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b59c13387c24028915fc3e0.png)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87766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8.png)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心脏科门诊是专门针对心脏相关疾病进行诊疗的科室。
以下是心脏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1. 冠心病: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2. 心肌梗死:立即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3. 心力衰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
4. 心律失常:进行心电图监测,依据类型和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电生理治疗。
5. 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血脂检测,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6. 心包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包穿刺和抗生素治疗。
7. 心脏肌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和抗炎治疗。
8. 心内膜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导管检查和抗生素治疗。
9. 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治。
10. 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抗风湿治疗。
11. 心肌病:进行心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活检,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2. 肺源性心脏病:进行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13. 高血压:进行血压监测和心脏功能评估,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14. 心包积液: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包穿刺,必要时进行抽液和抗炎治疗。
15. 心肌炎症: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给予抗炎治疗。
16. 心肌缺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17. 心绞痛:进行心电图和心脏酶检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8. 心包肿瘤: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包穿刺,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19. 心脏瓣膜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治。
20. 心房颤动: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给予抗凝治疗和心律控制药物。
以上是心脏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诊疗常规,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由专业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胸心外科诊疗常规
![胸心外科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32ef77e783e0912a2162a24.png)
第十四篇胸心外科疾病第一章胸部创伤第一节肋骨骨折【名词解释】肋骨骨折系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
最常发生于第4~7肋骨。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胸壁失去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区向外凸,又称连枷胸。
【诊断要点】1、病史:突出的症状为胸痛、咳嗽、深呼吸、转动体位时加重。
2、体征:①胸壁畸形;②局部压痛;③骨擦音;④反常呼吸运动。
3、辅助检查:①胸部X线片;②CT肋骨重建。
【治疗原则】处理原则是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反常呼吸运动,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①镇痛;②鼓励患者咳嗽、排痰;③肋骨外固定夹板固定胸壁。
2、手术治疗:主要适应证为胸壁软化区域大、反常呼吸运动明显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
其主要方法有:①牵引为主的外固定法;②肋骨内固定术。
3、特殊治疗:对无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与连枷胸患者,需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第二节胸骨骨折【名词解释】胸骨骨折较少见,系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骨区或者挤压所致。
驾驶员撞击方向盘引起的胸胸骨骨折较常见。
好发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的胸骨体部,骨折线常为横行。
【诊断要点】1、病史:①作用于胸骨区的钝性暴力;②明显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
2、体征:①胸骨畸形;②骨折部位明显压痛。
3、辅助检查:①胸部正、侧斜位X线片;②CT胸骨重建。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无移位的胸骨骨折给予卧床休息及止痛。
2、手术治疗:胸骨骨折明显移位或胸骨骨折伴有浮动胸壁,行骨折内固定术。
第三节气胸【名词解释】外伤性气胸的来源为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或胸壁胸膜突破,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其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3类。
【诊断要点】1、病史:①呼吸困难;②烦躁、意识障碍;③发绀。
2、体征:①发绀、颈静脉怒张、鼻翼扇动;②伤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降低;③气管明显移向健侧;④伤侧胸部叩诊鼓音,呼吸音降低或者消失;⑤皮下气肿;⑥胸部伤口。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a7b14e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6.png)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医学领域。
以下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冠心病
- 临床表现:心绞痛、胸闷、胸痛、气短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冠脉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等。
心肌梗死
- 临床表现:剧烈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 治疗方法:快速介入治疗、血栓溶解治疗等。
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晕厥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高血压
-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 诊断方法: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心力衰竭
- 临床表现:气短、乏力、水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波检查、心血管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
