二、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及操作技术现场救护员首先对患者有无反应、意识和呼吸做出基本判断。
只要发现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立即向急救系统求救后开始CPR。
1.识别判断(1)判断意识:现场救护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其有无损伤和反应,判断成人意识可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你怎么了?”判断婴儿意识可用手指轻弹或拍其足底。
患者无动作或应声,即判断为无意识。
(2)判断呼吸:如患者无意识,应立即检查患者有无呼吸。
如果患者为俯卧位,先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再检查呼吸。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用“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
(3)呼叫、求救: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应立即高声呼叫:“快来人呀,有人晕倒了!”“有会救护的请帮忙”。
赶紧拨打120,在拨通急救电话后,要清楚地回答接线员的询问,并进行简要说明。
2.心肺复苏体位如果救护员判断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将患者置于心肺复苏体位。
【最新word论文】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关键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多种危重病及意外造成的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基本措施。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并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准确的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1,2]。
1 迅速评估判断要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常用一摸二视三听法,即摸颈动脉有无搏动,看胸部有无呼吸运动,听有无心音。
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年提出,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做出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员也应怀疑心脏骤停,应开始心肺复苏[3]。
2 抢救用物的准备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金属导芯、舌钳、牙垫、吸痰管、导尿包,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囊、除颤监护仪、氧气装置、吸引器、急救药品、呼吸机、冰帽或冰块等。
3 畅通气道心脏呼吸骤停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
如能在心脏骤停后5min 内开始心肺复苏,生存率可达47.9%[4]。
故一旦发现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地板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去掉义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继以呼吸机支持呼吸。
因心脏骤停后呼吸也立即停止,在心脏复苏的同时还要重视呼吸复苏。
4 选择给药途径4.1 静脉给药在 CPR中给药途径有静脉用药和气管用药。
静脉用药安全、方便、起效快,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5]。
首先为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其次为肘关节或以上静脉,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静脉。
心肺脑复苏抢救护理进展论文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95-01【摘要】护士掌握心肺脑复苏(cpcr)的新动态,明确在cpcr 中的角色,正确实施cpcr的新技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进展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
现代心肺复苏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复苏技术不断演变。
1960年,考屋浩文和沙佛尔介绍了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标志着现代复苏术的到来。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的指南,该指南在80年、86年、92年多次修订。
从1980年后更重视了脑的功能,提出了cpcr的概念。
2000年,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已经形成国际通用的九步法则。
即a、b、c、d、e、f、g、h、i。
2005年指南中把cpr的重点放回基本的技巧上,即强调要提供一个连续及不受干扰“高素质cpr”[1]。
2010年aha 及国际复苏联盟再一次更新了cpr的理论和技术,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2]。
作为医疗服务最前线的护士,一定要掌握、更新与急救有关的知识及技术,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
现对cpcr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把握心肺复苏的关键时期心脏骤停后复苏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护士快速、准确的判断。
开始cpcr越早越好能在心搏骤停4分钟内进行,成功率可达32%[3]。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声呼唤或摇动无反应,应立即开始cpcr,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不能因等待医生延误抢救时机。
2 《新指南》从abc更改为cab除新生儿之外,所有患者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4](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当发现患者意识无反应及没有呼吸时,首先实施胸部按压30次,然后开始正常的abc程序,目的是尽早维持血流灌注。
2.1 基本气道处理:用以打开气道的基本技术没有改变,即“仰头举颏法[5]”。
外科护理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一)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指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具 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1.快速判断 在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 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
(1)综合分析判断环境:在眼睛看、耳朵听、鼻 子闻,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环 境安全可以进入现场救人;若环境不安全先解除不 安全因素或将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同时根据现场条 件尽可能做好自身防护。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4.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同时出 现对光反应。若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 无效。 5.自主呼吸出现 患者出现较强的自主呼吸,说明 复苏有效,但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人工辅 助呼吸。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三)注意事项
1.按压者的更换 多个复苏者时,可每2分钟更换 按压者,换人时间应在5秒钟内完成,以保证高质 量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二)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1.神志 复苏有效时,可见患者有眼球运动,睫毛 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发出呻 吟等。
2.面色及口唇 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及口唇由发 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 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产生 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 进行心脏按压。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 明患者己恢复