瓣膜病
-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瓣膜手术等。
以上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21b61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d.png)
1、病种名称:胸部外伤2、病种名称:自发性气胸3、病种名称:肺癌4、病种名称:肺部良性肿物5、病种名称:食管癌6、病种名称:胸壁软组织损伤7、病种名称:食管穿8、病种名称:胸腹联合伤9、病种名称:胸壁结核10、病种名称:肺脓肿题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版本号:2.0修改日期:2016 02年02月28日页码:1/2起草人:立飞审核人:第一页容一.胸部外伤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1)急查血五组、血型、止血三项等。
(2)检查肝功、肾功、输血前五项、血气、血糖等。
(3)影像检查:a.胸部CT平扫十三维重建。
b.头部及腹部CT、四肢检查排除脑出血及骨折等可能。
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及心脏大血管损伤可能。
(4)入院后:绐予止痛、止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血常规及X片决定是否绐予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观察胸腔情况,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2.治疗安排:(1)据5检查情况判断肋骨、胸骨及肺部等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暂时给予对症治疗。
(2)尽快准备行胸骨、肋骨骨折固定术+剖胸探查术,并对肺组织裂伤进行修补。
(3)术前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交流,并做好输血准备。
3.术后处理:(1)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2-3天,根据血常规及X片、体温、痰培养等结果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创区引流情况,并给予止痛、止血、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3)术后第一天复查X片或胸部5, 了解胸腔情况,必要时行胸腔积液8 超定位,准备穿剌抽出胸腔积液甚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
(4)术后8天左右拆线,出院前复查胸部CT或X片。
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 或X片。
二.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胸片、胸部CT,以明确气胸程度及部位。
(1)对可疑力性气胸及肺压缩大于50%、合并血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危险解除、肺基本复后再行胸部5检查,了解肺大疱部位及数量,利于手术安排。
心脏外科常见病诊治
![心脏外科常见病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5aab7702f12d2af90242e667.png)
二尖瓣面容
81/154
二尖瓣狭窄分级
瓣口面积<2.0cm2 瓣口面积<1.5cm2 瓣口面积<1.0cm2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重度狭窄
82/154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终生疾病,有一
个平稳阶段,开始仅有轻微的病症,数年后可 出现症状,然后出现房颤,最后因血栓脱落导 致脑栓塞引起伤残。
人体正常血液循环
10/154
11/154
12/154
右心室
左心室
心脏舒张期
心室收缩期
心脏后面观
心脏传导系统
历史回顾
1885年:Frey 和Gruber提出循环转向的体外 氧合器 1933年:Gibbon试验证实泵氧合器支持循环 1953年:Gibbon行ASD修补 1954年:Lillehei使用控制性交叉循环完成心内 直视手术 1955年3月:John Kirklin 在Mayo Clinic完成 了世界上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77/154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 退行性病变 先天发育异常 高血压导致腱索断裂 心肌梗死后乳头肌坏死
78/154
二尖瓣狭窄症状
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立即引起二尖瓣狭窄, 往往需要数年甚至10年以上才形成瓣口狭窄。 一般在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5cm2 ) 时方有明显症状。
71/154
误区: 心脏手术能不做就不做。 能晚做不早做。
72/154
二尖瓣疾病
分类: 狭窄 关闭不全 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73/154
二尖瓣狭窄
74/154
二尖瓣狭窄
75/154
二尖瓣关闭不全
76/154
心外常规
![心外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b5452116c175f0e7cd137df.png)
心脏外科常规事项[术前准备]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手术步骤]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从胸骨切迹至胸骨剑突与脐连线上1/4处,切口应至胸骨骨膜)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去除胸骨切缘上过多的骨腊,以免形成潜在感染灶而延迟愈合)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上、下两端的横切口)。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2-0不吸收线)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纱布垫保护两侧的胸骨切缘)显露心脏。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
心脏病诊疗常规
![心脏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c1af5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4.png)
心脏病诊疗常规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和正确的诊疗方法来进行管理和治疗。
本文档将介绍心脏病的常规诊疗方法,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脏病患者的需求。
1. 临床表现和风险因素分析在心脏病的诊疗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医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并对其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常见的心脏病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病。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可以检测心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节律异常、心脏肥大、心肌缺血等问题。
3. 透视和超声心动图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透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观察心脏的大小、形状和功能。
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心脏图像,帮助医务人员检测心脏结构的异常和功能的变化。
4. 血液检查和生化指标血液检查和生化指标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病的额外信息。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供氧情况和血脂等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脏病情和风险。
5.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直观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状况。
通过引入造影剂,医务人员可以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等问题,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6. 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通过以上的诊疗方法,医务人员可以得到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期望,为其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7. 患者管理和随访心脏病患者的管理和随访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8.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最后,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心脏病。
医学资料-心脏科诊疗常规
![医学资料-心脏科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2f1b4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a.png)
医学资料-心脏科诊疗常规心脏科是专门研究和治疗心脏疾病的医学科目。
本文档将介绍心脏科诊疗常规。
1. 诊断1.1 临床症状观察在心脏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医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1.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触诊、观察水肿等检查,以便确定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1.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以及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2. 治疗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开具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2.2 理疗理疗是心脏病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常见的心脏病理疗方法包括心肺复苏、心脏起搏器植入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3. 预防3.1 健康生活方式心脏病的预防离不开良好的生活惯。
医生应该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惯,适当锻炼身体,戒烟限酒,以及控制体重等,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3.2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应该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心脏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彩超等,以及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以上就是心脏科诊疗常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心脏科诊疗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XX.- 王五, 赵六. 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 医学心脏杂志, 20XX, 10(2): 123-135.。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cc58d05e518964bcf847c75.png)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外科诊疗规范
![心外科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a0d4e132f60ddccda38a089.png)
风湿性心脏病外科诊疗规范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一)临床表现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
二尖瓣狭窄症状1、呼吸困难。
2、咳嗽。
3、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
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它带来的问题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这种返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心脏压力增大,泵血量减少,在循环中气体交换造成的部份损失,所以风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难。
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主要来自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血量。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无症状;较重的病例常感到疲乏无力(心排血量降低所致)或体力活动时心悸,呼吸困难(肺淤血)。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房的压力。
左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
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的症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常比二尖瓣狭窄出现症状较晚且轻;但并发有二尖瓣狭窄时,症状常出现的早且重。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代偿期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
甚至突然死亡。
① 心绞痛: 20%到60%的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且疼痛随着年龄和瓣口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
心绞痛的出现表明主动脉瓣口狭窄已相当严重,瓣口面积常小于0。
8平方厘米。
心绞痛可发生于劳累后,也可发生在静息时,表明与劳累和体力活动不一定有关。
心脏外科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doc
![心脏外科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doc](https://img.taocdn.com/s3/m/aa497cb5910ef12d2bf9e713.png)
心脏外科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常见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心脏手术)室间隔缺损的[常规诊断和治疗]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怀疑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在病史采集中指定以下项目:1、第一次就诊的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2.与正常儿童相比,是否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否易于治疗,是否发生心力衰竭;3.你在平时或哭的时候见过你的嘴发绀吗?4.母亲在怀孕3个月内是否患有病毒性感冒和/或吸毒;5.努力理解并收集院外检查数据作为辅助诊断参考数据(2)体检要点:体检时,应主要记录以下体征:1、噪声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传导;2、肺动脉第二音的水平,是否分裂;3、心脏边界的大小;4.有无胸部畸形;5、嘴唇和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肢体血压;8.两肺是否有罗音;9.能反映儿童发展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闭合、智力发展等。