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后,血流立即停 止,脑血流急剧减少,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和循 环系统症状。具体可表现为:①意识丧失;②听诊 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脉搏摸不到;③无效呼吸 或呼吸停止;④皮肤苍白或发绀;⑤瞳孔散大,对 光反射消失。
2024年心、肺、脑复苏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2024年心、肺、脑复苏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导言:心肺脑复苏是指对于心肺脑功能停止或临床抢救所需的紧急心肺复苏和脑复苏措施,是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2024年心、肺、脑复苏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的详细介绍,旨在提高对心肺脑复苏病人的护理水平,提高抗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一、护理目标:1. 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2. 确保病人氧供,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功能;3. 缓解病人疼痛,保持病人的舒适感;4.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情绪;5.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二、护理措施:1. 快速反应:发现心、肺、脑复苏病人后,及时向医生或护理主管报告,寻求专业的帮助,启动复苏流程。
2. 评估病情:迅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3. 管道畅通: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清除可能的梗阻物,如呕吐物、分泌物等。
并及时行人工气道置入,辅助通气,维持呼吸功能。
4. 心肺复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按压胸骨、肺复张、电除颤等。
根据抢救指南及时对心脏按压、人工通气、生命征象监护进行评价并调整,达到心脏按压深度、频率和通气时机的标准。
5. 心电监护: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氧气供应: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根据病情调整氧气流量,及时更换氧气瓶,防止氧气不足。
7. 血流维持:通过静脉通路给予液体,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防止休克发生。
8. 药物应用: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应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普鲁卡因胺等,调整剂量和给药速度,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
9. 体温调节:对于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病人降低体温,防止高温对身体造成损伤。
10. 疼痛管理:及时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保证病人的舒适感。
心肺脑复苏技术及护理

心肺脑复苏技术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关键是争取时间,要求在4~6分钟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抢救成功率亦越高。
心肺脑复苏过程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3个时期。
由于心肺脑复苏是一连续和系统的急救技术,以上三期不能截然分开,须密切衔接并不间断地进行。
1.基础生命支持(I期复苏或初期复苏)主要是就地进行徒手抢救,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3个主要步骤,目的是维持基础的生命活动,延缓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1)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最重要的措施。
病人意识丧失后,可因舌根后坠、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心肺复苏。
开放气道的方法有:①仰面抬颈法:病人平卧,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病人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气道开放;②仰面举颏法:病人平卧,救护者一手放在病人前额,并用手掌向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手指放于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上举,头部后仰的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和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③双手抬颌法:抢救者用双手同时将病人的左右下颌角托起,使头后仰,并使下颌角前移即可。
(2)人工呼吸:气道通畅后,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用手法或机械等人工方法使气体有节律地被动进入和排出肺脏,以保障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呼吸复苏中最简单、及时、有效的方法。
抢救者用压前额那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将病人口唇张开,深吸气后紧贴住病人口部用力向内吹气,看到病人胸廓抬起方为有效。
随后松开鼻孔,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病人借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排出肺内二氧化碳。
开始时先连续进行3~4次充分吹气,以后依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
吹气频率: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
婴幼儿30~40次/分。
心肺脑复苏(急危重症护理学)

主要内容
概述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搏骤停后治疗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是针对心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 施,即应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 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通气 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促进苏 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其它相关剂量: 中剂量:2~5mg iv3~5min一次 递增量:lmg-3mg-5mg iv间隔3min 高剂量:0.lmg/kg iv3~5min
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 气管内给药2~2.5mg,注射用水稀释 至10ml
三、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素: 是非肾上腺素能血管收缩药,也 能引起冠脉和肾血管收缩
三、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可以作为二中选一 的药物,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起始剂量1-1.5mg/kg IV,如果 VF/无脉VT持续, 5-10分钟后可再用 0.5-0.75 mg/kg IV ,最大量为3 mg/kg
三、药物治疗
2)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药理:纠酸,但易使CO2蓄积,加重心肌脑细胞 内酸中毒,选择时间剂量使用 适应症:心停15分钟以上,PH<7.2; 心停前有酸中毒,高血钾 除颤、按压、插管、通气、血管收缩药 无效,PH < 7.2 用法:静滴 监护:严选适应症,监测酸碱状态
第七章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2018.09.26
案例一:
患者,男性,57岁,20分钟前骑摩托车时,感觉胸部不 适,由家人陪同步入急诊科。既往曾有类似“胸痛”症状到
医院就诊,但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之后未进行系统检查与
治疗。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即用轮椅将患者推至诊查床旁, 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并通知医生为其诊查。当协助其到诊查 床上时,患者突然发生抽搐,意识丧失,瘫倒在诊查床上。