(3)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是室间隔缺损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关键问题和体检中的阳性体征。
超声心动图诊断可以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
1.心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室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狭窄的最终诊断要求如下: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3、室间隔缺损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程度如何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的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2.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应吸入氧气,必要时应使用血管扩张剂。
3.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1中要求系统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常规诊断和治疗]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怀疑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在病史采集中指定以下项目:1、第一次就诊的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2.与正常儿童相比,是否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否易于治疗,是否发生心力衰竭;3.你在平时或哭的时候见过你的嘴发绀吗?4.母亲在怀孕3个月内是否患有病毒性感冒和/或吸毒;5.努力理解并收集院外检查数据作为辅助诊断参考数据(2)体检要点:体检时,应主要记录以下体征:1、噪声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传导;2、肺动脉第二音的水平,是否分裂;3、心脏边界的大小;4.有无胸部畸形;5、嘴唇和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肢体血压;8.两肺是否有罗音;9.能反映儿童发展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闭合、智力发展等。
心胸血管外科病种病人处理常规+注意事项参考模板
![心胸血管外科病种病人处理常规+注意事项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a37f6b11ed9ad51f01df2dc.png)
心胸血管外科诊疗范围心外科诊疗范围包括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需要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胸外科诊疗范围:1.胸部创伤:各种重大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抢救、肋骨骨折、创伤性血气胸、肺挫伤等。
2.胸膜疾病:急性化脓性胸膜炎、慢性脓胸、结核性胸膜炎、乳糜胸、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等。
3.胸壁疾病:胸壁肿瘤、胸壁结核、漏斗胸、鸡胸、胸骨裂等。
4.食管良性病变: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等。
5.食管恶性肿瘤:各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6.肺部良性病变:各种肺部肿块,肺囊肿,肺大疱、肺真菌病、肺寄生虫病、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慢支肺气肿等。
7.肺部恶性肿瘤:肺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袖式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
8.纵隔疾病:纵隔肿瘤、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胸腺畸胎瘤、心包囊肿以及纵隔炎症等。
9.多汗症:包括头汗症、手汗症、腋汗(狐臭)症,足汗症。
10.雷诺氏症,赤面恐惧等。
先心病病人处理常规先心病病人全部测四肢血压,四肢血氧饱和度(医生执行)。
身高,体重要记录在首记里。
术前必备项目:心脏彩超,心电图,胸正位片,血分析,BG+RH,尿分析,大便检查,乙肝六项,肝功二项,生化五项,凝血四项,HIV抗体,梅毒初筛试验。
术前两天,落实结果,有问题向主管老师报告。
术后第一、第二天查血分析,血钾,据结果处理。
术后第四天查血分析。
如血象正常,体温正常,术后第五天停抗生素,拔深静脉插管。
如WBC在10~12之间,体温正常,不停抗生素,可出院带一周抗生素,嘱一周后当地复查血分析。
如WBC>12,体温高,不出院。
术后换药,拔管后一般拆线时换药,引流管口缝合线嘱拔管后七天拆,一般建议出院后拆。
心胸血管外科病人术前准备(一)、严格戒烟。
(二)、每日早晚刷牙,注意口腔鼻咽部清洁。
(三)、呼吸功能锻炼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肺功能,增加呼吸肌力,促进肺膨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心外科诊疗常规
![心外科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a0ff362fad6195f302ba67d.png)
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目录第一章先天性心赃病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 (2)第二节房间隔缺损 (3)第三节室间隔缺损 (4)第四节法乐氏三联症 (6)第五节法乐氏四联症 (7)第六节主动脉窦瘤破裂 (8)第二章缩窄性心包炎 (9)第三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第一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1)第二节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3)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
(14)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5)第四章胸主动脉瘤 (16)第一章先天性心赃病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左向右分流导致:1.左心系统容量负荷增大,左房、左室增大;2.肺血管由痉挛至内膜增厚,造成不可逆性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当右室压超过左室压时出现右向左分流,即为艾森曼格综合症。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主要取决左向右分流量大小。
分流量小时可无症状或活动后易疲劳,发育差;分流量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劳累后气喘,反复肺部感染。
2.逆向分流时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紫绀)。
【体征】1.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伴有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具有诊断意义)2.周围血管征。
3.心尖部柔和的舒张期杂音。
(左室增大后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辅助检查】1.胸片:肺充血。
2.心脏彩超:可直接观察到导管的直径及分流方向,若直径较大,应检查主动脉有无缩窄。
【治疗原则】(一)手术1.适应证:⑴诊断明确,争取在2岁内手术;⑵未成熟儿伴心力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症,经抗炎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⑶合并SBE时,应控制感染后3月手术,若感染不能控制,只有手术才有治愈希望,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⑷合并ASD,VSD时可分期手术,先闭合动脉导管,再纠正心内畸形,也可一期手术治疗。
2.禁忌证:⑴艾森曼格综合症;⑵在主动脉弓中断、三尖瓣闭琐等复杂先心病中PDA作为生命管道存在,故根治手术前不能单独闭合动脉导管。
3.手术方法:⑴左侧开胸,PDA结扎术;⑵正中开胸,PDA缝扎术。
【入院标准】1.早产儿及婴幼儿合并粗大PDA,反复出现心力衰竭;2.合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矫治的心内畸形;3.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SBE)时,应控制感染后3月手术,若感染不能控制,只有手术才有治愈希望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常规1、特护监测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3、强心、利尿治疗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术后发现不可逆的心脏传导阻滞,必要时安放心脏起搏器6、术后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复查超声明确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修复【房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同室间隔缺损(二)体格检查要点同室间隔缺损(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超声心动图检查通常作为最终诊断依据,特殊怀疑合并其他畸形或为明确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阻力的病例需要进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
鉴别诊断中主要是与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和肺静脉畸形引流鉴别。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房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房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常规1、特护监测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3、强心、利尿治疗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同室间隔缺损(二)体格检查要点基本同室间隔缺损,另外还要在体格检查中注意水冲脉和股动脉枪击音的体征。
应注意,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中紫绀很可能是差异性紫绀。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诊断方法和原则与室间隔缺损相同。
鉴别诊断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动脉导管是否为单一畸形;2、需要和动脉导管未闭进行鉴别的疾病主要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静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
二、术前准备同室间隔缺损三、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或补片修补术。
四、术后处理常规1、特护监测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3、强心、利尿治疗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注意术后高血压的处理7、术后注意动脉导管残余分流的可能,必要时再次手术修补8、术后注意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问题【法鲁氏四联症】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法鲁氏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出生后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史采集中注意以下问题:1、紫绀出现的时间;2、患儿是否喜蹲踞;3、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4、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晕厥、抽搐5、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6、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有无杵状指;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的解剖诊断可以单纯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患者病情复杂、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不确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
临床上主要应和艾森曼格综合征、共同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等进行鉴别诊断。
二、术前准备(一)除了仔细明确诊断以外,在新生儿可以应用前列腺素E1尽量延迟动脉导管的闭合时间。
口服心得安,防止反复缺氧发作。
术前强心、利尿,吸氧治疗。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鉴于目前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患儿可以行根治手术,只有在新生儿、肺动脉发育极差或全身情况差,不适于行根治手术的情况下才考虑姑息性手术。
姑息性手术:Blalock-Taussig、中心分流术四、术后处理常规1、特护监测2、强心、利尿治疗3、积极纠正严重心律失常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术后发现不可逆的心脏传导阻滞,必要时安放心脏起搏器6、术后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复查超声明确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修复7、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一)病史采集要点1、紫绀出现的时间;2、患儿是否喜蹲踞;3、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4、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晕厥、抽搐5、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6、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有无杵状指;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合并21-三体综合征的表现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不是常规检查。
临床上主要是和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进行鉴别一、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二、手术治疗原则上主张一期矫治术,对于新生儿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需依靠人工呼吸机全身状况差的患儿,或合并座新发育不全的患儿,临床估计难以耐受体外循环和心脏阻断,可先行肺动脉环缩术,以控制新内分流和肺动脉高压,待心脏和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二期根治手术。
三、术后处理常规1、特护监测2、强心、利尿治疗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必要时残余畸形的矫正【Ebstein畸形】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该病无特殊临床症状,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3、平时有无突发的心悸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有无杵状指;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该病的诊断可以依据超声心动度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少数情况可以依靠右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进行证实,但一般不需要。