心肺脑复苏治疗与护理

缺氧性脑损伤:心肺脑复苏时缺氧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
06
缺氧性脑损伤,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心肺脑复苏的风险和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还可能出现感染、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心肺脑复苏时,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尽 可能避免并发症和风险,同时在复苏后进行相应的监测和 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复苏效果。
心肺脑复苏的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脑复苏? 一般来说,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心肺脑复苏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尽量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要注意施力和呼吸的时间和频率,以避免出现 并发症;复苏后还需要进行监测和治疗。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一系列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血流 动力学支持药物等,以恢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气道管理: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包括使用口咽通气管(Orotracheal Intubation)或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等技术,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如何?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原因、复苏时间、施救过程中的操作质量等。一般来说, 早期进行心肺脑复苏和及时施救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
心肺复苏后,判断其效果
A
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
恢复心跳:心肺复苏的另一
C
个重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心 跳。如果复苏后能够恢复患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肺复苏:在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 苏时,要注意适当的压力、频率和深度,以及配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进行除颤,以恢复患者的心跳。 心电监护: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了解心律异常和心电图 异常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一、概述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的抢救措施,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
成功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仍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 心电监护(1)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2)根据心电图变化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3. 呼吸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给予呼吸支持,如呼吸机辅助通气。
4. 静脉输液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静脉输液方案,保持电解质平衡。
(2)注意输液速度,避免液体过量或不足。
(3)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量供应,促进康复。
5. 管道护理(1)定期观察各种管道,如静脉输液管、气管插管、尿管等,确保管道通畅。
(2)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 脑复苏护理(1)降低颅内压:通过头部抬高、脱水治疗、控制血压等措施降低颅内压。
(2)维持脑灌注:保证脑组织足够的血液供应,维持脑代谢。
(3)控制体温: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控制体温,以32℃为宜。
7. 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8.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安慰和支持。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三、总结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后患者的护理

金 工 业 医 学 志 ,o 3 2 3 :1 2 0 ,0( )2 3
利通 畅 , 冲洗过程可不必再留置针头及注入抗生素眼膏 。 以后
3 4 建立 泪道 冲洗 卡 . 认 真填 写每次冲洗泪道 的情 况 , 进针 是 否顺利 , 有无返流 , 阻塞 部位 , 并预 约下 次泪道 冲洗 时间 。针 对
维普资讯
华北煤炭 医学院学报
20 年 7月第 9 07 卷第 4 期
J ohci o ei l  ̄ee 07J y9 4 a I a d M d a C g 20 d ,( ) N l C n c
.4 . 53
向患者交代清楚 , 以增强 患者 的信心 , 使患 者能 积极 配合治疗 。 指导患者眼位配合 , 缓解 患者 的紧张情绪 , 提高患者对疼 痛的耐
反 应严 重的患者 可 口服或静 脉应用 抗生 素防止 继发感染 。术后 膏 , 近期 内连续 冲洗扩张 泪道 , 每次间隔 3— 5天。 泪道 冲洗用 药为 庆大霉素 与地塞米 松针 混合 液。应用 泰利必 妥 3 5 健康 指导 向患者讲 解术后用 药及术 后 泪道 冲洗 扩张 的 . 眼膏 , 可防止泪道黏连的发生 , 可修复 管道 的创 面 , 高手术 重要性 。激光手术虽是 一项先进 快捷 的治疗 方法 , 又 提 打通 泪道后 的成功 率。部分严重 病例 也可用 仪一糜蛋 白酶 冲洗 , 可抑制瘢 并不是一劳永逸 , 术后 仍需 定期复 诊进行 泪道 冲洗扩 张。有 的 痕增生 , 促进上皮细胞移行 , 提高泪道再通率。 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非常好 , 自己认为无溢 泪症状 , 就不来进 行泪 3 3 泪道 冲洗 泪道激 光术后 为防止 炎症 黏连 , . 增生 狭窄 , 需 道 冲洗扩张。结果 2— 3个月后又 出现溢泪前来就 诊 , 现泪道 发
6例心肺复苏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健康指导
增强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事故 发生。 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定时到医院检 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如有不适 及时就诊。
新进展—机械胸外按压仪
高质量胸外按压是复苏的保证。 疲劳使人力胸外按压质量无法保证。如: 按压深度、速率、持续时间、更换人员导 致中断按压。 人力按压无法达到理想的冠状动脉灌注压 。 现场救治往往人手有限。
急诊安全转运
转 运 前 准 备
安 全 转 运
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前准备
物品准备、病人准备、医务人员准备 (1)专科会诊,评估患者是否可以转运。 (2)通知相应科室准备床单位和急救用物 ,告知患者病情。 (3)准备充足的物品、抢救药品、抢救器 材。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 (4)转运风险及及相关事项告知家属签字 ,办理手续准备转运。 (5)评估病情,由高年资护士、医生一起 转运。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 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 晚期癌症等。
有效抢救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 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 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 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 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 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 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 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肾功能的维护