在诊断过程中,心电图可以发现合并的心律失常。
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强心、利尿等治疗改善心脏功能2、可以在术前对合并的预激综合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1、轻症者,无合并畸形,无或轻度三尖瓣返流,可以随诊观察;2、手术方式:包括三尖瓣成形术、解剖矫正术以及三尖瓣置换术。
四、术后处理常规1、特护监测2、强心、利尿治疗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必要时残余畸形的矫正瓣膜疾病二尖瓣狭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 有无风湿热病史2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表现(左心衰或右心衰)3 治疗情况4 出现房颤的时间,有无栓塞病史5 其它(二)体格检查要点1 一般检查二尖瓣面容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房颤时有脉短绌2 心脏听诊二尖瓣狭窄的典型杂音为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活动尚好时,可听到开瓣音肺动脉高压时,P2亢进(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在我国二尖瓣狭窄绝大多数为风湿性,因临床有相似表现,需与下述疾病鉴别1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2 左房粘液瘤3 “功能性”二尖瓣狭窄4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5 风湿性心脏炎波及二尖瓣6 其他二术前准备(一)目的评价患者全身状况明确瓣膜病变情况调整患者心脏功能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1 血尿便常规2 血型3 生化检查4 电解质检查5 HBsAg6 抗-HCV7 抗-HIV8 康瓦氏反应9 ASO及CRP10 血沉11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12 心脏三位像13 心电图14 超声心动图(三)特殊检查1 心导管检查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 其他(四)术前宣教了解疾病知识明确治疗目的保持平静心情配合手术治疗(五)术前准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肺动脉高压者,吸氧及降压治疗呼吸道的准备三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瓣膜病变的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 二尖瓣球囊扩张2 二尖瓣闭式扩张3 二尖瓣直视成形4 二尖瓣置换四术后处理(一)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观察2 心脏功能状况3 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4 肝肾功能5 其他(二)常规治疗1 循环系统支持2 呼吸系统支持3 防治心律失常4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5 预防感染6 换瓣病人的抗凝治疗7 其他(三)并发症预防与治疗1 低心排综合征2 左心室破裂3 栓塞(血栓,气栓等)4 出血5 心内膜炎6 抗凝并发症7 其他五术后随访终生随访,特别是对瓣膜置换患者,要终生监测和指导抗凝治疗二尖瓣返流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 有无风湿热病史2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表现(左心衰或右心衰)3 治疗情况4 出现房颤的时间,有无栓塞病史5 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及创伤等病史6 其它(二)体格检查要点1 一般检查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房颤时有脉短绌2 心脏听诊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为二尖瓣返流最主要的体检所见肺动脉高压时,P2亢进(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某些情况下,临床听诊杂音相似,需与下述疾病鉴别1 室间隔缺损2 三尖瓣返流3 主动脉瓣狭窄4 其他二术前准备(一)目的评价患者全身状况明确瓣膜病变情况调整患者心脏功能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1 血尿便常规2 血型3 生化检查4 电解质检查5 HBsAg6 抗-HCV7 抗-HIV8 康瓦氏反应9 ASO及CRP10 血沉11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12 心脏三位像13 心电图14 超声心动图(三)特殊检查1 心导管检查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 其他(四)术前宣教了解疾病知识明确治疗目的保持平静心情配合手术治疗(五)术前准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肺动脉高压者,吸氧及降压治疗呼吸道的准备三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瓣膜病变的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 二尖瓣成形2 二尖瓣置换四术后处理(一)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观察2 心脏功能状况3 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4 肝肾功能5 其他(二)常规治疗1 循环系统支持2 呼吸系统支持3 防治心律失常4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5 预防感染6 换瓣病人的抗凝治疗7 其他(三)并发症预防与治疗1 低心排综合征2 左心室破裂3 栓塞(血栓,气栓等)4 出血5 心内膜炎6 抗凝并发症7 其他五术后随访终生随访,特别是对瓣膜置换患者,要终生监测和指导抗凝治疗二尖瓣脱垂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 有无风湿热病史2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表现(左心衰或右心衰)3 治疗情况4 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及创伤等病史5 其它(二)体格检查要点1 一般检查常有体重低下,血压正常或偏低,可有立位低血压直背综合征驼背及鸡胸稍多2 心脏听诊心尖部收缩中期喀喇音合并二尖瓣返流时,喀喇音后有收缩期晚期杂音一般来说,杂音出现越迟,二尖瓣返流程度越轻(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与二尖瓣返流基本相同二术前准备(一)目的评价患者全身状况明确瓣膜病变情况调整患者心脏功能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1 血尿便常规2 血型3 生化检查4 电解质检查5 HBsAg6 抗-HCV7 抗-HIV8 康瓦氏反应9 ASO及CRP10 血沉11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12 心脏三位像13 心电图14 超声心动图(三)特殊检查1 心导管检查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 其他(四)术前宣教了解疾病知识明确治疗目的保持平静心情配合手术治疗(五)术前准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肺动脉高压者,吸氧及降压治疗呼吸道的准备三手术治疗多数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二尖瓣成形的方法四术后处理(一)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观察2 心脏功能状况3 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4 肝肾功能5 其他(二)常规治疗1 循环系统支持2 呼吸系统支持3 防治心律失常4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5 预防感染6 换瓣病人的抗凝治疗7 其他(三)并发症预防与治疗1 低心排综合征2 左心室破裂3 栓塞(血栓,气栓等)4 出血5 心内膜炎6 其他五术后随访终生随访,特别是对瓣膜置换患者,要终生监测和指导抗凝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