维持肾脏代谢功能,留置尿管,观察尿量 和颜色变化。 及时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心理护理
护士要亲切温和,工作认真。病情许可后, 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并针对性的给 予解释。 想病人耐心介绍病室环境、监护治疗的必 要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向病人家属宣教复苏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以取得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完成医护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护理目标
1.病人恐惧情绪缓解。 2.病人意识状态恢复正常,神志清醒。 3.病人心跳恢复,组织灌流得到改善。 4.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缺氧征改善。
四、护理措施
CPCR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后续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复苏后处理,即延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一)初期复苏的护理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最实用、有效
(一)初期复苏的护理
初期复苏三个操作步骤须配合进行。一人 操作时,口对口吹气2次,胸外心脏按压15 次;如果两人操作,一人先做口对口吹气1 次,另一人胸外心脏按压5次,如此反复, 劳累后两人交换位置。 复苏成功后: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在 60mmHg以上,自主呼吸出现,瞳孔缩小,光 反射恢复,神志转清
查能明确心跳骤停的类型,有条件应及早监 测,但切不可因反复检查而延误抢救时机。 (1)心室颤动 最常见 (2)心脏停搏或心室静止 (3)心电机械分离
二、护理诊断
1.恐惧 与害怕再次发生心跳、呼吸 骤停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 与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抑制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跳骤停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呼吸 衰竭、不能维持自主呼吸有关。
(一)初期复苏的护理
2.人工呼吸(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法最简单、有效
成人14-16次/分 小儿18-20次/分 婴幼儿30-40次/分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 案例:
一位成年男子走在街上,突然以手抱 胸,呻吟一声并立即倒下,失去意识。 问题:1、该男子可能发生了 碳酸氢钠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 首选 气管内给药 心内注射 不主张应用 (3)电除颤
第三节 心肺脑复苏病人的 护理
1.脑复苏的护理 2.防治肾功能衰竭 3.预防感染 4.生活护理
(三)复苏后的护理
1.脑复苏的护理 低温疗法的护理
先用氯丙嗪、地西泮等辅助降温的药物; 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给病人戴冰帽、放置 冰袋;注意观察,呼吸、血压应保持平稳, 肌张力松弛。降温持续至病人神志恢复。复 温时应该先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逐渐恢复, 1-2天后再停用辅助降温药物。
(三)复苏后的护理
1.脑复苏的护理 脱水疗法的护理 首选20%甘露醇,每次250ml,在15-30分钟内 快速静脉滴入,必要时每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 次。护理病人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尿量等, 检查血钾、血钠情况,注意有无血容量不足 糖皮质激素疗法的护理 首选地塞米松,5-10mg加在液体中静脉滴入, 一般使用3-4日,治疗期间应观察疗效,注意 有无出现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
D.听心音
E.触摸心尖搏动
2.心跳骤停后紧急处理措施中,宜最早进行的是
A.胸内心脏按压 B.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C.电击除颤
D.气管插管
E.心电监护
3.两人初期复苏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次数比例是
A.1:5
B.2:15
C.2:30
D.1:4
E.15:2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1)心脏病变 (2)意外事故 (3)严重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4)神经反射过度
一、护理评估
2.身心状况 最有评估价值的表现是“三消失”:
(1)突发性意识消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动作消失
一、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 心跳骤停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心电图检
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
1.心肺脑复苏程序可分
为
、
、
三个阶段。
2.判断复苏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
。
3.初期复苏包括 、 、 三个步骤。
4.初期复苏的先决条件是 。
5.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否有效的标志
是。
目标检测
二、单项选择题
1.事故现场,判断病人有无发生心跳骤停,可采用
A.测血压
B.心电图检查
C.触摸颈动脉搏动
(二)后续复苏的护理
1.维持病人良好的呼吸功能 2.确保病人有效的循环功能 3.严密观察和记录病情
(二)后续复苏的护理
1.维持病人良好的呼吸功能 (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2)常规给氧 简易呼吸器 麻醉机 呼吸机 (3)使用呼吸兴奋剂
(二)后续复苏的护理
2.确保病人有效的循环功能 (1)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2)药物复苏 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 首选药物
概述
复苏(resuscitation)是指使心跳呼吸骤 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及脑功能所采 取的紧急抢救措施,又称心肺脑复苏 (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临床死亡期
死亡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分为濒 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床 死亡期的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 失,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但仍有微弱的代 谢活动。其中脑组织对缺血缺氧耐受性最 差,一般只有4~6分钟左右。
(一)初期复苏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 2.人工呼吸(breathing)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
(一)初期复苏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 复苏的先决条件
先注意检查病人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将病人头向后仰,拉直气道
①仰头抬颏法 ②仰头举颈法 ③仰头提颌法
(四)健康指导
预防发生意外 现场设法自救
五、护理评价
病人恐惧情绪有无缓解。 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恢复正常,神志是否清醒。 病人心跳是否恢复,组织灌流有无得到改善。 病人自主呼吸是否恢复,缺氧征有无改善。
小结
复苏的抢救对象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 否在临床死亡期内迅速诊断、及时开始复苏程 序,会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复苏的基础是恢 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脑复 苏。事故现场可根据“三消失”判断有无心跳 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初 期复苏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续复 苏用药物恢复心跳时,首选肾上腺素直接静脉 注射。脑复苏的标志是神志恢复。复苏过程中 应随时观察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